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要体现主体生命价值

合集下载

现代道德教育应重视生命教育

现代道德教育应重视生命教育

发生 了变化则无人问津 。因此 , 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着 “ 头
痛 医 头 , 痛 医脚 ” 脚 的现 象 , 没有 深入 学 生 的 , 深处 解决 1 2 灵
具 体 问题 。 3 .德 育传 统 对 生命 的偏 颇。孔 子认 为 :“ 地之 性 , 天 人
感染力和号召力。 同时, 德育内容没有考虑中小学学生生命
开展辩 证 唯物 主义和 历 史唯物 主 义教 育 ,特 别是 在 小学 品
德 课 中提 到 的 “ 热爱 社 会 主 义 ”和 树 立 “ 产 主 义 远 大理 共
想” 等要求 , 对于小学生来说 , 较为空洞 、 抽象 , 小学生无法
理 解其 深刻 的 内涵 , 也就 达 不到 道德 教育 的 预期 效果 , 反而 令 中小学 生对 道德 教育 产生反 感 。 2 育 方 法对 生命 的压 抑 。长 期 以来 , 们 的道 德 教 .德 我 育方 法单 一 ,不重 视 与教 育对 象 的互 动交 流 。在 实 际工 作 中, 习惯 于依 靠传 统报 告 、 座 、 想政 治课 等 方式 , 讲 思 向学 生 灌输理 论 , 少理 论 与实 际相结 合 以促 进情 感 内化 的环 节 。 缺
维普资讯
糖《 营地一 璃
现代道德教育应重视生命教育
口 李靖 茂
摘 要 : 以人 为 本”是 现 代道 德教 育 的核 心理 念 , “ 以人 为本 的关键 是把 人 的 完整生 命 纳入道 德 教 育的视
野之 中。通 过反 思 我 国道德 教 育走 向 困境 的 现状 , 者认 为要 重视 开发 生命教 育的德 育功 能 , 极促 进每 一 笔 积
德教 育在 内容 上关 注普 遍 的道 德原 则 、 范 , 忽视学 生 的 规 而 生命 感受 和体 验 ; 方法上 , 在 基本 上把 德 育处 理成 一个 单 向 度 的知识 传授 与灌输 的过程 。学 校道 德 教育 与学 生个 体经 验相 分离 ,只关 注理 想 性 的需要 ,而忽 视学 生现 实性 的需

德育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最新教育文档

德育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最新教育文档

xx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一、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所谓自主性就是自己成为自己行动的主体,不依赖他人,自主地做自己的判断、主张和行动,其中自主性中的“自”既是“自己”,也是“自我”,具有自主的意义。

在德育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个人的意志、人格和理想,具有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权利。

他们的道德认识的发展、道德情感的提升、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受教育者自主生成、自主构建的,具有不可替代性。

弘扬学生的自主性,是时代发展对学校德育观念提出的新要求。

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实现教育者的启发、引导、指导与受教育者的认知、体验、践行的互动;尊崇学生的主体地位、尊崇学生的人格;坚持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本,为发展学生素质服务,为学生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服务。

在德育实践中,一方面教育者应给学生自主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独立地创造情景、表现自己,让学生体验主体角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道德观念教育实践中亲身体验,学会自主地进行思想道德信息的沟通,相互交流学习体会,相互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展示自己,认识他人,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感情从中得到升华。

二、要增强学生的体验性体验性是指每个学生都作为主体直接地、民主地、主动积极地参与一切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真实体验生活,体验到作为道德活动主体的尊严感和幸福感,从而促进其主体性素质的发展。

现代德育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充分了解德育内容和问题,在既有的社会规范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理性思维,独立地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自主地调节自己的道德行为,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丰盛自己的道德情感,培育自己的道德自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道德源于人类协调社会关系和完善自身的需要,它产生于实践,且只能通过实践产生。

学校培养学生的德性也只有通过具有道德意义的详尽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德育本质上就是通过活动造就主体的过程。

在德育中,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形成道德能力,仅靠课堂上道德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能实现的,更多的是通过生活中道德活动的实际参与,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显露深刻地体验道德情感,进行道德判断,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认同感,将道德规范内化于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和道德价值体系中,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养成道德习惯,形成相应的行为方式,促进个体健全人格的养成。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多选题)(150题)有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多选题)(150题)有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多选题)(150题左右)二、多选题1、从德育(道德教育)的角度看,师表美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参考答案(ABC)A.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德育潜能B.充分促成学生的榜样学习C. 改善教育与德育的效能D. .使学生的品质得到质的飞跃2、公正的内涵丰富,可以有不同的划分。

从公正的性质上看,公正可以分为()参考答案(CD)A.“我-我”公正 B.“我-你公正” C.报偿性公正 D.惩罚性公正3、公正必须具备的特性有三条,即()参考答案(ACD)A.对等性B.永恒性C.可互换性D.最终价值判定的依赖性4、教师仁慈的意义大体上可概括为()参考答案(ABCD)A.职业自由感B.动机作用C.榜样效应D.心理健康功能5、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包括()参考答案(ABCD)A.对教育对象,有教育功能B.对教师集团,有调节功能C.对教师自身,有修养功能D.对社会发展,有促进功能6、教育劳动的两大特点是()参考答案(AC)A. .教师在自己的劳动中一定会面临多种复杂的社会关系B. 教师在自己的劳动中面临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C. 教师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有非常大的自由度D. 教师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几乎没有自由度7、有关教师幸福和幸福感论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BD)A.幸福感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B.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的C.参与实践,总结经验D.相互借鉴,共同提高8、教师幸福的几个主要特点是()参考答案(ABCD)A.教师幸福的精神性B.教师幸福的关系性C.教师幸福的集体性D.教师幸福的无限性9、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有()参考答案(ABCDEF)A.爱国守法B.爱岗敬业C.关爱学生D.教书育人E.为人师表F.终身学习10、对教师"爱国守法"的具体要求有()参考答案(ABCD)A.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B.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C.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D.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11、对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有()参考答案(ABCD)A.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B.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C.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D.不得敷衍塞责12、对教师"关爱学生"的具体要求有()参考答案(ABCD)A.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B.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C.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D.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13、对教师"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有()参考答案(ABCD)A.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已,以身作则B.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C.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D.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C. 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D.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1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参考答案(ABC)A.是对一定社会教育制度和教育活动中伦理关系的概括和总结B.是评判教师行为的道德准则C.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约束作用D.体现了教师的个人要求15、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培养生命意识,德育教案

培养生命意识,德育教案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命意识和德育教育。

这是因为人类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包括环境破坏、社会不公、道德沦丧等。

培养生命意识和进行德育教育,对于帮助人们正确应对这些问题,在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命意识的重要性生命是宝贵的,有时候我们会忘记这一点。

生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

生命的价值不只是指人类生命,也包括所有的动物和植物。

我们应该尊重和爱护它们,不要随意捕杀、破坏、污染环境。

培养生命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生命意识不仅仅是一种底线道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是对自己、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地球村的一种关爱和关注。

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保护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各种活动、案例、任务、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心理和行为习惯上养成尊重生命的好习惯。

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德育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心理、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等方面的教育。

这种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义务和义务的先后关系。

德育教育在各个层次的教育体系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学前教育中,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引导学生养成吃饭文明、礼貌待人、谦虚有礼等好习惯;在小学阶段,应该注重学生的礼仪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在中学阶段,应该更注重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注重社会责任和公益理念的灌输。

三、德育教案的编写方法编写德育教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业务要求,体现学科的特点和教学重点2.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符合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育价值。

3.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选择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环节巧妙衔接,层次逐次深入,注意评价方法。

4.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对我国当前道德教育的启迪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对我国当前道德教育的启迪

理论创新2012-12马克思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他在劳动的基础上发现了唯物史观,从而确立了解决人性、人的本质这个问题的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人,因而使其人性学说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基本思想马克思认为,人具有一种属性:首先,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具有自然属性。

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点决定了它永远不能摆脱动物性,即自然属性,人来源于自然,并且依赖自然。

其次,人是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

人是社会存在物,是马克思主义思考人性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也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当人从动物界分离和提升出来时,人也以社会存在物存在着。

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存在,自然要以社会的存在作为自己的对象,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运行的规律都会对他的存在与发展产生影响。

第三,人具有精神属性。

人的意识性是人区别于一般动物和人之为人的重要特征之一。

人的意识既从实践中来,又指导着人的生活实践,它对社会生活有强大的反作用力,它最能体现万物所没有的“灵性”。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现实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合三为一”的整体,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了人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对人的属性关系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理论,从而使马克思关于人性理论的认识更深入和更有创新的意义。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因此,要认识人的本质,必须从社会关系的一切方面来考察人。

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改变着社会历史,同时也就改变着自己。

人类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关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作为人类历史的前提、产物和结果的人的本质也必然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所以,永恒不变的人性是不存在的,“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

二、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对道德教育的启迪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生命教育”的渗透《道德与法治》教材是中小学生学习道德和法律知识的重要教材之一,其内容涵盖了许多重要的伦理和法治知识。

而在这些知识中,“生命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教材中有着很深的渗透。

生命教育是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观和生命观,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技能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生命教育的渗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许多故事和案例都涉及到了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教材中会介绍一些关于医患关系、人道主义救助行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等内容,这些案例都是为了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尊重和保护生命。

这些案例通过展示一些先进的医疗技术、手术治疗、急救法、心理疏导等方式,来告诉学生生命的可贵和重要,鼓励学生要尊重并保护他人的生命,不要因为自私而伤害他人的生命。

这些案例也希望教育学生在自己受到伤害或疾病时,要勇敢面对,寻求帮助。

关于自我价值和发展。

生命教育也包括培养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发展。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会涉及到一些与人格、人生观、职业规划等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会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命是什么,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怎样发展自己的价值观,并且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关爱弱势群体,积极发展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提高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认识和尊重。

关于安全和健康。

生命教育还包括着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健康教育。

在教材中会涉及到一些有关于急救知识、安全防范意识、日常健康保健知识等内容。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懂得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安全意识和健康习惯。

学生学会了如何自我保护和急救,遇到紧急状况时,能够及时的采取措施,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意外事故,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

关于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生命教育内容及其教学建议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生命教育内容及其教学建议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生命教育内容及其教学建议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生命教育内容包括尊重生命:教导学生要理解生命的珍贵,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保护生命:教育学生要遵守法律规定,不伤害他人的生命;珍惜生命:教导学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关爱生命: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品质,帮助有需要的人。

教学建议包括注重情感教育:通过真实的案例与学生分享,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情感体验;分层次教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提供相应的生命教育内容;多方位引导: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和与家庭的合作,形成全方位的生命教育。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命教育引言生命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一领域的内容涉及到尊重、保护、珍惜和关爱生命,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教导学生理解生命的珍贵、尊重他人的生命、遵守法律规定、珍惜自己的生命并关心他人,这一教育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生命教育内容,并提供教学建议,包括注重情感教育,分层次教学以及多方位引导。

1.生命教育内容1.1尊重生命尊重生命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教导学生尊重生命方面,我们旨在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珍贵和尊重他人生命的意识。

我们教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意义,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生活,应当互相尊重和包容。

我们鼓励学生发展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品格,引导他们尊重他人的意愿和选择。

通过不断强调尊重生命的重要性,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秉持积极、友善和谦虚的态度对待他人。

这种尊重生命的教育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成为有自律和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1.2保护生命保护生命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教导学生保护生命的方面,我们着重强调遵守法律规定,不伤害他人的生命。

我们教导学生要明白暴力和伤害他人是不道德的行为,违反了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生命教育”的渗透《道德与法治》教材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教材之一,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而在这个过程中,“生命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生命教育”的概念、教育意义以及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渗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生命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生命教育包括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人的生命价值观念、人的生命行为规范,以及对生命的保护与延续。

二、“生命教育”的教育意义1. 提高学生的生命尊重意识。

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个体的生命都有其自身的价值。

学校应当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珍视生命,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生命的态度。

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尊重和保护生命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学会关怀他人,关爱社会,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生命教育”,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生命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渗透1. 物质生活与心灵生活的平衡。

在生活中,人们不仅需要物质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追求。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通过各种故事、案例等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不仅仅是追求物质,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鼓励学生在平衡物质和精神生活上有所追求。

2. 尊重与关怀生命。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通过一些启发性的文章和实例,引导学生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在日常生活中,尊重每个人的存在,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

3. 弘扬正能量。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通过真实的人物或事件,鼓励学生从正面事例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4.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风险行为。

建构有生命的道德教育——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实现

建构有生命的道德教育——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实现

-085-2020年第52期(总第252期)德育研究DEYU YANJIU引 言有生命的道德教育一定是以生命为主题的道德教育,因为生命是所有接受教育者的生存状态,而德育就是为了使这种状态更加美好而生成的教育。

这一教育除了会使受教育者完善生命品格、获得生命关怀外,还会帮助受教育者与人和谐相处,挖掘自身善的部分。

正如德国思想家阿尔贝特·施韦泽在《敬畏生命》中所说:“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最高价值。

”[1]所以,以生命为基础的道德教育的最终归宿仍是生命本体。

生命本体包含个体自身、个体情感、个体生活。

教师可以围绕这三点进行以生命为主题的德育教育,重视生命的本体价值,呼吁学生实现自我,而非牺牲自我;使学生融入情感进行道德认知,最终形成道德信念;让学生进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一、以生命为主题的道德教育是主体的道德教育以生命为主题的道德教育是“有我”的道德教育。

所谓“有我”,即道德教育以个体生命为核心,承认道德教育要以个体生命为基础。

正如索洛维约夫在《道德的原始材料》中所说:“无论是哪种道德学说,如果不在人的道德本性中找到自己的牢固支点,都将是苍白无力。

”忽视个人的道德教育,其所夸夸其谈的集体和社会也是虚假的,因为无论集体还是社会,都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忽略个人便是忽略集体和社会的灵魂组成。

但这里所说的“个人”,也不是完全孤立的个人主义。

马克思认为,这里的“个人”是一个实体,是一种关系的存在。

在关系中,个人的发展才能实现,个人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所以“我”并不是“私有的我”,而是存在关系中的“大我”。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想与行为很容易被别人影响。

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更应小心翼翼地抉择,避免将传统的、泯灭人性的道德理念灌输给学生,否则这种过时的道德理念将如慢性毒药一样戕害学生一生。

教师要避免成为“所处时代和国家的伟大观念的解释者”,要适当地从道德教育的霸权地位走下来,不以指令式的纠错方式压服学生,进而抛弃以学生是否服从指令来判断学生道德水平的高低这一错误标准。

道德感悟教育的生命价值初探——特色学校之道德感悟教育

道德感悟教育的生命价值初探——特色学校之道德感悟教育

“ 调重 弹 ” 已 ; 老 而 再次 , 社会 存在 的影 响 , 受 些 传统 的 道德观 念 受到 强烈 冲击 , 离学 脱 生 实 际 , 可能 产 生 思想 共 鸣 。 不 但是, 传统 优 秀的 道德 内容 我们 是 要世 代 传承 的 , 这就 要 求 教育 者 顺应 时 代 潮流 , 探 索新 手 段 、 方 式 , 掘 新 素材 来 适 应学 新 挖 生 道德需 求 。 对 1 面 3益增 多的 青少 年道 德缺 失 、 法犯 罪突 出 、 违 漠视生 命等 一 系列 问题 , 我 们应 该认 识到 青少年 道 德教 育的 紧迫 性 。 2. 2 德 感悟 教育 —— 绿 色 教 育 1. 道 绿 色是 生 命的 象征 。 色教 育 的理 念是 绿 “ 学 求真 , 文求善 , 代教 育应 是科 学教 科 人 现 育与 人文 教 育 相融 而 形 成一 体 的 ‘ 色 ’ 绿 教 育 !人是有 “ 感情、 思维 能力 、 神境界 与个 性 的 , 者说 精 或 是 有 ‘ 魂 ’ 。 育 人 ’ 要是 开 发人 脑 , 灵 的 ‘ 主 化 育‘ 灵魂 ’ 而绝 不能 加 以污染 与破 坏 。 学校 , ” 道 德感 悟教 育就 是要 突 出一个 “ ” , 绿 字 把科 学 教 育 与人 文 教 育融 为 一体 , 无 “ 染 与 在 污 破坏” 的氛 围 中 塑造 学 生 灵魂 。 校 德 育教 我 育以 “ 境 育 人 、 化 育人 ” 主 题 , 优 美 环 文 为 以 环 境和 百年 文化 积淀 为依 托 , “ 以 为人正 、 为 学勤 、 为业 精” 三为 ” 的“ 理念 为核 心 , 处处 彰 显道德 教 育的 “ 绿色 ” 使学 生在 浓浓 的书 香 , 校 园里 潜移 默 化 地受 到 心 灵的 熏 陶 。 2 1 3 德 感悟 教育 的 时代 性—— 生 命 . .道 价 值 学校 结 合 学 生 的 道 德现 状 以 及 学 生 对 道 德 的 需求 , 设特 色 教 育学 校 , 德 育 方 建 在 面 探索 出 了一 条 有生 命 价 值 的 道路 —— 道 德 感 悟 教 育 。 两年 来 , 校 德 育 处贴 近 学 近 学 生实 际 , 紧跟 时 代 , 作 了 四十 多 期道 德 感 制 悟 教 育 的主 题 班 会课 件 , 学生 通 过观 看 、 讨 论、 结 、 总 写感 言 等 方 式 , 其 思 想 认 识 得 使

学校道德教育的生命价值取向

学校道德教育的生命价值取向
德 育不可避 免歪曲了其功能 . 离了对学生生命的关注。表现 为: 远 忽视 学生个体 的现 实存在 ; 回避 学生个体的生命价值 ; 杀个 扼 体 的生命 自由。 要使 学校德 育回 归学生个体 , 我们 首先必须正视 个体 生命作为 学校德育的基础存在 , 继之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
发现 生命 的美好 。 引导 学生创造幸福生活 , 最后 提升精神世界。 总之 , 学校德育必须把 ” 扶正 , 人” 关爱个体生命 , 给予学生个体 以
神、 丰富 自己的生活、 实现生命 的价值 。这两种 追求都是人类 的生活 。 关爱学生 的生命 。
社会不可或缺 的。与此相适应 , 就有 两种不同性质 的教育 : 一 种是具有工具理 f 生价值的技术知识教育 ;一种 是蕴涵精神价
二、 学校德 育的不道德性— —对个体 生命的漠视 个体 的成长 和道德 发展 ,是 现实生活中众多因素交 互作
学校对学生道德成长和生命 完善 值 的人文教育 。学校教育应该辨证协调地把这 两种教育都包 用 的结果 。从一定意义上看 ,
含其 中, 因为 只有 这样才能促进个体 生命 的完善和发展 , 进而 的影响很可能不及家庭和社会 。然而作为专 门的教育机构 , 学 推动整个人类社会 的进步与发展。然而 当代 中国教育的实践 , 校为学生提供 了家庭生 活所 不具备 的教育 环境 .对学生 的社 恰 恰使我们 看到我们并没有很好地处理这二者 的关 系 ,教育 会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 响。学生对生命 的漠视 、 对生活的迷
专横 的 、 形式化的教育。这可 以说是学校德育 的不道德性 , 灭了学生 的个 性 、 理想 、 追求甚 至生命 , 完全 失去 了其 价值追 的、
米[ 收稿 }期]0 8 2 1 { 20——4

八年级上册道法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道法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道法必背知识点一、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所遵循的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道德的本质是人性的高尚品质和社会的需要。

二、道德的功能1.指导行为:道德准则可以引导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2.调节关系:道德可以调节不同人之间或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

3.陶冶情操:道德可以塑造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品质。

三、道德的基本要求1.尊重生命:生命是最基本的权利,任何人都不应该侵犯他人的生命权。

2.保护财产:财产是劳动的成果,任何人都应该尊重他人的财产权。

3.维护公正:公正是社会的基石,任何人都应该遵循公正原则,不偏袒、不歧视。

4.尊重合法权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任何人都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

四、道德修养的方法1.注重自我修养:要从内心改造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礼仪意识。

2.倾听意见建议: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

3.学习优秀典范:要向优秀人物学习,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和行为准则。

4.反思自我行为: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言行,寻求自我提高和进步的办法。

五、道德规范的层级1.思想道德:指内在的道德规范,源于个人的思想、信仰和精神追求。

2.社会道德:指伦理、法律等社会规范,人们要在社会生活中遵循。

3.行业道德:指不同行业或职业所需遵守的道德准则,与职业相关。

六、道德价值的体现1.爱:包括孝顺、友爱、爱国等多种形式,是道德价值中的核心。

2.诚信:包括诚实守信、信守承诺等,是道德价值中的重要方面。

3.责任:包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等方面的责任,是道德价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公平:包括平等、公正、公正竞争等,是道德价值中的核心之一。

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教育事业之一,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道德教育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观念。

青少年“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探索

青少年“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探索

青少年“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探索作者:赵庆利来源:《成才之路》2022年第07期摘要: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价值观,特别是主流价值观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在教育中以更符合个体发展规律和心理学规律的方式实施有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生命价值观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来源。

文章以珍爱生命教育为中心,对青少年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青少年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青少年;珍爱生命;生命教育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7-0049-03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命教育愈加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青少年时期是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并逐步稳定的关键时期,对青少年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但部分学校对学科教育过度重视,忽视学生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的教育,没有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生命安全意识,形成“珍爱生命”的正确生命价值观。

本文简述青少年“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时代背景、现状及重要性,并探讨青少年“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青少年“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概述1.青少年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时代背景对待生命缺乏敬畏心和同理心,不仅是教育的缺失,而且是对生命的轻视,使得基础教育育人根基不稳。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自媒体的快速发展,青少年接触外界信息的途径从电视、广播、报纸与家庭教育快速演變成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高速信息时代,五花八门的网络营销资讯严重影响着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不具分析辨别能力的青少年无法通过甄别摒弃不良网络信息。

而未成年人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应该是长期的、持续的、完备的。

2.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现状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是一切教育得以发展的前提,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生命教育常常被忽视,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生命教育很少出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生命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通过生命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到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学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下面,我将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

生命教育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情感。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是无价的。

在初中生活的学生,面对的是充满希望和可能的生命。

教师们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影视作品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珍贵。

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宝贵,让他们从心理上对生命有一种敬畏和珍惜的情感。

生命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尊重和保护生命。

作为人类,我们应该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生命。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刻了解到生命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要关心他人,爱护动植物,不随意伤害生命,不随意破坏生态环境。

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生命责任的重要性,他们才会在行为中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生命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死。

生死是生命不可逃避的现实问题,正确认识生死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讲解名人事迹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死,珍惜眼前的生活,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对生死的认识应该让学生明白,生是一种幸福,死是一种归宿,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眼前的生命,追求幸福,发挥自己的作用。

生命教育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生命教育中,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将生命教育的理念付诸实践。

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生命教育实践活动,比如植树活动、关爱畜生活动、义务劳动活动等。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实践研究——以生命教育视角为例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实践研究——以生命教育视角为例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实践研究——以生命教育视角为例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推进,基于课程教学开展德育教育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也有着新的要求。

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课程知识,同时还需要融入有关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并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基于此,本文围绕生命教育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实践研究展开探讨,以期为教师提供有效教学思路。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生命教育引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指导明确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命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符合现阶段背景下的教育需求。

教师在开展思政教学活动时结合生命教育,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能够让学生更加重视生命,实现生命的积极发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热爱生命的态度,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了解生命的重要价值,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生命教育的价值(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价值观念的认识较为模糊,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不足,易于受到外界因素所影响,从而产生焦躁、紧张、忧虑等情绪问题,或是做出不正确的冲动行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接触文化信息更加便利,在获取文化信息时易于接触到不良文化与思想,进而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等轻视生命的情况、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便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共通性,而生命教育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中开展生命教育,符合课程教育目标与德育教育目标,其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并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充分提升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与判断能力,让学生在遇到不良影响因素时能够通过理性思维进行判断,从而形成积极的心态与情绪。

思想品德课要重视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思想品德课要重视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思想品德课要重视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摘要:文章论述了主体性的涵义、主体性的重要性、主体性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要重视重视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以及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主体性意识培养人是唯一具有主体的存在物。

马克思在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过:“人始终是主体。

”而自主性是主体人的一种本质属性,它表现为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怀疑批判的精神、自信心和责任感、自觉性和自律性、主动交往的意愿和行动等等,它包括自主意识和自主实践两个层面。

自主性强所展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自主性弱或没有自主性所展现的则是一种奴性人格,而“奴性和专制是两种互相加强的坏习惯”,显然不符合现代民主社会的要求。

因为主体如果没有自主性,他就只能是一个没有权利意识、没有创新精神的循规蹈矩的奴隶。

正如何锡章教授所言:“人的最大不幸不是肉体的寂灭为泥,而是肉体虽存却如同僵尸,有物质的躯干而无灵魂、意志的自决。

”自主性是现代人必备的道德心理特征,因为在现代民主法治的社会里,一个人要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不能没有高度的自主意识、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判断和勇担责任的能力。

只有“当人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存在,而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时,人才是道德的存在,人才能够走向不可重复的生命,创造不可替代的生活。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对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对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对社会公正的确立与维护具有重要的价值。

因为具有自主、理性、自律的道德判断和懂得实践的个体是民主的、和谐的、公正的社会建立的基础。

无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也许能造就良民、顺民,但它只能成为专制和特权社会的基础”。

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是天生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方式。

有研究揭示,培养自主性不仅是教育的一个目标,而且是学习能力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认为:人一生的知识90%是靠自己在社会生活中自主获得,只有10%的知识是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

农村小学“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

农村小学“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

关注和珍惜生命,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更是人文化教育的核心内涵。

学生既是教育的受众,又是教育的核心,因此老师应该以尊重的态度来引导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将生命教育融人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之中。

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活力且具有良好个性的人。

学校的道德教育对于每一位学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一种指导,更是一种基础,它能够为每一位学子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未来,从而获得更加美好的人生。

一、青少年“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概述(一)青少年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时代背景若我们忽略了生命的价值,将会严重损害教育的质量,也将削弱人类的尊严。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和自媒体的迅猛发展,许多年轻人都开始利用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和电脑,来获取更多的信息,而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基础教育的结构,使其更加牢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营销信息对青少年的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他们缺乏分析和辨别能力,无法有效的抵制不良网络信息。

因此,未成年人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应该是-个长期、持续、完整的过程。

(二)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现状生命教育无疑是教育的根本,它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它往往被忽略,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生命教育几乎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

尽管素质教育推进的如火如茶,但是“应试教育”的理念遗留仍在,一些老师和家长依旧偏向于追求孩子的成绩,一些学校甚至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指导孩子们正视自己的价值,以及如何尊重生命:(三)开展青少年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随着社会发展,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仍处于不完善的状态。

因此,学校和老师应该努力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以便他们在社会中得到更多的尊重。

尽管青少年拥有较高的安全意识,但仍有可能面临来自外部的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道德教育要体现主体生命价值
道德本质上是个体人格和品德的建构过程,是学生内在需要和社会道德原则的对话过程,注重个体的生命价值;就其目标来说是成就人们的德性的教育,使人成为人的教育。

目前我国在道德教育中还存在行而上学的做法,忽视了学生的生命经历和经验、生命感受和体验,还未摆脱社会主义课程的纠缠,是一种知性教育范式。

“多元社会中,人类的生命意识在凸显,道德教育观应从机械论转向生命论。

学校道德教育必须从远离学生生命世界的格局中走出来,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

关注学生的生命,实质是关注个人的生命经历、经验、感受和体验。

每个学生的生命都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以其独特的遗传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并通过其经历与经验感受他人、感受世界的,也是基于他的生命感受,他的自我经验来理解生活、理解他人、理解世界”。

目前,基础教育改革已全面启动,关注人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它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英国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认为,道德知识是缄默知识,它是个体化有特殊背景的知识,主要依赖于体验、直觉和洞察力。

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缄默知识的关键是通过共同活动未体验相同的
经验,要在成员中培养关怀、信任等情感,使彼此超越自我、分享缄默知识,一个个体无需通过语言直接从他人那儿获得缄默知识。

人的道德形成是其作为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动态发
展过程,教育只有立足学生丰富的生活现实,才能获得真实、动态和可靠的理解,实现道德的内化。

儿童想做有道德的人,重要在于感受和体验,而非道德知识与技巧,而感受和体验是在具体情境和真实
生活中产生的,所以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能引起学生生命感受的活动。

首先要回归生活,回归生活的真意就是要在生活整体中把握学生,知道和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学生的喜怒哀乐是有什么样的生活牵引出来的,如果没有这个起点,我们就不能把我们认为设计好的那一
套德育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现状发生联系,没有联系,学生对此就不
可能产生兴趣和意义性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要有预见性。

其次倡导学生写道德体验日记,在日记中学生可以记录自己的生命故事,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即在寻找生命的感觉。

一个人一旦进入过程叙事的时间和空间,他的生活可能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因为人的发展从生到死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只有从认识自己开始,才
能打开与他人的关系。

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尊重与宽容的品质,可以使他们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人与事中,真实地感受到生命的差异性、多样性与共通性;有助于学生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三,主要榜样教育的代表性、真实性、时代性和针对性。

在实际生活中,要首先找到具有教育意义的榜样人物,对榜样的具体行
为表现进行抽取,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和内容的主导精神,将这
些事例和精神再度具体化,向教育者进行传导。

同时关注受教育者的认识度、理解度、认同度、情感共鸣度和践行度。

其中主要是践行度,即受教育者在自己的行为中对榜样及其行为内容的精神内容的体现程度,并体现出德育创造性。

第四,建立道德成年档案袋。

主要作为评价方式,把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结合起来,以便形成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增强学生道德
感觉和体验的成就性。

第五,注重师生互动。

德育在形式上是外在的规范性和约束性,但实质上的约束都来自于个人主体。

人的道德形成是其作为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动态发展。

学校道德教育就是要提示人的生活意义,重在对学生的引导和理解,注重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道
德真实而合理的体现。

其实现途径就是师生一起走进道德教育中“理解的王国”一起生活,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中得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并从平等的、开放的对话中获得新的感受。

新的理解和新的生成,在主体间“视界融合”中理解,不断地获得丰富的体验、自我的满足与成长。

同时教师要善于营造适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氛围。

道德性教育是人生命本质的体现,是新时代的教育人文精神,它
以鼓励人的自主发展为首,以正确认识人、理解人、尊重人和信任
人为本,以对学生的生命成长与发展的关怀为宗旨,关怀所有学生
的全部精神生活,关怀学生完整生命的发展。

因此。

我们的教育不应该从教育大纲或整齐划一的教育目标出发约束或提高学生,相反,应该走进千差万别的学生的生命世界,不仅要用自己的,而且要时
刻用学生的眼睛去观察,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去体验,允许学生以自己独有的生命节律实现带有个性烙印的发展。

总之,我们颂扬生命,因为生命珍贵,我们颂扬体验,因为体验是
超越的源泉,体验让生命获得新生,体验让生命的光辉自然闪烁,体验让生命的珍贵更加显现!
(1、黑龙江省富裕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2、黑龙江省富裕县励志民族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