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上册《裸子植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裸子植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裸子植物的概念、特征和分类;(2)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被子植物的区别;(3)了解我国裸子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运用比较法,分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异同;(3)调查身边的植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裸子植物的概念、特征和分类;(2)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3)我国裸子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2. 教学难点:(1)裸子植物的特征及其与被子植物的区别;(2)裸子植物的分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2)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裸子植物的概念。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裸子植物的特征;(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裸子植物的特征及其与被子植物的区别;(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裸子植物的特征。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我国裸子植物的实例,如银杏、松树等;(2)学生分析实例,了解我国裸子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5.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调查身边的裸子植物;(2)各组汇报调查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裸子植物的概念、特征和分类;2. 结合生活实际,观察身边的裸子植物,并记录下来;3. 思考裸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六、教学内容6. 裸子植物的生殖与发育(1)了解裸子植物的生殖特点,如花粉、种子的形成过程;(2)掌握裸子植物的发育过程,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3)了解裸子植物的繁殖方式。

裸子植物-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裸子植物-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裸子植物-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课程背景裸子植物属于植物界的种子植物,其种子裸露于外,没有子房围绕着它们。

而裸子植物中却有很多种重要植物,如松树、杉树和银杏树等。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裸子植物的一些特点和形态结构。

学习目标1.了解裸子植物最基本的形态2.掌握松树、银杏树、杉树等裸子植物的特征3.学会利用实验方法观察和记录裸子植物形态的变化教学方法零散学习、课堂讨论和小组实验教学内容裸子植物基本形态裸子植物的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被一个种子皮所包裹,这种子皮没有子房的包绕。

裸子植物上所结的种子一般都是暴露在外,因为所处环境需要其传播。

裸子植物体内包括了根、茎、叶、花序等,但像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的维管束却空缺,直接对接了枝梢的组织属于木质化了的靶子组织,称为“副木质化生长”。

松树松树是分布最广、林分结构最简单的森林之一,而且其修枝性能百分之九十以上,能够比较好地适应极其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其次其三角锥形圆锥形的松果形态也是非常显著的特征之一。

银杏树银杏树高大挺直,树冠为圆形,可以最终长到30-50米高,胸径1-2米。

其枝条直直往上伸,树木含水果和花。

杉树杉树叶片比较硬,被针状而成。

这些针叶长在树上,有时可以达到4厘米左右。

杉树形态比较优雅,是世界各地广泛分布的常见树种之一。

实验1.搜寻裸子植物2.观察裸子植物的形态,包括植株的高度、松果形状和种子等大小3.记录数据并总结结论学习评估1.小组实验报告2.口头问答测试3.简答题考试讲师评估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方法学习裸子植物的形态学知识2.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3.指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结束语本节课介绍了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形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裸子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如何观察和记录裸子植物的形态变化。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裸子植物的认识和理解将会更加深入和细致。

初中生物板书种子植物教案

初中生物板书种子植物教案

初中生物板书种子植物教案
主题:种子植物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植物的特点和分类,掌握种子植物的生长繁殖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板书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互动讨论。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增强对植物的观察和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种子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2. 种子植物的生长繁殖过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种子植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种子植物的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植物的种子具有保护和传播作用,种子植物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3. 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种子的实验,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4. 讨论:讨论种子植物的生长繁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种子传播方式。

5. 知识检测:通过互动问答或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种子植物的掌握程度。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
1. 标题:种子植物
2. 关键词: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种子结构、种子生长
【教案结束】。

人教版(2024新板)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教案

人教版(2024新板)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教案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一章藻类与植物的类群第二节种子植物
教师总结: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教师引导学生预习课本P71 内容,思考:(1)种子植物的定义?
(2)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相比,种子植物为什么更适应陆地环境?
教师总结:
能结种子的植物叫种子植物。

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相比,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环境,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另外,种子植物的受精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观察思考:种子的着生位置
教师指导学将将课下采集的或老师提供的果实(如苹果、桃、荔枝、葡萄、豌豆)切开或剥开,观察种子的着生位置。

并思考:
(1)哪些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
(2)哪些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这对料,进行作答,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思考与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

学生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后作答。

第二节种子植物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讲起来学生不易理解,特别是种子植物的分类,他们并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最好是让他们通过实物来作对比,从而概括出两种植物的不同。

但是现在又不是植物结果的时间,很难找到。

我又想能否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清楚呢,比如用橙子来作例子,让他们说出它是被子植物还是裸子植物,但这里又牵涉到果肉,这么多的内容怕学生一时消化不来,所以讲得比较吃力,学生也比较难理解。

所以,最后把这些内容作一个系统性的总结很重要,让学生理顺这节课的思路,也可以通过练习题来作为巩固。

生物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教案

生物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教案
初中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授课周次
授课时间
课题
第二节 种子植物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
2.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3.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教学重点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教学难点
1.玉米种子的结构。2.胚的结构。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学、合作交流、实验、讲授
教学准备
课本、教案、配套练习、课件、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第一课时
课时数
1课时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标、增、改、删、调)
一、温故互查(4分钟)
【师】提问: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哪四大类群?
【师】为什么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
【生】因为种子有种皮,使胚受到保护。有贮存丰富营养物质的子叶或胚乳。种子是一个器官,适应性强,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萌发。所以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
(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6分钟)
【师】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你能准确说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吗?请大家将收集来的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子在球果的位置。讨论哪些种子是裸露的?哪些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1)裸子植物:松、柏、银杏、水杉、苏铁
(2)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3.果实对被子植物的意义:保护种子;有助于种子传播
教学小结:
【生】因为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果实对种子起到保护作用,能免受环境中各种不良因素的危害,同时,有些果实还具有一些适于传播的特点,从而扩大了被子植物的分布范围,使被子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分布范围更加广泛。

求初中课本教案

求初中课本教案

求初中课本教案课题名称:《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种子植物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植物的分类,掌握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种子植物的分类及主要特征。

2.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1. 种子植物的分类。

2.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种子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2. 种子植物实物标本、显微镜、实验器材。

3. 相关案例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的分类,那么绿色植物包括哪些类群呢?2. 学生回答: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

3. 教师总结:很好,今天我们将学习种子植物这一类群,请大家认真听讲,看看种子植物有哪些特点。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根据教材,了解种子植物的分类,自主学习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特点。

2.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种子植物的分类,重点讲解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特点。

2.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到的种子植物种类及其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3. 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种子植物的分类和特点,那么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有什么区别呢?2. 学生回答: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

3. 教师总结:很好,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种子植物的分类,请大家认真听讲。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1.2《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1.2《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1.2《种子植物》教学设计课题:《种子植物》科目:初中生物学年级:七年级上册版本:人教版(2024)课时:2课时一、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倡导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种子植物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种子植物”是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一章《植物的类群》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种子植物的基本特征、种子的结构以及种子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地位和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将对植物的生殖和发育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植物的分类和进化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对植物的种子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种子可以萌发成新的植物,但对于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种子植物的分类等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

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观察和动手操作,但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

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阐明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尝试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识别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种子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保护植物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比较。

七年级生物教案《种子植物--裸子植物》

七年级生物教案《种子植物--裸子植物》

七年级生物教案《种子植物--裸子植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进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果实的比较,从而归纳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1、通过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对裸子植物经济意义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价值观,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一、本节知识结构二、教材分析本节中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殖、生活习性的特点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等内容为本节的重点。

通过学习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殖和生活习性的特点,有助于使学生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这部分知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裸子植物适于陆地生活,进而认识到裸子植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

本节课要观察的内容较多,要让学生观察球果,并与绿色开花植物的果实进行对比;还要观察松的根、茎、叶等形态特征,要组织学生观察好这些内容也就成为了本节组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很容易把松树的雌、雄球花和球果分别看作是绿色开花植物的花和果实,而且学生平时对松树的生殖过程了解很少,这样对了解两类植物的区别、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增加了困难。

松的生殖过程比较复杂,其受精过程与绿色开花植物不同,学生对松从传粉到受精,从雌球花经过受精后发育形成球果都会感到难以理解,加之整个生殖过程比较长又不易观察到,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只作为选学内容,不必让学生了解的过于详细。

三、教法建议1、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种子植物的实物,裸子植物要带有球果,被子植物最好有果实。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即它们都是用种子繁殖后代,这样它们都隶属于种子植物。

然后找出它们最突出的区别,即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而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由此引入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学习。

初中生物种子植物教案

初中生物种子植物教案

初中生物种子植物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种子植物的分类和特征;2. 掌握种子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种子结构;3. 能够区分种子植物中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种子植物的分类和特征;2. 种子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种子结构;3.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分。

教学难点:1. 种子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种子结构;2.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分。

教学准备:1. 植物标本或图片;2. 种子样本;3. 显微镜或其他观察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让学生注意到植物的多样性;2. 提问:你们知道植物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吗?3. 学生回答: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4. 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种子植物。

二、种子植物的分类和特征(15分钟)1. 介绍种子植物的分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2. 展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3. 讲解裸子植物的特征:种子裸露,没有果实,如松树、银杏等;4. 讲解被子植物的特征:种子包裹在果实中,如花草植物等;5. 学生总结种子植物的特征:有种子,能够通过种子繁殖。

三、种子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种子结构(20分钟)1. 讲解种子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2. 讲解有性生殖的过程:花粉落到柱头上,形成精子,精子通过花粉管到达胚珠,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种子;3. 讲解种子结构:种皮、胚乳、胚轴、胚根、子叶等;4. 展示种子样本,让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5. 学生总结种子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种子结构。

四、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分(10分钟)1. 讲解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种子是否包裹在果实中;2. 学生观察标本或图片,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 学生回答问题:哪些是裸子植物?哪些是被子植物?五、总结和练习(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种子植物的分类、特征、生殖方式和种子结构;2. 布置练习题:判断题目中给出的植物是裸子植物还是被子植物;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1.2种子植物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1.2种子植物教案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种子植物》是人教版(2024)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的重要章节,位于植物学部分的起始位置。

本课只要内容旨在学生提供了种子植物的基础知识,而且为后续学习植物的生长发育、分类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章节与前一章的植物概述相衔接,为学生理解植物界的多样性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学基础。

同时,种子植物的知识也是学生了解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说出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学会观察种子的结构,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培养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识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提高对生物的分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中种子植物多样性的兴趣和欣赏。

2.引导学生认识到种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增强学生保护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4.通过了解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增强保护植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种子植物的定义及其与非种子植物的区别。

2.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结构特征和生活史。

3.种子的结构、功能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1.种子植物的分类及其特征的辨识。

2.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物学原理。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充满好奇,但缺乏系统的生物学背景知识。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可能在抽象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困难。

因此,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实例和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并逐步引导他们理解抽象概念。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1)利用实物展示,如各种种子(大豆、玉米、花生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标本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种子的结构和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

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中要求绘制图表、进行观察和实验,学生需认真操作,力求准确、规范。
3.小组合作研究报告需分工明确,每位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种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结构与功能,以及种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难点:
-种子植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尤其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分。
-种子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如种子的萌发过程、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相互关系。
-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包括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
|类别|特征|常见植物|
| ---- | ---- | -------- |
|裸子植物| | |
|被子植物| | |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种子植物的科学文章或书籍,了解种子植物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
6.小组合作研究报告:鼓励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与种子植物相关的课题,如“种子植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种子植物与人类生活”等,进行合作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种子植物的特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能力。
3.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种子植物的器官结构,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设计实验活动,如种子萌发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5.通过课后作业、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七年级生物上册3.1.2《种子植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3.1.2《种子植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繁殖特点:通过种子繁殖,种子在成熟后随风或动物传播。
- 生态适应性:裸子植物多生长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适应性强。
4. 种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碳循环:种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碳循环。
- 氧循环:种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氧气来源。
- 生物多样性维护:种子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3)裸子植物的繁殖特点:学生对裸子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活习性不易理解,难以为其生态适应性提供合理解释。
(4)种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学生难以理解种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它们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3.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法,主动获取生物知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种子植物的分类:了解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特点,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被子植物的特征:明确被子植物的种子结构、果实结构和传播方式等。
5. 种子植物的实例分析
- 粮食作物:如小麦、稻谷等,了解其种子结构和果实特点。
- 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等,了解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 绿化植物:如树木、草本植物等,了解其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
1. 知识点梳理板书设计
① 种子植物分类: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裸子植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裸子植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被子植物的区别;(2)了解裸子植物的分类和常见代表植物;(3)掌握裸子植物的生殖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运用比较法,分析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异同;(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增强保护植物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被子植物的区别;(2)裸子植物的分类和常见代表植物;(3)裸子植物的生殖过程。

2. 教学难点:(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被子植物的区别;(2)裸子植物的生殖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2)准备实物标本和图片;(3)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2)搜集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对被子植物的认识;(2)提问: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有什么区别?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过教材和搜集的资料,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2)分组讨论,分析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异同。

3. 课堂讲解(1)讲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被子植物的区别;(2)介绍裸子植物的分类和常见代表植物;(3)讲解裸子植物的生殖过程。

4. 互动环节(1)进行实物观察,让学生识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2)开展小组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3)提醒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

五、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1)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3)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

2. 学生反思:(1)本节课收获了哪些知识;(2)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有哪些不足;(3)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二节种子植物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种子植物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种子植物教学目标:1.能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运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3.概述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4.观察球果和果实,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描述种子在球果和果实中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重点:1.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异同点。

难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图片展示世界上最小的种子——斑叶兰种子,最小的仅长0.01毫米,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它的质量也是世界上最轻的,5万粒种子的总质量只有0.025克,是芝麻种子质量的万分之一;世界上最大的种子——复椰子种子,一颗复椰子种子的质量差不多在25公斤左右。

那么,不同植物的种子结构是否相同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种子植物。

利用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节内容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一)种子的结构1.多媒体播放视频,演示观察菜豆种子的实验操作。

提问:通过这个视频哪位同学可以总结一下观察种子的顺序是怎样的?学生结合教材回答:观察的顺序按照从外到内,观察外形、剥开种使学生对观察法有初步的认识,清楚菜豆种子的结构皮、分离子叶;观察子叶、胚根、胚芽、胚轴。

2.现在大家结合实验视频,对照教材第79~80页相关内容,以组为单位动手观察菜豆种子;将菜豆种子的子叶分开后,在有胚芽、胚轴、胚根的那一部分滴一滴碘液,稍等片刻后,观察哪一结构变成蓝色?学生分组动手操作,观察回答:滴加碘液后变蓝的结构是子叶。

3.对照教材第80页实验,以组为单位动手观察玉米种子。

教师补充:玉米种子的果皮和种皮紧紧地贴合在一起,因此严格地说,一颗玉米粒其实就是一个果实。

观看玉米解剖视频,观察玉米有几片子叶?在纵切面上滴加碘液,观察玉米哪一结构变成蓝色?学生分组动手操作,观察回答:玉米有一片子叶,滴加碘液后变成蓝色的部位是胚乳。

七年级生物上册《裸子植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裸子植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2. 裸子植物的分类。

三、教学难点:1. 裸子植物的特征及其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2. 裸子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物或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生物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裸子植物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裸子植物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自主学习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3.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PPT,详细讲解裸子植物的特征及其与被子植物的区别,重点介绍裸子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裸子植物的特征和分类,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5. 练习巩固: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测所学知识。

6.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提醒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提高保护意识。

7.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课堂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正确率、书写认真程度等。

3. 学生对裸子植物特征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八、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疑惑和问题,教师在课后提供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裸子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

2. 邀请植物学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裸子植物的了解。

3.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十、教学计划: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苏教版生物(2024)七年级上册-2.3.2种子植物教案

苏教版生物(2024)七年级上册-2.3.2种子植物教案

苏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种子植物》是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的重要章节,位于教材的中心位置,是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基础。

本课内容主要围绕种子植物的结构、功能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展开,为后续学习植物的生长发育、分类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课内容与前一章的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紧密相连,同时为后续章节中植物的繁殖、生长发育等内容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描述种子植物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

2. 学生能够理解种子植物的繁殖方式及其重要性。

3. 学生能够掌握种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自然界中种子植物多样性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种子植物的结构特征。

2. 种子植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1.区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2.理解种子植物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细胞的基础知识,对植物的基本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但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阶段,对于复杂的分类和生态功能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法】:1.讲授法:讲解种子植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种子结构的观察实验,培养实践能力。

3.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异同,加深理解。

4.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增强教学效果。

【学法】:1.自主学习:预习教材内容,初步了解种子植物的相关知识。

2.合作学习: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归纳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植物种子,如花生、大豆、玉米等,提问学生:“这些都是植物的种子,你们知道种子有什么作用吗?种子是如何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子植物。

生物裸子植物教案:种子的形成及传播方式

生物裸子植物教案:种子的形成及传播方式

生物裸子植物教案:种子的形成及传播方式一、教学目标1、了解裸子植物类群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意义;2、明确种子的形成过程和种子结构的特点;3、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传播方式和生态意义。

二、教学内容1、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裸子植物是一类种子植物,其胚珠无包被,裸露在产孢叶上或花托上,因此又称为无花被植物。

裸子植物类群包括了松科、杉科、柏科、银杏科、苏铁科等。

这类植物具有木质化的主干和根系、极长的营养器官和长寿命等特征,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的意义。

2、种子的形成过程种子是裸子植物传播新一代的重要生殖器官,它的形成与有被子植物略有不同。

裸子植物的种子形成过程可分为胚珠的产生、胚囊的发育、精细细胞的发生、受精和胚珠成熟五个阶段。

(1)胚珠的产生。

胚珠是种子的核心部分,是胚囊和其内包含的卵细胞和雄配子体产生的结构。

裸子植物的胚珠产生在胚囊盘上。

产生过程中,胚囊盘细胞分裂形成胚囊,胚囊内部逐渐分化形成了卵细胞、雄配子体等结构,成为胚珠。

(2)胚囊的发育。

裸子植物的胚囊与有被子植物的胚囊不同,其内部没有包被,只有几个细胞,其中含有一个卵细胞和一到两个雄配子体,经过发育成熟后形成种子。

胚囊在芽轴和雌蕊之间生长,同时也会发育出可生长出胚乳的绒毛,起到吸取养分的作用。

(3)精细细胞的发生。

裸子植物的花粉不同于有被子植物,其内部只有少量的细胞,包括一个精细胞和一个配子体细胞。

精细胞的发生需要先经历几轮有丝分裂,分裂后形成精细胞。

(4)受精。

裸子植物的精子不像有被子植物会形成两个精子细胞,而仅有一个精子细胞。

精子细胞通过花粉管进入胚囊,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

(5)胚珠成熟。

胚珠在受精后开始发育,胚珠壳进一步长大,最终形成种子。

种子内部包含胚乳和胚,胚乳供新生个体营养,胚则成为下一代植物。

3、种子结构的特点裸子植物种子与有被子植物种子有很大的区别,其特点在于:(1)种子的外部没有果皮和种皮,采用种子完全裸露的方式存活;(2)种子内部的胚乳多呈类似肉质的状态,其余部分的营养和水分均来源于胚珠内部的绒毛吸收;(3)裸子植物的种子结构简单,不像有被子植物种子复杂的结构,但其内部却包含了互补的胚珠和花粉所赋予的遗传信息,确保了新一代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苏教(2024)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2 种子植物-教案

苏教(2024)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2 种子植物-教案

第2节种子植物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与比较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和繁殖方式等,认识到植物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能通过调查与识别校园种子植物等活动,初步形成植物分类的能力。

(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3. 能参与识别环境中种子植物的活动,并根据植物的主要特征判断其所属类群。

(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初中初一生物上册《种子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生物上册《种子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4.通过课堂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5.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关爱生命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种子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用事实和证据说话,不迷信权威。
3.教学过程: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植物的定义、分类、生活周期等关键知识点。
(3)教师强调种子植物的经济价值: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2.种子植物的生活周期,包括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发育、繁殖等关键环节。
3.种子植物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学会使用生物学术语描述种子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表达能力。
(二)教学难点
1.种子植物分类的依据和分类方法的掌握,特别是对一些易混淆类群的理解。
2.种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5.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喜欢通过讨论、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6.部分学生对生物学课程存在恐惧心理,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种子植物的定义、分类及主要特征,特别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
6.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初中生物裸子植物教案

初中生物裸子植物教案

初中生物裸子植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裸子植物的特点和分类;2. 掌握裸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熟悉裸子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裸子植物的特点和分类;2. 裸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1. 裸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2. 裸子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图片、幻灯片等教学辅助工具;2. 实验器材(如显微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一类,与被子植物有着明显的区别,让学生思考裸子植物与其他植物的不同之处。

二、学习裸子植物的特点和分类(15分钟)1. 介绍裸子植物的特点,如裸子、子叶发育不良等;2.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裸子植物,让学生辨认;3. 讨论裸子植物的分类,如松、银杏等。

三、了解裸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20分钟)1. 介绍裸子植物的生长结构和生长发育过程;2. 展示裸子植物的种子和幼苗,让学生观察;3. 分组讨论裸子植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探讨其生长规律。

四、探讨裸子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10分钟)1. 讲解裸子植物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2. 引导学生思考裸子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展示相关例证。

五、总结及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裸子植物的特点、分类、生长发育过程和对人类的重要性,并布置相关作业。

六、课堂延伸活动安排实验项目,让学生进行裸子植物的观察和实验,加深对裸子植物的理解。

教学反思:1. 本课重点是裸子植物的特点和生长发育过程,学生在听讲的同时也应加强实践操作;2. 裸子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应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认知和理解。

3. 需要不断鼓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进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果实的比较,从而归纳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对裸子植物经济意义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价值观,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
一、本节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中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殖、生活习性的特点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等内容为本节的重点。

通过学习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殖和生活习性的特点,有助于使学生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这部分知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裸子植物适于陆地生活,进而认识到裸子植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

本节课要观察的内容较多,要让学生观察球果,并与绿色开花植物的果实进行对比;还要观察松的根、茎、叶等形态特征,要组织学生观察好这些内容也就成为了本节组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很容易把松树的雌、雄球花和球果分别看作是绿色开花植物的花和果实,而且学生平时对松树的生殖过程了解很少,这样对了解两类植物的区别、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增加了困难。

松的生殖过程比较复杂,其受精过程与绿色开花植物不同,学生对松从传粉到受精,从雌球花经过受精后发育形成球果都会感到难以理解,加之整个生殖过程比较长又不易观察到,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只作为选学内容,不必让学生了解的过于详细。

三、教法建议
1、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种子植物的实物,裸子植物要带有球果,被子植物最好有果实。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即它们都是用种子繁殖后代,这样它们都隶属于种子植物。

然后找出它们最突出的区别,即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而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由此引入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学习。

2、关于常见的裸子植物的观察,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形态特点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上。

要组织学生思考为什么裸子植物大多数能够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植物体上有哪些结构适应干旱环境。

关于裸子植物的生殖过程以及裸露的种子,教师要通过实物、示意图或挂图
等进行说明。

3、关于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

教师可以根据当地条件,组织学生了解当地裸子植物的种类,并收集我国特有的裸子植物的标本或图片资料,举办专题科学壁报。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
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松的形态结构对干旱陆生环境的适应。

难点:松的形态结构与干旱陆生环境的适应。

设计思想:
学生对于裸子植物的生活环境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可以由此入手,分析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由于上一节学习了被子植物,所以也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对于裸子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的这方面内容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

手段:以学生观察、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本课题参考为1)
一、导入:
1、出示松子和杏仁,提出问题:带硬壳的松子是松树的什么器官?杏仁又是什么器官?
2、学生回答出二者都是种子后,出示松树带种子的雌球果(已裂开)和杏的果实(可用刀剖开引导学生观察松子和杏仁分别长在松和杏的什么结构上?种子是否裸露?
3、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并总结:
(1)松的雌球果并不是松的果实。

(2)杏的种子长在果实内,种子是不裸露的,属于被子植物。

松的种子长在雌球果上,种子是裸露在外的。

这一类种子植物称为裸子植物。

二、讲授新课:
(一)松的生活环境: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平时在自然界,在电影电视中所见到的松树的情况,说出松树的生活环境,使学生了解松树不仅广泛生活在陆地上,而且还能生活在干旱和土壤贫瘠的地方,甚至是岩石的缝隙中。

(二)松的形态结构:
1、出示有关松的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松的根、茎、叶等结构的形态特征,分析松为什么能适应干旱的陆生环境。

2、组织学生讨论、汇报
3、总结、补充:松树的根系十分发达;茎杆高大、粗壮;叶呈针状。

4、出示录像或挂图:简单介绍松的生殖过程。

注意:由于学生没有较多有关传粉、受精等概念,所以介绍的内容一定要很简单。

重点强调一点:受精后第二年,才形成种子,且种子是裸露的,带有翅。

(三)其他裸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录像:介绍我国的裸子植物。

2、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并总结裸子植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纠正和补充。

(四)裸子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和经济意义:
1、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析裸子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出示有关介绍裸子植物经济意义的录像。

3、总结、补充。

三、作业:
请学生列表总结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设计:
第二节裸子植物
一、松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特点:
1、生长环境:干旱的陆地
2、形态结构:高大乔木,根系发达,叶针状,种子有翅
二、其他的裸子植物:
杉、侧柏、银杏等
三、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根、茎、叶都很发达。

2、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
四、裸子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及其经济意义: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绿化环境、净化空气、
减轻噪声、提供木材、医用等
探究活动
校园植物的调查
实验目的:
调查、识别校园内树木和花卉的种类,并向有关领导提出绿化、美化校园的合理建议。

实验类型:学生课外实验
材料用品:
枝剪、小铲、小刀、放大镜、标本夹、吸水纸、容器(如采集箱、瓶、塑料袋)、标签、笔记本、米尺。

实验准备:先把校园划成若干块,每块选举一位同学做调查组长,准备好必要的工具。

方法步骤:
1、采集。

根据先乔木,次灌木,再草本,最后是地被植物层的次序采集植物。

(1)采集木本植物应尽量用枝剪剪取带花或果实的枝条,无论是否当场识别,都要在枝条上挂好载有采集地点和编号的标签。

测量出灌木和乔木的覆盖面积。

想想为什么要剪取带花或果实的枝条?为什么要当场挂好标签?
(2)连根挖起草本植物(最好带有花和果实拍去泥土,挂上标签,放入采集箱。

如草本植物已成片,要测量其面积。

(3)采集苔藓类的地被植物层应带孢蒴,放入采集箱,成片的也应测量其面积。

请说说为什么要测量植物覆盖的面积?
此类采集工作记录时,遍地可见的记录为“极多”,50%以上为“很多”,25%以上为“较多”,5~25%为“常见”,1~5%为“较少”,1%以下为“极少”,个别出现并难以计数的为“偶见”,很难发现的为“罕见”。

2、分类。

迅速压制、认真整理和鉴定采集到的标本。

可根据植物的茎、叶、花的形态特征(必要时可挖根)识别植物,再根据植物体的其它特征如颜色、气味、毛、刺、液体、腺点等,在教师的帮助下,先分出大的门类,然后再分科,根据科内特征,查科属检索表鉴定科名。

详细记录原始材料。

实验结果:
给所有植物挂上学名表,然后再填好下面调查结果表。

把所有植物分类统计汇总,并向领导提出你认为正确的建议。

举例:
人们主要根据花、果实和种子分类,因此必须剪取带花或果实的枝条。

调查时挂好标签,以避免遗忘。

测量植物覆盖面积为的是统计植物的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