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合集下载

健康教育糖尿病知识讲座内容

健康教育糖尿病知识讲座内容

健康教育糖尿病知识讲座内容一、糖尿病定义与类型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

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妊娠期糖尿病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2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包括眼、肾、神经、心脏等多器官多系统的慢性损害,严重时可导致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

二、糖尿病的引发因素糖尿病的引发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

遗传因素包括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基因突变等;环境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饮食、缺乏运动等;生活习惯因素包括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

三、糖尿病的症状与影响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但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口干舌燥、视物模糊、疲劳乏力等症状。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眼、肾、神经、心脏等多器官多系统的慢性损害,严重时可导致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这时可能会有恶心呕吐、呼吸深快、昏迷嗜睡等症状。

四、糖尿病的诊断与筛查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升高程度和症状严重程度。

一般情况下,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对于无明显症状者,需重复检测一次以确诊。

为及时发现糖尿病,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测,有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及时就医进行筛查。

五、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

口服药物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格列奈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注射药物主要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等。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血糖监测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六、糖尿病的健康管理糖尿病的健康管理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等方面。

饮食方面要控制总热量摄入,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

运动方面要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以促进血糖消耗和体脂分解。

血糖监测是重要的一环,要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波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课件PPT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课件PPT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 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 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和2 型糖尿病最为常见。
糖尿病的病因与症状
总结词
糖尿病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 。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 降。
详细描述
1型糖尿病通常与遗传有关,发病年龄较早,需要依赖胰岛素 治疗。2型糖尿病则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关系密切,常见于 中老年人,初期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病情。
保持积极心态
规律作息与适量运动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 配合治疗。
鼓励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进行 适量的有氧运动。
自我监测与记录
指导患者定期监测血糖,记录饮食、 运动及用药情况。
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控制饮食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膳食, 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高 糖、高脂肪食物。
适量饮水
足部护理
指导患者定期检查足部,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 糖尿病足的发生。
04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内容
饮食控制
讲解如何合理安排饮食,控制 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肪 食物。
药物治疗
介绍常用降糖药物的种类、使 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糖尿病基础知识
介绍糖尿病的病因、症状、诊 断标准、治疗方式等。
运动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增 强身体免疫力,降低血糖水平 。
并发症预防
强调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 性,如眼部病变、心血管疾病 等。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方式
01
02
03
04
讲座培训
组织专业医生或营养师进行讲 座,向患者传授糖尿病相关知

2024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ppt课件(图文)pptx

2024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ppt课件(图文)pptx

01定义02发病机制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伴随因胰岛素分泌或者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

主要包括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两个方面。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胰岛素分泌不足则是指胰腺β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满足机体的需要。

定义与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流行病学糖尿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呈快速增长趋势,尤其是2型糖尿病。

危害程度糖尿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引起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

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但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疲乏无力、皮肤瘙痒等。

分型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

诊断标准及流程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并伴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

诊断流程首先进行血糖检测,若血糖异常则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随机血糖。

血糖检测通过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评估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反映近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用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评估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血脂、血压、尿常规等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项目01糖尿病并发症种类包括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02风险评估方法根据年龄、性别、病程、血糖控制情况等因素,结合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糖尿病健康宣教ppt课件

糖尿病健康宣教ppt课件

低糖水果(如草莓、蓝莓)或无糖酸奶。
03
糖尿病运动管理
运动对糖尿病的益处
控制血糖
运动能够促进身体对葡 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 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减轻体重
运动有助于燃烧脂肪, 减少身体脂肪含量,从 而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
险。
提高心肺功能
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 ,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免
疫力。
缓解压力
运动有助径
提供培训课程
组织定期的培训课程,向患者传授糖 尿病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建立互助小组
鼓励患者自发组织互助小组,分享经 验、互相支持,共同提高自我管理能 力。
02
糖尿病健康饮食
糖尿病饮食原则
控制总热量摄入
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年龄 、性别、体力活动等情况,计 算每日所需总热量,合理分配
餐次。
均衡营养
保证膳食中包含足够的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和矿物质,以满足人体正常生 理需要。
控制糖分摄入
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 的摄入,选择低糖、低脂肪、 高纤维的食物。
倒。
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热身和拉伸
在开始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和拉伸,预防 运动损伤。
注意血糖变化
在运动过程中注意监测血糖变化,避免低血 糖反应。
适量饮水
在运动过程中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避免高强度运动
对于初学者和糖尿病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 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04
糖尿病药物治疗与监测
药物治疗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应对方法
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 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糖尿病知识普及与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通过教育,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日常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精选全文完整版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精选全文完整版
生活习惯有规律,应少糖水果在两餐之间食用, 算入总热量。只要掌握好规定的热量,糖 尿病患者可以与健康人享用相同的食品。
糖尿病人吃什么好
• 糖尿病宜吃: • 1.高纤维食物; • 2.含糖低的蔬菜; • 3.多吃含钙的食物; • 4.富含硒的食物; • 5.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 • 6.五谷杂粮。
• ① 糖尿病运动治疗的目的:有效控制体重;增加 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 降低;增强体质,提高记忆力;增强自信心以及使 人保持愉快的心情;降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
• ② 运动锻炼的方式、地点、运动量应因人而异, 要求持之以恒、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有氧运动的 原则,以安全为前提;选择非接触性、非竞赛性的 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爬山都是 不错的选择。
二、糖尿病的流行现状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最新统计,2013年,全球20 岁——79岁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8.3%,患者人数已 达3.82亿,其中80%在中等和低收入国家,并且在这 些国家呈快速上升的趋势。估计到2035年,全球将有 近5.92亿人患糖尿病。在当前患糖尿病人群中,有 1.75亿人(占46%)没有得到诊断。2013年,全球糖 耐量异常(IGT)的患病率为6.9%,共有患者3.16亿人 ;预计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4.71亿。
• (4)消瘦(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 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 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 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 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 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用药指导
• 糖尿病病人必须长期用药,长期正确的用 药对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必须遵照医嘱 按时、按量规范用药,用药后按时用餐;

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课件

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课件

心理治疗:
5 保持良好的 心态,积极 配合治疗
药物治疗:
3 根据病情, 选择合适的 药物
饮食控制
01
控制总热量摄入, 保持体重正常
03
减少高糖、高脂、 高盐食物的摄入
05
保持饮食规律,避 免暴饮暴食
02
增加蔬菜、水果、 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04
适量摄入蛋白质,如 瘦肉、鱼、豆类等
06
适量运动,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
01
健康饮食:控制 糖分摄入,多吃
蔬菜水果
02
规律运动:每周 至少进行150分 钟的中等强度运

03
控制体重:保持 正常体重,避免
肥胖
04
定期检查:定期 进行血糖检测, 及时发现并控制
血糖水平
治疗方法
饮食控制:
1 合理饮食, 控制糖分摄 入
运动锻炼:
2 坚持运动, 提高身体免 疫力
胰岛素治疗:
4 根据病情, 使用胰岛素 进行治疗
互动:通过互动的形式,让患
手册,方便患者和家属随时
者和家属参与糖尿病健康教育
查阅
的过程中,提高教育效果
谢谢
糖尿病的症状
01
02
03
04
尿频、尿急、 口渴、多饮、 疲劳、乏力、 体重下降、
尿痛
多尿
头晕
食欲不振
05
皮肤瘙痒、 感染、伤口
愈合缓慢
06
视力模糊、 视物不清
07
手脚麻木、 刺痛、感觉
异常
08
情绪波动、 焦虑、抑郁
09
男性阳痿、 女性月经不

10
呼吸困难、 胸闷、心慌
2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糖尿病的概述1.1 什么是糖尿病1.2 糖尿病的分类1.2.1 第一型糖尿病1.2.2 第二型糖尿病1.3 糖尿病的症状与并发症二、糖尿病的原因与风险因素2.1 糖尿病的原因2.2 糖尿病的风险因素2.2.1 遗传因素2.2.2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2.2.3 缺乏体育锻炼2.2.4 肥胖或超重2.2.5 高血压和高血脂三、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3.1 饮食调控3.1.1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3.1.2 脂肪的摄入3.1.3 蛋白质的摄入3.1.4 饮食的时间与频率 3.2 锻炼与运动3.2.1 有氧运动3.2.2 无氧运动3.3 控制体重3.4 管理心理压力四、糖尿病的治疗方法4.1 药物治疗4.1.1 胰岛素治疗4.1.2 口服降糖药物4.2 饮食调节4.2.1 饮食控制的原则 4.2.2 摄入卡路里的控制4.2.3 控制餐后血糖4.3 运动治疗4.3.1 运动对糖尿病的益处4.3.2 运动的种类与频率五、糖尿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5.1 糖尿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5.2 管理糖尿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5.3 心理咨询与支持的重要性六、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6.1 生活方式的改变6.2 自我监测的重要性6.3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七、附件附件1:糖尿病饮食计划附件2:糖尿病锻炼日志附件3:糖尿病常用药物说明注释:1、糖尿病:一种由胰岛素缺乏(绝对或相对)或胰岛素作用不足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病。

2、第一型糖尿病:指由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或胰岛素分泌减少引起的糖尿病。

3、第二型糖尿病:指由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所引起的糖尿病。

4、胰岛素:一种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血糖水平。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常见危险因素
糖尿病家族史 肥胖 年龄吸烟 高血压 高胆固醇血症 高脂饮食 体重超重 运动过少 妊娠糖尿病危险因素:除以上外,还有年龄
过30岁;有异常产史,如胎死宫内、产巨大 儿史(出生体重>4Kg)等
糖尿病的警示灯
有糖尿病家 疾病和生活压力
肥胖
族史
不良的饮食及 生活习惯
适当锻炼
情绪稳定
经常监测血和尿糖 锻炼的时间也宜固定,尤其对1
型糖尿病。 应监测血糖谱、尿糖、尿酮体。
糖尿病代谢控制目标
理想
血浆葡萄糖浓度 (mmol/L)
空腹
非空腹
4.4—6.1 4.4—8.0
HbAlc(%)
<6.2
血压(mmol/L)
<130/8 0
体重指数(kg/m2)
M<25
F<24
总胆固醇(mmol/L)
磺脲类
磺脲类药物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 磺脲类药物与胰岛B细 胞膜的药物受体结合,促使胰岛素 分泌。此外,磺脲类药物尚可改善 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磺脲类药物分类
第一代磺脲类 甲磺丁脲 氯磺丙脲
第二代磺脲类 格列苯脲(优降糖) 格列奇特(达美康) 格列吡嗪(美吡达) 格列喹酮(糖适平)
继发口服药失效的诊断标准
口服药治疗一年以上,血糖控制尚可 最近2-3个月内,口服药使用量已达到
日最大剂量 在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治疗下 空腹血糖大于10mmol/L 体重没有明显增加 没有感染等应激因素
预见继发性口服药失效
空腹血糖越高(﹥12mmol/L)的患者口服药失 效的可能性越大
二甲双胍
五、充满自信向糖尿病挑战——
糖尿病是可以治疗的疾病

糖尿病健康讲座ppt课件

糖尿病健康讲座ppt课件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应定期进行心血管检查,控制血 糖、血压和血脂水平,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肾脏病变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肾脏负担加重,应定期检查肾功能,控制血糖和 血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神经病变
糖尿病可引起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便 秘、腹泻等症状,应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神经病变的症状。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与管理
药物治疗的原则与选择
01
02
03
原则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 重要手段之一,但必须遵 循安全、有效和经济等原 则。
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 性别和个体差异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 量。
注意事项
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充 分考虑患者的综合情况, 避免药物滥用或不当使用 。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副作用
药物治疗可能带来一些副 作用,如低血糖反应、过 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
注意事项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密 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及时 发现和处理副作用,避免 造成严重后果。
预防措施
为减少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 用药,并注意观察和记录 不良反应。
胰岛素的使用与管理
使用方法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 之一,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
过大。
适量的运动锻炼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持之以恒,规律运动
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有氧运 动,以及力量训练等无氧运动。
坚持长期规律的运动锻炼,有助于提 高身体代谢水平,控制血糖和血脂。
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当 的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 损伤。
饮食与运动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PPT课件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PPT课件
4
糖尿病的分型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的5%-10%: 人体内有
一种叫胰
1型糖尿病多发于青少年,由 腺的器官,
于胰腺内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
它含有一 种可以分
被严重破坏,胰岛素生成明显 泌胰岛素
减少。
的细胞, 我们称之
1型糖尿病患者需用胰岛素来 为β细胞。
维持血糖控制。
5
பைடு நூலகம்
糖尿病的分型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的90-95%:
所有糖尿病患者:
– 运动时自备一些糖或糖果,以便出现低血糖时 使用
36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分类
口服降糖药治疗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有:
磺脲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 α-葡糖苷酶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药物 苯甲酸衍生物
当您经过一 段时间的饮 食调节和运 动疗法后, 如果血糖仍 得不到很好 的控制,就 应该在专科 医生的指导 下使用降糖 药物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尤其重要!
适量的、有 规律的运动
运动能:
对您来讲, 因为运动能
使血糖降低
使血糖降低、 增加胰岛素
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非常重要的 作用,降低
降低过高的血脂、减肥
过高的血脂、 血压,陶冶
降低高血压
情操、培养 良好的生活
情趣
32
糖尿病的运动调节
向糖尿病患者推荐的运动 以步行或自行车代替汽车 以爬楼梯代替乘电梯 经常和家人、朋友去打球、散步 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和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
26
糖尿病的饮食调节
合理安排餐次
每日至少三餐 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可改为
总量不变,少量多餐 每次都应荤素搭配 如果吃水果应放在两餐之间

2024版内容完整糖尿病健康知识宣讲

2024版内容完整糖尿病健康知识宣讲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糖尿病患 病率存在差异,城市高于农村, 经济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
发病趋势与影响因素
糖尿病发病率呈年轻 化趋势,与不良生活 方式、环境污染等因 素有关。
肥胖、高血压、高血 脂等是糖尿病发病的 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 病中起重要作用,有 家族史的人群更易患 病。
糖尿病危害及防控重要性
形成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肥胖、 长期高血糖、高血脂等。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 重要机制之一。
血糖调节失衡与并发症风险
血糖调节失衡是指体内血糖水平 波动过大或持续偏高。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神经等 器官组织,增加并发症风险,如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
网膜病变等。
血糖波动也会加重胰岛负担,加 速胰岛功能衰竭。
糖尿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影 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
糖尿病防控对于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负担、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等手段,可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02
糖尿病生理病理基础
Chapter
胰岛素分泌与作用机制
眼部护理和足部保健要点
眼部护理
保持眼部清洁,避免长时间用眼,定期检查眼底,及时发现并治疗视网膜病变。
足部保健
每天检查足部,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穿合适的鞋袜,避免受伤,及时处理足部 感染。
心理健康关怀和辅导技巧
心理健康关怀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 活态度。
辅导技巧
倾听患者诉求,提供专业建议,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鼓励 患者参加社交活动。
04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 质,如鱼、瘦肉、 豆类等。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
以下是 7 条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
1. 嘿,朋友们!你们知道糖尿病就像一个悄悄潜伏的小怪兽吗?例子:咱就说平常要是总爱吃甜的东西,还不咋运动,这小怪兽可能就趁虚而入啦!糖尿病可不是啥小事情,它一旦缠上咱,那可麻烦着呢!咱们可得认清它的真面目,早早预防才行!
2. 哎呀呀,大家想想,血糖就好像是身体里的“小精灵”!例子:要是这些小精灵乱了套,那可不得了哇!比如胰岛素不足的时候,血糖就蹭蹭往上涨啦。

所以要掌握控制血糖的妙招,不能让它捣乱呀!
3. 你们晓得不,管理糖尿病就跟打仗一样嘞!例子:这可是一场长期的战斗呀,要注意饮食,就像准备精良的粮草;要适度运动,好比锻炼强壮的士兵。

咱可得有策略,有决心去打这场仗呀,可不能马虎哟!
4. 哇塞,糖尿病的并发症那可真是吓人嘞!例子:就好像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可能受到攻击,心呀、肾呀、眼睛呀,都可能遭罪呢!那咱可得重视起来,别不当回事儿呀,不然以后后悔都来不及呀!
5. 嘿,别小看了日常监测血糖的重要性哦!例子:这就好比给自己的身体安了个警报器,随时能知道情况咋样。

如果不测,那不就像闭着眼睛走路一样危险嘛!大家说是不是呀!
6.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可不是随便吃的哟!例子:可不能像以前那样想吃啥就吃啥啦,得有选择,有控制呀!就好比给身体选合适的“食物朋友”,这样才能和糖尿病友好相处呀!
7. 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那可是太重要啦!例子:好比给身体注入活力的源泉,能帮咱更好地控制血糖呢。

还等啥呢,赶紧动起来呀,别偷懒哟!
总之,糖尿病不可怕,只要咱认真对待,了解相关知识,保持好的生活习惯,一定能和它好好相处!。

糖尿病村级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糖尿病村级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九坝镇高岗村健康教育知识讲稿糖尿病的概念主讲:王建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坏,导致血管、心脏、神经、眼等组织的慢性并发症,甚至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一、糖尿病的分类1、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

约占糖尿病人总数的10%,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2、糖尿病有哪些危害?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慢性疾病。

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当代人类遭遇的又一大杀手。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它能够引发数十种并发症,范围遍布全身,从头到脚,从皮肤到脏器都有可能出现糖尿病并发症。

因此,人们把糖尿病称为“百病之母”,糖尿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并不亚于洪水猛兽!3、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复杂,但归根到底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

因此,在β细胞产生胰岛素、血液循环系统运送胰岛素以及靶细胞接受胰岛素并发挥生理作用这三个步骤中任何一个发生问题,均可引起糖尿病。

4、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感染、肥胖、体力活动减少、妊娠和环境因素。

凡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饮食,均列为“禁忌”范围①禁食纯糖及各种水果糖,甜食、糕点、蜜饯等也不宜吃;②从严限制食用白薯、马铃薯、芋艿、粉条、果酱等食品;③红小豆、绿豆等含淀粉较多,吃后应相对减少主食用量;④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及煎炸的食物。

饭后马上吃水果容易得糖尿病,人之所以生病,除了外在原因,更主要的还是由于体内的毒素的堆积。

一些专家提出饭后马上吃水果会使血糖浓度升高,增加胰腺的负担,增加体内毒素,就会成为得糖尿病的一大诱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的患病率非常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排在第三位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

二、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1)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

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

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1(3)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

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

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

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4)消瘦(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

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三、糖尿病的常见病因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关:(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

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

科学家的研究提示:I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2、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1)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

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

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

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

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

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3)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

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

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4)生活方式改变: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

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的美籍亚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为普遍。

3、与妊娠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1)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

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这些激素的高峰时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发时间。

(2)遗传基础: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将来出现2型糖尿病的危险很大(但与1型糖尿病无关)。

因此有人认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与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关。

(3)肥胖症:肥胖症不仅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同样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

四、糖尿病的危害1、经济负担的加重(长期用药)2、生理上的危害(引起众多的并发症)3、心里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它有着急慢性病发症。

五、急慢性并发症。

在我国只有1/3的患者能得到积极的治疗,而另外2/3不能得到正规的治疗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治疗。

糖尿病的发生率非常高,严重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有些患者80多岁,患糖尿病30多年却无明显的并发症,只是定期来住院调整药物。

这说明糖尿病虽然不能得到根治,但可以控制并发症和预防的。

糖尿病患者必须打持久战,用知识战胜糖尿病,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上并发症。

它有急慢性并发症。

1、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高渗综合征(老年人)低血糖合并感染。

2、慢性并发症可以累及多个器官。

(1)侵犯到脑.:可以引起脑梗塞。

(2)侵犯到心血管: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

而心血管疾病患者致死致残或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

(3)累及到肾脏:可引起糖尿病肾病,最终可致肾功能衰竭(也就是尿毒症大家都知道肾脏是人体的排泄器官,一旦它坏了,小便是排不出来)只能靠透析来维持生命,,那不光人受罪花费也很大。

(4)眼睛:可引起青光眼,白内障,视物模糊看不清东西。

病程在20年以上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而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失明的主要原因。

(5)周围神经病变:可引起手脚麻木,刺痛感,身上有小虫子爬的感觉或脚上有踩棉垫的感觉。

(6)糖尿病足:也就是烂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一旦失去了双脚就意味着日常生活是很难自理的。

对这一点深刻体会莫过于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

不要小看一个针眼,一个很小的伤口,还有脚气六、糖尿病诊断说明糖尿病患者主要是葡萄糖的氧化发生障碍,机体所需能量不足,故患者感到饥饿多食;多食进一步使血糖升高,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时出现尿糖,糖的大量排出必然带走大量水分故引起多尿;多尿失水过多,血液浓缩引起口渴,因而多饮;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大量动员体内脂肪及蛋白质的氧化功能,严重时因消耗多,身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

这就形成了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

(一)确诊为糖尿病: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二)可排除糖尿病:1、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受损;如空腹血糖6.1-7.0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

2、若餐后血糖<7.8 mmol/l及空腹血糖<5.6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

七、糖尿病的预防对策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治之病。

有研究表明,一般从餐后血糖升高到确诊为糖尿病,需要7年左右的时间。

最初的餐后血糖升高往往不用治疗,只要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就可使血糖恢复正常。

这足见糖尿病的早期预防是大有可为的,无糖尿病者完全可能不得糖尿病。

虽然现代医学水平可使糖尿病患者不因糖尿病致残或早亡,但其治愈还是很困难。

因此,预防仍然是最关健的。

关于糖尿病的预防,有关专家提出了“四个要点”:1、“多懂点儿”,即知识预防。

接受健康教育,学习糖尿病知识。

何谓“多”?就是既要知晓家庭有无糖尿病史,又要知晓防治措施,还要通过经常检测知道自己的血糖水平。

2、“少吃点儿”,即饮食预防。

何谓“少”?就是进食要留有余地,不可一味满足食欲,七八成饱即可。

饮食尽量清淡、低脂、低糖、多吃鱼肉、瓜菜、黑木耳、蒜、茶等。

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防止肥胖和高脂血症等诱发因素的形成。

有肥胖危险因素者注意体重、腰围、腰围与臀围比值的控制。

3、“勤动点儿”,即运动预防。

运动可以减少脂肪组织和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患非依赖胰岛素糖尿病的危险。

适当锻炼还可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粘。

目前公认,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比不参加运动的人随年龄增长发生糖尿病的危险要小20%。

经常参加“出点汗、喘点气”的运动,最好每天半小时,每周至少5次。

4、“放松点儿”,即心理预防。

避免精神创伤,提高心理应激能力,从而保证胰岛素的正常分泌。

5.戒烟限酒,保证睡眠。

高血粘者必须戒烟,因为吸烟可使血管收缩,血粘加重。

八、糖尿病的治疗方法1、饮食指导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尤其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合理的饮食有利于减轻体重,控制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

教会患者根据自己的体重、身高、性别、运动量等情况计算饮食量,保证合理的营养,严格控制甜食,多吃纤维素的蔬菜,如青菜、芹菜等,避免进食高胆固醇食物,要根据血糖制定糖尿病饮食。

2、运动指导“生命在于运动”任何人都需要运动,此病除应用药物和饮食疗法外,运动也尤为重要,首先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其次加速脂肪分解,减轻体重,改善脂代谢,有利益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最后可增强体力及免疫功能以及减轻病人压力和紧张情绪。

糖尿病运动应因人而异,适可而止,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有氧运动为主,医疗步行是最佳方法。

年青、体质好的可采用跑步、游泳、登山、打球、骑自行车等,年老体弱者可打太极拳或慢速步行,运动时间为20-60分钟,每周3-5次,运动最好选择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出去运动要随身携带糖块,以免低血糖时备用。

用药指导向其讲解药物的剂量、用法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介绍降糖药的餐前餐后服用的不同类型,联合用药更应小心谨慎。

对胰岛素冶疗的患者应告诉他抽取胰岛素剂量必须准确,应在餐前半小时注射,必须按时进餐。

了解胰岛素的种类、作用、特点、储存方法、注射方法及不良反应。

不管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均应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由医生调整药物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