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分析》课程思政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数学分析》课程思政改革
作者:郝丽娜纪跃芝刘庆怀
来源:《神州·下旬刊》2019年第08期
摘要:为了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数学分析》课程思政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首先论述了《数学分析》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继而详尽阐述了在教学内容和环节上关于课程思政的几点改革措施,为《数学分析》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数学分析;课程思政;科学精神;隐性教育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要推动《数学分析》“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1,2]。数学分析既是初等数学的延伸与升华,又是现代数学理论的基础,课程中蕴涵的逼近思想、极限理论、逻辑原则、建模技巧等对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发挥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目前,国内外数学分析教学,主要还是立足于培养数学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这就决定了数学分析研究的主体是经过抽象后的对象,包括抽象化、逻辑推理、最优分析、符号运算等。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除体现了课程严格的逻辑体系外,也反映了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吸收和采用现代数学的思想、观点与先进的处理方法,然而,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情怀以及数学中蕴含的哲学思想的传播与渗透。
在数学分析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与哲学思想的培养研究是必要且紧迫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本质是对世界的认识,而认识世界是我们的目的,所有的学科,包括数学,都是人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使用的工具。数学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诸如对立与统一、否定之否定、现象与本质、相对与绝对等,众多生动实例说明了哲学家是如此重视数学,而数学又始终在影响着哲学。科学精神其核心内涵是独立思考、嚴谨规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构建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的《数学分析》课程内容体系[3]。授课有情怀,勿忘播撒信仰。专业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遗忘、会过时,而德育是解决人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是人内心的航标灯。因此,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要扭转重教学、轻育人的状况,要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科学精神和自信心,有效开展励志教育,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分析》课程进行思政改革。
1.解剖数学中的哲学思想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数学分析课程知识体系框架恰好体现了这一点。数学分析中许多概念、定义、定理的证明体现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蕴含了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等规律,数学范畴的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直线与曲线、连续与
间断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体现了哲学中辩证与统一的关系。因此在课程思政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加强知识背后哲学思想的挖掘和传递。
例如,数学分析中的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数学分析用其极限语言将其抽象出来,在数学分析中给出严密的定义。这一方法体现理论源于实际,又应用于实际的哲学思想。
2.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
数学家们追求真理的锲而不舍,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畏艰难险阻,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废寝忘食的工作态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并发扬。结合课程中所涉及的数学家的生平,以及数学家们身上体现的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格、道德、思想方面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例如,在讲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时,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牛顿的故事—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从小酷爱读书。对奇妙的自然现象特别感兴趣。一生的成就不只是创立了"万有引力"学说,他还发现了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发现了形成雨后彩虹的原因,并在数学、天文学、力学等领域都有伟大的发现。他成就巨大,可总是说自己只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使学生意识到,伟大的科学家也有谦逊的一面。
3.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加深学生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而基础学科研究,引领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数学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凸显出数学学科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团队教师要不断深化数学的重要性,强化数学的价值导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增加学习的自主性。
4.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同时,要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基于多维启发与循序渐进、教学相长与学以致用、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立体思维与创新意识等原则,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5.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组教师将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参加诸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高校SAS数据分析大赛等,加强知识的学以致用,在实践过程中体会知识的价值所在。反过来,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又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会促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为了完成《数学分析》课程思政的转变,我们要以课程为载体,思政教育为灵魂,达到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取向鲜明,将传统的课程边际淡化,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只获取数学专业理论知识,更提升了学习能力和思想政治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 (1),31-34.
[2]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 (01),67-69.
[3]虞丽娟,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J],上海教育,2017,6-7.
作者简介:郝丽娜,长春工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讲师,博士,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