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材料作文 原创题 导写
以“文化”为话题作文导写
![以“文化”为话题作文导写](https://img.taocdn.com/s3/m/865d073d83c4bb4cf6ecd107.png)
总结:对文化的态度(怎么办)
要有敬畏之心对待文化 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文化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要吸收、借鉴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增强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认同民族文化,不断丰富民族文化,发 展先进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巴比伦文化──空中花园
巴比伦文化最悠久, 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
印 度 婆 罗 门 文 化
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 辉煌,可创造文化的雅 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
埃 及 的 文 化
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 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 直到17世纪伊斯兰化, 已与古代面目全非。
飞玛 行雅 器文 化 - -
《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周礼》《易
经》《春秋》 四大名著: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
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传》、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
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末年楚 国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 《道德经》一书,是老子著作的。老子主 老子
张“无为”,希望社会回到原始社会状态。
玛雅的天文数学无与伦 比,可这盛极一时的文 化早已被湮没,留给后 人千古不解之谜。
论点之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四大文明古国保留 到现在唯一没有中断的名族文化)博大 精深(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包容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在: 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⑤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⑥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
• 例文评析
•
铭记文化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世人变得浮躁,浅薄, 庸俗。如今,不是有句话说现代人“穷得只有钱了” 吗?细细想来,此话真可谓一针见血。 且看这样一种社会怪象:现在知道“周迅”的人 越来越多,而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关 之琳”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 少;知道“景冈山”越来越多,知道“井冈山”的越 来越少„„人们似乎面对流行的、时尚的便趋之若鹜, 而对民族文化却越来越淡忘。
以“文化”为话题作文导写
![以“文化”为话题作文导写](https://img.taocdn.com/s3/m/8b406ce0524de518964b7d99.png)
一、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作文。(60分) 。(60 • 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待人接物、 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待人接物、民俗 风情……都可能涉及文化。 ……都可能涉及文化 风情……都可能涉及文化。文化是经过时间的磨砺依 然光泽如新的精神产品,它承载着人们的思想、观点、 然光泽如新的精神产品,它承载着人们的思想、观点、 涵养和气质。而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一方文化, 涵养和气质。而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一方文化,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有些文化得到了彰显,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有些文化得到了彰显,而有 些文化却逐渐消失了;有的人有文化教养, 些文化却逐渐消失了;有的人有文化教养,有的人内 心却是一片文化沙漠。 心却是一片文化沙漠。 •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高中生,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高中生,你对现今的文化作 何感想?你能结合身边的文化现象,请以“文化” 何感想?你能结合身边的文化现象,请以“文化”为 话题写一篇文章吗?要求: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话题写一篇文章吗?要求: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标题自拟,不少于800 800字 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 (5)“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当 中,它凭借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和传播,并构成 它凭借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和传播, 了人类社会的特殊成就, 了人类社会的特殊成就,其中包括他们制造物品 的各种具体方式和模式。 的各种具体方式和模式。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 (通过历史科学衍生的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 通过历史科学衍生的和由选择得到的) 念和价值,其中以价值观尤为最重要。 念和价值,其中以价值观尤为最重要。”(美国 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 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其概 念与定义的批评》)(刘在平、秦永楠主编《 念与定义的批评》)(刘在平、秦永楠主编《中 刘在平 国小百科全书•第四卷•人类社会( 国小百科全书•第四卷•人类社会(一)》P107) P107)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博物馆热的背后——文化寻根的力量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博物馆热的背后——文化寻根的力量](https://img.taocdn.com/s3/m/7cadb02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a.png)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博物馆热的背后——文化寻根的力量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故宫博物院,网络预约,放票即空;陕西历史博物馆,预约门票日均点击量超过60万;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一个多月吸引观众逾40万人次……这是当下博物馆热最真实的写照。
博物馆热,与其说是一种文旅现象,不如说是一场文化寻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文题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博物馆热”和“文化寻根”。
材料反映了当下博物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爱,并指出这种现象不仅仅是一种文旅现象,更是一种文化寻根。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下博物馆热的兴起,反映出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渴望寻找一种精神寄托,回顾历史,了解传统文化。
博物馆作为一个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场所,自然成为了人们热衷于前往的地方。
这场文化寻根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回顾,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通过对博物馆的参观,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
这种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提高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立意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博物馆热的背后,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热爱。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希望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
文化寻根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人们对自己的文化根源有了更深的渴望。
博物馆热的背后,是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追求。
国家和个人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
国家和个人都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通过各种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立意确定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佳作赏析【佳作赏析】:博物馆热的背后——文化寻根的力量社会进步带动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精神文化的渴求也日益增强。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文化中国的华彩乐章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文化中国的华彩乐章](https://img.taocdn.com/s3/m/6655c87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1c.png)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文化中国的华彩乐章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故宫带起博物馆文创的热潮,非遗文创走上“活化”之路,以“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宇活起来"为破题点的《典籍里的中国》一经播出就迅速“火出圈",正可谓"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同时,蜀绣、《千里江山图)等元素化身游戏形象。
昆曲邂逅咖啡拉花工艺,传统文化正悄然成为创意经济的重要引擎,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符号。
阅读材料,请你以“文化中国”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文题解析】:本题的主题为“文化中国”,主要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扬进行。
材料提到了故宫文创、非遗文化活化、《典籍里的中国》节目以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游戏、咖啡拉花等产业,这些都是文化中国在当代的生动体现。
在审题立意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故宫文创和《典籍里的中国》节目通过现代手段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非遗文化走上活化之路,这些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可以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其在现代社会焕发生机。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游戏、咖啡拉花等产业,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
可以思考如何在现代生活中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富有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的创新:非遗文化活化、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游戏等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
可以探讨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文化中国的全球传播:传统文化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符号,体现了文化中国在全球传播的重要性。
可以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走出国门,成为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本题可以围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传统文化的创新以及文化中国的全球传播等方面进行立意。
2023年高考作文模拟导写: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附写作指导及范文2篇)
![2023年高考作文模拟导写: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附写作指导及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eb2d4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1c.png)
2023年高考作文模拟导写: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共有的价值规范及符号象征,新时代中,文化的内涵日渐趋厚,而传统文化的现实却令人尴尬。
就拿端午节来说,古人通过端午吃粽子、挂香包、喝黄酒、赛龙舟等方式缅怀爱国诗人屈原,传递爱国情怀;而如今的端午节,人们除了吃粽子以外,好像它所传递的民族情怀已然淡漠。
材料二:近年来,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老字号品牌,如张小泉、德州扒鸡、五芳斋等老字号企业掀起上市潮。
与此同时,早时就“出圈”的老字号却大不如前:全聚德在2020年上半年亏掉了前两年的利润之和,天津狗不理已从新三板摘牌。
材料三:西藏在保护发扬唐卡艺术的同时,唐卡产业也做大做强。
通过“非遗十产业”的方式,解锁了乡村振兴新路径。
数据显示,西藏从事唐卡绘制的人员目前已超过3000人,周边产业人员超万人,全区唐卡年产值已突破2亿元。
班级将开展以“当代青年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讨论,请结合以上材料,写篇发言稿,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题材料中的三则材料紧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而且命题以组合材料的形式呈现,给了考生多样化的取舍。
但本题的难点在于,三则材料并非都是同向性的,考生要注意材料之间的关联点,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思考最成熟的角度来写作,并且应思考材料的时代性,进行由现象到本质的溯源,才能写出具有深度与高度的好文章。
立意指导:新国潮回归下的思考;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文化传承内核与传播形式;青年人的文化自信与担当;融媒时代下文化传承的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双向赋能;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范文展示青年一代要不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024届高三模拟作文“传统文化如何彰显文化自信”导写
![2024届高三模拟作文“传统文化如何彰显文化自信”导写](https://img.taocdn.com/s3/m/66ea15f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b.png)
2024届高三模拟作文“传统文化如何彰显文化自信”导写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近日,一批90后艺术生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这首5分半钟的歌曲,将白居易《琵琶行》600多字的诗全编进去了,毫无堆砌之感,副歌部分还用了戏剧唱腔。
仅上传两天,就收获2万多次点击。
网友纷纷点赞“终于找到了背古诗的正确姿势”。
材料2:2021年春节,河南卫视春晚将舞蹈《唐宫夜宴》搬上舞台,这支舞蹈展示了唐朝少女从教坊日常到赶赴夜宴一展才艺的全过程,舞台还运用了先进技术,串联起多件国宝级文物,令表演者身入其境、观众沉醉其中,节目一播出,便收获了热议和好评。
材料3:“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
花开花落忆江南。
你话往时,我画往事。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连日来,这首现代小诗居然被传为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被网友疯狂转载,称其“最美最甜”“惊艳了大唐”。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导学训练一、材料分析(审题)这是一道由多则材料组成的引语式材料作文题,三则材料中心指向统一,但又互有补充:1.材料一的内容是“琵琶行改编为流行歌曲”获得了2万多的点赞和“背诵古诗正确姿势”的评价,材料二“唐宫夜宴”的舞台运用先进技术,作品获好评——都是正面范例,强调传统文化用现代方式演绎,受到观众的喜爱,可以看出传统文化自身的生命力。
2.但材料一强调形式上要创新,材料二强调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
这对“如何做”的问题有所启发。
3.材料三“居然”这个词暴露了这首诗词不是杜甫的作品,更何况用词和风格也不是杜甫的——是个反面实例,意在说明:传统文化固然要继承,要发展,但前提是要尊重文化,而不是借“热爱”之名“戏说”甚至“恶搞”文化。
二、构思(立意、分论点、论据、结构)如何让传统文化生机勃发?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社会谋求发展?写作时,先压缩材料,合并同类项,提取关键词——传统古诗词,古典舞蹈,改编,现代技术,点赞——进而提出问题: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当下得以传承并焕发生机?当下就是新时代,折射在文化领域就是文化自信,办法就是创新、改变、迎合时代的需要;(接下来是作文分数突破的关键——选择论证结构,是并列式、递进式还是正反对比式?具体就是判断自己能写好哪个方面,然后做出选择:“以创新和科技赋能传统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以创新和科技赋能传统文化”?“以创新和科技赋能传统文化”需要怎么做?)然后论述让传统文化永葆生机的一些正确的做法,如采用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弘扬传统文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改良传统文化,使之符合现代的审美观念等。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与“承”导写及范文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与“承”导写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402f2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2.png)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与“承”导写及范文原题回顾: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长时间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浸润:体悟了《论语》《孟子》《庄子》等诸子学说的智慧,领略了中国传统建筑和戏曲的风采,感受了《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的魅力。
当然,我们也看到鲁迅笔下祥林嫂的悲惨结局与“祝福”文化、封建礼教有关。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能够挖掘、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但也有个别同学对传统文化没有太多热情,仅仅是为学习而学习,为背诵而背诵,对传统文化认同感不是很强。
校学生会邀请你作为主讲嘉宾与高一学生在复兴中学文化节开幕式上进行交流。
你作为学校国学社的一员,你会讲些什么?请写一篇演讲稿,针对上述现象谈谈你的思考和主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导写1题目给了两段材料。
第一段材料举了必修下学过的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同时也涉及到传统文化里的不好的一面。
第二段材料是谈不同的同学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一是“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能够挖掘、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一是“仅仅是为学习而学习,为背诵而背诵,对传统文化认同感不是很强”。
2题目给的情景是:你是学校国学社的一员,被学生会邀请作为主讲嘉宾和高一学生在复兴中学文化节开幕式上进行交流。
给的任务是写一篇演讲稿。
3题目要求你针对上述现象谈谈思考和主张。
“上述现象”指的什么?一是传统文化里的两个方面;一是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两种态度。
思考和主张,就是找出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表明你个人的观点和主张。
4因为是演讲稿,所以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演讲稿的格式。
不能不要格式,也不能只注重格式,而忘掉了拟题目。
(2)情景意识要强,要关注听众是高一学生,实在文化节开幕式上的演讲,是针对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现象进行的演讲,这一些都要在文本中体现出来。
“文化教育类”作文押题导练
![“文化教育类”作文押题导练](https://img.taocdn.com/s3/m/c0d4954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a.png)
“文化教育类”作文押题导练
文化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来传承和传播社会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在当今社会,文化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文化教
育不仅能够传承传统文化,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精神,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文化教育一直是各种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文化教育类作文的押题导练,希望对
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文化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节目得以
传承,还有很多创新的文化教育项目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你如何看待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你认为文化教育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所见所闻,
展开议论。
二、文化教育与青少年成长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而文化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你认为文
化教育对青少年有哪些作用?你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又是如何感受文化教育的?你对文
化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有怎样的看法?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在现代社会,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传统文化的影子,但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大
众文化的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你认为传统文化在现
代生活中有何作用?你又是如何坚守传统文化的?请结合自身的经历,发表观点。
四、文化教育与社会和谐
文化教育既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手段。
你认为文化
教育如何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在实际生活中,你又是如何去践行文化教育的?对于未来的
社会,你又希望文化教育起到怎样的作用?。
作文专题训练“共聚传承文化之力,托举民族未来”导写及范文
![作文专题训练“共聚传承文化之力,托举民族未来”导写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15772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0.png)
作文专题训练“共聚传承文化之力,托举民族未来”导写及范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加坡媒体A sia O ne网站报道称,自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铁扇公主》问世后,中国的动画家们一直从中国的神话故事中汲取灵感。
近年来,中国的动画电影产业推出了几部根据中国经典神话故事改编的热门电影,如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6年的《大鱼海棠》和2019年的《白蛇:缘起》。
其实不只动画片,诠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电视节目、文创形式近年来也频出爆款。
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国家宝藏》,再到故宫一改过去的“严肃脸”变得“萌萌哒”,甲骨文手机表情包成为斗图“新宠”,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纷纷走出“故纸堆”,以时尚有趣的形象“飞入寻常百姓家”,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大餐,也点燃了大家对中华悠久文化、厚重历史的热情。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段层进关系的文字构成。
第一段文字引述了新加坡媒体AsiaOne网站的报道,指出中国的动画电影产业从《铁扇公主》到近几年来的几部热门电影,一直都是从中国的神话故事中汲取灵感。
第二段文字由动画片拓展开来,指出诠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电视节目、文创形式近年来频出爆款,我国传统文化一改过去严肃的形象,以时尚有趣的形象深入人心,点燃了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可见材料的话题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物质层面的“四大发明”、丝绸之路、浩瀚文物,精神层面的家国情怀、君子人格、魏晋风度、盛唐气象等,都给世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和印象。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类材料作文原创题导写
作文导写领略文化魅力,传承传统文化
(江苏省盐城中学刘红)
【命题一】
韩国的港口城市釜山,拥有一个美丽的海边沙滩。
对游客而言,印象深刻的是,习习晚风下,从夜空高处有连绵的诗句被缓缓地投射到沙滩上。
这些韩文的诗句,合着潮水的节拍,从沙滩上走过。
诗句如同波浪,一波一波地以光的形态在沙滩上绵绵走来,而又消失在水中,前赴后继,无有穷尽。
人走在光的诗中,诗在光所编织的空间中缥缈而来,悄然而去。
所谓公共艺术,也许就是这样,悄悄地在你身边,不是那么喧哗,而又沁人心脾。
人走在诗中,诗在空间中悄然而来,悄然而去。
请全面理解材料内涵,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可脱离材料的含意。
要求:立意自定,内容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这则材料描写釜山港一个独特的景致:沙滩上有灯光投射的诗句。
诗投射在沙滩上,自然景致与文化融合,增加了沙滩的风景内涵,公共艺术设计者的匠心让人感动。
诗,也让本地民众和游人充分感受文化魅力,他们与诗相“触”,那怕只是一瞬间走在“诗”中,也会有特别的感悟和美好的联想,得到美的熏陶。
诗,还让人联想到“诗意地栖居”,现代人不要过多地被世俗物质所累,应该更多打开心灵的空间。
结合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①从“人如何诗意地栖居”的角度来立意。
诗,属于精神领域和心灵世界,是高雅文化。
人,拥有理想的生活,除了有物质的保障,还要有文化的引领,心灵的充实。
“诗意地栖居”包含以下内容:喜爱阅读和欣赏高雅文化,有精神的滋养;走近大自然,爱护环境,有环保理念;与人和谐相处,传递爱和温暖,心灵像星空一样纯洁。
议论这个主题,我们可以联系现实来阐述,现实中人们“物欲”过多,离“诗意地栖居”有很大距离,可呼吁人们充实精神世界,拥有“诗意”情怀。
②从“公共艺术设置匠心”这个角度立意,谈如何进行“文化普及”和“文化引领”,如何“传承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根基。
文化实力和文化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民族要强盛,必须弘扬和发展本民族文化。
“公共艺术”关乎普及文化,要注重美和实用,也要注意独特,注意方法的多样性。
可联系现实中“韩国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事例,
要吃油饼;油饼喷香,要吃面汤;面汤稀烂,要吃鸡蛋;鸡蛋腥气,要吃公鸡;公鸡有毛,要吃樱桃;樱桃太酸,吃个栗子面丹丹。
”这叫做连锁调,修辞手法叫顶针,句句连锁,像串珠一样连缀不断。
给孩子读这类童谣,既增加了朗读的乐趣,又有很强的娱乐功能,获得一种音乐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