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2课《回延安》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第2课《回延安》

第2课《回延安》
比,即比喻;兴,先写其他事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 比兴,一般用在诗节的首句。委婉含蓄,寓意深远,文已尽而 意有余。
学习活动二(品特色语言 悟炽热情感)
(一)小组讨论:这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 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1.句式上:两句一节,结构短小简洁; 2.音韵上:小结尾字押韵。有时候几节一韵。 3.用词上:多用叠词、陕西方言词,非常口语化和生活化; 4.手法上:运用比兴写作手法,以及大量修辞方法。
回延安
贺敬之
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信天游”的特点,学习比兴 和夸张的修辞手法。(重点)
2.反复朗读,深入理解诗歌内容。(难点) 3.赏析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体会真挚炽热的情感。(重点) 4.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作者简介
贺敬之 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1924
字词学习
ɡāo
羊羔

柳林铺
méi
糜子
zhǎn


白羊肚毛巾
yáo

chuǎn

pàn

shǔ
黍类
lǒu

kuànɡ

◆词语集注
糜子: 一种果实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脑畔上:课文指窑洞的顶上。 鸡毛信: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黏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
的紧急信件。 留脚印:课文中的意思是,毛主席在那里住过,留下了革命的足迹。
抒情特点
直白 热烈 豪迈
——诗人用信天游的形式歌颂延安,抒发诗人心中对延安 母亲的眷恋之情,使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学习活动二(品特色语言 悟炽热情感)

12.部语八下第2课《回延安》知识点

12.部语八下第2课《回延安》知识点

12.部编版语文八下第2课《回延安》知识点大全【文学常识】1.作者:贺敬之(1924-)现代诗人、剧作家。

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

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

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获斯大林文学奖。

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2.创作背景:诗歌写于1956年。

诗人从1940年至1946年,一直在延安学习和工作。

1956年,诗人在阔别多年之后重返延安,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也看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激起昂扬的诗情,写出了这首诗。

诗人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

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3.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

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

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

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

多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字词积累】1.字音:搂lǒu 定糜méi子满窑yáo 脑畔pàn 眼眶kuàng杜甫 fǔ川羊羔羔 gāo 宝塔tǎ山油馍 mó炕kàng上2.多音字:铺:pū铺开;pù店铺。

肚:dǔ羊肚;dù肚子。

糜:méi糜子;mí糜烂。

3.形近字:揣chuāi着;喘chuǎn气;踹chuài开;湍tuān急;颛zhuān顼xū。

厉害;历史;。

糜méi子;靡mí费。

油馍mó;模mó范。

窑yáo洞;地窖jiào。

眼眶kuàng;框架kuāng 。

树梢shāo;捎shāo带;俊俏;峻峭qiào;讥诮qiào;口哨shāo;艄shāo公。

部编八下语文第2课《回延安》微课精讲+知识点习题

部编八下语文第2课《回延安》微课精讲+知识点习题

知识点汇总1.《回延安》的五个部分分别写了些什么?用简短的话进行概括,并说一说这几个部分是按什么线索组织起来的。

分析:从以下两个方面回答:(1)诗歌分五个部分,各有侧重;①写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情景。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一头扑在亲人怀”)②回忆十年前在延安的革命生活。

(“亲山亲水有亲人”,“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③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的热烈场面。

(“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眶眶里转”,“一口口的水酒干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④写今天在延安城看到的崭新面貌。

(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⑤歌颂延安城的光辉业绩。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2)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写出了回延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

第一部分,集中写出了内心的激动。

为什么如此激动?第二部分交代了原因,使诗歌的思想朝深处发展;第三部分,又回到眼前,写出了延安亲人的精神面貌;接着,由人及物,写出了延安城的发展变化,而这发展变化,正是党领导下的延安人民英勇奋斗的结果;最后集中歌颂延安在革命史上的功勋,歌颂了党,并与开头呼应,说明延安永远留在他心中,他希望“再回延安看母亲”。

2.诗歌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分析:(1)用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如“抓”“贴”“搂”“扑”等。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他的内心,如果抽象地写一些“激动”“兴奋”等词语,势必无此效果。

(2)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想象,使人觉得诗歌除了形诸文字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尽之意,无法-一陈说,让读者去体味、联想。

(3)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作者内心的自我感受;与其说是“杜甫)!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这是作者的心儿在歌唱,在欢笑。

诗歌能打动读者,唤起读者共鸣,以上三点,正是《回延安》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重要原因。

八年级下册回延安笔记

八年级下册回延安笔记

八年级下册回延安笔记《回延安笔记篇一: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以前读到这句诗,只是觉得写得很有感情,但当自己真的要回延安了,那种感觉就变得特别真实和复杂。

坐在驶向延安的车上,我的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蹦跶个不停。

我可能是太激动了吧,毕竟延安这个地方,那可是充满了故事和传奇色彩的。

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景色一点点变化,我就开始在脑海里想象延安的样子。

也许它到处都是窑洞,也许那黄土高坡就像歌里唱的一样,又高又广,一眼望不到边。

到了延安,一下车,那股子黄土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嘿,还真有点呛鼻子呢。

我看到了那传说中的宝塔山,它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静静地站在那里,守护着这片土地。

我忍不住真的像诗里说的那样,想双手搂定它,当然我只是在心里这么想啦,真做出来可就太傻了。

走进延安的街道,我发现这里既有着古老的韵味,又有着现代的气息。

街边有一些卖当地特色小吃的摊位,那香味就像小钩子一样,把我的馋虫都勾出来了。

我凑过去一看,有油糕、凉粉之类的。

我想都没想就买了一份油糕,咬了一口,哎呀,那口感,又甜又糯,就像把延安的热情都包在里面了。

我还去参观了一些窑洞。

窑洞的样子很奇特,从外面看就像一个个小土包。

可是进去之后,却发现别有洞天。

里面虽然简单,但却很温馨。

我就在想,当年那些革命先辈们就是在这样的窑洞里,谋划着伟大的革命事业,真是太不容易了。

这窑洞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盒,装着无数的智慧和力量。

在延安的这一天,我感觉自己像是穿越了时空,从现代一下子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

我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敬意。

不过我也有点小疑惑,现在延安发展得越来越好了,可它还能一直保留住这些古老的特色吗?也许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但不管怎样,这次回延安的经历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我的心里,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热爱。

《回延安笔记篇二:回延安》回延安,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就像是一场心灵的朝圣之旅。

我再次踏上延安的土地,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清单【回延安】(附知识点解析以及课后习题解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清单【回延安】(附知识点解析以及课后习题解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清单【回延安】(附知识点解析以及课后习题解答)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

1945年和丁毅等合作,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二、字音词义盏zhǎn:1.小杯子;2.量词,用于灯。

登dēng时:立即,立刻。

糜méi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脑畔pàn:方言,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眼眶kuàng:眼睛周围的部位。

三、主题概述诗人通过对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想和对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抒发了诗人重游革命圣地的无限喜悦和对延安、延安人民及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回延安。

抒写诗人重新踏上久别的延安土地时的兴奋、激动以及见到亲人时的喜悦之情。

第二部分:忆延安。

回忆自己在延安时期的生活,描写诗人与延安血肉相连、母子情深,表现出诗人对延安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第三部分:话延安。

写亲人欢聚一堂,亲切叙旧的热烈场面。

第四部分:看延安。

描绘延安城的崭新面貌,表达诗人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第五部分:颂延安。

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延安的锦绣前程,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

五、鉴赏品读1.诗歌第一部分,诗人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①用表示动作幅度大、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

如“抓”“贴”“搂”“扑”等,“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如果诗人运用的是“激动”“兴奋”等抽象的词语,势必无此效果;②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想象,使人觉得诗歌除了文字表达出来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尽之意,无法一一陈说,让读者自己去体味、联想;③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诗人内心的自我感受;与其说是“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这是诗人的心在歌唱,在欢笑。

2.“手把手地教会了我”,在第二部分中,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诗人些什么?诗歌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两句具体地写出了诗人在延安,学到了生产斗争的知识和本领,又学到了文化,学到了革命道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回延安》文化积累(部编本)

八年级语文下册《回延安》文化积累(部编本)

《回延安》文化积累1.作家作品贺敬之,1924年生于山东省峄县(今枣庄市)。

现当代诗人、剧作家。

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7岁入党。

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

80年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2.文体知识信天游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汉族民歌形式。

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

它便是陕北民歌。

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

无论是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还是内蒙的爬山调,其歌词都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信天游一般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一节(或一段)只有两句,长的可接连数十段,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正所谓“信天游,不断头”。

短的只有一节。

无论长、短都是本节押韵,因而形式活泼,节奏自由,常采用比兴手法;多用叠字、衬字、铺排等表现方法。

诵读歌唱时,自有一唱三叹回环飘荡的兴味与艺术惯力。

3.文化常识陕北民歌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的传统民歌。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东临西晋,南抵铜川,西接宁夏、甘肃,北至内蒙,这里自古战争频繁,以至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长年累月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地貌。

陕北人在这样生存环境下却养成了乐观豪迈、勤劳勇敢、老实淳朴的性格,陕北民歌就是这样一种千沟万壑的高原地势与陕北人厚重纯朴的情感碰撞的产物,是陕北人民生活的反映,是这一地区社会历史的忠实记录,是千千万万劳动群众集体创作的一部生活的史诗,也是一部争取自由、追求幸福的心灵的呐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回延安》——赏析诗歌炼字(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回延安》——赏析诗歌炼字(解析版)

02、回延安——群文阅读一字见工拙, 赏析诗歌炼字《回延安》这首诗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其中一些动词的运用非常精练。

如“一头扑在亲人怀”的“扑”字,动作迅速,而且热烈,表现出诗人见到延安亲人的喜悦心情。

“双手搂定宝塔山”的“搂”,“亲人们迎过延河来”的“迎”,也都用得十分传神。

【考点解读】阅读诗歌, 赏析炼字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句含义, 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同时,赏析炼字也是中考诗歌阅读中一个重要的考点。

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试分析句中“XX”字的妙处。

2、诗中的“XX”字历来为人称道, 简要分析其原因。

3、诗句中的“XX”字能不能换成“XX”字? 为什么?【技法点拨】赏析炼字这类题要求品味经诗人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应放在诗句中,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来分析。

一般答题思路:1、字不离句. 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句不离篇.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一般答题模式: 含义+文意+表达作用或主旨情感。

【真题演练】(一)窗花耿翔①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

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

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的白色几乎无别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有一些生动极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亮在一条村道上。

②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在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

现在坐下来,坐在这一目了然的雪原上,用没有尘土的心想一想,我迎着风的脊背,也会冒出一层很热的汗来。

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

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

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

在陕北,能让心一次次收缩的东西太多了。

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33张PPT)+朗读音频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33张PPT)+朗读音频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背景链接
贺敬之,1924年出生于山东一个贫农家庭,15岁参加 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 习。1946年离开延安,奔赴解放战争的新战场。解放战 争结束后,到北京工作,《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从 北京重回阔别十年之久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 年造林大会后写的。在大会期间,作者受到延安人民的 热烈欢迎,也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起昂扬的诗情, 萌生了创作冲动,写下了诗作《回延安》和散文《重回 母亲的怀抱——回延安》。
合作探究
1、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想想第一部分是从什么描写角度表现当时激动的 情景。 3、第二部分,说说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4、文中第四部分运用哪些修辞,描绘延安城秀丽如 画的新面貌?有什么作用? 5、诗歌运用大量的叠字、口语,请说说其作用。 6、本诗体现出延安人民什么样的特点?那么在今天, 这种“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课堂小结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 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歌颂了养 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 可 以感受到诗人对“母亲延安“的一片 赤子之心,以及眷恋之情。
当堂检测
方;形容说话漫无边际。 登时:立刻。
自主学习
大声朗读课文,分别用 三个字给每部分起个名字, 并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1、回延安;抒写久别再回延安的激动和喜悦。 2、忆延安;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与延 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3、会亲人;描绘见到亲人的热烈场面,表达了相互间 深厚的情谊。 4、看延安;描写延安城的崭新面貌,表现对延安建设 成就的赞美。 5、颂延安;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延安的光明未 来。
这些叠词都给人一种自然淳朴之感,对塑造诗人形象、 生动地抒发热爱延安、赞美延安的强烈感情,起了很大 的作用。

第2课《回延安》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课《回延安》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信天游,民俗风。 这首诗歌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
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语言,展示了 浓郁的陕北民俗风情。
“信天游”,是一种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的 民歌形式,又叫“顺天游”“小曲子”,是生活在 陕北的人们都熟悉的一种旋律,它奔放热烈, 感情浓郁,扣人心弦,回肠荡气,充满了高 原的苍凉质朴。
“信天游”的产生有很强的地域性。由于 陕北地处高原,过去交通不便,生产全靠脚 夫牵着驴骡驮运,脚夫们长期走在寂寞的山 水沟壑间,便以歌唱自娱。后成为陕北人表 情达意的民歌。还渗透进日常生活:货郎用 歌声来叫卖,农民用歌声来祈雨,年节用歌 声来庆祝助兴。 也正因为如此,贺敬之的 《回延安》一经诞生就引起轰动,成为传世 的经典。
么内容?情感有怎样细微的变化?
叙事
抒情
一、(回)延安 ------ 激动喜悦
二、(忆)延安 ------ 感激怀念
三、( )延安 ------
四、( )延安 ------
五、( )延安 ------
2.概括各部分要点
围绕“回延安”,作者在每个部分侧重叙写了什
么内容?情感有怎样细微的变化?
叙事
抒情
一、(回)延安 ------ 激动喜悦
一读诗歌,显韵味
1.读准口语化的读音。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
睛挡住了liǎo。 满心话登时dēngshi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
人怀。 东山的糜子méizi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
手中的书。
一读诗歌,显韵味
树梢树枝树根gēn根gen,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gāo羔gao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 长大。
白生shēng生sheng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 抢来把手拉。
2.读出动情处的重音与节奏。 (激动地)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

课文详解丨八下第一单元第2课《回延安》

课文详解丨八下第一单元第2课《回延安》

课文详解丨八下第一单元第2课《回延安》2 回延安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诗题“回延安”直接交代了事件,简明概括。

一个“回”字,饱含了诗人的喜悦和对延安的眷恋之情。

二、作者简介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

1945年和丁毅等合作,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登dēng时:立即,立刻。

糜méi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炕kàng:北方用砖、坯等砌成的睡觉的台,下面有洞,连通烟囱,可以烧火取暖。

脑畔pàn:方言,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二、主题概述诗人通过对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想和对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抒发了诗人重游革命圣地的无限喜悦和对延安、延安人民及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回延安。

抒写诗人重新踏上久别的延安土地时的兴奋、激动以及见到亲人时的喜悦之情。

第二部分:忆延安。

回忆自己在延安时期的生活,描写诗人与延安血肉相连、母子情深,表现出诗人对延安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第三部分:话延安。

写亲人欢聚一堂,亲切叙旧的热烈场面。

第四部分:看延安。

描绘延安城的崭新面貌,表达诗人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第五部分:颂延安。

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延安的锦绣前程,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

四、问题讨论1.诗歌第一部分,诗人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①用表示动作幅度大、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

如“抓”“贴”“搂”“扑”等,“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如果诗人运用的是“激动”“兴奋”等抽象的词语,势必无此效果;②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想象,使人觉得诗歌除了文字表达出来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尽之意,无法一一陈说,让读者自己去体味、联想;③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诗人内心的自我感受;与其说是“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这是诗人的心在歌唱,在欢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知识点+课后探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知识点+课后探究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知识点+课后探究知识点1.《梅岭三章》从三个侧面有层次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回延安》的五个部分分别写了些什么?用简短的话进行概括,并说一说这几个部分是按什么线索组织起来的。

分析:从以下两个方面回答:(1)诗歌分五个部分,各有侧重;①写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情景。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一头扑在亲人怀”)②回忆十年前在延安的革命生活。

(“亲山亲水有亲人”,“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③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的热烈场面。

(“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眶眶里转”,“一口口的水酒干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④写今天在延安城看到的崭新面貌。

(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⑤歌颂延安城的光辉业绩。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2)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写出了回延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

第一部分,集中写出了内心的激动。

为什么如此激动?第二部分交代了原因,使诗歌的思想朝深处发展;第三部分,又回到眼前,写出了延安亲人的精神面貌;接着,由人及物,写出了延安城的发展变化,而这发展变化,正是党领导下的延安人民英勇奋斗的结果;最后集中歌颂延安在革命史上的功勋,歌颂了党,并与开头呼应,说明延安永远留在他心中,他希望“再回延安看母亲”。

2.诗歌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分析:(1)用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如“抓”“贴”“搂”“扑”等。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他的内心,如果抽象地写一些“激动”“兴奋”等词语,势必无此效果。

(2)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想象,使人觉得诗歌除了形诸文字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尽之意,无法-一陈说,让读者去体味、联想。

(3)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作者内心的自我感受;与其说是“杜甫)!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这是作者的心儿在歌唱,在欢笑。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语言积累与运用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语言积累与运用

《回延安》语言积累与运用1.重点字词(1)字音盏(zhǎn)登(dēng)时糜(méi)子油膜(mó)气喘(chuǎn)脑畔(pàn)眼眶(kuàng)白羊肚(dǔ)踏(tā)实羊羔(gāo)羔黏附(nián )搂定(lǒu)柳林铺(pù)(2)字形辨识窑(yáo)窑洞畔(pàn)脑畔搂(lǒu)搂抱窖(jiào)地窖衅(xìn)挑衅镂(lòu)镂刻窟(kū)窟窿绊(bàn)绊倒偻(lóu)佝偻(3)词语解释脑畔上:文中指窑洞的顶上。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

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

登时:立刻。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

2.语言交际语序要合理,常见的“语序不当”病句:1、多重定语语序不当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解法: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这个句子中“东西”有多个定语,表数量的定语“好多种”应放在表领属定语“周恩来使用过的”之后。

另外“当年”限制“使用”,应放在“使用”前。

2、多重状语语序不当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忌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解法:如果一个句子有多个状语,它们的正确次序一般是: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它常在句首,用逗号和主语隔开。

B、表时间或处所的词语或短语。

C、表范围程度的词或短语。

D、表情态的词或短语。

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此句最后一个分句中“缩减”有两个状语,表时间的“每年”应在表情状的介宾短语“以10%的速度”之前。

3、并列词语或并列短语语序不当《全宋文》的出版,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献、填补宋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特别重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回延安文本解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回延安文本解读

问题探究
《诗经》中,大量运用了比兴的表现 手法。这也是最早出现的比兴手法。回 忆你学过的古诗词哪一首使用了“比兴”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回延安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01 理清诗歌的线索。 学习比兴的手法。 02
03 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分析题目
“回”字写出了诗歌所 要表现的对象。作者阔别 十年,回到延安,一朝返 归,写出诗人对延安的深 厚感情。
脉络梳理
叙事

看延安
赞延安
抒情
激动喜悦 感激思念 真挚兴奋 欣喜豪迈 热爱赞美
重点讲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上句起兴,使人联想到由延安一地向全国 扩展的革命形势。
重点讲解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上句起兴,又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信 天游”中“兴”的表现手法,往往给读者以很 大的想象空间,使感情表达有更充沛的力量。
表达感情
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 线索,写出阔别十年重回母亲延 安的怀抱,以及与亲人相见的喜 悦,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 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对母亲延 安的眷恋之情。
两条线索叙事清晰,情感步步升华。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重点讲解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运用比兴,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 可分来比喻”我”和延安亲人密不可分的关 系。
重点讲解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运用比兴,写诗人如羊羔一般吸着乳汁, 眼望着妈妈,是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 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延安对自己的养 育之恩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