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几何量测量基础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PPT课件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PPT课件
第九页,共38页。
量块的用途
作为长度尺寸标准的实物载体,体现测量单位;
作为标准长度标定量仪,检定量仪的示值误差;
比较测量时用来调整仪器零位; 可直接用于精密测量、精密划线和机密机床的调整。
第十页,共38页。
量块的尺寸
长方体的量块有两个平行的测量面,其余为非测量面, 测量面
极为光滑、平整,其表面粗糙度Ra值达0.012 μm以上,两测量面之间的距离为量块的工作长度(也称公称长 度)。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第一页,共38页。
一、测量的定义和作用
实现互换性生产的两个必要条件:
(1)制定和贯彻统一的公差与配合标准; (2)统一计量单位并采取相应的计量措施。
量值:指一个数和一个特定测量单位表示的量,例如: 1m、5kg、10V。
测量:指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也就 是将被测量与测量单位(标准量)在数值上相比较,确定
第十八页,共38页。
五、计量器具分类及其度量指标
1、计量器具的分类
按被测几何量在测量过程中的变换原 理的不同分
机械式计量器具:百分表、千分尺
光学式计量器具:光学仪
电动式式计量器具:电感测微仪
气动式计量器具:水柱式气动量仪 光电计量器具:光电显微镜
机械测 微仪
水柱式气 动量仪
第十九页,共38页。
数学关系,求出被测量的数值。
电子卡尺 阿基米德测量皇冠的比重
第二十三页,共38页。
2、按被测量是否与基准量比较分 绝对测量:由计量器具直接读出被测量的数值。 相对测量:先用标准件校准零位,再由标尺读出被测几何
量相对于标准件的偏差,被测几何量= 偏差+标准件量值。
此方法一般比绝对测量精度高。

第二章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2版)》教学课件

第二章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2版)》教学课件

第四节 测量误差
一、测量误差的概念 对于任何测量过程来说,由于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或大或小的测量误差。因此,每一个实际测得值往往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接近被测几 何量的真值,这种实际测得值与被测几何量的真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测量误差可 以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来表示。 1.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是指被测几何量的测得值与其真值之差, 2.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取绝对值)与真值之比
第二节 长度和角度基准及其量值传递
(2)长度量块的分级 量块按制造精度分为五级,即0,1,2,3,K级,其中0级精度最高,3 级精度最低。K级为校准级,用来校准0,1,2级量块。量块的“级”主要是根据量块长 度极限偏差±te和量块长度变动量的允许值tv来划分的。量块按“级”使用时,以量 块的标称长度作为工作尺寸。该尺寸包含了量块的制造误差,不需要加修正值,使 用较方便,但不如按“等”使用的测量精度高。 (3)长度量块的分等 量块按检定精度分为1~5等,其中1等精度最高,5等精度最低。 (4)长度量块的尺寸组合
第二节 长度和角度基准及其量值传递
一、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国际上统一使用的米制长度基准是在 1983 年第 17 届国际计量大会上通过的,
以米作为长度基准。米的新定义为:“米为光于真空中在(1/299 792 458)s 的时间间 隔内所行进的距离”。为了保证长度测量的精度,还需要建立准确的量值传递系统。 鉴于激光稳频技术的发展,用激光波长作为长度基准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复现性。 我国采用碘吸收稳定的 0.633 μm 氦氖激光辐射作为波长标准来复现“米”。
第二节 长度和角度基准及其量值传递
(1)长度量块尺寸方面的术语 1)量块长度 l。 2)量块中心长度 lc。 3)量块标称长度 ln。 4)量块长度偏差e。 5)量块长度变动量 v。 6)量块测量面的平面度fd。

几何量测量基础ppt课件

几何量测量基础ppt课件

稳频激光的波长作为长度基准具有极好的稳
定性和复现性。
计量标准 是指准确度低于计量基准的计量标准器 具,用于检定其它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
量块
工作计量器具
量值传递 定义:量值传递就是将国家计量基准所
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检定(或其它传
递方式)传递给下一级计量标准,并依次逐 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被测量的量 值准确一致。
2.2.2 量值传递系统
• 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量值传递与溯源实例
1.2.3
量块
材料:线膨胀系数小、性能稳 定、耐磨、不易变形
L
上、下测量面 极为光滑、平整,
具有粘合性
实际量块
40
量块的基 本长度
40.001
40
量块的精度等级
① 量块的分级: 按制造精度分为6级: 00, 0, k, 1, 2, 3 级
例:
机械比较仪
③计量装置:指为确定被测几何量的量 值所必须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
另: 量规----指没有刻度的专用计量器具.
例:
通 端 止 端
光滑量 规
不合 不合 格 格
通 通 止 端 端 端
通 止 止 端 端 端
测量—获取被测量量值的实验过程。 • 检验—仅判断被验零件合格与否而不获取量 值的过程。
D
直接测量
用千分尺测直径
b R
h 8h 2
2
先测b与h,再代入 公式计算R的值
弓高弦长法测圆弧半径
间接测量
2.按示值是否为被测几何量的量值分类
<1>绝对测量:指计量器具显示的示值即为被测几 何量的量值.
<2>相对测量:指计量器具显示出被测几何量相对 于已知标准量的偏差,被测几何量量值为已知标准量 与该偏差的代数和.

几何量测量基础-PPT

几何量测量基础-PPT
25
26
测量器具的分类
• 是一种具有固定形态、用以复现或提供一个或 多个已知量值的器具。按用途的不同量具可分 为以下几类:
• ⑴单值量具 只能体现一个单一量值的量具。 可来校对和调整其它测量器具或作为标准量与 被测量直接进行比较。如量块、角度量块等。
• ⑵多值量具 可体现一组同类量值的量具。同 样能校对和调整其它测量器具或作为标准量与 被测量直接进行比较。如线纹尺、90°角尺等。
• 16
量块的精度(等)
• 制造高精度的量块的工艺要求高、成本也高,而 且即使制造成高精度量块,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也会因磨损而引起尺寸减小,使其原有的精度级 别降低。因此,经过维修或使用一段时间后的量 块,要定期送专业部门按照标准对其各项精度指 标进行检定,确定符合哪一“等”,并在检定证书 中给出的标称尺寸的修正值。
第二章 几何量测量基础
几何量测量的基本概念
1
基本内容
• 概述:检测的意义、测量的基本要素、检测的 一般步骤
• 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 :长度单位及其基准 、 量块、长度的量值传递
• 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 测量器具的分类、 测 量器具的技术性能指标 、 测量方法分类
• 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及表达式 、误差的分类 、 误差的来源及减小其影响的措施、测量不确定 度、 测量数据的处理
• 由于测量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过程总是 不完善的,即任何测量都不可能没有误差。对 于每一个测量值都应给出相应的测量误差范围, 说明其可信度。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检测的一般步骤
• 确定被检测项目 认真审阅被测件图纸及有关 的技术资料,了解被测件的用途,熟悉各项技 术要求,明确需要检测的项目。

第二章 几何量测量基础17页PPT

第二章  几何量测量基础17页PPT
4、计量装置 指为确定被测几何量量值所必需的计量器具 和辅助设备的总体。
二、计量器具的基本技术性能指标
• 1、标尺刻度间距 • 2、标尺分度值 • 3、分辨力 • 4、标尺示值范围 • 5、计量器具测量范围 • 6、灵敏度 • 7、示值误差 • 8、修正值 • 9、测量重复性 • 10、不确定度
三、测量方法的分类
§1 概 述
几何量测量其实质就是将被测几何量x 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E进行比较,从而确 定两者比值的过程。
被测几何量的量值为:x=q·E
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括: 1. 被测对象 2. 计量单位 3. 测量方法 4. 测量精度
§2 长度量值的传递
一、长度基准
• 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 位是米。在1983年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 上通过的米的定义是:“1米是光在真空中 于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过 的距离”。
§4 测量误差
一、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 1、实际测得值在一定程度上近似于被测几何量的真值,这 种近似程度在数值上则表现为测量误差。
• 2、绝对误差 是指被测几何量的量值与其真值之差,
= x - x0
• 3、相对误差 是指绝对误差(取绝对值)与真值之比。
∣∣ ∣∣ f = x0 ~ x
二、测量误差的来源
• 测量方法一般是指获得测量结果的具体方式。
• 1、按实测几何量是否为被测几何量分类 • (1)直接测量 (2)间接测量 • 2、按示值是否为被测几何量的量值分类 • (1)绝对测量 (2)相对测量 • 3、按测量时被测表面与计量器具的测头是否接触分类 • (1)接触测量 (2)非接触测量 • 4、按工件上是否有多个被测几何量一起加以测量分类 • (1)单项测量 (2)综合测量

几何量测量基础.ppt

几何量测量基础.ppt
• x0 = x ± |δ|
测量误差
2.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取 绝对值)与真值之比。
即 f = |δ| / x0 。由于x0无法得到,因此在
实际应用中常以被测几何量的测得值代替 真值进行估算, 则有
f ≈ |δ| / x 式中 f ——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值,通常用百分比 来表示。
计量器具的基本技术指标
(8)修正值 修正值是指为了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 用代数法加到测量结果上的数值。其大小与示值 误差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例如,示值误差 为 -0.004mm, 则修正值为 +0.004mm 。
(9)测量重复性 测量重复性是指在相 同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几何量进行多 次测量时, 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通 常以测量重复性误差的极限值(正、负偏差) 来表示。
(6)灵敏度 灵敏度是计量器具对被测几何量微小 变化的响应变化能力。若被测几何量的变化为Δx, 该几何量引起计量器具的响应变化能力为ΔL, 则 灵敏度
S = ΔL /Δx
一般来说,分度值越小,则计量器具的灵敏度就越高。
(7)示值误差 示值误差是指计量器具上的示值与 被测几何量的真值的代数差。一般来说,示值误差 越小,则计量器具的精度就越高。
(2) 测量单位 我国采用的法定计量单位是, 米(m), 弧度(rad) 和度(°)、分(′)、秒 (″)。在 机械零件制造中, 常用毫米(mm), 在精密测 量中, 常用微米(μm), 在超精密测量中, 常用 纳米(nm)。常用的角度计量单位是弧度、微 弧度 (μrad) 和度、分、秒。
(3) 测量方法 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原理、测 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总和。
(4) 测量精度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 值的一致程度。

几何量测量基础课件正式幻灯片

几何量测量基础课件正式幻灯片

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简称单位)是以定量表示同种量 的量值而约定采用的特定量。
我国规定采用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法定 计量单位制”。它是由一组选定的基本单位和由 定义公式与比例因数确定的导出单位所组成的。 如“米”、“千克”、“秒”、“安”等为基本 单位。
机械工程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毫米”、 “微米” 和“纳米” ,常用的角度单位是非国 际单位制的单位“度”、“分”、“秒”和国 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弧度”、“球面度” 。
量块用铬锰钢等特殊合金钢或线膨胀系数小、 性质稳定、耐磨以及不易变形的其它材料制成。 其形状有长方体和圆柱体两种,常用的是长方体。
量块的构成
长方体的量块有两个平行的测 量面,其余为非测量面。测量面极 为光滑、平整,其表面粗糙度Ra值 达0.012μm以上,两测量面之间的 距离即为量块的工作长度(标称长 度)。标称长度小于或等于5.5mm 的量块,其公称值刻印在上测量面 上;标称长度大于5.5mm的量块, 其公称长度值刻印在上测量面左侧 较宽的一个非测量面上 。
数据处理 对检测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获得检测结果。
填报检测结果 将检测结果填写在检测报告单及有关的 原始记录中,并根据技术要求作出合格性的判定。
长度、角度量值的传递
长度单位与计量基准
在国际单位制及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长度的基本 单位名称是“米”,其单位符号为“m”。
“米”的定义于18世纪末始于法国,当时规定“米等 于经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19世纪 “米”逐渐成为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1889年在法国巴 黎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从国际计量局订制的30 根米尺中,选出了作为统一国际长度单位量值的一根米 尺,把它称之为“国际米原器”。
由于测量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过程总 是不完善的,即任何测量都不可能没有误差。对 于每一个测量值都应给出相应的测量误差范围, 说明其可信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检验 是指判断被测物理量是否合格( 在规定范围内)的过程,通常不一定要 求得到被测物理量的具体数值。检验包 括测量、比较与判断等3个过程。
4.测试 是指试验研究性质的测量,也 可理解为试验和测量的全过程。
5.检定 是指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 (准确度、稳定度、灵敏度等)并确定 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检定的 主要对象是计量器具。
2.2.2 量值传递系统
• 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 角度量值传递系统
一、长度基准
长度单位“米”已经历3次演变。1889 年第1届国际计量大会根据31根基准 尺与档案米尺的比较结果,确定其中 的第6根尺(No.6)为国际米原器( 即米的基准)。随着光波技术的发展 ,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将米 的定义改为“米的长度等于Kr86原子 在的真谱空 线中 波从 长能 的级16250P7106至3.57d35倍跃”迁。时随辐着射 激光稳频技术的发展,1983年第17届 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新的米定义,即 “米是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时间 间隔内经过的距离”。
标称长度是指刻印在量块上用以标明其与 主单位米之间比值的量值,也称为量块长 度的示值;
中心长度是指量块一个测量面的中心点到 另一个测量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量块的长度是指量块一个测量面上任意一 点到另一个测量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量块 测量面上最大和最小长度之差称为量块的 长度变动量。
标称长度不大于 10mm的量块,截面尺寸为 30mm x9mm;标称长度>10mm至100m比较,得 出其比值的全过程。
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含以下4个要 素:
1)测量对象
测量过程四要素 2)测量单位 3)测量方法
4)测量准确度
1)测量对象 -----几何量(长度,角度,表面粗
糙度,形状和位置误差以及螺纹,齿 轮的各几何参数等)
2)测量单位 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长度的
用光当尺既方便又准确,用氪86当尺,精确度 可以达到 0.001微米,大约相当于一根头发直 径的十万分之一。世界各地都可以制造氪灯, 不必去国际计量局核对米尺了。
激光出现以后,氪灯就逊色多了。用激 光的波长当尺,从理论上推算,可以比 氪86同位素灯准确100万倍。
激光是一把上天下海的好尺子,用起来 得心应手,精巧准确。所以1983年10月 ,联合国度量组织在巴黎举行会议,规 定了新的“米”的定义,即把光在真空 中299792458 分之一秒所走的距离定为一 个标准米。近几年来,各种激光尺已经 相继问世,
第2章几何量测量基础
本章结构
2.1 概述 2.2 计量单位和量值传递系统 2.3 测量方法和计量器具 2.4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2.1 概述
互换性的实现,除了合理规定各种几何 参数的要求及公差外,在加工和装配时 ,还必须判断质量是否合格,只有质量 合格的零件才有互换性。本课程中,涉 及的是长度、角度、表面形状、位置、 粗糙度等几何量的测量问题,习惯上称 为测量技术。
基本单位是米,常用单位有毫米和微 米.平面角度单位为弧度,微弧度及 度,分,秒.
3)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是指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
原理,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综合.
4)测量准确度 ----- 测量误差 测量准确度指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
相一致的程度. -----差异
2.计量 是研究测量、保证量值准确一致 的一门科学,具有准确性、一致性、溯 源性和法制性的特点。过去我国称为“ 度量衡”,其含义是关于长度、容积和 重量的测量,主要器具是尺、斗、秤。
1889年的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确定“米原 器”为国际长度基准,它规定1米就是米 原器在0摄氏度时两端的两条刻线间的距 离。米原器的精度可以达到0.1 微米,也 就是千万分之一米,可以说够精确的了。
光波技术的发展,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各国代 表一致通过决议,废除了米原器对米的定义, 理由是它既不方便,也不准确。在废除旧的“ 米”的标准的同时,也规定了新的“米”的标 准,它就是氪86同位素灯在规定条件下发出的 橙黄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
二、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用光波波长作为长度基准不便于在生产 中直接使用,必须把复现的长度基准量 值逐级准确的传递到生产中所使用的各 种测量器具直至工件上去,即建立量值 传递系统,才能保证量值的统一。
¨ 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在国际计量组织推荐的复现米定义的 若干标准谱线中,碘吸收稳定的 633nm 激光波长标准是目前世界上实 用性最强、影响面最大、应用面最广、 最受重视的长度基准.
6.比对 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对相同准 确度等级的同类基准、标准或工作用计 量器具之间的量值进行比较。
2.2 计量单位和量值传递系统
1.2.1 基本计量单位定义和计量基准 1.2.2 量值传递系统 1.2.3 量块
2.2.1 基本计量单位定义和计量基准
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必须建立起统 一可靠的计量基准,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m). m → dm → cm → mm →um →nm
; ,截面尺寸为35mm x9mm
量块一般是长方形六面体形状,。它有 两个非常光平面度很好的平行平面(测 量面)
直 接 测 量 法
角度量块
光隙法
各种角度量具
2.1.3量块 量块又称块规,是由两个相互平行的测量面之
间的距离来确定其工作长度的高精度量具,在计 量部门和机械制造中应用较广。它除了作为量值 传递的媒介外,还可用于计量器具、夹具的调整 以及工件的测量和检验。
1.量块的材料、形状和尺寸 量块一般用铬锰钢或线膨胀系数小、材质稳定、 耐磨、不易变形的材料制成。其参数有中心长度 和标称长度、长度变动量。
目前我国现行有效的633nm 国家长度基 准和副基准装置共有3 套,其中基准装置 保存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基准装置 分别保存在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航 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 术研究所。
¨ 角度量值传递系统
基准多面棱体 自准直仪
比较测量法
标准测角仪
直接.测量法 比较测量法
多面棱体工作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