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
他汀类药物在老年人中的安全性
![他汀类药物在老年人中的安全性](https://img.taocdn.com/s3/m/55c9d97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b.png)
他汀类药物在老年人中的安全性孙春丽;吴锦晖【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12(038)006【总页数】3页(P407-409)【作者】孙春丽;吴锦晖【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6他汀类药物在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所起的作用十分肯定,同时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也奠定了它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地位。
因此,在临床上应积极推广使用他汀类药物。
但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在积极应用的同时应当更加谨慎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正确评价不良反应,减少不必要的停药。
大多数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良好,一般副作用通常较轻且短暂,其副作用包括头痛、失眠、抑郁、皮疹以及消化不良、腹泻、腹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患者大多能耐受,很少需停药。
若停药,不良反应均能消失。
只有极少数患者在骨骼肌、肝脏、肾脏、心脏、神经系统疾病与糖尿病、新发肿瘤等方面存在安全性问题。
本文旨在回顾这几方面的研究资料,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循证医学证据20世纪后期 4S、CARE、LIPID、WOSCOPS和AFCAPS/TexCAPS等大规模临床试验为他汀类药物防治冠心病提供了坚实的证据,研究结果一致肯定了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取得益处,并提示该类降脂药物长期应用的良好安全性。
随后AVERT、MIRACL、LIPS、HPS、PROSPER、ASCOT、PROVE-IT、TNT和IDEAL等一系列临床试验更广泛、更深入地探讨了他汀类药物在不同阶段不同范围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试验结果使他汀类药物的用途从稳定性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扩展到冠心病急性发病时,以及不同危险的人群。
其中PROSPER试验的结论指出:调脂治疗防治冠心病的临床益处并不受年龄的影响,对心血管高危的老年患者也应进行降脂治疗。
CCSPS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的患者治疗后获益更显著[1]。
临床他汀类药物使用原则用法用量及安全性
![临床他汀类药物使用原则用法用量及安全性](https://img.taocdn.com/s3/m/d7f9031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f.png)
临床他汀类药物使用原则、用法用量及安全性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升高,因为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中循环,血脂异常是通过高脂蛋白血症表现出来的,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简称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泛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延缓ASCVD发生、发展并降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积极治疗血脂异常可降低冠心病、脑卒中事件的发生。
药物治疗原则老年ASCVD患者积极使用他汀类药物,对于存在心血管病风险的老年人,根据心血管病危险分层制定血脂管理目标。
老年ASCVD患者及《75岁具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
对于年龄>75岁心血管高风险的老年人应进行预期寿命、虚弱状态、合并疾病、肝肾功能、经济因素等综合评估,权衡调脂治疗的获益风险比、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以及个人意愿决定是否使用中低剂量他汀类药物。
老年人使用可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1D1-C未达标时,可加用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
TG升高时,首先应排除或纠正继发因素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对于ASCVD 患者或极高危老年人,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非HD1-C未达标或TG持续升高(2.3-5.6mmo1∕1)时,可联用贝特类药物或鱼油制剂(优先推荐高纯度EPA)。
空腹TGN5.6mmo1∕1,应首先降低TG,首选贝特类、鱼油制剂治疗。
他汀疗效6%效应:他汀剂量倍增时,1D1-C进一步降低幅度仅约6%。
对他汀不耐受或1D1-C水平不达标者应考虑与非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血脂达标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启用调脂药物治疗或调整剂量后的4-12周,应对患者依从性以及对降脂药物的反应和生活方式改变情况进行评估,并检测血脂水平,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下一步治疗策略,之后每3T2个月重复1次。
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探讨
![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e20a8a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c.png)
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探讨引言他汀类药物是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的一线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
随着他汀类药物的长期使用,其安全性和合理性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进行探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一、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分析1. 肌肉损伤他汀类药物与肌肉损伤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
患者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可能出现骨骼肌痛、无力、妊娠酮水平升高等症状,甚至发展为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应及时监测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水平,及时发现肌肉损伤,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2. 肝功能受损部分研究表明,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
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及时评估肝功能情况,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4. 骨骼肌病变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与骨骼肌病变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增加骨骼肌病变的风险,因此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骨骼肌情况,及时评估相关风险。
5. 其他不良反应除了上述常见的不良反应外,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注意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他汀类药物的合理性分析1. 选择合适的剂量对于不同的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他汀类药物剂量。
一般来说,初始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基线胆固醇水平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而定,然后根据治疗效果逐步调整剂量。
2. 联合应用其他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有时需要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和其他降脂药物,例如贝特类药物。
在联合应用时,应注意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 长期用药的评估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在长期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评估,包括肌酸激酶、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的监测,以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4. 药物的选择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他汀类药物。
再论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全文)
![再论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ef770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4c.png)
再论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全文) 他汀与肝功能他汀类药物引起肝酶升高的发生率在1%~2%,多发生在开始用药后的3个月之内,呈剂量依赖性,并在降低用药剂量或停药后恢复至用药前水平。
接受起始剂量和中等剂量他汀治疗,肝酶(ALT或AST)升高>3×正常上限(ULN),比率他汀与氯吡格雷关于氯吡格雷与他汀类药物对于细胞色素P4503A4水平的相互作用对前者抗血小板作用的潜在影响曾得到广泛的学习。
氯吡格雷通过抑制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PCI后的抗血小板治疗,该药需要经过细胞色素P4503A4代谢后转变为活性形式发挥抗血小板作用。
有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合用可以抑制后者的抗血小板作用,但这一理论上的推断在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合用的临床终点研究中并没有得到证实。
目前这2类药物在临床上仍然广泛合用。
他汀与肾功能严重肾功能不全是他汀性肌病的易感因素,反过来,他汀类药物是否能引起肾损害?根据FDAAERS数据库,每百万他汀类药物处方肾功能衰竭报告率是0.3~0.9例。
大规模临床试验报道,他汀治疗组与安慰剂组肾衰和其他肾病比例相近,没有发现在目前FDA批准使用的剂量内,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肾损害,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蛋白尿、血尿、肾小球损害或功能不全等。
2009年公布的AURORA研究表明接受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不能预防心脏事件的发生,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并未增加,说明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可以安全使用他汀类药物。
然而,对此类患者需要更为密切学习安全性,应根据肾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调整某些他汀类药物的剂量。
他汀与肌毒性他汀类药物引起的最严重不良反应是肌病,定义为肌肉疼痛、无力,以四肢近端肌肉明显,血清肌酸激酶(CK)显著升高。
如没有及时停药,可以发展成为肌溶解,此时血清CK>正常上限10倍。
伴随肌溶解的发生,血清肌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进行性肾功能减退,最终患者可死于严重的尿毒症或心律失常。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https://img.taocdn.com/s3/m/6e490dd15022aaea988f0f03.png)
关注他汀类药物整体安全性更新时间:2011-05-05 09:24:43【共0条评论】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让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最担心的是什么?是肝脏损害、肾脏损害,还是肌肉损害?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后能否停药或减量?随着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正确认识他汀类药物的整体安全性是非常必要的。
并未增加肝损害风险据统计,通常有0.5%~2.0%的病例在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发生肝脏转氨酶升高。
武警广西总队医院心内科主任洪绍彩教授介绍说,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国家心、肺、血研究所(ACC/AHA/NHLBI)均把活动性或慢性肝病列为他汀类药物使用禁忌,但2006年美国脂质协会(NLA)明确指出,慢性肝病或代偿性肝硬化者并非他汀类药物使用禁忌症,失代偿性肝硬化或急性肝功能衰竭才是,而且不同他汀类药物的禁忌证没有差别。
洪绍彩介绍说,2008年他汀类药物安全性再添新的证据。
它治疗肝酶升高、非酒精性脂肪肝、丙肝、肝硬化、肝移植和肝癌患者的证据显示,这些患者仍然能获益,同时未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基于上述证据,这些人群无需停用他汀类药物。
有保护肾脏作用洪绍彩介绍说,大规模临床试验均报道,他汀类药物治疗组与安慰剂组肾衰和其他肾病比例相近;美国FDA的新药上市申请(NDA)几乎没有发现他汀类药物引起急性肾损伤的证据,急性间质性肾炎只有个例报道。
据介绍,目前批准临床使用的他汀类药物,大规模临床试验未见蛋白尿报道。
对临床27项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使用他汀类药物1年可使肾脏年轻1岁。
大型临床试验发现,他汀类药物改善肌酐指标,具有肾脏保护性效果;慢性肾脏疾病时,可增加某些他汀类药物(如瑞舒伐他汀和洛伐他汀)血清水平,须做剂量调整。
因此,应尽量选择不需要调整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及普伐他汀)。
肌病不良反应罕见强化降脂预防卒中(SPARCL)研究是第一个他汀类药物在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循证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在肌病不良反应(肌痛、肌炎、横纹肌溶解)方面无显著差别。
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探讨
![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1459e3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1.png)
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探讨引言他汀类药物是一类专门用于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治疗高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随着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于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也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一、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1. 肝脏毒性他汀类药物在强烈降低胆固醇的也可能对肝脏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
尽管肝功能异常是他汀类药物使用的常见不良反应,但大多数患者在用药期间都能保持正常的肝功能。
对于患有严重肝病的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应慎重,甚至禁用。
在临床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肝功能状况进行个体化的用药选择,并定期监测肝功能。
2. 肌肉损伤另一个与他汀类药物相关的安全问题是肌肉损伤,包括肌肉疼痛、无力和横纹肌溶解等。
这种肌肉损伤可能导致严重的肌肉疼痛和甚至肾功能衰竭。
尽管这种情况在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中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
医生在开立他汀类药物处方时,应评估患者的肌肉状况和其他相关风险因素,选择适当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并密切监测患者的肌肉情况。
3. 其他不良反应除了肝脏毒性和肌肉损伤外,他汀类药物的使用还可能导致其他一些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消化道不适、失眠等。
这些不良反应虽然通常轻微,并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用药方式或小剂量抗症状治疗来缓解,但医生和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仍应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不良反应。
1. 适应症选择他汀类药物适用于治疗多种由高胆固醇引起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在确定使用他汀类药物的适应症时,医生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心血管疾病风险和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且胆固醇水平正常的人群,一般不建议常规使用他汀类药物,而应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和其他非药物治疗手段来控制胆固醇水平。
2. 药物选择和剂量目前市面上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他汀类药物可供选择,比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等。
他汀药物安全性新进展
![他汀药物安全性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9958ec3da38376bae1fae01.png)
他汀类药物是最经典,最有效的降脂药物,现已广泛的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
强化降脂的观念已逐渐深入临床。
他汀类药物潜在的肝脏、肌肉、肾脏安全性,也是在其有效降脂之外值得我们去关注的。
1 他汀的肝脏安全性2012年2月28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首次提出在临床应用中,针对服用他汀的患者取消常规定期监测肝酶的规定,改为开始用药前和有肝功不良症状时,才需要监测肝酶。
也就是说,他汀引起的肝酶升高临床无需过多顾虑[1]。
上述建议,是参考了著名的GREACE研究肝功能亚组分析,得出“阿托伐他汀显著改善轻中毒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2]的结论,在2006年由美国国家脂质协会肝脏专家小组(NLA)提出的意见[3,4]。
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了临床中过于关注肝酶升高而停用他汀,从而导致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危险性增加的现象。
2 他汀的肌肉安全性随着2001年西立伐他汀因肌毒性问题退市[5];2011年,辛伐他汀的肌毒性受到FDA警告;2012年,FDA对洛伐他汀的使用进行了限制……这一系列,他汀药物的肌肉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肉相关不良事件包括肌痛,肌炎,横纹肌溶解等。
2011年,最新FDA 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分析评估了四种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的肌肉不良事件[6]。
结果提示,不同他汀的肌肉安全性并不相同:瑞舒伐他汀与肌痛强相关;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与横纹肌溶解和肌酶水平升高强相关。
而对44项阿托伐他汀高质量研究,共16495名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数据显示,无治疗相关的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病例发生,仅1例患者CK升高>10*ULN,且不伴肌肉症状,最常见的肌肉不良反应为肌痛,发生率约为4%,既阿托伐他汀他汀肌肉安全性良好[7]。
2012年第二十三届“长城会”公布的阿托伐他汀在亚洲人群安全性临床研究[8]。
该研究入选58项涉及亚洲人的临床研究,其中6项为长期研究(中位随访3.1-4.9年);52项为短期研究(中位随访4-72周)。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及对策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a63a13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e.png)
其他方面
1.胃肠道
• 他汀类胃肠道反应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 泻、便秘等。
• 据报道在接受氟伐他汀用量不超过40 mg/d的情 况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痛。
2.周围神经
• 发生率
他汀类药物使用2年以上的患者,周围神 经损害发病率明显升高。国外医学家报道了阿伐 他汀导致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病例,停药后周围 神经病变明显好转。
的抗血小板药、他汀、降压药的ASA治疗方案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副反应
肌肉 肝脏 肾脏他汀类Biblioteka 物的主要副反应肌肉 肝脏 肾脏
1.定义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危险因素 5.临床表现 6.临床检测 7.应对措施
肌肉损害
1.定义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危险因素 5.临床表现 6.临床检测 7.应对措施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副反应
肌肉 肝脏 肾脏
肾脏损害
1.一般不将急性肾功能衰竭列入他汀相关的不良事件。 2. 他汀类药物能够安全地应用于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 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液中,他 汀类药物的浓度有可能上升,因此需要考虑调整剂量。 3.他汀类药物不会导致与肌病无关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或肾功能不全。他汀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常常与横 纹肌溶解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密切相关。 4.慢性肾脏疾病尤其伴有明显的蛋白尿时,会引起血 脂的异常,后者又可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他汀类药 物可保护肾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蛋白尿 ,可 能具有延缓肾功能受损进程的疗效。
1.定义 2.发病率 3.发病机制 4.危险因素 5.临床表现
6.临床检测
7.应对措施
肌肉损害
4.当患者有肌肉症状,伴血浆CK水 平不升高或轻中度升高(CK升至310倍ULN)时,建议每周监测患者 血浆CK水平及临床随访,直至排 除了药物作用或症状恶化至须立即 停药的状态;
中国他汀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重点解析
![中国他汀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重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f46c5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9.png)
小结 正如共识所指出的,他汀的不良反应非常重要。他汀所产生的不良反 应不仅与个体遗传基因有关,也与患者合并疾病、同时服用的药 物(或食物)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关系密切。为了尽可能降低他汀不良 反应发生率,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制定安全有效的他汀治疗策略 尤为重要。
图 伴中度CKD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20mg 治疗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他汀剂量问题
2013 KDIGO指南推荐根据随机对照研究中获益的方案进行他汀剂 量的选择,其中,对于轻中度CKD患者,所有他汀均无需调整剂量; 对于重度CKD患者,包括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均 需调整剂量(表)。
中国他汀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 重点解析
导读
他汀因肝酶升高导致的停药或减量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在 启用他汀治疗时应尽可能考虑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他汀。为了 尽可能降低他汀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制定安全 有效的他汀治疗策略尤为重要。
他汀的良好降脂疗效和心血管获益已被指南和大量证据反复证实, 但因应用广泛,其安全性也不断被讨论,为了使中国医生正确认 识和处理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他汀不良反应,中国他汀类药物安全 性评价工作组于近期发表了《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 (下简称“共识”),阐述了目前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安全性问题及其 处理对策。本文予以介绍和解读。
他汀在 CKD 患者中的应用
现有研究显示:他汀可显著减少中度CKD患者的死亡率 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但对重度CKD或透析患者不能带 来获益或少有获益,对于轻中度CKD[估计肾小球滤过率 (eGFR)30-90 ml/(min·1.73 mm2)]患者,2013 改善全球肾 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明确指出,CKD是冠心病的等 危症,均需接受他汀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延缓 终末期肾病进展。JUPITER研究中伴中度CKD患者亚组分 析显示,瑞舒伐他汀20 mg平均随访1.9年,相对于安慰 剂可显著降低轻中度CKD患者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 (图),且安全性与安慰剂相当,该研究为他汀在中度 CKD患者获益和安全性提供了有力证据[J Am Coll Cardiol 2010,55(12):1266]。
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探讨
![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22c5e7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f.png)
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探讨摘要:他汀类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旨在探讨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我们通过对临床研究和文献的梳理,发现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同时在安全性方面也受到广泛关注。
我们对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出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是安全可靠的。
我们也提出了一些使用他汀类药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使用。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安全性,合理性,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一、引言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而心血管疾病是目前造成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及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脂血症的主要药物之一,其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降低胆固醇合成,从而达到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使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因此探讨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研究和文献综述1. 他汀类药物的疗效研究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所证实。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降低LDL胆固醇水平来达到降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大量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一项对于辛伐他汀的荟萃分析研究表明,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于高危患者尤为明显。
2.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研究虽然他汀类药物在降脂、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疗效显著,但在安全性方面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关于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这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肝脏损害、肌肉痛、肌纤维化和血糖升高等。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及安全性PPT课件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及安全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d567ad4693daef5ef73dd8.png)
.
11
冠心病患者积极他汀治疗已成趋势
冠心病患者LDL-C水平:lower is better
发生CHD事件的患者比例%
25辛伐他汀Fra bibliotek4S-P
普伐他汀
TNT
20
阿托伐他汀
筛查
4S-S
LIPID-P
CARE-P
15
HPS-P
LIPID-S CARE-S
S = 他汀治疗
10
HPS-S TNT:阿托伐他汀10 mg
主要他汀稳定/逆转斑块的研究
LDL-C<130 (3.37)
TC<200(5.17)
高危: 1) 冠心病或其等危症(糖尿病) 2) 10年危险性10-15%
极高危: 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2)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CHD)+ 糖尿病
LDL-C<100 (2.59) TC<160(4.14)
或LDL-C降低幅度30-40%
.
20
他汀类药物达峰时间
他汀
辛伐他汀 洛伐他汀 氟伐他汀 普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达峰时间(h) 4 2
0.5~1 1~1.5 1~2 3~5
.
21
他汀类药物消除半衰期(t1/2)
他汀
阿托伐他汀
氟伐他汀 洛伐他汀 普伐他汀 辛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t1/2(小时)
14(20~30) 0.5~2.3
或
降低幅度 >40%
标准
<2.6mmol/L (100mg/dl)
或 降低幅度
30-40%
17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7.
多项指南一致推荐:所有CHD患者 都应使用他汀,无需考虑基线LDL-C水平
从循证医学看待他汀强效安全的辩证统一
![从循证医学看待他汀强效安全的辩证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03a96f5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3.png)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应注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加强药物上市 后的监测和评价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和治疗效果。
THANK YOU
感谢观看
02
随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的不断涌现,循证医学证据也在不 断更新和丰富。因此,医生需要及时关注最新研究成果, 以便更好地指导患者用药。
03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循证医学证 据,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实现他汀类 药物强效与安全统一的重要措施。
05
结论
他汀类药物的强效性和安全性需要综合考虑
01
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血脂,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强效性,但同时也存 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如肝酶升高、肌肉毒性等。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 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情况,权衡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02
不同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受益于他汀治疗, 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因此,个性化用药方案是实现他汀类药物 强效与安全统一的关键。
循证医学要求对临床试验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数据采集, 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为评估他汀类药物的疗效 和安全性提供有力的支持。
循证医学如何指导他汀类药物的使用
循证医学根据最新的临床证据和指南 ,为医生提供关于他汀类药物使用的 指导建议,包括适应症、剂量、疗程 等方面的指导。
循证医学还强调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风险因素,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 发挥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肌肉症状
他汀可能导致肌肉疼痛、无力等症状,严重 时可引发横纹肌溶解症。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d1628f0d16fc700abb68fc6d.png)
三、他汀与新发糖尿病
他汀对心血管疾病的总体益处与新发糖尿病 风险之比是 9:1,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 的保护作用远大于新增糖尿病风险。使用标 准剂量他汀不仅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同 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大剂量他汀轻度增 加新发糖尿病风险,但无论是绝对风险还是 与他汀减少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相比,该风险 的实际危害都很低。
只要能降血脂就行,刚发现用点”低档”药
纠正:
降脂要 :高质量达标,平稳,高效率保护,方便, 效价比好
有充分证据的高强度他汀仅有——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综观以往及最新指南,血脂管理的临床实践应强调“三化原则”
强化 不同指南仍均强调极高危人群LDL-C目标值 为降幅≥50%或降至1.8mmol/L以下,定义人群更广 更准 优化 谨慎选择安全、有证据、可使患者达到治 疗目标的他汀 简 化 极 高 危 人 群 至 少 达 到 LDL-C 降 幅 ≥ 50% 或 1.8mmol/L之一
他汀是当今人类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大量的文献 报道了临床所见他汀服用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其中部分不良反应可能与他汀直接相关。认识和防 治他汀相关的不良反应非常重要,即可减轻患者因 服他汀带来的痛苦,也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 管病患者长期坚持服用他汀所产生的临床获益提高。 他汀所产生不良反应不仅与个体遗传基因有关,也 与患者同时服用的药物(或食物)所产生的相互作 用关系密切。他汀从吸收开始,到肝摄取、代谢, 并最终从肝脏消除后进人体循环或者胆道,其在机 体内经历了复杂的代谢转归。为了尽可能降低他汀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中国人,所有他汀均采用 较小剂量开始治疗依然是最明智的做法。
五、他汀与肾脏损害
3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
![3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https://img.taocdn.com/s3/m/45c70c7cf242336c1eb95efb.png)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他汀类药物在各类人群的临床应用已近20年,大量的证据表明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总体上是安全的。
1、他汀类药物与脑出血现有资料表明,针对一级预防人群,他汀类药物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针对二级预防人群,尽管总体人群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且出血风险与降脂强度不相关,但对于二级预防人群中一些出血风险高位的个体,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权衡风险和获益,个体化使用他汀并合理监测2、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使新发糖尿病相对风险增加9%,且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的影响具有“类效应”,而非某一种他汀类的特点,研究还显示大剂量他汀治疗较中等剂量他汀会使新发糖尿病相对风险增加12%。
他汀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新发糖尿病的高位个体中:包括代谢综合征、他汀治疗时已有空腹血糖受损(>5.6mmol/L)、重度肥胖(BMI≥30kg/m2)、HbA1C升高(>6%)、空腹甘油三酯水平升高(>1.7mmol/L)及高血压病史。
可以针对这部分新发糖尿病高危人群加强血糖监测。
多数大规模研究证实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不影响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非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
研究证实糖尿病是他汀治疗的主要获益人群之一,无论是伴或不伴其他危险因素的糖尿病人群,均是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适宜人群。
积极使用他汀降低LDL-C是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
3、他汀类药物的肝脏安全性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对绝大多数患者的肝脏是安全的。
FDA建议服用他汀类期间,应根据临床情况适当进行肝酶监测,治疗期间若发生肝损伤临床表现,应立即就诊,若在治疗期间出现严重肝功能损伤且伴有临床症状或出现黄疸,则应停药,若原因不明,则不宜重新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考虑到中西方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国情,建议在长期的他汀类药物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监测肝酶指标。
4、他汀类药物的肌肉安全性常规剂量内使用各类他汀类药物在推荐剂量情况下并无增加肌毒性的明确证据。
他汀类药物的用药安全性及研究新进展
![他汀类药物的用药安全性及研究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c2aa57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4c.png)
他汀类药物的用药安全性及研究新进展【摘要】他汀类药物作为口服的降脂药物,是临床中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类型。
随着药物应用指南的不断更新,他汀类药物除了心血管疾病,还被应用于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中。
但是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均会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且一些药物呈依赖性,患者在治疗中随着时间的延长需要增加药物剂量。
因此,研究他汀类药物的用药安全线便十分重要。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药物研究;安全性;新进展常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包括阿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虽然这些药物在临床中都存在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在治疗中不论是其自身在机体内造成的影响,或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出现的作用,都会产生一定的毒性,因此需要详细了解这类药物的安全性。
另外,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于恶性肿瘤和新发糖尿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也需要对此展开讨论。
1对肝脏的影响肝脏是他汀类药物主要作用的部位,其能够经由肝脏细胞代谢排出。
不同他汀类药物有着不同的脂溶性和组织分配系数,但均会对肝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升高,便是他汀类药物对肝脏损害最常见的表现。
ALT水平的上升与他汀类药物所引发的肝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存在一定的联系,会导致肝细胞的凋亡。
在使用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时,肝转氨酶水平也会出现不同的程度的上升且剂量越大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越差。
使用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后,肝转氨酶水平上升的患者较使用常规剂量的患者多,低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并不会使肝功能出现异常情况,但是剂量过多便会导致肝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而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饮食不当等也会造成ALT升高,他汀类药物与具有抗逆转录病毒作用的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如环孢素、红霉素、唑类抗菌剂、维拉帕米等,是导致他汀类药物在机体中的血药浓度上升,从而会增加肝毒性。
另外,虽然与他汀类药物使用后相关的肝损害严重程度呈剂量依赖性,但是降低剂量或者停止服药后,这一不良反应便会消失。
《他汀肝脏安全性》课件
![《他汀肝脏安全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3a366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d.png)
3
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
在联合用药期间,应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严格 按照医嘱用药,以确保用药安全。
05
他汀肝脏安全性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情况
一位52岁的男性,因高血脂症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在服 药约半年后,肝功能检查发现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 转氨酶(AST)升高,提示肝功能异常。
诊疗过程
医生建议患者停止使用他汀类药物,并接受保肝治疗。经 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THANKS
感谢观看
严重肝衰竭
极少数患者在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可能出现严重肝衰竭,需要紧急就医。
03
他汀肝脏安全性研究
临床试验研究
长期观察研究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对长期服用他汀的患者进行观察,评 估其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分析他汀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对肝脏的 潜在风险。
随机对照试验
比较不同剂量或不同类型的他汀对肝 脏安全性的影响。
案例总结
此案例提示我们,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对肝脏产生 一定的毒性,因此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和 处理肝功能异常。
案例二
01
患者情况
一位68岁的女性,因冠心病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在服药约一年后,出
现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经检查诊断为药物性肝炎。
02
诊疗过程
医生建议患者立即停止使用他汀类药物,并接受相应的保肝治疗。经过
表观遗传学研究
分析环境因素和药物暴露如何通 过改变基因表达影响肝脏安全性
。
04
如何保障他汀肝脏安全性
合理选用他汀类药物
选择合适的他汀类药物
不同类型的他汀类药物对肝脏的影响程度不同,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药物。
最安全的匹伐他汀
![最安全的匹伐他汀](https://img.taocdn.com/s3/m/17af1b5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3.png)
最安全的匹伐他汀匹伐他汀(Pitavastatin)是一种以治疗高胆固醇和高脂血症为主要适应症的药物,它属于他汀类药物,是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在众多他汀类药物中,匹伐他汀被认为是最安全的一种,其独特的药理特点使其成为许多患者的首选药物。
首先,匹伐他汀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使其成为最安全的他汀类药物之一。
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匹伐他汀的代谢途径较少,主要通过肝脏CYP2C9酶代谢,不会与其他药物产生明显的相互作用。
这意味着患者在使用匹伐他汀的同时,不太容易出现药物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从而降低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其次,匹伐他汀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较低的不良反应率,这也是其被认为是最安全的他汀类药物之一的重要原因。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患者在使用匹伐他汀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肌肉疼痛等,而且这些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也相对较轻。
因此,患者在使用匹伐他汀时,通常能够更好地耐受治疗过程,减少了因不良反应而导致的治疗中断或调整剂量的情况。
此外,匹伐他汀还具有较低的肝毒性风险,这也是其被认为是最安全的他汀类药物之一的重要原因。
在临床应用中,匹伐他汀很少出现严重的肝损伤或肝功能异常的情况,这为患者提供了更高的安全保障。
对于那些存在肝功能异常或患有肝病的患者来说,选择匹伐他汀作为治疗高胆固醇和高脂血症的药物,能够更好地保护肝脏健康,减少了因药物引起的肝损伤风险。
总的来说,匹伐他汀作为一种他汀类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药代动力学特点、临床试验数据以及肝毒性风险的低等特点,使其成为许多患者的首选药物。
在治疗高胆固醇和高脂血症的过程中,匹伐他汀能够为患者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保护了肝脏健康,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
因此,可以说匹伐他汀是目前最安全的他汀类药物之一,值得患者和临床医生的信赖和选择。
再议他汀类药物安全性问题
![再议他汀类药物安全性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b5ed8bb55270722182ef70d.png)
再议他汀类药物安全性问题
他汀类药物副作用的风险较低,对大多数人来说,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获益大于风险。
患者报告的最常见副作用是肌肉酸痛和疼痛,对所有目前的最高推荐剂量他汀类药物应用进行多项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不超过1%的患者会出现可能由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肉症状。
此外,他汀还有“反安慰剂(nocebo)效应”。
即患者感受到的他汀不良反应,如肌痛和无力,其实是听说他汀不良反应的传言,从而感到自己也有类似症状。
此时可尝试减少他汀的剂量,或更换其他种类的他汀,评估患者的症状是否有所改善。
但即便如此,弄清楚患者出现症状的原因可能很困难。
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会略微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仅与每年0.2%的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相关。
使用他汀类药物者首次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并未增加,但是对已经患有由动脉破裂引起的卒中的人群,其出血性卒中风险可能略有增加。
同时也发现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与肝损伤、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病变、白内障、肌腱断裂等可能副作用病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DA数据:氟伐他汀发生肌毒性事件最少
FDA不良事件报告数据(1997.11-2000.3)
他汀类
西立伐他 洛伐
汀
他汀
氟伐 他汀
普伐 他汀
辛伐 他汀
阿托伐 他汀
横纹肌溶解 88.7
1.2
TNT研究的安全性结果
阿托伐他汀(80mg)组的肝酶异常增加了6 倍,
不良事件和停药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
p<0.001
9%
8.1%
7.2%
5.8% 6%
p<0.001
5.3%
p<0.001
3%
1.2%
0.2% 0%
肝转氨酶升高
不良事件
80mg阿托伐他汀
10mg阿托伐他汀
停药
John C. LaRosa, et al. New Eng J Med.2005;Early release
• 高钾血症,高尿酸血症 • DIC • 代谢性酸中毒 • 心肌病和呼吸衰竭和/或肾衰竭
他汀类药物的肌毒性
❖ 他汀类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肌病, ❖ 表现:为肌痛或肌无力,并伴有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至正 常上限的10倍以上,也可有发热和全身不适的症状,并可 测得增高的血清他汀类药物浓度; ❖ 发生率大约是0.1%,且与剂量相关; ❖ 危害:肌病未能及时被发现,仍旧继续用药,则可能导 致横纹肌溶解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横纹肌溶解自发性报告平均每百万病人年4例
他汀肌毒性的剂量依赖性
3
40mg
80mg
160m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5
2
% of Patients
1.5
1
0.5
0
肌肉症状
ALT
AST
CK
Davidson et al. Am J Cardiol 1997;79:38-42.
FDA:他汀类药物横纹肌溶解的报告
批准日期 横纹肌溶解
处方数量2 (百万) 报告率3 (每百 万处方/年)
肝酶升高呈剂量依赖性: 阿托伐他汀的试验数据
患者比例 1.2
% 1.0
0.89
0.8
0.6
0.4 0.4
0.28
0.2
0.13
0.12
0.0 安慰剂
10 mg
20 mg
40 mg
80 mg
(N = 1789) (N = 6093) (N = 2542) (N = 1983) (N = 3131)
Newman et al. Am J Cardiol. 2003;92:670. Waters. Am J Cardiol. 2005;96(suppl):69F.
抑制剂、葡萄柚果汁
通过其他作用方式抑制他汀类药 吉非贝齐 物代谢的药物
疾病状态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和肝脏 疾病
高龄
≥ 70 岁
大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
≥ 40 mg/d
Australia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ulletin. 2004 Feb;23(1)
IDEAL: 不良反应--肌痛和肝酶升高情况 (%)
%
2% p<0.001
ALT >3x 正常值上限
0.97%
1%
2.2%
p<0.001
1.1%
•和肌痛情况类 似,阿托伐他汀 组肝酶升高的发 生率也更频繁。
0.11%
0% 肝酶升高
肌痛
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 Pedersen TR et al. JAMA 2005; 294:2437-2445.
他汀肝毒性的种族差异
实验室检查异常 与药物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严重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因严重实验室检查异常退出研究
STATT All Asian (N = 133)
n (%)
21 (16)
18 (14)*
0 (0) 1 (1) #
GOALLS Non-Asian (N = 183)
n (%)
15 (8)
7 (4)
0 (0) 1 (1)+
* 10 病人CK升高, 8 个ALT升高,但无CK正常上限>5 倍或 ALT >3 倍. # STATT 中3个退出研究中的1个由于严重的临床副反应伴严重的实验室异常而退出 + 病人舒降之治疗36天后维高甘油三脂血症
他汀类药物的肌毒性----定义:
肌痛 (Myalgia): 肌肉疼痛,压痛和或无力。CK 正常或轻度 升高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
内容提要
关注的他汀安全性 ~ 他汀类药物的肝毒性 ~ 他汀类药物的肌毒性 ~ 肝毒性,肌毒性的机制及影响因素
识别高危险患者,正确选择用药
他汀类药物的肝脏毒性:转氨酶升高
发生率1%到2% 多发生于开始用药3个月之内 剂量依赖性 降低剂量或停药后可恢复 肝毒性:肝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3倍 无肝衰竭的报道
洛伐他汀 普伐他汀 辛伐他汀 氟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西立伐他汀
08/87 10/91 12/91 12/93 12/96 06/97
19 3 14 0 6 31 99.2 81.4 116.1 37.4 140.4 9.8 0.19 0.04 0.12 0 0.04 3.16
1 Cases reported to the 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through June 2001. 2 Data are through May 2001 and are from the National Prescription Audit Plus, excluding the Long Term Care Channel. 3 The number of cases divided by the number of prescriptions. Note that the reporting rate is not the incidence rate.
肌炎(Myositis): 肌肉炎症,表现为肌肉无力和/或CK升高 肌病(Myopathy): 肌肉疼痛,压痛和无力,伴有CK升高(>10xULN) 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 急性严重和广泛的骨骼肌损伤,
肌肉的毒性产物蓄积在血液和尿液中,出现肌红蛋白血症,肌红蛋 白尿和CK升高至少10x ULN以上。 并发症包括:
0.6
1.4
3.6 1.2
肌病
6.5
4.2
0.6
1.2
1.6 0.5
肌炎
11.5
3.9
0.2
1.0
1.3 0.6
肌痛
46.3
16.4
2.7
5.8
7.5 8.0
他汀肝毒性,肌毒性的影响因素
通过CYP3A4代谢而抑制他汀类 环孢素、钙离子拮抗剂, 大环内酯类
药物代谢的物质
抗生素、吡咯抗真菌类药物、蛋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