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教案(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重点】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的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一、独学指导:

1.知识指导:

2.独立学习:

3.抛砖引玉:

【抛出问题】【引出问题】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及其历史影

响有哪些?

2). .比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

荀子的思想主张

3). 如何正确认识儒家思想?

二、互学引导:

生生互学:师生导学:36:

○1-○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及其历史影

响有哪些?

2).比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

荀子的思想主张

3). 如何正确认识儒家思想?

三、活学辅导:

1、举一反三:

(1).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好些?”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显得不及。”子贡说:“那么,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这表明孔子主张()

A.无为而治

B.中庸

C.轻徭薄赋

D.有教无类(2). “和谐中国”是唱响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旋律。孔子的名言中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启迪作用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非攻,兼爱”

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D.“白沙在涅,与之俱黑”(3).右图是宋代建筑的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类似的老子像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不下百处。其原因是()

A.老子须髯飘飘,符合古代美男子的标准

B.老子做官的时候,造福八方,被人们感激、供奉

C.孔子向老子问礼,所以,老子被誉为儒家学派创始人

D.老子道德高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4).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5).在评论秦朝灭亡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施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2、疑难解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开始了人类精神的觉醒,提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重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下一组材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君”、“臣”关系的言论汇编:“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桓公十四年》“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

——清唐甄《潜书·明鉴》“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荀子·哀公》“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楚语上》“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梁惠王下》(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

——《荀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材料二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诵,《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响彻耳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朝闻道,夕死可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礼之用,和为贵”……

——奥运官方网站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从材料一中概括出该理念的具体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2)列举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儒家学派对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

(3)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中的经典名句,体现了怎样的人文奥运理念?

(4)你从两则材料中可得出什么启示? 答案

1.独立学习: ①“仁” ②“礼” ③敬而远之 ④有教无类 ⑤仁政 ⑥君轻民贵 ⑦学习 ⑧天行有常 ⑨制天命而用之 ⑩道 ○11相互转化 ○12小国寡民 ○13《老子》 ○14天道 ○15自然无为 ○16齐物 ○17《庄子》 ○18尽地力之教 ○19集权 ○20《法经》 ○21世卿世禄 ○22军功 ○23井田制 ○24法 ○25术 ○26势 ○27奖励耕战 ○28不期修古 ○29不法常可 ○30事异则备变 ○31兼相爱 ○32交相利 ○33非攻 ○34尚同 ○35非命 ○36节用 ○37讲求实际功利 ○38逻辑学 ○39客观实践 ○40三表 ○41逻辑学术语

2.抛出问题:

1). 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影响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候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用自己的思想主张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士人,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第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第二,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第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时间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代表 孔子 孟子 荀子

阶级属性 没落的奴 隶主贵族 新兴地 主阶级

新兴地 主阶级 主张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和王道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君轻民贵 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近论 性善论 性恶论 地位

至圣

亚圣

儒学集大成者

3). 正确认识儒家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