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论文
欧洲经典音乐赏析论文

欧洲经典音乐赏析-----简析莫扎特、贝多芬摘要音乐没有国界,音乐不分种族,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治性情的熔炉,音乐改善人的性情,音乐带走的是寂寞,不同的音乐所带来,意境可以使你忘了所有,只在乎的是音乐本身的享受,音乐拖出了人性本质里的善良、对爱与被爱的向往、对社会的理解、对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感觉。
古今中外,无数的音乐家将自己一生奉献给了音乐创作,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点在欧洲表现得尤为突出,像莫扎特,贝多芬,舒曼等,他们是我们耳熟能详音乐巨匠。
但是这三个名字早已超出了他的界限,他们代表了欧洲音乐史的辉煌,也代表了欧洲音乐史的三个不同时期,不同流派。
关键字:古典乐派,浪漫乐派,莫扎特,贝多芬,《费加罗的婚礼》,《第五交响曲---命运》要想了解一个音乐大师的作品,我们首要做的是了解这位音乐作家,这位作家的背景。
人们都说时势造英雄,在音乐史上也是这样,大凡是一位伟大的音乐作家必有一些不同寻常的经历,大凡是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必将有一个其特有的社会历史条件作为背景。
下面我简单的比较一下我所理解的欧洲音乐史的三个不同时期下的三位音乐大师及其代表作。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1791)。
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岁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并在欧洲旅行演出获得了成功,被誉为“神童”。
1773年任萨尔斯堡大主教宫廷乐师,1781年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而愤然辞职,来到了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
表,莫扎特的全部作品中洋溢着他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并迸发出在巨大社会压力下的明快、乐观情绪。
他广泛采用各种乐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奥、意等国的民族音乐和欧洲的传统音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赋予它们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形式,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结业论文

海南大学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结业论文品析“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学号:姓名:年级:学院:专业: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年月日品析“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文摘要】柴可夫斯基在瑞士休养期间灵感突发,在短期内就创作了《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但这首曲子的发展背景也有一些曲折,首先题献给了匈牙利小提琴大师利奥波德·奥尔,但是因为小提琴技艺上的不足,提出要修改而被搁置了许久。
后来,这首作品有幸遇到了俄国小提琴家勃罗茨基,在他高超的小提琴技艺下,这首作品得以现世,并且在他大力宣扬与环欧洲的巡回演出中,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由之闻名并且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这首的特色是曲子吸取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特色,充满了丰富的田园气息,其曲调带着点点忧郁、哀伤,格调新颖、独特,抒情而温柔,却还带着点诙谐。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发展背景,特色品析“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柴可夫斯基《D大1 1调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78年,当时客居瑞士的柴可夫斯基休养在一座小城,那里清新温馨的春天气息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就在异国他乡完成了这首曲子。
作品完成后,柴可夫斯基把它题献给匈牙利小提琴大师利奥波德·奥尔(L.Auer,1845-1930)。
奥尔高度评价这部作品的很多优点,同时又认为其中有些地方不便于演奏,提出要进行修改,因此,作品被搁置两年。
终于,俄国小提琴家勃罗茨基(A.Brodsky,1851-1929)克服了这部作品的一些技术难度,在维也纳的音乐会上首演了这部作品,并把它带到欧洲各地成功地进行演出,久演不衰,成为作者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因此,柴可夫斯基把作品的题献改为热情介绍这部作品的勃罗巨大的基。
柴可夫斯基在这部作品中,把一些民族音乐的给予高度的艺术体现和典型化,其中一些不寻常的音调,深刻的戏剧性和感人的抒情诗,虽然一时不被人所理解,甚至招来一些非议,但它终于还是逐渐地吸引了广大音乐社会的注意和欢迎,成为俄罗斯和世界古典范作之一,它的地位足以同贝多芬、门德尔松和勃拉姆斯的同类作品媲美,被誉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欧洲经典音乐鉴赏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论文题目:作者:专业:学号:指导老师:二0 年月日欧洲经典音乐鉴赏------经典音乐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摘要何谓古典音乐?你对古典音乐的态度?大学生的回答是:“经典高雅”、“高深难懂”、“精确的音乐”、“严肃的音乐”,同时大家又认为欣赏古典音乐时语言不通、不理解其内涵、有很大的距离感,总之听不懂。
学习和聆听西方古典音乐,在一些方面可以抚平当代大学生烦躁的情绪,为他们带来心灵的安慰,同时会让他们更多地了解西方音乐文化知识。
古典音乐中的很多音乐家的创作历程、背后的故事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
把学生带进古典音乐这个芬芳醇美的世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每一位音乐工作者的职责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欧洲经典音乐认识重要性学习鉴赏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序言.. (3)1.1欧洲经典音乐简介 (3)1.2大学生对经典音乐的认识 (3)2经典音乐的积极作用以及其重要性 (1)2.1为什么要学习经典音乐 (1)2.2其积极作用以及重要性 (2)1序言 (3)1.1欧洲经典音乐简介 (3)1.2大学生对经典音乐的认识 (3)2经典音乐的积极作用以及其重要性 (4)2.1为什么要学习经典音乐 (4)2.2其积极作用以及重要性 (4)2.2.1有助于大学生艺术和人文修养的不断提高 (4)2.2.2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4)2.2.3审美教育意义 (4)3经典音乐的学习 (5)3.1如何学习经典音乐 (5)3.2如何鉴赏经典音乐 (5)3.2.1消遣式赏析 (5)3.2.2运动式赏析 (5)3.2.3联想式赏析 (5)3.2.4理性式赏析 (5)3.2.5引导式赏析 (6)4总结与感受 (6)4.1总结 (6)4.2自我感受 (7)参考文献 (7)3经典音乐的学习 (2)3.1如何学习经典音乐 (2)3.2如何鉴赏经典音乐 (3)3.2.1消遣式赏析 (3)3.2.2运动式赏析 (3)3.2.3联想式赏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2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浅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摘要: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
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
如今距离1824年的首演盛况,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但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却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
在这两百年岁月中,几乎所有的后辈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的作品所倾倒;更有无数业余的听众被这部作品所带来的音乐哲理、音乐气度所感染!关键词: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背景《欢乐颂》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音乐。
他一生坎坷,因为听力的问题,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但是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时也是其一生最高的音乐成就。
目录一、贝多芬简介 (1)二、《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2)(一)当时的时代背景 (3)(二)《第九交响曲》与《欢乐颂》 (4)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内容 (5)四、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影响 (6)(一)著名的音乐艺术家们对这部作品的评价 (7)(二)作品所取得的成功和对后世的影响 (8)五、学习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课的心得和体会 (9)参考文献 (10)一、贝多芬简介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家;他创作的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由此被尊称为乐圣。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他的祖父自从二十岁来到逢恩就做了那里的乐长。
父亲是一名擅长高音的歌手。
西方音乐赏析论文

西方音乐赏析论文西方音乐,一种以乐器弹奏的形式,谱出一首首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曲子,这是音乐史上无可比拟的文化瑰宝.这是一种纯音乐的文化,需要人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去想象那奇妙的意境.轻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一定说人人都有欣赏它的品味,而是轻音乐本身就有着不同一般的魔力,悄悄潜入人的大脑,影响我们的情绪.我是一名工科的学生,没什么艺术细胞,也没什么艺术修养,更没什么艺术品位,我只是知道这种音乐是一种很有品位的培养艺术欣赏能力的音乐,并且确实能产生出乎意料效果的天籁之音.有时候,十分疲劳困顿的时候,置身于这种音乐中,可以让我情不自禁地忘了劳累,身心放松;有些慷慨激昂的曲子,让一颗消沉的心不自觉地跟随着音乐起舞,斗志勃发;那些描写山水风光的调子,让我不由自主地跟音乐起伏,仿佛亲身体验了那旖旎的风光……就是这样一种伟大的音乐,让我们换一种方式,生动地感受这个世界,体会心灵的驰骋.西方音乐要追溯到巴洛时期的音乐,从蒙特威尔第到巴赫和亨德尔,自止匕,开始了西方音乐的辉煌历程.各个不同时期,不同派别的音乐形式中都出现了一批伟大的音乐家,他们创作了世代传承的经典音乐,为世界音乐史添上了华美篇章.许多音乐家,像贝多芬,肖邦,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等,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音乐伟人,而他们的作品《命运交响曲》,《夜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悲怆交响曲》等更是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引起是人共鸣。
最让我震撼的一首曲子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且不说贝多芬在自己多舛的命运下写出如此优秀的作品是一件多么令人钦佩的事,单是曲子本身就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命运一曲以贝多芬对生命执着的态度,挑战命运的决心,用雄伟的音乐奏出了这伟大的心声。
早在1803年,贝多芬就开始有意创作这部作品,直到五年后才全部完成。
他在1808年11月写给韦格勒的信中说:“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
”从1803年他的耳疾逐渐加重,并且还伴随着严重的杂音,让他苦不堪言。
浅谈欧洲古典音乐鉴赏相关论文参考(3)

浅谈欧洲古典音乐鉴赏相关论文参考(3)♫♫♫☞☞欧洲古典音乐论文♪♪♪♫♫♫♫☞☞古典音乐论文♪♪♪♪♪♫♫♫☞☞欧洲音乐的论文♪♪♪♪♪♫♫♫☞☞古典音乐论文题目♪♪♪♪♫♫♫☞☞古典音乐论文文献♪♪♪♪欧洲音乐论文篇1浅谈欧洲印象主义音乐一、印象主义音乐中的浪漫主义因素从音乐史角度看,印象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属于相互对抗、排斥、分化和反叛的两个派系,但由于艺术构成的美学观念的不同,其间在观念、技术上延续性的“对接”格式也不同。
从表面上看,自然科学“否定之否定”法则使传统秩序有了“质”的转变,但从比较学角度看,由于印象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在时间上的重叠以及音乐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等原因,两者之间所存在着的“亲缘”关系为新的认识视角提供了第一个理论上的依据。
但是,两者之间不能绝对等同。
浪漫主义音乐的标题性内涵往往包含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它直接抒发人的现实感受,具有强有力的感染作用和对人现实情感的触动力量。
而印象主义音乐中的标题只具有象征性意义,其目的是要唤起一种意境和感官印象,即一种朦胧的气氛。
它常常以视觉性、形象化并具有一定情绪的事物作为标题,将音乐表现对象界定在了一定的空间,不像浪漫主义标题音乐那样直接讲述或直接翻译音乐的标题内容,它并不去表达某种固定的情感变化,也不试图去歌颂、怀念或是讲故事,而是故意回避传统,以求得与既定法则的不同。
例如,肖邦的前奏曲,他是把前奏曲纳入钢琴音乐范畴的创始者。
与印象主义音乐相比较,德彪西的两部钢琴《前奏曲》也都有着情调细腻、意境丰富、内容具体的小标题,也含有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形式因素,但是,这些标题多是对作品内容的暗示,没有浪漫主义宣泄个人极端化情感的实质内容。
德彪西的目的在于表现音响色彩对大自然的绘画功能,对意境、气氛、幻象的营造以及作曲家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的某种再现,它的标题原则是力求体现作品本身所蕴涵着的诗情画意;而不是展开情节、渲染矛盾的“具象”注释,以及反映出两个乐派之间一种独特的“对接”现象。
声乐欣赏论文--《索尔维格之歌》赏析

《索尔维格之歌》赏析爱德华·格里格(E.Grieg,1843—1907),是19世纪后半叶挪威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当时欧洲乐坛具有进步思想和重要影响的作曲家。
他的作品具有挪威民族浪漫主义的思想内容和民间音乐的艺术特征。
在挪威,格里格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受到人民的无限崇敬和爱戴。
这不仅由于他为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创作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为数众多的经典作品,而且由于他热爱祖国和人民的高贵品格和将毕生献给民族独立解放事业的斗争精神。
亨利克·易卜生是受挪威人民爱戴的伟大文学家、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
一生共写了20多部剧作抒情诗,《培尔·金特》是他的一部带有“个人精神反叛”的主题的戏剧,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易卜生和格里格,他们两人堪称艺术天空的双子星座,互相辉映,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他们两人的创作友谊被传为世界文化历史上的佳话,并给世人留下了伟大的经典之作。
《索尔维格之歌》就是格里格为易卜生的同名诗剧《培尔·金特》所写的配乐中的经典唱段,是《培尔·金特》第二组曲第四乐章的一首抒情曲。
也是《培尔·金特》中的一首经典的曲子。
1894年,易卜生约请格里格为他的这部诗剧配乐。
格里格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它。
1896年2月,该剧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首次公演,获得巨大的成功。
格里格选出配乐中的八段,编成两套管弦乐组曲,即《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和第二组曲。
第一组曲中包括四个乐章:《朝景》《奥塞之死》《阿尼特拉舞曲》和〈在山魔的宫中》;第二组曲也包含四个乐章:《诱拐新娘》《阿拉伯舞曲》《培尔金特的归来》和《索尔维格之歌》。
1.音乐的民族性挪威自14世纪到20世纪的漫长岁月,完全丧失了民族的独立。
它分别被丹麦和瑞典控制。
1814年,挪威脱离丹麦而独立,但又被迫与瑞典联盟。
在1814—1905年的联盟时期,挪威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在长期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民族文化、民族音乐也得到了高度的发扬。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论文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论文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莫扎特与古典音乐摘要: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
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向上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人物简介;贡献;创作作品;个人感受。
一、人物简介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
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6岁。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乐派最典型作曲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莫扎特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也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艺术生涯(一)初露锋芒(1762~1773)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
3岁起显露极高的音乐天赋,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
1762年,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
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10年的旅行演出均获成功。
这一时期,莫扎特在伦敦出版了6首哈普西科德和小提琴(或长笛)的奏鸣曲,写作了3首交响曲和歌剧《虚伪的善意》、《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娜》、《本都国王米特里达特》、《卢齐奥?西拉》等作品。
(二)成熟时期(1774~1781)这一时期,作品反映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
欧洲经典音乐赏析

海南大学论文题目: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创作背景学号:20110304310016姓名:林月贵年级:2011级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专业:植物保护(农药方向)一班指导教师:赵京封完成日期:2012年11月28日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创作背景摘要:《天鹅湖》的音乐象一首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诗篇,每一场音乐乐都极出色地完成了对场景的抒写和对戏剧矛盾的推动以及对各个角色性格和内心的刻划,具有深刻的交响性。
这些充满诗情画意和戏剧力量,并有高度交响性发展原则的舞剧音乐,是作者对芭蕾音乐进行重大改革的结果,从而成为舞剧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其中许多音乐都是流芳百世佳作。
关键词:背景、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一、舞剧《天鹅湖》:作者简介1840年5月7日柴可夫斯基生于矿山工程师兼官办冶金工厂厂长家庭。
1850年他的父亲被任命为圣彼德堡国立大学校长。
于是年轻的柴可夫斯基接受了非常好的基础教育,并且在音乐系主任的指导下,继续学习钢琴。
1858年离开学校然后进入司法部做部长秘书,不久他就加入了司法部的合唱团。
后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
1859年毕业于彼得堡法律学校,在司法部任职。
1861年入俄罗斯音乐协会音乐学习班(次年改建为彼得堡音乐学院)。
1863年辞去司法部职务,献身音乐事业。
1865年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同时积极创作,第一批作品问世。
受富孀梅克夫人资助。
1869年在巴拉基列夫建议之后,便写了有名的管弦乐序曲《罗蜜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
但于此后柴可夫斯基的作曲风格越来越偏向西欧风,而逐渐与强调民族素材及风格的国民乐派渐行渐远。
1875年,柴可夫斯基的精神出了问题,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疗养才算康复,但病根未断。
1877年7月,柴可夫斯基与米廖科娃的婚姻出现了危机,这次危机几乎把他送上自杀的绝路。
在一片吵吵闹闹之中柴可夫斯基逃离了莫斯科,而他妻子在1878年5月同意分居(他们一直没有离婚),但柴可夫斯基在这之前仍完成了3部杰作—《第四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以及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欧洲经典音乐欣赏论文

海南大学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题目: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学号:姓名:年级:2011级学院:专业:指导教师:赵京封完成日期:2013 年 5 月12 日目录1 各乐章简介 (1)1.1第一乐章 (1)1.2第二乐章 (1)1.3第三乐章 (1)1.2第四乐章 (2)2 创作背景 (2)2.1 政治背景 (2)2.2 经济背景 (2)2.3文化背景 (3)3关于欢乐颂 (3)4总结与感受 (3)4.1总结 (3)4.2上课有感 (4)摘要:第九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于1819至1824年这个特殊的人们渴望自由平等的年代。
因乐曲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后人称之为“合唱交响曲”。
该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后来成为该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
第九交响曲,被公认为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
关键词:贝多芬、创作背景、《第九交响曲》1 各乐章简介1.1第一乐章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
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
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
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
1.2 第二乐章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
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
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
欧洲音乐赏析论文

欧洲音乐赏析论文《欧洲古典音乐赏析》课论文摘要:交响乐是贝多芬创作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整个交响曲,从头到尾贯穿这尖锐的斗争,那就是英雄的人民向黑暗势力进行英勇的搏战,最后是人民取得胜利。
整个交响曲结构严谨、完整,手法简练、明快,发展紧凑、均衡,主题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雄伟气魄。
代表着贝多芬的艺术风格。
恩格斯曾说过:“要是你还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音乐也没有听过。
”关键词: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的交响,英雄性的音调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家,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拿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
交响乐是贝多芬创作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交响曲。
贝多芬的革命精神正是在交响乐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他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交响乐中的首位,赋予他所表现的英雄以哲学家与战士的品格和思想家的头脑。
他所塑造的英雄生活在人民中间,把位人民争取自由作为生活的目的,他为实现正义的事业而战斗,直至斗争的胜利。
[1]《第五交响曲》的斗争主题是启蒙运动时期悲剧的典型。
在他的交响曲中,人的胜利是同命运的暴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得来的。
在《第五交响曲》中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胜利、欢乐和痛苦,说明生活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对社会负有崇高责任感使人奋不顾身地去建立功勋。
英雄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前进。
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戏剧性冲突的整个发展过程。
因此,贝多芬的这部作品实际上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斗争和胜利的交响曲”。
[2]《第五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就建筑在用两个音写的四个音符构成的主题上,这是一个音乐主题所能达到的最小限度。
这个主题高度集中,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向前冲锋。
整个乐章发展的结果就是对这个主题作出完整的阐述,到那时我们才看到它的全部意义。
世界经典音乐赏析--欧洲经典音乐

姓名:刘玉超学号:3011208015 年级:11级班级:1班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高分子材料对欧洲经典音乐的个人赏析欧洲音乐语言充满了诗情画意,曲调优美,从听觉感受上来说,是易于接受的。
无论是中世纪音乐的严谨,巴洛克时期的富丽,还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激情澎湃,都深深震撼了我。
其实我对音乐的理解并不深刻,对乐理更是知之甚少,尽管这样,他们或是恢弘或是缠绵的音乐也足以震撼于我。
在海顿的音乐作品中,我对他的钢琴作品有极其深刻的印象(尽管他的作品已交响乐为主)。
海顿的钢琴作品初听时并不像莫扎特作品那样细腻迷人,反而有些冗长、粗暴,甚至有些野性。
莫扎特钢琴作品中的欢快细密在海顿作品中我几乎感觉不到。
而据我所知,虽然莫扎特生活困苦,可他就像一位坠入人间的音乐精灵,以他对音乐的天赋给我们演奏了精巧、典雅、纯净、澄澈、欢快的经典音乐,然而在欢乐中隐含淡淡哀愁的钢琴音乐,使他在钢琴艺术发展史上独树一帜。
给我们听众以广阔的空间去遐想、去理解、去感同身受他的那份乐观坚强。
虽然他的钢琴作品很少追求激情表现或炫技因素,而朴实的真切的情感表达正是他感染我的地方。
澎湃地内心有时也需要安静下来,去体味孤独,去思考过往的种种是是非非,莫扎特的音乐教会了我怎么样去回忆,怎么样去反思。
而对于贝多芬的作品,无论是前期中隐约看的到海顿、莫扎特的影响---追求一种和谐、优雅的情调,还是追求强烈的个性,在作品中强调戏剧性,强调个性的张扬,强调冲突和精神的升华。
亦或是他激情迸发,都给了我有别于海顿和莫扎特作品的带给我的感受。
贝多芬曾说:“....有人快乐,有人哀伤,等待命运之神是否垂听,我只愿与你生活在一起,否则宁可不活....我心里只有你,永远的爱人....。
”这是他对爱情的期待,更是对理想未来的期待。
联想他的命运,我似乎顿悟了他的音乐---执着与追求,信念与理想。
贝多芬的命运是充满冲突的,他的音乐亦是如此。
无论是“庄严弥撒”还是“田园”交响曲....对于“音乐之父”---巴赫,我感触更多的是敬畏。
西方音乐名曲赏析论文

西方音乐名曲赏析论文周三2015293611赵忠胜本学期我选修了《西方音乐名曲赏析》这门公选课,以下是我对课中观看的三部歌剧做的简要赏析1.歌剧《卡门》观后感《歌剧》大致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漂亮泼辣而性格坚强的吉卜赛姑娘卡门爱上了士兵唐·霍塞并使其陷入情网,唐·霍塞因此舍弃了原来的情人米凯拉并离开军队加入卡门所在的走私贩行列。
但这时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艾斯卡米罗,于是霍塞与卡门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
最后,倔强的卡门断然拒绝了唐·霍塞的苦苦恳求,因此激怒了唐·霍塞,终于死在唐·霍塞的剑下,故事最终以悲惨结局。
歌剧《卡门》以高超音乐技艺,叙述了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
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回旋曲式。
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
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音乐色调的明亮与叙事内容的阴暗,两者间构成强烈反差,这种奇妙的品格成就了作曲家比才的不朽伟业。
歌剧《卡门》的主要特色在于,它不仅保留了原小说的真髓,而且通过音乐的独特力量,从根本上转化和提升了原小说的艺术品质。
普罗斯伯·梅里美的《卡门》充其量是一部“著名的”短篇小说,而乔治·比才的《卡门》则具有充分的资格被看作是一部“伟大的”歌剧。
自从梅里美的小说《卡门》问世以来,“卡门”这个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吸引各路英杰,经历了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不同媒介的诠释,但只有在歌剧《卡门》中,“她”才获得了充实饱满和有血有肉的真实再现。
这是一个必须依靠音乐的魅力才能获得全部生命活力的人物形象,她的妖艳、狂放、热情和坚决,她全身的感官性魔力,几乎“本能地”召唤音乐的加入——因为音乐在所有艺术媒介中,是一种最有效的直刺神经的感官武器。
以音乐塑造卡门,优势不言而喻。
卡门似乎专门为音乐而生,而音乐也在期待着卡门。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

关键词: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乐章、斗争摘要: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
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
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
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
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这个学期很有荣幸的选修了赵京封老师的《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这门课,从这门课中我学到很多关于欧洲经典音乐作品的知识,受到了艺术的熏陶,拓宽了视野,培养了对于欧洲经典音乐的浓厚兴趣。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
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婚后倍受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
贝多芬是7个孩子中的第2个,因长兄夭亡,贝多芬实际上成了长子。
他的母亲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
这种生活夺取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从小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
他打骂贝多芬,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
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共5则范文)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共5则范文)第一篇:西方古典音乐鉴赏(共)西方古典音乐鉴赏摘要:音乐是一个宇宙,音乐中有一切。
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优美、秀丽、典雅、热情,听后是使人能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
因此贝多芬的音乐作品重视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气质,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肖邦的音乐风格处处透露着优雅、细腻、精致,色彩性的和声处理的很有独特性,使人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浪漫。
关键词:西方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肖邦霍夫曼曾说过“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富浪漫主义——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真正浪漫主义的艺术,因为它的唯一主题就是无限物。
音乐向人类揭示了未知的王国,在这个世界中,人类抛弃所有明确的感情沉浸在无法表达的渴望中。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它时尚、动感、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
但是提到古典音乐会想起一个现在很少提的概念—严肃。
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会认为是比较刻板、沉重的音乐。
大多数人认为像这类的古典音乐,年代悠久,离我们的时代好遥远。
比起古典音乐,青年人更喜欢听流行音乐。
一直以来我也是抱着这种思想,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听到古典音乐只是匆匆扫过,只是觉得气势很磅礴,场面很壮观而已。
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
可是这学期,我上了古典音乐赏析的选修课,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典音乐,深入了解欣赏并剖析。
抱着欣赏与学习的态度,通过每节课欣赏古典音乐,我渐渐对古典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情感。
我发现古典音乐与我之前感觉的完全不一样,它是完美、优秀、经典的。
要真正听懂古典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
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所获得的审美感受也会更高一个层次。
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当你真正沉浸在音乐中时,你会忘掉世俗中一切繁杂的事,尽情的畅游在音乐中!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步,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很重要的!在古典音乐鉴赏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西方音乐鉴赏相关论文范文

西方音乐鉴赏相关论文范文对西方音乐的鉴赏,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热爱高雅艺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方音乐鉴赏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音乐鉴赏论文篇一《关于西方音乐的鉴赏》摘要:巴洛克时期以及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欣赏;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鉴赏;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分析其音乐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历史背景; 西方音乐史; 文艺复兴在这音乐的长河中,一部分的经典之作都来自于西方,西方音乐的起源大致始于巴洛克时期以前,而这一部分又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古希腊时期;②中世纪时期;③文艺复兴时期。
而后又在巴洛克时期出现了伟大的歌剧,歌剧《优丽犹茜》就是流传下来最早的完整的歌剧,其作者是李努基尼和佩里,到了古典主义时期,主要是歌剧及器乐的发展。
如:喜歌剧,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奏鸣曲、协奏曲……“音乐是唯一真正生存的艺术,它的振颤律动,也就是生命的要素,任何有生命的地方也必然有快乐。
”是著名钢琴家帕德莱夫斯基对音乐的认识,他的这一精湛见解揭示了音乐和人生的关系。
的确,当我们陶醉于优美的乐海时,那典雅抒情的小夜曲使你心旷神怡;那流畅轻盈的舞曲使你温文尔雅;那铿锵雄壮的进行曲使你精神振奋;那优美如梦的室内使你充满冥想;那史诗传奇般的交响乐使你情志高远;那刚劲有力的时代曲使你豪情满怀。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作为一种情感艺术,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道德素养,推动人们奋发向上,一般认为音乐的目的有三种:即道德教育,消遣闲瑕和精神方面的享受。
音乐中所含有的情感与理想,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在影响人们情感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的意志。
中国历代流传下来的“一曲解围”“四面楚歌”的成语,就是音乐战胜对方的例子。
我们熟知的《马赛曲》,《义勇军进行曲》,《第三英雄交响曲》以及《列宁格勒交响曲》都极大的激发了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引导人们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生活。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结业论文题目:那《未完成》的“天衣无缝”学号:********************年级:2011级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系别:专业:工程管理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3年5月15日摘要上了一学期的《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听了那许许多多的经典音乐,心里最爱的就是舒伯特的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交响曲》。
也许正是因为它的“不完整”,使得它在那么多名家名作之中才脱颖而出。
让人有一种似乎交响曲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感觉,它的每一个节拍,每个音符都那么有作用,相比之下,那四乐章的似乎就多了一抹繁冗之气。
说它“未完成”在我看来不但不是不足,反而是一种最好的夸奖。
因为它“未完成”的恰到好处,“未完成”的天衣无缝,它甚至比那些完整的四乐章的交响曲更加的自然,更加的浑然天成。
关键词:未完成;奏鸣曲式;行如流水;天衣无缝目录一、《未完成交响曲》的背景概述 (3)(一)对作者舒伯特的介绍 (3)(二)对《未完成交响曲》的历史评价 (3)二、对于《未完成交响曲》的乐曲赏析 (3)(一)对于第一乐章的赏析 (3)(二)对于第二乐章的赏析 (5)三、对于《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课程的感受 (5)(一)对于课程的感受 (6)(二)对于老师的印象 (6)(三)对于课堂的感受 (6)一、《未完成交响曲》的背景概述(一)对作者舒伯特的介绍舒伯特和威伯是同时代的作曲家,也是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代表,他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著名的有《魔王》、《野玫瑰》、《鳟鱼》,还有声乐套曲《冬之旅》等,他的歌把诗词融于音乐,而他的器乐作品(钢琴曲、交响曲、重奏曲等),也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抒情性。
因此,李斯特曾以“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的评价,来赞颂舒伯特。
舒伯特的创作盛期,正是贝多芬声名大振的时候,舒伯特一方面热爱、尊重大师,一方面也有苦恼困惑之感,他说过:“在贝多芬以后,谁还能做出些什么更多的呢?”但正是他自己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欧洲经典音乐赏析

欧洲经典音乐赏析结业论文题目:学号:姓名:年级:学院:系别:专业: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命运交响曲》的感悟摘要: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扬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
穿越岁月沧桑,破空而来,在一片深邃苍莽的林海中升腾,升腾。
那些擎天的枝干亘古孑遗,那些震颤的叶片蓬勃顽强,那些繁茂的果实乐观坚忍,风撼不动,雷劈不倒,时而豪气干云,时而阴柔宛转,于百转千回中传递着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是什么,能够像音乐一样如此畅通地沟通人类与自然?是哪种生命,能够点燃人内心抗争的欲望,铮铮铁骨,生生不息?关键词:命运音乐胜利坎坷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可是有多少人真正静下心来欣赏过它呢?在上欧洲经典音乐赏析课时,老师给我们放了这首曲,也就是那时候,我才真正的了解了这首伟大的杰作。
贝多芬出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
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乐师,四岁就被迫开始学习音乐,由于父亲是个酒鬼,所以经常半夜醉醺醺地喝酒回来让贝多芬练琴。
在贝多芬十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酗酒失声,家境陷入贫困,不得不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这是一个音乐伟人的童年生活,这不禁让我思考:这么小就被迫学习音乐,他童年的快乐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支撑贝多芬继续学习音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
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
在整个《命运交响曲》作品中,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而作品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
第一章节,开头就是那激昂的音乐澎湃而出,让人心灵为之一颤,就像那滚滚的历史巨轮的滚动,就像生命被死神扼住喉咙一般!就像那十二级的风暴袭来!就算我是听过几次的,但是每一听到,还是禁不住为之震动!那“当当当当”的敲门声仿佛敲在我的心门。
我的眼前好象出现了一个狰狞的死神,在肆无忌惮的狂笑,粗大的手掌缓缓地掐住了我的喉咙,我觉得自己快要窒息了。
欧洲音乐作品赏析

聆听音乐心声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陪伴着我们,它已经不知不觉地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会是什么样的。
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它时尚、动感,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
但是一提到古典音乐,会想起一个现在很少提的概念—严肃音乐,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会认为是比较刻板、沉重的音乐,觉得像这类的古典音乐年代悠久,离我们的时代遥远。
一直以来,我也是抱着这种思想,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听到古典音乐,只是匆匆扫过,只是感觉气势很磅礴,场面很壮观而已,对古典音乐也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
可是这学期,我上了欧洲音乐作品欣赏选修课,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典音乐,深入了解、欣赏并剖析。
抱着欣赏与学习的态度,通过每节课欣赏古典音乐,我渐渐对古典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情感。
我发现古典音乐与我之前感觉的完全不一样,它是经典的、优秀的、完美的。
要真正听懂古典,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所获得的审美感受也会更高一个层次。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
在课上,我对著名作曲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如“交响乐之父”海顿,“乐圣”贝多芬,“音乐神童”莫扎特,“歌曲之王”舒伯特,“钢琴诗人”肖邦等等。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位古典主义音乐大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大师贝多芬带给我的震撼最为深刻。
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的激烈变革,他的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结合的产物。
他极大地扩展了交响音乐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体裁,钢琴的表现幅度也大大增强。
他的音乐则升华为美中有“奋”,乐中有“哲”,激情洋溢,形象鲜明,矛盾纷呈,英雄气势撼人,如同熊熊烈焰,无比辉煌。
音乐家大多注意形式与情感的结合,贝多芬《命运》与《合唱》交响曲中把音乐审美中的表现派与形式派的融合推到了极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
———莫扎特与古典音乐摘要: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
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向上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人物简介;贡献;创作作品;个人感受。
一、人物简介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
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6岁。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乐派最典型作曲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莫扎特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也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艺术生涯
(一)初露锋芒(1762~1773)
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
3岁起显露极高的音乐天赋,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
1762年,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
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10年的旅行演出均获成功。
这一时期,莫扎特在伦敦出版了6首哈普西科德和小提琴(或长笛)的奏鸣曲,写作了3首交响曲和歌剧《虚伪的善意》、《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娜》、《本都国王米特里达特》、《卢齐奥•西拉》等作品。
(二)成熟时期(1774~1781)
这一时期,作品反映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
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出现了新的要素,这些手法,增强了他的音乐作品的戏剧性,使古典奏鸣曲式进一步形成。
(三)维也纳时期(1781~1791)
莫扎特再也无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辞职,到维也纳谋生。
在维也纳的10年,成为他创作中最重要的10年。
1785年他写了一部滑稽戏《剧院经理》。
1786年完成并上演了《费加罗的婚姻》。
1787年《唐璜》完成并得到演出。
1789年4月,贫困中的莫扎特,到柏林,德累斯顿,莱比锡等地演出。
1790年1月,他的歌剧《女人心》上演。
1791年,他写了歌剧《蒂托的仁慈》,未获成功。
同年9月写了最后一部歌剧《魔笛》,并在重病中写作大型宗教音乐作品《安魂曲》,其中由于病入膏肓,甚至部分由人代笔创作,终未能全部完成,便与世长辞了。
死后被葬在维也纳贫民公墓的一个不知名的地方。
三、古典音乐贡献
莫扎特的短暂一生写出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体裁形式涉及到各个领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
(一)歌剧
莫扎特的主要创作领域是歌剧。
他一生的36年中,有25年在从事歌剧创作,共写了22部。
其中《费加罗的婚姻》、《唐璜》和《魔笛》最具代表性。
《费加罗的婚姻》揭露和讽刺了以伯爵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的虚伪和骄奢淫逸的生活,颂扬了以费加罗、苏珊娜为代表的“第三等级”人民正直、机智、勇敢的品质,表现了同封建主义斗争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唐璜》它取材于西班牙一个有名的民间传说。
通过贵族唐璜这个矛盾的人物及其欺骗、损害妇女行为的可鄙下场,揭露了封建贵族的腐烂生活,同时又肯定了主人翁蔑视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的一面。
《魔笛》通过主人公为追求理想而进行艰苦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的思想。
这部歌剧所反映的思想,和莫扎特追求启蒙主义和对“共济会”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有密切的关系。
这部歌剧它标志着18世纪德奥小歌剧发展告一段落,并为后来德国的浪漫主义歌剧的产生打下了基础,成为后者的先驱。
(二)协奏曲
协奏曲是除歌剧以外,莫扎特在音乐创作上贡献最为突出的体裁之一。
这些作品在巴罗克协奏曲的基础上,确立了18世纪古典主义协奏曲的结构原则。
同时加强了独奏乐器的地位,强调了它不同于协奏乐队的音乐性格。
由于莫扎特的这些成就,使协奏曲不再片面表现技巧,而使之具有与交响曲同样深刻的意义。
莫扎特成为近代协奏曲形式的创始人。
(三)交响曲
交响曲大部分是早年受各种不同音乐风格影响写成的,因而带有模仿不同风格的痕迹。
其中可以看到J.C.巴赫,G.C.瓦根赛尔M.G.莫恩,特别是海顿以及以J.斯塔米茨为代表的曼海姆乐派等风格的影响。
(四)奏鸣曲套曲
莫扎特写了17部钢琴奏鸣曲、6部小提琴奏鸣曲和35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等,对古典奏鸣曲套曲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3个乐章的奏鸣曲套曲形式。
(五)室内乐
在莫扎特写作的23首弦乐四重奏中,最好的是献给海顿的6首(1773),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莫扎特的思想和风格──真挚亲切、明快开朗的性格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状态。
与海顿、贝多芬不同的是莫扎特的天才不是表现在四重奏方面,而表现在五重奏上。
(六)宗教音乐
作品注入了作者对整个人生的深刻感受,表现了他作为市民音乐家一生所遭受到剥削、屈辱冷遇、贫困的痛苦和他对光明欢乐始终不渝的追求与向往。
在他的音乐中也一直没有痛苦,而只有纯净的欢乐。
这部临终前的作品仍是如此,只有那种在天国的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觉。
(七)其它
除上述各种体裁外,莫扎特还写了大量的嬉游曲小夜曲、舞曲等。
在这些风俗性的作品中,莫扎特采用了民间音乐的因素。
反映了他和民间音乐的联系,它们大都具有轻松活泼的特点。
它们反映了18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
四、总结
在欧洲音乐史的源远长河中,自幼便显示出音乐才干者并不罕见。
可像莫扎特那样早熟的奇才,能在那样小的年龄便被公认为“神童”的音乐家,确是再难找寻。
莫扎特写作之轻松与神速使他的同时代人和后辈都把他看作是无师自通、不学而成的天才,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孩提时期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诲外,的确从未得到过正式的教师指导。
天才是不容否认的,但人们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天才也离不开刻苦与勤奋。
莫扎特曾说:“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
我确切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
五、个人感受
很高兴这个学期学习了“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这门令人陶醉的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乐曲的世界里留连忘返,学习了许多关于欧洲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了解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音乐家,聆听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作品,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个畅快休憩的迷人小岛。
我一直很喜欢音乐,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乐曲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乐曲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
课程中我们欣赏了不计其数的美妙音乐作品,有交响、婉转悠扬的室内乐、钢琴协奏曲等,还有令人啧舌的音乐歌舞剧。
莫扎特忧郁绝望的安魂曲、贝多芬激情澎湃的命运交响曲、舒伯特洋溢飘洒的小夜曲、柴可夫斯基俏皮灵巧的四小天鹅,总是让我心里无比激动,无法平静下来,音乐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
经过课程中与欧洲音乐作品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开始更加热爱音乐。
这门课程教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安慰,真的很喜欢这门课程,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欧洲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