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花腰新娘》的民俗文化表现
【推荐】花腰新娘影评-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花腰新娘影评篇一:花腰新娘观后感尼苏人,俗称花腰彝,云南彝族的一个支系。
花腰彝有一个世代风俗:男女成婚后新娘不能与新郎同房,最少要等三年,新娘才能住进新郎家,此风俗称之为“归家”。
《花腰新娘》这部影片以“舞龙”为明线,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为暗线,向观众展现了民族气息浓郁的动人情节,也可以清晰的看出“归家”这一世代风俗瓦解的过程。
这是一部“爱、自由、美”三位一体,集“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影片。
电(来自: )影以云南秀美的山水开场,山谷里回响的原生态民歌以及行走于山水之间的彝族马帮带我们走进云南花腰彝的别样世界。
女主角凤美爬树摘果的镜头刻画了一个野蛮女孩的形象,这一鲜明的个性特点始终贯穿在影片之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童年时代的她胆大淘气,长大后的她依旧俏皮活泼。
影片画面有三次色调的转换。
开头的灰色调,给人古老悠远之感,更真实的表现出故事的发展。
随着凤美浮出湖面的灿烂一笑,画面质感瞬间富于色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待到展现彝寨在“迎新世纪舞龙大赛”荣获金奖这一真实历史事件是又一次转换为灰色调。
结尾处再一次转换为彩色色调,一幅山、水、人相得益彰的唯美画面让我们对彝乡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期待。
凤美与阿龙的彝族传统婚礼与如今的西洋婚礼形成鲜明的对比,少数民族风俗与服饰为我们献上了一场民族风情浓郁的视觉盛宴。
原生态的彝族婚誓歌曲道出彝家的世代婚俗:要守彝家道,三年不得归,待到归家时,出入成双对,直到白头佬……“归家”的传统和彝乡年轻人追求“爱、自由、美”的理想呈现此消彼长的状态。
新婚之夜,阿龙不甚酒力,乡亲们的嘲笑伤了凤美的自尊,她举起酒杯,豪饮一番,这再一次加深了观众对凤美豪迈果敢的印象。
因为醉酒,凤美爬进了新房。
后一天早晨,当家里人看到新婚夫妇甜美酣睡时,都气急败坏,觉得非常丢脸。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花腰新娘》中的女性形象建构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花腰新娘》中的女性形象建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花腰新娘》中的女性形象建构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影呈现出多元化的主题和题材。
其中,涉及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电影备受关注。
《花腰新娘》作为一部反映中国彝族文化的影片,通过讲述女主角阿花成长的故事,探讨了少数民族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本文将分析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建构过程,并探讨其所体现的社会性别观念和文化传统。
首先,电影《花腰新娘》中的女性形象是多维的,主要塑造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阿花、阿丽和老妈子。
其中,阿花是整个故事的主角,也是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她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少数民族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逃离了传统封建家庭的束缚,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阿丽是阿花的青梅竹马和朋友,她是一个开朗、乐观的女孩,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功成为一名演员。
而老妈子则代表了传统封建家庭中的大众思想,她对阿花的思想解放持有负面的态度,试图将她束缚在传统的家庭角色中。
其次,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建构还体现了社会性别观念和文化传统的特点。
阿花作为女性形象,展现了彝族女性的独立和坚韧精神。
她非常勇敢地挑战了传统的彝族观念,拒绝了由父母安排的婚姻,选择追求自己的梦想。
电影通过展示阿花从一个依附于传统的少女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的过程,呼吁女性要有自己的追求和主见。
此外,电影还揭示了少数民族女性在主流社会中所面临的压力和困境。
阿花作为一个彝族女性,经常面临着不同文化冲突和歧视,尤其在追求自己梦想的过程中,她经历了内外环境的种种困难和挫折。
这一点揭示了社会对少数民族女性的偏见和歧视,呼吁社会更加包容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
同时,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也与文化传统息息相关。
彝族文化中的婚姻观念和女性角色设定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花腰新娘》讲述了彝族女性出嫁时要承受身份转变的传统。
在电影中,阿花在面对极端保守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时,选择了勇敢地挑战传统,寻求自由与平等。
电影《花腰新娘》的民俗文化表现
作者简介王双丽!#&&"("#女#汉族#河南郑州人#单位$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级研究生#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
!*$
锋绘 年第 !"#$ %期 !
!##尼凤一暇名色社腰传诺容花才石桨动菜友 对 山 通生 方面家的$,,#++美)苏个和会带于夫易腰能屏群腔于野过命式######!,,另流而彝如民## !表以颇种娱里拿建斯成彝留 在 影众时花这的移'彝!!音一行田且族彝族达%异族乐生回 基 为 族下 音 片在将腰兴水种植族音舞乐种 于 三 也 山 族 特间心龙和 方存来 认 疾 女乐中长现彝趣#'方到海乐蹈舞不 是 异 道 只 歌 少 色'开湖文 式的后为病性上花期 代来'意湖式另菜民 民蹈然龙红对女快最有作远中愉的对说###腰化女的和时上让一腔俗俗(&民要湖唱在乐后文对他为'海聚一快俘参是彝不方劳传唱通谈#大个俗' #还畔舞的化于们珍又菜居独以种#虏加婚的同的动统山海情家民会'回龙堡和某能藏称腔陶地唱及称#舞姻祭的处和相'歌说更族并导女时垒种#一唱个)和被村为(龙关区龙人理作生 结'爱更带致族心也方多里石$族旧在群 剥(鸭这系$舞十方活 合为唱是都来人#海情是的却屏同群等阿唱夺重子同但一#龙分式中自不展人们菜愉它出关非腔时这而地玉要也了坝时是事也容有创己能)现放口悦的的)注常!可言$难的' #形所的件一'花是易两作的存了牛也弃的会娱山(传困#!能过象成有草的般曲#(腰海一种的回在彝萎生街为唱乐歌统难是如但征时了维本争都子# *新菜)大忆'族缩活汉山方发$民$物一由果把影唱龙影系水取要)#娘腔亮#独的族歌式#即展$种所青失娱片俗山朋把片人生和收俗" "点' *有愿所使衍$是是以年在去乐制六阿邪而的们植对歌回称#的望喜另欧变通彝展送花男作了和$街龙恶没一在物传的(#特爱倒一洲而过族现马给腰女者对禁等在传有大一从而统$#色对劳海地向给闲特个花流林而搬得朋带在想于忌规方国来# (动阿动行有书彝把龙地牺现不他把阿脚节则 人 宝 文咪许家七了阿龙的的平牲仅有龙后的民物化#'##十手人沿嘎多山个彝龙的热祭白自是的的抗的##六好分那告变们袭美村妖族宰英爱龙无 己 导头第争 尊件)了 成 垦 成时 别#丽 鸡 魔 传割雄节故 演发一重#$'宝事来 为 俗有乡得殖飞#石害赋个#$$变的 犬 一 统物实还体民亲#英七$为禽屏传了予马这成传不一图+上把#造现他雄个业走铁来花说他人日一了说宁杀腾他#福花以阿妖#兽锤祭到腰中们#物传# $森渐死崇的的就腰自龙魔故#'龙妖彝的$的统阿$林渐拜这铜头阿是彝己的变事就阎魔祭阿民一这#龙$五样'龙镜花族的神成心充是王住龙龙手种俗片七决谷#பைடு நூலகம்使腰民武话美变满# #人纪听的'铁美心在中个丰除是脚彝众彝功传女成对们念洞信扫好影的妖为登了一'家#对为高说石英每传一腰口帚祝片男到魔民#欢位有#于纪强六头雄年说# '面'福处中在到主除快武与心铁了#舞念#畜的都中之#保贯残地角害彝腰的功群脏马森也龙英兴崇要彝词#护害穿语府也身歌出妖各鞭林他是这雄旺拜举族#山始彝告叫中变舞众血丢盗''带对$一阿$行一飞石#村民终状阿成#的战朝走为每祭民着于龙祭位他## # #马头#龙土英一宝纪保年龙闹说也俗六彝而们终祀名''#雄方地物念春称活叫还彝得于阿土体这活护件族举$ # $ #
从《花腰新娘》看花腰彝的民俗
从《花腰新娘》看花腰彝的民俗
陈丽湘;李娜
【期刊名称】《红河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8)001
【摘要】电影<花腰新娘>充分地展示了花腰彝的民情风俗,文章从影视中传统民俗的体现论述了传统民俗与现代影视之间的矛盾,从人类学的角度对传统民俗的发展作出设想.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陈丽湘;李娜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
【相关文献】
1.花腰彝服饰审美观解读——回眸影片《花腰新娘》 [J], 庞小条
2.宗教视野下花腰彝民俗体育的依附形式与内涵特征 [J], 汪雄;普春旺;吕金江
3.浅论中国影视与民俗的互动关系——以电影《花腰新娘》为例 [J], 李佼佼
4.《花腰新娘》中的民俗再现 [J], 贾玉洁
5.在休闲审美中实现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r——峨山大棚租花腰彝服饰中剪纸和刺绣的传承解析 [J], 刘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花腰新娘》观后感
《花腰新娘》观后感花腰新娘主要讲述云南彝族古老婚礼习俗引发的故事。
通过彝族青年阿龙和凤美的带有浪漫喜剧色彩的爱情故事,再现了我国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民风、民俗和地域景观。
热情的歌颂了那象征着我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不屈不挠、兴旺和谐、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能战胜一切的龙的精神。
拍摄的地方风景真的很美、房屋很简陋、很真实。
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景人文特点——环境优美、交通经济发展落后、思想观念陈旧。
生动客观地反映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状况。
凤美,是敢于打破成规、追求自由一类人物的代表,一个活泼、开朗、乐观的她和阿龙结婚后,并没有遵守族里的习俗——结婚要回娘家三年后才能回来。
尽管家人和族人的种种阻挠,也没能阻碍她对自由的追求。
从她的敢爱敢恨、敢做敢为,不难看出她对爱的执着、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并不断地以她特有的方式向传统的封建习俗发出挑战。
阿龙,是在新思想和就观念中犹豫、徘徊、挣扎的一类代表人物。
当凤美主动来找他的时候,他既开心又害怕,害怕被别人知道,怕被族规的惩罚。
还有,凤美要加入龙队他自己拿不定主意,总想要去征求上级的同意才敢让她加入。
他不知道何去何从,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在两方的压力中挣扎。
而他们的家人和其他官员们,则是守旧思想的代表。
当他们知道凤美和阿龙违反了族规时,不能理解和接纳他们的做法,对他们的只有责骂。
因为那种陈旧的思想观念在他们心里已经有了深深烙印,无法抹平,他们没有办法接受新的观念。
《花腰新娘》它不仅生动的体现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风俗和生活情况以及一个民族对国家的热爱,还深深反应出了不同人群对新思想观念的不同态度,还有人们对新事物的接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花腰新娘》观后感
《花腰新娘》观后感
《花腰新娘》是一部极具吸引力的影视作品,它展现了韩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交融。
影片通过描绘主人公在传统婚姻观念与现代社会自由选择之间的矛盾中挣扎的过程,深刻地反映了许多现代人在婚姻观念上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影片中的情节紧凑,剧情跌宕起伏,让观众不禁跟随主人公的思绪一起经历内心的挣扎和成长。
演员们的表演也非常出色,尤其是主角们的情感表达令人动容。
片中的景观和服装设计也十分精美,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极具魅力的画面。
总的来说,《花腰新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不仅能带给观众观赏的乐趣,更能引发深思与反思。
通过这部影片,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韩国文化和婚姻观念,同时也能够反思自己对于婚姻和自由选择的看法。
【doc】花腰彝服饰审美观解读——回眸影片《花腰新娘》
花腰彝服饰审美观解读——回眸影片《花腰新娘》——80——服饰艺术花腰彝服饰审美观解读回眸影片《花腰新娘》文/庞小条影片花腰新娘对花腰彝服饰作了丰富展示,别致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富有寓意的图案和繁冗的饰品等,都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信仰与追求.服饰是解读一个民族的符码.绚丽多彩的花腰彝服饰,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凝聚蕴含着花腰彝族对美的创造和追求.2005年由章家瑞执导的《花腰新娘))曾在电影界掀起一股热潮,也在云南风靡一时.此后,在2009年9月2日至8日的首届亚欧文化艺术节上,《花腰新娘》作为开幕影片被再次搬上银幕.而该片在故事开端便表明它是以云南少数民族花腰彝为背景的——"尼苏人.俗称花腰彝.云南彝族的一个支系…….从石屏县向北走,车行数十公里之后,就到了风景秀丽的哨;中镇.当地人告诉我们.要了解花腰彝文化,最好的选择是去慕善村.于是.我们就带着梦寐以求的心情踏上了寻找美人之美"的"金竹"之旅.慕善在当地彝语中意为"金竹故"慕善寨"又名"金竹寨".第一次到慕善村的人.留下的最特殊的印象应该就是花腰彝居住的土掌房.远远望去.慕善村依山而建,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庄重厚实,带着几分神秘.同时我们还看到每户门口都有序地堆放着木柴.摆放极为整齐.看上去就像是实物艺术作品.让你有触摸一下以辨别真假的;中动.当地人说,门前柴火堆放的多少以及是否整齐美观.是判断该户人家是否勤快能干的标志.走进慕善村发现,花腰彝姑娘们大红的衣服仿佛盛开的马缨花,靓丽得让人炫目.一花腰彝服饰概述"花腰源自尼苏,尼苏源自彝族",花腰自称尼苏泼,也有写作聂苏泼"与其他地区彝族自称诺苏,"乃苏,"纳苏相同,花腰是一种别称,主要是对石屏龙武和哨;中一带的尼苏泼女子的称谓——因其全身穿着鲜艳夺目的以红色为主调的花服饰,且婚嫁时女方以"花腰带"为信物故被称为"花腰.花腰彝服饰最大的特点就是花",尤其是女,I'lN饰.以红图1影片中凤美所佩戴的头饰色为主色调,绣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图其形似铠甲,是由古代箭服铠甲演遗貌.制作整套花腰彝服饰是一项_}服饰除银饰外其余全靠手工精制币彝服饰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完一生只做一套这样的服装.这也是圭精湛的工艺.整套花腰彝服饰才显花腰彝服饰都是男简文繁男子服饰中花腰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庄人的定情信物.影片《花腰新娘》中要退婚,也恰恰佐证了这一点.花腰的事情.所以凤美阿爹说:丢死人老脸呢."二影片花腰新:花腰彝服饰服饰是一个民族较为显着的特征住在石屏北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式创造了极其丰富和绚丽多彩的民族腰彝女性的服饰风化最具魅力.(一)影片中女主人公凤美的N,f镜头描述1在凤美与阿龙结婚仪服饰艺术——81一影片中凤美所穿的肚兜图4花腰彝女子送给心上人的花腰带摄影者:李珊图5影片中花腰彝族毕摩的服饰.此盛装是花腰彝妇女们亲手刺绣的在喜庆节日穿戴的一有民族特色的艳丽服饰,它由头帕,大襟衫,领褂,缠腰习腰带,肚兜,花边黑裤,绣花鞋等10种配件组成.而花娘穿上这套盛装,既显得俏丽高贵又能突显女性的妖娆服饰看点:头饰.花腰彝的头饰是整个服饰艺术的点睛之所处位置最为醒目突出,因此.制作得也尤为精美别致.帽巾为主体,而帽巾是由一块长8O余厘米,宽约4O厘米的折叠而成,为突出折叠后的立体效果.通常用多层布料缝使其戴在头部可以竖立起来犹如展翅高飞的雄鹰.在帽端,即帽头和帽尾绣有不同的图案帽头正中绣有一朵凤,左右各配4朵小乌花,俗称"八乌朝凤":帽尾部分折叠于头部最高部位,十分显眼,因此,该部分是整个帽子刺主体——先用七色布条从中间分为两半,两边各绣一朵马或牡丹花,周边绣斜形窗格花纹两边皆以五颜六色的刺茂线流苏,绒线球以及银泡装饰.造型夸张有趣.色彩绚丽,同时,花腰彝人喜爱佩戴大银耳环,我们由此可以领略攫彝人独特的审美喜好.如图1.图2.镜头描述2.那晚凤美在明白阿龙家人让自己归家时.便龙打了起来.片中所要表现的凤美是一个野性十足的花腰子,以至于最后把阿龙打伤了,也因此打伤了他的心.所龙把花腰带扔给凤美,说"要退婚".此刻的凤美十分恼怒兜肚拎着领褂便出来了……眼饰看点:兜肚.兜肚上窄下宽形似梯形,布料色彩常为或蓝色.镶配一定量的色彩布条,从上到下绣满刺绣纹样.系有长带子,方便于脖颈穿套,穿戴时兜肚部分从内衣于胸前齐小腹,盖住腹部裤子打折处并露出绣花部分.肚兜上经过图案化处理的马缨花纹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视觉装饰效果,所绣花瓣的形状和色彩都做了简化处理,并采用了对称的构图法,仅仅通过简单的线条和干净的色块就表现出了绽放的马缨花那种鲜艳,热烈的感觉.这种处理手法干净利落花瓣的色块与衣襟底色对比强烈.使得马缨花与其他花纹图案层次分开.跳到一个更加显眼的层面上来.也使得整件肚兜更有立体感.如图3.(二)影片中男主人公阿龙的服饰分析镜头描述:片中凤美送给阿龙的定情信物——花腰带.如图4.服饰看点:花腰带.长短视其腰围,带头左配布纽带,右配银环扣.其制作工序较为繁琐,属附加衣饰,功能较强.其用途主要是遮盖系腰的无花部位,为其添姿增色.花腰彝的腰饰通常是由大花腰带和小花腰带组成且以大花腰带为主体.大花腰带是由布条缝成的中空可翻转的扭布长带,颜色多为黑, 白,蓝,绿等色,两端各绣有4O厘米的刺绣图案.这些图案一般是以马缨花,梨片花,石榴花,桃子花等为主,也有部分或全部刺绣几何纹样的.而小花腰带作为腰饰的同时也是花腰彝女子的定情信物,花腰彝姑娘一旦对某小伙子有意便会赠送此物,因此其做工尤为精良通身刺绣有各种图案,在两端接口约10厘米左右钉有银泡.并按照十颗一行的原则.两端各钉五行共1∞颗,以为百年好合.(三)影片中毕摩的服饰分析镜头描述:片中为阿龙和凤美新婚念经祈福的人——毕摩毕摩.彝语音译,俗称呗玛".毕"为"念经"之意,"摩"是"有知识的长者",他是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司.毕摩神通广大,学识渊博.主要职能有作毕,司祭,行医,占卜等,其文化职能则是整理,规范,传授彝族文字,撰写和传抄包——82——服饰艺术图6花腰彝女子的"雄鹰冠"绘制者:美丽花腰——阿龙图7正在舞龙的花腰彝妇女摄影者:陆定福括宗教,哲学伦理,历史,天文,医学,工艺,礼俗,文字等典籍.毕摩在彝族人的生育,婚丧疾病,节曰,出猎,播种等生活中起主要作用,他既掌管神权,又把握文化:既通神鬼.又指导着人事.而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毕摩就是整个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笔者在探访中了解到,彝族的毕摩在石屏只有五十多个花腰彝中的毕摩就更少7,并不是每个村子都有其中我所走访的慕善村人就以本村有毕摩而自豪.该村毕摩老人也因此很忙,因为附近较小的一些没有毕摩的村寨遇到节日,庆典,祭祀等活动都会邀请他去诵经祷告,祈福.服饰看点:花腰彝"毕摩"服饰,如图5俗称"宗师法衣".在法帽顶有一个小葫芦(在远古洪荒年代,彝族始祖阿普笃姆兄妹俩为了躲避洪水灾难,骑上了神仙赐予的装有五谷种子的大葫芦.一直随洪水漂移直到被一棵马缨花大树挡住了,才幸免于灾难.从此.葫芦便成了彝族先民崇拜的对象,而马缨花也成为了彝族的族花).葫芦上坐个神人"花腰称其为"图纳,即人与神之间的使者——呗玛",彝族人就是通过他来下情上报,上情下达.帽檐上有六圣人,彝语为除呗色,是"图纳的弟子.六人各有神通."井猛"管地.精通米卜什冲"管天.通晓松毛卜:"吾领西"能预测吉凶.精通鸡骨卜:"玻哲"通晓彝文书理;"呗色"能推算日子:"阿通"懂病理,卜蛋卦.在法衣披风领口处,有象征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十条线同时还象征着十天干.十天干在彝族民间.俗称咒符".彝族也是一个崇拜龙虎的民族.自称"罗罗濮".宗师法衣的长袍左有青龙,右有白虎.这便是彝族"龙虎崇拜的印记.在春耕到来之前,各村各寨都要举行祭龙"仪式,彝语称咪嘎好",祭祀天地,寨神,农神和自然保护神.祈祷神灵保护人畜安康,风调雨顺,获得丰收.毕摩的虎头鞋,鞋面绣虎.鞋头翘起,不但可以镇山.还可以驱邪.花腰彝人认为,虎是山大王.只要猛虎出没万物就得臣服,因此便以虎为图腾.以虎命族名.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花腰彝是一个典型的多神崇拜民族.而花腰彝服饰这流淌于指间的美丽.无处不散发着花腰彝人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三,花腰彝服饰的审美观(一)花腰彝服饰造型别致花腰彝服饰造型结构独特.制作工艺复杂.在造型的设计上十分注重造型与装饰的结合,做到了既满足实用功能又兼顾装饰的审美需要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把服饰的造型作为一种重要的装饰语言来使用,而花腰彝的帽巾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造型装饰——帽巾由一块布料折叠而成,在穿戴时可以竖立起来.犹如展翅高飞的雄鹰,所以又称雄鹰冠".如图6,这种仿生的造型本身就极具装饰性,体现出了实用和装饰的有机融合.而在帽巾上以银泡,绒线球,绒线流苏,串珠作为纯装饰,转瞬之际便有清脆的声响和动静相济的韵律之美.(二)花腰彝服饰色彩斑斓一套服饰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色彩,而色彩也是民族服饰的灵魂,它最直接地体现了穿着者的审美观念.一般而言,民族服饰的色彩大多蕴含着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民族情感民族认知等因素.花腰彝服饰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用色大胆——红, 绿,黄,白,紫,黑等纯度极高的原色都被大量地应用于服饰之上彝族崇尚黑色.在他们的传统审美观念中,黑色是高贵的象征,所以黑色成了彝族所有支系最为普遍使用的颜色.花腰彝自称"尼苏人.而"尼在彝语中就是黑的意思,苏"则意为活泼.这种对本族群的自我定位体现在花腰彝服饰的色彩上,表现出了对比强烈,明快活泼的特点.花腰彝服饰的色彩以黑色或藏青色等为底色调.以红,蓝,绿,黑,白,青,紫等色为装饰性色彩.其中又以红色为主色基调,强调色彩在色相和明度上的对比.因此.花腰彝服饰在整体的色彩视觉上给人以"鲜艳明快,热烈活泼的感受,这些对比又通过黑色底色来进行调和,在明快热烈中不失庄重典雅.例如.花腰彝妇女的头饰一般是由红,黑,绿颜色的布料做底,然后在其上用各种颜色的丝线绣上精美绝伦的花纹而服饰也多以红黑两色为主另杂有绿,蓝,白,紫,黄等色.此外花腰彝服饰配色虽习惯用反差较大的对比色和色相明度极亮,纯度极强的暖色,但由于其服饰的底色一般为黑色,藏青色,因而服饰的整体效果虽亮丽却又不失沉稳.显得浓郁而庄重.如图7.花腰彝崇拜红色,源白于他们对火的崇拜红色被他们视为火焰的象征.红色意味着生命之色.同时也象征着彝族人火一般热情而勇敢的民族性格,故而红色被广泛应用在刺绣图案中.在实际操作中,为体现图案的层次和避免大量使用红色而产生视觉疲劳,他们对红色进行了明度,纯度渐变,或间以黄,蓝,绿等色进行了调和.进而丰富了服饰的色彩层次.同时又使服饰上的装饰图案显得更加鲜艳醒目,体现出浓重拙朴的矛盾美.这也就是现代人一直追寻的装饰与自然,天然与雕饰的完美结合.(三)花腰彝服饰图案繁冗花腰彝服饰的装饰图案具有种类繁多,变化丰富和寓意深刻的特点这源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整体来说,花腰彝服饰的装饰图案以具体纹样为主,兼有抽象纹样.花腰彝服饰上的每一个图案都记载着花腰彝族人民的生活愿望和神话传说.折射着整个彝族的历史,分支和迁徙的内容.寄托了花腰彝人民对天地万物的自然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部展示花腰彝族文化史的经典作品.在花腰彝服饰上常用的图案主要有植物纹样,动物纹样,抽象的几何纹样等,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排列,常以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等形式存在.在信仰上.彝族具有火崇拜的特点.花腰彝作为生活在高寒山区的彝族支系.也沿袭着这一古老传统,他们对具体的火焰进行一定的抽象变形.在肩峰,下摆,袖口等部位都绣出各种造型的火焰纹.如图8中,在袖口部位刺绣的单独的火焰纹图案就是他们崇拜火的具体反映.花腰彝人有一种很强烈的夸富心态.这种心态反映在服饰上就表现为繁多的饰品表现在图案上就是繁杂的纹样.而每服饰艺术——83一当遇到重大节日.她们总是通过服饰品的繁冗来显示她们的富有.花腰彝服饰图案大多来源于生活,取自于自然.它们是花腰彝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积累中认识世界并和审美意趣相融合的产物.体现出了亲近自然的和谐之美.四,结语服饰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族群的象征也是各民族文化历史的反映,因而它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从审美观角度对花腰彝服饰进行了解读.从中可以窥见花腰彝服饰独特的审美特色,即造型别致美,色彩绚丽美,图案丰富美,饰物繁冗美,同时还融有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等审美情趣,体现出审美多元化的特点.绚丽多彩的花腰彝服饰.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花腰彝人情感,思想,信仰等审美观的浓缩,凝聚和积淀.蕴含着花腰彝族对美的创造和追求.参考文献【1]邓启耀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l 【2]郭净,段玉明,杨福泉云南少数民族概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3]李朝旺石屏彝族民俗[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4】李朝旺,孔繁武彝族花腰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5】普梅笑花腰彝服饰的变化[J]河池学院,2007(08)[6】陈劲松花腰彝服饰艺术初探【J】云南艺术学院,2.C9(02)作者简介虎小条,云南艺术学院少数民族艺术研究所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实习编辑:张沛。
花腰彝服饰审美观解读——回眸影片《花腰新娘》
图 1影 片 中 种 各 样 的 花纹 图 绣
哨 ; 。 当地 人 告 诉 我们 .要 了解 花 腰 彝 文化 ,最 好 的 选 择 是 其 形 似 铠 甲 ,是 由 古代 箭 服 铠 甲演 中镇 去 慕善 村 。于 是 .我们 就 带 着 梦 寐 以求 的心 情 踏 上 了 寻 找 美 遗 貌 。制 作 整 套花 腰 彝 服 饰 是 一 项 _ } 人 之美 ”的 “ 竹 ”之 旅 。 金
璀璨明珠 ,凝聚蕴含着花腰彝族对美的创造和追求 。
20 年 由 章家 瑞 执 导 的 《 腰 新娘 ) 05 花 )曾在 电影 界 掀起 一 股 热潮 ,也 在 云 南风 靡 一 时 。此 后 ,在 20 年 9 2日至 8日的 09 月 首届 亚 欧 文 化 艺 术节 上 ,花 腰 新娘 》 作 为开 幕 影 片被 再 次 搬 上 《 银 幕 。而 该 片在 故 事 开 端 便 表 明 它是 以云 南 少 数 民族 花 腰 彝 为 背 景 的— — “ 苏 人 . 称 花 腰彝 . 尼 俗 云南 彝 族 的一 个 支 系… … 。
有 民 族 特 色 的 艳 丽 服 饰 ,它 由头 帕 、大 襟 衫 、领 褂 、缠 腰 饰 效 果 ,所 绣 花 瓣 的 形 状 和 色 彩 都 做 了 简 化 处 理 ,并 采 用 了对 习腰 带 、肚 兜 、花 边 黑 裤 、 花鞋 等 1 种 配 件 组 成 。 而花 称 的 构 图 法 ,仅 仅 通 过 简 单 的 线 条 和 干 净 的 色 块 就 表 现 出 了绽 绣 0
一
老 脸 呢 。 ”
二 影 片 花 腰 新 :
花腰彝服饰概述
花腰彝服饰
花腰新娘观后感
花腰新娘观后感
《花腰新娘》是一部以花腰彝族文化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充满民俗风情和青春热情的爱情喜剧电影。
这部电影让我对花腰彝族的文化和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带给我许多欢乐和感动的瞬间。
首先,电影的剧情非常吸引人。
故事以花腰彝族新娘凤美为主线,她为了加入新郎阿龙带领的女子舞龙队,打破旧俗,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和误会。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可以看到凤美和新郎阿龙之间的爱情发展,以及凤美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和勇气去打破旧有的规矩,追求自己的梦想。
其次,电影中的角色形象非常鲜明。
凤美是一个充满活力和个性的女孩,她敢于挑战传统,追求自由和幸福。
阿龙则是一个执着于舞龙事业的男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和信念感染着凤美和其他人。
电影中的其他角色也各具特色,为故事增色不少。
此外,电影中的民俗风情和云南美景也是一大亮点。
花腰彝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让观众对这个民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电影中的云南美景也让人陶醉,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最后,电影的制作质量也非常出色。
导演章家瑞将这个故事拍得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艺术性,让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电影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总之,《花腰新娘》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它以独特的视角和
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花腰彝族的文化和生活状态,同时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这部电影让我对花腰彝族的文化和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带给我许多欢乐和感动的瞬间。
它不仅是一部适合全家人观看的电影,也是一部能够引起人们深思和感悟的电影。
赏影片《花腰新娘》中民俗元素的影视魅力
赏影片《花腰新娘》中民俗元素的影视魅力作者:刘玉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0期摘要:电影《花腰新娘》再现了云南花腰彝族的古老婚俗和民风民俗,彰显了浓郁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关键词:花腰新娘;民俗;影视作者简介:刘玉芳(1989—),女,湖南益阳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学。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0-0247-01《花腰新娘》这部影片由导演章家瑞执导,主要展演了属于云南彝族尼苏支系一部分的“花腰彝族”的古老婚俗以及在此背景下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导演镜头聚焦“花腰彝族”这一全世界仅有3万左右的民族,成功运用艺术的手法将云南花腰彝族原生态的生活民俗嫁接到影片中,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感受。
影片以一对花腰彝青年阿龙和凤美的爱情故事为核心展开叙述,人物个性刻画鲜明,情节波澜起伏,花腰彝族的民风民俗在影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形成了这部影片的独特审美,并成功歌颂了美、爱情和善良等。
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便是以少数民族风情为背景支撑,对异文化的拍摄给观众带去视听上的巨大冲击力。
导演对民俗的拿捏把握,深化了这部影片的文化底蕴。
在当今影视商业化的价值影响下,影片给观众呈现了一片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这一点难能可贵。
我试图分析影片中民俗元素的运用彰显出的影视魅力。
首先,这部影片对浓郁地域风情的展演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
视觉上,整部影片画面色彩对比强烈,从而凸显出洁净而透明。
我们注意到影片人物穿着独特的民族服饰,“花腰彝”的来历就与其民族服饰有关,因腰间所系艳丽的花腰束,所以被俗称为“花腰彝”。
花腰彝族服饰色彩绚丽,以红色为主色,所绣图案精致美观,服饰给人直接的文化认知感受。
对花腰彝居住生活的独特地理自然环境的展现,整个画面流畅并尽显质感。
镜头带我们俯瞰到一片恬静的田间生活,走近生机盎然的大自然。
这儿的人们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自食其力,乐得其所。
《花腰新娘》中的民俗
《花腰新娘》中的民俗《花腰新娘》中的民俗民俗是一种在人类生存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并与人类相始终的古老文化,它集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情感与理智、实用与审美于一体,扩布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而影视是高科技的产物,它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声、光、电、化、自动控制等)手段将大众生活与艺术审美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因而,民俗与影视的结合实乃出于必然。
一方面,民俗为影视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作天地。
另一方面,影视又展示并反映了民俗。
中国电影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有意无意地吸收民俗的养分,如1913年的《难夫难妻》,20世纪20-30年代的《春蚕》、《压岁钱》,建国后到80年代初的《五朵金花》、《茶馆》。
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更是出现了一大批展示民俗风情的影片,如《青春祭》、《红高粱》、《盗马贼》、《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等。
章家瑞执导的《花腰新娘》毫无例外也是一部展示民俗的影片。
影片开始便交代其以云南少数民族花腰彝为背景,“尼苏人,俗称花腰彝,云南彝族的一个支系。
”“花腰”是这一支系的他称,因妇女的服饰精美大方,色彩艳丽,而且腰间系有精美的花腰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花腰彝族”,俗称“花腰彝”。
影片讲述了一对花腰彝青年阿龙和凤美的爱情故事,其中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花腰彝民俗。
本文将从社会、物质和精神民俗三方面来展示并加以分析。
社会民俗,又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在影片中主要表现为花腰彝的“不落夫家”婚俗。
影片一开始便介绍:“花腰彝有一个世代风俗:男女成婚后新娘不能与新郎同房,最少要等三年,新娘才能住进新郎的家,此风俗称之为‘归家’”。
接着,一场别开生面的花腰彝婚礼展现在眼前,婚礼的主持者用彝语唱道:“择个良辰日/结成龙凤配/要守彝家道/三年不得归/待到归家后/出入成双对/直至白头老/凤舞随龙飞。
”此后,这一习俗便贯穿始终。
婚礼当天晚上,凤美喝醉了酒,从窗户爬进了阿龙的房间。
第二天一大早,阿龙的大嫂叫他该起床干活了,走进房间看到两个人在一张床上睡着,惊叫了一声,手中端着的豆子也都撒在了地上。
《花腰新娘》的观后感
《花腰新娘》的观后感导语民俗是一种在人类生存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并与人类相始终的古老文化,它集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情感与理智、实用与审美于一体,扩布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本篇是《花腰新娘》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篇一】尼苏人,俗称花腰彝,云南彝族的一个支系。
花腰彝有一个世代风俗:男女成婚后新娘不能与新郎同房,最少要等三年,新娘才能住进新郎家,此风俗称之为“归家”。
《花腰新娘》这部影片以“舞龙”为明线,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为暗线,向观众展现了民族气息浓郁的动人情节,也可以清晰的看出“归家”这一世代风俗瓦解的过程。
这是一部“爱、自由、美”三位一体,集“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影片。
电影以云南秀美的山水开场,山谷里回响的原生态民歌以及行走于山水之间的彝族马帮带我们走进云南花腰彝的别样世界。
女主角凤美爬树摘果的镜头刻画了一个野蛮女孩的形象,这一鲜明的个性特点始终贯穿在影片之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童年时代的她胆大淘气,长大后的她依旧俏皮活泼。
影片画面有三次色调的转换。
开头的灰色调,给人古老悠远之感,更真实的表现出故事的发展。
随着凤美浮出湖面的灿烂一笑,画面质感瞬间富于色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待到展现彝寨在“迎新世纪舞龙大赛”荣获金奖这一真实历史事件是又一次转换为灰色调。
结尾处再一次转换为彩色色调,一幅山、水、人相得益彰的唯美画面让我们对彝乡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期待。
凤美与阿龙的彝族传统婚礼与如今的西洋婚礼形成鲜明的对比,少数民族风俗与服饰为我们献上了一场民族风情浓郁的视觉盛宴。
原生态的彝族婚誓歌曲道出彝家的世代婚俗:要守彝家道,三年不得归,待到归家时,出入成双对,直到白头佬……“归家”的传统和彝乡年轻人追求“爱、自由、美”的理想呈现此消彼长的状态。
新婚之夜,阿龙不甚酒力,乡亲们的嘲笑伤了凤美的自尊,她举起酒杯,豪饮一番,这再一次加深了观众对凤美豪迈果敢的印象。
因为醉酒,凤美爬进了新房。
后一天早晨,当家里人看到新婚夫妇甜美酣睡时,都气急败坏,觉得非常丢脸。
《2024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花腰新娘》中的女性形象建构》范文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花腰新娘》中的女性形象建构》篇一《花腰新娘》中女性形象建构的多元探析引言:《花腰新娘》是一部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经典电影,描绘了一幅幅少数民族生活图景,特别是在对女性形象的表现上尤为出色。
电影通过对角色形象的设计和剧情发展,成功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和深刻内涵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从电影的背景、女性形象的建构、女性形象的多元性以及电影的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电影背景与概述《花腰新娘》以少数民族地区为背景,通过讲述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风俗和人文景观。
电影中,女性形象作为重要的角色,为影片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内涵。
二、女性形象的建构1. 角色设定: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各具特色,有的温婉贤淑,有的泼辣勇敢,有的独立自信。
这些角色在剧情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例如,影片中的女主角花腰新娘,勇敢地追求爱情和独立的生活,她的形象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2. 心理描写:电影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
这些女性在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时,表现出坚强、勇敢和乐观的精神。
她们在情感、事业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期望,使得她们的形象更加生动、真实。
3. 服装造型:电影的服装造型设计为女性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精心设计的服装和饰品,展示了少数民族女性的美丽和独特魅力。
同时,这些服装也反映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定位。
三、女性形象的多元性1. 传统与现代并存: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既有传统的温婉、贤淑,又有现代的独立、自信。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得女性形象更加丰富和多元。
2. 地域特色鲜明:电影以少数民族地区为背景,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这些女性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积极追求现代生活,展现了少数民族女性的独特魅力。
3. 不同年龄层次的女性形象:电影中涵盖了不同年龄层次的女性形象,从年轻的女孩到年长的女性都有所表现。
这些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在不同阶段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
电影《花腰新娘》的民俗文化表现
电影《花腰新娘》的民俗文化表现在2005年,由新锐导演章家瑞执导的《花腰新娘》以耳目一新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让大家再一次注意到了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
影片《花腰新娘》以花腰彝独有的“三年不落夫家”的婚俗为背景,取材于石屏县北部山区哨冲镇内真实的彝族女子舞龙队的故事,片中12个舞龙的花腰女孩大部分来自云南彝族,讲述了热情美丽的凤美姑娘和朴实善良的阿龙之间缠绵J啡侧、跌宕起伏的美好爱情,表现出彝族人民安乐的生活状态以及纯朴的文化心理,呈现了大量的彝族民俗文化。
在石屏县北部的哨冲、龙武、龙朋三个乡镇,居住着全世界仅有的3万多花腰彝人。
花腰是云南彝族尼苏支系的一部分,花腰并非自称,是他称。
因妇女们的服饰色彩艳丽,精美大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花腰彝族”,俗称花腰彝。
影片《花腰新娘》突破了传统民俗电影大多只是一些镜头场景上的点缀或是美化画面的方式,紧紧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花腰彝民俗。
1 彝族民俗在影片中的呈现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变异,并在变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正是这种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中华民俗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而在电影《花腰新娘》中我们可以看到贯穿始终的民俗文化,导演章家瑞以细腻敏锐的镜头为我们展现了一副彝族百姓的生活画卷。
1.1 物质生活民俗1.1.1 服饰民俗影片以浓烈的民族风情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镜头画面唯美,青山绿水,尤其是画面色彩对比强烈,这和影片中的民族服饰有很大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居住在这块古老、神奇土地上的彝族人民,以手工方式生产和制造了极其丰富、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
其中,要数花腰(聂苏支系)妇女的服饰风格独具。
花腰彝妇女服饰,多以红、黑两色为主,另杂有绿、蓝、白等色。
从《花腰新娘》看花腰彝的民俗
第8卷第1期红河学院学报V01.8No.12010年2月Journal of Hongh e University Fe b.2010从《花腰新娘》看花腰彝的民俗陈丽湘,李娜(河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电影《花腰新娘》充分地展示了花腰彝的民情风俗,文章从影视中传统民俗的体现论述了传统民俗与现代影视之间的矛盾,从人类学的角度对传统民俗的发展作出设想。
关键词:《花腰新娘>;花腰彝;民俗;人类学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28(2010}01—0025—03在2009年9月2日至8日首届亚欧文化艺术节当地人也经常自豪地说:“人们几乎会走路就会跳烟上,《花腰新娘》作为开幕影片又一次搬上银幕。
影.盒舞,会说话就能唱海菜腔。
”恋人们通过对歌的方式片《花腰新娘》以花腰彝特有的“三年不落夫家”的婚来倾诉衷情,表达爱慕之情;盛装彩饰,纵情跳起婀娜俗为背景,取材于石屏花腰女子舞龙队的故事,讲述多姿的烟盒舞,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影片几乎每一个了云南花腰彝族的凤美姑娘与善良淳朴的阿龙之间场景都是在对传统文化的述说:“三年不落夫家”的起伏迭宕、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透视出彝族人民和花腰彝特有婚姻习俗,“莫问爱情深不深,就看腰带给谐的生活状态和纯朴的文化心理,展现了独具魅力的不给”的定情信物花腰带;根深蒂固的男性主体地位民族文化风情。
的传统观念;古老图腾崇拜发展而来的花腰“舞龙”;花腰彝属彝族尼苏支系的一部分,主要聚居在云建筑格局独特传统民居“土撑房”和当地“吃不厌”的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的北部山区龙武、哨冲两乡镇。
米线,充分展示出当地的民俗风情。
泼辣、骄横、野蛮“花腰彝”自称尼苏,其服饰色彩艳丽,精美大方,被的凤美是阿爸用马奶养大的,寄托了导演对女性自我人们亲切地称为“花腰彝族”,俗称花腰彝。
影片《花价值实现的希望;阿嫂则是一个顺从于世俗和屈从于腰新娘》突破了传统民俗电影大多只是一些场景上的道德束缚的彝族传统优良女性;公公婆婆洗脚时的表点缀或是画面美化的创作方式,紧紧贴近生活反映生现的满意是对凤美的宽容和大度;纯朴、厚实的彝族活,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花腰彝民俗。
浅析民族特色对影片《花腰新娘》的影响
浅析民族特色对影片《花腰新娘》的影响作者:李啉汎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1期【摘要】如今民族元素在电影中的广泛运用使得中国电影艺术正面临一个新兴的发展开端,影片《花腰新娘》里无论服饰的斑斓、音乐的美妙、风景的秀丽、情节的紧凑、还是女性意识的张扬或是对自由的不懈追求,里面都注入了民族文化的元素,民族特色越显重要。
【关键词】《花腰新娘》;民族特色;电影创作一、花腰新娘中的民族特色(一)歌舞在影片中的运用影片中运用了花腰彝独特的歌曲形式———海菜腔。
由海菜腔而演绎的MTV式片头片尾,富有动感的烟盒舞于片中的穿插以及贯穿始终的女子舞龙都构成了该片在视听语言上的强烈冲击力。
形成了现代与传统的结合模式,两者的结合势必会碰撞出新的火花,赋予了影片新的另类元素,新的海菜腔也会随之流行起来,成为都市的一种新时尚。
这能算是土与洋的结合。
“烟盒舞”是彝族青年男女表达性爱的一种舞蹈。
石屏彝族烟盒舞个性鲜明,技巧多样,著名的技巧动作有”仙人搭桥“、”蚂蚁搬家“、”倒挂金钩“等②。
这种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既可健身又可怡情,动作流畅潇洒,极富艺术感染力,深受群众喜爱,传播范围遍及城乡,现已发展成为集歌、舞、乐、竞技于一体的综合性舞蹈艺术。
但是影片中的烟盒舞却有别于传统的舞蹈,这里的烟盒舞在影片中更加眩目,极富性感和美感。
(二)服饰在影片中的运用影片中所有演员的服饰都是叮当环佩,色彩艳丽,没有时髦的奇装异服,构建了影片的真实性。
妇女服饰多彩多姿,既有大襟右衽长衫,也有中长衣和短装,普遍着长裤,衣罩外套坎肩,系围裙;头饰琳琅满目,多以银泡或绒线作装饰(片中以绒线为主);服饰色调极浓,并贯用配套的对比色,鲜艳夺目,装饰性很强;图案以自然纹形为多几何纹次之。
男子服饰与其他地方相差不大,都是黑底绣花,盘扣的褂子,裤子多以宽松的大脚裤(裤脚绣花)为主。
根据少数民族习惯,越年轻的(没结婚)人穿着色彩就越显艳丽,片中凤美、小七妹等人的穿着就相对阿龙母亲要鲜艳许多,红色更能引起人的注意,也是性格开朗、激情的象征。
《2024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花腰新娘》中的女性形象建构》范文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花腰新娘》中的女性形象建构》篇一《花腰新娘》中女性形象建构的多元探析一、引言电影《花腰新娘》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生活风貌和文化特色。
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尤为突出,不仅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坚韧,更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展现了女性在少数民族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电影的情节、角色设定、表演等多个角度出发,对《花腰新娘》中的女性形象建构进行深入分析。
二、电影背景与情节概述《花腰新娘》以我国某一少数民族的婚恋、家庭生活为背景,讲述了女主角在面对生活困境时,勇敢追求爱情与幸福的故事。
影片以丰富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该民族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以及女性的生存状态。
三、女性形象建构的多元性1. 柔美与坚韧并存的女性形象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既有柔美的一面,又有坚韧的品质。
她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
如女主角在面对家庭和爱情的双重压力时,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2. 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形象电影中不仅塑造了年轻女性的形象,还展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形象。
老年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的智慧和经验为家庭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中年女性则在家庭和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她们的勤奋和努力为家庭带来了稳定和幸福。
年轻女性则代表着希望和未来,她们的活力和激情为家庭和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
3. 多元化的角色设定电影中的女性角色设定丰富多样,既有贤良淑德的新娘,也有独立自主的女强人。
她们在各自的角色中,都展现了女性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这些角色设定不仅展现了女性的多元化,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多元期待。
四、表演与塑造1. 演员的表演演员在电影中的表演是塑造女性形象的关键。
演员通过细腻的表演,将女性的柔美、坚韧、智慧等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们的表演不仅让观众看到了女性的魅力,也让观众对女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 服装与化妆的配合电影中的服装和化妆也是塑造女性形象的重要手段。
天籁之爱
天籁之爱《花腰新娘》是一部有关花腰彝风俗的影片,花腰彝是彝族尼苏支系一部分,主要聚居在云南红河州石屏县的北部山区龙武、哨冲两乡镇,他们服饰色彩艳丽、精美大方、豪爽开放、能歌善舞、民风淳朴、民俗多彩。
在如今无数电影出炉的年代,《花腰新娘》显得已经过时,影片里虽然没有华丽的场景,没有海誓山盟的爱情宣言,没有催人泪下的生死离别,但是纯真的女孩,纯真的爱情,美丽的山寨、宁静优美的自然风光照样也能吸引人,而且其中也不乏幽默诙谐。
《花腰新娘》最大亮点在于拍摄过程中紧紧贴近花腰彝的生活,打破了传统电影场景上点缀或画面美化的创作方式,也打破了本故事纯素虚构的乌托邦风格,它就是更深入地反映了那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它的一切都显得脱离世俗,一尘不染,虽然很土,但土的自然,也土的地道。
影片女主角表现相当不错,她实实在在的表演方式让她在电影中不吝啬表情也不做作,不怕在镜头前露出丑怪的表情因此也不刻意去表现她的美,她不建议情绪控制自己在悲伤的时候发出吼声到凄厉,塑造了一个热辣、直爽、豪放、倔强的花腰族姑娘凤美,男主人公亦是真实动人。
不过贯穿此影片的就是花腰彝的婚俗了,“三年不落夫家”是花腰彝特有的婚姻习俗,而定情物花腰带更是根深蒂固的男性主体地位的深动体现,影片借凤美死心塌地地随丈夫舞龙来反映凤美见夫的心切,因为从小失去母亲的她本来就是自由的象征者,根据当地规矩,新娘刚刚过门三年内不得和丈夫同房,而凤美却连人带床一起被抬回娘家,由于凤美不守规矩在一起舞龙的过程中产生了间隔,让吃醋的阿龙在逼凤美归家不成的情况下,做出了退婚的冲动,由此给凤美造成了深深的打击,而阿龙也不受舞龙队的欢迎,在阿聪的劝说下,阿龙以炉火纯青的舞龙场景打动了李凤美,随后又主动拿回腰带,反映了一段淳朴的爱情故事,在赢得舞龙的金奖后,凤美归家生下男孩,两人真爱终成眷属,而哑巴的小七妹在一次1万米跑步过程中摔倒滚至岸边又能说话也正式归家,我觉得爱情就这样,自然而不强求,淳朴而不渲染,奇迹也会发生。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花腰新娘》中的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花腰新娘》中的女性形象建构赵 菁(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海淀 100081)摘 要: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集中呈现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样貌与文化表征,女性形象作为一个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
在新世纪多元文化杂糅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以“花腰新娘”为代表建构起来的女性形象成了一种隐喻的象征,作为“她者”的少数民族之“底层”,接受时代召唤、迎合视觉消费、浓缩民族文化、书写“族群记忆”、承载多重“凝视”、表达个体意识,在多重文化权力场域的博弈中,在抵抗与“失语”的鲜明对照下,形成了形象塑造与结局反差,并引人深思。
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花腰新娘》;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91(2022)05-0081-06随着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和女性意识的普遍形成,女性形象成为审美观照和意义表达的重要载体。
“女性作为符号、文化、象征、容器而独立存在,她们身上传达着民族特性与民族文化,同时又彰显出独立的意识和思维模式,她们的形象在时代语境的变迁中自然而然地呈现出当代女性在思想意识与自我价值方面的时代嬗变。
”[1]新世纪以来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以“花腰新娘”为代表的女性形象成了一种隐喻的象征,作为“她者”①的少数民族之“底层”,接受时代召唤、迎合视觉消费、浓缩民族文化、书写“族群记忆”、承载多重“凝视”、表达个体意识,在多重文化权力场域的博弈中,在抵抗与“失语”的鲜明对照下,形成了形象塑造与结局反差,并引人深思。
目前,学界对于《花腰新娘》的已有研究多聚焦于从民俗文化、歌舞艺术、美学、符号传播、人类学解读等视角切入,缺乏从女性形象视角的专门研究,而以《花腰新娘》作为案例考察电影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多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范畴中,撷取《花腰新娘》的特色与亮点浅尝辄止。
故而,本文从时代、民族、个体等层面对《花腰新娘》中的女性形象的成因与功能进行剖析解构,探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所呈现出的特点,以期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如何建构女性形象、表达女性情感与个体意识等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花腰新娘》的民俗文化表现作者:王双丽来源:《锋绘》2018年第06期摘要:电影《花腰新娘》表现了云南花腰彝族的传统婚俗和民风民俗,電影整体表现了浓厚的彝族风俗和人文底蕴,同时文章也表达了传统民俗文化和现代影视媒体的冲突。
关键词:《花腰新娘》;传统民俗;影视;冲突在2005年,由新锐导演章家瑞执导的《花腰新娘》以耳目一新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让大家再一次注意到了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
影片《花腰新娘》以花腰彝独有的“三年不落夫家”的婚俗为背景,取材于石屏县北部山区哨冲镇内真实的彝族女子舞龙队的故事,片中12个舞龙的花腰女孩大部分来自云南彝族,讲述了热情美丽的凤美姑娘和朴实善良的阿龙之间缠绵J啡侧、跌宕起伏的美好爱情,表现出彝族人民安乐的生活状态以及纯朴的文化心理,呈现了大量的彝族民俗文化。
在石屏县北部的哨冲、龙武、龙朋三个乡镇,居住着全世界仅有的3万多花腰彝人。
花腰是云南彝族尼苏支系的一部分,花腰并非自称,是他称。
因妇女们的服饰色彩艳丽,精美大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花腰彝族”,俗称花腰彝。
影片《花腰新娘》突破了传统民俗电影大多只是一些镜头场景上的点缀或是美化画面的方式,紧紧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花腰彝民俗。
1 彝族民俗在影片中的呈现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变异,并在变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正是这种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中华民俗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而在电影《花腰新娘》中我们可以看到贯穿始终的民俗文化,导演章家瑞以细腻敏锐的镜头为我们展现了一副彝族百姓的生活画卷。
1.1 物质生活民俗1.1.1 服饰民俗影片以浓烈的民族风情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镜头画面唯美,青山绿水,尤其是画面色彩对比强烈,这和影片中的民族服饰有很大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居住在这块古老、神奇土地上的彝族人民,以手工方式生产和制造了极其丰富、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
其中,要数花腰(聂苏支系)妇女的服饰风格独具。
花腰彝妇女服饰,多以红、黑两色为主,另杂有绿、蓝、白等色。
其服饰分为头帕、长衣、短褂、腰带、围腰、飘带、兜肚、黑裤和绣花鞋等部分组成。
纹样多用日、月、星、火以及花、鸟、鱼、蝶等变形图案。
刺绣工艺多施于衣袖、后摆、坎肩、衽边、背部、头帕及裤脚沿口等显眼部位。
结构比较复杂,图案花饰繁多,刺绣工艺精细,色彩鲜艳夺目,充分反映出花腰妇女热情奔放、乐观开朗的性格。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劳作时,花腰彝都穿比较简单的彝族服饰,而在重要节庆时,则穿比较隆重的整套服饰。
1.1.2 建筑民俗影片中对于建筑的镜头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在凤美和阿龙举行婚礼时对房屋构造的表现;第二是在阿龙醉酒时上屋顶舞龙时以环境衬托的方式表现了房屋的风格。
从影片中可以看到花腰彝的民居,是彝族地区特有的土掌房。
其墙壁和屋顶用土夯筑而成,冬暖夏凉,且屋顶家家相连,上一家房顶即可跑遍全寨。
也就是这样的建构风格,阿龙才可以从一家屋顶跳跃到另一家屋顶舞龙。
1.2 人生礼仪婚礼,作为人生礼仪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影片中主要表现在花腰彝所特有的婚姻习俗,也就是“不落夫家”的婚俗。
影片一开始便介绍:“花腰彝有一个世代风俗:男女成婚后新娘不能与新郎同房,最少要等三年,新娘才能住进新郎的家,此风俗称之为归家”。
然后,一场花腰彝婚礼就为——展示,婚礼的主持者用彝语唱到:“择个良晨日,结成龙凤配,要守彝家道,三年不得归,待到归家后,出人成双对,直至白头老,凤舞随龙飞”。
在影片中,这一婚俗遍穿始终,我们还可以看到,结婚当晚凤美喝醉了,和阿龙睡在了一张床上,结果第二天被发现了,凤美被抬到了娘家,阿爹说了句“真丢人”,凤美这样做,违背了彝族“不落夫家”的传统习俗,为长辈所不耻。
在花腰彝中,很多女子归家后,就要照顾公婆,做饭,很少有自己的时间了,从中也体现了花腰彝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这一点从大嫂对凤美说的话就可以看出来,“没归家的时候,我成天可快活了。
舞龙一舞一个通宵,都不知道累”,可见传统民俗对花腰彝女子的束缚。
在影片中还大量表现了对于花腰彝婚俗象征的花腰带,花腰彝的婚俗与花腰带有很大的关系。
片中也多次提到了花腰带,第一次是小七妹的丈夫要小七妹归家,要是不归家的话,他将会退回花腰带,电影中阿玉说了一句“你敢退婚”;第二次是阿龙和凤美发生矛盾,把花腰带扔回凤美,说是要退婚。
花腰带是花腰彝族腰带,是彝男的腰带,它整体色彩鲜艳,主要以刺绣花鸟图案为主,它由花腰姑娘们随身配带着,在由花腰姑娘们送给花腰男。
9岁的时候,花腰姑娘就要跟着娘亲学花纹图案刺绣,18岁的时候,花腰姑娘应能完成自己的花腰服,接着准备花腰带,因为18岁正到谈恋年纪,所以必须准备花腰带,正花腰带必须做工精致不然会被男方嫌弃,期间相处一段时间后如果双方之间出了问题不能再继续了,花腰带要经过女方的同意男方才能留下,不然要还回女方,但是一般都要收回的。
花腰带拿回来后女方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送给朋友,另一种是作为珍藏,作为自己的回忆,所以花腰带对于花腰彝来说是婚姻关系重要的象征物。
1.3 音乐舞蹈民俗1.3.1 音乐民俗在音乐上,“海菜腔”更是展现了彝族独有的特色,石屏彝族海菜腔,又称“石屏腔”、“曲子”,俗称“倒搬桨”,以异龙湖中一种称为“海菜”的草本水生植物而得名,流行于异龙湖畔、陶村鸭子坝、牛街、龙朋六街等地尼苏颇(三道红)聚居地区。
同时,也为汉族所喜爱,流传于建水、开远、通海、个旧等地。
《海菜腔》是彝族劳动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作的;由青年男女在山野、田间、湖上谈情说爱唱出的山歌发展衍变而来的,而且也只有他们能唱。
同时《花腰新娘》在展现海菜腔时将现代和传统相结合,这可能是影片制作者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更多的关注传统民俗。
另一方面,彝族山歌对唱、独唱和群唱也形成了影片的一大特色,如彝族少女在舞龙时心情愉悦会唱山歌、阿龙在向凤美表达心意时唱山歌、在阿玉难过时唱山歌。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对于某一族群而言,“如果失去了对于生命的兴趣、快乐,以及被剥夺了所有维系人们在一个社会里生存的愉快,会导致人们放弃生活的愿望,从而容易成为疾病的俘虏,并带来人口的萎缩,把邪恶传给一个种族和文化不同的人十分容易,但把娱乐和禁忌方式移植到另一个民族里却非常困难。
即使欧洲国家,民族特色最后的堡垒也是它的娱乐方式;而没有闲暇和娱乐方式,文化和种族都不能存在”。
1.3.2 舞蹈民俗影片中花腰彝的祭龍舞龙也是一大亮点,通过对花腰彝族女性对参加舞龙这一事件的争取和对传统规则的抗争,来体现花腰彝族民众对于舞龙这一民俗活动的热爱。
石屏花腰彝祭龙,除了欢快的歌舞,他们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充满对英雄的崇拜。
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马日,就是花腰彝为纪念英雄阿龙而举行的祭龙节,英雄阿龙的神话传说,在彝语中,祭龙称“咪嘎好”,事实上,祭龙就是纪念传说中彝族一位名叫阿龙的英雄。
传说中的阿龙,是一位武功出众的英雄。
他有六件宝物:铁锤、铜镜、铁扫帚、铁马鞭、飞马、彝书,十分了得。
他以自己的武功高强,保护山村,保护人民,那时有七个妖魔变成美女,到处残害彝民,闹得彝家山村鸡犬不宁。
阿龙决心为民除害,他带着六件宝物,告别乡亲,来到妖魔住的洞口,与群妖血战,终于把七个妖魔——杀死。
这七个妖魔到地府告状,说阿龙平白无故害了他们。
阎王听信一面之词,盗走宝物,把阿龙宰割,还把他的头、手、脚、腰、心脏各丢朝一方。
阿龙的头发变成了森林,心变成石头,腰身变成土地,脚、手变成飞禽走兽,这样使彝家有了森林、石头、土地,人们垦殖为业,渐渐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为纪念牺牲自己、为民造福的阿龙,人们每年都要举行祭祀活动,沿袭成俗,这一传统民俗在影片中贯穿始终,也体现了彝族传统图腾崇拜。
片中的男主角也叫阿龙,这不仅是导演赋予人物的一种美好祝福,也是对于彝族文化的尊重。
2 现代影视与当地民俗的冲突欧纳斯特·林格伦在《论电影艺术》提到“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融合了绘画、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手段,在表现现实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另一方面,电影还是一种艺术创作,无法完全复制现实生活,电影《花腰新娘》在石屏县放映后,褒贬不一。
当地人对影片中男女主角的形象比较满意,对其中的舞龙活动,以及歌舞也很满意,认为影片表现出了彝族传统文化美好的样子,当然了,对于不落夫家的传统文化有一部分人认可,也有一部人不怎么认可,认为这是比较传统的,很多都废除了。
但是也有很多地方是当地人不怎么认可的,比如说凤美野蛮的形象,就不受当地人的认可,当地人认为花腰彝应该是恬静内敛的,但是凤美太过活泼,比如说吃米线时太粗鲁了,还有就是和男人比赛摔跤这一类行为甚至结婚时用手打公公的脸,这些行为都让当地人觉得不能接受,觉得活泼似乎过了。
影片导演之所以把凤美塑造成这样的形象,是借鉴了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这一点导演也亲自讲过,因此,《花腰新娘》甚至被称为彝族版的《我的野蛮女友》,这一点似乎是在考虑市场的问题,毕竟一部影片的成功是要考虑到多方面的问题。
影视对当地文化除了有相互冲突的一面,当然还有保护与传播的一面。
首先,影视可以传播传统的民俗文化,相比于绘画、舞蹈、和音乐这些相对单一的文化表现形式,影视作为一种视听结合的综合艺术,在传播文化上,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最大限度的传播文化,且影响力极大,能够让人们在短时间内了解不同的文化。
《花腰新娘》更是通过电影走向了世界,让不同国家和种族的人们了解到云南石屏县的花腰彝所独有的文化,了解到这样一个美好的,热爱生活的民族,相信很多人都是在看过这部电影后才了解到花腰彝的不落夫家,海菜腔,舞龙,花腰带等。
其次,影视对传统民俗具有保护的作用,每个社会的前进和发展都离不开各个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奠基,因此,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是让社会更加美好、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3 结论与思考民俗是一种在人类生存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并与人类相始终的古老文化,它集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情感与理智、实用与审美于一体,扩布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而影视是高科技的产物,它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声、光、电、化、自动控制等)手段将大众生活与艺术审美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一方面,民俗为影视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作天地。
另一方面,影视又展示并反映了民俗,即使现在影视会与传统民俗存在一定冲突,但是我认为还是利大于弊的。
借着这部电影,云南石屏县的花腰彝带着一股清新的气质走到世人面前,其传统民俗文化给人们以新的感官享受,当然了,人们也发现了传统民族文化之中有许多值得保护、传承、弘扬的优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