《城市的标识》PPT课件
北师大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城市的标识》PPT课件3
![北师大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城市的标识》PPT课件3](https://img.taocdn.com/s3/m/deae4b8d0c22590102029df8.png)
自,
然号 表
和召 达
谐 。
人 们 保
作 者 对
多用排比、对比、 比喻等手法。
护城 我市 们里
生树
对“标识”的正面描写
存木 环的
境珍
分段:
一( 1-5 )自然段: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 现象。
二(6-15)自然段:树才是城市的真正标 识。
三( 16-17 )自然段:唤起人们对树的 爱护以及作者对 自然界的崇尚。
这些词语你理解了吗?
似曾相识 拥挤熙攘 蔚为壮观 忠心耿耿 芸芸众生
蜂拥而来 茫然无措 掳掠 圆冠榆 婀娜
遒劲 喀什 偌大 曲折 馈赠
国槐属于蝶形花科乔 木植物,国槐是良好 的绿化树种,常作庭 荫树和行道树,且具 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 药用价值。国槐侧柏 都已成为北京市市树, 同时国槐也是陕西省 西安市、辽宁省大连 市、山东省泰安市的 市树。国槐是吉祥、 幸福、美好的象征, 是天水市城乡人民自 古以来就喜欢栽植的 树种。民间流传“门 前一棵槐,财源滚滚 来”的民谣,有祈望 生财致富之意。
圆冠榆树冠球形, 主干端直,绿荫浓 密,树形优美,可 在夏季最高气温 45℃和冬季最低气 温一39。C,日温 差达30。C,年降 水仅40-lOOmm的 恶劣环境中旺盛生 长,可谓西部绿化 树种之精品,戈壁 明珠。圆冠榆不仅 适合在新疆种植, 同时适合在甘肃、 宁夏、内蒙古中西 部、山西、河北等 地种植。
速读要求
1、用速读法阅读课文,要 求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试填课后表格。
城市 作为城市标志的树 树的特点
杭州
香樟树
南京或上海 法国梧桐
福州或广州 榕树
王者风度 高大、浪漫 像一片完整森林
地面标识PPT
![地面标识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219964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e.png)
旅游景区地面标识的应用
景点名称:标注景点名称,帮助游客 了解景点信息
导向标识:提供游览路 线指引,引导游客顺利
游览
解说牌:提供景点解说, 帮助游客了解景点的历
史和文化
05
地面标识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地面标识的智能化发展
01 智能导航: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地面标识的智能导航功能 02 交互体验:通过触摸屏、手机APP等方式,实现与地面标识的交互体验 03 数据更新:实时更新地面标识的信息,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道路名称:清 晰标注道路名 称,帮助人们 快速找到目的
地
01
导向标识:提 供方向指引, 引导车辆和行 人顺利通行
02
限速标识:提 醒驾驶员注意 限速,确保安
全行驶
03
停车场地面标识的应用
01 停车位划分:清晰划分停车位,方便驾驶员停车 02 出入口指引:提供出入口指引,帮助驾驶员快速找到停车场 03 楼层指示:清晰显示楼层信息,帮助驾驶员和乘客顺利找到停车位
DOCS SMART CREATE
地面标识的设计与应用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地面标识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地面标识的定义与作用
地面标识是指在道路、停车场、景区等公共场所设 置的指示性标志
• 引导车辆和行人顺利通行 • 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 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地面标识具有实用性、美观性和安全性
高亮显示,
夜间或恶
04
劣天气条
件下也能
清晰可见
地面标识的设计方法
调研分析:了解场地环境、 文化特色、受众需求等
方案构思:根 据调研结果, 进行创意构思
和设计
小学语文《城市的标识》课件
![小学语文《城市的标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997ed3c8d376eeaeaa31df.png)
北师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 12 册第 7 单元第 3 课2课时课题城市的标识课型阅读课设计者所在学校学习目标1、独立识字学词,结合上下文理解摘录笔记中的词语。
2、体会课文先写雷同后写独特性,即反衬的写法;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树为什么是城市的标识,珍惜城市文化的传统,珍惜人文精神的建设。
学习重点目标2学习难点目标3学前准备教师制作相关ppt课件学生1.读熟课文。
2. 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或粘贴或做简要摘录。
流程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修改一、引入(5分钟)一、激趣导入1.听师导语,展示课前查阅的资料。
2.理解课题“标识”。
3.了解作者。
1.欣赏图片。
齐读课题。
2.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初读(5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小组内交流从课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注意交谈要有调理性。
三、理清文章脉络(一)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每个小组的中心发言人班级内汇报。
(二)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全文层次清晰,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
第二部分(7——15):写树才是城市的真正标识。
第三部分(6——17):唤起人们对树的爱护,以及作者对自然的崇尚。
(三)同桌互读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句段,并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在小组中解决。
1.自读课文,同桌说主要内容,评价。
2.读自己喜欢在句子。
3.自由提问。
尝试解答。
三、联系课文,自四、精读课文,感悟重点(一)默读课文,画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默读、勾画学填表,交流讨论。
(20分钟)物。
高耸的大厦和大楼、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川流不息的车辆、满街的现代化服饰和商品等。
(二)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难道就没有标识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勾出相关句子)“第二天天亮十分,……发现了一棵树。
”“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国槐是北京的标识。
”“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叉小径。
九年级物理城市的标识
![九年级物理城市的标识](https://img.taocdn.com/s3/m/f0aed76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e.png)
定期维护检查
对标识进行定期清洁、 维修和更换,确保其长
期保持清晰、醒目。
采用先进技术
应用光学、电磁学等领域 的先进技术,提高标识的 抗干扰能力和显示效果。
政策相关法规
在制作、设置和维护标识时, 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
和标准。
关注安全规范
标识的设置位置、高度、颜色 等应符合交通安全和城市规划
04 力学结构在标识设计中应 用
力学基础知识回顾
力的概念和种类
01
介绍力的定义、性质,以及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特
点和应用场景。
力学原理
02
阐述牛顿运动定律、杠杆原理、力的平衡等力学原理,为后续
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材料力学基础
03
简要介绍材料的力学性质,如弹性、塑性、强度等,以及材料
在受力时的变形和破坏规律。
02 光学标识及原理
光学基础知识回顾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 是光学现象的基础。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 光的折射。
光遇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遵循反射定律。
发光标识原理及应用
发光标识原理
发光标识利用特定的光源和发光 材料,通过电能激发光源发出可 见光线,形成标识图案或文字。
光学材料
如反光膜、透光材料等,增强标识的视觉效果和 夜间可视性。
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趋势
物联网技术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标识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维护效 率。
交互式标识
利用触摸屏、语音识别等技术,实现与用户的互动,提升 用户体验。
信息化集成
将标识与城市信息系统相结合,实现信息共享和快速查询。
东莞城市标识PPT课件
![东莞城市标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d2685d6529647d262852b5.png)
2
方案二: “活力绽放 创造无限”
此标志方案以东莞著名的中心广场雕塑为设计元素变化
而来;
三条飘带交替环绕上升,象征东莞人的团结、活力与
无限的进取精神;
采用蓝色、绿色和橙色三种色彩,充分展现了东莞的
科技2021创/3/12新、生态宜居、热情活力。
3
方案三: “让你一见钟情的城市!”
此标志方案以市花玉兰花为设计元素,突出了城市特色; 标志采用红色为主色,寓意热情与活力;
7
Don 莞香花 g
gua
每天绽放新精n彩
2021/3/12
8
2021/3/12
9
2021/3/12
10
2021/3/12
11
2021/3/12
12
2021/3/12
13
2021/3/12
14Βιβλιοθήκη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2021/3/12
15
标志造型流畅动感,进一步诠释了东莞活力之城的品 牌定位以及“让你一见钟情的城市!”的品牌主张。
2021/3/12
4
方案四: “活力绽放,梦想启航”
标识以不可查寻的鲜花开放的动作作为核心设计元素; 五个花瓣的层叠绽放,体现了东莞人一步一个脚印建设自己美
好家园的过程,体现了东莞从农村到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花瓣层层放大,不断绽放,象征东莞日益精彩的城市活力,寓
2021/3/12
1
方案一: “每天绽放新精彩”
标志以东莞特有的莞香花为核心设计元素,花簇的组合
形式和五花瓣的造型充分体现了莞香花的特征;
花瓣造型在莞香花清新柔美的基础上进行了突破,糅合
“东莞”拼音字母“Dongguan”的设计元素,造型刚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城市的标识》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城市的标识》](https://img.taocdn.com/s3/m/bf314361168884868762d644.png)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城市的标识》一、导入1.板书课题(城市的标识)谁来读课题?(指生读题,强调“识”的读音)。
2.解题:“标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3.交流:说到城市的标识,你想到的是哪些事物?(生自由说)大家说到的这些都是城市的标识。
作家张抗抗笔下的城市的标识又是什么呢?这节课,咱们就来读读这篇文章。
二、预习探究1.课前,老师已经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自由朗读课文,对照预习提示,整理自己的预习所得,待会交流。
(出示预习提纲)预习提纲:1.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想一想,填一填:课文围绕“城市的标识”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3.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把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与同学交流。
4.对于“城市的标识”这个话题,你还想了解什么?你想做些什么?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合作交流1.检查词语。
出示第一组词语:掳掠偌大喀什干涸(指名朗读,纠正字音,齐读)出示第二组词语:多胞胎克隆复制(指读)知道这些词语在文中都表示什么意思吗?(理解词语意思:表示城市的雷同)出示第三组词语:婀娜苗条的椰树玲珑精致的树冠遒劲而伸展的树枝秀气而坚韧的国槐馈赠“馈赠”,在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赠送,有时也指赠送的东西或礼品。
(出示)联系馈赠所在的句子,你认为在这里应当选择哪种解释?(生选)这形态各异的树木,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再来读读这组词语。
(齐读)2.(出预习提纲)课文围绕“城市的标识”首先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指生填,板书)这就是课文的叙述顺序,也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读书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交流。
(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总结)我发现,大家的问题几乎都围绕城市的雷同、为什么说树是城市的标识展开的。
相信随着阅读的深入,大家会解决这些问题。
四、品读体验<一>感受城市的雷同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6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写城市的雷同的?找出有关的句子,把印象最深的句子画下来。
【优质课PPT】最新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6《城市的标志》课件3
![【优质课PPT】最新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6《城市的标志》课件3](https://img.taocdn.com/s3/m/e565a279ba1aa8114531d923.png)
我们的城市和城市, 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 胞胎了。
那么街道呢,满街的霓虹灯 和高架的立交桥,更让你茫然无 措。你曾试图辨别街道——却只 见窗东的“猎奇门”、窗西的 “八佰伴”、南门的“肯德基”、 北阳台下的“麦当劳”……都像 是你所在的那个城市的“克隆” 弟兄。
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 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 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 门脸统统锁成了一个连体 人。
长春油松
油松
玲 珑 精 致
新疆喀什圆冠榆
圆冠榆
秀 气 坚 韧
北京国槐
国 槐
深入阅读
城市的标识既然是树,为什么 作者又要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城市 多胞胎这一想象呢?
两个原因: 第一,引导人们认识城市发展在那过程中 出现的普遍问题,痛惜文化的流失,这是 本文的中心所在; 第二,运用反衬的手法显示出树才是城市 的标识。
不是。因为一切现代文明的产 物都可以复制,而树有它特定的地 理环境,无法到处挪移。
深入阅读
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作者以真实的内心感受,来 唤起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 珍惜大自然,珍惜大自然赠予人 类的天然礼物的意识。
再读选文
(男)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 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只剩下了树, (合)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男)只剩 下了树,(合)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 (男)只剩下了树,(合)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 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女)在冷冰冰的建筑 物和街道中,(合)它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 命;(男)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合)它是唯 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水 杉 树
成都市市树
•银 杏 树
珍爱树木保护环境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5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5](https://img.taocdn.com/s3/m/286a1af0fd0a79563c1e72f0.png)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鹿泉市曲寨小学高丽萍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当代作家张抗抗的作品.全文紧紧围绕"标识"来写.作者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现代文明带给城市的雷同现象,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为下文写城市的标识做好了准备;接着正面写城市中的标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识,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城市特有的标识------树,最后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遗赠,使城市仅存的个性.作者以真实的内心感受,来唤起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珍惜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礼物的意识,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与人和谐共存,共同发展.学生状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这些学生思维活跃,用于展现自我,已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识字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同时,抓住学生乐于质疑问难的特点,让学生多问,多交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能力.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张抗抗的文学常识,识记理解重要字词.2能力目标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3思想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城市的标识》一文,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学习的重点,难点重点:用细腻的语言,赋予变化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识,团徽是共青团员的标识,那么,你知道那些事物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呢谁来把你课前查阅的资料与大家一起分享呢(学生上课交流自己查找的资料,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出示有关各国的国花和中国各个城市的市花的图片和文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城市的标识》这篇课文,来看一看城市的标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课文,划出本课中您不认识的生字,新词.借助字典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生字,新词.熟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圈,点,批,注.三,检查学生学习情况.1,生字:遒qiú涸hé芸yún馈kuì忖cǔn蒡bàng啾jiū窠kē2,正音字:胞bāo,不读pāo崭zhǎn,不读zhàn词语:遒劲:雄健有力馈赠:赠送.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泛指人类和其它一切动物.指一大群无知无识的人.川流不息:川:河流.息:停止.象河水那样流个不停.比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寿终正寝:寿终:很大年纪才死去.正寝:旧式住宅的正房.指年老时在家安然死去.比喻事物的自然消亡.四,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可以分为几段全文层次清晰,共分三个部分.1-5段为第一部分: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6-15段为第二部分:写树才是城市的真正标识.16-17为第三部分:唤起人们对树的爱护以及作者对自然界的崇尚.2,同桌互读本课中最喜欢的句段,并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在小组中解决.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我们对《城市的标识》这篇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谈谈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不理解可以提出来讨论交流.二,精读课文,感悟重点.(1)默读课文,划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物."高耸的大厦和大楼","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川流不息的车辆","满街的现代服饰和商品"等.(2)出示"多胞胎""连体人"相关句子,写出了现代化的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像"多胞胎"像"连体人",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这一部分里有一个难句,应该用懂它的含义.即"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描写中带有讽刺.(3)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难道就没有标志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1,第二天天亮时分,你终于在墙角那儿,从太阳升起来的方向,发现了一棵树.2,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法国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标识;榕树是福建或广州的标识;油松是长春的标识;圆冠榆是喀什的标识;国槐榆是北京的标识.3,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今,唯有属于那个城市的树,如高扬的旗帜和火炬,从迷途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小径.品读课文,总结升华.作者为什么要以树作为城市的标识(出示15,16,17段朗诵)所谓"标识"是指用来辨认识别事务的标志.作者把树看做城市的标识,表达了对城市里的树木的珍爱,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仅存的个性,提醒和号召大家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和谐发展.拓展延伸:开展小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标识.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的导入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学生理解课题作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环节重视了课前开放,做到了课内外结合,充分体现了新理念倡导的大语文观,体现了开放性.2,《课标》指出:"阅读使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景,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思维.课堂上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并且能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到了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不断在关键处,重点处给与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做到乐读趣学.3,本文的教学设计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如利用勾画重点,做好批注,交流讨论等方式自读自悟,品味文本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围绕着"自读生疑,再读释疑,品读感悟,升华感情"这一流程,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感悟.最后合作交流形成自己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自主性,探索性的统一.。
城市标识PPT
![城市标识PPT](https://img.taocdn.com/s3/m/445efa2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4.png)
02
个性化原则
• 城市标识的设计和规划应体现城市的个性和特点
• 突出城市的独特魅力,增强城市形象的差异性
• 城市标识的设计和规划应考虑与城市历史、文化、地理
等因素的关联
03
实用性原则
• 城市标识的设计和规划应满足城市居民和游客的需求
• 提供便利的导向和信息服务,增强城市标识的功能性
• 城市标识的设计和规划应考虑与城市环境的融合和协调
统,增强城市形象的整体
性
安装与维护
• 负责城市标识的安装和
生产与制作
调试工作
• 定期对城市标识进行维
护和保养,保证城市标识
的正常运行
• 选择合适的生产和制作
材料
• 保证城市标识的质量和
品质
城市标识的维护与管理
建立管理机构
制定管理规章
加强日常监管
• 设立专门的城市标识管理机构
• 制定城市标识的管理规章和制度
• 形成统一的城市识别系统
• 增强城市形象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互动性和智能化
• 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城市标识的互动性和智能化
• 提高城市标识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03
城市标识的规划布局与实施
城市标识的规划布局原则
统一性原则
• 城市标识的设计和规划应与城市整体形象相协调
• 形成统一的城市识别系统,增强城市形象的整体性
• 形成统一的城市识别系统
03
实施策略
• 制定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方案
• 选择合适的生产和制作材料
• 加强城市标识的安装和维护工作
05
城市标识的未来展望与挑战
城市标识的未来发展趋势
城市的标识幻灯片
![城市的标识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4ac543fa0066f5335a8121f7.png)
城市的标识
设计者 杨婵娟
检查预习情况:
生字注音:掳掠()翘角()霓虹灯()模样()杉树
()水罐()遒劲()点缀()樟树( )偌 大( )婀娜
( )槐树( )熙攘( )耿耿( )
解释词语:掳 掠:
大同小异:
遒 劲:
标 识:
蔚为壮观:
偌 大:
流 苏:
熙 攘:
千姿百态:
风 韵:
忠心耿耿:
小心翼翼:
干 涸:
生思考讨论 :
1 城市之间以什么来区别? 2 为什么要以树作为城市的标
识?
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法国 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标识; 榕树是福建或广州的标识;油 松是长春的标识;圆冠榆是喀 什的标识;国槐榆是北京的标 识。
课后讨论:
1 假如你被掳掠到一个城市, 你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在什么地 方?”。
2 作者把树称为‘唯一不可被 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现当代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带有一定的理 想主义因素却又敢于直面现实。她1950出生于浙江省杭 州市,1969年插队,后报名去边至黑龙江国营农场, 1977年进入黑龙江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年毕业, 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并任黑龙江省作 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她于1975年便 完成了反映知青题材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9年以 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知名。八十年代则更是作品不 断。长篇小说除《隐形伴侣》(1987)外,还有反映三十 年代革命知识分子命运的《赤彤丹朱》(1995)。
《城市的标识》ppt
![《城市的标识》ppt](https://img.taocdn.com/s3/m/7351b83c0b4c2e3f5727635d.png)
广州的榕树
婀 娜 苗 条
海口椰树
挺 拔 苍 劲
长春油松
玲 珑 精 致
新疆喀什圆冠榆
秀 气 坚 韧
北京国槐
作者张抗抗19岁就离
开了自己的家乡杭州市,
来到了北大荒支青,家乡
的香樟树,常常萦绕在自
己的梦乡之中,当她回到
家乡,在街角那儿,发现
这杭州市的标识。
那棵树有一种端庄的王者风度,两人合抱粗的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 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 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 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 方水土,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用 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 灵。
比较这两句话,你觉得哪一句更好? 为什么?
在冷冰冰的建筑物和街道
中,它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
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城市 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
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天津市市树
绒 毛 白 蜡
威海市市树
合 欢
南京市市树
雪 松
三亚市市树
酸 豆 树
武汉市市树
水 杉 树
成都市市树
银 杏 树
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今,唯有 属于那个城市的树,如高扬的旗帜和火炬,从迷 途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叉 小径。 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 找不到回家的路。
树干呈深黑色,树枝如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
缀满了繁密的树叶,即使在深冬也依然葱郁。树底
下落着紫黑色的小果子,一阵若有若无的香气淡淡 地袭来……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 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 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 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 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 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在冷 冰冰的建筑物和街道中,它是最有耐心与人 相伴的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 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 标识。
《城市的标识》设计
![《城市的标识》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54a8c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3.png)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
《城市的标识》一文是当代女作家张抗抗的作品,作者详尽的描述了现代社会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的现象,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城市特有的标识——树。
文章开篇先从反面入手,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
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又带有讽刺意味。
先让学生找一找我们城市中于文中介绍的存在哪些相似之处,学生列举出了一系列的事物。
反观我们的城市,不也在渐渐趋向于这多胞胎中的一员吗?怎样来凸显出这个城市的特点?引向城市的标识——树,因为它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另一个问题又出来了,学生认为单纯把树作为城市的标志,有些绝对。
因为有些树这个城市有,另一个城市也有。
有同学觉得把名胜古迹或名山大川作为城市的标识更有代表性,比如说提到“趵突泉”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济南……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辩论,各抒己见,都有理有据。
观点没有绝对性的对与错,我并没有对学生的想法予以否定,而是引导他们回归本单元的主题‘珍惜”。
让学生想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很多学生想到现在城市当中高楼林立,而绿地、树木越来越少,学生认识到作者之所以把树作为城市的标识目的就是为了唤起人们珍爱树木,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城市的标识》教案2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城市的标识》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556b2ce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2.png)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城市的标识》教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城市标识的含义,如红绿灯、标线、电子屏等;2.掌握城市标识的使用规则,如遵守红绿灯、遵守交通标线等;3.培养学生遵守城市标识的意识和行为;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城市标识的含义和使用规则。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遵守城市标识的意识和行为。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红绿灯模型、交通标线模型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出行的时候,是否注意到了很多城市里的标识呢?请举例说明。
2. 感知(10分钟)教师播放关于城市标识的相关短视频,让学生对城市标识有个初步的了解。
3. 探究(15分钟)教师将红绿灯模型和交通标线模型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红绿灯是用来做什么的?红灯代表什么,绿灯代表什么? - 交通标线是用来做什么的?有哪些不同的标线?它们有什么意义?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
4. 拓展(20分钟)教师分发《城市标识图》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不同城市标识,并解释它们的含义和使用规则。
学生根据观察和思考,用笔记本记录下自己对城市标识的认识和理解。
5. 引导(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城市标识的作用和使用规则,并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6. 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交通标志的图片,并要求学生根据图片中的标志选择正确的含义。
7.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复习城市标识的认识和使用规则。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城市标识的含义和使用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对某些标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下节课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城市标识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城市标识的重要性和遵守城市标识的意义。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城市的标识》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城市的标识》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c8a99d4e69dc5022abea0054.png)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城市的标识》教学实录课前谈话:师:刚才的短片,就是我工作的地方。
出示地图,找库尔勒。
你想说什么生:好远生:老师那里是什么地方师:库尔勒是向远处眺望的意思知道香梨吗那是我们那里的特产。
师:你们还想提什么问题你们想知道我坐火车多少天到南昌生:8天师:要不了那么久,老师坐火车将近50多个小时和大家见面,想说什么生:老师太辛苦了师:不辛苦,能和你们见面觉得是一种缘分。
师:想听听新疆歌曲吗播放新建民歌。
教学生做新疆舞的几个动作。
送学生两顶新疆帽子。
上课:师:请你们认真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语。
城市。
我们读一读,同学们,当你读完城市这个词语,你的眼前浮现什么样的情景。
生:有很多高楼大厦。
生:川流不息的车辆生:还有许多树。
师:同学们说的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车辆、树木都是城市具有的特点,今天我们学校一篇课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谁来读读课题生:城市的标识(读成二声)师:他为什么会读错呢谁来帮帮他。
生:城市的标识(四声)师:这是个多音字,这个字当标记记号的时候读四声,全班齐读课题。
生:(齐读)城市的标识师:打开课本,注意听读书要求,用一定的速度自由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以和老师交流这一课四字词语特别多,遇到了可以勾画下来。
生:自由读书。
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你们勾画了很多四字词语。
交流一下。
生:茫然无措生:闪闪发光生:川流不息生:大同小异生:千姿百态生:各具风韵生:一模一样生:一方水土生:芸芸众生生:婀娜苗条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些四字词语。
一起读,这些词语和课文哪些内容相关。
如此相像似曾相识大同小异一模一样遒劲伸展宽大茂密婀娜苗条挺拔苍劲玲珑精致秀气坚韧师:请两个组同学分别读这两组词语。
生:如此相像似曾相识大同小异一模一样生:遒劲伸展宽大茂密婀娜苗条挺拔苍劲玲珑精致秀气坚韧师:知道这样分两组的原因吗能结合课文来说一说吗生:前面四个词写的城市,城市之间是相像的。
后面写的都是树的样子。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85273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1c.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城市标识的定义、种类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收集我国主要城市的标识。
(2)学会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3)学会欣赏城市标识的设计风格,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城市标识的定义、种类和作用。
3. 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城市标识设计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城市标识的设计原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城市的标识》及相关资料。
2. 准备网络、书籍等查阅资料的设备。
3. 准备城市标识的图片、实物等展示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展示城市标识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标识。
b.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城市标识的了解。
c. 教师简要介绍城市标识的定义、种类和作用。
2. 自主学习a.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b. 学生通过课文,了解城市标识的设计原理。
c.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讨论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城市标识的看法。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c. 教师总结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城市标识的作用。
4. 实践活动a. 学生分组调查收集我国主要城市的标识。
b. 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c. 各组汇报调查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5. 总结与反思a. 学生分享他们在调查和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城市的标识(定)
![城市的标识(定)](https://img.taocdn.com/s3/m/fcd0371cff00bed5b9f31d14.png)
香樟
杭州
法国梧桐
上海
榕树
福州 广州
椰树
海口
油松
长春
圆冠榆 新疆喀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槐
北京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 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 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只剩下了 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 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 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 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 下了树, 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 生干涸的心灵。在冷冰冰的建筑物和街道中, 生干涸的心灵。在冷冰冰的建筑物和街道中,它 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 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 城市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 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 城市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 被置换的标识。 被置换的标识。 也许有一天,树将成为城市的灵魂。 也许有一天,树将成为城市的灵魂。
从事专业文学 从事专业文学 创作至今。 创作至今。现为 作家、 一级作家 一级作家、黑龙 江省作家协会副 主席。中国作家 主席。中国作家 协会第六届主席 团委员、 团委员、第十届 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 在2006年11月第 年 月第 七届全国作代会 上最新当选为全 国作协第七届副 主席; 主席;2009年11 年 月13日,被聘为 日 中国国务院参事 中国国务院参事 参事。 室参事。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 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 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只剩下了 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 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 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 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 下了树, 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 生干涸的心灵。在冷冰冰的建筑物和街道中, 生干涸的心灵。在冷冰冰的建筑物和街道中,它 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 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 城市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 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 城市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 被置换的标识。 被置换的标识。 也许有一天,树将成为城市的灵魂 城市的灵魂。 也许有一天,树将成为城市的灵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 南京或上海
福州或广州
海口
香樟树 法国梧桐 榕树 椰树
王者风度 高大、浪漫 像一片完整森林 婀娜苗条
长春
油松Biblioteka 挺拔苍劲喀什圆冠榆
绿色的圆球
北京
国槐
秀气而坚韧
榆喀 什 圆 冠
感谢下 载
感谢下 载
读一读:
似曾相识 蜂拥而来 遒劲
拥挤熙攘 茫然无措 喀什
蔚为壮观 掳掠 偌大
忠心耿耿 圆冠榆 曲
折 芸芸众生
婀娜
馈赠
分段:
一(1-5 )自然段: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 现象。
二(6-15)自然段:树才是城市的真正标 识。
三( 16-17 )自然段:唤起人们对树的 爱护以及作者对 自然界的崇尚。
城市 作为城市标志的树 树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