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20.1 能源与能源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 能源与能源危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来认识人类文明的进步历程。
(2)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3)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及使用情况,知道存在的能源危机问题,知道解决能源问题、节能的重要性和主要出路。
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具体事例,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能通过社会活动和英特网,收集信息,了解当地的能源使用状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能源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并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未来。
(2)通过对能源危机的认识,知道能源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发学生具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点: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难点: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教法:阅读、交流与讨论
教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通过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从柴薪到煤炭再到石油等),说明能源对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2、通过“算一笔能源账”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石油、天然气可维持我们生产、生活的年限越来越短暂,形成对常规能源紧缺的危机感,也为下—节学习新能源作了铺垫。
3、活动:
(1)通过对教科书提供的石油、天然气的数据计算,以及通过查找煤的可开采储量、年消耗量和维持年限,知道石油、天然气、煤等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维持年限有限,激发学生的“危机感”,增强他们节能的自觉性,同时为下节开发新能源的学习作情感上的铺垫。
(2)对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的训练和检验,让他们根据已知“估计储藏量”和“年消耗量”推算“可维持年限”(用关系式:可维持年限=估计储藏量/年消耗量进行计算)。根据教科书上的数据,算得结果如下:
石油可维持年限为1.511×1011t/3.0×109~3.2×109t=47~50(年);
天然气可维持年限为1.45×1014m3/2.3×1012m3=63 (年);
我国人均煤的拥有量为1.5×1012t/1.3×109=1.154×103t;
我国人均天然气的拥有量为4.0×1012m3/1.3×109=3.08×103m3;
我国人均石油的拥有量为7.0×109~3.0×1010t/1.3×109=5.385~23.08t
二、小结:
1、通过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从柴薪到煤炭再到石油等),说明能源对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2、通过“算一笔能源账”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石油、天然气可维持我们生产、生活的年限越来越短暂,形成对常规能源紧缺的危机感。
三、练习:评价与作业
四、布置作业:训练题
五、板书设计
20.1 能源与能源危机
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
1、柴薪生火------人类文明的萌芽
2、煤炭------工业社会的粮食
3、石油------现代社会的“血液”
4、新能源------未来社会的理想能源
二、能源的分类
1、根据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2、根据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3、根据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可分为污染型能源和清洁型能源
4、根据使用的类型又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
三、存在能源危机吗
1、能源危机的存在
2、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生活出发,引入课题。采用了以学生交流、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气氛活跃。由于课前的任务设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通过整节课的教学,不仅达到了《课程标准》中关于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的实现,而且更好地完成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
由于本节课采用的是以学生交流、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因此对教师的组织
教学能力是个考验,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学生课前自制的幻灯片应做好指导和筛选,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于能源的分类,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要对学生提过高的要求,以免加重学生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