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双极晶体管
双极晶体管导通电压范围_概述及解释说明
双极晶体管导通电压范围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双极晶体管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
它具有放大、开关和稳压等功能,其性能主要由多个参数决定。
其中之一就是导通电压范围,也被称为开启电压或基极-发射极间电压。
本文将对双极晶体管导通电压范围进行概述并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提供文章的概述、目的以及组织结构。
第二部分将探讨双极晶体管导通电压范围的意义。
我们将定义导通电压,并介绍双极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影响导通电压范围的因素。
第三部分将介绍测量双极晶体管导通电压范围的方法。
我们将包括静态测量方法、动态测量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中常用的电压测量技术。
第四部分将对限制双极晶体管导通电压范围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我们将讨论材料参数对导通电压范围的影响以及设计和工艺上的优化策略。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和展望。
我们将总结并回顾本文的主要观点,同时对未来研究双极晶体管导通电压范围的方向提出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和解释双极晶体管导通电压范围的意义、测量方法以及限制因素等方面内容。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使读者对双极晶体管导通电压范围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2. 双极晶体管导通电压范围的意义2.1 导通电压的定义双极晶体管(BJT)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它有两个PN 结构,包括一个N 型区域和一个P 型区域。
当正向偏置施加到基极-发射结上时,BJT将进入导通状态。
导通电压是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BJT能够快速、稳定地工作,必须施加到基极-发射结的最小正向电压。
2.2 双极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双极晶体管具有三个引脚:基极(Base)、集电极(Collector)和发射极(Emitter)。
当一个小的输入信号应用于基极时,通过集电区与发射区之间的二次注入效应,在集电区形成一个大型输出信号。
双极晶体管-清华大学半导体物理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s双极晶体管IntroductionThree basic transistors:•Bipolar transistors•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JFET(Junctio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s1)Bipolar: electrons & holes2)Junction: 2 pn junctions3)Basic principle: ambipolar transport theoryDifferences between BJT and MOSFET:•工作的核心结构:BJT: 两个pn结;MOSFET: 沟道。
•参与工作的载流子:BJT: 电子和空穴;MOSFET: 电子或空穴。
BJTs: 2 juctions, 3 terminals.Essentially,BJTs are voltage controlling current sources.哪两端的电压控制哪个电流?如何控制?发射极作为载流子的源,形成电流(流向集电极的粒子流),在电流流经的途中加入基极(控制极),实现对电流的控制。
例如:电路符号:Kirchhoff’svoltage & current lawsTwo common circuit configurations •Common base configuration •Common emitter configuration Different input signalFour different biasing modes:Two applications: Anolog circuits & Digital circuitsChapter 9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s目标:•定性了解双极晶体管的基本工作原理•定量分析双极晶体管中载流子的分布和电流的成分•影响双极晶体管性能的因素•非理想效应•双极晶体管的基本模型•了解先进双极晶体管基础:pn结理论审稿人建议作者考虑如下问题、并进行适当修改:1. 诚如原文“τ为零外磁场下自由层内的总磁矩偏离初始平衡状态向准平衡态弛豫的弛豫时间,该弛豫包含了Gilbert弛豫过程、由各向异性能变化引起的恢复扭矩、自旋动力学弛豫过程以及自旋翻转散射等效应。
《双极晶体管》课件
2 NPN型和PNP型晶体
管的区别
NPN型和PNP型晶体管的 区别在于掺杂和电流流动 方向的差异,每种类型在 电路中有其独特的应用。
3 双极晶体管的放大和
开关特性
双极晶体管可用作信号放 大器,在线性区域工作时 放大弱信号;在饱和和截 断状态下可用作开关。
双极晶体管的使用建议
选择适合的双极晶体 管参数
双极晶体管可以用于放大弱信号、调整电路增益和频率响应,并具有小尺寸、可靠性和高效 能的特点。
双极晶体管的种类和应用领域
双极晶体管根据结构和材料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功放等 领域。
双极晶体管的原理
1 双极晶体管的结构和
工作原理
双极晶体管由P型和N型半 导体材料构成,基于PN结 的正向和反向偏置来控制 电流流动。
《双极晶体管》PPT课件
在这个《双极晶体管》PPT课件中,我们将介绍双极晶体管的基本知识,包括 其作用、结构、工作原理、种类和应用领域等。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一引人入 胜的电子元器件!
产品介绍
什么是双极晶体管
双极晶体管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器件,通过控制电流来实现信号的放大和开关功能。
双极晶体管的作用和特点
根据电路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流 增益、频率响应和功率特性等 参数的双极晶体管。
双极晶体管的使用注 意事项
遵循正确的极性、电压和电流 要求,确保双极晶体管正常工 作且不受损。
如何正确布局和布线 双极晶体管电路
合理安排双极晶体管的位置和 连接,避免干扰和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的电 路耦合。
双极晶体管的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
无线通信
双极晶体管的集成电路已经成为 现代电子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更小型化、高性能和多功能。
双极型晶体管介绍
双极型晶体管品体管的极限参数品体管的极限参数双极型晶体管(BipolarTransistor)由两个背匏背型空构成的具有电流放大作用的晶体三极管。
起源于1948年发明的点接触晶体三极管,50年代初发展成结型三极管即现在所称的双极型晶体管。
双极型晶体管有两种基本结构:PNP型和NPN型。
在这3层半导体中,中间一层称基区,外侧两层分别称发射区和集电区。
当基区注入少量电流时,在发射区和集电区之间就会形成较大的电流,这就是晶体管的放大效应。
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电流控制器件,电子和空穴同时参与导电。
同场效应晶体管相比,双极型晶体管开关速度快,但输入阻抗小,功耗大。
双极型晶体管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寿命长、可竟性高,已广泛用于广播、电视、通信、雷达、计算机、臼控装置、电子仪器、家用电器等领域,起放大、振荡、开关等作用。
晶体管:用不同的掺杂方式在同一个硅片上制造出三个掺杂区域,并形成两个PN结,就构成了晶体管.晶体管分类:NPN型管和PNP型管输入特性曲线:描述了在管乐降UCE一定的情况下,基极电流iB与发射结压降uBE之间的关系称为输入伏安特性,可表示为:硅管的开启电压约为0.7V,铸管的开启电压约为0.3V。
输出特性曲线:描述基极电流旧为一常量时,集电极电流iC与管乐降uCE之间的函数关系。
可表示为:双击型晶体管输出特性可分为三个区♦截止区:发射结和集电结均为反向偏置。
IE@0,IC@0,UCE@EC,管子失去放大能力。
如果把三极管当作一个开关,这个状态相当于断开状态。
♦饱和区:发射结和集电结均为正向偏置。
在饱和区IC不受IB的控制,管子失去放大作用,UCE@0,IC=EC/RC,把三极管当作一个开关,这时开关处于闭合状态。
♦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放大区的特点是:♦IC受IB的控制,与UCE的大小几乎•无关。
因此三极管是一个受电流IB控制的电流源。
♦特性曲线平坦部分之间的间隔大小,反映基极电流IB对集电极电流IC控制能力的大小,问隔越大表示管子电流放大系数b越大。
《双极型晶体管》课件
工艺参数优化
温度控制
在制造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工艺参数。适当的温度可以保证 材料的性质和工艺的稳定性。
时间控制
各工艺步骤所需的时间对晶体管的性能也有影响,需要进行精确控 制。
压力与气氛控制
在制造过程中,压力和气氛也是关键的工艺参数。例如,在氧化、蒸 发和腐蚀等步骤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气氛的种类和浓度。
将半导体材料清洗干净并进行 切割,得到可用于制造晶体管
的芯片。
氧化与蒸发
通过氧化和蒸发工艺,在芯片 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作为晶体 管的介质层。
光刻与腐蚀
通过光刻技术将电路图案转移 到芯片表面,然后进行腐蚀, 形成晶体管的各个电极。
焊接与封装
将各电极通过焊接工艺连接起 来,并将芯片封装在适当的壳 体中,完成双极型晶体管的制
输出特性
总结词
描述了双极型晶体管输出端与集电极电流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输出特性曲线反映了集电极电流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随着集电极电流的增 加,输出电压逐渐减小,表现出负阻特性。
转移特性
总结词
描述了双极型晶体管输入、输出特性的相互影响。
详细描述
转移特性曲线反映了基极电流与集电极电流之间的关系,随着基极电流的增加, 集电极电流也相应增加,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
工作原理
当在基极上施加电压时,电流从 集电极流向发射极,实现放大或 开关功能。
双极型晶体管的特点
01
02
03Leabharlann 高放大倍数双极型晶体管具有较高的 电流放大倍数,通常在 100-1000倍之间。
低噪声性能
双极型晶体管在低频和高 频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噪 声性能。
高速开关
双极型晶体管具有快速开 关速度,适用于高频信号 处理和开关电路。
《双极型晶体管》课件
双极型晶体管的种类
种类
根据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双极型晶体管可分为NPN型和 PNP型两大类,每种类型又有多种不同的器件结构和用途。
应用领域
双极型晶体管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通信、计算机、家电等 领域,作为信号放大、开关、稳压、震荡等电路的核心元件 。
02
双极型晶体管的特性
电流-电压特性
基极电流(Ib)
封装与测试
封装形式
双极型晶体管有多种封装形式,如TO-92 、TO-220等,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 封装形式。
VS
测试方法
对双极型晶体管进行电气性能测试,如电 流放大倍数、集电极电阻等,以确保其性 能符合要求。
05
双极型晶体管的展望
新材料的应用
硅基材料
继续优化硅基双极型晶体管性能,探索更高 频率、更高功率密度和更低噪声的晶体管。
01
导通状态
当基极输入足够大的电流时,晶体 管进入饱和导通状态。
开关速度
晶体管在导通和关断状态之间切换 的速度。
03
02
关断状态
当基极输入负偏置电压或无电流时 ,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
延迟时间
从基极输入信号到晶体管完全导通 所需的时间。
04
03
双极型晶体管的应用
放大器
总结词
双极型晶体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放大器中的核心元件。
工作原理
双极型晶体管利用电子和空穴两种载 流子参与导电,通过控制基极电流来 调节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实 现信号放大、开关等作用。
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结构
双极型晶体管由半导体材料制成,通 常采用NPN或PNP结构,由三个区域 (基区、集电区和发射区)和三个电 极组成。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原理
两组曲线可以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屏幕上直接显示出 来,也可以用图示电路逐点测出。
一、共发射极输出特性曲线
+
iC
RB
mA
+
mA
-
RC
共射输出特性曲线是以
iB为参变量时,iC与uCE间的 关系曲线,即
iB
+
U CC uCE
U BB
u BE
V
-
V
-
iC f (uCE ) iB 常数
实测的共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下所示:
I CN I C I CBO I C I EN IE IE
显然, <1,一般约为0.97~0.99。 根据上式,不难求得
RB
c
IC
ICN
N b
IB IBN IEN P
RC
15V
N+
U CC
I C I E I CBO I E I B (1 ) I E I CBO (1 ) I E I E IC I B
由于ICBO极小,在忽略其影响时,晶体管三个电极
上的电流近似有:
c IC N b RC
IC IB IC I B I E (1 ) I B
RB
IB
P N+ e IE
15V
双极型晶体管课件
晶体管用于放大时,集电结反偏,
集电结在基区一侧边界处电子浓
度基本为
0
,基区中非平衡少子呈线性分布,
界基区时电,子立扩即散被到反边偏集的强电场扫
至集电区,成为集电极电流。
基区非平衡少子分布
9
根据上述分析,在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时, 晶体管内部的电流传输如图所示:
10
3 双极晶体管直流电流增益
(1)发射效率与基区输运系数: 发射区的掺杂浓度远大于基区的掺杂浓度 基区宽度尽量小,基区中非平衡少子的寿命尽量大。 注入效率 基区输运系数β*
35
2 JFET中沟道电流的特点
–就在有漏电(流D)IS极流和过源沟(道S.)极之间加一个电压VDS, –如果在栅(G)和源(S)极之间加一个反向pn
结 距电 离压 逐V步GS变,小将,使由沟于道栅区区中为的P+空,杂间质电浓荷度区比之沟间道的 区高得多,故PN结空间电荷区向沟道区扩展,使 沟道区变窄.从而实现电压控制源漏电流的目的。
24
(2) 截止频率f α 和f β :使电流增益下降为低频
值的
(1/2)时的频率。
(3) 特征频率:共射极电流增益β下降为1 时的 频率,记为fT.
(4) 最高振荡频率fM:功率增益为1时对应的频率
25
3. 频率特性和结构参数的关系
提高fT的途径 减小基区宽度,以减小基区的渡越时间τb 减小发射结面积Ae和集电结面积Ac,可以减小发射 结和集电结势垒电容,从而减小时间常数τe和τc 减小集电区串联电阻Rc,也可以减小τc 兼顾功率和频率特性的外延晶体管结构。
(1)电流增益β0与电流的关系(图)
18
(2)大注入效应:
注入到基区的非平衡少数载流子浓度超过平衡多 数载流子的浓度。 1 形成基区自建场,起着加速少子的作用, 导致电流放大系数增大。 2 基区电导调制,由于少子增加,导致多 子增加,以保持电中性,使电导增加,导致发 射效率γ减小,从而使电流增益β0 减小。
尼曼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第十二章
处过剩少子浓度为零。
①基区
–稳态下,过剩少子电子浓度可通过双极输运方程得到。
–中性区,电场为零,无过剩载流子产生,稳态下输运方程
DB2n xB 2xnB B0x0
通解表示为
nBxAexpL xBBexp LB x
• 双极晶体管:在此器件中包含电子和空穴两种极性 不同的载流子运动。
– 双极晶体管中有2个pn结,结电压的正负情况可以有多种 组合,导致器件有不同的工作模式。
– 是一种电压控制的电流源。 – 两种等效电路模型,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12.1 双极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 三个掺杂不同的扩散区、两个pn结
– 三端分别为发射极(E)、基极(B)、集电极(C) – 相对于少子扩散长度,基区宽度很小 – 发射区掺杂浓度最高,集电区掺杂浓度最低
nB0nB0
expVVBtE
iC e D x n B A B E n B 0 e x p V V B tE 仅 考 虑 大 小 Ise x p V V B tE
集电极电流
基极和发射
极间的电压
晶体管基本工作原理:器件一端的电流由加到另外两端的电压控制
• 发射极电流:
一部分电流是发射区注入基区的电子电流,即iC。
注入到基区;
B-C结反偏:理想情况下B-C结边界处, 少子电子的浓度为零。
图(b)中电子浓度梯度标明:发射区注入 的电子会越过基区扩散到B-C结的空间 电荷区,那里的电场会把电子扫到集电 区。
为了使尽可能多的电子到达集电区,而 不是和基区多子空穴复合;与少子电子 扩散长度相比均,匀基掺区杂宽的度n必nppn须n型型很双双小极极。晶晶体体管管的的理横想截化面掺图杂浓度分布图 当基区宽度很小时,少子电子浓度是B-
电工电子第十二章
击穿防止方法: 在功放管c-e之间加稳压管,就可防止其一次击穿,并限 制其集电极电流,就可避免二次击穿。
2)转移特性 转移特性是在以漏源极电压UDS为参变量,输入栅源 电压UGS与输出漏极电流ID之间的关系如图12-6,功率 MOSFET的漏极电流ID和栅极电压UGS的关系曲线,如图 所示。该特性反映了功率MOSFET的栅源电压UGS对漏极 电流ID的控制能力。 3)开关特性 功率MOSFET是单极型电压控制器件,依靠多数载流子 导电,没有少数载流子的存储效应,与关断时间相联系的存 储时间大大减小,因而具有开关速度快的特点。
1.IGBT的结构
a)
b) 图12-7 IGBT的结构与符号 a)图形符号 b)内部结构 c)简化电路
c)
IGBT是以晶体管为主导元件、MOSFET为驱动元件 的达林顿结构器件。
2.工作原理 IGBT是全控型器件它的开通和关断是由栅极电压来 控制的。 3.IGBT主要特性 IGBT的特性可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静态特性主 要指IGBT的伏安特性、转移特性,动态特性主要指IGBT的 开关特性。 1)伏安特性
5)通态平均电压UT(AV) 6) 正向重复峰值电压UDRM 5.晶闸管判别 1)晶闸管电极的判别 2)晶闸管好坏的判别 7) 反向重复峰值电压URDM
二、双向晶闸管
1.双向晶闸管结构 塑封式、螺栓式和平板式。
内部是五层半 导体(NPN PN), 引出三个电极,分 别为第一阳极(T1) 第二阳极(T2)和 门极(G)
4.功率MOSFET的主要参数 1)通态电阻Ron 在确定栅源电压UGS下,功率MOSFET由可调电阻区Ⅰ 进入线性放大区Ⅱ时的漏、源极间直流电阻为通态电阻。
在同样的温度条件下,耐压等级愈高的器件通态电阻越 大,且器件的通态压降越大.
双极晶体管的特点有哪些
双极晶体管的特点有哪些双极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是一种主要用于电路放大、开关和数字逻辑运算等方面的电子器件。
他是由三层不同掺杂的半导体材料组成,内部有两个 pn 结。
正如其名字所暗示的那样,BJT有两种类型,即npn型和pnp型。
本文将介绍BJT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BJT的结构一般而言,BJT可以细分为三个区域:1.发射区域2.基区域3.收集区域npn型BJT的三个区域的掺杂方式分别为n型、p型以及N型;pnp型BJT的三个区域的掺杂方式分别为p型、n型以及P型。
这样,BJT就可以说是由两个嵌入在晶体管种的 pn 结组成。
BJT的工作原理BJT有两种工作状态:增加型(Active)和截止型(Cutoff),两种状态分别对应的输入上下限,可以通过控制器的输入电压的变化控制晶体三‘BJT的工作状态。
增加型指的是,当E-B结上有一定的正电压,E-C结上有一定的正电压时,会有大量的电子从发射区向集成区注入,此时基极中的电子浓度将呈现正哥级数,BJT就处于工作状态。
BJT的特点1.非线性特性BJT有很强的非线性特性,它们是非线性设备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有用的一种。
2.放大特性BJT可以将小信号放大成大信号,这是其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在各种应用领域如放大电路、调制电路及开关电路中,很长一段时间内BJT仍然是主要的构件。
3.低输入电阻BJT的输入电阻低,这是其优势之一。
在工作时,BJT的输入电阻通常为1kΩ或以下,归功于其将输入电压分布在位于 E-B 端的 pn 结上的事实。
4.超高频特性BJT也是一种高频应用的元件,由于其内部结构的某些特性,BJT能够在高达许多GHz的频率范围内发挥作用。
这使它在无线电通信系统和其他高频应用领域非常有用。
5.温度范围广BJT也可以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使用,从极低的温度到200摄氏度,这使它非常适用于高温环境,例如高温发汽器和工业测量仪器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T 1 ( xB / LB ) 2 cosh( xB / LB ) 2
VBE kT / e xB LB
为使α≈1对各 参数应如何要 求?
泰勒级数展开
28
12.3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
复合系数
J nE J pE J nE J R J pE
J nE J nE J R
23
12.3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集电极电流与发射极电流之比
电流成分---粒子流
正偏电子流
反偏产生电流 正偏空穴流 基区复合电流 正偏复合电流 反向饱电流
24
12.3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
电流成分
电流JRB,JPE和JR仅 是B-E结电流,对 集电极电流没有贡 献; 电流Jpco,JG仅是 B-C结电流;
饱和区
放大区
截止区
17
12.1双极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12.1.4放大电路
共射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波形
18
12.2 少子的分布
晶体管中的电流是由少子的扩散决定的,少子的扩散是由少子的梯度产生 ,因而计算晶体管中的电流,须确定晶体管中三个区中少子的分布。
19
12.2少子的分布
12.2.1正向有源模式
发射区到集电区的总延时:
46
12.6频率上限
电流增益是频率的函数,共基极电流增益:
0
1 j f f
0是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 ,f 定义为 截止频率 f
| | f 1 f
1 2 ec
当信号频率等于 截止频率时, 共发射极电流增益等于 1
fT
发射区掺杂浓度很高时 ,由于禁带变窄效应,会使 电流增益比理想状况下小。
37
12.4非理想效应
12.4.4电流集边效应
电流集边效应:导致局部过热或局部大注入
电势从发射极边缘向中心减小,有较多的电子从发射极边缘注入,从而使发射极 电流集中在边缘;发射区边缘的电流密度较大,会导致局部过热,也会导致局部的大 注入。
12.3.2
J pE J nE
1
d ( pE ( x ' )) eDE dx ' d ( nB ( x )) eDB dx
1
x' 0
x 0
pE 0 DE LB tanh( xB / LB ) nB 0 DB LE tanh( xE / LE )
1 N D x 1 B E B N E DB xE
5
12.1双极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剖面图
6
12.1双极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四种工作模式VBE、VCB 正反、反反、反正、正正
截止 正向有源( 放大)
IE
VEC
IC
反向有源 饱和
VBE IE=IC+IB
IB
VCB
VEC=VEB+VBC=-VBE-VCB
7
三极管的三种连接方式
三极管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有三种: ①共基极接法; ②共发射极接法, ③共集电极接法。 共什么极是指电路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以这个极作为公 共端。 必须注意,无论那种接法,为了使三极管具有正常的 电流放大作用,都必须外加大小和极性适当的电压。 即必须给发射结加正向偏臵电压,发射区才能起到向 基区注入载流子的作用; 必须给集电结加反向偏臵电压(一般几~几十伏), 在集电结才能形成较强的电场,才能把发射区注入基 区,并扩散到集电结边缘的载流子拉入集电区,使集 电区起到收集载流子的作用。
WB为基区的(冶金)宽度,xdB是B-C结延伸进基区中的空间电荷区宽度, 若忽略B-E结在零偏或正偏时的空间电荷的宽度,
则当xdB = WB时,会出现穿通:
xdB 2 (Vbi V pt ) N C 2 1 WB e N B NC N B
1
Vpt是穿通时B-C结的反偏电
E-M(Ebers-Moll)模型应用于开关电路中; H-P(Hybird-Pi)模型应用于放大电路中。
42
12.5等效电路模型
E-M模型:两个pn结相互作用,多用于开关电路。
αF是晶体管工作于正向有源区时的共基极电流增益; IES是反偏B-E结电流;
ICS是反偏听偏信B-C结电流;
αR是晶体管工作于反向源区时的共基极电流增益。
基区宽度调制效应
基区宽度的减小,导致如下系数的增大:
12.4非理想效应
12.4.2
大注入效应
随VBE的增加,注入的少子浓 度开始接近,甚至变得比多 子浓度还要大。
35
12. 4非理想效应
大注入效应一:发射极注入效率降低,JpE增加; 与pn结二极管中的串 大注入效应二:集电极电流增速变小; 联电阻类似。
第十二章 双极晶体管
2015年12月4日
第10章双极晶体管
10.1双极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10.2少子的分布 10.3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 10.4非理想效应 10.5等效电路模型 10.6频率上限 10.7大信号开关
双极IC中,npn型管的特性优于pnp型管。
2
晶体管概况
晶体管是多功能的半导体器件,能过和其他电子无件的互连 ,可以用来放大电流、放大电压和放大功率;
晶体管是有源器件,二极管是无源器件; 晶体管的基本工作原理:在器件的两个端点之间施加电J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场效应管(MOSFET)和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FET)。
正偏电流
复合电流
13
12.1双极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集电极电流
扩散电流
ABE为B-E结横截面积;nB0为基区内热平衡电子浓度;Vt为热电压。 只考虑大小: 集电极电流由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控制,即器件一端的 14 电流由加到另外两端的电压控制。
12.1双极晶体管的 工作原理
发射极电流
恒流源
IC、IE均正比于VBE/Vt,因此电流之比 为常数。
36
12. 4非理想效应
发射区禁带变窄 发射区热平衡少子浓度PE0 增加 2 Eg niE ni2 PE 0 exp NE NE kT 发射区注入效率降低
12.4.3发射区禁带变窄
1 P D L t anh( xB / LB ) 1 E0 E B nB 0 DB LE t anh( xE / LE )
38
12. 4非理想效应
12.4.5基区非均匀掺杂的影响
非均匀掺杂:杂质浓度梯度导致静电场,改变少子分布.
基区中非均匀 掺杂感生出的静电 场,会对电子在向 集电区的方向上产 生推动作用,也即 帮助少子越过基区 。该静电场称为加 速场。 这使得注入到 基区的电子进一步 加速通过基区,降 低了在基区与空穴 的复合率,从而比 理想情况下,增大 了电流增益。
32
12.4 非理想效应
基区宽度调制效应
厄利电压:集电极电流特性曲线反向延长线使集电极电流为零,则曲 线与电压轴相交于一点,该点定义为厄利电压。
dI C IC g0 dVCE VCE VA
g0为输出电导。
Early电压典型值在100-300V之间。
P365例12.5
33
12.4 非理想效应
正向有源 (放大)
12.2少子的分布 12.2.2
反向有源 饱和
其他工作模式:截止和饱和时的少子分布
每个空间电荷区的边 界,少子浓度为零。
每个空间电荷区的边界存在过 剩少子,集电极存在电流。22
12.2少子的分布 12.2.2
其他工作模式:反向有源区
B-C结面积比B-E结面积大得多,因此不是所有电子都能被子发射极收集 。因而正向有源模式和反向有源模式的特性有很大不同。
双极晶体管(BJT)
双极晶体管器件中包含电子和空穴两种极性不同的
载流子;
双极晶体管中少子的分布是器件物理的重要部分— 少子浓度梯度产生扩散电流;
双极晶体管是一个电压控制电流源。
12.1双极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结构和符号—三个区域、三个电极、二个pn结
箭号表是电流方向
1、相对于少子扩散长度,基区的宽度很小; 2、(++)号表是非常重掺杂,(+)表是中等程度掺杂; 3、发射区掺杂浓度最高,集电区掺杂浓度最低。 4、Emitter(发射极), Base(基极), Collector(集电极)
eVBE J R J r 0 exp( ) 2kT eDB nB 0 eVBE J nE J s 0 exp( ) J s0 kT LB tanh( xB / LB )
1 J eVBE 1 r 0 exp( ) J s0 2kT
复合系数是B-E结电压的函数, 随B-E结电压的增加,复合电流 所占的比例更小,复合系数接近 于 1。
29
12.3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
共发射极电流增益 共基极电流增益
12.3.3
输出与输入的比值
对直流分析和小信 号均成立 是增函数?
IC I B IC I E
I E I B IC
30
31
12.4 非理想效应
基区宽度调制效应:厄尔利(Early厄利)效应
随B-C结反偏电压的增加,B-C结空间电荷区宽度增加,基区宽度减小,使 得少子浓度梯度增加,这种效应称为基区宽度调制效应(基区宽变效应)。
单独考虑发射区x′、基区x 、或集电区时x′′,把起始点移到空 间电荷区的边界。
假定:发射区和集电区比较长,基区相对于少子扩散长度则较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