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探讨
从村民自治中透视基层民主建设与党的农村组织建设的推进与成效
![从村民自治中透视基层民主建设与党的农村组织建设的推进与成效](https://img.taocdn.com/s3/m/e15a87f5f705cc1755270990.png)
代表会议” 的代表 , 即金区各村以户为单位 。 由各户采取书面
委 托 的 形 式 , 定 一 名 能 代 表 家 庭 意 愿 、 一 定 参 政 议 事 能 确 有 力 的家 庭 成 员作 为 本 户 的代 表 。户代 表 会议 依 法 行 使村 民 会
会 议 制度 ;村 党组 织 成 员 作 为 村 民 代 表会 议 的 当 然 组 成 人 员 ; 党 组织 有 权 提 出 、 一受 理 村 级 决 策议 案 。坚 强 有 力的 村 统 村党 组织 是 村 民 代 表 会 议 制度 健 康 运 行 的关 键 。 党 组 织 是 村
农 村 基 层 工作 的 领 导核 心 。由村 党 组 织书 记 兼 任村 民 代 表 会
议 的职 权 , 对征 用土 地 、 集体 资产 的处 置 、 地 补 偿 款 的 发 放 征
等村内重大事项进行民 主决策。户代表会议将村里重大事项
议 决 的 范 围 由 “ 民 代 表 ” 一 步 扩 大 到家 庭 的“ 代 表 ”有 村 进 户 . 力 维 护 了每 家 每 户 的合 法 权 益 , 证 了 村 民依 法 有序 地 行 使 保 各项 民 主 政 治 权 利 , 一 步深 化 了 村 务 公 开 . 大 了 基 层 民 进 扩
泛 性 、 序 性 、 效 性 和 制 度 常规 化 . 有 有 实现 了民 主 权 力 对 公 共
不断 健 全 完 善 村 民 代 表 会 议 及 各项 相 关 制 度 .并 在 实 践 中 不断 丰富 和 完 善 , 渐 形 成 了 村 党 组 织 为领 导核 心 、 民 代 逐 村
表 会 议 为 权 力 中枢 、 村 委 会 为 执 行 机 构 的村 民 自治 机 制 的 制度 架 构 。 1 党 组织 为 领 导核 心 。 党在 农 村 基 层 民 主政 治建 设 中 . 村
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171d23d580216fc700afdfd.png)
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黄建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可靠保障。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要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村民自治范围,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这对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和完善基层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根据近日对某县部分行政村调查的情况,就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作一初步探讨。
一、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建立村级规范化管理制度为主的民主制度以来,该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收到了显著成效,民主选举逐步规范,民主管理基本成为村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自觉行动。
但是,在该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侵权事件时有发生。
如有的村换届选举后,原班子不交帐,新班子履行不了职责。
有的乡镇干部随便以“停职”、“晾在一边”等形式,不是通过村民会议决定,而是用行政手段变相撤换村委会干部,这些做法明显地违反了法律规定,侵犯了村民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的权利;二是不按规定召开村民会议。
20%的村以难以召开村民会议为由,长期不开村民会议。
法律规定必须由村民会议决定的事项,未经村民会议授权就由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决定。
更有个别村干脆由村干部和驻村公务员商量拍板。
这些村自觉不自觉地以间接民主代替了直接民主或者丢弃了民主,严重违背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立法宗旨,村民意见极大;三是村务公开欠真实。
25%的村村务管理混乱,既不让村民参与管理财务,也不向村民公布财务收支情况。
公开的是无关紧要的内容,村民想知道的和村干部不想公开的部分仍然不公开,随意性大,没有达到村务公开的目的。
这些做法使村民对村委会和村干部失去了信心,挫伤了村民民主管理村级事务的热情;四是村委会和村内事务得不到有效监督。
28%的村委会及村委会干部长时间内既不向村民会议报告工作,也不接受村民评议。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2ae6764133687e21af45a9b5.png)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民主政治实践的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面临着大量的制约因素,发展基层民主的唯一途径就是要找到克服这些制约因素的办法,这是一个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既是关系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关键所在。
但从现实基层民主建设实践来看,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及村民自治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大量制约民主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分析研究现实存在的制约因素、探讨农村基层民主发展途径是现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1.1 来自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制约因素民主的发展水平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主化的程度、方式,往往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美国学者科恩曾说:“使公民体力情况恶化并迫使他们主要或完全关心自己或家庭生存问题的经济条件是不可能产生有生气的民主的”。
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我国城乡总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大多数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有的农民尚未脱贫,解决温饱仍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迫于无奈,大多数人选择外出打工挣钱,成为流动的劳动力。
这些农民所关心的首先是生计问题,他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参与政治活动。
我国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且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是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2 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低的制约因素我们这里讲的知识文化是指受过学校教育或其他专门教育才具备的文化修养。
我国农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者占相当大的比重。
列宁指出:“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弱智者是没有民主能力的,无知者的民主能力要大打折扣。
我国农村现阶段较低的知识文化水平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极其不利的因素。
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基层民主要求农民具有相应的科学知识文化水平。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形式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d105709051e79b8968022678.png)
( ) 一
了农 村 经济 社 会 的发 展 , 强 了农 村 资 源 动 员 能 力 以及 执 行 增
能力 ; 四是 通 过 自我组 织 、 育 , 进 了农 村 社 会 风 气 和 社 会 教 促
伟 大 创 造 ,它起 源于 村 民对 本 村 事 务 和个 人 利 益 的 关 心 , 它
提 高他 们 的参 政 议 政能力 ,塑造 现 代公 民发 挥 了积 极作 用 ; 三
是 发挥 了导 向、 示范作 用 , 响 了乡镇 等更 大范 围与更 高层 次 的 影
民主化 进程 , 村 民 自治与 乡镇 民主 、 市 基层 民主衔 接 、 动 使 城 互
村 民 自治 制 度 是 我 国农 民利 益 表 达 和 政 治 参 与 的 重 要
制 度 。2 世 纪8 年 代 初 , 随着 人 民公 社 的解 体 和家 庭 联 产 0 0 伴 承 包 责 任 制 的 推行 , 民 自发组 织 建 立 了 村 民委 员 会 , 弥 农 以 补 农 村 公共 权力 的真 空 。历 经 三 十 年 , 民 自治 已显 现 出强 村
的 制度 化 水 平 和 村 民 民 主 权 利 意 识 的 加 强 ,而 确 保 村 民 在
制度 的信心 ; 是对 于 树 立 我 国 在 国 际社 会 中 的 良好 形 象 , 二 产
生 了有 利 的 影 响 。 总 之 , 民 自治 是一 项 伟 大 的 民 主 政 治 实 村
践 , 仅 使广 大村 民提 升 了 民主 意 识 , 行 了 民主 程 序 , 且 不 践 而
村民自治的实践与思考
![村民自治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606479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c.png)
村民自治的实践与思考村民自治是指基于村民的自愿参与和共同管理,以村民会议或代表大会作为决策机构,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进行管理和服务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实践和思考两个方面探讨村民自治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村民自治的重要性村民自治在农村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村民自治能够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通过村民会议或代表大会的决策,村民参与自身事务的讨论和决策,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证。
其次,村民自治可以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村民参与自治事务,能够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凝聚村民之间的共同利益,形成良好的乡风民俗。
再次,村民自治有利于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
村民通过自治对村庄公共设施的规划和管理,能够提升农村的整体形象,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进入农村地区,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然而,村民自治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农民素质和意识的差异,村民自治的参与度不高。
一些农民对自治事务缺乏兴趣和参与热情,导致村民自治的实施效果受限。
其次,一些地方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村干部滥用职权、权力过大,导致村民自治无法有效展开。
再次,一些村庄在实践过程中遇到资金、资源不足的问题,无法完成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升。
三、解决方案与思考为了推进村民自治的有效实践,应该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思考。
首先,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培养村干部队伍。
通过培训和选拔合适的村干部,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推动村民自治事务的顺利进行。
其次,要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宣传教育的力度加大,引导村民理解村民自治的重要性和好处,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增强自治的意识。
同时,要加强对村民的权益保障和监督机制的建设,确保自治过程的公正和透明。
再次,要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建设。
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村民自治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村民自治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村民自治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74b1b7f3aef8941ea76e05c4.png)
甘肃 农业
20 0 7年第 1 0期 ( 2 5期) 总 5
翱 渝 辩 童政渝建 鳓塾
梁向锋
( 中共漯河市委党校 河南 漯河
摘 要: 在分析村 民 自治 实施的历史和现 实条件 的基础上 ,
420 ) 6 0 0
的增 长与 国家政 治权力 对农村 社会介 入之 间所达到 的一种 平 衡, 有力地促进 了国家和社会 的协调发展和 良性循环 。
而且还将通过 不断实践 与创新 , 理顺 体制 内部关系, 出一条农 走
村基层 民主政 治建设 的新路 。
一
、
实施 村民自治 的现 实条件
新 中国成立后, 为了保 障人民当家作主 的权利 ,1 5 9 4年 的 我国宪法确定 了基层群众 自治的人民 民主原则 ,并成立 了村 民 代表大会和村委会这样的 自治机 构,只是后来强力推行政社合
能 力 , 展 社 会 民 主 , 大 社 会 权 力 , 化 社 会 力量 对 国家 权 力 发 扩 强 的制 约 和 监 督 , 为政 权 民主 化 创 造 良好 的环 境 。
㈢社 会和 国家需要村 民 自治 就 国家和社会 的关系而 言 , 社会是第一性 的, 国家 是派 生的、 第二性的 。国家是应社会需求 而产生 的, 国家职 能的基础在于满足社会 需要 。从 原理 上讲 , 国
我 国是人 民 民主专政 的 国家 ,
农村居民同样是 国家 的主人 ,他们 以各种方式 参与国家 治理是 我 国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我 国的村 民 自治法也对农村 基层 组织 和村 民参 与国家 民主 的方法 、范 围、行 为等给 予了规
定。
㈠发展社会 民主 , 提升社 会权力 , 培。15 9 8年为适应计 划经济体制 的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d32a97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0.png)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参与,发挥各类组织和个人的 积极作用。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未来重点任务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完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
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培养农村基层民主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和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 治观念。
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强化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制度保障,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注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和服 务能力。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 作效率和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实 践与思考
汇报人: 2023-12-01
目录
• 引言 •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分析 •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面临的挑战 •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路径选择 • 国内外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经验与借鉴 • 未来展望与总结
01
引言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性
巩固基层政权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巩固中国共 产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长
监督机制完善
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如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务公开、 财务管理等进行监督,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03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面临的挑战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经济发展滞后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 致基层民主建设缺乏必要的物质
基础和资源保障。
贫困问题制约
贫困问题依然是农村地区面临的 严峻挑战,贫困限制了农民参与 基层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和能力。
论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论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ba4054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8.png)
论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村民自治作为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推动农村发展、保障农民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村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一)制度建设逐步完善我国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村民自治法律法规体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明确了村民自治的组织架构、职责权限、选举程序等重要方面,为村民自治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民主选举日益规范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工作越来越规范和公正,选民的参与意识不断提高。
选举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保障了村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出了一批有能力、有担当的村干部。
(三)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健全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村民能够参与村庄重大事务的决策。
在一些地方,还探索了“一事一议”等决策方式,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四)民主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村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等方式,对村庄的日常事务进行自我管理。
同时,村务公开制度的推行,增强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度,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然而,我国村民自治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村民参与度有待提高尽管选举等活动的参与率有所上升,但在日常的村务管理和决策中,仍有部分村民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村民自治能力不足一些村民缺乏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认识不清,不善于运用民主权利参与村庄治理。
(三)基层干部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村干部存在工作能力不足、服务意识不强、甚至违法违纪等问题,影响了村民自治的效果和公信力。
(四)村庄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村庄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达地区的村民自治相对成熟,而一些贫困地区的村民自治仍面临诸多困难。
二、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趋势(一)法治化程度将不断提高随着法治社会的建设,村民自治将更加依法依规进行。
谈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中的村民自治
![谈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中的村民自治](https://img.taocdn.com/s3/m/3018b6ef770bf78a65295454.png)
【 关键词 】 村 民 自治 困境
展 望
【 中图分类号 】 G6 3 3 . 2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6 7 1 - 1 2 7 0 ( 2 0 1 5 ) 0 1 — 0 0 0 1 — 0 1
村 民 自治 制 度 是 公 社 制 度 退 出 历 史 舞 台 后 中 国 基 层 农 村
治 理 模 式 的一 次 有 益 探 索 。 其 与 城 市 社 区 自治 制 度 一 起 构 成 了 我 国 基 层 民 主 自治 制 度 。这 种 以 乡 村 民 间社 会 管 理 代 替 政
多 的 杂 姓 .但 依 然 存 在 许 多 大 姓 ,这 也 是 影 响 基 层 民主 的 重
题: 1 . 完 成 法 律 框 架 下 自治 的 细 则 。 2 . 出 台政 策 ( 尤 其 是 市 场
政策 ) , 吸引当地优 秀 的大学 生或 有政 治素养 的人 回村任 职 。 3 . 要 坚持 探索 和实 践 , 毕 竟 一 项 制 度 设 计 与 实 际 的 文 化 环 境 需 要 一 定 的磨 合 。
会 的 治 理 模 式 大 抵 是 以 礼 治 为 基 础 的无 为 政 治 和 长 老 统 治 。 事 实 上 ,历 史 上 的 中 国 农 村 社 会 大 多 处 于 ~ 种 自治 状 态 , 但
是 这 种 自治 远 非 现 代 意 义 上 的 自治 。
( 一 ) 稳 定乡村 社会 , 达 到 良好 的控 制 效 果
村 。这 一 制 度 的 初 衷 无 疑 是 好 的 , 关 键是需要 与社会 的政治 、 经济 , 尤其是 复杂 的文化状况 相磨合 。 鉴 于 上 述 几 种 困 境 , 当 前 村 民 自治 亟 需 解 决 以 下 几 个 问
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民主自治问题的探讨
![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民主自治问题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c9b10b7f121dd36a32d82cd.png)
T NG Xigu A n in
( col f u l d ii r i , at h aN r l nvr  ̄, hn h i 0 0 2 S ho o bi A m ns a o E s C i o ie i S a ga 2 0 6 ) P c tt n n ma U s
第 1 期
唐 兴 军 : 农 村 建 设 中基 层 民 主 自治 问题 的探 讨 新
3 1
包 责 任 制 和 村 民 自治 制 度 不 断 完 善 和 发 展 的 结 果 。 由 于这 两 大 历 史 性 的 创 举 , 民 当家 作 农
主 的 意 愿 得 到 真 正 实 现 , 大 增 强 了村 民参 与 大
第2 8卷 第 1 期 2 1 年 2月 01
黄石 理 工 学 院 学报 ( 人文 社 会 科 学 版 ) Jun l f a gh Is tt o e h o g ( ma ie n o i c n e o r a o n si nt u f c n l y Hu n i a dS ca S i c ) Hu i e T o ts l e
e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y od] e rlos ut n sr— oe i udtnl e or y dm rt lr; li Ke rs nwr acnt co ; e gvr n o f n aoa dm c c; e oa ic t e ett w u r i f n g fo i a c c uu is
是 吸纳 村 民 参 与 民 主 政 治 的 重 要 自治 组 织 , 将
村 民的民主意愿与诉求 纳人 到制度 范 围之 内, 对 维 护 农 村 的 社 会 体 系 稳 定 发 挥 着 重 要 的 作
培养村民自治意识,促进民主建设
![培养村民自治意识,促进民主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cab9e17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f.png)
培养村民自治意识,促进民主建设2023年,中国农村发展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推动农村民主建设,培养村民自治意识,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一、加强农村民主建设在农村地区,民主建设是推进改革发展、实现社会稳定的保障。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村民自治。
推进村民自治,应该切实增加村民的参与度和对村务的监督权,增强村民自治的实效性和广泛性。
村民自治意识的培养需要政府与社会组织和媒体的共同努力。
2.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
完善农村地区“三资”管理,加强村委和村民自身的财务管理,加强公开透明和社会监管,使村民能够参与到村务决策中来。
3.培养优秀人才。
增加村民自身的管理能力,培养村民的自信心和主人翁意识。
以广泛的民主理念和观念的传播和推广,使广大农民了解现代文明涵盖的面和深度。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村委会或村党支部是村级治理的中心和领导机构。
它负责村务决策和村级建设的组织和推进。
要促进民主建设,必须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
1.强化村委会的作用。
维护和补充村委会的职权、职责和地位,明确乡村管理的主体,提高村委会的领导力和影响力,保证村民自治的全面发展和实施。
2.完善村级管理体制。
建立村委会、居委会和各种社区组织之间的联席机制,确立各自的角色和职责,并定期对各个村级治理的职能和职责进行检核和省思,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3.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
在村组织的选举中,加强对村干部的选拔和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确保村干部能够具备和承担新的管理职能。
三、加强村务公开村务公开是实现民主建设的基本途径,是村级民主治理的基础。
必须切实提高村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
1.完善村外流程的公开。
加强对村级治理机制的公开,及时进行村级决策的公示,提高村民对于村委会、村干部和村务的管理力度和监督力度。
2.加强村内流程的公开。
建立村务公开的规程和制度,在村务过程中,做到公开透明,做到事事有据,事事有理由、降低非法行话的发生。
基层民主不断发展 村民自治不断完善 ——60年湖北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基层民主不断发展 村民自治不断完善 ——60年湖北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回顾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8c645d826fff705cc170ae8.png)
实行 集 体化 。政权 组 织 建设 与 经济 组 织建 设 合 为一 体 ,
一
、
我省 农 村 基 层 民主 政 治 建 设 的
历 史 进 程
并 南此 发 展 为 “ 社合 一 ” 的人 民公 社 体 制 。人 民公 政
社 化 以后 的 1 6 9 3年 .湖 北全 省 有 政社 合 一 的人 民公 社
归 到 家庭 组 织 中 .农 民开 始 自发 地 以 各 种 方 式 极 力 突
市 县 一 级 ,均 制 定 了村 务公 开 民 主管 理 制 度 。 这 一 阶 段 的村 民 自治 从 基 本 普 及 到 全 面 展 开 ,制 度 体 系 不 断 完 善 , 自治 组 织 逐 步 健 全 , 民主 形 式 更 加 多 样 。2 0 07
载 体 日益 健 全 ,内容 不 断 丰 富 ,形 式 更 加 多 样 。广 大 农 民 当家 作 主 .依 法 管 理 自己 的事 情 ,为 全 省 农 业 农
村 发展 作 出 了 巨大 贡 献 。
分 散经 营 的传 统 农 业 、防 止新 的 社会 分 化 和 为 工业 化
提 供积 累 的需 要 ,土 地 改 革后 不 久 ,开 始 了对 农 业 的 社会 主义 改 造 。其 重要 内容 就 是 将 农 民 “ 织 起 来 ” 组 ,
个 。人 民公 社 将 离 散 的乡 土 社 会 高 度 整 合 到政 权 体 系 中来 。但 是 ,这 一 高 度 统 一 的 治 理 体 制 不 可避 免地 存
在 干 群分 化 与 权 力 过 度 集 中 、农 民 自主性 和 乡村 发 展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建立 后 ,开 展 了土 地 改 革 。土 地 改 革 不 仅 仅 是 一 场 经 济 革 命 ,更 是 一 种 政 权 基 础 的 重 建 , 它 在分 配 土地 的 同时 ,增 强 了农 民对 政权 组 织 的认 同 ,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形式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e6a33b76453610661ed9f4df.png)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形式作者:王润秋来源:《理论导刊》2009年第07期摘要: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形式,虽然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很多,但只要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一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必然会不断地得以完善和发展,必然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基层民主;村民自治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7-0070-03(一)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农民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重要制度。
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自发组织建立了村民委员会,以弥补农村公共权力的真空。
历经三十年,村民自治已显现出强大的内在生命力。
从村民自治建立的过程可以看出,民治是其天然属性,体现村民意志,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是村民自治的应有之意。
在村民委员会内,农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直接民主,要办什么、先办什么、后办什么、怎么个办法,都由群众自己讨论决定。
可见,村民自治是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它起源于村民对本村事务和个人利益的关心,它发展于市场经济的形成和村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
在今天,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村民自治远不是村民的自发性政治行为,而是为法律所保障的民主政治建设。
村民自治的特征,一是权利导向。
衡量村民自治进展的指标为“四个民主”的制度化水平和村民民主权利意识的加强,而确保村民在“四个民主”中的民主权利就成为村民自治工作的导向;二是程序至上。
村民自治制度特别突出合法程序的重要性,越来越严格的程序带来了村民自治制度的标准化和一致性,体现了程序至上的精神;三是以民主选举为基础。
村民自治制度尤其注重选举的优先性和规范化,选举被作为四个民主的基础和村民自治的核心,其程序日益严格;四是村委会职能专业化。
村民自治是在政府放权的前提下确立的,它要求村庄尽可能调动内在资源,由村民自己解决自己的公共品供给和社会秩序的维持,对村委会职能的规定越来越专业和制度化。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议事的探讨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议事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b984b0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c.png)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议事的探讨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基层民主建设成为了当前农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议事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决策模式,对于加强基层治理、发挥农村民主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议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议事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决策模式。
农村基层的民主议事,包括乡村民主选举、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自治组织、村民自治和自治合作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都为农村居民参与基层管理提供了途径。
在农村基层,居民通过选举产生村委会,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的组织,代表了村民的利益,负责管理和服务村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民主议事等方式,让村民参与到村庄的决策和管理中来。
通过这种方式,村民可以直接参与村庄的管理和建设,权利得到了保障,村庄的事务也更加民主化、规范化。
二、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议事存在的问题农村基层议事存在着民主意识不强的问题。
由于长期的封建习惯,农村居民对于参与决策的意识不足,有些村民对于村民议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对议事的参与度不高,一些事务由少数人垄断,严重影响了民主决策的效果。
议事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腐败现象是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议事的一个严重问题。
一些村委会成员在议事过程中滥用职权,为了个人私利而违规操作,导致议事结果不公正,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这不仅加剧了农村的社会矛盾,也影响了农村的稳定与发展。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议事还存在缺乏有效监督的问题。
目前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监督机制不完善,一些村委会成员利用职权不力、优亲厚友等现象屡禁不绝,导致农村议事缺乏有效的监督,一些重要的议事结果可能会偏离农民的利益。
针对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议事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其健康发展。
要加强民主意识教育。
学校、村委会等组织应该加大对农村居民民主意识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对议事参与的认识和意愿。
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5db323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1.png)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摘要】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包括民主意识不足、权力滥用和资源分配不公平等,需要采取加强宣传教育、建立监督机制和推进制度改革等对策来解决。
本文通过分析现状和问题,提出对策来促进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预计可以在未来改善村民自治状况,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关键词】村民自治、问题分析、对策探讨、民主意识、权力滥用、资源分配、宣传教育、监督机制、制度改革、政府引导、支持。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村民自治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出来。
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政治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农村民主、促进村民自治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村民自治的开展,不仅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更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实行民主的基本形式,是农村人民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组织形式。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村民自治在改善乡村民生、提高农村治理水平、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变化,村民自治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如民主意识不足、权力滥用、资源分配不公平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村民自治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推进村民自治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2 目的说明目的说明: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健康发展。
通过分析当前村民自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对策,旨在帮助提升村民自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本文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村民自治问题的关注,促进村民自治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为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和借鉴。
加强村民自治,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完善
![加强村民自治,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完善](https://img.taocdn.com/s3/m/c35d8b5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8.png)
加强村民自治,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完善2023年,中国农村的治理体系正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快速发展。
加强村民自治是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完善的重要举措。
因此,在未来的几年里,加强村民自治将是中国农村治理体系改革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村民自治的理念、实践和影响等方面,探讨加强村民自治对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完善的重要性。
一、村民自治的理念加强村民自治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三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农村的实践也已有一定历史。
村民自治是解决农村问题的一个基本途径,也是完善农村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
村民自治的理念在法律上得到了确认和规范,这也是未来加强村民自治的有力保障。
村民自治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村民自治在实行民主决策方面,具备民主化、公开化、透明化的特点。
其次,村民自治更加注重民意参与,村民具有自我监督、对外监督和对内监督能力。
最后,村民自治与地方政府协同作用有效,促进村庄加强自我管理和发展。
村民自治的理念不仅是推进村庄治理的理论基础,更是实践的指导原则。
二、村民自治的实践加强村民自治要求村民在经济、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真正地对自己的生产和生活进行自主的管理。
在实践上,更多的农民参与到了农村治理中,实行“一岗双责”,村民自治委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加强村民自治,推动农村基层管理,促进县乡政府与村庄的有效衔接和有效合作,实现政府与村委会间的协调和配合,提高村委会的治理效果与效率。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村民自治理念得到了深入的实践。
通过建立农村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治理,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城乡社会治理的有效衔接,实际上,这些都是村民自治的实践。
三、加强村民自治对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完善的影响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
首先,通过村民自治,实现了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其次,村庄的环境保护能力有所提高,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
此外,村民自治的实践使基层政权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提高,增强村民自治的法治性。
关于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1e00b9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2.png)
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 训和教育,提高执法 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 。
04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县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经验
背景介绍:某县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近年来积极推进农 村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完善制度保障: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农村 民主法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建设经验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法律 意识和法治观念。
关于加强农村民主法治 建设的几点思考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现状 • 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意义 • 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措施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现状
当前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情况
农村民主选举
农村民主决策
近年来,我国农村选举制度不断完善,选 举过程更加透明和公正,但仍存在一些问 题,如贿选、家族势力干预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在农村,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是实现 民主决策的主要形式,但实际操作中,往 往存在决策不透明、不公正等问题。
农村民主管理
农村民主监督
农村民主管理主要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村 民自治章程等方式进行,但这些规章制度 往往缺乏执行力度。
尽管大部分农村都设立了监督委员会等机 构,但监督效果并不理想,很多问题得不 到及时解决。
建立完善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 ,包括法律援助中心、法律咨 询热线等,为农民提供及时、 有效的法律服务。
加强对农村法律服务人员的培 训和管理,提高法律服务水平 ,确保服务质量。
开展农村法律宣传活动,提高 农民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增 强法律意识。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农民法律意识
加强农村普法教育,通过开展法律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普及法律知识。
基层民主建设
![基层民主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dbcfce2d4b73f242336c5fbd.png)
关于基层民主建设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意,社会主义与民主不可分割。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需要经历许多发展阶段的长期历史过程。
在这整个历史进程中,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依靠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世代相继的多方面的建设和创造性的实践。
现在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支持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
目前,改革开放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在这30多年里,基层民主建设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农民家庭取得了承包土地的经营自主权。
绝大多数乡村不再实行土地的集体耕种和经营,原有的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随之被废除。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区的农村群众,就商量订立具有契约性质的村规民约,由各家各户出力,以群众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治的形式,负责管理农田灌溉、防火、防盗等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农民群众尝试的这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经各级党和政府总结经验,加以推广、提高,就逐步演变成了农村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
为了规范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党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1982年12月通过的新宪法,正式确立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
1987年1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并规定自1988年6月1日起正式实行。
此后,1998年11月4日,在充分总结、吸收各省市村民自治十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行,标志着农村基层民主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制度化的运作模式。
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172ce3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1.png)
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对策探讨近年来,我国村民自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其发展与实践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村民自治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促进乡村治理体系的良性发展。
一、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1.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尽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选举法》等相关法律文件对村民自治进行了规范和明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给村民自治的具体实践带来了困难。
2.村民自治参与度不高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村民对村民自治的参与度不高,对村民事务的管理和决策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部分地区的村民委员会甚至存在以权谋私、腐败问题,使得村民自治的实践受到影响。
3.民主决策机制不畅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决策机制不够民主,村民委员会的成员普遍存在了一些不良的权力关系,导致一些村民自治事务的决策并不是真正符合绝大多数村民的利益,使得基层民主治理体系存在较大的隐患。
二、对策探讨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应当加强对于村民自治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村民自治的主体、范围、程序、原则等内容,为村民自治的具体实践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增强村民自治意识为了提高村民的自治素养和参与度,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村民对于村民自治事务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增强村民自治意识。
要注重培养村民自治的领导班子,选拔一批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管理能力的村民担任村委会成员,进而带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工作。
3.改进决策机制在村民自治决策机制方面,应当倡导和鼓励广泛的村民参与,建立起一套真正反映村民意愿的决策程序。
建立健全村民议事规则,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性,确保村民自治事务的合理性和民主性。
4.发展乡村治理新模式借鉴国外乡村治理的先进经验,可以尝试在我国村民自治的具体实践中引入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摘要: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以来,村民自治在广大农村不断发展完善。
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基层农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它不仅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而且给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村民自治”格局下进行的农村基层民主实践,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与此同时,民主建设面临的困境也使“村民自治”格局遭受着诸多的质疑。
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也在这一格局下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提供了稳固的政治基础。
关键词:村民自治;农村基层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我国农村有八亿人口,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伴随改革开放,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它经历了一个从局部试验到大面积推广实施的艰难历程。
但总体来看,农村面貌依然落后,“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
党中央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传统行政支配型的乡村关系逐步被“乡政村民自治”的治理格局所取代,在实践中,这种格局充分体现了国家与社会的分化与统一,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农村民主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已经成为保证农村基层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然而,在深化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过程中,“乡政村民自治”格局面临着乡村、党组织与村委会关系不顺畅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健康发展。
由于我本人就是在农村长大,对当今农村村民自治的实际运行状况了解颇多,感悟颇深,我认为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不仅来自于规范化制度的供给短缺,也与利益的分化、行政体制改革滞后以及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密切相关。
由于村民自治的实行一直伴随着诸多的疑虑,面对“乡政村民自治”格局中的困难,我们就更加迫切地需要认识到这种格局对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只有以制度创新去改善和解决目前面临的困难,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中国农村村民自治这一基本政治格局与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内容,试图通过梳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发展历程,分析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够保障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健康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农村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伟大创造。
国内关于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建设的研究起步较晚。
改革开放以前,研究多集中在对党的方针、政策的事后诠释、论证、宣传上。
改革开放以后,对农村政治的研究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取得长足的进步。
研究的内容不断得到拓展,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研究成果不断丰富。
一批学者运用治理和善治理论的分析模式和国家――公民社会的分析模式对中国社会治理变迁、中国民主治理的现状进行研究,对村民自治的研究较有影响的,俞可平教授是其中的代表。
由他主编的中国民主治理案例研究丛书,将中国的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建设成果展示在世界同行的面前,推动了学界对中国基层民主治理模式的研究。
从目前已有的文献来看,对村民自治的研究领域不断得到拓展,方法不断创新、研究论文、著作数量逐渐增多、质量不断提高。
纵观这些著作、论文我们可以看到学界对村民自治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它的功能的设定、它的动力机制以及对农村治理机制的设想与具体对策,村民自治的绩效等方面。
其研究的出发点主要体现在如何完善农村的政治管理民主化制度:如何提高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如何使乡镇政权的权力行使与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我治理机制协调、顺畅地发展并发挥最大的政治效力,使广大村民得到最大实惠。
其目的在于让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和谐的政治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保证我国的政治基础稳定、持续和协调发展。
对村民自治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实证性的个案研究和调研报告逐步增多,国内在不长的时间内出版了不少的译、编、著的有关专著。
其代表性的论著有《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徐勇、项继权主编,2003)、《乡村政治――中国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张厚安、徐勇、项继权等,2000)《村民选举观察》(李连江主编,2001)《村民自治的村庄基础——来自全国十个省市的村民自治的调查报告》(范渝、贺雪峰著,2002)以及其他一些学术杂志上的相关文献,这些研究成果为村民自治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从理论上研究村民自治的地位、价值意义及运行机制,代表性的论著有《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徐勇主编,1997)《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陈浙闽,2000)《中国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王振耀,2000)、《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吴毅,2002)等。
其中徐勇著《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是一本国内少见的、比较系统研究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专著,值得关注当今中国村民自治的人士的重视。
该著作注重从宏观上对村民自治制度产生的背景、基本制度框架的把握,又从微观方面深入实地调查进行研究,使本书在国内同行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从法理学和具体法律制度上研究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状况。
其代表性的论著有崔智友的博士论文《中国村民自治制度研究》和王禹的《村民选举法律问题研究》和《我国村民自治研究》。
崔智友的《中国村民自治制度研究》对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有关法理和具体法律制度进行了初步考察和分析,分别讨论了村民自治的定义、要素、原则和功能。
王禹的《村民选举法律问题研究》将我国的村民选举纳入宪法学研究的范围,并以注释法律的形式阐述了村民选举的法律问题。
其《我国村民自治研究》则运用宪法学原理,对村民自治实践中实现的各种制度建设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
(四)从村民自治发展史的角度,历史性地考察村民自治的发展、成就与问题代表性的论著有《村民自治通论》(赵秀玲、白刚主编,2004),《中国农村基层建制的历史演变》(张厚安、白益华,1992)《村民自治、农村民主与中国政治发展》(胡永佳,2000)等,这些理论成果对村民自治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西方学术界一直到90年代初期才开始观察分析改革时期中国乡村自治的变化,徐维恩和丹尼尔•凯利尔等学者认为,经济改革使农民阶级发生了分化,过去农村中建立在地方共同体基础之上的社区利益保护机制被削弱了,其结果是农民更大程度地暴露于国家的直接控制之下,国家在农村地区的渗透和统治能力大大地加强了。
戴慕珍和乔纳森•昂格尔等则认为,农村社区中存在着干部与干部间的庇护关系,这种特殊的利益关系在毛泽东时代曾削弱过国家在农村地区的政策执行能力,使农村干部们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谋求自身利益结果出现一种新形式的庇护型政治关系。
这些论断尽管各有其道理和解释力,却似乎忽视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政治现象,即一种国家倡导的、有限的、但却是真正的乡村自治组织在中国农村的逐渐兴起和扩散。
近年来,乡村中国的这一新的政治发展开始吸引西方学者。
一些人做了实地考察之后发表论文认为,这是一场真正的民主试验。
应邀到中国观摩乡村地方选举的国际考察团也表示,这一基层民主实践是“整个国家向民主的政府迈进的重要的一步”。
结论:从目前的总体情况看,国内外对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方面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对理论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对村民自治具体处境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关系及影响的研究仍值得学界进一步重视。
中国农村的发展极不平衡,村民自治的发展,各地会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因而一些理论假设常常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作为一个关注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学生,自觉加入研究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队伍的行列之中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本文中我将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论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当前农村民主政治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理论分析,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地考察,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在对村民自治情况与基层民主建设间的关系进行现状考察的基础上,分析村民自治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及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健康发展的相应对策,以使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建设理论研究得到进一步拓展。
为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1]何泽中著.当代中国村民自治[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2]徐勇著.中国农村村民自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范渝,贺雪峰.村民自治的村庄基础——来自全国十个省市的村民自治的调查报告.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4]汤庭芬,基层民主与基层组织建设.人民出版,2001[5]张厚安,白益华.中国农村基层建制的历史演变.四川人民出版,1992[6]彭勃.乡村治理——国家介入与体制选择[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7]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8]初庆林.我国村民自治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D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6[9]段红红,阴洪池.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4(7):56-58.[10]胡永佳.村民自治、农村民主与中国政治发展[J].政治学研究,2000(2):21-23[11]L.Baker: Doing Social Research, New York: McGraw-Hill,Inc.1998.51[12]Harry Hearder, taly: A Sort Histor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