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案例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一一、学生分层。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主要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即a、b、c 三个组。

a 组为优生,b 组为中等生,c 组为差生。

分组后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上课辅导,作业批改,信息反馈,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提问分层。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 层学生,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 层学生。

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三、作业分层。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习题、拓展性习题、综合性习题。

c 层学生紧扣课本,会做基础题;b 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习题;a 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

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作业。

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 、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四、辅导分层。

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

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 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 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五、测试分层。

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

把握试卷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 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 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六、评价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双减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层作业设计案例因式分解

双减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层作业设计案例因式分解

初中八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14.3因式分解(复习巩固性作业)【作业内容】课堂知识归纳(2分钟)1.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因式分解的方法:(1)提公因式法,系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字母(式子)的__________;(2)公式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组知识巩固(8分钟)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A.2245(2)9a a a --=-- B.(23)(3)9a a a +-=-C.245(4)5a a a a --=-- D.22()()a b a b a b -=+-2.分解因式(注意检查是否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1)2233ay ax -(2)23244x y y xy --+3.如图1,将边长为x 的大正方形剪去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阴影部分),并将剩余部分沿虚线剪开,得到两个长方形,再将这两个长方形拼成图2所示长方形.这两个图能解释下列哪个等式()A.2221(1)x x x -+=-B.21(1)(1)x x x -=+-C.2221(1)x x x ++=+D.2(1)x x x x -=-B 组变式提升(13分钟)4.(教材拓展题)将214x +添一项变成完全平方式,请你写出不同的添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4题变式)已知m、n 为有理数,且2226100m m n n ++-+=,则_____n m =.6.已知3133x y x y -=⎧⎨+=-⎩,则代数式229x y -的值为_________.7.分解因式(注意检查是否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1)()22214a a +-(2)()()241m n m n +-+-完成A 组、B 组后尝试完成!相信你能行!若有需要,可与你的同伴交流.C 组链接考题(7分钟)8.(2017云南)观察下列各个等式的规律:第一个等式:2221112--=;第二个等式:2232122--=;第三个等式:2243132--=;………………………………………(1)直接写出第四个等式;(2)猜想第n 个等式(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并证明你猜想的等式是正确的.【作业答案】课堂知识归纳1.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2.(1)最大公约数、相同、最低次数;A 组知识巩固1.D2.(1)解:原式=()223a y x -(2)解:原式=()2244y x y xy -+-=()()3a y x y x +-=()22y x y --3.BB 组变式提升4.添加4x ,构成()221x +;添加4x -,构成()221x -;添加44x ,构成()2221x +.5.-16.-37.(1)解:原式=()()221212a a a a +++-(2)解:原式=()()244m n m n +-++=()()2211a a +-=()22m n +-C 组链接考题8.(1)2254142--=;(2)猜想:()22112n n n +--=解法1:解法2:解法3:左边=222112n n n ++--左边=()()1112n n n n +++--左边=()()22112n n +-+=22n =n =2112n +-=n =22n =n右边=n右边=n右边=n∴左边=右边∴左边=右边∴左边=右边即等式成立即等式成立即等式成立【案例分析】·课程标准解读因式分解是解析式的一种恒等变形,在解方程以及数学学科其他问题和科学研究中有及其重要。

七年级上册数学分层作业优秀设计案例

七年级上册数学分层作业优秀设计案例

七年级上册数学分层作业优秀设计案例1. 设计背景在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了分层作业的设计方式。

本案例旨在展示我们在七年级上册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中的优秀实践。

2. 分层作业设计原则在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时,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为学生提供适合其水平的作业。

- 循序渐进:作业内容按照教材的顺序和难度进行设计,帮助学生逐步提高。

- 巩固知识点: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

- 培养能力:通过不同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分层作业设计内容根据上述原则,我们设计了以下分层作业:3.1 基础层作业内容- 完成教材中的基础题目,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

- 复习和巩固教材中的知识点,如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

设计意图- 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技能。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2 提高层作业内容- 完成教材中的提高题目,包括应用题和综合题。

- 进行一些拓展练习,如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等。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 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3.3 挑战层作业内容- 完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如竞赛题和探究题。

- 参与数学研究项目,进行深入的数学探究。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实施与反馈在实施分层作业的过程中,我们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业的完成,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5. 总结通过分层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们的数学基础和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我们将继续优化分层作业的设计,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

七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范例

七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范例

初中数学学生书面作业设计
基本信息
姓名学校联系电话
学段初中学科数学
教材模
块、单元、
章节课时
人教2013版第一单元有理数绝对值
作业类型☑课时作业□单元作业□学期作业
作业功能□课前预习□课中练习 课后复习
作业目标
了解绝对值的表示方法,会计算有理数的绝对值。

理解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会运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题型填空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
题量共(11)小题,其中基础性作业(10)小题,拓展性作业(1)小题
时长总时长(25)分钟,其中基础性作业(15)分钟,拓展性作业(10)分钟
第一部分基础性作业(必做)
题号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选编、改版、创编)
1 一、填空题
1.-8的绝对值是,记作:.
2.绝对值等于5的数有.
3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指在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
的距离.
4.若︱x+3︱+︱y-4︱= 0,则x + y = .
5.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b︱。

设计意图:了解绝对值的定义及
表示方法,会计算有理数的绝对
值。

学科素养: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数学建模 数学运算
直观想像□数据分析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选编。

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研究——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

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研究——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

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研究以 一元二次方程 为例罗志山(江苏省海安市角斜镇老坝港初级中学ꎬ江苏南通226634)摘㊀要: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ꎬ学生在知识水平㊁智力和接受能力上存在差异.为确保学习的有效性ꎬ以及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ꎬ教师可以采用作业分层设计与实施的策略ꎬ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和需求ꎬ有针对性地安排作业ꎬ让每位学生都能通过作业获得进步.除此之外ꎬ分层作业还有助于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流程ꎬ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初中数学ꎻ新课程标准ꎻ分层作业ꎻ一元二次方程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35-0068-03收稿日期:2023-09-15作者简介:罗志山(1966.3-)ꎬ男ꎬ江苏省南通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课题 新课标视域下分层作业的实践研究 的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H2022024)㊀㊀分层教学的核心观点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学习风格进行个性化的教学ꎬ强调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ꎬ通过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ꎬ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环境.这个理论认为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㊁兴趣和能力ꎬ因此需要根据这些差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然而ꎬ现行的分层作业策略在实施过程中ꎬ往往只是根据学习成绩划分学习小组ꎬ根据题目难易安排作业ꎬ未能提供实质的个性化指导.教师应该在认识学生间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认知差异后ꎬ从多样化的角度出发进行作业设计ꎬ进而满足不同学生需求ꎬ切实提升学习效果[1].本文以 一元二次方程 为例ꎬ探讨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分层作业的实践.1按照任务难度设计分层作业认知负荷理论认为ꎬ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认知负荷ꎬ即学生需要投入一定的认知资源处理信息和执行任务.如果任务难度超过学生的认知能力ꎬ学生可能会感到压力过大ꎬ无法有效学习.相反ꎬ如果任务过于简单ꎬ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下降.因此ꎬ通过合理划分任务难度ꎬ可以更好地调整学生的认知负荷ꎬ使其处于适度挑战的学习状态.在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 的单元作业时ꎬ对于理解较好的学生ꎬ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挑战性的高阶思维题目ꎬ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ꎬ对于掌握程度较低的学生ꎬ可以设置一些基础练习题ꎬ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通过合理设计作业难度ꎬ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ꎬ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在学习 一元二次方程 时ꎬ教师可以将作业按照难度进行划分ꎬ这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解题能力和理解深度.这种划分可以形成一个渐进的学习过程ꎬ帮助学生有序地掌握和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作业设计案例(一)]基础题:考查对一元二次方程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学生通过观察方程的形式ꎬ识别各项系数ꎬ并计算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这些基本概86念和技能是学习和解决更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的基础.题1㊀已知一元二次方程2x2+3x-5=0ꎬ请回答以下问题:(1)方程的二次项系数是多少? (2)方程的一次项系数是多少? (3)方程的常数项是多少?(4)求出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进阶题: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ꎬ进一步要求学生应用配方法求解方程的根ꎬ并思考判别式的含义.学生需要将变量a代入方程ꎬ利用配方法求解方程的根ꎬ并得出结论.同时ꎬ学生还需通过计算判别式来判断方程的根的个数ꎬ并给出其含义.通过这道题目的练习ꎬ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情况和判别式的意义.题2㊀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a-1)x+a=0ꎬ其中a是实数.请回答以下问题:(1)当a=4时ꎬ求出该方程的两个根. (2)当a取什么值时ꎬ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 (3)给出该方程的判别式ꎬ并解释其含义.挑战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ꎬ进行变形和化简ꎬ并且加入了条件限制ꎬ增加了解题的难度.学生需要利用给定的方程和条件进行化简ꎬ然后通过配方法求解方程的根.同时ꎬ学生还需推导出判别式的表达式ꎬ并解释其含义.这道题目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题3㊀解方程x2+(k+1)x-2k=0ꎬ其中k是满足条件的实数.请回答以下问题: (1)当k=-2时ꎬ求出该方程的两个根. (2)当k取什么值时ꎬ方程有相等的两个根? (3)写出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ꎬ并解释其含义.这种分层作业的设计ꎬ不仅有助于调整学生的认知负荷ꎬ让学生处于适当的学习挑战中ꎬ还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题目ꎬ并在适度挑战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2根据认知方向设计分层作业根据克鲁捷茨基提出的数学气质理论ꎬ不同能力结构的学生在数学思维上会有不同的倾向.其中包括分析型㊁几何型㊁调和型等不同类型的数学气质.在设计数学作业时ꎬ可以采用一种灵活的方式ꎬ通过设置引导性提示语将题目改编成逐渐递进的问题串.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为班级中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由于题目是逐步拾级而上的ꎬ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逐步解决问题ꎬ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其次ꎬ这种设计能够满足不同数学气质的学生的需求.由于问题串是逐步加深难度的ꎬ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重复进行思考和解答ꎬ从而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解题能力[2].一元二次方程 的学习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ꎬ如代数运算㊁图像分析㊁逻辑推理等.通过按思维方式划分作业ꎬ可以鼓励学生综合运用不同的认知方式ꎬ培养其多元智能ꎬ并提升其比较与抉择的能力.同时ꎬ对于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来说ꎬ使用适合的学习方式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和解题步骤ꎬ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作业设计案例(二)]小明正在设计一个游乐园的过山车.过山车的轨道呈抛物线形状ꎬ顶点坐标为(0ꎬ10).已知过山车从顶点出发ꎬ经过点A(4ꎬ6)和点B(8ꎬ2).请找出抛物线的方程ꎬ并回答以下问题:(1)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 (2)求出过山车在x轴上的最高点的坐标. (3)过山车在运动过程中是否与x轴有交点?如果有ꎬ请求出交点的坐标.分析型思维:表达式使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来表示抛物线的.通过观察已知点的坐标ꎬ利用方程和变量之间的关系ꎬ推导出抛物线的表达式.几何型思维:绘制坐标系ꎬ并在图中标出顶点和经过的点A㊁B的位置.通过直观地观察图形ꎬ探索抛物线的特点ꎬ如开口方向㊁对称性等.从几何的角度来理解和推导抛物线的方程.调和型思维:利用给定的三个点的坐标ꎬ建立一个方程组ꎬ其中未知系数为抛物线的方程参数.通过求解方程组ꎬ求得抛物线的表达式.这种方法可以综合运用代数和几何知识ꎬ进行推理和变式训练.96通过设置引导性提示语ꎬ将题目改编成逐渐递进的问题串ꎬ可以为不同思维层次和数学气质的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ꎬ并让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在不同时期回看作业时ꎬ仍能够获得新的提升.这种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ꎬ并为将来面对复杂问题时具备更强的解决能力.3建立分层评估与辅导体系分层评估与辅导是分层作业设计中重要的一环ꎬ它旨在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作业和指导ꎬ从而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目标.通过分层评估ꎬ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ꎬ为学生提供适合难度的作业和个性化反馈ꎬ促进学生学习进步ꎬ学生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水平上进行学习ꎬ避免了 一刀切 的教学模式.因此ꎬ将个性化评估与辅导纳入分层作业设计ꎬ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ꎬ推动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水平上取得更好的发展[3].一元二次方程 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ꎬ对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重视.分层评估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能力水平ꎬ识别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差异ꎬ以便更好地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和辅导ꎬ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不过大压力的情况下ꎬ逐步提高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作业设计案例(三)]一辆汽车从高速公路A出发ꎬ匀速行驶.已知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为100kmꎬ行驶时间为t小时.假设车辆的加速度为-2m/s2ꎬ求在t小时内ꎬ汽车行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式ꎬ并计算在2小时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基础水平学生的评估要点:能正确列出汽车行驶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式并计算简单运算.辅导方案:引导学生回顾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ꎬ帮助学生建立起汽车行驶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式ꎬ并指导学生代入数值ꎬ完成简单的运算.对于2小时的情况ꎬ直接将时间代入公式计算得出结果.中等水平学生的评估要点:能正确列出汽车行驶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式ꎬ并应用公式计算具体数值.辅导方案:复习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ꎬ并通过例题帮助学生建立汽车行驶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式.引导学生代入数值ꎬ计算出具体的行驶距离.对于2小时的情况ꎬ应用公式计算得出结果ꎬ并提醒学生解释数值的物理意义.优秀水平学生的评估要点:能正确列出汽车行驶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式ꎬ并应用公式解决复杂问题.辅导方案:通过复习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ꎬ让学生建立起汽车行驶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式.先引导学生代入数值ꎬ计算行驶距离ꎬ再让学生思考并解决与时间㊁距离㊁速度等有关的复杂问题ꎬ例如ꎬ求出最初速度或加速度的大小等.在分层评估时ꎬ教师也需要灵活调整难度ꎬ并给予不同层次学生适当地指导和帮助ꎬ避免给其带来歧视和过大的压力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ꎬ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ꎬ在评估中强调要注重学习过程而非仅仅关注结果ꎻ尊重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ꎬ以此帮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和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知识ꎬ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数学学科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ꎬ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非常适合.传统 一刀切 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ꎬ而分层教学能够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客观差异ꎬ并为每个学生设置符合其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初中阶段是学生建立学习习惯㊁培养能力的关键时期ꎬ因此ꎬ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分层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ꎬ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ꎬ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参考文献:[1]李明洋ꎬ于彬.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探索与解读[J].数学教学通讯ꎬ2023(8):8-10.[2]成囡. 双减 政策下数学发展性分层作业的设计策略[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ꎬ2022(9):10-12.[3]李铭娇.分层作业在初三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ꎬ2022.[责任编辑:李㊀璟]07。

初中数学分层布置作业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布置作业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布置作业案例案例1: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

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广探索”题时,我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

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

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

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

案例分析: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差生的得来,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部分就是无效学习造成的。

的确,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教师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

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

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还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

他们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恶性循环。

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

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

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层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

其中成绩好的为A组,成绩中等的为B组,成绩较差的为C组。

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作。

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

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性作业、探索性作业。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是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学习水平,制定不同难度的作业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个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供参考:作业设计目标:1.给予学生适合的数学练习,巩固基本概念和技能。

2.通过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挑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基础层次作业(针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难度较低)1.计算题:如计算两个小数的和、差、积、商等。

2.搭建图形:根据给定的平面图形,使用铅笔和尺子按比例在纸上画出来。

3.填充图形:给定一些图形,要求根据给定的条件填充图形的面积或周长。

二、提高层次作业(适合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的学生,难度适中)1.选择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选择正确的答案。

涉及到面积、体积、比例、百分比等概念。

2.解决应用问题:通过解决一系列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探究题:给出一些数学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思考来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拓展层次作业(适合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难度较高)1.证明题:要求学生使用数学方法,推导和证明一些数学定理或结论。

2.实际问题解决:给出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

3.设计题:要求学生自主设计一个数学问题,并给出解决思路和步骤。

作业评价:1.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

3.定期组织数学竞赛或擂台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作业设计思路:1.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和难度。

2.提供清晰的题目要求和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配置适当的参考书和习题集,供学生参考和拓展学习。

4.倡导互助学习,鼓励学生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

5.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做好记录和评价,为后续教学提供反馈和指导。

中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案例

中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案例

中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案例1.案例背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重要方式。

然而,由于学生的差异性,传统的统一作业安排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必要对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

2.设计目标-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数学作业。

-适度挑战: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提供适当切合的数学作业,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拓展思维能力。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数学作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及时反馈:提供作业批阅和解析,及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纠错和进一步学习。

3.分层设计方案(1)基础层次作业针对学生基础薄弱、需要巩固的知识点,设计基础层次作业。

这一层次的作业主要包括基础知识运算、基本题型练习等,以帮助学生巩固基本概念和技能。

作业应简单明了,题目数量适宜,帮助学生轻松迅速掌握基础知识。

(2)拓展层次作业对于掌握基础知识的学生,设计拓展层次作业。

这一层次的作业主要包括思维拓展题、综合运用题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作业应稍微具有难度,题目设计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

(3)挑战层次作业针对数学学习进程较快,需更高层次挑战的学生,设计挑战层次作业。

这一层次的作业主要包括创新题、研究性问题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设计较难,需要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独立探索,可以锻炼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实施过程(1)学生分组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基础组、拓展组和挑战组。

每个组的学生可以协作学习和互相帮助,也可以有相应的竞争机制刺激学生积极性。

(2)作业分发老师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分别布置对应层次的作业。

作业由老师在课堂上分发并解释,确保学生明确作业的要求和目标。

(3)作业批阅与反馈老师及时批改作业,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针对基础组的学生,可以给予详细的解题过程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

初中二年级数学分层作业出色设计实例

初中二年级数学分层作业出色设计实例

初中二年级数学分层作业出色设计实例一、设计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为了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我们针对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设计了这份分层作业。

本设计实例分为三个层次,分别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分层作业设计第一层次:基础巩固(必做题)本部分作业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概念。

题目设计较为简单,所有学生都需要完成。

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第1-2题。

2. 完成基础训练题第3-5题。

第二层次:能力提升(选做题)本部分作业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题目难度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

A组:拓展提高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第6-8题。

2. 完成拓展训练题第9-11题。

B组:创新挑战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第9-11题。

2. 完成创新训练题第12-14题。

第三层次:思维拓展(选做题)本部分作业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目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尝试。

1. 完成思维拓展题第15-17题。

2. 完成数学竞赛题第18-20题。

三、作业评价与反馈为了确保分层作业的有效实施,我们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作业评价与反馈:1. 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

2.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适时调整作业难度和教学策略,以实现个性化教学。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期望这份分层作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实施与案例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实施与案例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实施与案例在当前背景下,为了适应双减政策的要求,降低学生压力,提高学习效果,初中数学可以采用分层作业的方式进行设计和实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案例。

一、分层作业设计1.确定层次划分:将学生根据能力水平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通常可以分为高层、中层和低层。

划分层次时可以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等。

2.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根据每个层次的学生特点和能力等级,设计不同难度的数学作业。

高层次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较强、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中层次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基础题和思维活跃题;低层次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题和应用题。

3.适当穿插难度:在每个层次的作业中,适当穿插一些难度相对较高的题目,用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虑学生需求: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进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作业难度和数量。

5.提供答案解析:在作业中提供详细的答案解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

二、分层作业实施案例以初中一年级的整数运算为例,设计高、中、低层次的分层作业。

1.高层次作业:题目1:计算(27-15)+(58-32)*3题目2:(-45)-(-32)+(-12)-(-8)题目3:已知x+y=10,3x+2y=18,求x和y的值。

2.中层次作业:题目1:计算67-35+24-48题目2:(-30)-(-18)+(-8)-(-4)题目3:已知2x+3y=14,x+2y=6,求x和y的值。

3.低层次作业:题目1:计算54-28+17-35题目2:(-20)-(-12)+(-4)-(-2)题目3:已知x+y=8,2x+y=10,求x和y的值。

通过以上案例,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难度的作业,达到分层学习和差异化教学的效果。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整,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降低学习压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一、学生分层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并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

分组后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辅导、作业批改和信息反馈,同时也能够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提问分层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编写三个层次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思维难度较高的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而b层学生则回答适中的问题。

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三、作业分层为了适应教学容量和学生的实际研究能力,教师应该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题、拓展性题和综合性题。

c层学生应该紧扣课本,会做基础题;b层学生应该能够完成书上全部题;而a层学生则应该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

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作业后,还可以选做高一层次的作业,以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在统一作业时的矛盾。

四、辅导分层教师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

对c层学生的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研究兴趣,指导研究方法,批改部分作业,并进行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基础;对b层学生,应该增加综合性题,鼓励拔尖;而对a层学生,则可以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

五、测试分层阶段性测试可以全面、及时地反馈各层次学生的阶段研究效果,并起到激励作用。

教师应该把握试卷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应该做,b层学生则可以选做选做题,而a层学生则应该做全部选做题。

六、评价分层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

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作业等及时做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并针对阶段教学效果作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以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分层专题作业设计范例

初中数学分层专题作业设计范例

认识“一线三直角”课时作业设计枝城中学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构思】:在比较完整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之后,以课本习题为起点,通过变式题组,引导学生认识“经过等腰直角三角形两锐角顶点向过直角顶点的任意一条直线做垂线——一线三直角”模型,体会从角的数量关系变换切入,得到全等三角形,一方面提升学生组合、转换条件的意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依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图形特征,联想模型的结构作辅助线的能力【基础性作业】1.【课本题】(人教版八上P56T9):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为D,E,AD=2.5cm,DE=1.7cm.求BE的长.【方法点拨】首先发现三个直角∠E、∠ADC、∠ACB的位置特点;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互余和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出∠EBC=∠DCA;再结合其它条件,得△CEB≌△ADC,进而得出BE=DC,求得BE的长.2.【变式】将CE所在直线旋转到△ABC的外部,如图②,猜想AD、DE、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设计意图】分析已知线段和所求线段的相互关系,从转化线段的角度思考有可能的全等三角形,整理三角形全等已具备的条件,结合全等的判定方法明确所缺的条件,再进一步利用题中相关已知条件的组合得到所需的条件.理清“求线段长——线段相等——三角形全等——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的线索.【设计意图】通过变式,引导学生认识图形的形式发生变化,所探究线段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但问题的本质或思考问题的方式并没有改变,依然是通过间接条件的转化证明全等,通过全等达到转化线段的目的.【拓展性作业】3.如图,∠ACB=90°,AC=BC,点D在线段AC上运动(不与点A、C重合),以BD为腰向下作等腰直角△BDE,∠DBE=90°,连接AE交BC于F,求证:AD=2CF.【方法点拨】在已知有两个直角顶点在一条直线上的前提下,通过辅助线构造出同一直线上的第三个直角,从而得到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将不易直接发生关系的线段作转化.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x,y轴上,且AB=BC,∠ABC=90°.(1)如图1,点A(a,0)、B(0,b),且a、b满足(a+3)2+|b-2|=0,点C的坐标为;(2)如图2,若E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满足∠OBC-∠ABO=2∠OBE,CG⊥OB于点G,交BE于点H,求证:CH=BG+OE;【方法点拨】由已知点的坐标得到点到轴的距离,利用图形的结构特点构造全等,再利用全等的性质勾连已知和所求;对条件“∠OBC-∠ABO=2∠OBE”的使用,关键要结合∠OBC和∠ABO的其它隐含关系作相应转化,认清一线三直角、角平分线+全等、平行+角平分线等基本图形的组合也是关键. 【设计意图】分析已知图形的结构“直线BC经过等腰直角△DBE的直角顶点,且DC⊥BC”,联想过另一锐角顶点作BC之垂线,从而建构一线三直角全等模型和对顶型全等模型.【设计意图】将一线三直角模型置于坐标系中,一方面把点的坐标和点到直线的距离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又可以将坐标轴互相垂直融于图形的结构中,体现数形融合.1.∵∠E=∠ACB=90°∴∠EBC+∠BCE=90°∵∠BCE+∠ACD=90°∴∠EBC=∠DCA易证△CEB≌△ADC∴BE=DC,CE=AD∴BE=DC= CE-DE=AD-DE=0.8cm 2.结论:AD+BE=DE证明:∵∠E=∠D=∠ACB=90°∴∠ECB+∠EBC=90°∠ECB+∠DCA=90°∴∠EBC=∠DCA易证△ACD≌△CBE∴BE=DC,CE=AD∴DE=CE+CD=AD+BE3.过点E作EG⊥BC于点G,易证得△BGE≌△DCB,∴EG=BC=CA,BG=CD,∴CG=AD再证△GFE≌△CF A∴GF=CF∴AD=2CF4.(1)先求得点A,B的坐标,过点C作CF⊥y轴,易证△AOB≌△BFC,进而得点C(2,-1);(2)连接EC∵∠OBC-∠ABO=2∠OBE,而∠OBC+∠ABO=90︒∴∠OBC-∠OBE=45︒,即∠EBC=45︒易证△ABE≌△CBE∴AE=CE,∠AEB=∠CEB∵CG∥x轴∴∠AEB=∠CHE∴∠CEB=∠CHE∴AE=CH易证△AOG≌△BGC∴BG=AO∴BG+OE=AO+OE=AE=CH。

初中数学校本分层作业设计与思考——以“二次函数”为例

初中数学校本分层作业设计与思考——以“二次函数”为例

作业设计初中数学校本分层作业设计与思考———以“二次函数”为例文|董盼红一、“二次函数”校本分层作业设计背景分析在数学学习中,二次函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然而,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都不尽相同,校本分层作业设计正是基于这种需求而提出的,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作业,使每位学生在适当的难度下学习,避免因整体教学速度过快或过慢而导致的学习困扰。

由于作业的难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匹配,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次函数这一课涉及图象、方程、解析式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抽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教师应分层设计基础概念的习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深入探讨二次函数性质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可以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题目,帮助他们建立起基本概念。

同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方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于学生来说,将图象转化为方程,或者根据方程绘制出准确的图象,都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校本分层作业可以设计一些关于图象与方程转化的题目,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分层设置难度。

二、“二次函数”校本分层作业设计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基础层的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和顶点形式,能够简单地将二次函数转化为这两种形式,并确定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如开口方向、最值点等。

提高层的学生能够深入分析二次函数的性质,包括最值、零点,并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最大最小值问题和二次函数方程的解。

拓展层的学生在掌握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更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包括最优化问题、二次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复合应用等,培养实际问题建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基础层的教学中,侧重于夯实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如何将二次函数转化为标准形式和顶点形式,理解这两种形式对应的图象特征,练习题目应该注重基本形式的变形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知识体系。

提高层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知识,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练习题目应该更具挑战性,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涉及二次函数性质的复杂应用。

作业分层教案初中数学

作业分层教案初中数学

作业分层教案初中数学本节课的内容是《平面几何中的平行线》,主要涉及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2.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一些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平行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3.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包括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3. 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包括对数学的兴趣、团队合作精神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布置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布置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布置案例分析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学生研究数学的重要手段。

因此,数学作业的布置和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是多样化、科学化的。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数学作业的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布置作业的随意性造成的。

只有精心设计作业,并及时反馈,才能更好地发挥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作业多样化、科学化设计不仅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还能通过对学的了解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为调节教学结构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分析影响中学生作业低效的原因出发,通过案例论证初中数学作业进行科学化分层设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本文的案例是关于《平方差公式》的研究。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可以认识到当某些特殊的多项式相乘时,可以写成公式的形式,可以直接利用公式得出结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认识到平方差公式只是一个工具,可以使运算简化,进一步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识规律。

在教学时,教师通过抢答游戏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和兴趣,让学生从几组特殊的多项式乘法入手总结归纳出平方差公式,再通过代数与几何验证,最后应用于计算当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整体思想。

根据本班学生的研究情况,本节课的课堂练分为四个档次:辩一辩,填一填,用一用,以及课堂拔高练。

这样的分层设计可以让不同阶层的学生都有能力完成练,有获得成就的愉悦。

这种科学化的分层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

格式,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作业要求。

我也会在课堂上针对学困生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

同时,我也会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作业,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我还会鼓励学生们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氛围和研究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不断地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如何分层与设计案例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如何分层与设计案例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如何分层与设计案例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与设计非常重要。

分层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提高,避免学习难度过大导致学习阻碍,设计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分层与设计初中数学作业的案例。

一、分层设计:1.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进行分层。

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各不相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从简单的知识点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拓展的学习。

2.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较难的题目,如应用题、多个步骤组合题等;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如计算题、口算题等。

通过这种分层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提供不同形式的练习。

数学作业可以设计为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等不同形式,以便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逐渐增加解题步骤和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设计案例:1.利用适当的情境设计题目。

数学作业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进行设计,通过实际情境来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动力。

例如,设计一个关于比例和百分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计算打折后的价格、购物优惠等。

2.利用游戏化元素设计题目。

数学作业可以设计成游戏的形式,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其参与度。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迷题,例如数独、消消乐等,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锻炼数学思维。

3.打破传统题型的框架,设计创新题目。

数学作业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有趣的题目,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设计一个让学生自行编写数学推理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4.利用实物、图片等辅助材料设计题目。

数学作业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等辅助材料设计题目,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设计一个让学生利用图片中的几何图形进行计算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几何图形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与设计十分重要。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面对全体同学,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本站今日为大家细心预备了学校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学校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标准》(试验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进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对全体同学,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可是在现实的教育中,班级同学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异可能来源于同学自身的力量,也可能来源于同学的基础。

可是我们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内容往往是一刀切。

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所造成的结果是优等生觉得太简洁,力量方面得不到提高,而学困生由于理解力量差,觉得难度太大,完成不了,迫于压力,又不得不完成,所以消失抄袭现象,进而会产生厌学的念头。

所以作为教育者,应当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将传统布置作业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找到适合同学进展的作业的形式,让不同程度的同学在数学学习中都找到欢乐,让他们觉得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二、作业的分层2.1对同学的分层目前本人所任教的是初二班级,通过初一一年时间和同学的接触以及每次考试的详细成果,根据同学的接受力量、认知水平、数学基础、平常做作业的速度以及学习态度,将同学分成三个层次,A组:平常考试成果96分以上(满分120分),基础扎实,接受力量强,学习态度端正,上课留意力特别集中。

B组:平常考试成果在72分到96分之间,基础一般,接受力量中等,学习比较自觉。

C组:平常考试成果基本都在72分以下,基础薄弱,接受力量不强,学习乐观性不高,平常作业速度比较慢,上课留意力不太集中。

这样分组的目的可以让同学依据自己的真实水平,选择相应的作业。

当然这种分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由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部分同学成果可能会得到提高或者下降,这时依据同学的新水平,对分组进行重新的调整,C组进步的同学可以进入到B组,B组进步的同学可以进入到A组,同时A组中退步的同学可以回到B组,B组中退步的同学可以回到C组。

分层作业 教案 初中数学

分层作业 教案 初中数学

分层作业教案初中数学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分层教学理念逐渐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面临着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

分层作业作为一种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难度的作业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提升。

本教案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分层作业,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1. 教材: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2. 教学内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相关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设计分层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

(1)基础层:主要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求他们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2)提高层:主要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要求他们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3)拓展层:主要针对学优生,要求他们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2. 布置作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明确指出各层次作业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层次进行完成。

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作业层次,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 批改作业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鼓励和指导。

对基础层的学生,重点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基本技能;对提高层的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思维能力;对拓展层的学生,鼓励他们创新思考,提出不同见解。

4. 反馈与辅导教师根据批改作业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和辅导。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等方面,评价分层作业在教学中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案例分析
寿县迎河中学数学课题组
中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案例
寿县迎河中学龙如山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也相应增大了,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数学很吃力,学习劲头明显没有以前足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开始萌芽。

中学数学作业普遍存在:一是作业机械重复性较多;二是作业形式单调,缺乏思维问题;三是作业量分布不均;四是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

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

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本案例拟通过对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与探讨,从影响中学生作业低效原因的分析出发,实现从原先所谓的“任务”转化成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需求。

我们尝试从改变作业的形式、内容、以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行分层作业模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有效的完成作业,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

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教学案例1:
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

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时,笔者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

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

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时
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

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

教学案例2:
我们利用课堂时间来检测“整式的加减”的掌握情况。

我把练习试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试卷后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做开了。

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有得满分或九十多分的,做得差的有近十个人在四十分以下。

他们一节课做题完全没有进展,因为这些同学数学基础差,再加上每天都跟着“大部队”走,天天“坐飞机”,作业不是抄就是欠,所以练习更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了。

这些同学在练习时也很累,他们心理很着急,一节课咬着笔杆,心急如焚。

成绩下来后更是“伤口上撒盐”,学困生就是这样多次受伤而造成的。

1、案例分析: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得来,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部分就是无效学习造成的。

的确,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教师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

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

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还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

他们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恶性循环。

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

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

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

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分层布置
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

其中成绩好的为C层,成绩中等的为B层,学困生的为A层。

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作。

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

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性作业、探索性作业。

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等生和学困生人人要完成。

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基础性作业,供B 层和A层完成。

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探索性作业,便于C层同学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尝试到学习的喜悦。

优等生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使自己的知识量和灵活性都有所提升;中等生可以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有较大的进步,在灵活运用方面有所提高;而学困生则确保能掌握课标设定的教学底线。

教学中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采用滚动式的方法。

在一个月的作业中都能够达到高一级的要求,可以进入到高一组。

B层中有学习特别困难的也可以退入到A层。

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采用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测评学生,对学困生判分适当放松,对优生判分适当从严。

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中等生和学困生可适当放松,对优等生可紧些。

在考核时也分层考核,在一张试卷中设计基础题、中档题和拔高题,,基础题和中档题只供A组的同学完成,中档题和拔高题是优、中等生都要完成,而基础题是每个同学都要做的。

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值设计不同,采用附加分的形式来提高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
学习的热情。

学生完成分层作业后,各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本上把当天的知识进行小结。

通过小结当天的知识点、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时的独到见解,积累方法,优化解题策略。

对他们成功的尝试给予大胆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要设计好分层作业的题目,需要我们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对所教内容的知识点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精心挑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完成的作业,从而增强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