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 wū něi
﹒ ( 富贵不能淫
yún ɡuàn/fú yín﹒
yà/ɡǎo
二、名句积累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___。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拂乱其所为。 3.人恒过,_________。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______。 4.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答案:1.威武不能屈 空乏其身 2.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而后作 饿其体肤
孟子认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 讨论
朗诵《孟子· 滕文公下》
3、本章开篇提到非常厉害的两人“一 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和 张仪,景春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和张仪的? 孟子认为他们称得上“大丈夫”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 把顺从作为正道,是妇女之道。 2.被动句 管子从狱官的手中被释放并且得到提拔,孙叔敖被
从海边提拔出来,百里奚被从做买卖的场所提拔出来。
3.行有不慊于心。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 )
2.人恒过,然后能改
古义:
﹒﹒
今义:连词,指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答案:1.男子 2.这样以后,此后
六、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丈夫之冠也 2.人恒过,然后能改 ( ( ( ) ) )

﹒ 3.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答案:1.名词作动词 ﹒ 行加冠礼
2.名词用作动词 犯过错
3.名词的意动用法 把„„看成心外之物
研 习 课 文
5、“浩然之气”的定义对我们人格的修养有什么启发?
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 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 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若行事无 道和义,气则萎靡不振,就会丧失气,此 为“害”。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直养无害, 配义与道,助长害之。
所谓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 本则中所谓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 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 的,对人对已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 精神境界。
(1)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2)是集义所在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3)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4、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何作用?现在是什么意思? 孟子借助这个故事是想要说明浩然之气是靠不断积累 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因此, 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但也不妄自助长它。 现在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 反而把事情弄糟。
孟子的 “人格修养”
孟子的战斗性正源于自身充 盈着的浩然正气。他用这正气去 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去唤醒民 众向罪恶统治作斗争。浩然正气 贯穿在他一生的全部言行之中。
? 讨论
朗诵《孟子· 滕文公下》
1、本章关键词是什么?论题是什么?
关键词是大丈夫;论题是何谓大丈夫。
2、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
5、浩然之气与所谓大丈夫的气节,它们的 共同点在哪儿?
浩然之气也好,大丈夫的气节也好,凸显的都是对 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的践履。
小结:
孟子借女子出嫁当顺从丈夫的事例, 讽刺公孙衍和张仪通过阿谀苟容来窃取 权势,不是真正大丈夫该做的事,并明 确地阐述了什么是大丈夫。
齐读《孟子· 告子下》
思考
景春是从内心里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 的。他判断大丈夫的标准是张仪、公孙衍他们表现在外 面的威势和个人的为所欲为。 孟子认为公孙衍和张仪不是大丈夫。情感上是不认 同二人的行为的。说了“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 讨论
朗诵《孟子· 滕文公下》
4、历史上哪些人可以称上大丈夫呢?
精忠报国的岳飞、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 《亮剑》中的李云龙等。


考考你
4.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不同于其他三句的 一句是:( A )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必先苦其心志 C.行拂乱其所为 D.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各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B.助之长者,揠苗也。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D.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浩然之气,是一种充满仁义、道德的正气,它属于仁义、 道德的范畴。这种气可养而不可得,它必须靠我们日积月累, 长期培养。
【内涵评析】孟子在这里强调了常施仁义、操守美德对人格塑 造的重要意义。人的思想意志集中于求道为仁,就会以具体的
行动去加以完成,日积月累,必会有所成就。这就启示我们,
(“
”通“
(“ (“
”,
”同“ ”通“ ”, 告诫 3.曾 增
)
”) ”) )
(“ 快心,满意 弼 辅助
”通“ 2.戒 诫
四、一词多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于声,而后喻 1.发



) )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 (
发闾左適戍渔阳(《陈涉世家》)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学习重点:
理解“浩然之气”的深层内涵。
学习难点:
孟子关于人格塑造的“养气说”对历 代仁人志士的影响和在当世的现实意义。
检查预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伟大 思想家、 教育家、 政治家 、 散文家 ,战国中期 的主要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邹(今山 亚圣 ”, 东邹城)人。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 孔孟 ”。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 又与孔子并称“ 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 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晚年退居讲学,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书, 作《孟子 》七篇。宋代朱熹将《大学》 《中庸》《论语 》《 孟子》合称“四书”。
3.然后能改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三、成语解读 1.揠苗助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威武不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 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疏通文意,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哲学思想。 ②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 ③学习孟子运用排比、寓言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辩说理的方法。 ④能背诵一些经典名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小组合作探究。 ②学生自主学习。 ③加强诵读。 ④通过讨论交流,加以体味、联想、思考,从而更深刻地体 会思索文章所包蕴的人生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贤大 师的人格魅力。 ②学习体味文章深刻思想,从而对人生获得一种借鉴与指导, 直面今后所面对的人生困惑;
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
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 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 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齐读《孟子· 告子下》
思考
3、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作者主要用了什么 论证方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证法、道理论证法。
答案:1.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
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2.富贵:指有
钱财、有地位;淫:扰乱。指意志不为金钱和地位所扰乱。 3.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 表示坚贞顽强。
一、文言实词 1.今日病矣 病:
2.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征: 2.的确,确实 3.验
1、孟子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
百里奚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
都来自社会底层,都出身贫贱,都经过艰苦磨练,最终 都大有作为,成就一番大业。 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 作为。
齐读《孟子· 告子下》
思考
2、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
﹒ 3.征于色,发于声
答案: ﹒ 1.疲累,倦困
二、文言虚词 1.必有事焉
2.安居而天下熄

焉:
而:
于: 3.介词,从
﹒ 3.舜发于畎亩之中
答案:﹒ 1.助词,啊 2.连词,就
三、通假字 1.行有不慊于心 (“ ”通“ ”, )
2.往送之门,戒之曰
3.曾益其所不能 4.困于心,衡于虑 5.入则无法家拂士 答案:1.慊 惬 4.衡 横 5.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状语后置句 做一件问心有愧的事。 4.定语后置句 宋国有一个忧虑自己的禾苗不长而去拔苗的人。
1.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句意品读】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
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
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 时要采用“使„„(怎么样)”的形式。例如: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句中的“止”本是“停止”的意思,但在这个句子中的意
思变成了“使„„止”,“止之”就是“使之止”,即“使愚 公停止”。
4、孟子的这个观点对我们这些正在为学的学子 有何启发?
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
这章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 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 服困难,锐意进取。
一、字音辨识 恶乎长( ) 馁也( ) 揠苗(

枯槁(
)
源自文库

)﹒
耘苗(
)

)
丈夫之冠也(
)
)
﹒ 行拂乱其所为 (
4.所以动心忍性
﹒ ﹒
(
)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
)
6.敢问夫子恶乎长
答案:4.动词的使动用法 ﹒ 的使动用法 使„„屈服
)
5.动词
使„„惊动,使„„坚韧 6.形容词用作动词 擅长
【语法视窗】
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果一个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那么该动词和它的宾语就 不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一种使宾语所代表的 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关系。
修养德行,要严格要求自己,长期坚持。只要不断地培养充实, 就会使自己的“内功”大增。

又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从百余骑来见
项王”中的“从”,也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七、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 )
考考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无是,馁也。馁:萎靡不振。 B.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确实。 C.管夷吾举于士 士:指读书人。 D.发于声,而后喻。喻:明白。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 A.敢问夫子恶乎长? 予助苗长矣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不阙秦,将焉取之 C.非徒无益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戍卒叫,函谷举 3.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句是:( D ) A.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B.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助。 C.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横塞。 D.行有不慊于心 慊:通“歉”,歉疚。

答案:动词,兴起/动词,传出、传达/动词,发射/动词,征发/ 动词,启发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然 无若宋人然
( (
) )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答案: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指示代词,这样、 那样/连词,表转折,然而、但是
五、古今异义 1.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古义:
﹒﹒
今义:指女子的配偶
A

研 习 课 文
齐读《孟子· 公孙丑上》:
1、何谓“浩然之气”?(或“浩然之气”有何特点?)(用原文回
“至大至刚”,“塞于 天地” “配义与道”
形态 性质
2、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问题?(用原文回答)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研 习 课 文
3、义和气是什么关系?(用原文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