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概论笔记
《信息管理(202x)》读书笔记模板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信息
丛书
参考答案
网络
规划
管理
基础
信息
考纲
内容 题库
演练
管理
真题
技术
信息
信息化
系统
计算机
内容摘要
《信息管理(2008)》作为《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辅导丛书》之《信息管理》分册,在编写的过程中,我 们依据考纲,力求做到突出学科知识的考点、重点、难点,达到易学、易懂、易会、实用的目的。《信息管理 (2008)》分为四大部分,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第二部分数据库管理与站管理、第三部分信息法规与信息安全 和第四部分信息管理与电子政务,每部分基本上按照考纲的内容,每个问题分为章,大问题里每个分号前的内容 分为节,节下为目,根据编写者对考纲的理解编写。同时,我们为了突出重点,也对章节作了适当的合并。
项目管理的知 识体系
4 第三节·信息
化项目的过程 管理
5
电子政务
1
第一节·电子 政务概论
2
第二节·办公 自动化系统
3
第三节视频会 议及实现技术
4 第四节·政务
公开的规划与 实施
5
IT治理
01
第一 节·IT治 理概述
02
第二节 IT 治理的标准
04
参考答案
06
模拟试卷一
03
题库真题演 练
05
第五部分模 拟试卷
目录分析
1
第一部分信息 技术基础
2
计算机基础概 论
管理信息系统整理笔记
管理信息系统整理笔记管理信息系统整理笔记以下内容只有回复后才可以浏览第一章信息系统概论一、1.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信息与数据的区别?2. 信息的特性:客观性、时效性、不完全性、价值性、等级性。
等级性: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熟记金字塔图)3. 信息系统的概念A. 系统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对一群单元作出的有规律的安排,使之成为一个相关联的整体。
B.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由人、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
4. 信息系统的分类A. 作业信息系统:业务处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B. :信息报告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经理信息系统。
二、管理和决策1.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2. 管理信息的层次:战略管理、管理控制、作业管理3. 决策、决策过程和决策科学化:A. 决策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决策的四个阶段:情报、设计、选择、实施B. 决策科学化:发展的方向a) 用信息系统支持和辅助决策。
b) 定性决策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方向发展。
c) 单目标决策向多目标决策发展。
d) 战略决策向更远的未来决策发展。
4. 决策问题的类型:A. 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序不同可分为:结构化问题、半结构化问题、非结构化问题。
B. 要解决结构化的决策,则以支持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为目的。
5. 人在信息处理和决定中的重要作用。
三、信息系统对管理职能的支持1. 对计划的支持:支持统计分析工作、支持预测、支持计划编制中的反复试算工作、支持计划数据的存取,支持计划的优化。
2. 对组织职能的支持:人力资源组织和工作组织,明确业务流程。
3. 对领导职能的支持4. 对控制职能的支持。
信息系统在管理上的三个层次支持管理控制:作业控制、管理层次上的控制、战略计划的控制。
四、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信息报告系统————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第二章数据组织和数据处理一、数据处理的概念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信息系统的活动首先是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数据处理是指把来自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社会经济活动等领域中的原始数据,用一定的设备和手段,按一定的使用要求,加工成另一形式的数据。
信息管理概论第五章、信息管理——内容和地位
信息的传输
信息传输
信息传输就是把人们需要的信息从空间 中的一点传送到另一点,其核心问题是 如何准确、迅速、平安、可靠地完成传 输任务。
信息传输的实质:某信息脱离源事物而 附着于一个事物(物理载体)并通过载体的 运动将信息在空间中从一点传送到另一 点。
“国宝流通〞,代表“万千百十〞; “赵氏连城璧,由来在下传〞10个字,
代表大写数字壹至拾。
一般可分为两个子阶段: 信息的感知 信息的识别
信息采集来源
信息采集范围
内容范围 时间范围 地域范围
信息的采集
群众传播媒体〔Mass Media〕 文献 政府机构 协作伙伴 消费者 信息中介机构 因特网站与搜索引擎。
信息采集原那么
可靠性原那么 完整性原那么 实时性原那么 准确性原那么 易用性原那么
思考题
信息管理的五个根本环节是什么? 信息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什么是信息采集?信息采集的原那么是
什么?
平遥票号的金融密码
山西票号签发的一张汇票,上面写着 “来国氏流〞与“书害〞,查对“密码 〞,才能翻译其意即“六万二百〞, “十一月十八〞。
“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代表 1-12月;
信源
产生某种运动状态和方式(即信息)的源事物,在信息理 论中称为信息源,简称为信源。
载体
信息传输过程中,信息脱离源事物而附着于另一事物, 信息传输所依附的事物即携带信息的该事物称为载体。
变换
在信息理论中,把“运动状态和方式〞映射为信号的 过程称为变换。
信道
载体能在其中进行时空移动的媒质(媒体)或设施称为信 道。
信息与信息管理知识点总结笔记(信息管理学)
信息与信息管理知识点总结笔记(信息管理学)一、信息1.定义●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
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1)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
●(2)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
●(3)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
2.类型●按照信息的加工程度: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零次信息●按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利用者观察的角度和过程划分,可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
3.特征●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4.信息链中的数据、信息、知识●信息链:事实(Fact)——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智能(Intelligence)英语中的Information是一个连续体概念,由事实(Fact)——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智能(Intelligence)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
简单地说,(1)“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2)“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3)“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4)“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5)“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部分信息管理一.熟悉和掌握1.当信息产生后,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信息流由两条渠道流向利用者,一条是直接由生产者流向利用者,另一条是信息在信息系统的控制下流向信息利用者。
前者称为信息传递的非正规渠道,后者称为信息传递的正规渠道。
2.信息管理的概念:P22 **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包括非正规渠道和正规渠道中的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简记:1.综合方法控制信息流 2.提高利用率 3.实现信息的价值)3.信息管理研究的内容:P23 **·从技术角度,研究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当前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贮、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信息管理的方法(或支持工具)有:分类、主题、代码、数据库、元数据、搜索引擎和各类信息系统、网络等。
·从经济角度,主要研究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问题。
·从行政和法律角度,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促进社会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更好地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
·从人文角度: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信息行为仅仅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是难以有效约束的,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信息活动进行管理。
信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其理论方法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学等众多学科。
信息管理概论1(重点)
信息管理概论1(重点)1、古代、近代和现代时期的信息管理活动各有何特点?古代封建社会的信息资源主要以文献信息资源为主,信息管理对象以纸制手抄本以及印刷本为主,我国也有着良好的信息管理传统,个朝代都有专门记录和管理档案文书的官员,但其倡导的信息管理方法—四部分类法;近代信息管理除了图书这种信息载体类型外,报纸、杂志等新型载体也大量涌现,还有藏书楼式的藏书制度彻底被打破,保存文献信息资源的责任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一时期新型的信息存储机构—图书馆,这种专门化的信息管理人员在这个阶段主要集中于图书馆中,被称为图书馆员,同时还出现了针对信息收集、处理、利用等过程的解释;现代信息管理时期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室在1945年研制成功的,接着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播、电视、网络三大媒介形式出现,随之信息资源类型不断多样化除了文献信息资源外,还出现了微缩型、电子型、网络型等新型媒体,信息管理的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图书馆在这一时期继续扮演着社会信息流整序的职能,但它已经不再是唯一具有此类社会职能的信息管理机构,如咨询公司、企业管理公司、调查公司等,它们共同承担着不同领域。
2、信息管理的层次角度是从信息的组织、加工、整理3、现代信息管理的含义: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经济、人文等手段,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及信息活动加以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的价值,并带来效益,在这里,管理包括对信息资源进行规划、组织、配置、传递、利用、反馈和评估。
4、信息管理的名词解释:信息指的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
具体地讲,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的状态与方式,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成、含义和效用,认识论层次信息还衍出另一组有用的概念,即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
实在信息是指某个事物实际所具有的信息,实得信息是某主体在观察该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信息管理概论柯平重点
信息管理概论是现代信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信息资源。
在信息管理概论中,柯平重点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信息管理的定义和作用:信息管理是指对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和利用,其作用在于提高信息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效益,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2. 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传递、应用等基本流程和方法,以及信息管理中的组织、规划、评价等基本原则。
3. 信息管理的框架结构:信息管理包括信息
科学、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法律等多
个方面,在信息管理中需要建立科学的框架
结构,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4. 信息管理的关键技术和工具:包括信息检索、信息挖掘、信息安全等技术和软件工具,这些工具和技术在信息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5. 信息管理的应用领域:包括企业信息管理、政府信息管理、医疗信息管理、教育信息管
理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中都有其特定的信
息管理要求和方法。
柯平在信息管理概论中对以上内容进行细致
的讲解,并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实践经验,
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信息管理概论的
学习对于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研究生考试
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管理概论(2)
石大信息学院信管系
信息管理概论
二、信息组织的要求
文献资料的可靠性判断:文献作者的身份、文献出版的类型、文献出版单位、文献
本身的内容是否有矛盾、对文献提供的数据进行实验。
(3)适用性。信息需要是特定的、有层次、有类型、有范围 的。因此,信息采集与组织要有针对性,即要适用:提供 的信息应与应用环境对洗洗的需求保持一致。
石大信息学院信管系信息来自理概论大众信息流按其功能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石大信息学院信管系
信息管理概论
娱乐性信息流 娱乐性信息流可以消除人们的紧张情绪,使人们暂 时忘却烦恼,心情舒畅,从而起到精神调剂作用。 因此,即使是教育性、广告性信息流,也要“寓教 于乐”、“寓商于乐”,以便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总之,大众信息流的各种内容与形式都是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的。大众传播以报道和告知各种最新的社会公 众消息为主要目的和任务,舆论性、教育性、广告性 和娱乐性信息流都必须以此为基础而存在;同时,这 些各种各样的信息流又丰富了大众信息流的构成,促 进了大众信息流的全面发展。
石大信息学院信管系
信息管理概论
(2)满足型人际信息流
满足型人际信息流着眼点不在于交流之外的什么功利性或实用性 目的,而在于交流行为本身,以及经由这种交流而达到的个人感 情需要的满足。亲人重相见,他乡遇故知,同窗再聚会,夫妻团 圆时。这些都是满足型人际信息交流。 双方尽可能充分地开放自我,宣泄自己的感情。这种自我开放, 或称自我暴露,既是向他人呈现自己,增强相互了解,发展人际 关系的基础,又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获得心理满足的需要。 关于“暴露与满足”问题,约瑟夫· 鲁夫特(Joseph Luft)和哈里 顿· 英格拉姆(Harrington Ingram)提出了著名的“约哈里窗”(Johari Window)模型来介绍自我暴露和相互了解的基本观点。
信息管理概论知识要点
信息管理概论知识要点1.古代封建社会的信息资源主要以文献信息资源为主,古代信息管理时期的信息管理对象以纸制手抄本、印刷本为主,此时的信息管理重心集中于藏,倡导的信息管理方式是:四部分类法。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
3.马费成的四阶段说:传统管理阶段:以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资源管理阶段: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知识管理阶段:以知识的创造、学习、应用、理解、协商为核心。
4.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尤以国外学者为代表,信息过程说的代表人物是:泰勒,其核心内容是围绕信息的收藏、整理、信息的传递、信息过程及成本效果。
国内比较尤代表的学者卢泰宏教授提出了三维结构理论,将信息管理的基本问题归纳为五个问题域,分别是存、理、传、找、用。
5.知识管理的三要素是:组织、人、信息技术。
6.知识管理技术如按过程分类,它包括知识的生产、共享、应用和创新。
7.信息管理理论的形成是多学科协同研究的产物,其中,对其影响最深、最主要的理论学科主要包括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传播科学。
8.按照主题的观察过程对信息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信息,它们分别是:实在信息、实验信息、实得信息;按照信息的加工深度和程度划分,又可以分为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9.20世纪40年代,以申农的《通迅的数学理论》、维纳的《控制论》的问世为标志,信息论诞生了。
10.操作系统根据其运行的环境可以分为实时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批处理操作系统_。
11.一项管理活动必须具备五个要素,它们分别是:一要有管理的主体,二要有管理的客体,三是管理的目的,四是管理职能的方法,五是管理环境和条件。
12.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泰勒,其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管理理论的诞生;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梅奥提出的理论思想,被学术界称为:人际关系学说,认为企业中的工人不再是单纯追求金钱和物质收入的“经济人”,而是“社会人”。
信息管理概论笔记
1.信息管理学——The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Management2.信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3.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data)—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信息(information)—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知识(knowledge)—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情报—被已知的需求者所寻求的知识或信息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相交或不相交,相关或不相关,三者具有独立内涵和典型的外延所指,是转化过程的递进链,是加工组织程度的等级链,是价值量的等级链。
2.信息的性质和特征—⑴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⑵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⑶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信息产生于事物的存在和运动,但信息可以独立与其发生源而相对独立,可以由其他物质载体携带在事件或空间中传递。
⑷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和依附性⑸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由于人们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目的不同,他们从同一事物中获得的信息量也不同,即使他们的这些能力和目的完全相同,但他们在观察事物时,选择的角度不同,侧面不一样,它们所获得的有关同一事物的信息肯定也不同。
3.分类:⑴按信息的性质—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⑵按信息的内容—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政治信息、文化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娱乐信息⑶按信息的流通渠道—正式信息、非正式信息⑷按信息的记录方式—语声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字信息、计算信息分类目的:为了认识信息的性质和特征,以便描述信息和处理信息。
信息管理概论考试重点(全已排版)
一、名词解释:1、现代信息管理:答:就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经济、人文等手段,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及信息活动加以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的价值,并带来效益。
2、知识管理:是协助企业组织和个人,围绕各种来源的知识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并在企业个人、组织、业务目标以及经济绩效等诸个方面形成知识优势和产生价值的过程。
3、信息(认识论层次的):答:指的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务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
4、信息资源(广义的):是一个贯穿于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从事信息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的多要素的集合,包括信息劳动的对象——信息(数据),信息劳动的设备——计算机等工具,信息劳动的技术——网络、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信息劳动者——信息专业人员。
5、信息技术:答:从广义上来说,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涉及信息的生产、获取、检测、识别、交换、传递、处理、存储、显示、控制、利用和反馈等信息活动的所有技术的集合。
6、信息组织:也称信息有序化或信息整序,是根据信息资源检索的需要,利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规则,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使其有序化,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实现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
7、网络信息服务: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机构和行业利用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现代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处理、存贮、传递和提供利用等一切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所需的网络信息产品和服务。
8、元数据:是指用于帮助识别、描述和定位网络化的电子资源的结构化数据,通过它可以提示各类电子文献的内容和其他特征以方便检索,能够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其典型的操作环境是网络环境。
9、信息采集:答:就是信息的选择和提取的过程,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从信息资源中搜索、选择和提取的连续过程。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娄策群重点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娄策群重点笔记摘要:一、信息管理学基础概述1.信息管理学定义2.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3.信息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二、信息资源的规划与管理1.信息资源的定义与分类2.信息资源规划的重要性3.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与技术三、信息检索与检索语言1.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2.检索语言的种类与作用3.信息检索系统的构成与评价四、信息分析与评价1.信息分析的方法与技术2.信息评价的原则与方法3.信息分析与评价的应用案例五、信息安全与保护1.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2.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3.信息安全保护的措施与技术六、信息政策与法规1.信息政策的作用与内容2.我国信息政策的发展现状3.信息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正文:信息管理学基础是研究信息资源规划、管理、检索、分析、评价、安全与保护以及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的学科。
娄策群所著的《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对这一学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首先,信息管理学基础概述部分对信息管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任务以及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信息管理学旨在研究如何有效地获取、存储、传输、利用与保护信息资源,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其次,信息资源的规划与管理是信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资源的定义与分类以及信息资源规划的重要性在此部分中被详细阐述。
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与技术也是本部分的重点内容,包括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等。
接下来,信息检索与检索语言部分阐述了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检索语言的种类与作用以及信息检索系统的构成与评价。
信息检索是指在众多的信息资源中,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帮助用户找到所需信息的过程。
此外,信息分析与评价在信息管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信息分析的方法与技术以及信息评价的原则与方法都在本部分中被详细介绍。
信息分析与评价的应用案例也为我们提供了实际操作的借鉴。
信息安全与保护是信息管理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以及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都在本部分中被详细阐述。
信息管理概论柯平重点
柯平(Coping)是信息管理概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个体或组织在面对信息过载和复杂性时采取的应对措施和处理方式。
柯平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获取:个体或组织需要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包括明确信息需求、选择适当的信息源、使用合适的信息检索技巧等。
同时,还需要识别和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质量,以确保获取到准确、可信的信息。
2. 信息评估与选择:个体或组织需要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和选择,以确定其对当前问题或任务的价值和适用性。
这包括对信息的内容、来源、可靠性、时效性等进行综合考量,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和行动。
3. 信息组织与管理:个体或组织需要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所获取到的信息,以便后续的使用和参考。
这包括建立信息分类系统、使用信息管理工具和技术、制定信息存储和归档策略等,以提高信息的可访问性和利用效率。
4. 信息利用与应用:个体或组织需要将获取到的信息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中。
这包括整合、分析和解释信息,提取有用的知识和见解,并将其应用于工作、学习和创新等领域。
5. 信息共享与传播:个体或组织需要适当地共享和传播所获取到的信息,以促进合作、协同和知识交流。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和工具,进行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分享,以便实现信息的价值最大化和共享效益。
通过有效的柯平,个体或组织可以更好地应对信息过载和复杂性,提高信息处理和决策能力,从而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取得竞争优势。
《信息管理概论》考试必备小抄
《信息管理概论》简答题1.简述我国古代时期信息管理活动的特点。
答:古代时期的信息管理活动,没有形成社会规模;社会信息资源数量有限,并且以纸制手抄本及印刷本为主;信息存储的方式是封闭的、私有化的;信息管理的手段与方法以手工为主,创造出了适用于当时的信息资源状况的独特方法,并且将此方法与学术研究及其方法结合在一起;文献资源的所有者或者是官方指定的官员,是信息管理的主体,完成信息管理活动,执行信息管理行为。
2.简述信息与传播学的关系。
答:第一,传播学为社会信息的管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信息对传播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三,两者追求功能一致。
3.简述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信息技术的正面影响:1、信息技术增加了政治的开放性和透明度。
2、信息技术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3、信息技术的发展造就了多元文化并存的状态。
4、信息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5、信息技术推动信息管理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1、知识产权侵权。
2、虚假信息泛滥。
3、信息污染成灾。
4、信息安全问题凸现。
4.简述信息揭示的一般程序。
答:第一,主题分析,即对信息所包含的主题的分析。
第二,主题标引,就是将主题分析结果转换为主题标识。
第三,检验审核,即对上述主题分析和主题标引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验和审核,最后正式形成信息揭示的结果。
5.简述网络信息检索的特点。
答:(1)必须借助网络检索工具;/ v(2)基于超文本结构;# H) s2 d. \, {# V8 l$ h(3)检索方法的多样性;(4)多媒体检索6.简述咨询服务的主要特征。
答:第一,咨询服务是知识的:扩大再生产“过程。
第二,咨询服务是情报和信息交流。
第三,咨询服务具有临时性,即咨询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不受狭隘的利益和立场的左右。
第四,咨询服务经验能够具有临时性。
第五,咨询服务具有经营性。
7.简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答: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有如下四种功能:数据库开发,数据库查询,数据库维护和数据库的应用开发。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笔记
第三章信息分布一、简析马太效应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06)试以实例说明信息生产和分布中的马太效应(08)2.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请简述马太效应在信息工作中的优缺点。
优点:马太效应导致的信息分布的富集现象积极意义显而易见:①在实际的信息管理工作中,它帮助我们突出重点、摒弃平均,为信息源的选择、获取、评价和利用提供依据,为降低信息管理成本,提高信息利用效益提供指导和方法。
②在理论上,它帮助我们认识信息的集中与分散特征、趋势和规律,发现信息管理学的基础性规律。
缺点:马太效应描述的信息对象的优势和劣势过度积累,容易使信息工作者按简单的优劣进行信息的选择、评价、传播和利用,走入极端,使信息工作者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求变革创新,按经验和简单的规则从事复杂多变的信息工作。
①马太效应形成的信息富集有时仅仅是表面的、外在的。
有的优势积累过程带有突发性和受统计学因素的影响,使得信息价值失真。
②如果过分注重核心信息源,就会忽略分布在其他信息源中有价值的信息。
③青睐名人、拒绝新人的习惯势力限制了新思想、新知识和新信息的产生及传播。
二、信息生产者的分布规律1.洛特卡定律①洛特卡定律的图形描述②统计学家洛特卡经过大量统计和研究,发表了一篇题名为“科学生产率的频率分布”的论文,旨在通过对发表论著的统计来探明科技工作者的生产能力及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他得出结论:(C=0.6079=60.79%)即平方反比分布规律:所有生产一篇论文的著者的比例刚刚超过60%。
例如在《物理学史一览表》数据中,共有1325名作者,写一篇论文的为784人,占总数的59.2%。
如果取绝对数,则可表述为:生产2篇论文的作者大约是生产1篇论文作者数的~;生产3篇论文的作者大约是生产1篇论文作者数的~;生产n篇论文的作者大约是生产1篇论文作者数的~。
2.普赖斯定律(07)三、信息离散分布规律1.布拉德福定律(相等载文量的期刊分区)①信息离散分布规律(04)②说明信息离散分布的基本规律(05)2.齐夫定律(词频分布)③齐夫分布曲线(06)四、信息对时间的分布规律1指数增长率①普赖斯曲线:a如果我们以文献量为纵轴,以历史年代为横轴,把各不同年代的文献量在坐标图上逐点描绘出来,然后以一光滑曲线连接各点,则可十分近似地表征文献随时间增长的规律。
信管概论读书笔记
信管概论读书笔记第二章信息交流一、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1.信息交流的分类(1)自然信息交流:包括非生物这间、生物之间以及非生物及生物之间的作息交流与作用,完全因循自然规律和法则,与人类的主观意识不相关联,亦即本体论层次的信息交流。
(2)人-自然的信息交流:是一种半自然、半社会的信息交流,是一种半意识化的信息交流,科学研究是自然物信息到人类主观意识的一种流动,是一种认识过程;而人类劳动则是人的主观信息向自然流动,是一种改造世界的过程。
(3)人-人的信息交流:最复杂、最高级的信息交流形式,依赖于双方的意识及双方的行而交流行为既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又因循一定的社会规则,同时与社会的其他方面相联系。
2.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1)信息交流:定义为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借助于相应的符号系统所进行的知识、消息、数据和事实等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2)共时信息交流或横向信息交流:主要功能是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达到及时的信息共享。
(3)历时信息交流或纵向信息交流:主要功能在于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为继承和发展提供条件。
(4)交流的对象都是认知主体所拥有的信息(5)信息交流是一种单向传递,是一种时间不可逆过程(6)信息交流中的信息是一种主观的、间接的信息,是信息传递者认识的结果(7)信息交流必须是交流双方的目的行为3.信息交流行为(1)信息交流的实现依赖于交流双方的信息行为,双方都有需求且转化为行动。
(2)信息行为的判断:是否以信息吸引有密切关系。
是则为信息行为,否则为非信息行为。
4.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1)信息发送者(2)信息接收者(3)交流通道(4)符号体系(5)知识信息库:是信息交流的最根本来源和最终极的归宿(6)支持条件: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社会条件。
二、信息交流的模式1.香农通信模型(1)模型:信源-编码器―(信道和噪音)―解码器-信宿(2)局限性:关注的主要侧重于语法层面的信息,对于语义和语用层面的信息关注较少;是一个单线模型,没有考虑“反馈”环节。
管理信息系统自己整理笔记
《管理信息系统》学习笔记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1、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是可以通讯的,信息形成知识。
2、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它本身比没有意义。
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成为信息。
5、信息管理主要是对数据管理,而知识管理则是对思维的管理。
知识分成事实知识(知道是什么)、原理知识(知道是为什么)、技能知识(知道怎么做)、人际知识(知道谁有知识)6、信息的分类?①按照重要性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②按照应用领域可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和军事信息等;③按照加工顺序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④按照反映形式可分为:数字信息、图象信息和声音信息等;7、信息有哪些特征?①客观性②时效性③不完全性④价值性⑤等级性等级性可分为战略级、策略级(战术级)、作业级8、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练习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打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信息按组成可分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复合系统。
系统的特征包括: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信息系统:是由人、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能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和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的系统。
9、说明信息系统的内容包括什么?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方面。
信息处理系统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新的数据,而信息传输系统则不改变信息本身的内容,作用是把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
10、信息系统可分为作业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
作业信息系统的任务,是处理组织的业务、控制生产过程、支持办公室事务和更新有关的数据库。
作业信息系统由业务处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11、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的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
信息系统的发展的几个过程:地址女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信息系统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管理概论笔记1.信息管理学——The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Management2.信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3.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data)—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信息(information)—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知识(knowledge)—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情报—被已知的需求者所寻求的知识或信息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相交或不相交,相关或不相关,三者具有独立内涵和典型的外延所指,是转化过程的递进链,是加工组织程度的等级链,是价值量的等级链。
2.信息的性质和特征—⑴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⑵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⑶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信息产生于事物的存在和运动,但信息可以独立与其发生源而相对独立,可以由其他物质载体携带在事件或空间中传递。
⑷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和依附性⑸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由于人们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目的不同,他们从同一事物中获得的信息量也不同,即使他们的这些能力和目的完全相同,但他们在观察事物时,选择的角度不同,侧面不一样,它们所获得的有关同一事物的信息肯定也不同。
3.分类:⑴按信息的性质—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⑵按信息的内容—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政治信息、文化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娱乐信息⑶按信息的流通渠道—正式信息、非正式信息⑷按信息的记录方式—语声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字信息、计算信息分类目的:为了认识信息的性质和特征,以便描述信息和处理信息。
无论从什么样的角度进行划分,不同种类的信息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彼此之间互有交叉重叠。
尤其是我们从内容角度对信息的划分更是如此。
4.信息流与物质能量流一样,在其运动过程中要经历相同的阶段和过程。
物质、能量与反映它们存在和运动的信息是一一对应的,有多少种物质和能量及其在各不同方向的运动,就有多少种信息与之对应。
5.社会信息化—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社会信息化层次:⑴通过自动控制、知识密集而实现的生产工具信息化;⑵通过对生产行业、部门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自动化控制而实现的社会生产力系统信息化;⑶通过通信系统、咨询产业以及其它设施而实现的社会生活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是一个由内圆到外圆逐步渗透扩散、发展的演变过程。
[注:1992年,克林顿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6.信息管理的实质—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包括非正规渠道和正规渠道中的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7.信息管理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领域,其理论方法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众多的学科。
围绕信息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已经形成了许多独立的学科领域,如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系统、信息用户、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法学等等,它们从不同的侧面研究和解决社会信息流的控制问题,形成了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学科群。
8.信息管理的历史沿革:⑴传统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产生和长期存在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
早期的图书和档案的社会机构是“同源”的。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文献记录的类型大量增加图书馆作为最初的文献收藏机构,逐渐与档案馆分流,成为知识和文献收集、整理和提供利用的社会信息交流中心机构,即形成了独立意义的图书馆。
[标志:图书馆的存在和管理]⑵技术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计算机具有科学计算功能和信息(数据)处理功能。
计算机发明研制不到10年就被应用于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加工和管理,目的是要提高文献信息加工处理和查找效率,实现对文献信息流的控制。
技术管理阶段着眼于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信息并对信息流进行控制,技术因素占主导地位,技术专家唱主角。
⑶资源管理阶段(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取代过去单纯以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进行信息管理,主张对信息资源要运用技术、经济人文的手段,进行统筹规划全面管理,即管理特征是自上而下的集中式的可控的个性化的实时的管理。
特征:资源管理阶段不能把信息资源整合的问题简单看做一个专业或技术性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治理的问题,应当在政府统一规划和统筹规划协调下组织实施。
资源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着眼于对人类信息过程的综合性、全方位的控制和协调,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基于两个原因:①技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因而提出信息资源管理这一新兴的管理模式;②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的背景下,迫切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
信息资源管理的局限性:①仅关注显在知识尤其是记录性信息的管理而忽略了对另一类十分重要的知识——隐性知识的管理,从而大大限制了其管理范围和信息管理效能的发挥②仅仅关注人类智力劳动的最终成果——记录型信息,对获得这一成果的学习与创新过程却视而不见,因而无法将信息的吸收与创造(生产)过程纳入管理范畴,不能实现全方位的信息管理。
③仅仅关注将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而对利用者其需求信息的根本原因重视不够,致使它难以将信息升华为知识,从而限制了信息效用价值的实现。
④仅仅关注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免费流动,未能将信息看做一种资产,以资产管理的方式来管理和运作信息,从而忽视了信息的增值问题,影响了组织对信息的评价。
⑷知识管理阶段(Knowledge Management)—在组织中构建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通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内;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积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将成为系统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因应市场的变迁。
知识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如果对知识进行搜集和整理,如何使每一个员工都最大限度的贡献出其积累的知识,是企业实现知识的共享,就是企业进行信息,进行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知识管理要求企业实现知识的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企业能够对外部要求做出快速反应,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
第四章 信息获取了解各种信息源及其特点,掌握信息评价的一般指标,能有效进行信息评价及其选择,掌握信息获取效率的一般指标,熟悉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1. 信息的获取和搜集是信息管理的首要环节,施展开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
信息管理学将信息源和信息的获取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2.信息源—人们在科研活动、生产经营活动、文化活动和其他一切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果和各种原始记录,以及对这些成果的原始记录加工整理所得的成品(如数据库、文摘索引杂志等等)都是借以获得信息的源泉,简称信息源。
3.信息源的划分:传播方式→⑴按性质—口传信息源(智力信息)、文献信息源(记录型信息)、实物信息源⑵按时间—先导信息源、即时信息源、滞后信息源⑶按加工—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4. 从便于对信息进行管理的角度将信息划分:⑴记录型信息—按物质载体:印刷型、微缩型、计算机阅读型、网络型、视听资料按内容、性质和加工:一次信息—凡是在科研、生产、经营、文化及其他各类活动中产生的原始信息,称为一次信息。
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报告、专利说明书及各种网络信息;二次信息—是对一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信息,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形式的检索工具。
二次信息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报道,更重要的是为查找一次信息提供线索;三次信息—在一、二次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而产生的信息。
人们常把这类信息称为信息分析研究的成果,如综述、述评、学科年度总结、文献指南、书目等;⑵实物信息源⑶智力型信息源—由人脑存储⑷零次信息源—是人们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信息,是信息客体的内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包括听、视、嗅、味、触觉)的结果。
零次信息具有直接性、及时性、新颖性、随机性、非存储性等典型特征。
5.有价值的信息—有价值的信息是在特定的问题和状态中被利用并有效发挥其功能的信息,是实现某种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是进行决策和选择所必需的资料。
必须具备及时性、准确性、综合性、获取简易性、经济性等特性。
以及如下6个条件:⑴能及时地以适当的方式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依据;⑵信息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⑶信息的可信赖程度高;⑷信息具有综合性;⑸信息容易获取(既不是用特殊手段或极少数人才能获取);⑹信息的费用与目标吻合。
6.信息的评价:⑴直接评价法:局限性—第一、对各指标的评分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完全取决于信息工作者个人对信息源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信息源的价值只有在实际利用中的真正动态,因而不能正确反映信息源的价值。
第三、上述五项指标也还是不能够完备的。
⑵间接评价法:间接评价法是通过信息用户来评价信息源。
以调查表的方式调查用户对信息源的需求和利用情况,然后由信息工作者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对信息源的价值作出评定。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需要信息用户密切配合,工作量较大,但评价效果较为客观。
评价指标—①评分平均值:mR mi aij j ∑==1[注:j R —信息源j 的平均评分m ——被调查人数 ij a —被调查人i 给信息源j 的评分] ②评分比重:∑∑∑====m i ij n j m i ij i a a p 111[注:j p —信息源j 的评分比重n ——信息源数ij a —被调查人i 给信息源j 的评分m ——被调查人数] ③最高评分频度:m m p 'm ax =[注:max p —最高评分频度m ´——给最高评分的被调查者数m ——被调查人数] ④平均名次指数:mC M mi ij j ∑==1[注:j M —信息源j 的平均名次 ij C —被调查i 给信息源j 的评分排队名次m ——被调查人数]交叉检验—一般把从各个方面获得同一信息,并进行比较评价的方法叫做“交叉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