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精彩试题

合集下载

劳动与职业卫生模拟考试题+答案

劳动与职业卫生模拟考试题+答案

劳动与职业卫生模拟考试题+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驱汞治疗的药物主要为A、CaNa2-EDTAB、亚硝酸钠C、Na2S203D、D二硫基丙磺酸钠E、CaNa3-DTPA正确答案:D2、有化学毒性的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粉尘的A、A溶解度B、B分散度C、C形状和硬度D、D比重E、E荷电性正确答案:A3、下列哪项不属于生产环境职业有害因素控制措施A、A从卫生和安全角度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B、B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接触时间C、C正确选择厂址、合理安排车间布局D、D避免使用有毒物质E、E密闭、隔离、通风,车问整洁,安全贮运正确答案:B4、下列哪项不是诊断二度慢性放射病的条件A、A长期射线接触史B、B乏力、头痛、头晕等自觉症状C、C有明显出血倾向D、D白细胞在稳定减少在3.0x109/L以下,骨髓增生活跃E、E治疗后恢复缓慢正确答案:D5、急性高原病分为A、A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B、B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脑水肿C、C高原心脏病、高原高血压D、D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E、E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脑水肿正确答案:D6、苯以原形从体内排出的主要途径是A、A呼吸道B、B肾脏C、C消化道D、D皮肤E、E头发正确答案:A7、我国职业肿瘤名单中,石棉可引起人类何种肿瘤A、A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B、B肺癌C、C砷D、D芳香胺类E、E肝癌正确答案:B8、肺水肿防治原则应是A、A防止毒物继续侵入B、B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限制补液量,脱水、利尿C、C维持呼吸道通畅D、D兴奋呼吸中枢、支气管解痉、对症治疗等E、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9、有机磷农药中毒常用的解毒剂有哪二种A、A胆碱酯酶复能剂、氯磷定B、B胆碱酯酶复能剂、解磷定C、C胆碱酯酶复能剂、阿托品D、D胆碱酯酶复能剂、美蓝E、E阿托品、依地酸二钠钙正确答案:C10、能引起铝肺尘埃沉着病的粉尘是A、A石棉尘B、B矽尘C、C铁矿尘D、D铝尘E、E水泥尘正确答案:D11、有机磷农药中毒最主要的检查项目是A、A血象B、B尿中有机磷代谢产物C、C吐物中有机磷测定D、D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E、E心电图检查正确答案:D12、无机汞的最后蓄积脏器为A、A肾脏B、B脚脏C、C骨骼D、D肝脏E、E血液正确答案:A13、CO造成机体缺02的主要机制是A、A血液运O2能力降低B、B组织利用02的能力降低C、HbO2的解离速度降低D、HhCO的形成E、CO和O2竞争Hb正确答案:D14、引起粉尘沉着症的粉尘是A、A铅、砷、锰粉尘B、B锡、铁、钡粉尘C、C煤、石墨、炭黑、活性炭D、D石棉、矽尘、煤尘E、E面粉、茶尘、花粉正确答案:B15、中暑按发病机制分为A、A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B、B轻症中著,重症中暑C、C热适应,热射病和热衰竭D、D热适应,热痉挛和热衰端E、E热辐射,热痉奈和热衰端正确答案:A16、在临床上,化学性肺水肿主要分为哪几期A、A急性期、慢性期、肺水肿期B、B刺激期、肺水肿期、恢复期C、C潜伏期、肺水肿期、痊愈期D、D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痊愈期E、E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正确答案:E17、急性苯中毒A、A血中HbCO浓度升高B、B化学性肺水肿C、C主要表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D、D造血功能异常E、E肝血管肉瘤正确答案:C18、下列哪项不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工作A、A环境监测B、B健康监护C、C职业流行病学调查D、D阀限值制订E、E生物监测正确答案:D19、苯胺中毒主要损害A、A神经系统B、B循环系统C、C血液系统D、D消化系统E、E泌尿系统正确答案:C20、下面关于氯气中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A氯气的黏膜损伤作用是由于生成氯化氢和新生态氧B、B高浓度可引起电击样死亡C、C氯气也可引起慢性损伤D、D氯气对呼吸道黏膜末梢感受器刺激可造成平滑肌痉挛E、E心脏病患者可从事接触氯气的工作正确答案:E21、属于一级预防A、A改变工艺,改变原材料和设备B、B定期职业性健康检查C、C使用优质原料、保证产品质量D、D对已患病者正确诊断,及时处理,积极治疗E、E毒代动力学研究正确答案:A22、判断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常用的指标是A、LC0B、LC50C、LC100D、MLC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B23、治疗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采用A、A胆碱酯酶复能剂B、B阿托品C、C对症治疗D、D阿托品加对症治疗E、E阿托晶加胆碱脂酶复能剂加对症治疗正确答案:C24、对已经脱尘作业的工人,还应定期作何种处理A、A体内排尘处理B、B服用治疗矽肺药物C、C脱敏治疗D、D定期体检,以尽早发现异常E、E不需任何处理正确答案:D25、铅对血液系统的损害A、A贫血B、B白血病C、C再生障碍性贫血D、D高铁血红蛋白血症E、E出血正确答案:A26、现有企业生产车间噪声容许标准可放宽至A、A81dB(A)B、B86dB(A)C、C91dB(A)D、D101dB(A)E、E116dB(A)正确答案:C27、高气湿是指环境相对湿度大A、A50%B、B60%C、C70%D、D80%E、E90%正确答案:D28、支持治疗A、A阻止毒物继续进人人体内,促使毒物排泄以及拮抗或解除其毒作用B、B缓解毒物引起的主要症状,以促进人体功能的恢复C、C提高患者抗病能力,促使早日恢复健康D、D降低车间空气中毒物浓度E、E加强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正确答案:C29、劳动时人体所需的氧量取决于A、A劳动强度B、B劳动时间C、C作业类型(动、静)D、D习服程度E、E动力定型程度正确答案:A30、慢性汞中毒最早出现A、A肾功能障碍B、B发热、乏力C、C贫血D、D腕下垂E、E神经衰弱综合征正确答案:E31、能引起热性白内障的是A、A紫外线B、B红外线C、C高频电磁场D、D无线电波E、E微波正确答案:B32、战士,在夏季行军过程中,突然虚脱,体温正常,神志清醒,有雕肠肌痉挛,急需采取的措施是A、A药物降温B、B物理降温C、C补充氯化钠.口服含盐饮料D、D给氧E、E到阴凉处平卧正确答案:C33、砂肺X线胸片表现与肺部病变程度A、A·一定平行B、B不一定平行C、C前者重于后者D、D后者重于前者E、E没有关系正确答案:B34、属于三级预防A、A改变工艺,改变原材料和设备B、B定期职业性健康检查C、C使用优质原料、保证产品质量D、D对已患病者正确诊断,及时处理,积极治疗E、E毒代动力学研究正确答案:D35、防止高频电磁场对人体作用的正确措施是A、A场源屏蔽,远距离操作,合埋布局B、B场源屏蔽,远距离操作,合理通风C、C场源屏蔽,湿式作业,合理布局D、D个人防护。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选择题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选择题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题及答案(一)1.下列关于工业通风论述错误的是。

A.主要作用在于排出作业地带尘、毒污染的或潮湿、过热或过冷的空气,送入清洁空气B.是降低车间空气中尘、毒污染的惟一有效措施C.使用前后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浓度变化可作为效果评价内容D.效果评价应检查其设计、安装和使用是否合理E.安全性和有无不良影响也应是效果【答案】B2.下面哪种论述是正确的。

A.有机溶剂均可引起血液损害B.决定刺激性气体病变部位和程度的因素取决于毒物的浓度和种类C.决定刺激性气体病变部位和程度的因素取决于毒物的溶解度和浓度D.以上都不正确E.以上都正确【答案】C3.矽肺患者劳动能力鉴定时间可分为。

A.4级B.3级C.5级D.2级E.6级【答案】A4.VDT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包括。

A.不良照明B.电离辐射C.非电离辐射D.微小气候及其他E.以上都是【答案】E5.氰化氢的主要毒作用表现特点是。

A.出现"叹息样"呼吸,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B.致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C.病人面色潮红,高热,心肌受损、肺水肿等D.主要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E.以上都是【答案】A6.诊断中度苯胺中毒时高铁Hb的含量应是。

A.10%~30%B.30%~50%C.20%~30%D.40%~50%E.高于50%【答案】B7.在轻度铅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中度中毒。

A.铅麻痹B.铅脑病C.血铅增高D.尿ALA增高E.腹绞痛【答案】E8.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分型为。

A.急性、慢性、迟发性中毒综合征B.毒蕈碱样、烟碱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C.急性、亚急性、慢性D.急性、慢性、皮肤损害E.急性、慢性和致敏作用【答案】A9.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表现。

A.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严重时发生肺水肿B.全身紧束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C.头晕、头疼、语言不清,神经衰弱综合征D.症状消失后2~3周个别病人出现周围神经病E.肝功能严重受损【答案】E10.矽肺病理形态分型中没有以下哪一型。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7-2 (1)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7-2 (1)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7-2(总分:8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美蓝作为以下哪种毒物中毒的解毒剂(分数:2.00)A.苯胺√B.三硝基甲苯C.苯D.二甲苯E.甲苯解析:2.职业肿瘤的发病条件包括(分数:2.00)A.致癌物的性质与剂量B.接触途径C.机体对致癌物的敏感性D.上述中的A和BE.上述中的A、B和C √解析:3.可吸入性纤维粉尘是指(分数:2.00)A.直径>3μm,长度<5μmB.直径>3μm,长度≥5μmC.直径<3μm,长度<5μmD.直径<3μm,长度≥5μm √E.直径<3μm,长度≥9μm解析:4.以下哪种皮炎不属于农业皮炎(分数:2.00)A.尾蚴皮炎B.钩蚴皮炎C.神经性皮炎√D.桑毛虫皮炎E.浸渍糜烂型皮炎解析:5.下述为无机粉尘的是(分数:2.00)A.农药粉尘B.橡胶粉尘C.水泥粉尘√D.木尘E.谷物粉尘解析:6.造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毒物(分数:2.00)A.苯胺√B.甲苯C.二甲苯D.苯E.二异氰酸甲苯酯解析:7.下列哪项不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工作(分数:2.00)A.生产环境监测B.健康监护C.职业流行病学调查D.实验室测试和危险度评定E.阈限值制订√解析:8.下列有关局部振动病论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B.还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C.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D.多从手指近端开始√E.冷水复温实验阳性解析:9.职业肿瘤的识别途径包括(分数:2.00)A.临床观察B.实验研究C.职业性流行病学调查D.上述中的A和BE.上述中的A、B和C √解析:10.高分子化合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单体毒性的大小B.聚合物的溶解度C.游离单体的含量和添加剂的品种√D.游离单体的品种和添加剂的含量E.分子量的大小解析:11.慢性外照射放射病患者白细胞分类计数减少的是(分数:2.00)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单核细胞解析:12.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分数:2.00)A.白内障B.视网膜脉络膜灼伤C.急性结膜炎D.急性角膜结膜炎√E.角膜细胞热损伤解析:13.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采用(分数:2.00)A.总声级B.A声级√C.B声级D.总声级和A声级E.A、B、C三种声级解析:14.下列电磁辐射中可导致物质电离的是(分数:2.00)A.微波B.高频电磁场C.X射线√D.红外辐射E.激光解析:15.有机磷农药中毒程度,通常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程度平行(分数:2.00)A.酶活性为<30%,轻度中毒B.酶活性为30%~50%,中度中毒√C.酶活性为50%~70%,中度中毒D.慢性中毒无平行关系E.以上都不对解析:16.可引起中毒性白内障的毒物(分数:2.00)A.苯胺B.甲苯C.二甲苯D.苯E.三硝基甲苯√解析:二、 A2型题(总题数:28,分数:56.00)17.某男性,年龄37岁,建筑工人,长期使用各种振动工具搅拌水泥等工作。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题和答案 02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题和答案 02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题和答案02一、选择题(每题1分,40分):1、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属于:(B)A、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B、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C、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D、劳动条件中的有害因素E、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2、安静时肌肉中CP的浓度约为A TP的:(C)A、10倍B、8倍C、5倍 D 、2倍E、4倍3、气态毒物经呼吸道吸收的快慢和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C)A、空气中毒物浓度B、血液中毒物浓度C、水溶性D、脂溶性E、挥发性4、目前驱铅治疗的首选药物是:(B)A、二巯基丙醇B、依地酸二钠钙C、二巯基丙磺酸钠D、青霉胺E、二巯基丁二酸钠5、汞蒸气具有:(A)A、高度的弥散性和脂溶性B、高度的弥散性和水溶性C、脂溶性和水溶性D、低度的弥散性和脂溶性E、低度的弥散性和高度水溶性6、毒物经皮吸收主要取决于:(D)A、毒物的脂溶性B、毒物的水溶性C、皮肤接触部位和面积D、毒物的脂/水分配系数E、皮肤的完整性7、铬引起的癌多为:(A)A、鳞癌B、腺癌C、扁平细胞角化癌D、基底细胞癌E、未分化小细胞癌8、刺激性气体所引起的肺水肿分为:(B)A、刺激期、肺水肿期、恢复期、痊愈B、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C、眩晕期、诱导期、肺水肿期、恢复期D、刺激期、眩晕期、肺水肿期、恢复期E、诱导期、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9、苯的急性毒作用表现主要为:(B)A、白细胞减少B、中枢神经系统麻醉C、再生障碍性贫血D、白血病E、血小板减少10、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大多属于:(C)A、沸点高、挥发性高的固体或液体B、沸点低、挥发性低的固体或液体C、沸点高、挥发性低的固体或液体D、沸点低、挥发性高的固体或液体E、沸点低、蒸气压高的固体或液体11、苯胺中毒应选择下列哪种解毒剂:(A)A、小剂量美兰B、硫代硫酸钠C、大剂量美兰D、亚硝酸钠E、亚硝酸异戊酯12、吸入大量的有害气体时,必须迅速脱离现场,其目的在于:(E)A、及时补充新鲜空气B、促进毒物从肺部排出C、阻止毒物继续吸收D、以便及时抢救E、阻止毒物继续吸收,并有利于促使其从肺部排出13、被对硫磷农药污染器皿的去毒处理主要措施为:(D)A、日光下嚗晒B、酒精擦洗C、稀酸溶液浸泡D、弱碱溶液浸泡E、清水冲洗14、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作用是:(D)A、减轻毒蕈硷样症状B、减轻烟碱样症状C、减轻烟碱样症状,并使胆碱酯酶恢复活性D、消除和减轻毒蕈硷样症状和呼吸中枢抑止E、以上均不是15、石棉肺X线胸片的主要表现为:(B)A、类圆形小阴影和胸膜改变B、不规则型小阴影和胸膜改变C、大阴影和胸膜改变D、不规则型小阴影和肺纹理的改变E、类圆形和不规则型小阴影及肺纹理的改变16、铅对卟啉代谢的作用,现以肯定具有抑制作用的酶主要是:(D)A、δ-ALA合成酶及δ-ALADB、δ-ALA合成酶及血红素合成酶C、δ-ALA合成酶及粪卟啉原氧化酶D、δ-ALAD 及血红素合成酶E、δ-ALAD 及粪卟啉原脱羟酶17、我国总结出的防尘“八字”经验是:(B)A、革、水、防、风、护、治、教、查B、革、水、密、风、护、管、教、查C、革、水、密、保、护、管、教、查C、革、水、密、风、护、管、封、查E、革、水、密、保、护、管、封、查18、粉尘进入肺内,下列哪一型细胞防御作用最突出:(D)A、淋巴细胞B、白细胞C、成纤维细胞D、巨噬细胞E、浆细胞19、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主要指:(D)A、气温、气流、气压、热辐射B、热辐射、气压、气流、气湿C、热辐射、气温、气湿、气流D、气流、气温、气湿、气压、热辐射E、气压、气流、气温、气湿20、目前评价矽肺患者肺功能的常用指标为:(A)A、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B、时间肺活量、残气量和最大通气量C、最大通气量、潮气量和残气量D、肺活量、潮气量和残气量E、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21、抢救氰化物中毒最有效的办法是尽早使用:(D)A、硫代硫酸钠B、亚硝酸钠C、小剂量美兰D、先用亚硝酸钠,再用硫代硫酸钠E、先小剂量美兰,再用硫代硫酸钠22、在听力曲线图上呈V形下陷频段是:(E)A、1000-3000赫兹B、2000-6000赫兹C、4000-6000赫兹D、6000-8000赫兹将E、3000-6000赫兹23、当量子能量水平达到——以上时,能引起生物组织电离而使机体受到损害。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试题及答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试题及答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试题及答案【型题1】1.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性质可分为A.异常气象条件、噪声与震动、辐射线B.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C.生产过程性有害因素、劳动过程有害因素、劳动环境有害因素D.细菌、病毒、霉毒E.劳动组织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工具性因素2.不属于...生产过程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是A.生产性毒物B.生产性粉尘C.非电离辐射D.细菌E.劳动组织不合理3.不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的是A.职业性有害因素种类B.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机会C.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方式D.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时间E.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浓度4.关于职业性有害因素概念错误..的是A.可存在于生产过程中B.可存在于劳动过程中C.可存在于生产环境中D.泛指与职业性损害有关的因素E.可能危害劳动者健康5.构成职业性有害因素致病模式的三个因素是A.劳动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B.易感者、病原、作用途径C.易感者、接触机会、接触强度D.接触方式、劳动者、有害因素种类E.以上都不是6.关于职业病特点错误..的是A.病因明确B.存在剂量–反应关系C.病因大多数可定量测定D.病变程度均于有害因素作用强度有关E.病变早期处理预后较好7.不属于...我国现行法定职业病分类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的是A.中暑B.手臂振动病C.减压病D.高原病E.外照射急性放射病8.不符合...工作有关疾病概念含义的是A.职业性有害因素只是该疾病的发病因素之一B.职业性有害因素是疾病的促发因素C.不包括法定职业病D.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强度就可降低发病率E.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就可避免发病9.不属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措施是A.作业场所通风排毒除尘措施B.职业病危害预评价C.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D.职业健康监护措施E.以上都不是10.上岗前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A.发现就业禁忌证和建立健康档案B.发现临床病变C.评价作业环境卫生状况D.对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定量评价E.以上都不是11.职业性接触苯者所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A.职业病B.工作有关疾病C.职业性外伤D.职业特征E.以上都不是12.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员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机会B.减少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机会C.降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强度D.经常性卫生监督的需要E.以上都不是13.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A.气体、蒸气、烟B.烟、气体、液体C.蒸气、雾、尘D.烟、雾、尘E.烟、蒸气、雾14.生产环境易危害人体健康的是A.液体、固体、粉尘、烟B.气体、液体、烟、固体C.蒸气、液体、固体、烟D.气体、蒸气、气溶胶E.固体、液体、尘、雾15.影响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最主要因素是A.接触浓度和时间B.接触浓度和方式C.接触的时间D.年龄和接触的方式E.营养状况和接触的时间16.属于法定职业性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的是A.结核B.痢疾C.布氏杆菌病D.肺霉菌病E.流行性出血热17.接触生产性粉尘可引起的工作有关疾病是A.胸膜间皮瘤B.石棉肺C.尘肺D.肺癌E.慢性气管炎18.接触砷可引起A.皮肤癌、膀胱癌B.皮肤癌、肺癌C.肝癌、肺癌D.胃癌、膀胱癌E.肺癌、胃癌19.可引起肝血管肉瘤的毒物是A.苯B.聚乙烯C.联苯胺D.氯乙烯E.铬酸盐20.接触联苯胺可引起A.肺癌B.肾癌C.胃癌D.膀胱癌E.肝癌21.铅引起机体的主要早期变化之一是A.小血管痉挛B.卟啉代谢障碍C.对神经鞘细胞作用D.大脑神经细胞变性E.δ氨基r—酮戊酸的分解增加22.可接触到铅的作业是A.吹玻璃B.蓄电池制造C.电镀D.气压计制造E.提炼金、银等23.沉积在骨骼中铅的存在形式是A.磷酸氢铅B.甘油磷酸铅C.氧化铅D.四氧化三铅E.磷酸铅24.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含量达到或超过多少才能诊断职业性慢性轻度铅中毒A.2。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8-2_真题-无答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8-2_真题-无答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8-2(总分84,考试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 噪声引起的听觉器官损害特点是早期表现为A. 耳蜗底部受损B. 高频听力下降C. 低频听力下降D. 语频听力下降E. 以上都不是2. 可导致女工月经异常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为A. 铅、汞、苯、一氧化碳B. 铅、汞、、苯、氮氧化物C. 铅、汞、苯、二硫化碳D. 铅、锰、苯、氯气E. 铅、锰、苯、氨气3. 下列哪个不是法定尘肺A. 矽肺B. 石棉肺C. 棉尘肺D. 煤肺E. 云母尘肺4. 局部振动病是指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A. 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B. 四肢骨骼肌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C. 末梢循环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D. 手部循环及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E. 脚部循环及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5. 微波作业工人健康检查应重点观察A. 心电图B. 外周血象C. 男性生殖功能D. 女性生殖功能E. 晶状体6. 符合下列哪一环境条件的车间可认为是高温车间(热车间)A. 气温超过35℃B. 气温超过37℃C. 气温超过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D. 热源散热量超过23w/m3E. 无明确规定7. 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到达多少度方可认定为高温作业A. 气温超过35℃B. 气温超过38℃C. 高于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D. 高于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以上E. 高于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或以上8.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是A. 接触明确的致癌因素B. 潜伏期长、发病年龄早C. 有一定好发部位D. 有一定的发病条件E. 以上全部9. 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措施有A. 内防护B. 外防护C. 控制辐射源D. 以上都是E. 以上都不是10. 速发型矽肺是指A. 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矽尘不到1年即发病者B. 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矽尘1~2年即发病者C. 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矽尘2~3年即发病者D. 限指吸入高浓度、高游离SiO2含量粉尘3个月内发病者E. 泛指矽肺发病工龄低于矽肺平均发病工龄者11. 局部振动病的典型表现为A. 发作性手指变白B. 感觉迟钝C. 血管痉挛和变形D. 肌无力、肌萎缩E. 听力下降12. 我国生产和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品种绝大多数为A. 除草剂B. 杀菌剂C. 杀虫剂D. 杀鼠剂E. 脱叶剂13. 有机磷农药致机体中毒的主要机制是A. 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B. 引起神经功能紊乱C. 抑制心血管功能,兴奋平滑肌D. 引起乙酰胆碱的大量释放E. 以上都是14. 芳香胺在人体内具有致膀胱癌活性的代谢产物是A. 邻羟氨基酚类化合物B. 邻苯二酚C. 4-氨基联苯D. 4-硝基联苯E. N-二甲基亚硝胺15. 防尘组织措施中最重要的是A. 建立健全粉尘监测制度B. 安全检查制度C. 健康监护制度D. 健康管理制度E. 有专人组织实施16. 关于微波的生物学作用机制虽尚不清楚但较公认的学说是A. 致热效应B. 非致热效应C. 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D. 钙稳态紊乱E. 免疫功能失调17. 晚发型矽肺是指A. 接尘20年以后发生的矽肺B. 经过长期动态观察后才确诊的矽肺C. 脱离矽尘作业若干年后才发现的矽肺D. 脱离矽尘作业若干年后才确诊的矽肺E. 矽肺发病工龄超过平均发病工龄者18. 尘肺X线胸片上的不规则小阴影的主要病理基础是A. 矽结节B. 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C. 胶原纤维与各种细胞D. 石棉小体E. 团块纤维19. 不属于农民肺的主要病原的是A. 球孢子菌B. 隐球菌C. 厌氧菌D. 小多芽孢菌E. 葡萄球菌20. 下面哪种物质可引起肝血管肉瘤A. 二异氰酸甲苯酯B. 含氟塑料C. 氯乙烯D. 聚丙烯E. 聚氯乙烯21.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类型中属病理性改变的是A. TTSB. PTSC. 听觉适应D. 听觉疲劳E. 听力下降22. 以下哪种不属于非电离辐射A. 激光B. X射线C. 紫外线D. 红外线E. 可见光23. 有机磷农药,卜毒常用的解毒剂有A. 胆碱酯酶复能剂、氯磷定B. 胆碱酯酶复能剂、解磷定C. 胆碱酯酶复能剂、阿托品D. 胆碱酯酶复能剂、美蓝E. 阿托品、依地酸二钠钙24. 我国职业病名单中,列入的职业性肿瘤是A. 联苯胺所致的白血病B. 氯乙烯所致肺癌C. 铬酸盐制造业所致肺癌D. 铍所致肺癌E. 镍工肺癌25. 在生产性中毒中,有机磷农药主要进入途径为A. 呼吸道B. 消化道C. 呼吸道和消化道D. 皮肤E. 皮肤、消化道以及呼吸道26. 有机磷迟发性神经炎主要表现为A. 周围神经炎B.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C. 腓长肌痉挛D. 癔病样发作E. 脑神经炎27. 以下哪种农业皮炎是在地瓜田中作业引起的A. 尾蚴皮炎B. 钩蚴皮炎C. 浸渍糜烂型皮炎D. 桑毛虫皮炎E. 毒毛皮炎28. 我国《局部振动卫生标准》中规定接触工具手柄或工件的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不得超过A. 2m/s2B. 3m/s2C. 5m/s2D. 5cm/s2E. 6m/s229. 典型矽结节主要表现为A. 肺泡巨噬细胞大量聚集B. 尘细胞的大量堆积C. 成纤维细胞的大量增生D. 嗜酸性白细胞的大量存在E. 胶原纤维与各种细胞30. 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新建企业作业场所的噪声卫生标准为A. 85dBB. 85dB(A)C. 85dB(A)/8hD. 90dB(A)E. 90dB(A)/8h31. 尘肺是一种A. 肺部疾病B. 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C. 纤维化疾病D. 粉尘引起的免疫性疾病E. 炎症32. 防止噪声危害的最根本措施是A. 制定合理的噪声卫生标准B.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C. 合理的厂区规划和厂房设计D. 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E. 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33. 生产性噪声对听力的损害一般是A. 只损害高频部分B. 只损害低频部分C. 先高频,后向低频发展D. 先低频,后向高频发展E. 高低频同时受损34. 尘肺病的病变轻重和发展速度主要决定于A. 粉尘的浓度和接触时间B.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C. 粉尘在肺内的蓄积量D. 上述中的A和BE. 上述中的B和C35. 接尘工人定期体检中不必做的项目是A. 一般临床检查B. 职业史询问C. 肺功能测定D. 痰细胞学检查E. 拍摄后前位胸大片36.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A. 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肺水肿、瞳孔缩小B. 全身紧束感、胸部压迫感、肌束震颤C. 消化系统症状、眼睛的症状、呼吸道症状D. 毒蕈碱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烟碱样症状E. 乎吸肌麻痹、抽搐、昏迷37. 粉尘的分散度是指A. 粉尘的密集程度B. 粉尘的分布均匀程度C. 粉尘粒径大小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D. 粉尘的飘浮能力E. 粉尘的沉降能力38. 粉尘作业工人就业前体检项目中应特别注意询问A. 职业史B. 既往病史C. 自觉症状D. 结核病接触史E. 传染病接触史39. 氯甲醚可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A. 胃癌B. 肺癌C. 白血病D. 肾脏肿瘤E. 皮肤癌40. 射频辐射是指A. 高频电磁场和激光B. 高频电磁场和紫外线C. 高频电磁场和微波D. 微波和紫外线E. 激光与微波41. 粉尘作业工人就业前体检项目中最重要的是A. 职业史B. 现病史C. 痰细胞学检查D. 拍摄胸大片E. 既往史42. 下列哪种作业属高温、高湿作业A. 锅炉司炉B. 农田劳动C. 野外作业D. 印染E. 轧钢。

职业卫生试题

职业卫生试题

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8.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主要任务在于BA.识别、评价和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B.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C.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D.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E.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14.劳动卫生学的主要任务在于DA.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B.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效应C.研究如何改善劳动条件D.预测、识别、评价和控制职业有害因素E.预测、识别、评价和控制职业性疾病1.构成工作环境微小气候的主要因素除气温外,还有CA.气压、气湿、风速B.气压、气湿、气流C.气湿、气流、热辐射D.气压、气湿、太阳辐射E.气压、相对湿度、热辐射130.劳动强度过大,工作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姿势不良,劳动工具不合适,精神方面或个别器官系统过度紧张,这样一些有害因素可统称为DA.物理性职业有害因素B.生物性职业有害因素C.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D.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E.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00.工伤事故应该属于下列哪一范畴DA.职业病B.广义上的职业病C.法定的职业病D.职业性损害E.职业性疾患9.工伤事故属于的范畴是DA.职业病B.广义的职业病C.法定的职业病D.职业性损害E.职业性疾患46.某些轻微的职业有害因素有时仅引起体表的某些改变,如胼胝、皮肤色素增加等。

这些改变为机体的代偿或适应性改变,尚在生理范围之内,通常称为EA.广义上的职业病B.医学上的职业病C.职业性多发病D.工作有关疾病E.职业特征95.建筑工的腰背痛在我国属于CA.赔偿性疾病B.法定职业病C.工作有关疾病D.职业特征E.职业病50.某搬运工,男性。

工龄5年。

一年来腰部经常疼痛,弯腰、转身等活动受限,经内科和X线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这种情况应该考虑的诊断CA.职业病B.全身振动病C.职业性下背痛D.骨质增生E.风湿病21.我国现行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DA.最高容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阈限值B.阈限值、最高容许浓度C.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推荐性接触限值D.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E.最高容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102.某类疾病其危险因素之一在于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但不是唯一的病因。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14-2_真题-无答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14-2_真题-无答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14-2(总分86,考试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 作业场所毒物浓度很高时,最好选用A. 复式防尘口罩B. 简易式防尘口罩C. 滤盒式防毒口罩D. 隔离式防毒面具E. 导管式防毒面具2. 下列哪种湿式除尘器常可作为二级除尘器A. 冲击式水浴除尘器B. 静电除尘器C. 水膜旋风除尘器D. 文丘里除尘器E. 布袋除尘器3. 屏蔽高频电磁场的材料最好选用A. 玻璃B. 水泥C. 铜、铝D. 砖E. 塑料4. 尘肺病的病变轻重和发展速度主要由什么决定A. 粉尘的浓度和接触时间B.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C. 粉尘在肺内的蓄积量D. 上述中的A和BE. 上述中的B和C5. 矽尘作业是指接触含游离二氧化硅为多少的粉尘作业A. 2%以上B. 4%以上C. 5%以上D. 10%以上E. 20%以上6. 1988年我国卫生部颁布的《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将职业性减压病分为A. 轻度减压病,中度减压病和重度减压病B. Ⅰ期减压病,Ⅱ期减压病和Ⅲ期减压病C. 急性减压病和减压性骨坏死D. 急性减压病和慢性减压病E. 慢性减压病和减压性骨坏死7. 在微波波段中危害最大的是A. 分米波B. 厘米波C. 毫米波D. 超短波E. 不一定8. 纤维粉尘是指纵横径之比A. >10:1B. >5:1C. >3:1D. <3:1E. >2:19. 石棉粉尘中对健康危害最大是什么,致癌性最强是什么A. 石棉,青石棉B. 温石棉,青石棉C. 石棉,铁石棉D. 温石棉,铁石棉E. 两者都是温石棉10.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类型中属病理性改变的是A. TTSB. PTSC. 听觉适应D. 听觉疲劳E. 听力下降11. 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措施有A. 内防护B. 外防护C. 控制辐射源D. 以上都是E. 以上都不是12. 棉尘症早期典型表现为A. 星期一热B. 支气管哮喘C. 支气管扩张D. 肺功能明显受损E. 右心衰13. 描述噪声强度的客观指标A. 声压级B. 向度C. 响度级D. 声级AE. 声级C14. 生产性噪声对听力的损害一般是A. 只损害高频部分B. 只损害低频部分C. 先高频,后向低频发展D. 先低频,后向高频发展E. 高低频同时受损15. 下列哪个不是法定尘肺A. 矽肺B. 石棉肺C. 棉尘肺D. 煤肺E. 云母尘肺16. 一次吸入高浓度苯引起的中毒主要表现A. 周围神经炎B.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C. 呼吸道刺激症状D. 化学性肺炎E. 中枢神经功能紊乱17. 下列关于劳动卫生标准论述错误的是A. 对职业有害因素规定的接触限值B. 超过限值与否是诊断职业病的依据C. 是衡量作业卫生状况的尺度、改善劳动条件的目标D. 实施卫生监督的依据E. 其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健康18. 在需氧系列中,1mol/L葡萄糖能相应形成A. 8分子ATPB. 16分子A TPC. 38分子ATPD. 54分子A TPE. 76分子ATP19. TNT对机体的主要毒作用表现在A. 肝脏、血液、神经系统、消化系统B. 肝脏、血液、神经系统、眼睛C. 肝脏、血液、神经系统、呼吸系统D. 肝脏、神经系统、眼晶状体、肾脏E. 肝脏、血液、神经系统、眼晶状体20. 职业病诊断的前提A. 职业史B. 劳动卫生条件C. 临床表现D. 实验室检查E. 症状与体征21. 正己烷慢性中毒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特点是A. 起病急,进展快B. 起病隐匿、进展快C. 起病隐匿、进展缓慢D. 起病快、但进展缓慢E. 不明显22. 下列不是目前我国公布的劳动卫生标准的是A. 粉尘、毒物最高容许浓度B. 物理性有害因素卫生标准C. 卫生管理标准D. 煤矿百万吨工伤死亡人数E. 测定方法标准23. 急性减压病出现最早且较普遍的表现为A. 神经系统的改变B. 循环系统的改变C. 呼吸系统的改变D. 皮肤改变E. 肌肉、关节、骨骼系统的变化24. CO造成机体缺O2的主要机制是A. 血液运O2能力降低B. 组织利用O2的能力降低C. HbO2的解离速度降低D. HbCO的形成E. CO和O2竞争Hb25. 引起职业性紧张的因素主要包括A. 工作组织B. 工作量C. 工作经历D. 劳动条件E. 以上都是26. 下列何者不属于硅酸盐A. 石棉B. 滑石C. 云母D. 高岭土E. 花岗岩27. 毒物本身的特性是指A. 剂量、浓度B. 毒物的联合作用C. 化学结构和理化特性D. 溶解度和分散度E. 以上都不是28. 防止噪声危害最根本的措施是A. 制定合理的噪声卫生标准B. 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C.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D. 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E. 厂区厂房的合理规划29. 下列有关局部振动病论述错误的是A. 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B. 还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C. 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D. 多从手指近端开始E. 冷水复温实验阳性30. 影响毒物经皮吸收的因素A. 毒物的脂溶性B. 毒物的浓度和粘稠度C. 接触的皮肤部位、面积D. 外界气温、气湿E. 以上都是31. 粉尘对人体可有以下作用A. 致纤维化B. 刺激C. 中毒D. 致敏E. 以上全部32. 下列哪种电磁辐射对皮肤无明显改变A. 微波B. 紫外线C. 红外线D. 激光E. X射线33. 紧张反应的表现包括A. 对工作不满意B. 血压升高C. 心率加快D. 怠工E. 心理反应、生理反应及行为表现34. 射频辐射是指A. 高频电磁场和微波B. 高频电磁场和紫外线C. 高频电磁场和激光D. 微波和激光E. 激光与X射线35. 下列关于危险度评定论述错误的是A. 对有害因素潜在作用进行定性、定量评价B. 估算在一般接触条件下可能造成健康损害的概率和程度C. 为制订法定职业病提供依据D. 寻求可接受危险度E. 预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远期效应36. 易引起血癌的有机溶剂是A. 甲苯、二甲苯B. 苯C. 三硝基甲苯D. 苯胺、联苯胺E. 苯二胺、硝基氯苯37. 下列关于劳动卫生标准论述错误的是A. 对职业有害因素规定的接触限值B. 超过限值与否是诊断职业病的依据C. 是衡量作业卫生状况的尺度、改善劳动条件的目标D. 实施卫生监督的依据E. 其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健康38. 诊断中度苯胺中毒时高铁Hb的含量应是A. 10%~30%B. 30%~50%C. 20%~30%D. 40%~50%E. 高于50%39. 氰化氢的主要毒作用表现特点是A. 出现"叹息样"呼吸,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B. 致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C. 病人面色潮红,高热,心肌受损、肺水肿等D. 主要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E. 以上都是40. 铅对血液系统的损害A. 贫血B. 白血病C. 再生障碍性贫血D.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E. 出血41. 石棉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A. 白血病B. 直肠癌C. 肺癌D. 间皮瘤E. 肺癌、间皮瘤42. 以下有关急性放射病哪点是错误的A. 是一种全身性疾病B. 可以分为I度和Ⅱ度C. 根据临床特点和基本病理改变可为骨髓型、肠型、脑型D. 是人体一次或短时间内分次受到大剂量照射引起的E. 是国家法定职业病43. 影响矽肺发病的重要因素有很多,以下哪项除外A.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类型B. 氧化硅含量C. 粉尘浓度D. 劳动者心情E. 接尘时间。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11-2_真题-无答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11-2_真题-无答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11-2(总分90,考试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 我国《局部振动卫生标准》中规定接触工具手柄或工件的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不得超过A. 2m/s2B. 3m/s2C. 5m/s22D. 5cm/s2E. 6m/s22. 粉尘的分散度是指A. 粉尘的分布距离B. 粉尘的分布均匀程度C. 粉尘粒径大小(μ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D. 粉尘的飘浮能力E. 粉尘的沉降能力3. 下面哪种论述是错误的A. 窒息性气体均易引起机体缺O2B. 刺激性气体均易引起肺水肿C. 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可引起中枢神经的抑制或麻痹D. 以上都不对E. 以上都对4. 石棉小体是石棉肺的A. 病理特征B. 诊断依据C. 接触指标D. X线表现E. 无意义5. 有机磷农药中毒常用的解毒剂有哪二种A. 胆碱酯酶复能剂、氯磷定B. 胆碱酯酶复能剂、解磷定C. 胆碱酯酶复能剂、阿托品D. 胆碱酯酶复能剂、美蓝E. 阿托品、依地酸二钠钙6. 静态作业的特点是A. 能量消耗水平高B. 能量消耗水平不高C. 能量消耗水平因人而异D. 能量消耗水平不高,不易疲劳E. 能量消耗水平高,易疲劳7. 下列何者不是尘肺A. 煤肺B. 石棉肺C. 棉尘肺D. 煤矽肺E. 矽肺8. 1986年国家发布并实施的尘肺X线诊断标准适用于以下尘肺A. 矽肺B. 石棉肺C. 炭黑尘肺D. 铝尘肺E. 以上所有9. 诊断慢性中度苯中毒的条件之一是A. 白细胞数低于4.0×109/L,或粒细胞低于2.0×109/LB. 白细胞波动在(4.0~4.5)×109/LC. 血小板波动在(80~100)×109/LD. 中性粒细胞胞浆中中毒颗粒明显增多E. 白细胞低于4.0×109/L,血小板低于60×109/L,有明显出血倾向10.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污染部位的清洗要用A. 热水B. 酒精C. 肥皂水D. 硼酸E. 碳酸氢钠11. 毒物本身的特性是指A. 剂量、浓度B. 毒物的联合作用C. 化学结构和理化特性D. 溶解度和分散度E. 以上都不是12. 砷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A. 肺癌B. 皮肤癌C. 白血病D. 脑瘤E. 肺癌、皮肤癌13. 放射性疾病其类型有A. 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B. 全身放射性疾病、局部放射性疾病C. 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远期随机效应D. 全身放射性疾病、局部放射性疾病和放射性辐射所致近期随机效应E. 全身放射性疾病、局部放射性疾病和放射性辐射所致远期随机效应14. 在工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化学性窒息性气体有A. CO、CO2B. 甲烷、氮气C. 水蒸气、氰化物D. 硫化氰、甲烷E. CO、氰化物、硫化氢15. 1989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规定职业性中暑诊断及分级标准为A. 轻症中暑,中度中暑和重症中暑B. 中暑先兆,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C. 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D. 轻症中暑、重症中暑E. 以上都不是16. 痰中检出石棉小体,说明A. 患有石棉肺B. 患肺癌C. 患胸膜间皮瘤D. 石棉作业工人E. 接触过石棉17. 下列关于职业病论述错误的是A. 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引起的疾病B. 职业有害因素引起人体不能代偿的功能和器质性损害出现的疾病C. 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健康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D. 政府规定,职业病享有劳保待遇E. 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疾病均称为职业病18. 下列关于"三同时"论述错误的是A. 是对新建、扩建、改建企业项目进行的卫生监督要求B. 是指劳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C. 是预防性卫生监督内容D. 目的在于保证投产后劳动环境符合卫生标准要求E. 具有法律效力19. 红外线对眼睛的损伤不包括A. 角膜的热损伤B. 热性白内障C. 急性角膜结膜炎D. 慢性充血性睑缘炎E. 视网膜灼伤20. 预防疲劳提高作业能力的措施主要包括A. 锻炼与练习B. 改善劳动制度C. 改善劳动组织D. 心理学措施E. 以上所有措施21. 氮氧化物中毒的急性临床表现主要是A. 刺激呼吸道深部,引起咳嗽、咳痰B. 致肺水肿C. 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及肺炎D. 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E. 以上都不是22. 下面哪种论述是正确的A. 高分子化合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和分散度B. 高分子化合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毒物所含游离单体的量和助剂的品种C. 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的毒性小于聚合物D. 以上都不正确E. 以上都正确23. 中暑按发病机理分为A. 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B. 轻症中暑,重症中暑C. 热适应,热射病和热衰竭D. 热适应,热痉挛和热衰竭E. 热辐射,热痉挛和热衰竭24. 防止噪声危害最根本的措施是A. 制定合理的噪声卫生标准B. 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C.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D. 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E. 厂区厂房的合理规划25. 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作用特点是A. 对眼睛和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作用B. 对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C. 对皮肤的损伤作用D. 刺激呼吸道出现咳嗽、胸闷等E. 对肺脏产生刺激作用,引起肺水肿26. 局部振动病的诊断原则A. 有长期从事局部振动作业的职业史B. 有有关的主要临床表现C. 要结合末梢循环功能及神经功能检查D. 排除其它疾病E. 以上都是27. 氯甲醚可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A. 肺癌B. 皮肤癌C. 白血病D. 肾脏肿瘤E. 胃癌28. 生产中锰主要以下列哪种形式经呼吸道吸收而引起中毒A. 锰尘和锰蒸气B. 锰烟和锰蒸气C. 锰烟和锰雾D. 锰烟和锰尘E. 以上都不是29. 有机磷农药致机体中毒的主要机制是A. 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B. 引起神经功能紊乱C. 抑制心血管功能,兴奋平滑肌D. 引起乙酰胆碱的大量释放E. 以上都是30. 驱铅治疗的首选药物A. 亚硝酸钠B. 依地酸二钠钙C. 阿托品D. 美蓝E. 青霉胺31. 人类工效学措施主要包括A. 改善劳动操作的设计B. 改善工具设备的设计C. 合理运用体力D. 改进操作方法E. 以上全部措施32. 下列关于经常性卫生监督论述错误的是A. 地方性劳动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的工作B. 对现有企业贯彻执行卫生法规和卫生标准情况的监督C. 随时或定期进行D. 根据监督检查结果作出相应处理E. 监督检查数据是制定卫生标准的依据33. 同样浓度和分散度的下列粉尘,何者致纤维化能力最强A. 煤尘B. 石英尘C. 水泥尘D. 滑石尘E. 铅尘34. 下列哪一种不属于我国现行法定职业性尘肺A. 矽肺B. 石棉肺C. 炭黑尘肺D. 铍尘肺E. 云母尘肺35. 反映铅在体内含量的指标是A. 网织红细胞B. 尿ALAC. 尿粪卟啉D. 血铅E. 游离原卟啉36. 石棉肺患者的肺功能降低A. 与X线胸片表现无关B. 往往比X线胸片表现出现的早C. 往往比X线胸片表现出现的晚D. 与X线胸片表现同步E. 与X线胸片表现相反37. 下列有关局部振动病论述错误的是A. 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B. 还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C. 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D. 多从手指近端开始E. 冷水复温实验阳性38. 氰化氢致机体中毒的主要特点是A. 和血液中Hb结合,影响O2的运输B. 血液中虽被O2饱和,但不能被组织利用C. 抑制体内多种酶的活性D. 阻断细胞内电子传递,引起细胞内窒息E. 降低脑和肝中ATP酶的活性,使细胞缺O239. 在化学工业中,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有A. 氨、氯、氮氧化物、光气等B. 甲酸甲酯、二氧化氮、光气、二氧化硫C. 三氧化硫、氟化氢、氟、碘D. 氨、光气、乙醛、臭氧E. 氟化氢、光气、溴甲烷40. 预防苯中毒的主要措施是A. 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苯B. 改革生产工艺,使工人不接触或少接触苯C. 通风排毒D. 采取卫生保健措施E. 以上均是41. 影响气态毒物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A. 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B. 劳动强度C. 肺通气量D. 肺血流量E. 以上都是42. 紫外线对皮肤作用最强的波长是A. 400nmB. 320nmC. 275nmD. 297nmE. 180nm43. 聚氯乙烯的急性毒作用主要是A.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B. 致肢端溶骨症C. 致过敏性支气管哮喘D. 聚合物烟雾热E. 对呼吸道的刺激作用44. 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是A. 通风排毒B. 降低空气中毒物浓度C. 个人防护D. 安全生产管理E. 个人卫生45. 影响毒物经皮吸收的因素A. 毒物的脂溶性B. 毒物的浓度和粘稠度C. 接触的皮肤部位、面积D. 外界气温、气湿E. 以上都是。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2型题 2. A3型题 3. A3型题 4. A3型题 5. A1型题1.某电焊辅助工,与师傅工作4小时后,突然感到眼发干、异物感,并肿胀而被送医院就诊。

此工人可能患何种疾病A.眼损伤B.眼外伤C.电光性跟炎D.眼炎E.结膜炎正确答案:C2.某男性,冶炼厂选煤工,年龄45岁,工龄10年以上。

近来主诉咳嗽、气短。

X线胸片呈肺纹理增加。

此工人最可能患何种尘肺A.矽肺B.尘肺C.石棉肺D.煤肺E.硅酸盐肺正确答案:D3.在夏季施用有机磷农药出现中毒症状时,在急诊室进行处理,首选措施是A.及时使用阿托品B.及时使用解磷啶C.吸氧D.人工呼吸E.输液正确答案:B4.某女性,纺织女工,年龄45岁。

经检查听阈提高20 dB,10~20小时后恢复听力,属何种类型听力损害A.噪声性耳聋B.听觉适应C.听觉疲劳D.噪声性听力损伤E.暂时性听力下降正确答案:C5.某男性,皮鞋生产厂粘合工,工龄5年以上,近来主诉头痛、头晕等症状,化验发现白细胞总数下降,此工人最可能接触下列何种致癌物A.氯乙烯B.石棉C.苯胺D.苯E.铬酸盐正确答案:D6.某男工,冶炼厂从事铸造铅锭工作,工龄10年以上。

近来主诉头痛、无力、失眠等症状。

体检发现,血铅和尿铅均升高。

同时,尿ALA水平持续升高。

诊断为轻度铅中毒,应在多长时间内向当地职业病管理机构报告A.<15天B.>15天C.15~30天之内D.10~20天之内E.<10天正确答案:A7.长期从事汞作业一名男工,具有神经衰弱症状和尿汞升高等症状,已诊断为轻度汞吸收,较早和较好的处理原则是A.及时调离汞作业场所继续观察B.驱汞治疗C.从事轻度汞作业工作D.休息E.住院治疗正确答案:A8.某男性,在某雄黄矿冶炼厂工作。

固咳嗽、胸闷、X线胸片可见大小不均匀呈弥漫性分布的点状阴影,确诊为肺部恶性肿瘤。

最可能由下列哪种物质引起A.三氧化二砷B.二氯化硅C.煤尘D.锰尘E.铝尘正确答案:A某男性,化工厂工人,从事离子交换树脂工作15年以上。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题库6-1-8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题库6-1-8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题库6-1-8问题:[单选]用于微波防护的眼镜最好是()A.黄绿色眼镜B.绿色眼镜C.蓝色眼镜D.铜丝网制成的眼镜E.镜片中含有氧化亚铁成分的眼镜微波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屏蔽辐射源,加大辐射源与作业者的距离,合理的个人防护。

问题:[单选]微波引起血液系统的障碍主要是()A.白血病B.贫血C.血小板减少D.白细胞减少E.再障问题:[单选]热适应是指人体在热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后产生的对热负荷的适应能力。

下列改变不属于热适应表现的是()A.体温保持稳定B.心血管系统紧张性下降C.热应激蛋白合成量减少D.排汗和蒸发散热能力增强E.劳动时代谢率降低(单身求爱 /)问题:[单选]潜涵作业是指在高于大气压条件下从事水下劳动。

在有些情况下,工人回到地面后出现肌肉骨关节疼痛、运动障碍、咳嗽、呼吸困难、皮肤灼热瘙痒等症状,初步判定为急性减压病,有效的处理措施是()A.卧床、对症治疗B.局部热敷、吸氧C.重新加压(高压氧舱),症状恢复后出舱D.重新加压(高压氧舱),症状恢复后合理减压后出舱E.不需特殊处理问题:[单选]某纺织女工,年龄45岁。

经检查听阈提高20dB,10~20小时后恢复听力,属何种类型听力损害()A.噪声性耳聋B.听觉适应C.听觉疲劳D.噪声性听力损伤E.暂时性听力下降问题:[单选]某男性建筑工人,年龄37岁,长期使用各种振动工具搅拌水泥等工作。

因手指麻木和感觉异常等症状而就诊。

此工人可能患何种疾病()A.局部振动病B.末梢神经炎C.风湿性关节炎D.周围神经炎E.骨关节病问题:[单选]人体的各组织器官有其固有的振动频率,当外界振动波作用于人体时,外界的振动频率与人体组织器官的固有频率相当时,则发生共振现象。

加强了对机体的危害、根据共振理论。

试问下列哪种波段的振动频率对人体危害最大()A.中长波B.超短波C.分米波D.厘米波E.毫米波。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12-2 (1)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12-2 (1)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12-2(总分:9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45,分数:90.00)1.刺激性气体致病部位与何种因素关系最密切(分数:2.00)A.水溶性√B.浓度C.剂量D.电离度E.挥发性解析:2.苯主要以下列哪条途径进入人体(分数:2.00)A.经皮肤B.经消化道C.以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D.主要经皮肤和呼吸道E.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解析:3.父母职业接触何种化学物是其子女儿童期患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分数:2.00)A.煤尘B.石棉C.某些农药√D.二氧化硅E.粉尘解析:4.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化学和物理因素(分数:2.00)A.全部是有害的B.其作用决定于条件√C.多数无害仅少数有害D.多数有害仅少数无害E.根据水溶性决定其有害或有益解析:5.甲苯从尿中排泄的代谢产物有(分数:2.00)A.马尿酸√B.甲基马尿酸C.对氨基酚D.苯基硫醚氨酸E.苯二酚解析:6.下列哪项不属于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分数:2.00)A.就业前检查B.定期体检C.建立健康监护档案D.健康状况分析E.职业病的治疗√解析:7.氧需是指(分数:2.00)A.劳动1分钟所需要的氧量√B.1分钟内血液能供应的最大氧量C.劳动5分钟所需要的氧量D.劳动1小时所需要的氧量E.劳动半小时所需的氧量解析:8.职业病从广义上是指(分数:2.00)A.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B.劳动过程中有害因素引起的人体外表改变C.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患病率增高D.有害因素的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对劳动者造成特定的功能性改变E.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作用持续一定时间后,造成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病理改变√解析:9.汞毒性震颤的重要特点是(分数:2.00)A.粗大震颤为主B.呈"书写过小症"C.呈意向性震颤√D.伴肌张力明显增高E.以上均不对解析:10.苯胺经皮吸收的速度随环境中下列哪种因素增高而增加(分数:2.00)A.气温B.气湿C.气温、气湿√D.气流E.辐射热解析:11.下列何种毒物可引起月经过多综合征(分数:2.00)A.石棉、二氧化硅B.氯化钠、氯化钾C.汽油、二硫化碳√D.煤尘、烟尘E.有机磷农药解析:12.反映铅在体内含量的指标是(分数:2.00)A.网织红细胞B.尿ALAC.尿粪卟啉D.血铅√E.游离原卟啉解析:13.机体在那一种状态下作业维持时间最长(分数:2.00)A.氧需<氧上限B.非乳酸氧债C.乳酸氧债D.氧需>氧上限√E.氧需=氧上限解析:14.在诊断职业病中,对尿中毒物的测定是反映毒物的(分数:2.00)A.吸收指标√B.作用指标C.病态指标D.蓄积指标E.病理指标解析:15.一次吸入高浓度苯引起的中毒主要表现(分数:2.00)A.周围神经炎B.植物神经功能紊乱C.呼吸道刺激症状D.化学性肺炎E.中枢神经功能紊乱√解析:16.职业病的三级预防中,一级预防是指(分数:2.00)A.防止或限制接触职业危害因素√B.研究早期诊断的临床指标及监护方法C.早期发现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D.确诊并治疗职业病,使患者早日康复E.防止急、慢职业中毒解析:17.在工业化学物质中,煤焦油、沥青、葸、木馏油、页岩油、石蜡共同能引起接触工人的(分数:2.00)A.肝癌B.皮肤癌√C.白血病D.肝血管肉瘤E.间皮癌解析:18.我国规定凡被确诊为法定职业病首先应作如何处理(分数:2.00)A.立即住院治疗B.调离现场作业C.应立即向当地职防机构报告√D.给予对症处理E.调离原来工作岗位解析:19.冷水试验复温时间以超过多少为异常(分数:2.00)A.30分钟√B.3分钟C.10分钟D.20分钟E.5分钟解析:20.职业中毒是由于(分数:2.00)A.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B.接触生产中各种化学物引起的中毒C.接触生产性化学物引起的中毒D.接触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中毒E.接触化学物的原料引起的中毒解析:21.职业病是由下列何种因素引起的(分数:2.00)A.不良劳动条件B.生产性因素C.职业性有害因素√D.有害的生产过程E.生产性有害因素解析:22.尘肺按病因分类,哪一种是错误的(分数:2.00)A.矽肺B.石棉肺√C.硅酸盐肺D.炭尘肺E.金属尘肺解析:23.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为(分数:2.00)A.通风换气不足B.作息制度不合理√C.采光照明不足D.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E.卫生设施不全解析:24.卫生学评价中表示声音强度大小的单位最常用的为(分数:2.00)A.声频带B.声频C.声功率级D.声压级√E.声强级解析:25.预防苯中毒的措施中,下列哪项是根本性措施(分数:2.00)A.改革生产工艺,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苯√B.个人防护C.车间空气定期监测D.通风排毒E.就业前和定期体检解析:26.广义职业病的原因是各种生产性的(分数:2.00)A.物理因素B.有害因素√C.有毒化合物D.毒物和各种物理因素E.有毒粉尘解析:27.下列哪项不属于职业中毒诊断依据(分数:2.00)A.劳动卫生条件监测结果√B.职业史C.临床资料D.集体诊断E.实验室检查解析:28.微波的生物学作用机制世界公认的学说是(分数:2.00)A.非热效应B.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C.热效应√D.钙稳态紊乱E.应激解析:29.中等强度作业时供氧情况是(分数:2.00)A.氧需超过氧上限B.氧需不超过氧上限√C.几乎是在无氧条件下D.氧需等于氧上限E.B和D解析:30.职业病学的主要任务是(分数:2.00)A.识别职业性有害因素B.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职业病√C.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D.提高劳动生产率E.改善劳动条件解析:31.电光性眼炎可能由下列何种因素引起(分数:2.00)A.电磁波B.微波C.红外线D.紫外线√E.可见光解析:32.铅作业工人尿铅升高的意义是(分数:2.00)A.铅吸收指标√B.铅吸收障碍C.尿铅排泄障碍D.急性铅中毒指标E.慢性铅中毒指标解析:33.下列哪项尘肺预防组织措施是错误的(分数:2.00)A.组织进行就业前及定期体检B.组织进行定期的粉尘监测√C.对粉尘作业劳动条件及技术措施组织评价D.制定防尘工作计划并保证实施E.建立健全防尘组织机构解析:34.下列哪种有机粉尘不会引起肺部病变(分数:2.00)A.棉尘B.面粉√C.聚氯乙烯粉尘D.污染霉菌的枯草E.污染霉菌的蔗渣解析:35.职业病与职业性多发病的区别在于(分数:2.00)A.与病因的明确程度有关B.与病因的监测识别程度有关C.与接触水平-反应关系有关D.与发病的人数多少有关√E.与及时诊断、治疗、预后有关解析:36.劳动卫生学的主要任务是(分数:2.00)A.积极防治职业病B.提高劳动生产率C.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D.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E.提高劳动卫生科学水平解析:37.根据三级预防原则劳动卫生工作的一级预防工作应进行(分数:2.00)A.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B.现场环境监测C.就业前健康检查√D.健康教育E.改善劳动条件解析:38.在下列石棉肺诊断依据中,哪项不是主要依据(分数:2.00)A.症状与体征的特点B.痰中检出石棉小体√C.X线胸片变化与胸膜改变D.肺功能明显降低E.职业史解析:39.下列哪个代谢产物可作为评价二甲苯的接触指标(分数:2.00)A.尿酚B.马尿酸C.苯基硫醚氨酸D.粘康酸E.甲基马尿酸√解析:40.有机磷农药中毒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的机制是(分数:2.00)A.使胆碱脂酶活性水解B.使胆碱脂酶活性老化C.使胆碱脂酪活性丧失D.与胆碱脂酶磷酰基结合√E.与胆碱酯酶分子结合解析:41.微波可否引起白内障(分数:2.00)A.仅见动物实验模型B.仅见个别病例C.只能加速晶状体老化D.既可制造出白内障模型又有个案报告√E.不能引起解析:42.职业性下背痛是我国一种(分数:2.00)A.赔偿性疾病B.常见职业性损害√C.常见职业病D.就业禁忌证E.慢性职业病解析:43.下列对石棉接触者检出的石棉小体特点或意义中,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可作为石棉肺诊断的依据√B.石棉小体长<300μm,粗<1~5μmC.形状似火柴、哑铃或分支状D.可在肺组织或痰中检出E.HE染色呈棕黄或黄绿色解析:44.汞接触者尿汞升高的意义是(分数:2.00)A.急性汞中毒指标B.汞吸收指标√C.慢性汞中毒指标D.尿汞排泄障碍E.汞吸收障碍解析:45.甲苯和二甲苯轻度慢性中毒的毒作用主要表现是(分数:2.00)A.消化系统功能障碍B.血液系统功能障碍C.神经衰弱综合征√D.造血功能障碍E.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解析:。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卷答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卷答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卷一、选择题:1、热辐射能量大小主要取决于(C )A.环境的温度B.环境的湿度C.辐射源的温度D.辐射源的湿度2.尘肺X线诊断标准中"t"小阴影是指(D )A.直径在1.5mm以下的类圆形小阴影B.直径在1.5~3mm类圆形小阴影C.直径在3~10mm的类圆形小阴影D.宽度在1.5~3mm的不规则形小阴影3.1989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规定职业性中暑诊断及分级标准为(B )A.轻症中暑,中度中暑和重症中暑B.中暑先兆,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C.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D.轻症中暑、重症中暑4.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哪三种(D )A.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肺水肿、瞳孔缩小B.全身紧束感、胸部压迫感、肌束震颤C.消化系统症状、眼睛的症状、呼吸道症状D.毒蕈碱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烟碱样症状5.下列有关劳动卫生标准应用论述错误的是(A )A.具有技术和法律效力B.一经分布必须严格执行C.不是安全与否的绝对界限D.最高容许浓度是衡量车间空气污染程度的卫生标准6.反映铅在体内含量的指标是( )A.网织红细胞B.尿ALAC.尿粪卟啉D.血铅【答案】D7.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 )A.社会和心理因素B.个体因素C.环境因素D.以上都是【答案】D8.下列哪项不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工作( )A.生产环境监测B.健康监护C.职业流行病学调查D.阈限值制订【答案】D9.在生产条件下,金属汞主要以下列哪种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A.粉尘B.烟C.蒸气D.雾【答案】C10.矽肺诊断所必备的条件是( )A.确切的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史B.确凿的X线胸片表现C.动态观察资料和该单位的矽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D.确切的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史;确凿的X线胸片表现;动态观察资料和该单位的矽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答案】D11.铅及无机化合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A.皮肤B.皮肤和呼吸道C.呼吸道D.皮肤和消化道【答案】C12.尘肺是一种( )A.肺部疾病B.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C.纤维化疾病D.粉尘引起的免疫性疾病【答案】B13.鸣肺的X线表现有( )A.类圆形小阴影B.不规则形小阴影C.大阴影D.以上全有【答案】D14.劳动卫生法规是( )A.管理生产的条例B.降低生产成本的依据C.保障工人在安全、卫生条件下劳动的行政管理和立法依据D.安全劳动的规范【答案】B15.粉尘在呼吸道的沉积方式有多种,但没有下列哪项( )A.撞击B.沉降C.巨噬细胞吞噬D.弥散作用【答案】C16.驱铅治疗的首选药物( )A.亚硝酸钠B.依地酸二钠钙C.阿托品D.美蓝【答案】B17.粉尘在呼吸道的阻留与以下因素有关( )A.粉尘粒子的直径B.粉尘粒子的比重C.粉尘粒子的荷电性D.以上全部【答案】D18.急性汞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A.发热、口腔炎、消化道症状B.贫血、腹痛、口腔炎C.易兴奋、震颤、口腔炎D.周围神经炎、皮疹、贫血【答案】A19.粉尘中的二氧化硅与致纤维化能力的关系是( )A.游离型致纤维化作用与结合型相同B.游离型致纤维化作用大于结合型C.游离型致纤维化作用小于结合型D.结晶型致纤维化小于非结晶型【答案】B20.我国卫生标准中采用的最高容许浓度数值是指工人经常停留的工作地点的呼吸带( )A.粉尘浓度的日平均值B.任何一次采样测尘中均不应超过的粉尘浓度最高限值C.瞬间可超过的粉尘浓度值D.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答案】B21.劳动强度指数是通过下列哪项求得( )A.劳动工时测定B.能量代谢测定C.调查D.以上都是【答案】D22.下列哪项不是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应注意事项( )A.正确选择性能符合要求的用品B.充分理解使用目的和意义C.做好维护保养,妥善安放,便于取用D.尽量节约使用,以降低生产成本【答案】D23.下面哪种论述是正确的( )A.高分子化合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和分散度B.高分子化合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毒物所含游离单体的量和助剂的品种C.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的毒性小于聚合物D.以上都不正确【答案】B24.下列关于流行病学调查论述错误的是( )A.主要是在接触群体中,研究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B.研究职业性损害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发生、发展规律C.常采用断面调查、病例一对照和队列调查方法D.单明接触水平-反应关系,制定修订卫生标准和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答案】D25.下列哪项不属于生产环境职业有害因素控制措施( )A.从卫生和安全角度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B.减低劳动强度,减少接触时间C.正确选择厂址、合理安排车间布局D.避免使用有毒物质【答案】B26.典型的矽结节横断面似( )A.葱头状B.星芒状C.网状D.不规则状【答案】A27.列关于劳动卫生标准论述错误的是( )A.对职业有害因素规定的接触限值B.超过限值与否是诊断职业病的依据C.是衡量作业卫生状况的尺度、改善劳动条件的目标D.实施卫生监督的依据【答案】B28.预防疲劳提高作业能力的措施主要包括( )A.锻炼与练习B.改善劳动制度C.心理学措施D.以上所有措施【答案】D29.生产中锰主要以下列哪种形式经呼吸道吸收而引起中毒( )A.锰尘和锰蒸气B.锰烟和锰蒸气C.锰烟和锰雾D.锰烟和锰尘【答案】D30.纤维粉尘是指纵横径之比( )A.>10:1B.>5:1C.>3:1D.<3:1【答案】C31.急性减压病出现最早且较普遍的表现为( )A.神经系统的改变B.循环系统的改变C.呼吸系统的改变D.皮肤改变【答案】D32.氮氧化物的防治重点是( )A.定期维修设备,防止跑、冒、滴、漏B.加强通风排毒C.定期健康检查,找出职业禁忌证,如有肺部疾患不得从事该作用D.以上都正确【答案】D33.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重度铅中毒( )A.腹绞痛B.贫血C.铅麻痹D.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答案】C参考答案:1、C 2、D 3、B 4、D 5、A 6、D 7、D 8、D 9、C 10、D 11、C 12、B 13、D 14、B 15、C 16、B 17、D 18、A 19、B 20、B 21、D 22、D 23、B 24、D 25、B 26、A 27、B 28、D 29、D 30、C 31、D 32、D 33、C三、简答题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有哪几方面?(1)固体物质的粉碎加工(2)可燃物的不完全燃烧(3)蒸汽的冷凝氧化(4)粉末状物质的过筛,包装,混合,搬运等2.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量和途径都受那些方面的影响?(1)呼吸道,影响因素:毒物浓度,血气分配系数,水溶性,劳动强度。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备考题及答案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备考题及答案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备考题及答案2017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备考题及答案备考题一:A1型题1.生产性粉尘可分为A 矿物性粉尘B 动物性粉尘C 植物性粉尘D 化学性粉尘E 混合性粉尘2.下列哪种粉尘粒子的特点与它在空气中“浮游时间的长短”无关A 质量分散度小的B 爆炸性大的C 荷电性大的D 形状圆的E 硬度大的3.下列哪种情况或条件与粉尘粒子在呼吸道中被阻留的部位无关A 呼吸道的结构B 呼吸的深度C 呼吸的频率D 呼吸道的痉挛反射E 尘粒的大小与形状4.一般认为直径多大的称为“呼吸性粉尘”A <2μmB <3μmC <4μmD <5μmE <7μm5.以下哪种途径不是人体对进入呼吸道的粉尘的排出途径A 黏液纤毛装置的纤毛摆动B 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后沿呼吸道向上而排出C 尘细胞受损、坏死、崩解后排出D 通过吞噬细胞本身的阿米巴运动而排出E 尘粒进入淋巴或血循环系统后沉积于淋巴结或其他脏器6.在防尘技术改革的工艺过程中,下列措施中哪一项不能根本消除粉尘危害A 彻底革新生产设备B 以无矽物质代替使用含石英材料C 远距离操作D 密闭发生场所并用风力运输E 全过程采用计算机控制7.下列因素中哪个与矽肺的直接发病无关A 二氧化硅含量B 结晶型二氧化硅C 上述粉尘浓度D 上述粉尘分散度E 接触上述粉尘的工龄8.在与矽肺发病直接有关下列因素中哪项是最重要的A 游离SiO2含量B 粉尘浓度C 接尘工龄D 防护措施E 个体素质条件9.下列晚发型矽肺发生的条件中哪项是错误的A 接尘浓度高B 粉尘中的游离SiO2含量高C 接尘年限短D 脱尘时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E 身体比较虚弱10.下列速发型矽肺发生的条件中哪项是错误的A 吸入高浓度粉尘B 游离SiO2含量很高C 高分散度D 接尘者身体比较虚弱E 无任何防尘措施11. 对典型矽肺的X线胸片诊断时,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A 阴影直径及宽度的大小B 阴影的形态规则与否C 阴影的数量及密集度D 肺纹理在各肺区的分布E 胸膜、肋膈角的改变及肺气肿情况12.下列尘肺(矽肺)患者的安置原则哪项是错误的A 一级确诊为尘肺,不论期别均应调离接尘岗位B 劳动能力未受影响或只属减退者,可安排做较轻劳动的非接尘工作C 劳动能力显著减退者只能安排做力所能及的非接尘工作D 丧失劳动能力者,不安排任何工作E Ⅰ期合并肺结核者,按诊断为Ⅱ期安排工作13.在下列影响石棉纤维在呼吸道内的阻留或深入的因素中,哪项是错误的A 直径1520μm以上的纤维较难达到肺的深部,不引起肺组织纤维化B 直径35μm纤维易达肺深部,可引起肺纤维化C 纤维直而硬的易进入肺深部D 纤维柔软易弯曲的易被肺阻留E 不同石棉的种类进入肺的情况不同14.石棉作业工人发生的肺部肿瘤特点中哪项是错误的A 石棉肺病人的肺癌的并发率很高B 从接触石棉到发现肺癌的潜隐期长(20~40年)C 致癌与接触剂量密切相关D 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其致癌率明显增高E 石棉所致肺癌的X线像多见于肺的上部15.接触石棉者往往可查出石棉小体,作为它的特点或意义中,哪个是错误的A 长<300μm,粗<1~5μmB 形状如火柴、哑铃、分节状C HE 染色呈棕黄或黄绿色D 在咯痰或肺组织中可查出E 如查出较多时可作为石棉肺诊断的依据16.石棉肺的发病机理有以下学说,但最近被多数人认可的是A 机械刺激学说B 化学学说C 表面电荷学说D 炎症学说E 混合因素学说17.石棉肺的诊断,哪个不属于主要依据A 职业史B 症状与体征的特点C X线胸片特别是胸膜改变D 痰中查出较多的石棉小体E 肺功能明显降低A2型题1.水泥生产原料主要为石灰石(占原料的80%),其次为粘土(占15%)及其他;生产过程中要将原料破碎,烘干及反复过筛,配料;原料要经过焙烧,故在窑内焙烧前称为生料(含游离SiO2约10%或以上),焙烧后称为熟料(一般含SiO2 2%9%)。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题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题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第一单元绪论A1型题1.劳动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个A 三级学科B 分支学科C 子学科D 一级学科E 重要学科2.劳动卫生学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影响的学科A 工人B 农民C 体力劳动者D 劳动者E 脑力劳动者3.劳动卫生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是A 提高劳动卫生科学水平B 积极防治职业病C 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D 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E 提高劳动生产率4.基层劳动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中,不包括A 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B 制定有关卫生标准和条例法规C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D 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E 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监护5.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不包括A 不合理的生产工艺B 使用不合理的工具C 劳动制度不合理D 精神性职业紧张E 劳动强度过大6.劳动条件的组成中,不包括A 生产工艺过程B 生产企业环境C 健康监护D 生产设备布局E 操作体位和方式7.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物理性有害因素,不包括A 生产性粉尘B 非电离辐射C 电离辐射D 高温E 高气压8.生产过程中的生物性有害因素,不包括A 森林脑炎病毒B 流行性乙脑病毒C 炭疽杆菌D 布氏杆菌E 禽流感病毒9.属于电离辐射的物理因素是A 可见光B X射线C 激光D 射频辐射E 紫外线10.下列何种表现属职业性特征A 苯中毒B 局部振动病C 石棉肺D 胼胝、色素沉着等E 铅线、铅面容11.属于合理厂房建筑或布置的是A 化铁炉安装在车间上风向的墙壁上B 高温车间没有自然通风的天窗C 将熔铅炉和排字工人放在一个车间内D 精密作业女工背对直射阳光的座位E 电焊作业采用固定的吸尘装置12.对劳动者接触的职业有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时,下列那项最重要A 所在车间、工段B 从事的工种及工龄C 个体危险因素D 防护技术措施E 遵守操作规程A2型题1.某矿工长期在井下采煤,由于不能按时用餐,患有慢性胃溃疡,此病应属于A 职业病B 职业特征C 职业性多发病D 法定职业病E 常见病2.某乡镇制鞋企业女工,近期发现鼻子经常出血,经检查,WBC和血小板数量均低于正常值下限,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B 现场劳动卫生调查C 进一步的临床检查D 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E 由常规医院进行疾病的诊断3.某冶炼厂定期安排接铅工人到职业病院进行驱铅治疗和疗养,该工作应属于A 一级预防B 二级预防C 三级预防D 对症治疗E 支持疗法4.某铸造厂安排其就业前工人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属于就业前体检B 属于职工健康监护内容C 目的是发现职业禁忌症D 属于一级预防E 属5.轧钢车间工人能接触到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应不包括A 电离辐射B 热辐射C 粉尘D 高温E 有害气体B1型题(13题共用备选答案)A 降低或减少劳动者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水平B 通过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C 对职业病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和处理D 建立和健全组织领导机构E 引进先进的设备与工艺1.一级预防包括2.二级预防包括3.三级预防包括(45题共用备选答案)A 加强对所在单位的卫生监督B 职业性有害因素C 有害的生产过程D 有害的劳动过程E 立即向当地职防机构报告4.职业病是由何种因素引起的5.职业病一旦被确诊应首先做何项工作参考答案A1型题1. B2. D3. C4. B5. A6. C7. A8. B9. B 10. D 11. D 12. BA2型题1. C2. E3. B4. E5. AB1型题1. A2. B3. C4. B5. E第二单元劳动过程对机体的影响A1型题1.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体力劳动强度划分的依据是A 疲劳感B 氧需C 劳动强度指数D 劳动工时E 能量代谢2.某搬运工从楼下搬重物上楼,作业时氧需超过了氧上限,其劳动强度属于A 极低强度作业B 低强度作业C 中等强度作业D 大强度作业E 极大强度作业3.长时间中等强度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A 糖B 脂肪C 蛋白质D 糖和蛋白质E 脂肪和蛋白质4.供给肌肉收缩与松弛活动的能量,首先来自A ATP的分解B CP的分解C 糖的分解D 脂肪的分解E 蛋白质的分解5.有关静力作业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能量消耗水平不高B 氧需通常不超过1L/minC 不易疲劳D 静力作业时没有做功E 作业维持时间短6.能引起职业性紧张的诸多因素中不属于劳动条件的因素是A 照明不良B 工作空间狭窄C 环境脏乱差D 轮班制E 存在有毒有害因素7.体力劳动过程中,机体产生氧债的原因是A 劳动强度过大B 劳动时间过长C 氧需大于供氧D 肌肉无氧酵解E 肺通气功能受限8. 经常锻炼者从事体力劳动时呼吸功能的变化是A 增加呼吸次数B 减少呼吸次数C 呼吸次数不变D 增加肺通气量E 减少肺通气量9.从事较重体力劳动时体温的变化是A 先升高后降低B 升高C 降低D 不变E 先降低后升高10.中等强度作业时,机体供氧情况是A 氧需不超过氧上限B 氧需超过氧上限C 氧需几乎等于氧上限D 氧需等于氧上限E 氧需11.静态作业时肌肉的收缩方式主要是A 等张性收缩B 等长性收缩C 交替性收缩D 间断性收缩E 持续性收缩12.静态作业的特点是A 作业维持时间长B 不容易疲劳C 依靠肌肉的交替收缩D 能量的消耗水平高E 作业时没有做功A2型题1. 某男工从事重件手工锻打作业,每次锻打十余分钟。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局部自然通风常采用A.柜形吸气道B.侧方吸气罩C.伞形罩D.槽边吸气罩E.密闭吸尘罩正确答案:C2.微波作业工人健康检查应重点观察A.心电图B.外周血象C.男性生殖功能D.女性生殖功能E.晶状体正确答案:E3.关于”农民肺”,错误的表述是A.病原体主要是某些嗜热性放线菌B.病原体主要是小多芽孢客C.多发生于霉变枯草粉碎工D.临床表现类似感冒E.血清中检出相应抗原沉淀抗体可作为诊断依据正确答案:E4.放射性疾病其类型有A.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B.全身放射性疾病、局部放射性疾病C.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远期随机效应D.全身放射性疾病、局部放射性疾病和放射性辐射所致近期随机效应E.全身放射性疾病、局部放射性疾病和放射性辐射所致远期随机效应正确答案:E5.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采用A.总声级B.A声级C.B声级D.总声级和A声级E.A、B、C三种声级正确答案:B6.局部振动病的典型表现为A.发作性手指变白B.感觉迟钝C.血管痉挛和变形D.肌无力、肌萎缩E.听力下降正确答案:A7.晚发型矽肺是指A.接尘20年以后发生的矽肺B.经过长期动态观察后才确诊的矽肺C.脱离矽尘作业若干年后才发现的矽肺D.脱离矽尘作业若干年后才确诊的矽肺E.矽肺发病工龄超过平均发病工龄者正确答案:C8.诱发红外线白内障的主要波段是A.1.4~1.6μmB.0.8~1.2μmC.0.76~1.4μmD.上述中的A和BE.上述中的A和C正确答案:D9.粉尘作业工人就业前体检项目中最重要的是A.现病史B.职业史C.痰细胞学梭查D.拍摄胸大片E.既往史正确答案:D10.矽肺的最常见并发症A.肺结核B.肺气肿C.肺心病D.肺感染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11.下列关于危险度评定论述错误的是A.对有害因素潜在作用并进行定性、定量评价B.估算在一般接触条件下可能造成健康损害的概率和程度C.为制订法定职业病提供依据D.寻求可接受危险度E.预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远期效应正确答案:C12.职业病属于A.职业中毒B.职业性疾患C.职业性健康影响D.职业有关疾病E.工伤正确答案:B13.甲苯从尿中排泄的代谢产物有A.马尿酸B.甲基马尿酸C.对氨基酚D.苯基硫醚氨酸E.苯二酚正确答案:A14.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分型为A.急性、慢性、迟发性中毒综合征B.毒蕈碱样、烟碱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C.急性、亚急性、慢性D.急性、慢性、皮肤损害E.急性、慢性和致敏作用正确答案:A15.下列哪项不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工作A.生产环境监测B.健康监护C.职业流行病学调查D.阈限值制订E.实验室测试和危险度评定正确答案:D16.在生产条件下,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以下列哪种形式存在于空气中A.气溶胶B.粉尘或蒸气C.烟、雾D.粉尘和烟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17.职业病从广义上是指A.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B.劳动过程中有害因素引起的人体外表改变C.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患病率增高D.有害因素的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对劳动者造成特定的功能性改变E.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作用持续一定时间后,造成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病理改变正确答案:E18.诊断中度苯胺中毒时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应是A.10%~30%B.30%~50%C.20%~30%D.40%~50%E.高于50%正确答案:B19.下列关于健康监护论述错误的是A.通过健康监护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要求B.通过各种健康检查和分析掌握职工健康状况C.是早期发现健康损害的重要手段D.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是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之一E.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健康损害,以便采取预防措施正确答案:A20.氰化物中毒解毒剂首选药物A.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方法B.4DMAPC.ElYrAD.BAL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21.铅在体内代谢与何种元素相似A.铁B.钙C.钾D.钠E.锌正确答案:B22.生产工艺过程是指A.生产工艺过程中劳动者的班组、工作时间、操作体位和方式,体力和脑力劳动比例关系B.劳动生产场所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工艺所需人为环境及污染物等C.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使用原料和产品等D.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生产环境和劳动组织、操作体位和方式等E.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各种污染因素和不良环境条件等正确答案:C23.汽车司机、飞行员所致疲劳属于何型疲劳A.个别器官疲劳B.全身性疲劳C.智力疲劳D.技术性疲劳E.局部性疲劳正确答案:D24.疲劳是指A.局部疲劳B.全身疲劳C.智力疲劳D.技术性疲劳E.以上全部正确答案:E25.噪声对其他系统的影响还包括A.神经系统B.消化系统C.生殖系统D.心血管系统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26.下列有关劳动卫生标准应用论述错误的是A.具有技术指南和法律效力B.一经颁布必须严格执行C.不是安全与否的绝对界限D.最高容许浓度是衡量车间空气污染程度的卫生标准E.经皮进入人体的毒物,尚须注意皮肤防护正确答案:A27.下列关于职业病论述错误的是A.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引起的疾病B.职业有害因素引起人体不能代偿的功能和器质性损害出现的疾病C.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健康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D.政府规定,职业病享有劳保待遇E.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疾病均称为职业病正确答案:D28.红外线对眼睛的损伤不包括A.角膜的热损伤B.热性白内障C.急性角膜结膜炎D.慢性充血性睑缘炎E.视网膜灼伤正确答案:C29.预防苯中毒的主要措施是A.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苯B.改革生产工艺,使工人不接触或少接触苯C.通风排毒D.采取卫生保健措施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E30.噪声引起的听觉器官损害特点是早期表现为A.耳蜗底部受损B.高频听力下降C.低频听力下降D.语频听力下降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31.高气湿是指环境相对湿度大于A.50%.B.60%.C.70%.D.80%.E.90%.正确答案:D32.铅及无机化合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A.皮肤B.皮肤和呼吸道C.呼吸道D.皮肤和消化道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33.氮氧化物的防治重点是A.定期维修设备,防止跑、冒、滴、漏B.加强通风排毒C.加强安全教育,积极做好肺水肿的防治,抢救D.定期健康检查,找出职业禁忌证,如有肺部疾患不得从事该作业E.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E34.妇女”五期”的劳动保护是指A.青春期、经期、孕期、围产期和哺乳期B.经期、孕期、围产期、产后期和更年期C.青春期、经期、孕期、哺乳期和更年期D.青春期、孕期、围产期、产后期和哺乳期E.经期、孕期、围产期、哺乳期和更年期正确答案:E35.射频辐射是指A.高频电磁场和微波B.高频电磁场和紫外线C.高频电磁场和激光D.微波和激光E.激光与X射线正确答案:A36.有关局部振动对机体的影响,以下错误的是A.对神经系统能产生影响B.可以引起高频段听力下降C.可以出现雷诺征D.可以引起肌无力、肌疼痛、肌萎缩E.可以引起心血管系统的改变正确答案:B37.尘肺X线诊断标准中”t”小阴影是指A.直径在1.5mm以下的类圆形小阴影B.直径在1.5~3mm的类圆形小阴影C.直径在3~10mm的类圆形小阴影D.宽度在1.5mm以下的不规则形小阴影E.宽度在1.5~3mm的不规则形小阴影正确答案:E38.氧需是指A.劳动1分钟所需要的氧量B.1分钟内血液能供应的最大氧量C.劳动5分钟所需要的氧量D.劳动1小时所需要的氧量E.劳动半小时所需的氧量正确答案:A39.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A.ATP-CP系列B.需氧系列C.乳酸系列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40.下列哪项不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工作A.生产环境监测B.健康监护C.职业流行病学调查D.阈限值制订E.实验室测试和危险度评定正确答案:D41.下列哪种情况称为负辐射A.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时,周围物体对人体发射热辐射B.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时,人体向周围物体辐射散热C.当周围空气温度高于人体表面温度,人体散热困难D.当周围空气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人体容易散热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42.能随乳汁排出可能引起婴儿中毒的生产性毒物是A.COB.氯C.铅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43.苯主要以下列哪条途径进入人体A.经皮肤B.经消化道C.以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D.主要经皮肤和呼吸道E.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正确答案:C。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14-1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14-1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14-1(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37,分数:74.00)1.人体可感振动的频率范围为(分数:2.00)A.1500 HZ以下√B.20~20000 HZC.1~20 HZD.20~1000 HZE.任一频率解析:2.坐姿从事精细作业时腰部承受的负荷主要是(分数:2.00)A.姿势负荷√B.用力产生的负荷C.手持物体产生的负荷D.运动产生的负荷E.B和C解析:3.被诊断为职业病患者应在多长时间之内进行复查(分数:2.00)A.每半年B.每3个月C.每6~12个月√D.每月E.每3~6个月解析:4.下列何种表现属职业性多发病(分数:2.00)A.矽肺B.尘肺C.铅中毒D.噪声性耳聋E.建筑工人的腰背痛√解析:5.下列哪项防尘技术改革是不能根除粉尘危害的措施(分数:2.00)A.远距离操作√B.彻底革新生产设备C.以无矽物质代替使用含石英材料D.密闭发生粉尘场所E.全过程采用计算机控制解析:6.我国现在采用的劳动强度分级级别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分数:2.00)A.劳动时能量消耗B.劳动时的氧消耗C.劳动强度指数√D.净劳动时间率E.直肠温度变化解析:7.汞中毒驱汞治疗的首选药物是(分数:2.00)A.谷胱甘肽B.半胱氨酸C.二巯基丁二酸钠√D.维生素EE.维生素C解析:8.铅中毒时血和尿中ALA升高是由于(分数:2.00)A.琥珀酸脱氢酶受抑制B.ALAS受抑制C.血红素合成酶受抑制D.ALAD受抑制√E.山梨醇脱氢酶受抑制解析:9.CO中毒患者其皮肤和黏膜可呈(分数:2.00)A.暗红色B.鲜红色C.青紫色D.樱桃红色√E.苍白色解析:10.影响人体体温调节的环境气象因素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分数:2.00)A.气温√B.气流C.气湿D.气压E.空气离子解析:11.噪声聋在病变性质上属哪种类型(分数:2.00)A.神经性耳聋B.感音性耳聋√C.传导性耳聋D.混合性耳聋E.过敏性耳聋解析:12.苯的慢性毒作用主要影响(分数:2.00)A.心血管系统B.消化系统C.内分泌系统D.造血系统√E.中枢神经系统解析:13.劳动卫生学是研究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分数:2.00)A.劳动√B.职业C.产业D.环境E.工业解析:14.慢性汞中毒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分数:2.00)A.消化功能障碍B.接触性皮炎C.皮疹D.神经衰弱综合征√E.性功能下降解析:15.静态作业的特点是(分数:2.00)A.可以持久B.不能持久C.容易疲劳D.不易疲劳E.B和C √解析:16.在下列对尘肺(矽肺)患者的安置原则中,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I期合并肺结核者,按诊断为Ⅱ期安排工作√B.丧失劳动力者,不安排任何工作C.劳动能力显著下降者,只能安排其所能从事的非接尘工作D.确诊为尘肺,不论期别均应调离接尘岗位E.劳动能力轻度减退者,可安排其从事较轻劳动的非接尘工作解析:17.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制定的依据是(分数:2.00)A.肺通气量和心率B.通气量和排汗量C.能量代谢率和劳动时间率√D.能量代谢E.劳动时间率和心率解析:18.肌肉在缺氧条件下活动,则靠酵解方式提供能量,其特点是(分数:2.00)A.较慢B.迅速C.很少D.易疲劳E.B和D √解析:19.肌肉活动依靠体内贮存的ATP-CP系统供能特点是(分数:2.00)A.非常迅速√B.产生乳酸较多C.迅速D.提供能量较多E.氧的需要量较少解析:20.铅影响血红素合成过程主要通过抑制(分数:2.00)A.琥珀酸脱氢酶B.血红素合成酶C.B﹢D﹢E √D.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E.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解析:21.白血病可能由下列何种因素引起(分数:2.00)A.低温B.激光C.X射线和γ射线√D.噪声E.振动解析:22.甲苯和二甲苯急性中毒的毒作用主要表现是(分数:2.00)A.泌尿系统功能改变B.消化系统损伤C.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D.血液系统损伤E.内分泌系统损伤解析:23.有机磷农药生产或使用中毒主要经何种途径污染而引起(分数:2.00)A.经消化道B.经呼吸道C.经皮肤√D.经消化道和黏膜E.经黏膜解析:24.电离辐射的生物学作用机制是(分数:2.00)A.热效应B.脂质过氧化C.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D.非热效应E.应激解析:25.抢救经呼吸道吸入的急性中毒,首要采取的措施是(分数:2.00)A.应用特殊的解毒剂B.对症治疗C.立即脱离现场及急救√D.消除尚未吸收的毒物E.排出已吸收的毒物解析:26.氨基甲酸脂类农药中毒抑制胆碱脂酶活性的机制(分数:2.00)A.使胆碱酯酶活性水解B.使胆碱酯酶活性老化C.使胆碱酯酶活性丧失D.与胆碱酯酶分子结合√E.与胆碱酯酶磷酰基结合解析:27.高温车间是指(分数:2.00)A.夏季车间内气温超过30℃B.车间内气温比室外夏季设计通风计算温度高2℃及以上√C.夏季车间内气温超过35℃D.车间内热源散热量每小时每m3大于50 kcalE.未明确规定解析:28.下列何种表现属职业性特征(分数:2.00)A.苯中毒B.局部振动病C.石棉肺D.胼胝、色素沉着等√E.暂时性听力位移解析:29.诊断职业性噪声聋最终的依据是(分数:2.00)A.诊断标准√B.职业史C.噪声强度及性质D.测听结果E.排出干扰因素后解析:30.劳动过程由下列因素或条件组成,除外(分数:2.00)A.劳动组不好B.操作和体位不好C.体、脑劳动比例关系失调D.精神(心理)紧张E.员工的健康状况不好√解析:31.下列与晚发型矽肺发生有关的条件中,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作业工人体质比较虚弱√B.接触的粉尘浓度较高C.粉尘中游离SiO 2含量高D.接触粉尘年限较短E.脱尘时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解析:32.在下列矽肺诊断依据中,哪项是不必要的(分数:2.00)A.CT检查√B.接触粉尘职业史C.临床症状与肺功能检查D.X线胸片E.接尘者所在单位历年矽肺发生的资料解析:33.劳动卫生学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影响的学科(分数:2.00)A.人体B.产业工人C.劳动者√D.工人E.职业群体解析:34.CO的中毒机制主要是(分数:2.00)A.可形成HbCO,引细胞窒息B.CO可刺激化学感受器,而致缺氧C.可形成HbCO,使得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引起组织缺氧致缺氧√D.空气中CO浓度增加,使空气中O 2含量降低E.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缺氧解析:35.静态作业氧消耗量最突出的特点是(分数:2.00)A.供氧少B.作业停止后氧消耗反而升高√C.氧需少D.氧消耗水平不高E.出现氧债解析:36.根据三级预防的原则劳动卫生及职业病工作的第二级预防应进行以下工作(分数:2.00)A.劳动者的健康检查B.早期识别、判断职业性病损的人群C.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监护D.对可疑及确诊病人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E.对受损者做劳动能力鉴定解析:37.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迟发性神经病多发生在急性重度中毒多长时间后(分数:2.00)A.一年以后B.2~3个月C.2~3天D.半年E.2~3周√解析:。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6-1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6-1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练习试卷6-1(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下面哪项不是防尘工作"八字方针"中的内容(分数:2.00)A.革B.水C.密D.封√E.护解析:2.防尘组织措施中最重要的是(分数:2.00)A.建立健全粉尘监测制度B.安全检查制度C.健康监护制度D.健康管理制度E.有专人组织实施√解析:3.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采用(分数:2.00)A.总声级B.A声级√C.B声级D.总声级和A声级E.A、B、C三种声级解析:4.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类型中属病理性改变的是(分数:2.00)A.TTSB.PTS √C.听觉适应D.听觉疲劳E.听力下降解析:5.环境中的温度超过多少,机体一般只通过皮肤散热(分数:2.00)A.直肠温度35℃B.直肠温度37℃C.皮肤温度35℃√D.皮肤温度37℃E.中心温度35℃解析:6.慢性外照射放射病患者白细胞分类计数下列哪一类减少(分数:2.00)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单核细胞解析:7.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措施有(分数:2.00)A.内防护B.外防护C.控制辐射源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解析:8.减压病的机制中,其原发因素是(分数:2.00)A.气泡形成√B.低氧性缺氧C.血浆外渗D.氮中毒(即氮的麻醉)E.血管内凝血解析:9.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处理,首选(分数:2.00)A.阿托品+复能剂B.阿托品√C.复能剂D.美兰(小剂量)E.以上均不对解析:10.局部振动病的典型表现为(分数:2.00)A.发作性手指变白√B.感觉迟钝C.血管痉挛和变形D.肌无力、肌萎缩E.听力下降解析:11.晚发型矽肺是指(分数:2.00)A.接尘20年以后发生的矽肺B.经过长期动态观察后才确诊的矽肺C.脱离矽尘作业若干年后才发现的矽肺√D.脱离矽尘作业若干年后才确诊的矽肺E.矽肺发病工龄超过平均发病工龄者解析:12.敌百虫经皮中毒抢救时,清洗皮肤、黏膜最好选用(分数:2.00)A.95%酒精B.2%NaHCO 3C.热水D.清水√E.沾肥皂水解析:13.职业肿瘤的发病条件包括(分数:2.00)A.致癌物的性质与剂量B.接触途径C.机体对致癌物的敏感性D.上述中的A和BE.上述中的A、B和C √解析:14.棉尘症早期典型表现为(分数:2.00)A.星期一热√B.支气管哮喘C.支气管扩张D.肺功能明显受损E.右心衰解析:15.预防高原病发生的最好措施是(分数:2.00)A.严格全面体检B.注意防寒保暖C.调整生产定额D.供应合理的膳食E.进行适应性锻炼√解析:16.肺内矽尘蓄积量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粉尘的分散度B.接尘时间C.接尘浓度D.接尘浓度和接尘时间√E.接尘浓度和粉尘分散度解析:17.可吸入性纤维粉尘是指(分数:2.00)A.直径>3μm,长度<5μmB.直径>3μm,长度≥5μmC.直径<3μm,长度<5μmD.直径<3μm,长度≥5μm √E.直径<3μm,长度≥9μm解析:18.对减压病惟一根治手段是(分数:2.00)A.加压给氧B.及时给氧C.及时加压治疗以消除气泡√D.足量及早给予皮质激素E.合理补液以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解析:19.永久性听阈位移包括(分数:2.00)A.听觉适应、听觉疲劳B.听觉疲劳、听觉损伤C.听觉适应、噪声性耳聋D.听力损伤、噪声性耳聋√E.听觉疲劳、噪声性耳聋解析:20.诱发红外线白内障的主要波段是(分数:2.00)A.1.4~1.6μmB.0.8~1.2μmC.0.76~1.4μmD.上述中的A和B √E.上述中的A和C解析:21.关于微波的生物学作用机制虽尚不清楚但较公认的学说是(分数:2.00)A.致热效应√B.非致热效应C.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D.钙稳态紊乱E.免疫功能失调解析:22.局部振动病是指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下列那种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分数:2.00)A.肢体神经及运动B.四肢骨骼肌C.末梢循环√D.手部循环及神经E.脚部循环及神经解析:23.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如西维因)的主要毒性是(分数:2.00)A.乙酰胆碱酯酶抑制√B.抑制神经毒酯酶C.抑制碱性磷酸酶D.抑制乳酸脱氢酶E.抑制酸性磷酸酶解析:24.描述噪声强度的客观指标(分数:2.00)A.声压级√B.向度C.响度级D.声级AE.声级C解析:25.在"ILO/WHO全球消除矽肺的国际规划"目标中要求,在哪年前明显降低矽肺发病率,在哪年消除矽肺(分数:2.00)A.2000年2005年B.2000年2010年C.2005年2010年D.2005年2015年√E.2005年2020年解析:26.速发型矽肺是指(分数:2.00)A.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矽尘不到1年即发病者B.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矽尘1~2年即发病者√C.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矽尘2~3年即发病者D.是指吸入高浓度、高游离SiO 2含量粉尘3个月内发病者E.泛指矽肺发病工龄低于矽肺平均发病工龄者解析:27.下列有关局部振动病论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B.还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C.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D.多从手指近端开始√E.冷水复温实验阳性解析:28.可作为高温作业劳动者受热程度和劳动强度综合指标的是(分数:2.00)A.尿盐含量B.血压C.出汗量√D.体温E.平均体温解析:29.对局部振动病最具有确诊意义的检查项目是(分数:2.00)A.甲皱微循环试验√B.寒冷(冷水)诱发试验C.两点分辨试验D.冷水复温实验E.划痕实验解析:30.煤工尘肺具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分数:2.00)A.煤斑B.灶周肺气肿C.煤矽结节D.上述中的A和B √E.Az述中的A和C解析:31.生产性噪声对听力的损害一般是(分数:2.00)A.只损害高频部分B.只损害低频部分C.先高频,后向低频发展√D.先低频,后向高频发展E.高低频同时受损解析:32.声级计A声级的设计是根据(分数:2.00)A.模拟人耳对40方的等响曲线√B.模拟人耳对70方的等响曲线C.模拟人耳对80方的等响曲线D.模拟人耳对100方的等响曲线E.以上都不正确解析:33.在X线胸片上,石棉肺的不规则小阴影通常最早出现于(分数:2.00)A.两肺上叶B.两肺中叶C.两肺下叶√D.两肺中下叶E.两肺肺尖解析:34.煤工尘肺X线胸片类圆形小阴影最早出现的部位多是(分数:2.00)A.右中肺区√B.左中肺区C.双肺中区D.右上肺区E.双肺上区解析:35.下列哪个不是法定尘肺(分数:2.00)A.矽肺B.石棉肺C.棉尘肺√D.煤肺E.云母尘肺解析:36.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分数:2.00)A.白内障B.视网膜脉络膜灼伤C.急性结膜炎D.急性角膜结膜炎√E.角膜细胞热损伤解析:37.职业性肿瘤的发生部位多见于(分数:2.00)A.呼吸道√B.消化道C.皮肤D.肝E.呼吸道、皮肤及膀胱解析:38.粉尘作业工人就业前体检项目中最重要的是(分数:2.00)A.现病史B.职业史C.痰细胞学梭查D.拍摄胸大片√E.既往史解析:39.听觉适应是指(分数:2.00)A.强噪声下暴露时间短,听阈提高10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即可恢复√B.一种器质性听觉器官损伤C.是一种永久性的听阈位移D.强噪声暴露下时间较长,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15dB,离开噪声环境后较长时间内听力才能恢复E.强噪声暴露下时间较长,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30dB,离开噪声环境后较长时间内听力才能恢复解析:40.矽肺的最常见并发症(分数:2.00)A.肺结核√B.肺气肿C.肺心病D.肺感染E.以上都不对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第一单元绪论A1型题1.劳动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个A 三级学科B 分支学科C 子学科D 一级学科E 重要学科2.劳动卫生学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影响的学科A 工人B 农民C 体力劳动者D 劳动者E 脑力劳动者3.劳动卫生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是A 提高劳动卫生科学水平B 积极防治职业病C 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D 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E 提高劳动生产率4.基层劳动卫生工作的主要容中,不包括A 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B 制定有关卫生标准和条例法规C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D 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E 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监护5.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不包括A 不合理的生产工艺B 使用不合理的工具C 劳动制度不合理D 精神性职业紧E 劳动强度过大6.劳动条件的组成中,不包括A 生产工艺过程B 生产企业环境C 健康监护D 生产设备布局E 操作体位和方式7.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物理性有害因素,不包括A 生产性粉尘B 非电离辐射C 电离辐射D 高温E 高气压8.生产过程中的生物性有害因素,不包括A 森林脑炎病毒B 流行性乙脑病毒C 炭疽杆菌D 布氏杆菌E 禽流感病毒9.属于电离辐射的物理因素是A 可见光B X射线C 激光D 射频辐射E 紫外线10.下列何种表现属职业性特征A 苯中毒B 局部振动病C 石棉肺D 胼胝、色素沉着等E 铅线、铅面容11.属于合理厂房建筑或布置的是A 化铁炉安装在车间上风向的墙壁上B 高温车间没有自然通风的天窗C 将熔铅炉和排字工人放在一个车间D 精密作业女工背对直射的座位E 电焊作业采用固定的吸尘装置12.对劳动者接触的职业有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时,下列那项最重要A 所在车间、工段B 从事的工种及工龄C 个体危险因素D 防护技术措施E 遵守操作规程A2型题1.某矿工长期在井下采煤,由于不能按时用餐,患有慢性胃溃疡,此病应属于A 职业病B 职业特征C 职业性多发病D 法定职业病E 常见病2.某乡镇制鞋企业女工,近期发现鼻子经常出血,经检查,WBC和血小板数量均低于正常值下限,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B 现场劳动卫生调查C 进一步的临床检查D 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E 由常规医院进行疾病的诊断3.某冶炼厂定期安排接铅工人到职业病院进行驱铅治疗和疗养,该工作应属于A 一级预防B 二级预防C 三级预防D 对症治疗E 支持疗法4.某铸造厂安排其就业前工人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属于就业前体检B 属于职工健康监护容C 目的是发现职业禁忌症D 属于一级预防E 属于二级预防5.轧钢车间工人能接触到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应不包括A 电离辐射B 热辐射C 粉尘D 高温E 有害气体B1型题(13题共用备选答案)A 降低或减少劳动者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水平B 通过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C 对职业病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和处理D 建立和健全组织领导机构E 引进先进的设备与工艺1.一级预防包括2.二级预防包括3.三级预防包括(45题共用备选答案)A 加强对所在单位的卫生监督B 职业性有害因素C 有害的生产过程D 有害的劳动过程E 立即向当地职防机构报告4.职业病是由何种因素引起的5.职业病一旦被确诊应首先做何项工作参考答案A1型题1. B2. D3. C4. B5. A6. C7. A8. B9. B 10. D 11. D 12. BA2型题1. C2. E3. B4. E5. AB1型题1. A2. B3. C4. B5. E第二单元劳动过程对机体的影响1.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体力劳动强度划分的依据是A 疲劳感B 氧需C 劳动强度指数D 劳动工时E 能量代谢2.某搬运工从楼下搬重物上楼,作业时氧需超过了氧上限,其劳动强度属于A 极低强度作业B 低强度作业C 中等强度作业D 大强度作业E 极大强度作业3.长时间中等强度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A 糖B 脂肪C 蛋白质D 糖和蛋白质E 脂肪和蛋白质4.供给肌肉收缩与松弛活动的能量,首先来自A ATP的分解B CP的分解C 糖的分解D 脂肪的分解E 蛋白质的分解5.有关静力作业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能量消耗水平不高B 氧需通常不超过1L/minC 不易疲劳D 静力作业时没有做功E 作业维持时间短6.能引起职业性紧的诸多因素中不属于劳动条件的因素是A 照明不良B 工作空间狭窄C 环境脏乱差D 轮班制E 存在有毒有害因素7.体力劳动过程中,机体产生氧债的原因是A 劳动强度过大B 劳动时间过长C 氧需大于供氧D 肌肉无氧酵解E 肺通气功能受限8. 经常锻炼者从事体力劳动时呼吸功能的变化是A 增加呼吸次数B 减少呼吸次数C 呼吸次数不变D 增加肺通气量E 减少肺通气量9.从事较重体力劳动时体温的变化是A 先升高后降低B 升高C 降低D 不变E 先降低后升高10.中等强度作业时,机体供氧情况是A 氧需不超过氧上限B 氧需超过氧上限C 氧需几乎等于氧上限D 氧需等于氧上限E 氧需11.静态作业时肌肉的收缩方式主要是A 等性收缩B 等长性收缩C 交替性收缩D 间断性收缩E 持续性收缩12.静态作业的特点是A 作业维持时间长B 不容易疲劳C 依靠肌肉的交替收缩D 能量的消耗水平高E 作业时没有做功A2型题1. 某男工从事重件手工锻打作业,每次锻打十余分钟。

该作业氧消耗的特点是A 氧需小于氧上B 氧需等于氧上限C 氧需大于氧上限D 氧债几乎等于氧需E 氧债大于氧需2.某建筑工人在短时间将一重物快速运到五楼工地,在这一过程中供应肌肉活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A ATP分解B ATP-CP系列C 三羧酸循环D 乳酸系列E 需氧系列3.某公司打字员,长时间工作后,主诉头痛、眼干、眼痛和视物模糊等,属何种类型疲劳A 暂时性疲劳B 脑力疲劳C 全身性疲劳D 局部性疲劳E 感觉性疲劳4.某制衣厂工人的劳动强度指数为23,依据“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属于A Ⅰ级B Ⅱ级C Ⅲ级D Ⅳ级E. Ⅴ级B1型题(13题共用备选答案)A 氧需不超过氧上限B 氧需超过氧上限C 氧需等于氧上限D 氧债几乎等于氧需E 氧债等于氧需1.极大强度作业是2.大强度作业是3.中等强度作业是(46题共用备选答案)A 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和尿酸增加B 呼吸加快、易怒和注意力不集中C 过量吸烟或怠工、缺勤;D 血压升高、易激动或不愿参加集体活动E 焦虑、抑郁、易怒或感情淡漠等4.属于紧引起的心理反应5.属于紧引起的生理反应6.属于紧引起的行为表现A3/A4型题(13题共用题干)某计算机中心对其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发现某些人员出现了一些生理或心理方面的异常表现,试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原因1. 眼干、眼痛及视物模糊并伴有复视A 紧引起的心理反应B 长期视觉紧C 紧引起的生理反应D 面部肌肉紧E 紧引起的行为表现2. 手腕疼痛和手部麻木A 紧引起的行为表现B 中毒性周围神经病C 肌肉骨骼紧D 视觉紧E 心理紧3. 精神抑郁、感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A 视觉紧B 肌肉骨骼紧C 精神紧D 视觉紧E 心理紧(46题共用题干)某企业为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采取了以下措施,它们分别属于何种类型的措施4. 教育员工树立主人翁精神A 人类工效学B 劳动生理学C 组织管理D 劳动心理学E 物质奖励5. 改进生产设备与工具的设计与操作方法A 人类工效学B 劳动生理学C 劳动心理学D 组织管理E 物质奖励6. 加强员工的身体锻炼A 人类工效学B 劳动生理学C 劳动心理学D 组织管理E 物质奖励参考答案A1型题1. C2. D3. B4. A5. C6. D7. C8. D9. B 10. A 11. B 12. EA2型题1. C2. D3. D4. CB1型题1. D2. B3. A4. E5. A6. CA3/A4型题1. B2. C3. E4. D5. A6. B答案解析A1型题2. 首先将氧需、氧上限和氧债三个概念搞清楚。

大强度作业为氧需超过氧上限,而极大强度作业为氧债几乎等于氧需。

故正确答案为D。

3. 中等强度的肌肉活动,在开始阶段利用糖类较多,但随着活动时间的延长,利用脂肪的比例增大。

故其主要能源是脂肪,正确答案为B。

4. 供给肌肉运动的能量首先源于ATP的迅速分解,进而CP及时分解补充ATP。

此题正确率为55%,答B的考生近23%,估计是未注意“首先”二字。

正确答案为A。

A2型题1. 该项作业的特点是每次锻打十余分钟后,需休息一段时间,不属于稳定状态下的作业,但其每次持续时间较长,故应属于大强度作业。

正确答案C。

2. 由于大强度活动时,ATP分解非常迅速,需氧系列受到供氧能力的限制,形成ATP的速度不能满足肌肉活动的需要。

此时,需靠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的方式来提供能量,称乳酸系列。

正确答案D。

第三单元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A1型题1. 职业中毒是由于A 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损伤B 接触各种化学物引起的损伤C 接触各种毒物引起的损伤D 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损伤E 接触化学物的原料引起的损伤2. 生产条件下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A 皮肤和消化道B 消化道和呼吸道C 消化道和黏膜D 呼吸道和皮肤E 手-口途径3.影响毒物经皮吸收的重要因素是A 毒物的脂溶性和粘稠度B 毒物的浓度和粘稠度C 接触皮肤的部位与面积D 毒物的水溶性和粘稠度E 毒物脂溶性与水溶性4.职业中毒的临床类型不包括A 急性中毒B 慢性中毒C 亚急性中毒D 迟发性中毒E 观察对象5. 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不包括A 毒物的浓度与作用时间B 毒物本身的理化特性C 毒物间的联合作用D 人体遗传特性E 性格与婚姻状态6.职业中毒诊断的主要依据是A 临床症状与体征B 实验室检查及症状与体征C 职业史、实验室检查及劳动卫生现场调查D 接触有毒物质的种类、浓度及时间E 病人的工种、工龄及现场劳动条件7. 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治疗原则是A 迅速脱离现场B 阻止毒物继续吸收、解毒及排毒C 对症处理与支持疗法D 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E 增强机体的抵抗力8.预防职业中毒的根本措施是A 根除毒物B 降低生产环境中毒物浓度C 安全卫生管理D 个体防护E 职业卫生服务9.气溶胶包括A 粉尘、雾和烟B 气体、烟和蒸气C 气体、粉尘和烟D 气体、蒸气和雾E 蒸气、粉尘和烟10. 慢性职业中毒早期多出现的临床表现是A 类神经症B 周围神经炎C 中毒性脑病D 震颤E 中毒性精神病11. 铅对卟啉代谢影响与抑制哪些酶活性有关A 琥珀酸脱氢酶及ALASB ALAS及血红素合成酶C 血红素合成酶及ALADD ALAD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E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及琥珀酸脱氢酶12. 驱铅治疗的首选药物A 亚硝酸钠B 依地酸二钠钙C 阿托品D 美蓝E 青霉胺13. 下列哪项不是慢性铅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A 类神经症B 贫血C 易兴奋症D 碗下垂E 腹绞痛14. 在轻度铅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哪一项,可诊断为中度铅中毒A 铅麻痹B 铅脑病C 血铅升高D 尿ALA增高E 腹绞痛15. 铅主要蓄积在A 肾脏B 肝脏C 肺脏D 脾脏E 骨骼16. 铅在哪个部位抑制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 细胞浆B 细胞核C 粗面质网D 滑面质网E 线粒体17. 慢性汞中毒的三大特征性临床表现是A 口腔炎、发热、皮疹B 易兴奋、震颤、口腔炎C 周围神经炎、腹痛、贫血D 口腔炎、腹痛、肾功能障碍E 贫血、易兴奋、皮疹18. 刺激性气体中毒防治的关键是A 眼结膜损伤B 咽喉炎C 肺炎D 肺水肿E 脑水肿19. 防治刺激性气体所致肺水肿的关键措施是A 卧床休息B 吸氧和雾化吸入中和剂C 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D 控制感染E 止咳、化痰20. 符合氮氧化物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应是A 剧烈咳嗽、咳痰B 眼结膜充血、红肿C 大量流鼻涕、打喷嚏D 畏光、大量流眼泪E 无明显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21. 刺激性气体的刺激反应,不包括A 眼结膜充血、流泪B 流鼻涕、打喷嚏C 呛咳、胸闷D 接触性皮炎E 咽痛、咽部充血22. 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毒作用机理是A 抑制血红蛋白合成B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C 抑制血红蛋白对氧的运输D 抑制细胞对氧的利用E 抑制呼吸系统功能23.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其皮肤和黏膜可呈A 暗红色B 鲜红色C 青紫色D 樱桃红色E 苍白色24. 一氧化碳中毒防治的关键A 眼结膜损伤B 咽喉炎C 肺炎D 肺水肿E 脑水肿25. 苯的急性毒作用主要影响A 分泌系统B 呼吸系统C 消化系统D 中枢神经系统E 造血系统26. 苯的慢性毒作用主要影响A 心血管系统B 消化系统C 分泌系统D 造血系统E 中枢神经系统27. 慢性苯中毒对造血系统的早期影响是A 白细胞减少,以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B 白细胞减少,以淋巴细胞减少为主C 白细胞减少,但淋巴细胞增加D 血小板减少,有出血倾向E 全血细胞减少28. 下列哪个代谢产物可作为评价甲苯近期接触的指标A 苯基硫醚氨酸B 粘康酸C 甲基马尿酸D 马尿酸E 酚类29. 美蓝是哪种毒物中毒的特效解毒剂A 苯B 甲苯C 二甲苯D 苯胺E 二氯乙烷30. 哪种毒物中毒的血液中可查到赫恩氏小体A 苯中毒B 苯胺中毒C 甲苯中毒D 二甲苯中毒E 甲醇中毒31. 苯胺中毒时,导致溶血的机制之一是A 形成高铁血红蛋白B 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C 氧化型谷胱甘肽的减少D 氧化型谷胱甘肽增多E 还原型谷胱甘肽增多32. 易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毒物是A 二氯乙烷B 苯胺C 甲苯D 二硫化碳E 二氧化碳33. 因事故大量吸入氯乙烯后,主要毒作用表现是A 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B 肢端溶骨症C 过敏性支气管哮喘D 聚合物烟雾热E 呼吸道刺激作用34. 有关高分子化合物,下面那项说法是不正确的A 分子量达几千至几百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