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铯-137的测定

合集下载

Cs-137分析2

Cs-137分析2
●铯的原子序数为 元素周期表中 族,属于碱金属元素 为 铯的原子序数为55,元素周期表中 属于碱金属元素,为 铯的原子序数为 元素周期表中IA族 属于碱金属元素 第6周期 特长周期)的第一个元素 周期(特长周期 的第一个元素. 周期 特长周期 的第一个元素 铯原子的价电子层(即外层电子 构型为6S 原子中价电子 即外层电子)构型为 ●铯原子的价电子层 即外层电子 构型为 1.原子中价电子 层以里的原字结构实体,即原子实为疝 层以里的原字结构实体 即原子实为疝(Xe)原子 因此其核 原子.因此其核 即原子实为疝 原子 外电子层结构为: 外电子层结构为 n 1 2 3 4 5 6 K L M N O P 18 18 8 1 电子数 2 8 由于铯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价电子 而次外层是8电子壳 个价电子,而次外层是 电子壳,再 ●由于铯原子最外层只有 个价电子 而次外层是 电子壳 再 外层又分别是18,18,8电子壳 对核电荷的屏蔽效应很高 所 电子壳,对核电荷的屏蔽效应很高 外层又分别是 电子壳 对核电荷的屏蔽效应很高,所 以这一价电子特别容易失去.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 以这一价电子特别容易失去 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 所有元素中最低,而铯的第一电离能在碱金属元素中又为 所有元素中最低 而铯的第一电离能在碱金属元素中又为 最低。据此可推知,铯的氧化数为 铯的氧化数为+1。 最低。据此可推知 铯的氧化数为 。
铯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化学性质
• • • • 铯原子的外层电子分布 碱金属元素的某些特性常数 铯的化学性质 一些重要难溶盐
元素周期表
ⅠA O
H ⅡA Li Be Na Mg K Ca Rb Sr Cs Ba Fr Ra
He B C N O F Ne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B IB IIB Al Si P S Cl Ar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Xe La-Lu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Rn Ac-Lr

gb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一、总则1.1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污染物、真菌毒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放射性物质及其他危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境内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类食品。

1.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严格执行本标准,保证食品的食用安全。

二、污染物限量2.1 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要求如下:(1)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铅、镉、汞、砷等;(2)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二噁英等;(3)其他污染物:苯并[a]芘、丙烯酰胺等。

2.2 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

三、真菌毒素限量3.1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要求如下:(1)黄曲霉毒素B1、B2、G1、G2;(2)赭曲霉毒素A;(3)伏马毒素B1、B2;(4)玉米赤霉烯酮;(5)T-2毒素、HT-2毒素。

3.2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应符合表2中的规定。

四、农药残留限量4.1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限量要求如下:(1)杀虫剂;(2)杀菌剂;(3)除草剂;(4)植物生长调节剂;(5)其他农药。

4.2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限量应符合表3中的规定。

五、兽药残留限量5.1 食品中兽药残留的限量要求如下:(1)抗生素;(2)合成抗菌药;(3)激素类药;(4)其他兽药。

5.2 食品中兽药残留的限量应符合表4中的规定。

六、放射性物质及其他危害物质限量6.1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及其他危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如下:(1)放射性物质:铯-137、碘-131等;(2)其他危害物质:塑化剂、溴酸盐等。

6.2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及其他危害物质的限量应符合表5中的规定。

七、食品中致病微生物限量7.1 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限量要求如下:(1)沙门氏菌;(2)金黄色葡萄球菌;(3)副溶血性弧菌;(4)大肠埃希氏菌;(5)其他致病微生物。

7.2 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限量应符合表6中的规定。

八、食品添加剂使用要求8.1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技术要求和卫生标准。

8.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得超出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核辐射对人的危害机制及其预防

核辐射对人的危害机制及其预防

铯137铯有37 种同位素及16 种同质异能素,除了133Cs 是天然存在的稳定性同位素,其余均为放射性同位素。

环境放射性核素中,铯-137主要来源核武器试验、核反应堆的放射性废物和核燃料后处理厂的放射性废液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铯-137∙外文名称 cesium-137∙原子序数 55∙核素符号 137Cs目录1名称及毒性分组2主要来源3监测方法4用途名称及毒性分组(1)中文名称:铯-137(2)英文名称:Cesium-137(3)核素符号:Cs(4)原子序数:55(5)原子质量数:136.907(6)毒性分组:中毒组(7)半衰期:30.1671a主要来源(1)核武器试验。

(2)核反应堆的放射性废物。

(3)核燃料后处理厂的放射性废液。

监测方法(1)γ能谱法。

是利用Cs的子体mBa的γ射线可在γ谱仪上直接测量。

此法简便,但是灵敏度低,所以对于低含量的样品还不能代替放化分离浓集后的β计数法测量。

当样品中同时存在有Cs时,则必须用γ谱仪测量,才可将二者分开。

(2)离子交换法。

无机离子交换法是铯分离浓集的常用方法,使用的无机离子交换剂有:磷钼酸铵、亚铁氰化钴钾、亚铁氰化铜、亚铁氰化钴等,也可以将亚铁氰化物吸附在阴离子交换剂上制备成亚铁氰化物-交换树脂。

食品中Cs的测定采用磷钼酸铵法或亚铁氩钴钾法、γ能谱测定法,详见《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铯-137的测定》(GB14883.10-94)。

(3)沉淀法。

基于铯与四苯硼化物、碘铋酸盐、硅钨酸盐和氯铂酸盐等生成沉淀达到分离的目的。

这些铯的沉淀物可以用于称量和计数。

磷钼酸铵(AMP)-碘铋酸铯沉淀法:在酸性溶液中用AMP吸附分离铯,并将吸附了铯的AMP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然后在柠檬酸和醋酸溶液中以碘铋酸铯沉淀137Cs并测量其β或γ活度,此法是国内目前广泛应用的方法。

具体测量方法、采用设备及步骤参见《水中铯-137放射化学分析方法》(GB6767-86),生物样品灰参检测方法参见《生物样品灰中铯-137的放射化学分析方法(GB11221-89)。

如何确定核污染

如何确定核污染

如何确定核污染
确定核污染的方法包括监测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和辐射水平、采集土壤和水样品进行分析、评估人体和生态系统的辐射风险等。

以下是具体的步骤:
1. 确定监测区域:根据可能的核污染来源和受影响的地区,确定需要进行核污染监测的区域。

2. 设置监测站点:在监测区域内设置足够数量的监测站点,以确保对污染范围的全面和代表性监测。

监测站点的位置应该涵盖可能受到污染的不同地质、地貌和人类活动状况。

3. 监测放射性物质浓度:在监测站点收集大气、水和土壤样品,并将其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

实验室将测量样品中放射性物质(例如铯-137、钴-60等)的浓度水平。

4. 监测辐射水平:在监测站点使用专业辐射计仪器测量辐射水平。

可以测量背景辐射和局部辐射,以区分出疑似污染点。

5. 评估辐射风险:根据监测结果,计算辐射风险并评估其对人体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这通常涉及使用模型和标准来预测可能的辐射剂量和健康影响。

6. 发布监测结果:将监测结果公开,以向公众提供关于核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的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污染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自身的健康和环境。

需要指出的是,核污染的监测和评估是一个复杂和专业的过程,需要由专业机构和专家进行。

因此,在面临可能的核污染事件时,应立即联系相关机构和当地政府来组织监测和评估工作。

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及其预防食品放射性污染是指食品吸附或吸收了外来的(人为的)放射性核素,使其放射性高于自然放射性本底,称为食品的放射性污染。

(一)食品天然放射性核素食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是指食品中含有的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放射性核素本底。

由于自然界的外环境与生物进行着物质的自然交换,因此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包括食物在内都存在着天然放射性核素。

天然放射性核素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宇宙射线,它作用于大气层中稳定性元素的原子核而产生放射性核素,这些核素有14C、3H、35S 等;另一方面来自地球的辐射,这部分核素有铀系、钍系、及锕系元素及加40K、87Rb 等。

(二)食品放射性污染的来源1.核爆炸试验一次空中的核爆炸可产生数百种放射性物质,包括核爆炸时的核裂变产物、未起反应的核原料以及弹体材料和环境元素受中子流的作用形成的感生放射性核素等,统称为放射性尘埃。

其中颗粒较大的可在短期内沉降于爆炸区附近地面,形成局部放射性污染;而颗粒较小者可进人对流层和平流层向大范围扩散,数月或数年内逐渐的沉降于地面,产生全球性污染。

含大量放射性核素的尘埃可以污染空气、土壤和水。

土壤污染放射性核素后,可进入植物使食品遭受污染。

2.核废物排放不当核废物一般来自核工业中的原子反应堆、原子能工厂、核动力船以及使用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实验室等排放的三废。

对核废物的处理,有陆地埋藏和深海投放两种方式。

陆埋或向深海投弃固体性废物时,如包装处理不严或者贮藏废物的钢罐、钢筋混凝土箱出现破痕时,都可以造成对环境乃至对食品的污染。

3.意外事故核泄漏1957 年英国温次盖尔原子反应堆发生事故,使大量放射性核素污染环境,影响到食用作物及牛奶。

1988 年前苏联地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大量的放射性沉降灰飘落到东欧和北欧一些国家,污染了土壤、水源、植物和农作物。

事后,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和其他的官方机构分析了瑞典全部食品,发现食物中137Cs(铯)活性与当地放射性沉降的剂量间呈密切的正相关。

中国海产品铯标准

中国海产品铯标准

中国海产品铯标准
中国海产品的铯安全标准是指在海洋环境中生产、加工和消费的海产品中应遵守的铯安全标准,是保证海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铯是一种重要的放射性物质,其中的铯-137、铯-134和铯-132具有较高的放射性和较长的半衰期,可以在海洋环境中持续存在,并对生物体产生有害影响。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中国环境保护部于2013年发布了《海产品铯安全标准》,该标准明确了海产品的铯安全指标,要求海产品的铯含量不超过1.0Bq/kg,并明确了检测抽样、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内容。

根据该标准,海产品中铯含量不超过1.0Bq/kg,才能被认定为安全标准,以确保海洋产品的安全。

中国海产铯-137的含量标准为:海产品中铯-137的含量不得超过1.0 Bq/kg。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GB2762-2012),食品中铯-137的含量不得超过1.0 Bq/kg。

常见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性和应用

常见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性和应用

常见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性和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原子核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元素相同)但质量数不同的同位素(即中子数不同)。

,其具有特殊的放射性特性,可以用来进行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性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常见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的种类繁多,其中一些常见的如下:1. 钴-60(^60Co):是一种用于医学和工业应用的常见放射性同位素,其半衰期为5.27年。

它主要发射高能伽玛射线,可用于放射疗法和无损检测等领域。

2. 铯-137(^137Cs):具有30.17年的半衰期,可发射伽玛射线。

铯-137广泛用于医学放射治疗、土壤污染检测以及食品辐照处理等领域。

3. 镭-226(^226Ra):具有1600年的半衰期,属于α放射性同位素。

镭-226可用于治疗骨癌和一些皮肤病,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核材料。

4. 铀-235(^235U):是一种重要的核燃料,也是适用于核武器的裂变材料。

它具有7.04亿年的半衰期,主要发射β和γ射线。

5. 钚-239(^239Pu):是一种重要的人工合成放射性同位素,也是可用于核武器的裂变材料。

钚-239具有2.41万年的半衰期,常用于核能发电和核燃料再加工等领域。

二、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性放射性同位素主要通过放射性衰变来释放能量和粒子。

放射性衰变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伽玛衰变等类型。

α衰变是指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释放出α粒子,即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的核粒子。

β衰变是指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释放出β粒子,即带负电的电子或正电子。

伽玛衰变是指放射性同位素通过发射伽玛射线来衰变,伽玛射线具有高能量和高穿透力。

放射性同位素还具有以下特性:1. 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到一半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与放射性同位素的稳定性有关,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可以从几分钟到几十亿年不等。

2. 辐射:放射性同位素衰变释放出的粒子和能量。

主要有α粒子、β粒子和伽玛射线,它们具有不同的能量和穿透力。

放射卫生标准历次版本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 …

放射卫生标准历次版本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 …

放射卫生标准历次版本一、国家标准,共36项1.GB 8921-2011 磷肥及其复合肥中226镭限量卫生标准GB 8921-88 磷肥放射性镭-226限量卫生标准2.GB 11713-89 用半导体γ谱仪分析低比活度γ放射性样品的标准方法3.GB/T 11743-2013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GB 11743-89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4.GB 14882-94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标准5.GB 14883.1-94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 总则6.GB 14883.2-94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 氢-3的测定7.GB 14883.3-94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 锶-89和锶-90的测定8.GB 14883.4-94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 钷-147的测定9.GB 14883.5-94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 钋-210的测定10.GB 14883.6-94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 镭-226和镭-228的测定11.GB 14883.7-94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 天然钍和铀的测定12.GB 14883.8-94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 钚-239、钚-240的测定13.GB 14883.9-94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 碘-131的测定14.GB 14883.10-94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 铯-137的测定15.GB/T 16137-1995 X线诊断中受检者器官剂量的估算方法16.GB/T 16140-1995 水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17.GB/T 16141-1995 放射性核素的α能谱分析方法18.GB/T 16143-1995 建筑物表面氡析出率的活性炭测量方法19.GB/T 16145-1995 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20.GB/T 16146-1995 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21.GB/T 16148-2009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估算规范GB/T 16148-1995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估算规范22.GB/T 16149-2012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剂量估算规范GB/T 16149-1995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剂量估算规范23.GB 16348-2010 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48-1996 X线诊断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49-1996 育龄妇女和孕妇的X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50-1996 儿童X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4.GB 16351-1996 医用γ射线远距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W-3-80 医用远距治疗γ射线卫生防护规定25.GB 16352-1996 一次性医疗用品γ射线辐射灭菌标准26.GB 16353-1996 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7.GB 16361-2012 临床核医学的患者防护与质量控制规范GB 16361-1996 临床核医学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8.GB 16362-2010 远距治疗患者放射防护与质量保证要求GB 16362-1996 体外射束放射治疗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9.GB 17589-2011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GB/T 17589-1998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30.GB/T 17982-2000 核事故应急情况下公众受照剂量估算的模式和参数31.GB/T 18197-2000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医学处理规范32.GB/T 18198-2000 矿工氡子体个人累积暴露量估算规范33.GB/T 18199-2000 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和治疗方案34.GB/T 18201-2000 放射性疾病名单35.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4792-84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J 8-74 放射防护规定GB 8703-88 辐射防护规定36.GB/T 28236-2011 染色体畸变估算生物剂量方法GB/T 12715-1991 染色体畸变分析估计生物剂量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共104项1.GBZ 95-2014 职业性放射性白内障的诊断GBZ 95-2002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GB 8283-1987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2.GBZ 96-2011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96-2002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GB 8284-1987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3.GBZ 97-2009 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GBZ 97-2002 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GB 16386-1996 放射性肿瘤判断标准及处理原则4.GBZ 98-2002 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GB 16387-1996 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5.GBZ 99-2002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 16388-1996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6.GBZ 100-2010 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GBZ 100-2002 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GB 16389-1996 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7.GBZ 101-2011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GBZ 101-2002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GB 16390-1996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8.GBZ 102-2007 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GBZ 102-2002 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GB 16391-1996 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9.GBZ 103-2007 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GBZ 103-2002 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GB 16392-1996 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0.GBZ 104-2002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 8280-2000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8280-1987 外照射急性、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1.GBZ 105-2002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 8281-2000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2.GBZ 106-2002 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GB 8282-2000 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8282-1987 放射性皮肤烧伤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3.GBZ 107-2002 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标准WS 176-1999 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4.GBZ 108-2002 急性铀中毒诊断标准WS/T 197-2001 急性铀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5.GBZ 109-2002 放射性膀胱疾病诊断标准16.GBZ 110-2002 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17.GBZ 111-2002 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18.GBZ 112-200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19.GBZ 113-2006 核与放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GBZ 113-2002 电离辐射事故干预水平及医学处理原则GB 9662-88 电离辐射事故干预水平及医学处理原则GBZ/T 153-2002 放射性碘污染事故时碘化钾的使用导则GB/T 16138-1995 放射性碘污染事故时碘化钾的使用导则20.GBZ 114-2006 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4-2002 使用密封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 16354-1996 使用密封放射源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Z 135-2002 密封γ放射源容器卫生防护标准WS 180-1999 密封γ放射源容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1.GBZ 115-2002 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卫生防护标准GB 16355-1996 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2.GBZ 116-2002 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B 16356-1996 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23.GBZ 117-200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7-2002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 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T 150-2002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T 17150-1997 放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第一部分 工业Χ射线探伤 24.GBZ 118-2002 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GB 16358-1996 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5.GBZ 119-2006 放射性发光涂料卫生防护标准GBZ 119-2002 放射性发光涂料卫生防护标准GB 16359-1996 放射性发光涂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6.GBZ 120-2006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0-2002 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GB 16360-1996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7.GBZ 121-2002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 16364-1996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8.GBZ 124-2002 地热水应用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67-1996 地热水应用中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9.GBZ 125-2009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Z 125-2002 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GBZ 137-2002 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WS/T 185-1999 含密封源仪表放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 16368-1996 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30.GBZ 126-2011 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 126-2002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GB 16369-1996 医用电子加速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W 4 - 81 医用高能Χ线和电子束卫生防护规定31.GBZ 127-2002 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GB 17060-1997 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32.GBZ 128-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 5294-2001 职业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第一部分 外照射监测GB 5294-85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33.GBZ 129-2002 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34.GBZ 130-2013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02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 8279-2001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 8279-87 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GBZ 138-2002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WS/T 190-1999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35.GBZ 131-2002 医用X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 18464-2001 医用X射线治疗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W 2-80 医用治疗X线卫生防护规定36.GBZ 132-2008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 132-2002工业γ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 18465-2001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要求37.GBZ 133-2009 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GBZ 133-2002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WS 2-1996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38.GBZ 134-2002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WS 179-1999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39.GBZ 136-2002 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卫生防护标准WS 181-1999 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 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40.GBZ 139-2002 稀土生产场所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41.GBZ 140-2002 空勤人员宇宙辐射控制标准42.GBZ 141-2002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43.GBZ 142-2002 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 8922-88 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放射卫生防护标准44.GBZ 143-2002 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45.GBZ/T 144-2002 用于光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GB/T 11712-89 用于X、γ线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因子46.GBZ/T 146-2002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名词术语47.GBZ/T 147-2002 X射线防护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GB 16363-1996 X射线防护材料屏蔽性能及检验方法48.GBZ/T 148-2002 用于中子测井的CR39中子剂量计的个人剂量监测方法49.GBZ/T 149-2002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WS/T 74-1996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规范50.GBZ/T 154-2006 两种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入量限值GBZ/T 154-2002 不同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入量限值GB/T 16144-1995 不同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入量限值51.GBZ/T 155-2002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定方法GB/T 16147-1995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52.GBZ 156-2013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格式与内容GBZ/T 156-200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格式与内容GB/T 18200-2000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格式与内容53.GBZ 161-2004 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54.GBZ 162-2004 放射性口腔炎诊断标准55.GBZ/T 163-2004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56.GBZ/T 164-2004 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57.GBZ 165-2012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GBZ 165-2005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卫生防护标准58.GBZ 166-2005 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59.GBZ 167-2005 放射性污染的物料解控和场址开放的基本要求60.GBZ 168-2005 X、γ射线头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61.GBZ 169-2006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程序和要求62.GBZ/T 170-2006 核事故场外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63.GBZ/T 171-2006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64.GBZ/T 172-2006 牙釉质电子顺磁共振剂量重建方法65.GBZ 175-2006 γ射线工业CT放射卫生防护标准66.GBZ 176-2006 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67.GBZ 177-2006 便携式X射线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68.GBZ 178-2014 低能γ射线粒籽源植入治疗放射防护要求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78-2006 低能γ射线粒子源植入治疗的放射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69.GBZ 179-2006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基本要求70.GBZ/T 180-2006 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71.GBZ/T 181-2006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72.GBZ/T 182-2006 室内氡及其衰变产物测量规范73.GBZ/T 183-2006 电离辐射与防护常用量和单位74.GBZ/T 184-2006 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玻璃板标准75.GBZ 186-2007 乳腺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76.GBZ 187-2007 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77.GBZ 190-2007 放射性食管疾病诊断标准78.GBZ/T 191-2007 放射性疾病诊断名词术语79.GBZ/T 200.1-2007 辐射防护用参考人 第1部分:体格参数80.GBZ/T 200.2-2007 辐射防护用参考人 第2部分:主要组织器官质量81.GBZ/T 200.4-2009 辐射防护用参考人 第4部分:膳食组成和元素摄入量82.GBZ/T 201.1-2007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 第1部分:一般原则83.GBZ/T 201.2-2011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 第2部分: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机房84.GBZ/T 202-2007 用于中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GB/T16139-1995 用于中子辐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85.GBZ 207-2008 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86.GBZ/T 208-2008 基于危险指数的放射源分类87.GBZ 214-2009 放射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88.GBZ 215-2009 过量照射人员医学检查与处理原则GB 18196-2000 过量受照人员的医学检查规范89.GBZ/T 216-2009 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处理规范WS/T 186-1999 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去污处理规范90.GBZ/T 217-2009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护理规范91.GBZ 219-2009 放射性皮肤癌诊断标准92.GBZ/T 220.1-201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规范 第1部分:核电厂93.GBZ/T 220.2-2009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规范 第2部分:放射治疗装置94.GBZ 232-2010 核电厂职业照射监测规范95.GBZ/T 233-2010 锡矿山工作场所放射卫生防护标准96.GBZ/T 234-2010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响应程序97.GBZ 235-2011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98.GBZ 241-2012 放射性心脏损伤诊断99.GBZ 242-2013 放射性肝病诊断100.GBZ/T 243-2013 单细胞凝胶电泳用于受照人员剂量估算技术规范101.GBZ/T 244-2013 β射线所致皮肤剂量估算规范102.GBZ/T 248-2014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检测与评价 103.GBZ/T 249-2014 荧光原位杂交分析染色体易位估算辐射生物剂量技术方法104.GBZ/T 250-2014 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规范三、卫生行业标准,共13项1.WS 76-2011 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T 76-1996 医用X射线诊断影像质量保证的一般要求WS/T 189-1999 医用Χ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2.WS/T 117-1999 X、γ、β射线和电子束所致眼晶体剂量估算规范3.WS/T 184-1999 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4.WS/T 187-1999 淋巴细胞微核估算受照剂量方法5.WS/T 188-1999 X、γ射线和中子所致皮肤损伤的剂量估算规范6.WS/T 204-2001 用稳定性染色体畸变估算职业受照者剂量的方法7.WS/T 234-2002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 镅-241的测定8.WS 262-2006 后装γ源治疗的患者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9.WS/T 263-2006 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影像质量检测与评价规范10.WS/T 328-2011 放射事故医学应急预案编制规范11.WS/T 366-2011 核或辐射紧急情况威胁类型12.WS/T 378-2013 造血刺激因子在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治疗中的应用指南13.WS/T 440-2014 核电站周围居民健康调查规范。

食品营养卫生4.4食品放射性污染

食品营养卫生4.4食品放射性污染
定期监测
建立食品放射性污染的监测体系,定期对食品进行放射性检测,及时发现和处 理问题食品。
制定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食品放射性污染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处置措施和责任 部门。
开展演练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事件发生时能 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开展科研和学术交流
科研支持
支持科研机构开展食品放射性污染的研究,深入了解污染来 源、传播途径和危害程度,为预防和应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学术交流
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和研究成果,共同推 动食品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的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国际标准与法规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01
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食品放射性污染的国际标准和指导方针。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
02
与IAEA合作,共同制定有关食品放射性污染的国际法规和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
03
发布了一系列有关食品放射性污染的指南和建议,以保护公众
健康。
04
食品放射性污染的预防与应对
食品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核设施事故
核设施事故是食品放射性污染的 主要来源之一,如核电站、核燃 料处理设施等。这些事故可能导 致放射性物质泄漏,污染周围环
境和食物链。
核试验
核试验是另一个重要的食品放射 性污染源。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 物质可通过大气、水和土壤等途 径传播,进而污染农作物、水产
品和其他食品。
慢性损伤
长期摄入低剂量的放射性物质可能导 致慢性损伤,如影响免疫系统、神经 系统和生殖系统等,增加患病风险。
02
食品放射性污染的途径

食品辐照的原理及具体应用

食品辐照的原理及具体应用

食品辐照的原理及具体应用食品辐照是利用电子束、γ射线或X射线等辐射源对食品进行辐照处理的一种技术。

辐照处理的原理是通过辐射源向食品中释放能量,这些能量与食品中的物质相互作用,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

具体应用包括食品保鲜、杀菌消毒、杂质检测和品质改善等方面。

食品辐照所使用的辐射源主要有电子束辐照、γ射线辐照和X射线辐照。

其中,电子束辐照是通过高能电子束对食品进行辐照处理,电子束可以在食品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使食品中的微生物失活或繁殖受限。

γ射线辐照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如钴-60或铯-137)释放出的γ射线对食品进行辐照处理,γ射线能够穿透深度较大,对食品进行全面辐照。

X射线辐照是利用X射线设备对食品进行辐照处理,X射线能够调节能量以适应不同类型的食品。

食品辐照有多种具体应用,其中之一是食品保鲜。

辐照处理可以抑制和延缓食品的成熟和腐烂过程,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此外,辐照处理还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减少食品的腐败和变质,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食品保鲜是辐照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货架寿命,减少食品损失,保持食品的新鲜度。

食品辐照的另一个主要应用是杀菌消毒。

辐照处理能够杀灭或抑制食品中的细菌、寄生虫、真菌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辐照处理可以在不改变食品味道、营养和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杀灭微生物,使食品达到卫生标准。

这对于一些易受微生物污染的食品来说尤为重要,如肉类、海鲜、禽蛋、果蔬等。

辐照处理还可以杀灭一些潜伏在食品中的微生物,减少食品传播疾病的风险。

此外,食品辐照还可以用于杂质检测。

辐照处理可以引起食品中一些特定成分(如氧化物、硝酸盐和辐射引起的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和发光,进而通过检测辐射引起的电离和发光来判定食品中是否存在杂质。

这对于食品质量控制和安全检测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监管部门识别和追踪食品中的污染源,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

此外,食品辐照还可以用于改善食品的品质。

蔬菜中的137Cs、131I放射性核素快速检测系统实验样机研究

蔬菜中的137Cs、131I放射性核素快速检测系统实验样机研究

《蔬菜中的137Cs、131I放射性核素快速检测系统实验样机研究》摘要:本文针对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对蔬菜中的放射性核素137Cs、131I快速进行测量,采用不需要化学分离的γ能谱分析方法,定性识别和定量测定样品中的放射性核素,通过对快速检测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放射性能谱分析方法等研究,为研制出蔬菜中的137Cs、131I放射性核素快速检测系统的实验样机提供技术支持,预计完成蔬菜中放射性核素快速检测系统样机技术指标为:检测时间:≤20min;探测下限:150 Bq/kg(蔬菜131I)、200 Bq/kg(蔬菜137Cs)陈平【摘要】对于核污染现场及附近区域,如何能快速对指定的食品进行检测,以保障居民正常生活之用,已经成为核技术应用领域当前急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开展食品中放射性核素快速检测系统研究,满足国家相关部门对核应急处理的快速响应需求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文针对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对蔬菜中的放射性核素137Cs、131I快速进行测量,采用不需要化学分离的γ能谱分析方法,定性识别和定量测定样品中的放射性核素。

【关键词】能谱分析蒙特卡罗快速检测曲线拟合校正系数特征峰核辐射探测一、研究内容通过对快速检测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放射性能谱分析方法等研究,为研制出蔬菜中的137Cs、131I放射性核素快速检测系统的实验样机提供技术支持。

本项快速检测系统实验样机性能指标接近或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能在我国的国家标准规定限定值下对蔬菜中放射性核素浓度进行检测。

预计完成蔬菜中放射性核素快速检测系统样机技术指标为:检测时间:≤20min;探测下限:150 Bq/kg(蔬菜131I)、200 Bq/kg(蔬菜137Cs)。

二、MC模拟及系统设计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mcnp软件)快速检测系统结构。

综合考虑检测系统的重量、体积、轻便性、便携性等因素,在保证探测灵敏度符合课题要求的条件下,初步设其结构,主要由盛放样品的容器、探测器(NaI晶体+低噪声光电倍增管)、屏蔽系统、固定支架、信号采集传输系统和计算机处理显示系统等部分组成。

辐照食品鉴定检测原理与方法

辐照食品鉴定检测原理与方法

辐照食品鉴定检测原理与方法一、引言辐照食品鉴定检测是指通过特定的辐照指标和方法,对食品样品进行辐照处理的鉴定和检测,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辐照食品鉴定检测的原理和方法。

二、辐照食品鉴定检测原理辐照食品鉴定检测的原理是通过检测辐照食品中的辐射物质或特征性指标,来判断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常用的辐射物质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和特征性放射性核素,如钴-60和铯-137等。

辐射食品中的辐射物质通常是通过核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测量仪器进行检测和分析的。

三、辐照食品鉴定检测方法1. 放射性同位素测量法该方法是通过测量辐照食品中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来判断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常用的方法有液体闪烁计数法、固体闪烁计数法、γ谱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准确测量食品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含量,从而判断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2. 特征性指标测量法该方法是通过测量辐照食品中特征性指标的含量或变化来判断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常用的特征性指标包括二烯酮、二巯基甲酸等。

这些特征性指标在食品辐照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可以通过色谱、质谱等分析仪器进行测量和分析。

3. 生物学检测法该方法是通过对生物学指标的检测来判断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常用的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细菌检测、酶活性检测、细胞毒性检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检测辐照食品中生物学指标的变化,来判断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四、辐照食品鉴定检测的应用辐照食品鉴定检测在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辐照食品鉴定检测,可以判断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

辐照食品鉴定检测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食品贸易、食品出口等领域。

五、辐照食品鉴定检测的优势和挑战辐照食品鉴定检测具有以下优势:方法准确、快速、可靠;能够对大批量食品进行检测;可以有效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和昆虫;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和统一性,对各种食品的适用性等。

六、结论辐照食品鉴定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手册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手册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手册第1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概述 (3)1.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定义与目的 (3)1.1.1 定义 (3)1.1.2 目的 (3)1.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4)1.2.1 发展历程 (4)1.2.2 现状 (4)第2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构建 (4)2.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组织架构 (4)2.1.1 监测主体 (4)2.1.2 监测网络 (4)2.1.3 监测职能 (5)2.1.4 人才队伍 (5)2.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与政策 (5)2.2.1 法律法规 (5)2.2.2 政策文件 (5)2.2.3 技术规范 (5)2.2.4 监测计划 (5)2.3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资源配置 (5)2.3.1 人力资源 (5)2.3.2 设备设施 (5)2.3.3 经费保障 (6)2.3.4 信息化建设 (6)第3章食品安全风险识别 (6)3.1 食品中危害因素的识别 (6)3.1.1 生物性危害因素 (6)3.1.2 化学性危害因素 (6)3.1.3 物理性危害因素 (6)3.2 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与分级 (7)3.2.1 风险评估 (7)3.2.2 风险分级 (7)第4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法 (7)4.1 抽样检验方法 (7)4.1.1 随机抽样 (7)4.1.2 非随机抽样 (7)4.1.3 抽样检验方案 (8)4.2 快速检测技术 (8)4.2.1 免疫学检测技术 (8)4.2.2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8)4.2.3 光谱分析技术 (8)4.3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化 (8)4.3.2 监测数据传输 (8)4.3.3 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9)4.3.4 信息共享与公开 (9)第5章食品生产环节风险监测 (9)5.1 食品生产过程的风险识别与评估 (9)5.1.1 风险识别 (9)5.1.2 风险评估 (9)5.2 食品生产环节风险监测与控制 (9)5.2.1 监测方法 (10)5.2.2 控制措施 (10)第6章食品流通环节风险监测 (10)6.1 食品流通环节的风险识别与评估 (10)6.1.1 风险识别 (10)6.1.2 风险评估 (10)6.2 食品流通环节风险监测与控制 (11)6.2.1 风险监测 (11)6.2.2 风险控制 (11)第7章食品消费环节风险监测 (12)7.1 食品消费环节的风险识别与评估 (12)7.1.1 风险识别 (12)7.1.2 风险评估 (12)7.2 食品消费环节风险监测与控制 (12)7.2.1 风险监测 (12)7.2.2 风险控制 (13)第8章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 (13)8.1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13)8.1.1 预警体系设计 (13)8.1.2 预警信息收集与分析 (14)8.1.3 预警发布与传播 (14)8.2 食品安全风险应急处置 (14)8.2.1 应急预案制定 (14)8.2.2 应急响应 (14)8.2.3 信息发布与沟通 (14)8.2.4 应急总结与改进 (15)第9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分析与应用 (15)9.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统计分析 (15)9.1.1 数据收集与整理 (15)9.1.2 数据分析方法 (15)9.1.3 结果呈现 (15)9.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应用与反馈 (15)9.2.1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 (15)9.2.2 风险管理策略制定 (16)9.2.3 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16)9.2.5 反馈机制建立 (16)第10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质量控制 (16)10.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质量保证体系 (16)10.1.1 质量保证体系基本构成 (16)10.1.2 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机制 (17)10.1.3 质量保证体系优化措施 (17)10.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质量控制方法 (17)10.2.1 采样质量控制 (17)10.2.2 检测质量控制 (18)10.2.3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质量控制 (18)10.3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人员培训与考核 (18)10.3.1 培训内容 (18)10.3.2 培训方式 (18)10.3.3 考核与评价 (19)第1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概述1.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定义与目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指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系统、连续的检测、评估和监控,以保证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的发生。

食品加工中的辐照技术是什么

食品加工中的辐照技术是什么

食品加工中的辐照技术是什么在现代食品加工领域,辐照技术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保障食品安全、延长食品保质期、提高食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辐照技术”这个名词可能还比较陌生,甚至会引发一些担忧和误解。

那么,食品加工中的辐照技术究竟是什么呢?要了解食品辐照技术,首先得从辐射说起。

辐射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罕见,比如阳光中的紫外线就是一种辐射。

而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的辐照,通常指的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如钴-60 或铯-137)产生的γ射线,或者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或 X 射线,对食品进行处理。

这些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直接作用于食品内部。

当它们与食品中的各种分子相互作用时,会引发一系列的化学和生物学变化。

但别担心,这些变化并不是随意和有害的。

辐照技术在食品加工中有多种用途。

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杀菌和杀虫。

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细菌、霉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污染。

传统的杀菌方法,如加热、化学防腐剂等,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辐照技术能够有效地杀灭这些微生物,且不会像加热那样影响食品的口感和营养成分。

另外,辐照还可以抑制食品的发芽和延缓成熟。

比如,土豆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发芽,而经过辐照处理后,就能有效地抑制发芽,延长其储存时间。

对于一些水果,辐照也能延缓其成熟过程,使其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持更好的品质。

同时,辐照技术还能用于降解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例如,一些农产品可能会残留农药,辐照可以帮助分解这些农药残留,降低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有人可能会问,经过辐照处理的食品会不会有放射性残留呢?答案是不会。

辐照处理就像是给食品做了一次“深度清洁”,射线在完成任务后并不会使食品本身具有放射性。

而且,用于食品辐照的射线能量是经过严格控制的,确保在达到处理目的的同时,不会对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辐照技术有着严格的规范和标准。

食品在进行辐照处理前,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筛选,确保其符合辐照的条件。

《食品标准》中国食品标准清单

《食品标准》中国食品标准清单
Examination of radioactive materials for foods--Determination of promethium-147
GB
14883.5-1994
食品虫射性物质检验钋-210的 测定
Examination of radioactive materials for foods--Determination of polonium-210
GB 10770-1997
婴幼儿断奶期补充食品
Supplementary weaning foods for infants and youngchildren
GB 10775-1989
婴幼儿辅助食品苹果泥
Supplementary foods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Apple paste
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卫 生标准
Hygienic standard for polytetrafluorethylene used as inner coating of food containers
GB 11680-1989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Hygienic standard of paper used for food packaging
GB 11958-1989
食品添加剂肉桂油
Food additive--Oil of cassia
GB 11959-1989
食品添加剂香叶油
Food additive--Oil of geranium
GB 11960-1989
食品添加剂留兰香油
Food additive--Oil of spearmint

中国卫生监督放射卫生标准

中国卫生监督放射卫生标准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目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国家标准1GB 8921-2011 磷肥及其复合肥中226镭限量卫生标准GB 8921-1988 2011-12-30 2012-05-012GB/T 11713-1989 用于半导体r谱分析低比活度r放射性样品的标准方法1989-09-21 1990-07-013GB/T 11743-1989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r能谱分析方法1989-10-06 1990-07-014GB 14882-1994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标准1994-02-22 1994-09-015GB/T14883.1-1994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总则1994-02-22 1994-09-016GB/T14883.2-1994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氢-3的测定1994-02-22 1994-09-017GB/T14883.3-1994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锶-1989和1990的测定1994-02-22 1994-09-018GB/T14883.4-1994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钷-147的测定1994-02-22 1994-09-019GB/T14883.5-1994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钋–210的测定1994-02-22 1994-09-0110GB/T14883.6-1994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镭-226和镭-228的测定1994-02-22 1994-09-0111GB/T14883.7-1994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天然钍和铀的测定1994-02-22 1994-09-0112GB/T14883.8-1994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钚-239、-钚240的测定1994-02-22 1994-09-0113GB/T14883.9-1994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碘-131的测定1994-02-22 1994-09-0114GB/T14883.10-1994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铯-137的测定1994-02-22 1994-09-0115GB/T 16137-1995 X线诊断中受检者器官剂量的估算方法1995-12-15 1996-07-0116GB/T 16139-1995 用于中子辐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1995-12-15 1996-07-0117GB/T 16140-1995 水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1995-12-15 1996-07-0118GB/T 16141-1995 放射性核素的 能谱分析方法1995-12-15 1996-07-0119GB/T 16142-1995 不同年龄公众成员放射性核素的年摄入量限值1995-12-15 1996-07-0120GB/T 16143-1995 建筑物表面氡析出率的活性炭测量方法1995-12-15 1996-07-0121GB/T 16145-1995 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1996-01-23 1996-07-0122GB/T 16146-1995 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1996-01-23 1996-07-0123GB 16348-2010 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48-1996GB 16349-1996GB 16350-19962011-01-14 2011-06-0124GB 16351-1996 医用r-射线远距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1996-05-23 1996-12-0125GB 16352-1996 一次性医疗用品r射线辐射灭菌标准1996-05-23 1996-12-0126GB 16353-1996 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1996-05-23 1996-12-0127GB 16361-2012 临床核医学的患者防护与质量控制规范GB16361-1996 2012-06-29 2012-10-0128GB 16362-2010 远距治疗患者放射防护与质量保证要求GB 16362-1996 2011-01-14 2011-05-0129GB 17589-2011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GB/T17589-19982011-12-30 2012-05-0130GB/T 17982-2000 核事故应急情况下公众受照剂量估算的模式和参数2000-01-13 2000-06-01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31GBZ 113-2006 核与放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GBZ 113-2002、GBZ/T 113-20022006-11-03 2007-04-0132GBZ 114-2006 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4-2002、GBZ 135-2002 2006-11-03 2007-04-0133GBZ 115-2002 χ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防护标准GB 16355-1996 2002-04-08 2002-06-0134GBZ 116-2002 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B 16356-1996 2002-04-08 2002-06-0135GBZ 117-200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7-2002,GBZ/T 150-20022006-11-03 2007-04-0136GBZ 118-2002 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GB 16358-19962002-04-08 2002-06-0137GBZ 119-2006 放射性发光涂料卫生防护标准GBZ 119-2002 2006-11-03 2007-04-01 38GBZ 120-2006 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GBZ 120-2002 2006-11-03 2007-04-0139GBZ 121-2002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 16364-1996 2002-04-08 2002-06-0140GBZ 122-2006 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防护标准GBZ 122-2002 2006-11-03 2007-04-0141GBZ 123-2006 汽灯纱罩生产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3-2002 2006-11-03 2007-04-0142GBZ 124-2002 地热水应用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67-1996 2002-04-08 2002-06-0143GBZ 125-2009 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Z 125-2002GBZ 137-20022009-10-26 2010-02-0144GBZ 126-2011 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 126-2002 2011-11-30 2012-06-0145GBZ 127-2002 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GB 17060-1997 2002-04-08 2002-06-0146GBZ 128-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 5294-2001 2002-04-08 2002-06-01 47GBZ 129-2002 职业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2002-04-08 2002-06-01 48GBZ 130-2002 医用χ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 8279-2001 2002-04-08 2002-06-01 49GBZ 131-2002 医用χ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 18464-2001 2002-04-08 2002-06-0150GBZ 132-2008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 132-2002 2008-03-12 2008-10-0151GBZ 133-2009 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GBZ 133-2002 2009-10-26 2010-02-0152GBZ 134-2002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WS 179-1999 2002-04-08 2002-06-0153GBZ 136-2002 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卫生防护标准WS 181-1999 2002-04-08 2002-06-0154GBZ 138-2002 医用χ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WS/T 190-1999 2002-04-08 2002-06-0155GBZ 139-2002 稀土生产场所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002-04-08 2002-06-0156GBZ 140-2002 空勤人员宇宙辐射控制标准2002-04-08 2002-06-0157GBZ 141-2002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2002-04-08 2002-06-0158GBZ 142-2002 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 8922-1988 2002-04-08 2002-06-0159GBZ 143-2002 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002-04-08 2002-06-0160GBZ/T 144 -2002 用于光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GB 11712-89 2002-04-08 2002-06-0161GBZ/T 146-2002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名词术语2002-04-08 2002-06-01 62GBZ/T 147-2002 χ射线防护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GB 16363-96 2002-04-08 2002-06-0163GBZ/T 148-2002 用于中子测井的CR39中子剂量计的个人剂量监测方法2002-04-08 2002-06-0164GBZ/T 149-2002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WS/T 74-1996 2002-04-08 2002-06-0165GBZ/T 151-2002 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算原则GB/T 16135-19952002-04-08 2002-06-0166GBZ/T 152 -2002 γ远距治疗室设计防护要求GB/T16136-19952002-04-08 2002-06-0167GBZ/T 154-2006 两种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入量限值GBZ/T 154-2002 2006-11-03 2007-04-0168GBZ/T 155-2002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定方法GB/T16147-19952002-04-08 2002-06-0169GBZ 161-2004 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2002-04-08 2002-06-0170GBZ 165-2012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GBZ 165-2005 2012-08-25 2013-02-0171GBZ 166-2005 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2005-03-17 2005-10-0172GBZ 167-2005 放射性污染的物料解控和场址开放的基本要求2005-03-17 2005-10-0173GBZ 168-2005 X、γ射线头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2005-06-21 2006-01-01放射卫生防护标准74GBZ/T 170-2006 核事故场外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2006-03-13 2006-10-0175GBZ/T 171-2006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2006-03-13 2006-10-0176GBZ/T 172-2006 牙釉质电子顺磁共振剂量重建方法2006-03-13 2006-10-0177GBZ 174-2006含发光涂料仪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006-11-03 2007-04-0178GBZ 175-2006 γ射线工业CT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006-11-03 2007-04-0179GBZ 176-2006 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2006-11-03 2007-04-0180GBZ 177-2006 便携式X射线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006-11-03 2007-04-0181GBZ 178-2006 低能γ射线粒子源植入治疗的放射卫生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2006-11-03 2007-04-0182GBZ 179-2006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基本要求2006-11-03 2007-04-0183GBZ/T 180-2006 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2006-11-03 2007-04-0184GBZ/T 181-2006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2006-11-03 2007-04-0185GBZ/T 182-2006 室内氡及其衰变产物测量规范2006-11-03 2007-04-01 86GBZ/T 183-2006 电离辐射与防护常用量和单位2006-11-03 2007-04-0187GBZ/T 184-2006 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玻璃板标准2006-11-03 2007-04-0188GBZ 186-2007 乳腺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2007-03-16 2007-10-0189GBZ 187-2007 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2007-03-16 2007-10-0190GBZ/T 200.1-2007 辐射防护用参考人第1部分:体格参数91GBZ/T 200.2-2007 辐射防护用参考人第2部分:主要组织器官质量92GBZ/T 200.4-2009 辐射防护用参考人第4部分:膳食组成和元素摄入量2009-03-06 2009-12-0193GBZ/T 201.1-2007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1部分:一般原则94GBZ/T 201.2-2011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2部分: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机房2011-11-30 2012-06-0195GBZ/T 202-2007 用于中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96GBZ 207-2008 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2008-03-12 2008-10-0197GBZ/T 208-2008基于危险指数的放射源分类2008-03-12 2008-10-01 98GBZ/T 220.2-2009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2009-10-26 2010-02-01评价规范第2部分:放射治疗装置99GBZ 232-2010 核电厂职业照射监测规范2010-06-04 2010-12-01100GBZ/T 233-2010 锡矿山工作场所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009-10-26 2010-02-01101GBZ235-2011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011-01-23 2011-08-01 行业标准102WS/T 75-1996 医用χ射线诊断的合理应用原则1996-10-14 1997-05-01103WS/T 76-2011 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T 76-1996,WS/T 189-19992011-04-06 2011-09-30104WS/T 184-1999 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r能谱分析方法1999-12-09 2000-05-01105WS/T 234-2002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镅-241的测定2002-12-03 2003-08-01106WS/T 263-2006 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影像质量检测与评价规范2006-11-15 2007-04-01107WS 177-1999 牙瓷中天然铀的豁免1999-12-09 2000-05-01108WS 178-1999 日用陶瓷中天然放射性物质的豁免1999-12-09 2000-05-01109WS 262-2006 后装γ源治疗的患者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2006-11-15 2007-04-01110WS/T 328-2011 放射事故医学应急预案编制规范2011-04-06 2011-09-30111WS/T 366-2011 核或辐射紧急情况威胁类型2011-11-30 2012-06-01。

关于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清理情况

关于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清理情况

附件2关于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清理情况一、基本情况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要求,我委制定公布了《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方案》,成立食品标准清理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对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进行清理。

食品标准清理工作分为食品产品、理化检验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食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及方法、特殊膳食类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经营规范8个工作组进行。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清理专家组对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涉及的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进行整理和评估,依据《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方案》和工作要求,以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考虑我国管理现状,借鉴或者采纳国际指南及方法,同时考虑食品安全理化检验的发展和需求,提出了现行标准的清理建议,并拟订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目录。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组所涉及的标准多为单个物质或产品的检测方法,每项检验方法均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清理工作过程中未出现重大意见分歧。

二、清理结果专家组分析整理了1240项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溶解性的测定》(GB 5413.29-2010)等4项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没有修改问题,建议继续有效;对于《保健食品中番茄红素的测定》(GB/T 22249-2008)等10项标准,仅需要对文本形式和文字编辑等修改后即可转化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建议将《食品中纽甜的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378-2009)等89项标准修订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建议废止《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降解性能试验方法》(GB/T 18006.2-1999)等14项标准,原因是标准标龄较长、操作繁杂且目前已有更为先进和准确可靠的方法标准代替。

关于同一被测指标存在多个检验方法标准问题,共涉及478项理化方法标准,建议整合为一个标准。

如何鉴别核污染食品

如何鉴别核污染食品

如何鉴别核污染食品
鉴别核污染食品需要一些专业知识和仪器设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核辐射测量仪器:使用专业的核辐射测量仪器可以检测食品中的辐射水平,如α粒子计数器、β粒子计数器和γ射线剂量仪等。

2. 放射性同位素检测: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测量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放射性同位素,例如铯-137、碘-131和锶-90等。

3.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检测食品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通过测量吸收光强度来判断是否受到核污染。

4. 快速检测方法:一些快速检测方法如流动放射性同位素检测仪、核磁共振技术和质谱法等可以进行快速、准确的核污染食品检测。

5. 关注食品来源:合法、正规的食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会有相关的核辐射检测和安全保障措施,可以通过相关认证、证书和检验报告来鉴别食品是否安全。

此外,对于自家种植的农产品,应遵循正规农业生产规范,选择安全的种子、土壤和肥料,避免使用受污染的水源和土壤。

购买食品时,应选择有信誉和可靠的商家和品牌,参考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认证。

放射性衰变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研究

放射性衰变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研究

放射性衰变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研究放射性衰变是一种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放射性衰变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研究。

一、放射性衰变的基本概念放射性衰变指的是某些原子核在不稳定状态下自发地发生变化,释放出粒子或电磁辐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原子核会经历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等不同的方式。

这些衰变过程中,原子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都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物质的性质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二、放射性衰变对物质的变化放射性衰变可以引起物质的核变化,从而导致物质的性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例如,铀-238衰变为钍-234,释放出一个α粒子,这个过程中原子核的质量数减少了4,而原子序数减少了2。

这种变化会导致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影响到物质的用途和应用。

三、放射性衰变对物质的性质研究放射性衰变对物质的性质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领域,它涉及到核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

通过对放射性衰变过程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从而为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在物质的性质研究中,放射性同位素广泛应用于放射性示踪、放射性测年、放射性治疗等领域。

例如,碳-14同位素的衰变可以用于测定古代物体的年龄,铯-137同位素的衰变可以用于检测食品和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

这些应用不仅拓宽了我们对物质性质的认识,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放射性衰变还对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会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会导致材料的辐射损伤和放射性衰变热。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设计和改进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从而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四、未来的研究方向放射性衰变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和挑战。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研究放射性衰变对物质微观结构的影响。

通过对放射性衰变过程中原子核的变化和能量释放的研究,可以揭示物质微观结构的变化机制和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铯-137的测定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中铯-137(137C s)的测定㊂第一法γ能谱测定法2原理食品鲜样直接或经前处理后装入一定形状和体积的样品盒内,在γ能谱仪上测量样品中137C s在661.6k e V的γ射线特征峰全能峰净面积,与已知活度的标准放射源相比较,计算137C s放射性活度浓度㊂当样品中有铯-134(134C s)存在时,应用本法进行137C s的测定㊂3试剂和材料137C s放射性标准溶液:比活度为1000B q/m L左右,经国家法定计量部门标定,并有法定认可单位签署的检验证书㊂4仪器和设备4.1低本底γ能谱仪系统低本底γ能谱仪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a)探测器:同轴高纯锗或锗(锂)探测器㊂对60C o1332.5k e Vγ射线全能峰的能量分辨率小于3k e V,相对效率高于15%㊂b)屏蔽体:主屏蔽体为等效铅当量不小于10c m,内衬原子序数由外而内逐渐递减的多层材料重金属屏蔽体㊂有条件时可采用反符合屏蔽㊂屏蔽体应使γ能谱仪积分本底应小于2.5计数/s (50k e V~2500k e V)㊂c)多道分析器:1024道以上㊂对于高纯锗γ能谱仪其道数应不少于8192道㊂4.2压样模具油压机或手工压样器,可参见G B14883.9附录A㊂4.3加盖样品盒ϕ75mmˑh35mm㊁ϕ75mmˑh50mm或ϕ75mmˑh75mm圆柱形塑料样品盒㊂4.4能量刻度用γ放射源能量刻度用γ放射源应满足如下要求:a)可采用一个发射多种已知能量γ射线的单核素或多核素放射源[如钴-60(60C o)㊁铕-152(152E u)㊁铕-154(154E u)㊁镭-226(226R a)及其放射性子体㊁钍-232(232T h)及其放射性子体等],也可采用多个发射单种γ射线的放射源,其主要γ射线能量应大致均匀地分布在50k e V~3000k e V范围内;b)用于能量刻度的刻度源,其外表面应无放射性污染,其活度应保证特征峰的每秒计数率达到100㊂4.5137C s标准放射源用已知活度的137C s标准溶液制成的137C s标准源(注意一定要使标准溶液的液面达到样品盒的刻度线)㊂5分析步骤5.1能量刻度和全能峰探测效率刻度5.1.1能量刻度以能量刻度用γ放射源(4.4)对低本底γ能谱仪系统(4.1)进行能量刻度㊂记录刻度源的特征γ射线能量和相应全能峰峰位道址,可通过计算机处理或直角坐标纸上作图或对数据作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能量和道址的关系图㊂5.1.2全能峰探测效率刻度测量137C s标准放射源,为减少系统误差,所测全能峰净面积至少应大于100000计数,按式(1)计算其在661.6k e Vγ射线全能峰的探测效率㊂(1)E=NA'T'B式中:E 137C s标准放射源在661.6k e Vγ射线全能峰的探测效率;N 661.6k e Vγ射线全能峰净面积,单位为计数;A' 137C s标准放射源的活度,单位为贝可(B q);T' 137C s标准放射源的测量时间,单位为秒(s);B 137C s661.6k e Vγ射线的分支比,84.62%㊂5.2采样采样按G B14883.1规定进行㊂5.3测量样品制备5.3.1粮食类样品:取500g样品均匀地铺在搪瓷盘或不锈钢盘内,在烘箱中70ħ左右烘约5h,称量,求出干鲜比㊂颗粒状粮食干燥后直接放入内外已清洗洁净的样品盒内夯实;对细粉状粮食用压样器压实,使样品高度与137C s标准放射源高度相同㊂记录待测样品的干样质量㊁高度,计算出表观密度㊂5.3.2蔬菜类样品:取3k g左右样品,除去不可食部分,洗净,擦去或晾干表面水珠㊂切碎后称鲜重㊂铺放在搪瓷盘或不锈钢盘中在烘箱中70ħ左右烘至近干而发软,称量,求出干鲜比㊂取一定量干样,用压样模具压缩成形,使样品高度与137C s标准放射源高度相同㊂将压好的样品迅速放入内外已清洗洁净的样品盒;上面加盖㊁密封㊂记录干样质量㊁高度,计算表观密度㊂5.3.3肉类样品:取500g可食部分搅成肉末㊂放在搪瓷盘或不锈钢盘中在烘箱70ħ左右烘5h,称量,求出干鲜比㊂取一定量干样放入样品盒,手工压实,使样品高度与137C s标准放射源高度相同㊂记录样品干样质量㊁高度,计算表观密度㊂5.3.4奶类样品:取500m L奶,直接蒸发浓缩至170m L以下,装入样品盒,使样品高度与137C s标准放射源高度相同㊂求出浓缩系数㊂记录样品质量㊁高度,计算表观密度㊂5.4样品测量将装有待测样品的样品盒放置在探测器端帽上或支架上(样品底面距探测器端帽应小于0.5c m),测量位置应与全能峰探测效率刻度时相同㊂测量试样在661.6k e V全能峰区域净面积(大于10000计数),记录样品的全能峰净面积和测量时间㊂6分析结果的表述食品中137C s放射性活度浓度按式(2)计算:A=NT E(1+F)BW e-λt (2)式中:A 食品中137C s放射性活度浓度,单位为贝可每千克(B q/k g)或贝可每升(B q/L);N 测量样品的137C s全能峰净面积,单位为计数;T 样品测量时间,单位为秒(s);E 同式(1);F 测量效率总校正因子,%,见附录A,更精确的计算方法可参见G B/T16145;B 137C s661.6k e Vγ射线的分支比,为84.62%;W 测量样品相当的鲜样量,单位为千克(k g)或升(L);λ 137C s的衰变常数,单位为年分之一(a-1),λ=0.693/T0,T0为137C s的半衰期,30a;t 采样到测量后的时间间隔,单位为年(a)㊂7其他137C s放射性活度的探测下限可依据实际情况按附录B计算㊂第二法磷钼酸铵法8原理硝基盐酸浸取食品灰,经磷钼酸铵吸附分离,在柠檬酸掩蔽下以碘铋酸盐沉淀纯化铯后,低本底β射线测量仪测量137C s的β放射性㊂9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 B/T6682规定的一级水㊂9.1试剂9.1.1磷酸氢二铵[(N H4)2H P O4]㊂9.1.2硝酸铵(N H4N O3)㊂9.1.3钼酸铵[(N H4)6M o7O24㊃4H2O]㊂9.1.4三氧化二铋(B i2O3)㊂9.1.5碘化钠(N a I)㊂9.1.6氯化铯(C s C l)㊂9.1.7草酸(H2C2O4)㊂9.1.8硝酸(H N O3)㊂9.1.9无水乙醇(C2H6O)㊂9.1.10火棉胶溶液:市售㊂9.1.11冰乙酸(C H3C O O H):采用本法测量时,若室温太低会引起冰乙酸冻结,可先将其在热水浴中温热溶化,然后按水与冰乙酸1ʒ8比例加入水㊂9.2试剂配制9.2.15%乙酸溶液:取乙酸5m L,加水稀释至100m L㊂9.2.22m o 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8g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 L㊂9.2.31%硝酸溶液:量取硝酸1.5m L,加水稀释至100m L㊂9.2.430%柠檬酸液:称取30g柠檬酸,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 L㊂9.2.5硝基盐酸:1体积浓硝酸和3体积浓盐酸混合,又称王水㊂9.2.6磷钼酸铵[(N H4)3(P M o12O40)]溶液:8g磷酸氢二铵溶于250m L水中㊂10g硝酸铵溶于50m L水和30m L硝酸中㊂将上述两种溶液合并,加热至80ħ㊂然后在不断搅拌下缓慢加入250m L 28%钼酸铵溶液,加热片刻,放置冷却,倾去上清液,用G5号砂芯漏斗抽滤,先后以1%硝酸溶液和无水乙醇洗涤㊂110ħ烘干后,存放于棕色广口瓶内㊂9.2.7碘铋酸钠溶液:称取5g三氧化二铋和15g碘化钠混合,加入50m L冰乙酸和50m L水,搅拌溶解,加热近沸,过滤,滤液装入棕色试剂瓶中㊂9.3标准品9.3.1137C s标准溶液:1ˑ103衰变/(m i n㊃m L)左右,含0.1m g C s+/m L的0.1m o l/L盐酸溶液㊂9.3.2铯载体溶液(10m g C s+/m L):称取12.67g氯化铯于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后滴加3滴浓盐酸,定量转入1L容量瓶,用水稀释到刻度㊂标定可用下列两法之一:a)标定方法1 高氯酸铯法:准确吸取4.00m L铯载体溶液入125m L锥形瓶,加1m L硝酸和5m L高氯酸,蒸发至冒白烟几分钟㊂取下,冷至室温㊂加入15m L无水乙醇,摇匀后在冰浴中冷却数分钟㊂将沉淀抽滤于已称量的G4砂芯玻璃坩埚,用10m L无水乙醇洗涤1次, 105ħ烘干15m i n,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㊂b)标定方法2 四苯硼铯法:取2.00m L铯载体溶液,盛于100m L烧杯中,加20m L水和1m L6m o l/L乙酸溶液,搅拌均匀㊂加入10m L3%四苯硼钠溶液,稍加热,冷至室温㊂在已恒量的G5砂芯漏斗上抽滤,用20m L1%乙酸溶液洗涤烧杯,并定量转入砂芯漏斗,最后在110ħ下烘干,称至恒量㊂10仪器和设备10.1可拆卸漏斗:内径2c m㊂10.2砂芯玻璃坩埚:G5(或G4)㊂10.3离心机:离心管容积80m L以上㊂10.4低本底β测量仪:本底小于3计数/m i n㊂11分析步骤11.1采样和预处理采样和预处理按G B14883.1规定进行㊂11.2样品制备和测定11.2.1称取1g~10g(精确至0.001g)食品灰样于250m L蒸发皿,加入2.00m L铯载体溶液(9.3.2)和少量水润湿灰㊂慢慢滴入40m L硝基盐酸,在沸水浴上蒸干,再在电炉上低温加热到无烟后,于马弗炉中450ħ灼烧0.5h㊂冷却,用30m L~50m L6m o l/L硝酸溶液浸煮并趁热离心,保留上清液㊂然后用热的2m o l/L硝酸溶液和水20m L交替洗涤残渣2次㊂重复前述浸煮和洗涤1次,弃去残渣,合并上清液与洗出液于250m L烧杯㊂(当确定样品中存在放射性碘时,应向溶液中加入20m g碘载体,将溶液加热至近沸,加入3m L~5m L10%的硝酸银溶液,煮沸使碘化银凝聚,当上清液澄清透明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滤去沉淀,滤液按11.2.2继续分析)㊂11.2.2用浓氨水调浸出液p H至1左右,加水稀释至200m L左右㊂加入1g磷钼酸铵,搅拌30m i n (如发现磷钼酸铵由黄变为蓝绿色时,可加入3滴~5滴过氧化氢溶液使磷钼酸铵保持黄色),放置,让沉淀沉降完全㊂11.2.3用虹吸法吸去大部分清液,剩余部分转入离心管离心,弃去上清液㊂用1%硝酸和水各15m L 分别洗沉淀1次,离心,弃去上清液㊂然后加入10m L2m o l/L氢氧化钠溶液,搅拌使沉淀溶解㊂加5m L30%柠檬酸溶液,小心加热,如有不溶物应趁热在定量滤纸上过滤,用10m L水依次洗涤烧杯和滤纸,合并滤液和洗涤液入50m L烧杯中,在电炉上缓缓蒸发至5m L~8m L㊂11.2.4将烧杯放在冰浴中冷却,加入2m L冰乙酸和2.5m L碘铋酸钠溶液,用玻璃棒擦壁搅拌3m i n 左右㊂碘铋酸铯沉淀在冰浴放置15m i n左右㊂将溶液和沉淀转入10m L离心管中离心,弃去上清液㊂用10m L冰乙酸洗涤烧杯后转入离心管,搅起沉淀进行洗涤,离心,弃去上清液㊂11.2.5用10m L冰乙酸溶液将全部沉淀均匀地转移至装有已恒量滤纸的可拆卸漏斗中,抽滤㊂用冰乙酸洗到滤出液无色为止㊂最后用10m L无水乙醇洗1次㊂然后将碘铋酸沉淀在110ħ下烘干,称至恒量㊂在低本底β测量仪上测量137C s的β放射性,接着在同样条件下测量137C s监督源㊂11.3标准源校正监督源及计数率-质量曲线的绘制11.3.1137C s标准源校正137C s监督源将内面光滑的不锈钢测量盘洗净烘干,用铅笔画上与测量样品相同直径的圆,滴入0.1m L胰岛素溶液(20单位/m L),使在圆内均匀分布,烘干㊂往胰岛素圆面上准确加入137C s标准溶液(102衰变/m i n~ 103衰变/m i n),仔细均匀铺开后烘干㊂再滴上1滴火棉胶溶液,均匀地覆盖于源上,晾干后即得137C s 监督源(使用活性区直径与样品相同的137C s平面标准源更好)㊂准确移取2.00m L铯载体(9.3.2)和1.00m L137C s标准溶液(9.3.1)于50m L烧杯中,按11.2.4~ 11.2.5条进行操作,得137C s标准源㊂连续在测量样品的低本底β测量仪上测量以上两种源,按式(3)计算出校正后的137C s监督源强度㊂(3)A1=N1A2N2式中:A 1 经137C s 标准源校正的137C s 监督源的强度,单位为衰变每分(d pm );N 1 标定时137C s 监督源的净计数率,单位为计数每分(c pm );A 2 加入137C s 标准溶液的活度,单位为衰变每分(d pm );N 2 经自吸收及化学回收率校正后的标准源净计数率,单位为计数每分(c pm )㊂11.3.2 计数效率-质量曲线的绘制准确配制一系列含铯量不同的溶液,各加入等量的137C s 标准溶液(9.3.1),然后按11.2.4~11.2.5条进行操作㊂以实得碘铋酸铯质量为横坐标,测得的放射性强度I 为纵坐标用计算机处理或在半对数坐标纸上作图,得一直线㊂将直线延长与纵坐标相交得I 0,以实得碘铋酸铯质量为横坐标,I /I 0为纵坐标,在用计算机处理或在普通坐标纸上绘制出计数效率-质量曲线㊂12 分析结果的表述食品中137C s 放射性活度浓度按式(4)计算:A =N A 1M60W δR N 3(4)式中:A 食品中137C s 放射性活度浓度浓度,单位为贝可每千克(B q /k g )或贝可每升(B q/L );N 样品测量得到的净计数率,单位为计数每分(c p m );A 1 同式(1);M 灰鲜比,单位为克每千克(g /k g )或克每升(g /L );W 分析用灰质量,单位为克(g);δ 137C s 的自吸收系数,可由自吸收曲线查得;R铯的化学回收率;N 3 样品测量时137C s 监督源的净计数率,单位为计数每分(c pm )㊂13 其他典型条件下,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3ˑ10-2B q /g 灰㊂第三法 亚铁氰化钴钾法14 原理硝基盐酸或浓硝酸浸取食品灰,亚铁氰化钴钾吸附,碘铋酸钠沉淀铯后,用低本底β测量仪测量137C s 的β放射性㊂15 试剂和材料15.1 亚铁氰化钴钾:在室温下将1个体积的0.5m o l /L 亚铁氰化钾{K 4[F e (C N )6]}溶液滴加到2.4个体积的0.3m o l /L 亚硝酸钴溶液中,不断搅拌下30m i n 完成操作㊂离心,弃去上清液㊂水洗沉淀,要充分搅拌全部沉淀,离心,弃去洗涤液㊂如此洗涤到清液无色为止㊂将沉淀物取出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