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解析
如何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解析
![如何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4c9c2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a.png)
如何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解析教学常规管理是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对于保证课堂秩序、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都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教师角度出发,介绍如何抓好教学常规管理的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常规管理时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自主管理。
教学常规管理不应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要求和实施,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堂规则的制订等,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了解和遵守课堂规则,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管理能力。
其次,教师应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并及时与学生做好沟通。
课堂规则是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它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建立起一套相对稳定的秩序和互动方式。
教师需要将课堂规则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公布给学生,并在课堂开始时进行解读和说明,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遵守。
同时,教师还应经常对课堂规则进行复盘和总结,使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教师在教学常规管理中应注重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效果与教学常规管理密切相关,只有学生能够良好地遵守课堂规则,才能够保证师生关系的和谐、学习氛围的积极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因此,教师需要尽可能地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对课堂规则的认同感和积极性,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在进行教学常规管理时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及时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和交流,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关系,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综上所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自主管理,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并与学生做好沟通。
如何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如何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32e7600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0.png)
如何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第一篇:如何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如何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素质,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我从事教务主任工作一年多,我是这样指导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一、抓好教学常规的制定与课程标准的学习1、学期开始各年级各学科都要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并努力做到教学目的明确,课时划分科学,教学进度清楚,时间分配合理,各教研组制订学期教研计划,并于开学第一周上交教务处。
2、学习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做到学科教学目的清楚,教材结构清楚,学科特点清楚,重点难点清楚,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清楚。
二、抓好备课1、个人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学内容,备学生实际,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及教具,备教学练习,备能力培养措施,备德育美育的熏陶。
2、上课前必须写好教案,教案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小结。
学期中应超前一周备课、教案字清楚整洁。
3、不得使用旧教案或以参考资料代替教案。
三、抓好上课1、教学人员必须按教学计划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
2、坚持上课第一次铃前教师到位,上课期间不能离开教室、不能坐着上课,下课不拖堂,上课时禁止使用手机。
3、正确贯彻教学原则,做到掌握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知识技能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4、注意演示与示范,充分利用板书、录像、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和手段辅助教学。
5、重视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制作。
凡是有实验、操作任务的学科要按质量完成实验示范、操作,让学生人人动手做实验。
6、教学过程要组织严密,安排紧凑,结构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无知识性错误,做到精讲精练,采用各种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办法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f5482f7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3.png)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办法一、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性二、教学常规管理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
教学常规管理要科学合理,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制定,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进行调整和完善。
2.公正性原则。
教学常规管理要公正公平,对所有学生和教师一视同仁,不偏袒个别学生或教师。
3.灵活性原则。
教学常规管理要灵活应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通。
4.有效性原则。
教学常规管理要具有实效性,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常规管理的内容1.课堂纪律管理。
建立和培养良好的课堂纪律,包括要求学生按时到课、不旷课、不迟到、注意听讲、尊重教师等。
2.学习素质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包括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备课、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
3.课堂秩序管理。
管理课堂秩序,保持课堂安静有序,确保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效果。
4.教学材料管理。
管理教学材料,包括教师教材、学生教材、辅助教材等,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5.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管理。
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四、教学常规管理的办法1.制定规章制度。
制定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和解释。
制度内容应明确、具体、可操作,使教师和学生能够理解和遵守。
2.建立奖惩机制。
建立奖惩机制,对遵守教学常规的学生和教师给予奖励,对违反教学常规的学生和教师进行惩罚。
奖惩要公正合理,既能起到激励作用,同时也要注重教育引导。
3.加强督导检查。
通过不定期的督导检查,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督导检查要注重实效,不仅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和方法。
4.健全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和职责。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
5.理顺师生关系。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给予学生真心的关爱和支持,学生要尊重教师并遵守教育规则。
6.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教学常规管理经验谈
![教学常规管理经验谈](https://img.taocdn.com/s3/m/631b49c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5.png)
教学常规管理经验谈教学常规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管理工作,它对于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学管理者,我有着丰富的教学常规管理经验,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分享一些教学常规管理的经验谈。
首先,明确教学常规的重要性。
教学常规是教师教学中的基本纪律要求,是保证教育教学秩序的重要保障。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常规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学常规应当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并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引导来加以落实。
其次,建立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应当是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一方面,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应当明确教师的教学行为准则,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应当制定学生的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同时,在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确保制度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和遵守。
再次,重视教学常规的日常检查和管理。
教学常规的日常检查和管理是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到教学常规的日常检查和管理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课堂纪律、学习计划等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通过这样的日常检查和管理,教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还可以加深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最后,注重阶段性总结和评估。
教学常规管理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只有不断总结和评估,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效果。
因此,教师应当对自己的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对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综合评估,明确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如何抓好常规教学工作
![如何抓好常规教学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9ca1a2624431b90d6d85c72b.png)
如何抓好常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必须深入教学第一线,具体抓好教学工作,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优良。
如何抓好教学工作呢?我根据多年管理教学的经验,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全面兼顾,教学为主正确认识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抓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作为校长应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 坚持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的根本任务决定的,学校是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其任务就是培养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要培养人,需要做很多工作,诸如教学工作、德育工作、总务工作等,这些工作对于办好学校都是十分重要的。
但中心工作只能是教学,而其他工作都是为其服务的。
教学工作是学校里一项最经常、最大量、内容最丰富的工作。
坚持以教学为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他工作。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经验证明,坚持以教学为主,学校教育就健康发展,否则就要遇到挫折或出现失误。
(二) 坚持以教学为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
学校培养人主要是依靠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教学活动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有效的途径。
只有通过教学才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只有通过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只有通过教学才能发展学生的体力和心理素质,全面贯彻"五育",实现整体育人。
(三) 坚持以教学为主,也是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
《纲要》中强调要"大力加强基础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发展基础教育的重点是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而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学校领导应把主要精力用在抓教学上,校长不重视抓教学,就如同厂长不抓生产。
校长怎样坚持以教学为主呢?一是在思想认识上,要真正认识到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培养人才的最主要手段。
教学常规管理规定
![教学常规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8de250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b.png)
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在教育领域,教学常规管理是保证学校正常秩序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规范教学常规,学校能够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学习效果,促进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常规管理规定旨在界定学校的行为准则和管理方式,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教学常规管理规定。
一、制定课堂纪律规定课堂纪律规定是教学常规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这些规定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准则,如准时上课、认真听讲、文明用语等。
同时,课堂纪律规定也应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以维护课堂秩序。
通过课堂纪律规定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纪律,促进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规范作业管理作业管理是教学常规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校应制定规范作业管理的措施,包括作业要求的明确、布置时间的合理安排、批改成绩的及时反馈等。
此外,还可以建立学生作业记录和家长签字制度,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学校、学生、家庭的良好作业管理机制。
三、确立考试制度考试制度是学校对学生考试行为的规范和管理。
学校应明确考试的分类、考试时间表以及作弊行为的惩罚措施等。
同时,还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考试内容和形式,以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四、实施奖励与惩罚机制奖惩机制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校应制定明确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奖励措施可以是表扬信、奖状、奖品等,激励学生取得优异成绩;而惩罚措施可以是批评教育、罚站、停课等,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促使学生改正错误。
五、加强师生沟通与合作师生沟通与合作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
学校应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还要促使学生之间的友好相处,培养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校园安全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学生的作息时间、校园秩序和各类应急预案等。
如何抓好学校常规管理工作
![如何抓好学校常规管理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db450ac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b.png)
如何抓好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学校的教学质量犹如人的灵魂,常规管理工作更似人的皮囊容颜,五脏六腑大家都有,美不美却看灵魂的修养如何,更看由内而外映衬的气度如何。
今天,我简单谈谈我对抓好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一点见解,希望得到大家的点拨.1、“以人为本"搞好教学。
教学,即教和学两个环节。
不论哪个环节都离不开人。
所以,一切工作必须从“人”从发。
学校不比工厂,她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且特色各异。
常言道:“教无定法”,所以我并不赞成所有的教师通用一种模式,或必须怎么样,只要教师可以利用好课堂45分钟,不急不躁,井井有条,就全然不用理会他怎么去安排教学。
有的时候,适度的放手是对成长最好的帮助。
做教师一定要有一双善于洞察、乐于发现的眼睛,一定要眼里有学生、有教育,先哲圣人早已说过“因材施教”,几千年下来依然如此,我们如何锻炼自己此方面的能力,也是教师区别于其他社会人群的根本所在。
当然以人为本,不仅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这一层面,而且体现在学校对教师这一层面.“花欲壮,须勤施;欲勤施,需园丁”,懒园丁育不出灿烂鲜花,勤师傅环抱整座青山。
教师如园丁,欲要学生优秀,必须从教师入手,所以,学校平时一定要加强做实针对教师的培训学习工作,使教师真正体会到教的乐趣。
2、敢于突破,不要墨守成规说实话,现在的学校很疲惫。
天天喊着口号说“解放思想”,却在实际工作中畏手畏脚,这不是学校领导的不作为,也不能说是县局领导的不作为,只能说我们太过自保,缺少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和想法.无认识、无想法,当然就不会去创新、去突破,所以大家一直唏嘘:“世界都在变,唯我教育固守本貌”。
对于学校的常规管理,作为领导,一定要站在领导的位置,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在顺应社会潮流的情况下,研磨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并大胆尝试,教育家不是高高坐在办公室,真正的教育和大家只能来自基层.介于这个理念,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确实需要认真去做,而且是给自己做,并非是给领导做.3、事有谋则立,有落实则昌学校是一个工作单位,是一个集体,有的时候单靠教师自觉履行应尽义务,日子久了必然出现倦怠情况,这并非教师不行,而是缺乏制度的依附和鞭策,所以,一个学校要想长久发展,制度必须健全,健全制度后还必须落实,落实后要敢于修正。
常规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常规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e55b7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3.png)
常规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措施1.学生管理:-学生座位安排: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以便授课和互动,同时减少学生之间的干扰。
-准时到课:建立学生准时到课的规定,提醒学生对上课时间的重视。
-督促完成作业:通过布置作业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课堂管理:-授课计划:制定每次课程的详细教学计划,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等,以保证课堂的有序进行。
-制定课堂规则:明确课堂纪律,比如不许吃东西、不许大声喧哗等。
-激发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讨论、小组活动、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师生互动:-鼓励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性。
-尊重和关心学生: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给予及时反馈: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包括表扬和指导。
4.管理规范:-教室秩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安静、整洁和有序的环境。
-规范考试制度:制定考试规则,如禁止作弊、不得相互交流等。
-管理考勤和请假:建立学生考勤和请假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
5.家校合作:-家长会: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6.奖励和惩罚:-奖励措施:建立奖励制度,及时表扬和奖励优秀表现的学生,以激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学习。
-惩罚措施:对违反纪律和规定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以维护教学秩序。
以上是一些常规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措施,每个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和调整。
最重要的是要达到管理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解决问题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有效方法
![解决问题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有效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5387b5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0.png)
解决问题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有效方法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涉及教学秩序、纪律、规范等方面的管理。
良好的教学常规管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教学环境的和谐稳定。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常规管理问题时有发生。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来解决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中的问题。
一、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在解决教学常规管理问题中,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在课堂上应该遵守的规则,如按时上课、尊重他人、不做无关的事情等。
同时,教师还应制定相应的纪律,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违纪行为,提高课堂的纪律性。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常规管理至关重要。
教师应注重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应做到公正、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更好地管理教学常规。
三、采用奖惩并施之以度对于学生的违纪行为,教师可以采用奖惩制度来进行管理。
对于遵守规则和纪律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行为。
对于违反规则和纪律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惩罚,以达到纠正行为、规范秩序的目的。
然而,在进行奖惩时,教师应施之以度,避免过度惩罚引起学生的不满和反抗,也要避免过度奖励导致学生对奖励的依赖。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解决教学常规管理问题时,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可以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有效解决教学常规管理中的问题。
五、与家长积极合作家长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在解决教学常规管理问题中,与家长的积极合作是不可或缺的。
如何抓好学校常规管理
![如何抓好学校常规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5359e0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4.png)
如何抓好学校常规管理学校常规管理是保障学生安全、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和良好学风的基础。
如何抓好学校常规管理既是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持久不断的工作。
下面我将从领导层、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如何抓好学校常规管理。
首先,领导层发挥着学校的核心作用,对学校的常规管理起着决策和指导的作用。
领导层需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相结合,创造条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领导层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常规管理的落实和执行。
此外,领导层需要注重与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对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效能。
其次,教师是学校常规管理的主要执行者。
教师首先需要加强自身修养和职业伦理意识,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的榜样形象。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要严格执行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规定,认真执教,做到备课充分,课堂纪律严明。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最后,学生是学校常规管理的主体和受益者。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规划。
学生要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规定,树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同时,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良好的学术和品德素养。
学生要注重与教师和家长的沟通,积极反馈问题和建议,互相支持和帮助,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和学风。
综上所述,抓好学校常规管理需要领导层、教师和学生三方共同努力。
领导层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与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交流。
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和专业能力,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和规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遵守管理制度和规定,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与教师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
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及措施
![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520c95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18.png)
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及措施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及措施1. 引言教学常规管理是指学校、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日常纪律要求和管理措施。
良好的教学常规管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学常规管理的要求及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2. 教学常规管理要求2.1 准时上课学校和教师应对学生要求准时上课,严禁迟到和早退。
准时上课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培养学生守时的习惯。
2.2 着装整洁学生应注意着装整洁,着装要符合学校的着装规范。
整洁的着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为课堂氛围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3 讲究卫生教室的卫生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学生应保持教室的整洁和卫生,并积极参与到卫生保洁工作中。
学校和教师应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公共设施并保持环境整洁。
2.4 尊重他人学生应相互尊重,不得随意干扰他人学习。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培养学生待人礼貌、友好和互助的品质。
2.5 课堂纪律学生应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到达教室,坐姿端正,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教师应制定相应的课堂纪律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教学常规管理措施3.1 建立规章制度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常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要求和惩戒措施。
规章制度应该公布在明显的地方,学生和教师都应了解和遵守。
3.2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和学校管理的机会,如班会、课堂讨论、学生代表会议等。
通过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管理能力。
3.3 倡导以身作则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并在行动上给予学生正确引导。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态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4 进行常规管理教育学校和教师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常规管理教育,教育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和教学常规要求的重要性,并加强学生的自律教育。
如何抓好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
![如何抓好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7406b22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1b.png)
如何抓好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如何抓好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学校以教学为主,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学校工作就能基本规范,教育教学质量就能得到提高,学校办学特色就能逐步显现。
但抓常规工作容易,把常规工作抓好却不容易,如何把教学常规工作落实到位,如何抓好学校管理工作呢?一、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跟进。
学校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行的、易操作、较科学、健全的的教学常规工作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要切实结合学校自身实际,考虑地域差异所造成的观念融合问题和多数教师的认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执行常规工作的基础,化解执行过程中的阻力,形成发展的合力。
其次,常规制度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不能墨守陈规,更不可能一成不变。
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发展状况不断更新,修订常规制度中与学校发展部相适应的内容。
最后,还应该注重常规管理制度的跟进。
有了常规,不执行、不落实,常规则形同虚设;有了常规,不指导、不反思,常规则是纸上谈兵。
只有常抓不懈,才能促进常规的有效落实。
二、抓好教师专业发展,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引领教学常规。
有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其跟进,而没有高素养的教师队伍作支撑,就无法发挥教学常规工作的执行效度。
教学常规工作的核心是教师,教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靠的是专业发展,教师的素养则决定了教学常规工作的执行效度。
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就要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来引领教学常规工作;其次要从强化常规能力培养,制订个人发展计划等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夯实教学常规工作执行的基础。
另外,积极开展教学科研,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三、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近年来,新分配的教师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新教师,要提出要求:由学徒到进步然后成为合格。
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人,强化跟踪管理,定期组织考核,实行定目标、定措施、定考核的定向重点培养,在教科研指导、培训进修、考核评优等方面重点扶持。
这些有效措施,能大大促进新分配教师的成长。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分析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4ae33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3.png)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分析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是指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措施。
良好的常规管理可以提高课堂纪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重点从常规管理的目标、原则、方法以及教师的角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常规管理的目标是建立有序、和谐、高效的教育环境。
通过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提高课堂纪律和学习效果。
同时,常规管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其次,常规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公平公正、因材施教和激励引导。
教师在常规管理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学生。
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行为规范和管理措施。
激励引导是指通过奖励和鼓励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常规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规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建立奖惩制度、定期组织班会、定期进行班级规章制度的检查等。
首先,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制定行为规范,包括自习课时的安静、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等方面。
其次,建立奖惩制度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管理,例如,设置优秀学生奖、进步学生奖等,同时也要对违反行为规范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惩罚措施。
第三,定期组织班会和班级规章制度的检查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和引导。
在常规管理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应该做到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只有教师自己具备良好的自律和示范作用,才能够要求学生按照规范行事。
其次,教师需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时倾听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教师还应该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和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总之,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常规管理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原则,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实施。
如何抓好常规教学管理
![如何抓好常规教学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19990d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e.png)
如何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如何抓好常规教学管理一、加强备课管理,强化一个“实”字我校在07年实施模块备课及教案的改革,要求在模块备课中,教师共享资源,促进教师备课相互学习,同伴相助,教学相去,在教案的编写当中,注重预设与生成关系,注重三维目标达到,注重作业设计,要有梯度,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实施中,我校发现一小部分教师没有按照模块备课的要求进行备课,善于投机取巧,学会了“拿来主义”。
再设计、教学反思,存在空、虚、假现象,作业批改数量差,批改有时也不及时。
本学期我校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学校又先后出台教师教案检查表,学生作业批改检查表,学校不定期进行检查指导,确保教学目标落实,坚持做到一周一次重点检查,并做到有检查、有记载、有反馈,并把检查的情况与教师的月考核考评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教学管理流程落到实处。
二、抓紧课堂监控,讲究一个“严”字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校运转的主轴,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增长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提高课堂效率上,我校要求教师要做到“三多”和“五技能”(三多即要多读、要多讲、要多练),(五技能即:导入技能、讲课、提高结束、板书),处理好“创新”与“双基”“手段与目标”二个关系,力求“当堂任务当堂清”,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了以老带新,以新促新相互听课,领导推门听课等活动,学校领导不定时查堂和采取学生座谈等形式,进一步规范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作业布置与批改管理,控制一个“量”字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反思教学改进教学重要依据,因此我校要求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做到“三精、三必、三杜绝”。
精心布置学生作业内容。
作业内容设置必须要有针对性、选择性。
坚决杜绝“重复抄写”与“罚作业”现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
精心批改作业方面,教师批改要做到及时准确,不使用“×”,必须用鼓励性语言,或用星级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同时,批改的形式灵活多样,通过这一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会欣赏和正确评价他人。
常规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常规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bca401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1.png)
常规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常规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精选14篇)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措施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措施是管理学的名词,通常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
写起措施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常规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措施,欢迎大家分享。
常规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篇1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抓好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为把常规教学管理纳入学校的日程当中,制定出以下方法及措施: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体整素质。
1、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老师认真学习《中小学课堂教学常规》等有关文件精神,并把具体内容融会到本学科教学实际中,加以贯彻落实。
2、在开学初教师备课期间就如何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与辅导的内容都作了专题讲座,提出明确的要求。
3、学习有关教学理论的书籍,增加知识量,教师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
二、要求明确,认真检查。
1、强化备课管理,使备课真正达到“功在课前,利在课堂”。
(1)加强备课,学校要保证备课时间,领导要参与集体备课,各学年组、各教研组要提前定好备课内容,定好中心发言人,使每位老师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
(2)抓好个人备课,每位老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备课,并要精心设计好教案,写出有特色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教案书写要工整,坚决杜绝无案上课。
(3)集体备课每周一次,学校领导定期检查,做好记录,或参与集体备课,提出建议,个人备课主要以检查教案和抽查的形式进行。
2、强化课堂教学管理,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因此,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必须保证授课时间,每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实施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2)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力争使课堂教学达到教学思想先进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效率高能化;教学效果优良化。
教师如何有效进行教学常规管理
![教师如何有效进行教学常规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4bd42f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0.png)
教师如何有效进行教学常规管理2023年了,教育已经发展到智慧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丰富。
教师如何有效进行教学常规管理,是教育实践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如下技能和方法:一、运用技术手段管理课堂在21世纪,数字化、智慧化较为发达,利用电子白板、录屏、录音等科技手段,可以更加便捷地管理课堂。
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记录学生误答的问题、掌握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结合录屏录音监测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此外,教师还应该掌握一些课堂游戏、课堂互动等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课堂。
二、教学环节统筹组织教学常规管理不仅涉及到课堂教学,还包括学生作业处理、成绩管理等多个环节。
未来的教师需要具备统筹组织能力,合理规划教学进度,让学生跟上教学进度;同时还要兼顾学生各项事务以及学科内容,量身打造优质的教学方案。
三、建立双向交流机制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同,学生对同一门课的理解程度也有所不同,未来的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双向交流机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掌握学生学习特点,及时进行调整和帮助,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四、及时处理教学问题教学常规管理的核心在于处理教学问题,未来的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的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快速获取信息的技能,如科学研究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等,借助这些信息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五、注重个性化教学学习状况千差万别,未来的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智力水平等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创造更加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
总的来说,未来的教师要具备多项能力,如环节统筹能力、组织能力、快速信息获取能力、交流能力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常规管理,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如何有效进行教学常规管理
![教师如何有效进行教学常规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736215e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5.png)
教师如何有效进行教学常规管理教師要有效進行教學常規管理,需要掌握以下幾個方面的技巧和方法:一、建立良好的教學環境良好的教學環境是進行教學常規管理的基礎。
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建立良好的教學環境:1.給學生提供愉快、安全、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規範課堂秩序,教師應該適時的提醒學生保持安靜,不要互相打擾,並要求學生尊重教師和他人。
3.提供學習資源,如圖書、工具等,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制定明確的教學管理目標教學管理目標是教師進行常規管理的指標。
教師可以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來引導學生。
例如,教師可以明確告訴學生課堂的學習目標和評估標準,讓學生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標準。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教學常規管理的重要一環。
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1.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和需求,給予他們足夠的關心和鼓勵。
2.公平對待學生,不偏袒和歧視學生。
3.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互動,了解學生的想法和困難,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四、清晰明確的任務要求和規則教學常規管理的有效性取決於任務要求和規則的清晰度和明確度。
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制定清晰明確的任務要求和規則:1.在課堂開始前,提前向學生詳細介紹任務要求和規則,讓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遵守什麼規則。
2.對不正常行為進行紀律處分,例如在課堂上不按時交作業的學生可以給予相應的懲罰。
3.建立明確的獎勵機制,鼓勵學生優秀的行為,例如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可以給予表揚。
五、適時的教學策略和技巧教學常規管理不僅僅是一種管理,還需要教師具備適時的教學策略和技巧。
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提高教學策略和技巧的水平:1.適時調整教學節奏,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調整教學進度,確保學生能夠跟上。
2.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提供及時的反饋和指導,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並提供相應的指導,幫助學生進步。
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要点和方法
![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要点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6947c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9.png)
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要点和方法2023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教育行业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升级。
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要点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完善。
本文将分析2023年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要点和方法。
一、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意义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学质量的保障。
教师通过规范化的管理,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要点(一)备课工作要规范备课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节,也是教学成败的第一步。
在备课时,教师可以理清知识框架,明确授课重点,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重以下几点:1、制定详细的备课计划,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2、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分别编写不同的教学方案。
3、了解课堂教学最新的发展和变化,时刻更新知识体系。
(二)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特点,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以下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1、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2、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年纪学生的身心特征,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3、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的制造,增强互动性和深入性。
(三)效果评估需要科学教育教学的效果评估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效果评估需要注意的几点:1、评估结果需要真实可靠,不能出现数据造假或者评估结果不准确的情况。
2、评估过程需要精细化,分阶段、分环节、分差异进行评估,以得到更加真实准确的结果。
3、评估结果需要反馈到课堂教学中,加以改进。
三、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方法(一)制定教学常规管理规章制度针对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要点和方法,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常规管理规章制度,使得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有依据可循。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分析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9441d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8.png)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分析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教学要求,采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以达到规范教室秩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良好的教学常规管理不仅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首先,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应注重教学秩序的建立。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提前准备好教材和教具,确保课堂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上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口号呼喊、打铃或其他方式提醒学生上课,进入教室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点名,确保人数准确。
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掌握教学节奏,提前安排好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避免出现无序的情况。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遵守纪律,不许互相打闹、讲话、走动等行为,保持教学秩序和安全。
其次,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应关注学生行为的规范。
教师可以通过正面激励和提前预设奖励机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优秀学生”、“文明学生”等荣誉称号,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遵守纪律。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如打闹、说脏话、抢答等,及时进行批评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
第三,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应重视学生作业的管理。
教师可以制定明确的作业要求,告诉学生作业的内容和时间,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教师还可以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并逐一点评,指出学生的错误和进步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作业的质量和难易度,合理安排作业量,避免过重或过轻。
最后,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表现,并与家长进行沟通。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户外拓展等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体质,减轻学习压力。
综上所述,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师应注重教学秩序的建立,关注学生行为的规范,重视学生作业的管理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良好的教学常规管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那么,如何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具体要求是:一是严格实行教师“坐班制”;二是强化教师的备课、上课、计划落实、教学反思、作业批改、学生辅导、检测的过程管理,形成科学严谨的教学习惯。
一、加强教师备课管理
随着我县电子白板使用的全面铺开,电子备课室的启用,备课管理要实行教师资源共享,更好促进教师相互学习,教学相长。
针对有的教师照抄照搬老教案或名家教案,应出台教师如何备教案及教案检查的办法,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到有记录、有通报。
把检查的情况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确保教学目标落实,教学管理流程落到实处。
二、抓实课堂监控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在提高课堂效率上:组织教学是关键;精讲多练是重点;导入、讲课、提问、作业、板书重细节;处理好“创新”与“双基”两个关系是保障。
同时,学校可开展以老带新、学科组内相互听课、行政推门听课、“走出去,带进来”等活动,进一步规范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落实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为了让自己的教学过程有序的进行,做
到不盲目进行,如果你的教学过程随意性较大,肯定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四、培养教学反思意识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反思我们常常是口头说的多,记录整理的少,反思教师自身的多,反思学生表现的少。
这样就导致了教学反思的效果很差,只是流于一定的形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很多教师缺乏一定的反思能力。
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基本方法:
1、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下课之后,教学设计的疏漏不找自现。
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掩瑕疵,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那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的片段值得仔细咀嚼,哪些学生的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教学环节还需改进等等。
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记录,主要记录三点:①教学的成功经验。
每一节课都会有精彩的片段,教师要学会做有心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把教学中的成功、精彩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
长此以往,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②教学的失败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教学设计多么完美,在教师的施教过程中,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有时可能还会出知识性错误等。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
重犯,使教学日趋完善。
③学生的活动情况。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于针对性的改进教学。
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可能会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互相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2、在理论学习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新时期、新背景下的教师要积极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在教学活动中自觉的运用理论知识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及时付诸实践。
3、在互相借鉴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之间,多开展相互听课、观摩活动,只要有可能,不要放过一切听课的机会,不要放过听课过程中的一些细节。
除了要多争取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还要研究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录,从课堂结够、教学方法的选择、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客观、公正评价其得失。
教师对所听的每一节都要进行研究、思考、探讨,并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集优、储存,从而走想创新。
4、在每次学生考试后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其实每次考试结果出来后,有不少老师都在议论自己所教班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将每次议论出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想办法解决,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增添的举措。
五、注重作业布置与批改管理
作业是直接反映出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是反思教学、改进教学重要依据,作业布置与批改要做到认真、细致、及时。
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
我们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
教师要精心批改作业,并做到及时准确,评价时最好用鼓励性语言,或用等级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
批改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尽可能采取面批面改的形式,把批改作业作为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载体,应该说是对培优磨尖、后进生的转化起到重要作用。
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督促学生订正,并进行再次批改。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制作错题集的习惯,便于学生复习巩固。
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典型试题进行简单地登记、分析、归纳、小结,坚决杜绝教师的随意性,为科学有效在地指导学生学习提供第一手资料,形成典型的学生作业案例。
六、抓好课后辅导与阶段检测
1、抓好课后辅导工作。
课后辅导工作是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
每位教师必须有效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学校要制定培优辅差的计划,出台措施,具体做法:召开好“两会”,既“教师会”和“学生会”,明确对象、任务、要求等过程。
教师依据学校的计划和措施,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班的培优辅差计划和措施,并认真做好培优辅差记录,做到培优定时,辅差随时,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要耐心细致,努力使每位学生
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
2、抓好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是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便于及时发现教学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
一学期组织3-4次大型考试,并由教务处做好质量分析报告,进行集中反馈。
在反馈中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成功之处予以肯定,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提出整改意见,考核结果与学校年度考核结果挂钩,与教师绩效工资直接挂钩。
七、抓好教研工作
根据校情,学校要重视教研工作,以此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1、科研工作全员参与。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要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
如何解决课堂中不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科研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推进学校发展的动力。
学校要明确把兴校之策定在教育科研上。
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
最有价值的课题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课题研究应着力课堂,使研究走向课堂。
要把课题研究融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坚持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师通过课题研究,与合作伙伴的教学资源进行对照、比较、分析和归纳,在反思中有效解决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课题研究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目的。
八、强化学生管理
学生学习常规的管理,有利于指导和推动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要加大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在环境中得到熏陶。
九、抓好制度的完善
好的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学校要不断完善、细化奖惩制度,在制度执行上要坚决、到位,努力在学校形成人人抓质量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