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获取测井资料方法及地质解释的研究

合集下载

《测井资料地质解释》课件

《测井资料地质解释》课件
测井资料对于理解地层演化和构造背景等地质 问题也起着重要作用。
油气勘探与开发
测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油气藏的分布情况、储 量估算和开发决策。
资源评价
测井数据可以用于评价油气资源的潜力和可采 性,对资源评价和投资决策至关重要。
测井的分类与方法
1
电性测井
通过测量地层的电性属性,如电阻率、自然电位等来获取地质信息。
4 油气藏评价
根据测井资料评价,包括 储量估算和开发可行性分析。
测井数据的处理和解释
1
数据处理
通过数据处理方法和软件,对测井数据进行校正、去噪和解释。
2
数据解读
根据数据的变化趋势和特征,解读地层的性质、构造背景和岩性等信息。
3
综合研究
将测井数据与其他地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地质模型,得出最终的地质解 释。
《测井资料地质解释》 PPT课件
本PPT课件将介绍测井资料地质解释的重要性和方法。
介绍测井资料
测井资料是通过测量井中物理属性来获取地下地质信息的一种方法。通过测井,我们可以了解地层的性质和组 成。
测井资料的主要作用
地层概念
通过测井资料,我们可以获得地层的分布、岩 性和地层厚度等重要信息。
地质解释
重要的地质解释参数
地层厚度和沉积特征
测井资料可以帮助确定地层的 厚度,并揭示沉积环境和沉积 物类型。
孔隙度和孔隙类型
根据测井数据,我们可以推断 地层中的孔隙度和孔隙类型, 对油气储层的评价至关重要。
含水饱和度和水文地质特 征
通过测井资料,我们可以估算 油气藏中的含水饱和度,并研 究水文地质特征对勘探和开发 的影响。
油气藏的评价与决策
油气藏的储量估算
根据测井数据和地质模型,对油 气藏的储量进行评估,为开发决 策提供依据。

测井资料处理及其相关解释

测井资料处理及其相关解释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测井资料处理及其相关解释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7.1 测井资料综台解释 comprehensive log interpretation对用多种测井方法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地质解释。

7.2 测井数据处理 log data processing用人工或计算机处理测井数据。

7.3 测井地层评价 formation evaluation主要应用测井资料评价地层的岩性、物件和所含流体性质的过程。

分棵眼井地层评价和套管井地层评价。

7.4 岩石物性 rock properties主要指储层岩石储集流体和流体渗流能力的物理性质。

测井解释中的岩石物性指孔隙度和渗透率。

7.5 储集层基本参数 reservoir fundamental parameter反映储集层性质的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或含水饱和度)和储集层有效厚度。

7.6 总孔隙度 total porosity单位体积岩石中所有孔隙体积之和,包括孤立孔隙与被粘土束缚水所占据的孔隙体积。

7.7 非连通孔隙度 non-connected porosity孤立孔隙度 isolated porosity单位岩石体积内与孔隙网络不连通的孔隙体积。

非连通孔隙可能在火成岩或碳酸盐岩中明显发育,如溶洞、铸模和粒内孔隙。

7.8 有效孔隙度 effective porosity单位体积岩石中对流体渗流有贡献的连通孔隙体积。

它不包括孤立孔隙(与其他孔隙之间不连通)以及粘土矿物或其他颗粒吸附水所占据的孔隙体积。

岩心孔隙度测量—般是在干燥状态下进行的,岩心烘干过程基本使粘土束缚水丧失。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与原理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与原理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与原理地球物理测井是通过对地下层次中的各种物理参数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获取有关地下地质构造、岩性、水文地质等信息的一种方法。

它是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了解地下环境和地质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地球物理测井包括测井原理、测井技术和数据解释三个部分,下面将对地球物理测井的常用方法和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1.地震测井地震测井是通过发送音波信号到地层中,根据声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性,来得到地下层次的信息。

它可以判断地层的厚度、速度以及各种地质构造的存在,如断层、岩性变化等。

地震测井一般有声波传播速度测井、声波吸收系数测井和地震反射波形测井等。

2.电测井电测井是利用地下岩石的电性差异,通过测量电阻率、自然电位、电导率等参数,来判断地层的岩性、含水性质等。

电测井主要有浅层电阻率测井和深层电阻率测井两种方法。

浅层电阻率测井是通过测量地层对交流电的阻抗,来反映地层的含水性质和岩性变化。

深层电阻率测井主要用于判断含油气层的位置和含油气饱和度等信息。

3.放射性测井放射性测井是利用地下岩石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差异,通过测量地层的放射性强度,来推断地层的厚度、含油气性质以及地下水流动等。

放射性测井常用的方法有伽马射线测井、中子测井和密度测井等。

伽马射线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放射性元素产生的伽马射线的强度,来判断地层的岩性、厚度以及含油气性质等。

中子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对中子的吸收程度,来判断地层的含水性质和含油气饱和度等。

密度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密度,来判断地层的岩性、孔隙度以及含油气性质等。

4.渗透率测井渗透率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能力,来判断地层的渗透性质、含水性质以及含油气性质等。

渗透率测井主要有声速测井、电阻率测井和核磁共振测井等。

声速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中声波的传播速度,来判断地层的孔隙度、饱和度以及含油气性质等。

电阻率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电阻率,来推断地层的孔隙度和渗透能力等。

水平井地质导向与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

水平井地质导向与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

内 蒙 古石 油 化 工
键 点 , 个是 造斜 点 ; 是 A 点 ( 一 二 进入 目的层 的 起始 点 ) 三是B点 ( ; 水平 井段 结 束点 ) 然后 在AB两 点 间 。 我 们可 以加 上许 多 控 制 点 , 些 点选 取 的原 则是 尽 这 量选择 地层属 性 好的地 方 。控制 点 确定好 以后 再确 定两 点 间是 直线 轨 迹 还是 光 滑 曲线 轨 迹 , 果选 择 如 光 滑 曲线轨迹 需要 给定 两 点 间狗腿度 大小 。这样 软 件就 可 以生成 一条 光 滑的井 轨迹 。如 果需要 做 防碰 设计 我 们可 以利用 软件 的 防碰计算 功 能对 水平井周 围的邻 井进行 距离 扫描计 算 。通过 测 井 曲线 模拟 功 能 我们可 以模拟 出沿轨 迹 上 的测井 曲线 。图 4是 一
图 2 齐 1 8 莲 H3井 地 质 建 模 实 例 0一
1 2 水 平 井 轨 迹 设 计 .
在 地 质建 模基 础 上 交互 设计 水 平井 轨 迹可 以 让 用 户 使井 轨迹 通过 储 层 最有 利 的构 造部 位 和属 性 区 域 。这里 会 用 到 一 些 钻 井 工 程 上 的 知识 , 比如 狗 腿 度、 闭合方 位 等 , 其具 体 含义 请查 阅相关 资 料 。如 图 3所 示 , 设 计 井 轨 迹 时一 般 我 们先 要 确 定 几 个 关 在
1 水 平井 地 质导 向 1 1 水平 井 地质 建 模 .
层 面与 分 层 面 之 间形 成 了地 层 , 个 被 解 释 的工 区 整 空 间就形 成 三维 地 质体 。
图 1 井 震联合对 比划 分地质分层
在 进 行 水 平 井 地 质 导 向之 前 , 先 要 建 立 水 平 首 井 地质 导 向前 期模 型 。地质 建模 分 为构 造 建模 与属 性 建模 , 造 建模 利用 井 震 资解 释工 区的地 质 构造 , 构 形 成 构造 地 质 体 ; 性 建 模 是 利 用 已知 岩 石 物理 属 属 性对 整 个构 造 地质 体 的岩 石 物理 属 性进 行预 测 。 1 1 1 构 造 建模 .. 般情 况 下构 造 建模 需 要先 导 入水 平井 邻 井数 据 与工 区地 震 数 据 , 用 多 井 地 层 对 比对 地质 分 层 利 进行 划 分 , 井对 比可 以 与地 震 资料 相 结合 。 多 当然如 果 邻 井足 够 多 , 只利 用 测 井 资 料 来 建 立地 质模 型 也 是 可行 的 。 图 1是 进行 井 震 联合 地 层 对 比划 分 地质 分 层 的 例子 , 震联 合 对 比解 释 可 以使 所 建 地 质模 井 型 能更 准确 的反 应地 层 的构 造 。地 层对 比完成 后就 可 以利 用地 质 建模 软 件 对需 要建 模 的范 围进 行 网 格 划 分 即工 区 网格 化 , 后 把 各 井 的 地 质 分 层 信 息与 然 地 震 解 释 的层 面 信 息 在 工 区 空 间 上描 述 , 的地 质 井 分 层 会被 描 述 成 一 个 个 独 立 的 点 , 震 的 分 层 会被 地 描 述 成初 期 的分 层 面 , 件 用 数 学 方 法 对 相 同分 层 软 的 点 、 进 行插 值 与 约束 形成 最 终 的地 质分 层 面 , 面 分

测井资料的获取方法和地质解释的研究

测井资料的获取方法和地质解释的研究

测井资料的获取方法和地质解释的研究摘要:测井资料的获取方法在地质解释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只有更好的了解测井资料的获取方法以及充分的了解地质解释的内涵,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我国现有的测井技术,才能够解决我国录井人员不能够对地层进行比较系统相对准确的实际问题。

我国广泛使用的高压喷射技术钻井技术,会使得砂样混杂不清,本文就将对测井的资料获取方法以及地质解释的研究做简要的描述。

关键词:测井资料地质解释应用获取方法一、测井资料的获取方法和地质解释的基础定义测井资料的获取方法一共有两种:电法测井以及非电法测井。

电法测井的技术是可以用一种十分科学的感应方法来进行测井。

主要是通过一些电学专业方法,例如视电阻率测井技术,微电极测井技术,自然电位测井技术,以及微球型聚焦测井技术。

而非电法测井则是一种声速测井技术。

可以利用以下几种射线进行测井,例如自然伽马,中子。

还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及技术,测量主要数据:测井的半径,测井的温度,以及测井的斜度。

1.微电极测井微电极测井是一种测量电阻率的方法。

测量的是每个岩层的电阻率,因为每个岩层的数据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电阻率。

而微电极测量的主要是在测井井壁上的电阻率数据。

主要是利用一种特别制作的,不是太长的电极系贴附在井壁上。

它主要的数据有可以做成一张微电极测井曲线。

这种曲线的应用主要有:一是详细的划分地层。

曲线的转折点或者半幅点即存在着地层界面。

第二个就是它可以在渗透层上显示正幅度差,数值中等的话,说明底层的渗透率比较好,二者的幅差也越大。

每个岩层的微电极曲线都具有不同的特征。

2.电法测井研究电法测井之前我们先来熟悉一下相关数据。

其一就是视电阻率曲线。

这种曲线是利用放入测井中的电极,不同的深度会有着不同的电位差,这样电极才向上提升的时候就能够随着测井深度的变化而改变电位差。

梯度的电极系也是十分重要的数据之一。

它是一种不成对的电极系,在移动的时候,靠近一个成对的电极系中的其中一个,他们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成对电极系之间距离时的电极系。

关于油田测井的分析与应用探索

关于油田测井的分析与应用探索

关于油田测井的分析与应用探索油田测井是一项常用的地质勘探技术,通过测井可以获取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参数,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随着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油田测井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已经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油田测井的原理和方法、数据分析与应用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一、油田测井的原理和方法1. 原理油田测井是通过测量井下地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参数来获取地下岩石的信息。

测井工具下放到钻井井筒中,利用地层岩石对射线、电磁波、声波等的响应特性,来获取地层岩石的密度、声波速度、自然伽马射线强度、导电率等物理参数,从而得到有关地层构造、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信息。

2. 方法根据测井信息获取的参数,油田测井可以分为密度测井、声波测井、自然伽马测井、导电率测井、中子测井等不同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进行测井,也可以联合使用以获取更全面的地质信息。

二、油田测井数据的分析与应用1. 数据分析油田测井数据的分析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测井数据的分析,可以准确地反映地层的构造、物性、孔隙度、含油气饱和度等信息,为进一步的钻井、开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数据分析中,需要运用地质、物理、数学等知识,结合地质模型、成像技术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获取准确、可靠的地质信息。

2. 应用探索油田测井数据在油气勘探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测井数据可以帮助地质人员识别地层的油气富集情况,指导目的地层的钻井和开发;测井数据还可以用于地层模型的构建,为油气资源的量化评价提供依据;测井数据也在油气田地质勘探、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油田测井技术的发展趋势1. 多方法联合应用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对地质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油田测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油田测井技术将更加趋向于多方法联合应用,通过不同测井方法的组合,获取更为准确、全面的地质信息,提高数据的解释和评价能力。

测井资料的地质分析

测井资料的地质分析
表 # 石盒子组古水流方向和砂体加厚方向表 山" 井 号 砂体 序号 #井 % 井 $ 井 & 图万方数据 石盒子组古水流方向图 ! " " " 地区山西、 井 , " ! 6 "!( 6 ,-"(,0"(! "(, , " ! 1 , 泥质 含量 5 ! 6 ,( ,/ 6 "( 4- 6 ,-古水流 砂体加 砂体 方向 厚方向 序号 (3) (3) !!- "!/、 ,1!"8, , " 泥质 含量 5 "- 6 "( / 6 "(- 6 8山, 古水流 砂体加 方向 厚方向 (3) ( 7 3) "!,(!-( "!/ ,"!!-、 !" & 井 $ 井 井 号 砂体 序号 # 井 % 井 , " , " ! , " ! 1 , " ! 1 ( 0 ’ 井 , 图 # 山西、 石盒子组加厚方向图 表 ! 山西组古水流方向和砂体加厚方向表 山" 泥质 含量 5 ,0 6 !( 1- 6 0- 6 ,"- 6 ,-"! 6 1!0 6 ,-! 6 "/ 4- 6 ,-/ 6 !,( 6 (0- 6 ,-! 6 ""- 6 !1- 6 4,( 6 "古水流 砂体加 砂体 方向 厚方向 序号 (3) (3) ,-/ !,0( !"( ""( ",1 ,""""!( "0",!""8,,""""( 4! ,8( (( ",( ",( !"""!"8,8",( 1"0( ,0! "!",,("1( ,- 6 "- "--、 , " ,- 6 ,/ 1- 6 ,-7 "(0 """ ", " , " ! , " ! 泥质 含量 5 / 6 ," 1- 6 ,-,0 6 "" 0- 6 ,-( 6 ,1- 6 4,! 6 1山, 古水流 砂体加 方向 厚方向 (3) (3) !--、 "(,( "!-、 4,!!!1,87 /" 7 7 "-"1( 7 7

测井技术及资料解释

测井技术及资料解释

测井技术及资料解释测井技术及资料解释应用2022年一、石油测井技术方法二、石油测井地质应用三、测井资料的处理解释(一)石油测井技术概述石油测井技术是采用声、电、磁、放射性等物理测量方法, 应用电子技术及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在井中对地层的各项物理参数进行连续测量, 通过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得到地层的岩性、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及泥质含量等参数。

石油测井技术与录井、取心等其他技术手段相比,它之所以成为地层和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技术手段,主要是由于其具有观测密度大、高分辨率与纵向连续性,以及由众多信息类型组成的综合信息群等技术优势。

三维地震服务于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全过程裸眼井测井评价裸眼井测井资料油井动态测井资料电缆测试资料射孔地震合成剖面测井沉积相分析地层评价(逐井) 岩性描述储层分析含油气评价储量计算勘探初期油藏模式分析油田解释模型完井评价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压力剖面勘探中后期油藏描述开发初期油藏模拟水泥胶结套管状况监测酸化压裂效果防砂效果产液剖面注入剖面温度压力剖面剩余油分布开发中期油藏工程开发后期采油工程油藏监测油田生产动态(二)石油测井技术方法迄今为止,测井技术已经历了四次的更新换代,这一发展进程,实质上是一个在更高层次上,形成精细分析与描述油藏地质特性配套能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测井发现和评价油气藏能力的过程。

第一代:模拟测井(60年代以前、80年代末) 第二代:数字测井(60年代开始、90年开始)第三代:数控测井(70年代后期、97年开始)第四代:成像测井(90年代初期、2022年)测井方法电学声学核物理学力学磁学光学量子力学实验学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核测井电缆地层测试井方位测井流体成份测量核磁共振测井岩电实验室测井技术应用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传感器技术、精密加工和材料学的成果。

测井技术采用声、电、磁、放射性等物理测量方法, 应用电子技术及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制造成测井仪器,在井中对地层的各项物理参数进行连续测量,现有的测井方法多达几十种.1 地层电阻率测井方法:双侧向测井双感应测井阵列感应测井微电极测井微球型聚焦测井 2.5米电位电极系测井 4.0米梯度电极系测井2、声学测井技术补偿声波长源距声波声波测井资料应用:确定岩性计算储层孔隙度及渗透率识别地层含流体性质计算岩石力学参数阵列声波数字声波多极阵列声波(Vp、Vs、Vst)垂直地震(VSP)刻度地面地震资料3、放射性测井技术自然伽马(GR) 补偿中子孔隙度(CNL) 岩性密度(DEN,Pe) 补偿密度(DEN) 自然伽马能谱(U、Th、K、SGR、CGR) 中子伽马(NGR)A、自然电位测井资料应用1.划分渗透性储层2.判断油水层(异常幅度大小)和水淹层(泥岩基线偏移) 3.地层对比和沉积相研究 4.估算泥质含量C SP SP min SP max S P min 2 GCUR *C 1 VS H 2GCUR 1自然电位5.确定地层水电阻率SSP K * lg Rmfe Cw K * lg Rwe CmfB、自然伽马测井资料应用1.划分岩性和地层对比高放射性储层:火成岩、海相黑色泥岩等;中等放射性岩石:大多数泥岩、泥灰岩等;低放射性岩石:一般砂岩、碳酸盐岩等自然伽马2.划分储层砂泥岩剖面:低伽马为砂岩储层,在半幅点处分层碳酸盐岩剖面:低伽马表示纯岩石,需结合地层孔隙度分层B、自然伽马测井3.计算地层泥质含量GR GRmin C GRmax GRmin 2GCUR *C 1 VS H 2GCUR 1自然伽马4.计算粒度中值粒度大小与沉积环境、沉积速度及颗粒吸附放射性物质的能力有关,岩性越细,放射性越强。

随钻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及应用

随钻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及应用

随钻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及应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随钻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随钻测井技术作为现代石油勘探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提高钻井效率、优化油气藏开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介绍随钻测井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背景,阐述其相较于传统测井技术的优势。

随后,文章将重点分析随钻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的现状与挑战,包括数据处理、信号提取、地层识别等方面的难点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随钻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的研究进展与创新点,包括新型算法的开发、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以及技术在资料解释中的潜力。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随钻测井资料解释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与价值,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随钻测井资料解释方法基础随钻测井(Logging While Drilling,LWD)是石油勘探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它通过在钻井过程中实时测量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为地质评价和油气藏描述提供关键数据。

随钻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的基础主要建立在对测量数据的准确理解、合理的解释模型以及先进的处理技术上。

随钻测井资料解释需要深入理解各种测井信号的物理含义和影响因素。

例如,电阻率、声波速度、自然伽马等测井参数,它们分别反映了地下岩石的导电性、弹性和放射性等特性。

这些参数的变化不仅与岩石的矿物成分、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地质因素有关,还受到井眼环境、仪器性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解释随钻测井资料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解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钻测井资料解释需要建立合理的解释模型。

这些模型通常基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石油工程等领域的专业知识,用于将测井数据转化为地质参数和油气藏特征。

例如,通过电阻率测井数据可以推断地层的含油饱和度,通过声波速度测井数据可以估算地层的孔隙度等。

这些模型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实际情况,以确保解释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随钻测井资料解释还需要借助先进的处理技术。

测井技术方法及资料解释教程

测井技术方法及资料解释教程

测井技术方法及资料解释教程测井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对井眼内岩石和流体进行测量和分析,获取有关地层地质、岩石物性和油气含量等信息,为油气勘探开发决策提供依据。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井方法及其资料解释。

1.电测井方法:电测井是利用地层的电性差异来识别岩石类型和含水层的方法。

其主要测量参数是电阻率,通过测量地层的电阻率来分析岩石的类型、含水层的位置、水和石油的分布等。

常见的电测井方法有自然电位测井、正、侧钳电测井和感应电测井等。

资料解释:电测井资料解释主要依据地层的电阻率变化来进行,一般采用岩石属性分析和地层划分等方法。

通过对测井曲线的分析,可以判断地层的性质,如富含油层、含水层、页岩层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相互关系法,对不同测井曲线的叠加、叠减等进行分析,提取出更多的地质信息。

2.电测井方法:声波测井是利用地层中声波传播的特性来分析岩石孔隙度、孔隙结构、饱和度等信息的方法。

常见的声波测井方法有速度测井、声波全波形测井和应变测井等。

资料解释:声波测井的资料解释主要包括速度分析和全波形分析两种方法。

速度分析通过测井仪器记录的声波传播速度曲线来分析地层的孔隙度、孔隙结构和饱和度等信息。

全波形分析则是对传感器接收到的完整波形进行处理,可以得到更多的地质信息,如孔隙类型、地层裂缝等。

3.放射性测井方法:放射性测井是利用地层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特性来分析地层的岩石成分、岩相以及流体分布的方法。

常见的放射性测井方法有伽马测井和中子测井等。

资料解释:放射性测井资料解释主要包括伽马测井曲线和中子测井曲线。

伽马测井曲线通过地层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辐射强度来分析地层的矿物成分、岩相、孔隙度和饱和度等信息。

中子测井曲线通过测量地层中非稳定放射性元素与地层原子核的相互作用来分析地层的孔隙度、含水饱和度等信息。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测井方法及其资料解释教程,这些方法的应用能够提供丰富的地质信息,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关于油田测井的分析与应用探索

关于油田测井的分析与应用探索

关于油田测井的分析与应用探索油田测井作为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关键技术,对于油田的勘探、开发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测井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测井数据的解释与分析、以及测井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探索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测井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测井技术是指利用地震、电测、核磁共振等探测技术,对地下岩层的物理属性、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进行测定、分析和评价的一种地质勘探技术。

目前常用的测井技术主要包括声波测井、电测井、核磁共振测井、岩心分析等多种方法。

声波测井是通过发送声波信号,根据声波在地层中传播的速度和衰减特性,来判断地层的孔隙度和含油气性;电测井是利用电阻率、自然电位等电性参数,来识别地层的油气性质和含油层位置;核磁共振测井则是通过核磁共振原理,来判断地层的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和流体类型。

二、测井数据的解释与分析测井数据是通过测井仪器在井眼内测量的地层信息,包括了地层的物理性质、岩石成分、油气性质等多种参数。

对这些数据进行解释分析,可以帮助石油地质学家和工程师充分了解地层的构造特征、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和储集条件。

对声波测井数据的解释,可以通过声波资料中记录的地层速度、波形等信息,来推断地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孔隙结构参数,从而判断地层的储层条件和含油气性质。

电测井数据的分析是通过解释电性参数,如电阻率、自然电位以及自然电磁等参数,来判别地层的油气性质和储集条件。

通过井间、井内电性响应对比,可以揭示地层的纵向变化,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核磁共振测井数据的分析和解释,主要是通过核磁共振仪器对地层中氢原子核的共振信号进行记录和解释,来确定地层的孔隙结构、含水饱和度和流体类型等参数,为优化油层开采提供技术支持。

三、测井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探索在油田的勘探开发中,测井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勘探阶段,通过对测井数据的解释分析,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更准确地判断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储量规模和成藏规律,有助于精准勘探和资源评价。

测井资料在地质解释中的应用

测井资料在地质解释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l Chakrabrty A,0kaya D.Frequency-time decomposition of seismic data using wavelet_based methods[J].Ge0一 phySics,1995,60(6):l 906~1 916
2 Mallat S G,Zha曜Zhifeng.MatchiIlg pursuit with time frequency dictionaries[J].IEEE nansactions on sig彻l
2 录井剖面颜色及含油级别自动归位
2.1储集层的划分 根据测井资料,并结合地质资料,把一口井中
可能的含油气层划分出来,以便进一步对其进行含
收稿日期:2007一05—14;改回日期:2007一08—20。 作者简介:王玉芹(1967一),女,高级工程师,1989年毕业于西安地 质学院地质矿产勘查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职研究生,主要 从事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
tion a11alySis:A caSe study[刀.Expanded Annual of 66凼 A彻ualIntermtion sEG Meeting,1996,1 785~1 788 6 Martin N W.Azavache A。Donati M s-Indirect oiI de— tection by using FLwave attenuation amlysis in Ehstem venezuela Basin[J].Expanded Abstracts of 68th A11Ilu— a1Intermtion SEG Meeting,1998,914~917 7黄中玉,王于静,苏永昌.一种新的地震波衰减分析方 法——预测油气异常的有效工具[J].石油地球物理勘 探,2000,35(6):768~773 8 Chapn诅n M,Liu Enru,Li Xiangyang.The influence of abnomlally high attenuation on AV0 s追natures[J]. The Leading Edge,2005,24(11):1 120~1 125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

油藏静态描述 地质、地震、测井、开发信息综合分析
测井、地质、地震信息间的相互深度匹配与刻度 地层和油气层的对比
岩性、储集性、含油气性在纵、横向的变化规律; 区域构造、断层、沉积以及生储盖层
地下储集体的几何形态与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
油气藏和油水分布规律,计算油气储量,为制定油田 开发方案提供可靠的基础地质参数
油井检测与油藏动态描述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研究产层的静态和动态 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温度、压力、流量、 油气饱和度、油气水比等的变化规律,确定油 气层的水淹级别及剩余油气分布,确定生产井 的产出剖面和注入井的注入剖面及随时间的变 化,监测产层的油水运动状态、水淹情况及采 出程度、确定挖潜部位,对油气藏进行动态描 述,为单井动态模拟和全油田油藏模拟提供基 础数据,以确定最优的开发调整方案,达到最 大限度地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定性解释
量 程
半定量解释
采用方法的 难易程度

定量解释
快速直观解释 定量解释

井场解释
单井初步解释与油气分析

解释精度与 单井储层的精细描述与油

测井站解释
评价范围
气评价

计算中心解释
多井评价与油藏描述
注意问题
测井方法自身的探测特性、范围、适用范围 间接性 地质情况的复杂性 井眼影响
测井解释-间接性、模糊性、多解性 测井解释是对地质特征的推理和还原过程 综合分析是测井数据处理与解释中最基本的方法
BIT
阿特拉司 (Western Atlas Wireline)
LAS
CWLS
LA716
Western Atlas Wireline
TIF

测井资料收集及解释流程

测井资料收集及解释流程

资料收集一、地质资料地面:地理位置,工区面积。

地质概况、地质分层、沉积环境、沉积相、地质构造、岩性。

二、钻完井资料、录井资料单井钻完井报告:井身结构,井深,井位,顶底深度。

井眼轨迹设计(井斜)。

泥浆密度,电阻率,地面温度。

录井显示:对岩屑的描述,油气显示记录。

三、实验、化验、分析资料压汞实验(孔隙结构,粒度分析)高温高压岩电实验(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以及阿尔奇公式参数)。

矿物分析(如碳酸盐含量),粘土分析。

电镜下的薄片鉴定,岩心照片化验:地层水分析资料,主要是Archie公式中的参数,地层水矿化度分析→Rw四、测井资料工区所有井的测井数据,常规数据,成像测井数据,生产测井数据或其他测井测试数据。

(如果现场有解释成果图标,也应该包括在内)五、动态资料试油试气分析,动态生产数据,注水开发,生产资料(excel)六、相关报告1.地质报告:沉积相研究2.储层综合评价3.测井精细处理解释。

测井解释流程一、单井资料收集、整理。

统一各种数据格式二、测井资料预处理转换数据格式(所有格式均转换成wis文件)曲线回放→初期曲线编辑三、岩心深度归位(深度校正)将测井深度归到岩心深度上岩心孔隙度以及岩心颗粒密度四、解释模型的建立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的解释模型将测井的密度、声波值提取出来和岩心分析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通过回归的方法来建立孔隙度的计算模型。

五、对测井资料进行逐点解释六、结合现场经验和生产测试数据来确定储层物性(孔、渗、饱),电性(GR、AC、DEN)的下限七、对测井资料再进行综合处理,根据下限标准划分储层,流体类型。

八、根据逐点解释结果,提取储层参数,绘制最终成果图标。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测井是油田勘探开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测井可以获取井筒内地层的物理性质和地质信息,帮助油田工程师和地质学家做出准确的解释和预测。

本文将全面介绍测井资料的综合解释方法和技巧。

一、测井资料的分类与应用范围测井资料按测井方法可分为电测井、声测井、核子测井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测井方法能提供不同的地层信息。

电测井主要用于测量地层的电性质,如电阻率、自然电位等;声测井则用于测量地层的声学性质,如声波传播速度、衰减系数等;核子测井则用于测量地层的核辐射特性,如自然伽马辐射强度、中子散射截面等。

测井资料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在勘探阶段,测井资料可以帮助确定油藏的存在与分布情况;在开发阶段,测井资料可以评价油层的产能、储量和岩石物理性质;在油井改造和采油过程中,测井资料可以指导井筒的完井和油藏的增产措施。

二、测井资料的解释方法1. 初步解释:初步解释是对测井曲线进行质量控制和基本分析的过程。

通过检查测井曲线的合理性、对比相邻测井曲线的关系,可以初步了解地层的特征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初步解释的目的是将测井曲线的主要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为后续的综合解释提供基础。

2. 地层分类解释:地层分类解释是根据测井数据中的地层识别信息,将井段划分为不同的地层单元。

通过对测井曲线的综合分析,结合岩心分析结果和模拟数据,确定地层的划分标准和解释模型。

地层分类解释的目的是将复杂的测井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地层单元,为后续的油藏评价和井筒设计提供基础。

3. 物性解释:物性解释是根据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定量计算地层的物理性质。

通过建立地层物性与测井响应之间的关系模型,可以推测地层的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等物理性质。

物性解释的目的是为油田工程师提供关键的地层参数,为油藏开发和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4. 地质解释:地质解释是将测井资料与地质模型进行对比和综合,揭示地层的地质特征和构造特征。

通过将测井曲线与地质模型进行匹配,可以推断地质界面的位置、断层的存在以及油藏分布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获取测井资料方法及地质解释的研究
本文主要围绕石油测井资料的获取及地质解释进行了探讨研究,并就测井方法的原理及应用进行分析,针对应用措施进行了强调。

标签:油田勘探测井资料获取方法地质解释
通过对测井资料的获取,由测井专业的技术人员,合理选择处理解释程序,对较丰富的资料对测井数据做更完善的处理和解释,它向油田提供正式的单井处理与解释结果,综合地质研究,还可以完成地层倾角、裂缝识别、岩石机械性质解释等特殊处理。

测井资料的定性解释是确定每条曲线的幅度变化和明显的形态特征反映的地层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结合地区经验,对储集层做出综合性的地质解释。

1测井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1.1按研究的物理性质分类。

当前主要应用的测井方法为电法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等。

电法测井:a:视电阻率;b:微电极;c:自然电位;d:微球型聚焦;e:感应测井。

非电法测井:a:声速测井;b:自然伽玛测井;c:中子测井;d:密度测井;e:井径;f:井斜;g:井温;h:地层倾角(HDT);I:地层压力(RFT);j:垂直地震测井(VSP)。

1.2按技术服务项目分类。

主要分为裸眼井测井系列、套管井测井系列、生产动态测井系列、工程测井系列等。

1.3然伽马。

利用相应的测井曲线研究钻井地质剖面、油气储集层的储渗特性,研究油气层的地下分布规律、油气水开发动态和油气藏描述等等。

2测井资料的获取的主要方法
2.1微电极测井技术。

利用特制的短电极系帖附井壁,测量井壁附近的岩层电阻率的一种测井方法叫微电极测井。

微电极测井曲线的应用:一是详细划分地层:地层界面一般在曲线的转折点或半幅点。

二是划分渗透层,判断岩性:微电极曲线在渗层上显示正幅度差,数值中等,地层渗透率越好,二者的幅度差越大,因此可以根据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差判断地层的渗透性好坏。

2.2自然电位测井技术。

沿井剖面测量自然电位变化叫自然电位测井。

影响自然电位曲线异常幅度的因素:岩性、地层水与泥浆含盐度比值的影响。

地层厚度、井径的影响。

止的层电阻率,泥浆电阻率的影响。

泥浆侵入带的影响。

2.3电法测井。

测井时将电极系放入井下,在上提过程中测量记录一条△Vmn (电位差)随井深变化的曲线,称为视电阻率曲线。

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间的距离小于不成对电极到靠近它的一个成对电极间的距离的电极系称为梯度电极
系。

3影响测井数据获取的主要因素
3.1影响储集层自然电位的因素。

地层水矿化度和泥浆的性质应避免使用盐水泥浆;储集层的泥质含量,泥质含量增加,异常幅度较少;储集层含油性,相同岩性的油层异常幅度低于水层;储集层的厚度,厚度越大,异常幅度越大。

3.2影响电阻率的主要因素。

火成岩致密坚硬,不含地层水,电阻率极高。

沉积岩均有孔隙,孔隙中有地层水,导电能力强,电阻率较低;地层水电阻率越高,岩石电阻率越高,反之则越低;岩石的孔隙度,影响地层水的含量和导电能力;岩石的含油饱和度,即电阻增大系数:I=Rt/Ro。

Rt:地层电阻率;地层完全含水电阻率,一般只用于定性判断油水层;微电极曲线测量是一种特殊的电阻率测井,对于渗透性地层,当泥浆电阻率大于地层水电阻率时,微电位曲线值大于微梯度,把两条曲线重叠绘制时,在渗透性部分两条曲线分开,呈现幅度差。

在油基泥浆、高矿化度泥浆中均可测井。

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划分岩性。

其曲线特征与自然电位相似,砂岩显示低值,泥岩显示出高值。

当自然电位变化幅度小或平直时,而无法划分渗透层时,可以用自然伽马代替自然电位区分砂岩和泥岩。

4资料数据的收集处理与解释
4.1测井数据预处理。

在用测井数据计算地质参数之前,对测井数据所做的一切处理都是预处理。

主要包括:深度对齐:使每一深度各条测井数据同一采样点的数据;把斜井曲线校正成直井曲线;曲线平滑处理:把非地层原因引起的小变化或不值得考虑的小变化平滑掉;环境校正:把仪器探测范围内影响消除掉,获得地层真实的数值;数值标准化: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4.2地层评价方法。

以阿尔奇公式和威里公式为基础,发展了一套定量评价储集层的方法,包括:建立解释模型;用声速或任何一种孔隙度测井计算孔隙度;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水饱和度和含油气饱和度;快速直观显示地层含油性、可动油和可动水;计算绝对渗透率;综合判断油气、水层。

4.3评价含油性的交会图。

电阻率—孔隙度交会图确定束缚水饱和度和渗透率。

储集层产生流体类别和产量高低,与地层孔隙度和含油气、束缚水饱和度、绝对渗透率和原油性质等有关。

束缚水饱和度与含水饱和度的相互关系,是决定地层是否无水产油气的主要因素,绝对渗透率是决定地层能否产出流体的主要因素,束缚水饱和度有密切关系。

没有一种测井方法可直接计算这两个参数。

4.4确定束缚水饱和度的方法。

将试油证实的或综合分析确有把握的产油。

油基泥浆取芯测量的含水饱和度就是束缚水饱和度。

深探测电阻率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作为束缚水饱和度。

根据试油、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束缚水饱和度。

4.5确定地层绝对渗透率的方法。

一般用岩芯分析资料与测井参数回归的经验公式,计算地层的渗透率。

4.6综合判断油气、水层的一般方法。

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在一个地层水电阻率基本相同的井段内,对岩性相同的地层进行储油物性、含油性、电性的比较。

比较的主要标准是该井段岩性和物性基本相同的纯水层,逐层做出解释。

4.7典型水层。

典型水层也称标准水层,是综合判断油、气、水层及确定某些解释参数(如和骨架参数)的标准。

GR最低,SP异常幅度最大,厚度一般3米以上,其测井显示的孔隙度与其它储集层相近,但深探测电阻率却是储集层中最低的,并且常有泥浆高侵的特点。

典型油层:与典型水层的最大差别是深探测电阻率明显升高,一般是水层的3~5倍以上,束缚水饱和度愈低差别愈大。

含水饱和度较低,泥质含量低。

5结束语
通过开展复杂测井环境下的测井现场施工作业工艺及配套、原始数据环境校正处理和测井解释综合评价等系统技术研究,集预测、设计、准备为一体的工作系统,形成了融合管理、现场、评价三方的测前准备体系,提高了测井施工的安全性和时效性,对储层产能评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长云.我国石油测井装备研发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石油仪器,2008(05).
[2]田玉月.成像测井技术与应用[M].中国石油. 2009(03).
[3]王华丰.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方法和程序[J].测井技术,201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