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简明教程(秦曾煌)6

合集下载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上下册课后答案(同名17708)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上下册课后答案(同名17708)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上下册课后答案(同名17708)D[解] 首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图2: 习题1.5.2图−I1 + I2 −I3=−3 + 1 −I3=可求得I3= −2mA, I3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U3 = (30 + 10 ×103 ×3 ×10−3 )V =60V其次确定电源还是负载:1 从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判定:电路元件3 80V元件30V元件电流I3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2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1从“+”端流出,故为负载。

2 从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判别:电路元件3 U3和I3的参考方向相同P= U3I3 = 60 ×(−2) ×10−3W=−120 ×10−3W (负值),故为电源;80V元件U2和I2的参考方向相反P = U2I2 = 80 ×1 ×10−3W =80 ×10−3W (正值),故为电源;30V元件U1和I1参考方向相同P= U1I1 = 30 ×3 ×10−3 W = 90 ×10−3W (正值),故为负载。

两者结果一致。

最后校验功率平衡:电阻消耗功率:2 2= R1I1 = 10 ×3 mW = 90mWP R12 2= R2I2 = 20 ×1 mW = 20mWP R2电源发出功率:P E = U2I2 + U3I3 = (80 + 120)mW =200mW负载取用和电阻损耗功率:P = U1I1 + R1 I2 + R2I2 = (90 + 90 + 20)mW =200mW1 2两者平衡1.5.3有一直流电源,其额定功率PN= 200W ,额定电压U N= 50V 。

内阻R0 =0.5Ω,负载电阻R可以调节。

其电路如教材图1.5.1所示试求:1 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2 开路状态下的电源端电压;3 电源短路状态下的电流。

最新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上下册课后答案

最新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上下册课后答案

学习-----好资料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5.1在图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和负载。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

今通过实验测量得知图1.5.1图1: 习题?I= 6A I= 10A A = I43 2 1 ?= UU= 60V V = 140U23 1 =90V U?5 = U4 30V 80V 1 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2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3]:解[为负载。

,5,2为电源;3,42 元件1电源发出功率P= ??×W (=4)= UI140 W 5603P= E 1 1 1??×W 5406W (IP= U= = 90) 2 2 2×W= I= PU= 60 60010W 3 3 3??×= 80) 4)W (IP= U= (1 4 4×30 IP320W = U= WW 6= 1802 5 5P+ P= 1100W 2 1负载取用功率P = P+ P+ P= 1100W 5 4 3两者平衡1.5.2在图2中,已知I和其两端I中的电流试确定电路元件mA= ImA= 3,1.33 12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电压U,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

校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3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解] 首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图2: 习题1.5.2图?? = 0 + III 2 1 3?? = 0 I1 3 + 3可求得I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I2mA, = 33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3 3 ×××)10V = 60V = U(30 + 10 103 3其次确定电源还是负载:从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判定:1电路元件3 电流I从“+”端流出,故为电源; 3电流I从“+”端流出,故为电源;80V元件2电流I从“+”端流出,故为负载。

电工学简明教程全部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全部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A 选择题1.4.1(A ) 1.4.2(C ) 1.4.3(C ) 1.4.4(B ) 1.5.1(B ) 1.5.2(B ) 1.6.1(B ) 1.6.2(B ) 1.8.1(B ) 1.9.1(B ) 1.9.2(B )1.9.3 (B ) 1.11.1(A) 1.12.1(B) 1.12.3 (B) 1.12.4 (B) 1.12.5 (B) B 基本题1.4.5 (1)略 (2)元件1和2为电源 ,元件3,4和5为负载(3)(-560-540+600+320+180)*w=0 平衡1.4.6 380/(2110/8+R)=8/110,所以R ≈3.7K Ω,W R =(8/110)2×3.7K ≈20W 1.4.7 电阻R=U/I=6/50*310-=120Ω,应选者(a )图.1.4.8 解:220/(R1+315)=0.35A ,得R1≈314Ω.220/(R2+315)=0.7A , 得R2≈0Ω.1.4.9(1)并联R2前,I1=E/(0R +2R e +1R )=220/(0.2+0.2+10)≈21.2A. 并联R2后,I2=E/(0R +2R e +1R ∥2R )≈50A.(2)并联R2前,U2=R1*I1=212V,U1=(2R e +1R )*I1=216V. 并联R2后,U2=(1R ∥2R )*I1=200V,U1=2R e +1R ∥2R =210V. (3)并联R2前,P=212*21.2=4.5KW. 并联R2后,P=200*50=10KW.1.5.3 I3=I1+I2=0.31uA ,I4=I5-I3=9.61-0.31=9.3uA ,I6=I2+I4=9.6uA. 1.6.3 因为电桥平衡,所以不管S 断开还是闭合 abR =5R ∥(1R +3R )∥(2R +4R )=200Ω. 1.6.4 解:aU=1U =16V,b U =<[(45+5) ≈5.5]+45>×16/<[(45+5) ∥5.5] ∥5.5+45>≈1.6.cU=(45+5)∥5.5×b U /总R ≈b U /10=0.16V ,同理dR ≈cU/10=0.016V.1.6.5 解:当滑动端位于上端时,2U =(R1+RP )1U /(R1+RP+R2)≈8.41V. 当滑动端位于下端时,2U =R2*1U /(R1+RP+R2)≈5.64V. 所以输出范围为5.64-8.14. 1.6.61.7.1 解:等效电路支路电流方程:IL=I1+I2E2-RO2*I2+RO1*I1-E1=0 RL*IL+RO2*I2-E2=0 带入数据得I1=I2=20A,IL=40A1.8.2解:先利用叠加定理计算R 1上的电流 分成两个分电路 ① U 1单独作用:解A 5212111R )//R (R R U I 43211'1=++=++=② I S 单独作用: 分流A R 545.0112*1稩)//(R R R R I S32144''1=++=++=所以A 56I I I ''1'11=+=, A53I *0.5I 13==1.9.4解:根据KCL 得 则1A 1-2I -I I 123===40V2*1020I R U U 20V,1*20I R U 2212311=+=+====1A 电流源吸收的功率:20W 1*20I U P 111=== 2A 电流源吸收的功率:-80W2*-40I -U P 222===R 1电阻吸收功率:20W 1*20I R P 2231R1===R 2电阻吸收功率:40W 2*10I R P 2222R 2===1.9.5解:将电流源转换成电压源,如下图则(1//1)1121I 1+++=,53I 3=A1.9.6解:将两个电压源转换成电流源再合并为一个1A 21122-8I =+++=1.9.7解:设E 单独作用u ab’= E/4 = 1/4 ×12 = 3V则两个电流源作用时u ab’’= u ab - u ab’=10-3=7V1.10.1解:设1Ω电阻中的电流为I(从上到下)U o c=4×10-10 = 30VR eq=4ΩI=30/(4+1)= 6A 1.10.2解:先利用电源等效变换得下图:AR U I R V U OCOC 124682eq eq =+=Ω==+-=则1.10.3解:先利用网孔电流法解出21,I IAR U I R V I I U A I AI I I I I OCOC 510050410205512014101501020eq eq 21212121-=+=∴=-=--=∴⎩⎨⎧-==⇒⎩⎨⎧-=+-=-1.10.4 解:先用网孔法求出1I114228102471028224)43(1212221I R R R I R U U A I I I A I A I I U I R I R R EQOC 的电流从下到上为该Ω===-=-==⇒⎩⎨⎧=-=⇒⎩⎨⎧===-+1.10.5 解:设有两个二端口网络等效为则(a )图等效为有U 1=E 1=4V(b )图等效为有I1=2E1/2R1=4/R1=1A =>R1=4ΩI=4/4+1=4/5A1.11.4 解:V AV B VAV AV C V B1.12.9 解:1.开关第一次动作uc(0+)=uc(0-)=10v从1-72后, uc(--)=0, t放=RC=10msUc(t)=10exp(-100t)V(0<=t<= )Uc(t)=10exp(-1)v=3.68v2.开关第二次动作Uc(t+)=uc(t-)=3.68vUc(--)=10, t充=10/3msUc(t)=10-6.32exp(-300(t-0.01))vUc(2*10E-2s)=10-6.32exp(-3)v=9.68v3.开关第三次动作Uc(0.02+)=uc(0.02-)=9.68vuc(--)=0 t=10msuc(t)=9.68exp(-100(t-0.02))1.12.10 解:i(0+)=i(0-)=-6/5AI(--)=6/5AT=i/R=9/5sI(t)=6/5-12/5exp(-5/9t)A利用叠加法得:i(t)=9/5-8/5exp(-5/9t)A1.11.2 解:VX UA S VX UA 212209.23128.51220209.3324S =+-=-=+++-=闭合时,断开时, 1.11.3 解: 利用叠加定理计算7/100'''7200)3//2(2)50(3//2''v 50.27100)3//2(1503//2'v 50.1-=+=∴-=+-=-=+=VA VA VA R R R X R R VA R R R X R R VA 单独作用单独作用1.12.6 解:(a )i(0+)=i(0-)=0,i(∞)=3A(b )i(0+)= i(0-)=0,i(∞)=1.5A (c )i(0+)= i(0-)=6A,i(∞)=0 (d )i(0+)= i(0-)=1.5A,i(∞)=1A1.12.7 解: uc(0+)=uc(0-)=R3I=60V Uc(∞)=0τ=RC=[(R2//R3)+R1]C=10mS ∴ Uc(t)=60e-100ti1(t)=Uc(t)/(R1+(R2//R3))=12e-100t mA1.12.8 解: uc(0+)=uc(0-)=54V Uc(∞)=18v τ=RC=4mSUc(t)=36e-250t+181.9.9 解: (1) 利用叠加定理求IU1单独作用:I’=U1/(R1+R)=5AIS单独作用:I’’=R1/(R1+R) IS=1AI=6A(2) KCL: IR1=IS-I=-4AIR3=U1/R3=2AIU1=IR3-IR1=6AUIS=RI+R2IS=10V(3) PU1=60WPIS=20WPR3=20W PR1=16W PR2=8W PR=36PU1+PIS=PR1+PR2+PR3+PR=80W 功率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主编)习题A选择题2.1.1(2) 2.2.1(2) 2.2.2 (1)2.3.1(1) 2.3.2(3) 2.4.1(2)2.4.2(3) 2.4.3(2) 2.4.4(1)2.5.1(2)(4)2.5.2(1) 2.7.1(1)第2.2.2题2.8.1(3) 2.8.2(2) 2.8.3(3)2.8.4(3)B基本题2.2.3U=220V,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上下册课后答案.......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上下册课后答案.......

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电源发出功率P E =在图2中,已知I1= 3mA,I2 = 1mA.试确定电路元件3中的电流I3和其两端电压U3,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

校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解] 首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图 2: 习题图−I1 + I2 −I3=−3 + 1 −I3=可求得I3= −2mA, I3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U3 = (30 + 10 ×103 ×3 ×10−3 )V= 60V其次确定电源还是负载:1 从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判定:电路元件3 80V元件30V元件电流I3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2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1从“+”端流出,故为负载。

2 从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判别:电路元件3 U3和I3的参考方向相同P= U3I3 = 60 ×(−2) ×10−3W =−120 ×10−3W (负值),故为电源;80V元件U2和I2的参考方向相反P = U2I2 = 80 ×1 ×10−3W =80 ×10−3W (正值),故为电源;30V元件U1和I1参考方向相同P= U1I1 = 30 ×3 ×10−3 W =90 ×10−3W (正值),故为负载。

两者结果一致。

最后校验功率平衡:电阻消耗功率:2 2P R= R1I= 10 ×3 mW = 90mW12 2P R= R2I= 20 ×1 mW = 20mW2电源发出功率:P E = U2I2 + U3I3 = (80 + 120)mW =200mW负载取用和电阻损耗功率:P = U1I1 + R1 I2 + R2I2 = (90 + 90 + 20)mW =200mW1 2两者平衡基尔霍夫定律试求图6所示部分电路中电流I、I1和电阻R,设U ab = 0。

电工学(电子技术)第六版 秦曾煌 课后答案

电工学(电子技术)第六版 秦曾煌 课后答案
答:1)会损坏;2)会损坏;3)会损坏,以上几种说法都正确。
练习与思考14.5.8在附录C中查出晶体管3DG100B的直流参数和极限参数。
答:直流参数: =0.1 , =0.1 , =0.1 , =1.1V, =30
极限参数: =40V, =30V, =4V, =20mA, =100mV, =150
答:当二极管正向偏压很小时,正向电流几乎为零,当正向偏压超过一定数值后,电流随电压增长很快。这个一定数值的正向电压称为死区电压。硅管死区电压约为0.5V,锗管的死区电压约为0.1V。
练习与思考14.3.2为什么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与外加反向电压基本无关,而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又明显增大?
答:当二极管加反向电压时,通过PN结的只有少数载流子的漂移运动所形成的漂移电流。在常温下,由于少数载流子数目极少,在不太大的反向电压下已全部通过PN结,因而,即使反向电压再升高,反向饱和电流仍保持很小的数值不变。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少数载流子迅速增多,电流也明显增大。
第14章
晶体管起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发射结必须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晶体管放大作用的实质是利用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的电流分配关系实现能量转换。
2.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
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其各极电流关系如下:
3.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三个工作区域
(1)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
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反映了当UCE等于某个电压时, 和 之间的关系。晶体管的输入特性也存在一个死区电压。当发射结处于的正向偏压大于死区电压时,晶体管才会出现 ,且 随 线性变化。
和 的电位哪个高? 是正还是负?
和 的电位哪个高? 是正还是负?
和 的电位哪个高? 是正还是负?
解:先就NPN管来分析。

电工学 秦曾煌 课后答案 全解 doc格式

电工学 秦曾煌  课后答案 全解 doc格式

图1: 习题1.5.1图I1 = −4A U1 = 140V U4 = −80V I2 = 6AU2 = −90V U5 =30VI3 = 10AU3 = 60V电工学秦曾煌课后答案全解 doc格式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5.1在图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和负载。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

今通过实验测量得知1 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2 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3 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解]:2 元件1,2为电源;3,4,5为负载。

3 P1 = U1I1 = 140 ×(−4)W = −560WP2 = U2I2 = (−90) ×6W = −540WP3 = U3I3 = 60 ×10W = 600W P4 = U4I1 = (−80) ×(−4)W = 320W P5 = U5I2 =130 ×6W = 180WP1 + P2 = 1100W负载取用功率P = P3+ P4 + P5 = 1100W 两者平衡电源发出功率PE=1.5.2在图2中,已知I1= 3mA,I2 = 1mA.试确定电路元件3中的电流I3和其两端电压U3,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

校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2[解] 首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图2: 习题1.5.2图−I1 + I2 −I3= 0−3 + 1 −I3= 0可求得I3= −2mA, I3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U3 = (30 + 10 ×103 ×3 ×10−3 )V = 60V 其次确定电源还是负载:1 从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判定:电路元件380V元件30V元件电流I3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2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1从“+”端流出,故为负载。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课后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课后答案

(b) 5 2 sin(ωt+36.9°)A (c) 5 2 sin(ωt+53.1°)A
4.用 幅 值 ( 最 大 值 ) 相 量 表 示 正 弦 电 压 u = 537sin(ωt-90° ) V
(
)。
时,可 写 作U&m
(a) U& m = 537∠ − 90 ° V (b) U& m = 537∠90 ° V (c) U& m = 537∠( ωt − 90 ° )V
3 图 示 电 路 中,当 R1 增 加 时,电 压 U2 将 (
)。
(a) 变 大
(b) 变 小
(c) 不 变
R1
+
IS
R2 U 2
-
4 图 示 电 路 中,当 R1 增 加 时,电 流 I2 将 (
)。
(a) 变 大
(b) 变 小
(c) 不 变
I2 +
US
R1
R2
-
5 把 图 1 所 示 的 电 路 改 为 图 2 的 电 路,其 负 载 电 流 I1 和 I2 将(
I
+
U0


+
R0
US

6
U0-US = (R0+3) I 解 得:US =-1 V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
1.已 知 某 正 弦 交 流 电 压 的 周 期 为 10 ms,有 效 值 为 220 V,在 t = 0 时 正 处
于 由 正 值 过 渡 为 负 值 的 零 值,则 其 表 达 式 可 写 作 (
效 电 源 代 替,该 等 效 电 源 是(
)。
(a) 理 想 电 压 源

电工学简明教程全部课件(第二版-秦曾煌)

电工学简明教程全部课件(第二版-秦曾煌)

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旳发展概况
1785年 库仑拟定了电荷间旳相互作用; 1826年 欧姆得出了欧姆定律; 1831年 法拉第发觉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3年 楞次建立了拟定感应电流方向旳定律; 1864年-1873年 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波理论; 1923年 制成了电子二极管; 1923年 发明了电子三极管; 1948年 发明了晶体管; 1958年 出现了集成电路旳第一种样品。
考核:
试验
(20%)
平时及作业 (20%)
期末考试 (60%)
课程学习措施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旳特点是信息 量大、速度快,所以希望大家在课堂上仔细听讲、主 动思索、主动学习。抓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 原理和分析措施。
经过习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旳了解,并培养分析 能力和运算能力。注意解题措施和技巧,书写整齐。 独立完毕作业,按时交作业。
预习时,在试验报告上完毕全部试验预习习题 六、试验报告要求
做完试验后完毕有关思索题
答疑安排
时间
平时:每七天三9-10节课 考1
教材及参照书
教材:
电工学简要教程. 秦曾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照书:
电工学. 唐介.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工与电子学. 叶挺秀.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工学(上下册). 秦曾煌. 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绪论
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课程旳作用和任务 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旳发展概况 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旳应用 课时旳分配及考核 课程旳学习措施 试验教学计划 答疑安排 教材及参照书
课程旳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旳理论和 应用旳技术基础课。
经过此课程旳学习我们应该掌握必要旳基本 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将电工技 术与电子技术应用于本专业和发展本专业旳 一定能力。

电工学简明教程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A 选择题1.4.1(A ) 1.4.2(C ) 1.4.3(C ) 1.4.4(B ) 1.5.1(B ) 1.5.2(B ) 1.6.1(B ) 1.6.2(B ) 1.8.1(B ) 1.9.1(B ) 1.9.2(B )1.9.3 (B ) 1.11.1(A) 1.12.1(B) 1.12.3 (B) 1.12.4 (B) 1.12.5 (B) B 基本题1.4.5 (1)略 (2)元件1和2为电源 ,元件3,4和5为负载(3)(-560-540+600+320+180)*w=0 平衡 1.4.6 380/(2110/8+R)=8/110,所以R ≈3.7K Ω,W R =(8/110)2×3.7K ≈20W 1.4.7 电阻R=U/I=6/50*310-=120Ω,应选者(a )图. 1.4.8 解:220/(R1+315)=0.35A ,得R1≈314Ω.220/(R2+315)=0.7A , 得R2≈0Ω.1.4.9(1)并联R2前,I1=E/( 0R +2R e +1R )=220/(0.2+0.2+10)≈21.2A.并联R2后,I2=E/( 0R +2R e +1R ∥2R )≈50A.(2)并联R2前,U2=R1*I1=212V,U1=(2R e +1R )*I1=216V. 并联R2后,U2=(1R ∥2R )*I1=200V,U1=2R e +1R ∥2R =210V.(3)并联R2前,P=212*21.2=4.5KW. 并联R2后,P=200*50=10KW.1.5.3 I3=I1+I2=0.31uA ,I4=I5-I3=9.61-0.31=9.3uA ,I6=I2+I4=9.6uA. 1.6.3 因为电桥平衡,所以不管S 断开还是闭合 ab R =5R ∥(1R +3R )∥(2R +4R )=200Ω.1.6.4 解: a U =1U =16V,b U =<[(45+5) ≈5.5]+45>×16/<[(45+5) ∥5.5] ∥5.5+45>≈1.6. c U =(45+5)∥5.5×b U /总R ≈b U /10=0.16V ,同理d R ≈cU/10=0.016V.1.6.5 解:当滑动端位于上端时,2U =(R1+RP )1U /(R1+RP+R2)≈8.41V. 当滑动端位于下端时,2U =R2*1U /(R1+RP+R2)≈5.64V. 所以输出范围为5.64-8.14. 1.6.61.7.1 解:等效电路支路电流方程:IL=I1+I2E2-RO2*I2+RO1*I1-E1=0 RL*IL+RO2*I2-E2=0 带入数据得I1=I2=20A,IL=40A1.8.2解:先利用叠加定理计算R 1上的电流 分成两个分电路 ① U 1单独作用:解A 5212111R )//R (R R U I 43211'1=++=++=② I S 单独作用: 分流A R 545.0112*1稩)//(R R R R I S32144''1=++=++=所以A 56I I I ''1'11=+=, A53I *0.5I 13==1.9.4解:根据KCL 得 则1A 1-2I -I I 123===40V2*1020I R U U 20V,1*20I R U 2212311=+=+====1A 电流源吸收的功率:20W 1*20I U P 111=== 2A 电流源吸收的功率:-80W2*-40I -U P 222===R 1电阻吸收功率:20W 1*20I R P 2231R1===R 2电阻吸收功率:40W 2*10I R P 2222R 2===1.9.5解:将电流源转换成电压源,如下图 则(1//1)1121I 1+++=,53I 3=A1.9.6解:将两个电压源转换成电流源再合并为一个1A 21122-8I =+++=1.9.7解:设E 单独作用u ab ’ = E/4 = 1/4 ×12 = 3V 则两个电流源作用时u ab ’’ = u ab - u ab ’=10-3=7V1.10.1解:设1Ω电阻中的电流为I (从上到下)U o c =4×10-10 = 30V R eq =4ΩI=30/(4+1)= 6A1.10.2解:先利用电源等效变换得下图:AR U I R V U OCOC 124682eq eq =+=Ω==+-=则1.10.3解:先利用网孔电流法解出21,I IAR U I R V I I U A I AI I I I I OCOC 510050410205512014101501020eq eq 21212121-=+=∴=-=--=∴⎩⎨⎧-==⇒⎩⎨⎧-=+-=-1.10.4 解:先用网孔法求出1I114228102471028224)43(1212221I R R R I R U U A I I I A I A I I U I R I R R EQOC 的电流从下到上为该Ω===-=-==⇒⎩⎨⎧=-=⇒⎩⎨⎧===-+1.10.5解:设有两个二端口网络等效为则(a )图等效为有U 1=E 1=4V(b )图等效为有I1=2E1/2R1=4/R1=1A =>R1=4ΩI=4/4+1=4/5A 1.11.4 解: VAVB VAVAVC V B1.12.9 解:1.开关第一次动作uc(0+)=uc(0-)=10v从1-72后, uc(--)=0, t放=RC=10ms Uc(t)=10exp(-100t)V(0<=t<= )Uc(t)=10exp(-1)v=3.68v2.开关第二次动作Uc(t+)=uc(t-)=3.68vUc(--)=10, t充=10/3msUc(t)=10-6.32exp(-300(t-0.01))v Uc(2*10E-2s)=10-6.32exp(-3)v=9.68v3.开关第三次动作Uc(0.02+)=uc(0.02-)=9.68v uc(--)=0 t=10msuc(t)=9.68exp(-100(t-0.02))1.12.10 解: i(0+)=i(0-)=-6/5A I(--)=6/5A T=i/R=9/5sI(t)=6/5-12/5exp(-5/9t)A 利用叠加法得: i(t)=9/5-8/5exp(-5/9t)A1.11.2 解:VX UA S VX UA 212209.23128.51220209.3324S =+-=-=+++-=闭合时,断开时, 1.11.3 解: 利用叠加定理计算7/100'''7200)3//2(2)50(3//2''v 50.27100)3//2(1503//2'v 50.1-=+=∴-=+-=-=+=VA VA VA R R R X R R VA R R R X R R VA 单独作用单独作用1.12.6 解:(a )i(0+)=i(0-)=0,i(∞)=3A(b )i(0+)= i(0-)=0,i(∞)=1.5A (c )i(0+)= i(0-)=6A,i(∞)=0 (d )i(0+)= i(0-)=1.5A,i(∞)=1A1.12.7 解: uc(0+)=uc(0-)=R3I=60V Uc(∞)=0τ=RC=[(R2//R3)+R1]C=10mS ∴ Uc(t)=60e-100ti1(t)=Uc(t)/(R1+(R2//R3))=12e-100t mA1.12.8 解: uc(0+)=uc(0-)=54V Uc(∞)=18v τ=RC=4mS ∴ Uc(t)=36e-250t+181.9.9 解: (1) 利用叠加定理求IU1单独作用:I’=U1/(R1+R)=5AIS单独作用:I’’=R1/(R1+R) IS=1AI=6A(2) KCL: IR1=IS-I=-4AIR3=U1/R3=2AIU1=IR3-IR1=6AUIS=RI+R2IS=10V(3) PU1=60WPIS=20WPR3=20W PR1=16W PR2=8W PR=36PU1+PIS=PR1+PR2+PR3+PR=80W 功率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主编)习题 A选择题2.1.1(2) 2.2.1(2) 2.2.2 (1)2.3.1(1) 2.3.2(3) 2.4.1(2)2.4.2(3) 2.4.3(2) 2.4.4(1)2.5.1(2)(4)2.5.2(1) 2.7.1(1)2.8.1(3) 2.8.2(2) 2.8.3(3)2.8.4(3)B基本题2.2.3U=220V,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电工学教案秦曾煌

电工学教案秦曾煌

电工学教案秦曾煌教案标题:电工学教案教案编写人:秦曾煌教学目标:1. 理解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电工学中的基础计算方法;3. 学会使用电工仪器和工具进行电路测试和维修;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和关系;b. 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c. 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基本特性;d. 电路中的功率和能量转换。

2. 电工学中的基础计算方法:a.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计算;b.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计算;c. 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关系计算;d. 电容和电感的计算。

3. 电工仪器和工具的使用:a. 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解析;b. 示波器的基本操作和波形分析;c. 电源和信号发生器的使用;d. 继电器和开关的测试和维修。

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电器设备,引发学生对电工学的兴趣,并了解他们对电工学的初步认知。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电工学知识体系。

3. 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电路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电工仪器和工具,实践电工学中的基本计算和测试方法。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予一些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的案例,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归纳:通过复习和总结,巩固学生对电工学的理解和掌握,并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资源:1. 电工学教材和参考书籍;2. 电工仪器和工具;3. 实验设备和材料;4. 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

评估方法:1. 课堂讨论和提问:通过课堂上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评估他们对电工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电工学实验的掌握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秦曾煌第六章简版

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秦曾煌第六章简版

例1:一个具有闭合的均匀的铁心线圈,其匝数为
300,铁心中的磁感应强度为 0.9T,磁路的平均长度
为45cm,试求:(1)铁心材料为铸铁时线圈中的电流;
(2) 铁心材料为硅钢片时线圈中的电流。
解:(1) 查铸铁材料的磁化曲线
当 B = 0.9 T 时,磁场强度 H = 9000 A/m,则
I Hl 9000 0.45 13.5 A
第6章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在很多电工设备(如变压器、电机、电磁铁、电 工测量仪器等)中,不仅有电路的问题,同时还有磁 路的问题。只有同时掌握了电路和磁路的基本理论, 才能对以上电工设备进行全面分析。
在电机、变压器及各种铁磁元件中常用磁性材 料做成一定形状的铁心。铁心的磁导率比周围空气 或其它物质的磁导率高的多,磁通的绝大部分经过 铁心形成闭合通路,磁通的闭合路径称为磁路。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6.1 磁路及其分析方法
四极直流电机和交流接触器的磁路
If +
N
_
S
S
N
直流电机的磁路
交流接触器的磁路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6.1.1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1.磁感应强度B 表示磁场内某点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方向:与电流的方向之间符合右手螺旋定则。 大小: B F
例如: 永久磁铁的磁性就是由 剩磁产生的;自励直流发电机 的磁极,为了使电压能建立,
• O •Hc H •
也必须具有剩磁。
磁滞回线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3. 磁滞性 剩磁也存在着有害的一面,
例如,当工件在平面磨床上加 工完毕后,由于电磁吸盘有剩 磁,还将工件吸住。为此要通 入反向去磁电流,去掉剩磁, 才能取下工件。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主编第二章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主编第二章答案

,J.J)有一正炫电嫌•其初相位分_的'初鰌值“獬镢电戴•^黴O^loAA (2) ^ A (3> 10i m i⑶J.2J—“了#,in(w—30.〉示式为(^(1) £/ 10 2^-—V C2yt>*io /—30* V ⑶ lj眶 10«^_>r)"f J⑵----2.2.2*~l1~l~*2'f'^=*4V2s i n c t A4-8V2»i n C o»t4-90*>A-V-4V2*m C«t90°) A,则总电流i的相貴表示式为()•(1> ^ = 4 V^"Z45_A (2) J=4 V2/—45° V C3> 1=4 /45° Aimi⑴.么3. 1在电感兀件的交流电路中,已知M= V^Jsinoit,興K >•⑴/=在(2"=j S (3) i='}coLU imi⑴2.3-2在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中,已知u=V^U s i n o i t,则C)。

⑴/=S(2) /=j£ (3)i=io>a> i m(3)2.4.1在及L C串联电路中,阻抗模()。

(1)\Z\=^~(2)l Z I=^f(3)|Z|=^1 1If解 J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V图2. 4.1习题2. 5.1的图 '9^ (3) Z\ =Z2=Zzfi:2. 4.2在zee 串联电路中•( ⑴卜為⑵卜為【解J (3)2.4.3在/?IX •串联电路中,已知及= 则电辂的■ 率因数cos 炉等于( )• (1) 0. 8 (2) 0. 6 (3X J £解】(2)2.4.4在/?1^串联电路中,已知及=<^==叉£:==5 0』=1/2!八,则电路 端电压&等于( )。

电工学(第七版上)电工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编(最全)

电工学(第七版上)电工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编(最全)

目录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3第1.5节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1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1.5.3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1.5.4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1.5.6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第1.5.8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第1.5.11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第1.5.1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第1.6节基尔霍夫定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第1.6.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第1.7节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10第1.7.4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List of Figures1 习题1.5.1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习题1.5.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 习题1.5.8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4 习题1.5.11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5 习题1.5.1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 习题1.6.2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7 习题1.7.4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2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5.1在图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和负载。

电工学简明教程秦曾煌二极管和晶体管.完整资料PPT

电工学简明教程秦曾煌二极管和晶体管.完整资料PPT

正极引线
铝合金小球 PN 结
N型锗
金锑合金
底座
正极引线 SiO2保护层
N型硅
P型硅
负极引线
负极引线
a 点接触型
b 面接触型
c 平面型
正极
负极
表示符号
伏安特性
二极管和 PN 结一样,具有单向导电性,由伏安特性曲线可见, 当外加正向电压很低时,电流很小,几乎为零。正向电压超过一定 数值后,电流很快增大,将这一定数值的正向电压称为死区电压。 通常,硅管的死区电压约为 0.5 V。导通时的正向压降,硅管约为 0.6 ~ 0.7 V。 I / mA
60
正向特性
40
20
–50 –25
反 向
0 0.4 0.8 U / V
特 性
– 0.02
击穿电压
U(BR)
– 0.04 死区电压
在二极管上加反向电压时, 反向电流很小。但当反向电压 增大至某一数值时,反向电流 将突然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击 穿,二极管失去单向导电性。 产生击穿时的电压称为反向击 穿电压 U(BR)。
多外走数电载场流驱子使的空扩间空散电间运荷电动区荷难两区于侧变进的宽行空穴和自由电子移 P区
N区
IR
内电场方向
R
少数载流子越过 PN 结形成2 二极管
基本结构
将 PN 结加上相应的电极引线和管壳,就成为半导体二极管。按 结构分,有点接触型和面接触型两类。
引线 外壳 触丝 N 型锗
[解] 因为 VA 高于 VB ,所 以 DA 优先导通。如果二极管的正
VA
向压降是 0.3 V,则 VY = +2.7 V。 当 DA 导通后,DB 因反偏而截止。
VB

电工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秦曾煌(包括1-6 7章、12章)

电工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秦曾煌(包括1-6 7章、12章)

第一章习题1-1 指出图1-1所示电路中A 、B 、C 三点的电位。

图1-1 题 1-1 的电路解:图(a )中,电流 mAI 51226.=+=, 各点电位 V C = 0V B = 2×1.5 = 3V V A = (2+2)×1.5 = 6V图(b )中,电流mAI 1246=+=, 各点电位 V B = 0V A = 4×1 = 4VV C =- 2×1 = -2V图(c )中,因S 断开,电流I = 0, 各点电位 V A = 6V V B = 6VV C = 0 图(d )中,电流mAI 24212=+=, 各点电位 V A = 2×(4+2) =12VV B = 2×2 = 4V V C = 0图(e )的电路按一般电路画法如图,电流mAI 12466=++=,各点电位 V A = E 1 = 6VV B = (-1×4)+6 = 2V V C = -6V1-2 图1-2所示电路元件P 产生功率为10W ,则电流I 应为多少? 解:由图1-2可知电压U 和电流I 参考方向不一致,P = -10W =UI 因为U =10V , 所以电流I =-1A图 1-2 题 1-2 的电路1-3 额定值为1W 、10Ω的电阻器,使用时通过电流的限额是多少? 解:根据功率P = I 2 R A R P I 3160101.===1-4 在图1-3所示三个电路中,已知电珠EL 的额定值都是6V 、50mA ,试问哪个电珠能正常发光?图 1-3 题 1-4 的电路解:图(a )电路,恒压源输出的12V 电压加在电珠EL 两端,其值超过电珠额定值,不能正常发光。

图(b )电路电珠的电阻Ω=Ω==120120506K R .,其值与120Ω电阻相同,因此电珠EL 的电压为6V ,可以正常工作。

图(c )电路,电珠与120Ω电阻并联后,电阻为60Ω,再与120Ω电阻串联,电珠两端的电压为V4126012060=+⨯小于额定值,电珠不能正常发光。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主编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主编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主编答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8-3习题解答A选择题.1.1有一准确度为级的电压表,其最大量8程为50V,如用来测量实疼值为25V的电压时,则相对测量误差为()。

(1) 士0. 5⑵士2% (3) 士0. 5%【解1⑵8.1.2有一电流表,其最大量程为30 A。

今用来测量20A的电流时,相对衡量误差为±1.5%,则该电流表的准确度为()。

(1)1级(2)级(3)级【解】⑴8.1.3有一准确度为 2.5级的电压表,其最大量程为100 V,则其最大基本误差为()。

(1) ±2. 5 V (2) ±2.5(3)±2. 5%【解】⑴8.1.4使用电压表或电流表时,要正确选择量程,应使被测值()。

小于满标的-"半左右⑵超过满标值的一半以上(3)不超过满标值即可【解】⑵交流电压表的读数是交流电压的()。

(1)平均值(2)有效值(3)最大值【解】(2)*2-2测量交流电压时,应用()。

_(1)磁电式仪表或电磁式仪表8.在多量程的电压表中,量程愈大,则其倍压器面值()oo(2) 电磁式仪表或电动式仪表(3) 电动式仪表或磁电式仪表L 董程的电流表中’量程愈大,则其分流器的阻值((1)愈大(2)愈小【解】⑵8.4.1(1)愈大(2)愈小(3)不变 【解】⑴8.6.1在三相三线制电路中,通常采用()来测量三相功率。

(1)两功率表法(2)三功率表法(3) 一功率表法【解】⑴基本题8.1. 5电源电压的实际值为220 V ,今用准确度为 1. 5级、满标值为250 V 和准确度为级、满标值为500 V 的两个电压表去测量,试问哪个读数比较准确【解】用级、250 V 电压表测量:最大基本误差 A U m - 士 1. 5% X 250 75 V相对测量误差r =^^X 100% = 士 %用级、500 V 电压表测量:最大基本误差 A U m = 士 %X 500 V= 士5 V相对测量误差r =_|x i 00% = ±%显然,前者较为准确。

2024版电工学简明教程(秦曾煌)ppt课件

2024版电工学简明教程(秦曾煌)ppt课件
29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简介
励磁系统作用
为发电机提供直流励磁电流,建立发电机主 磁场,并通过调节励磁电流的大小和相位, 实现对发电机输出电压和无功功率的调节。
2024/1/29
励磁系统组成
主要包括励磁电源、励磁调节器、励磁变压 器及灭磁装置等部分。其中,励磁电源为发 电机提供直流电源;励磁调节器根据发电机 运行状态和电网要求,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励磁变压器将控制信号转换为适合发电机的 励磁电流;灭磁装置用于在发电机停机或故
4
教材作者秦曾煌简介
2024/1/29
5
课程目标与要求
2024/1/29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 实验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为后续 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工作打 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掌握电路的分析方 法和实验技能,了解电路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同 时,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024/1/29
9
电源与负载
2024/1/29
电源
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 的装置。在电路中,电源提供电能, 驱动电荷流动。
负载
负载是指连接在电路中的电源两端 的电子元件。在电路中,负载消耗 电能,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 量。
10
03
直流电路分析方法2024/1/2911电阻串联与并联
2024/1/29
特殊应用场合
除了上述应用外,变压器还被应用于一些特殊场合。例如,在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为了减 小对通信线路的干扰,需要使用高阻抗变压器;在电子测量仪器中,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和提 高测量精度,需要使用精密电压互感器等。

2024版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秦曾煌主编PPT课件

2024版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秦曾煌主编PPT课件
根据磁化曲线的不同特点, 铁磁性物质可分为软磁材 料、硬磁材料和矩磁材料 等。
26
铁心线圈电路模型和分析方法
铁心线圈电路模型
将铁心线圈等效为一个电阻和一个电 感的串联电路,其中电阻表示线圈的 铜损,电感表示线圈的磁损。
铁心线圈电路的特点
由于铁心的存在,铁心线圈电路具有 非线性、饱和性和磁滞性等特点,使 得电路的分析和计算变得复杂。
2024/1/28
无功功率
比较抽象,它是用于电路内电场与磁场的交换,并用来在电气设备中建立和维持磁场的电功 率。它不对外作功,而是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凡是有电磁线圈的电气设备,要建立磁场, 就要消耗无功功率。
视在功率
在电工技术中是指将单口网络端钮电压和电流有效值的乘积。只有单口网络完全由电阻混联 而成时,视在功率才等于平均功率,否则,视在功率总是大于平均功率(即有功功率),也 就是说,视在功率不是单口网络实际所消耗的功率。
4
第七版上册内容结构
第七版上册主要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的分析、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稳态电 路的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分析等内容。
本册内容在编排上注重系统性、连贯性和实用性,通过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 各电阻倒数之和,即 1/R=1/R1+1/R2+…+1/Rn,同时 电压相等,电流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13
电源等效变换方法
电压源等效变换
将电压源转换为等效的电流源,使得二者在外部电路中具有相同的电压和电流 表现。具体方法是通过计算电压源的内阻和开路电压,得到等效电流源的电流 和内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 可编程控制器
第6章 可编程控制器
第6章 可编程控制器
第 6 章 可编程控制器
6.1 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 6.2 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编制 *6.3 应用举例
第6章 可编程控制器
第 6 章 可编程控制器
由于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机械触点多、接线复杂、可 靠性低、通用性差,因此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过程复杂 多变的控制要求。
第6章 可编程控制器
1.梯形图
梯形图中用 表示 PLC 编程元件的动合触点
动断触点
线圈
编程元件的种类用图形符号及字母或数字加以区别。
1


SB2
2 SB1 KM
线

PLC 输入继电器
KM
动断触点
X2 X1 Y1

形 动合触点 Y1
图 动合触点
(ED)
输出继电器线圈
第6章 可编程控制器
第6章 可编程控制器 PLC 硬件系统结构图
编程器
打印机
计算机 磁带机 扫描仪


PL主C机


存储器
接 口
系统 用户 数 程序 程序 据
按钮
触点



行程

开关
输入设备
CPU 电源
I/O
I/O








输 出 接
指示灯 电磁
线圈

电磁

输出设备
第6章 可编程控制器
1.主机 主机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系统程序存储器 和用户程序及数据存储器。
第6章 可编程控制器
2.输入/输出(I/O)接口 (I/O)接口是 PLC 与输入/输出设备连接的部件。一般 采用光电耦合电路,以减少电磁干扰。
3.电源 PLC 电源是指为 CPU、存储器、I/O 接口等内部电子 电路所配置的开关稳压电源。 4.编程器 编程器是 PLC 重要的外部设备,用于手持编程。 5.输入/输出扩展接口 输入/输出扩展接口用于将扩充外部输入/输出端子数 的扩展单元与主机连接在一起。
第6章 可编程控制器
6.1.3 可编程控制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5.编程元件的种类和数量
编程元件是指输入继电器、输出继电器、辅助继电 器、定时器、计数器、通用“字”寄存器、数据寄存器 及特殊功能继电器等,其种类和数量的多少是衡量 PLC 硬件功能强弱的一个指标。
PLC 内部“继电器”是存储器的存储单元。当写入 该单元逻辑状态为 1 时,则表示相应“继电器”的线圈 接通,其动合触点闭合,动断触点断开。所以 PLC 内部 这些 “继电器”称为 “软”继电器。
第6章 可编程控制器
6.1 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
6.1.1 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PLC 一般由主机、输入/输出接口、电源、编程器、 扩展接口和外部设备接口等几个主要部分构成。
PLC 可看作一个系统,外部的各种开关信号或模拟 信号均为输入量,它们经输入接口寄存到 PLC 内部的 数据存储器中,而后按用户程序要求进行逻辑运算和数 据处理,最后以输出变量的形式送到输出接口,从而控 制输出设备。
6.外部设备接口
外部设备接口将外部设备与主机相连,以完成相应操作。
第6章 可编程控制器
6.1.2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方式
PLC 采用“顺序扫描、不断循环”的方式进行工作。 其工作过程分为输入取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 三个阶段, 并进行周期循环。示意图如下:








输 入 状 态 寄 存

程 序 执 行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以中央处理器为核心,综合了 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控制器。 专门用于工业现场的自动控制装置。
PLC 具有可靠性高、功能完善、组合灵活、编程简 单以及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但它存储容量小, 价格高。
本章只为初学者提供 PLC 基础知识,重点是基本工 作原理以及简单程序编制方法。
PLC 的程序有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两种。 系统程序用户不能修改。
用户程序是用户根据控制要求,利用 PLC 厂家提供的程 序编制语言和指令程语言以梯形图语言和指令语句表语言最为常 用,并且两者之间一一对应,可以相互转换。
1.梯形图
梯形图是一种从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图演变而来的图形语 言。它是借助于继电器的动合触点、动断触点、线圈以及串联 与并联等术语和符号,根据控制要求连接而成的表示 PLC 输 入和输出之间逻辑关系的图形。
定时器
T
T0 T99 共 100 点
延时定时继电器,其 触点在程序内部使用
计数器
C
C100 C143 共 44 点
减法计数继电器,其 触点在程序内部使用
通用“字”
寄存器
WR
WR0 WR62 共 63 个
每个 WR 由相应的 16 个辅助继电器 R 构成
第6章 可编程控制器
6.2 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编制
读 写
输 出 状 态 寄 存










输入取样
程序执行
输出刷新
一个扫描周期
扫描周期的长短视用户程序的指令条数及执行一条指
令所需时间而定,一般不超过 100 ms。
第6章 可编程控制器
6.1.3 可编程控制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I/O点数
指 PLC 的外部输入和输出端子数。通常小型机有几十点, 中型机有几百个点,而大型机超过千点。
第6章 可编程控制器
FP1-C24可编程控制器编程元件的编号范围与功能说明
元件名称 代表字母
编号范围
功能说明
输入继电器
X
X0 XF 共 16 点 接收外部输入的信号
输出继电器
Y
Y0 Y7 共 8 点
输出程序执行结果 给外部输出设备
辅助继电器
R
R0 R62F 共 1008 点
在程序内部使用, 不能提供外部输出
CPU 是 PLC 的核心,主要用来运行用户程序,监控 输入/输出接口状态。
系统程序存储器 PLC 内部存储器 用户程序及数据存储器
系统程序存储器,主要存放系统管理和监控程序及 对用户程序作编译处理的程序。用户不得更改。
用户程序及数据存储器,主要存放用户编制的应用 程序输入输出变量及各种暂存数据和中间结果。
2.用户程序存储容量
在 PLC 中,程序指令按“步”存储,一 “步”占用一 个地址单元,一条指令有的往往不止一“步”。一个地址单 元一般占两个字节。
3.扫描速度
指扫描 1000 步用户程序所需的时间,以 ms /千步为单位。 有时也用扫描一步指令的时间计,如 s/步。
4.指令系统条数
PLC 具有基本指令和高级指令,指令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其软件功能越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