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三上第4单元第17课《我的雨量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我的雨量器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
【教学目标】
1.在制作雨量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的精神。
3.会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并能利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制作简单的雨量器,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水量。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
学生:剪刀、大饮料瓶、尺子、白纸、透明胶带
教师:下雨时的录像片段、雨量器及其构造图、浇花用的喷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出示四种天气符号—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及天气情景)大家请看大屏幕,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辨认出这几个天气符号的意义吗?(学生回答)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情境图详细描述每种天气情况下的情景,并思考这几个符号是从哪个方面来描述天气的。(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看来同学们,上节课听得很认真,在生活中也是细心的孩子,这节课我们就从降水量入手,一起来探讨一下新课内容,我的雨量器。(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活动一:雨量器的认识
(一)了解降水量及降水等级表
1.视频播放:播放一次下雨的场景,师生共同欣赏,并提出问题:你觉得这场雨有多大呢?
2.回答预设:
生1:我觉得是大于,雨花大,雨滴声音密集。
生2:应该是大到暴雨,地面上的水很多,都快没膝盖了
生3:我局的也是大雨,看行人用的雨衣和他们脸上的表情。
3.教师评价引导,并形成共识:我们说的这些说法都是估测,是不准确的,要确定一场雨有多大,是有标准的,使用降水量来做判断的。
4.课件展示降水量的定义及降水等级表,并进行讲解:我们按照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的等级,在24小时的时间范围内,不同雨级有不同标准,那么同们知道气象台的工作人员用什么仪器来测量降水量的多少吗?
学生回答:雨量器
(二)认识雨量器
教师活动:出示雨量器,并提出任务:小组内仔细观察雨量器,找出雨量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特点。(课件展示雨量器的构造)
学生汇报:
预设1:雨量器由三个部分组成,上面的的像漏斗一样,还有两个筒。
播放课件:展示雨量器的构造图,讲解雨量器的的构造,雨量器由集雨斗、内筒和外筒三部分组成。
预设2:集雨斗呈漏斗状,可以使雨水集中流下,内筒上有刻度。外筒比较大。
讲解总结:集雨斗的设计可以避免收集的雨水溅出。内筒上有刻度,单位是毫米,降雨量的单位是毫米,明确测量降水量就是测量雨水在仪器中的深度。
活动二:制作雨量器
1.教师谈话:我们知道了雨量器的组成和特点,同学们想不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雨量器(想),现在老师个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小组内讨论一下,如何制作雨量器,怎么处理我们所准备的材料,总结一下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在此过程中,小组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适当提醒学生可以参照课本50页提供的步骤。(在回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个部位开始切瓶子,切下的部分怎样处理,原因是什么?同时思考零刻度的选择。)
3.课件展示简单的制作步骤,并作出适当说明:从哪个部位开始切,切下的部分倒放在瓶内起到了集雨斗的作用,便于雨水流到瓶内。同时强调0刻度的选择部位。
4.学生分组制作,教师深入各组,参与制作,并恰当指导。
5.成果展示。
6.教师谈活:雨量器我们已经做好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用它测量降水量了。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学生表达:无论何种想法都不要随意否定,但要让学生自己说出根据。
教师小结:测量前要先倒进一些水到达0刻度线,使测得的降水量更准确。(学生如果能发现这一问题,在此可以小结,如果没有发现,可放到下一环节中处理)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离地面面约30厘米高的地方,并保持水平;应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降水结束之后,应及时读出并记录降水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而随时调整教学思路的灵活性。)
三、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教师谈话:下面我们就用喷壶喷出的水来进行模拟"降雨",按照同学们所说的方法测一测"降水量"。在实验室进行测还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并开始模拟降雨(喷壶里的水量是同样多的)
2.教师引导:大家一个个都像小科学家那样对"降雨量"进行了测量,现在肯定想把测量的情况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那谁先来说说你测出的"降水量"是多少?
3.学生汇报(降水量会出现不同)。
4.教师引导:(疑惑地 )喷壶里的水是一样多的,为什么大家测的降水量有的相同,有的却不同?谁发现了什么?还有别的发现吗?
5.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通过这次集体测量,让学生能自己发现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看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还能发现自制的雨量器中没设刻度的部分要先倒进一些水,如果在前一环节中,学生己经发现了这一点,此环节可不要,直接让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测量。)
6.教师小结:看来,用雨量器测降水量与雨量器的大小没有关系。要想使用我们制的雨量器更准确地测出降水量;除了注意放置在合适的地方外,还要先倒进一些水,把下面没有刻度的部分填充好。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教师谈话:大家可以在下雨天真正地进行一次雨量测量,并做好记录,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实际测量真正的降水量,培养学生课后乐于坚持进行测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