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23劳动经济学计算题公式
劳动经济学历年试题计算题答案

03323劳动经济学计算题汇总--(苏州畅想)蓝色部分是我给出的答案,红色部分是我的注解。
是根据我的理解做的,所以不是标准答案,可能有很多错误的地方,抛砖引玉,请知道的群友给予纠正。
谢谢。
----秋水慕容20090404绿色部分为dashi88所答, 请群友继续给予纠正.07.10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1根据表中数据:(1)分别计算15-25岁年龄段和25-35岁年龄段的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6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5-25岁年龄段总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人口/总人口=(8+6)/(22+21+28+28+32+33+30+29+37+37)=4.71%25-35岁年龄总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人口/总人口=(27+26) /(22+21+28+28+32+33+30+29+37+37)=17.85%(P61公式)(2)比较(1)中两个年龄段劳动力参与率的高低情况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
(3分)15-25岁的劳动力参与率=(8+6)/(22+21)=32.56%25-35岁的劳动力参与率=(27+26)/(28+28)=94.64%经比较所得,25-35岁的劳动参与率明显大于15-25岁的劳动参与率可能原因:1.15-25岁年龄段中,有部分未达到法定劳动年龄,这成为影响就业的一个因素2.30-55岁的劳动力群体就业率最稳定,而20-30岁因工作转换形成的摩擦性失业率最高2.题36表该地区平均失业持续期=(50*4+40*6+60*8+80*2)/(4+6+8+2)=54周(我不知道公式,我觉得应该这么算)08.1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3.根据题34表所给资料,求该地区失业率。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题34表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4+6+8+2)/(80+110+120+90+4+6+8+2)=4.76%(P276公式)4.假定某企业在一定时期的总成本(C)为10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劳动力(L)和专用设备(K)。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

劳动经济学复习整理1劳动力市场:这种市场上买方是雇主,卖方则是劳动者,劳动力交易并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场所。
2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力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
是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即经济活动人口】公式:劳动力年龄人口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力年龄人口 x 100%[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要求参加或参加工作的人]作用意义: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了解不同类别群体行为,可以制定就业政策,制定社会保障制度和财务计划也有意义。
3 就业率:就业者人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口数×100%4经济活动人口:指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者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也就是说是劳动力。
5工资率与工资性报酬关系,总报酬与收入关系:工资率【单位时间工资】×工作时间【数量】=工资性报酬+员工福利【实物和延期福利】=总薪酬+非劳动收入【利息红利政府转移支付】=收入6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第一,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具有不同的性质,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是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
第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于生产者,满足利润需求,所以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即劳动力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7企业在对劳动力需求做决策时的原则:实现利润最大化:短期内,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企业是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所以使用劳动力要素的原则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个单位劳动的使用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用公式表示为:VMP=MP.PVMP=W又MP.P=W长期下【投入要素可变】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8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公式: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概念:是指劳动力工资率w增长1%所导致的劳动力雇佣量e变化的百分比。
劳动经济学计算题

一、劳动力供给←已知某城市法定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为85%,法定劳动年龄人口为60万,试求这个城市的劳动力人口数量。
←1、有一个人在某一大城市附近拥有一座小农场,并且必须决定是在农场工作还是到城里找一份工作.她的效用取决于她每天的收入(Y)和配置到闲暇活动的时数(L)。
来自农场的每天收入为←Y=20H-02H2←式中,H为在农场工作的时数.←来自城里的每天收入为Y=14H←式中,H为在城里工作的时数。
←如果她能够在这两种工作中进行选择,但不能同时兼顾这两份工作,她会选择什么工作?←2、某一工作者的效用函数由U(C,L)=C*L给定。
于是,闲暇的边际效用为C,消费的边际效用为L。
假设此人目前拥有每周600美元的收入,并且每周享有70小时的闲暇.需要额外增加多少美元才能吸引该工作者工作10小时?3、你既可以乘公共汽车上班,也可以自己开车上班。
公共汽车月票每周花费5美元,而开车所引发的成本为每周60美元(包括停车费、汽油费等支出).开车上班比乘公共汽车单程节省半个小时,假设你的工资率是每小时10美元,你偏好如何去上班?如果你的工资率上升到每小时20美元,你所偏好的交通工具是否会改变?假定你每周工作5天,并且你在乘公共汽车或者自己开车上所花费的时间并不直接进入你的效用。
←4、S对于消费和闲暇的偏好可以表达为←U(C,L)=(C—200)*(L—80)←这一效用函数意味着S的闲暇的效用函数为,而她的消费的效用函数为.在一周能够获得并且被工作与闲暇分占的时间为168个小时。
S挣得的税后工资为每小时5美元。
她还接受价值320美元的福利补贴,无论她工作多少小时。
←(1)画出S的预算线←(2)当L=100,且她位于自己的预算线上时,她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3)S的保留工资是多少?←(4)找出她的消费与闲暇的最优数量。
←5、在单身者中间,年龄在22-25岁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平均年工作时间为2160小时,平均工资为22。
全国2012年1月和2012年10月劳动经济学03323试卷与答案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试卷课程代码:0332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这种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C )P43A.无限弹性B.单位供给弹性C.富有弹性D.缺乏弹性2.某地区工资率不变,但教育培训成本下降,会导致该地区劳动力供给曲线( B )A.左移B.右移C.不变D.不确定3.纯收入效应会使 ( D )P57A.闲暇与劳动时间同时减少B.闲暇减少,劳动时间增加C.闲暇与劳动时间同时增加D.闲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4.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的关系是( B )P81A.正向关系B.反向关系C.双向关系D.没有关系5.将企业短期与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进行比较( A )P110A.长期曲线的弹性更大B.短期曲线的弹性更大C.两条曲线的弹性相同D.不能确定哪条曲线弹性更大6.如果两类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值为正值,那么这两类劳动力称为( A )P120A.总替代B.总互补C.部分替代D.部分互补7.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 C )P100A.生产要素的质量B.生产要素的投入量C.生产要素的价格D.生产技术水平8.在假定其他情况不变时,分析单个市场均衡的实现与变动的方法是( B )P135A.一般均衡分析B.局部均衡分析C.动态均衡分析D.静态均衡分析9.劳动力市场成为企业商品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因为( A )P133A.劳动力供求及其工资运动是企业进行生产要素调整的依据B.劳动力需要生产企业提供就业岗位C.劳动力需要通过生产企业实现劳动力流动D.劳动力需要通过生产企业实现其自身价值10.在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上,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原理是( C )P194A.计划机制B.行政机制C.市场机制D.法律机制11.作为劳动力要素的价格,工资是指( B )P205A.劳动力的生产成本或再生产成本B.劳动力要素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均衡价格C.劳动力的心理成本D.劳动力的机会成本12.如果某种形态的劳动需要特定知识与技能,否则不能进行劳动,那么这种劳动获得更高的工资属于( C )P215A.竞争性工资差别B.效用均等化的补偿性工资差别C.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D.垄断性工资差别13.在劳动力市场卖方垄断条件下,工会组织通常会( D )P246A.增加劳动力供给B.主动降低工人工资C.放弃工会会员的登记D.控制或者限制劳动力供给14.总供给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它等于( C )P265A.消费与投资之和B.投资与储蓄之和C.消费与储蓄之和D.国民收入与消费之和15.有关自然失业率,表述错误的是( B )P307A.自然失业率是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通货膨胀率相一致时的失业率B.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个常量C.自然失业率是通货膨胀率不变时的失业率D.自然失业率是正常失业与社会劳动力的比例16.提高劳工的自尊心及责任感,给以他们心理上的满足,使劳工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
03323劳动经济学计算题公式

计算题公式汇总1.当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劳动力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即D=S (P105)2.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总人口 *100% (P61)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100%年龄(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人口/与分子同范围人*100% 3.恩格尔系数法(P242)M=Z/N*S±T (M为是低工资率 Z 最低食物支出费用 N为恩格尔系数S 为人均赡养系数 T为调整额)T 值按最低工资相当于平均工资的40%--60%计算公式:(平均工资*60%—平均工资*40%)/24.比重法(P242)M=P*S±T (M为是低工资率,P为贫困户家庭人均生活费支出额S 为人均赡养系数 T 为调整额)T 值按最低工资相当于平均工资的40%--60%计算公式:(平均工资*60%—平均工资*40%)/25.基尼系数=a/a+b (P267)a.绝对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 b.绝对不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6.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价格 (P20)7.边际成本=工资+劳动者数量×工资上升部分(P20)8.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P190)9.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P38)E=△L%/△W% (L :劳动力需求量 W :工资率)=(变化后劳动力数量-变化前劳动力数量)/变化前劳动力数量 *100% (变化后工资率-变化前工资率)/变化前工资率*100%10.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100% (P276)11. 等成本线的斜率 w/r12.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1)E A 、B =(ΔL B /L B )/(ΔW A /W A )(2) E A 、B =(ΔL A /L A )/(ΔW B /W B )当A 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从 元降低到 元 ,请用(1)公式,反之(2)公式解题参考:若政府对工人提供的每单位劳动课以10美元的税收,计算方法解:据题设,L L 6000100,100D W S W =-=(1)均衡时L L D S =,由6000-100W =100W ,得600030200W ==(美元)。
劳动经济学第7章

第一节 宏观工资水平变动因素
工资水平是一定统计范围内劳动者平均工资的 数额。计算公式:工资水平=劳动者工资总额/劳动 者人数。
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工资水平 工资水平与人均GDP有关,人均GDP高,则工资水 平越高。
二、社会劳动生率与工资水平
1、提高工资水平,有增加工资总额与减少劳 动者人数两个途经,在中国只能依靠前者。
二、工资差别的形成及运动规律
1、各类劳动者的工资差别是通过等级工资来 反映的。
2、趋势:国家工业化初期,工资差别呈扩大 趋势;工业化发展起来后,呈缩小趋势; 缩小到一定阶段后达到平稳时期。
三、工资差别的成因
工资差别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状况,产业 的经济效益、劳动者的个人因素和职业的劳 动特点等。 1、产业(企业)间工资差别 2、职业间工资差别: 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 风险性补偿工资差别 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
2、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劳动报 酬与劳动成果的关系。
3、平均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相适应。
三、国民收入分配比例与工资水平
1、国民收入分为消费基金与积累基金两大部 分。它们的比例制约着劳动者工资水平的 提高程度。
2、增加消费基金能满足劳动者当前的生活需 要,但有可能使社会再生产速度放慢。
二、企业内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1、劳动差别因素; 2、分配形式; 3、企业经济效益
第三节 工资水平控制
一、工资总水平控制与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是政府通过非强制或强制性手段控制 工资总水平。收入政策有四类:
1、权威性劝说; 2、工资—物价指导线; 3、税收性政策; 4、工资—物价管制
二、最低工资制度
3、个人间工资差别
(1)竞争性工资差别:这是由劳动者素质、技能差 异引起的。
03323劳动经济学历年试题计算题答案

2005.41.假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函数为D=2500-10W,劳动的供给函数S=40W,其中S和D分别为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人数,W为工资率,求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就业人数。
第三章P105答:均衡时供给与需求相等:S = D即:2500-10W=40WW = 50劳动均衡就业人数Q=S=D=40*50=20002.已知某城市法定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为85%,法定劳动年龄人口为60万,试求这个城市的劳动力人口数量。
第二章P53答:总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总人口*100%法定年龄劳动力人口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100% 劳动力人口数量=85%*60W=51W2006.41.某地区居民的食物最低支出需求为每月120元,恩格尔系数为0.6,赡养系数为1.5,平均工资为600,按恩格尔系数法测算最低工资。
第七章P242最低工资率恩格尔系数法答:M= Z/N*S±TT值按照平均工资(即600元)的40%∽60%来计算所以这里T值为(360-240)/2=60元=120/0.6 *1.5±60=300±602.假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曲线为D=-10W+150,劳动力的供给曲线为S=20W,其中D、S分别代表劳动的供给和需求人数,W为工资,问在这一市场中劳动和工资均衡水平分别是多少?第三章P105答:均衡时供给与需求相等:S = D即:-10W+150 = 20WW = 5劳动的均衡数量Q=S=D= 20*5=1002007.41.假设某特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为L=6000-100W,劳动的供给曲线L=100W。
(1)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工资率和均衡的雇佣工人数量(2)假设政府对工人提供的每单位劳动征收10美元的税,则新的均衡工资率为多少答:(1)、6000-100w=100w200w=6000 w=30(2)、6000-100(W+10)=100(W+10)W(新)=202.已知某经济社会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为400,与绝对不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为800,试求这个经济社会的基尼系数(保留两位小数)第七章P267答:基尼系数=A/A+B (A为绝对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B为绝对不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OAB=400 OCB=800400/400+800=0.33基尼系数为0.33社会稳定。
03323《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劳动——是指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
2、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区域的人的总和。
3、劳动适龄人口——是指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人口。
4、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5、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6、超时工作——是指在法定劳动时间以外继续劳动,通俗地说就是“加班加点”。
7、兼职工作——实际上也是一种超时工作。
P1438、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简称就业。
9、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年龄,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求职的人员。
10、自然失业率又称均衡失业率——是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
11、配第-克拉克定理——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后,得出关于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分布关系演变规律。
12、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在时间差而形成的。
13、人力资本是一种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式,它表现为能为任何个人带来永久性经济收入的能力和知识等。
14、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是指那些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15、工资收入歧视——指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一部分人由于非经济个人特征而导致所获工资收入低于另一部分人。
16、就业歧视——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甚至部分劳动力供给者具有更好的劳动力供给条件,但是由于这部分劳动力个人的非经济特征而遭到雇主的拒绝,因而承受着不适当的失业比重。
第一章3劳动经济学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2.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 3.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消费 +储蓄=消费+投资 (三)就业总量决定:Z(总供给价格) =f(N)(就业量)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二、失业及其类型 1.失业类型:
1)摩擦性失业 2)技术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2.主动失业和被动失一种劳动力对市场 就业性的适应性不够,我们了解一下 大学生就业辞职 期是在三个月然后是半年,再然后是一年,三年之内 摩擦性失业率是最高的。
第三节 完全市场竞争下的工资水平和 工资结构
2.变相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 3.从社会的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 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延期支付特点:稳步外部条件(社会统 筹)、形式灵活多样、增强凝聚力、实现养老 资金积累。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一、就业总量的决定 (一)就业: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 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或 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二)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1.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 +资本+土地+管理)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典型例题:对摩擦性失业表述正确的是( )。 A.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 B.是一种正常性失业 C.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 D.是一种岗位交换之间的失业 E.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 答案:ABCDE,P20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二)周期性失业: 指经济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导致的失业 。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典型例题: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 )。 A.国民收入 B.基尼系数 C.人均GDP D.需求弹性 答案:B,P26
2-1
(三)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 1、国家宏观调节,对国民经济运行政策干预, 实现平衡 。 2、政府通过、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政 策结合,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缓解需求性 不足失业,实现充分就业 。
10月全国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试题课程代码:0332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2.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A.供给的增加B.供给的下降C.需求的增加D.需求的下降3.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A.工资率B.生产技术C.货币资本规模D.企业的性质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将使()A.劳动供给增加B.劳动供给减少C.劳动需求增加D.劳动需求减少5.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收入效应B.替代效应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6.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A.无弹性B.单位弹性C.缺乏弹性D.富有弹性7.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1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8.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A.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B.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C.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销人力资本存量D.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9.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D.培训教材费用10.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11.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最优分配的做法是()A.低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B.高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C.高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低的工资率D.低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高的工资率12.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A.劳动数量的增加B.劳动时间的延长C.劳动需要特定的知识技能D.劳动条件的改善13.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2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14.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A.带薪休假B.免费工作午餐C.折价优惠商品D.失业保险15.如果某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或行业卖方垄断,则()A.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减少B.该地区或行业工资率低于市场均衡工资率C.该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增加D.该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16.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A.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B.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C.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不变D.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17.效率合约是指()A.工会效率最大化B.用人单位效率最大化C.用人单位的等利润曲线与工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些点D.工人效率最大化18.从总供给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成因的通货膨胀类型是()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C.结构调整型通货膨胀D.惯性通货膨胀19.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所以总供给等于()A.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总额B.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储蓄总额C.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消费减去储蓄的余额D.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消费加上储蓄的总额320.一般认为,充分就业的数量标准是失业率控制在()A.0—1%之间B.3—5%之间C.8—10%之间D.10—15%之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

第2章劳动力供给:1.劳动力参与率是测度和反映人口参与劳动程度的指标,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总劳动年龄人口*100%,年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性别)经济活动人口/该年龄(性别)人口*100%。
影响因素: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的比例、居民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率变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教育制度及水平、国家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2.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价格:劳动力供给者提供一定量劳动时间所愿意接受的工资率。
劳动力供给函数:S=f(W)(画图时坐标轴是反的)。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s= ,=0,无弹性,>1,富有弹性(Es大于1实际上就是在图形中斜率小于1)。
3.劳动力供给量(1)变动:其他条件不变,仅有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为同一条曲线上的移动。
劳动力供给(2)的变动,工资率不变,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变动,是曲线的整体移动。
4.效用是从某种物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
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越是相对稀缺的物品,替代能力越强。
特征: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效用水平相同/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水平越高/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如果相交,那么在交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表示相同的效用水平/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
斜率为负,表明主体为了保持或得到相同的效用,增加一种物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物品的消费,两种物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凸向原点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
预算约束线: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闲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
斜率:个人放弃闲暇从而获得收入的比率,即工资率。
5.主体均衡(3):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闲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用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
2014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真题

2014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真题课程代码:03323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相对于人类的无限需要而言,资源的稀缺性可以定义为一种A.不足性B.充足性C.永久性D.暂时性2.主体在资源约束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A.多重相交B.无相交C.相切D.完全重合3.当决策主体家庭成员处于就业一非就业无差异境界时,此时的工资率就是A.最高劳动供给价格B.最低劳动供给价格C.市场最低工资D.市场最高工资4.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从根本上导致了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A.垂直线B.水平线C.向右下倾斜的直线D.向右上倾斜的直线5.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研究中,“蛛网稳定条件”是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数量小于劳动力需求数量C.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数量大于劳动力需求数量6.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的,这说明劳动力具有A.不可分割性特点B.生理性特点C.能动性特点D.主观性特点7.劳动力需求变动的假定条件是A.企业规模变化B.企业规模不变C.工资率变动D.工资率不变8.产品需求弹性越大,则劳动力需求弹性会A.不变B.上下波动C.越小D.越大9.经价格指数修正,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力的是A.货币工资B.实际工资C.计时工资D.计件工资10.产品市场垄断对经济的影响是A.增加就业和生产,形成劳动力的合理分配B.增加就业和生产,造成劳动力的不合理分配C.减少就业和生产,造成劳动力的不合理分配D.减少就业和生产,形成劳动力的合理分配11.员工在接受特殊培训期间的工资水平A.高于员工受训期间的VMP水平B.低于员工受训期间的VMP水平C.等于员工受训期间的VMP水平D.等于受训期间企业支付的全部培训成本12.计时工资的基本特征是A.劳动量以劳动的最小单位时间计量B.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计量C.劳动量以劳动的标准时间计量D.劳动量以工人合格产品数量计量13.劳动力的需求价格取决于A.劳动力的生产成本B.劳动力的教育费用C.劳动的心理成本D.劳动的边际生产率14.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它的研究对象是A.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B.就业与通货紧缩的关系C.失业与通货紧缩的关系D.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5.劳动关系的核心是A.劳动力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B.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特定关系C.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意志D.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16.由于垄断或寡头部门的企业要求增加他们的利润而推动物价水平的上涨,这称为A.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B.结构性通货膨胀C.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17.工会对工资的影响主要集中于A.降低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减少产品的社会需求B.增加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减少产品的社会需求C.降低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增加产品的社会需求D.增加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或增加产品的社会需求18.有关自然失业率错误的描述是A.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个常量B.自然失业率是正常失业占社会劳动力的比例C.自然失业率是通货膨胀率不变时的失业率D.自然失业率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实际通货膨胀率相一致时的失业率19.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实行的原则是A.以劳动生产率为基础,集体协商工资水平B.以经济效益为基础,集体协商工资水平C.参照企业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水平D.由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确定工资水平20.通过扩张的财政政策来提高就业水平常常会导致A.政府财政盈余B.政府财政赤字C.抑制通货膨胀D.减少社会总需求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劳动经济学(三)

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原理就业需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一)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总供给: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等于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总需求: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消费+储蓄=消费+投资即 Y=C+S=C+I(二)就业总量决定✓总供给价格函数:Z=ƒ (N) N:就业量✓总需求价格函数:D=φ (N)✓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或取决于总需求水平。
如果总需求水平很高,当N取某特定值时,总需求价格D总是大于总供给价格Z,那么企业界全体就会竟相购买生产资料,扩大就业,直到D=Z时为止。
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就业量是同时被决定的。
二、失业及其类型 P201.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在结合过程中偶然失调造成的暂时失业。
属正常性失业,其基本特征是失业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在数量上是均衡的。
2.技术性失业:是因为在生产中采用先进机器、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先进技术所造成的失业。
解决对策。
3.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构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
解决对策。
4.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所引致的失业。
三、需求不足性失业 P21总需求不足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
(一)、需求不足性失业两种表现形式:(二)、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两点对策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 P21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两个指标:✓失业率:失业人数占社会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
公式为: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失业持续期:失业者处于失业状态的持续时间,一般以周为时间单位。
通常计算平均失业持续期。
公式为:所有失业人数的失业持续时间之和/失业人数平均失业持续期长度是反映失业严重劳动力程度的重要指标。
年失业率:取决于失业人数占社会劳动力的比例和平均失业持续期。
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 P23(一)政府支出: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12、最低社会保障3、工会权利义务(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1. 财政政策:指政府运用财政预算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
4劳动经济学(第二章第四节第五节)

从成本的角度来讲,假设资本的价格不变, 用一个单位的资本和用三个单位的资本替代同量 的劳动力,其间替代的可能性也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工资率提高了,造成以越来越大的资本数量 替代同量的劳动力,那么替代的可能性就小,从 而弹性就小;反之,替代一定量劳动力所需的资 本数量就小,在工资率提高的情况下,企业减少 的劳动力越大,从而需求曲线的弹性就越大。
第二定理:产品的需求弹性
原理: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劳动力需求的 弹性也越大;反之,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小, 劳动力需求的弹性也就越小。
产品的需求弹性
P
c P2
b P1 D2
a D1
0
qc
qb
qa
Q
说明: 横轴为产品的需求量数量Q,纵轴为 需求价格P,D1和D2为产品的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D1和D2的弹性由具有很大的区 别: D1的弹性大, D2的弹性小。企业的 产品如果其需求曲线为D1,价格由p1提 高到p2,需求量则由qa大幅度的减少到qc; 如果其需求曲线是D2,同样的价格变动, 需求量由qb下降到qc,减少的幅度相对较 少。
第四定理:资本的供给弹性
原理:生产要素之间相互替换的技术可能 性给定的情况下,资本的供给弹性越大,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越大;反之,资本的 供给弹性越小,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就越 小。
理解第四定理: 资本和劳动力的相互替代,如果没有任何的技 术性的障碍,那么,经济上的比较就占据突出的位 置。在第一个因素的讨论中,曾假设资本价格不变, 当工资率提高时,将导致企业用资本替代劳动力。 的确,当企业面临着极富有弹性的资本供给,企业 增加资本的使用而又不会刺激资本供给价格的较大 上升,但是,如果资本的供给弹性很小,对资本的 需求稍有增加就会导致其供给价格大幅上升,此时, 用资本替代劳动虽然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在成 本的比较上是不可行的,这必将阻碍企业用资本替 代劳动力。因此,生产要素之间相互替换的技术可 能性给定的情况下,资本的供给弹性越大,劳动需 求的工资弹性越大;反之,资本的供给弹性越小,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就越小。
江苏自考03323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比较全)

LW W 0江苏03323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比较全)单选题 10*1.5%=15% 多选题 10*2%=20% 计算题 10*1%=10% 简答题 4*10%=40% 论述题 1*15%=15%绪论一、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为研究的核心对象,围绕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展开分析、研究,进行解释。
二、劳动力概念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第一章一、劳动力需求的概念、特点概念:劳动力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特点:(如左图) 1、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l 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具有“共同性”。
l 劳动力需求是产品和服务的派生需求,是满足“利润”的需求。
2、劳动力需求和工资率是反向联系二、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1、资本的相对价格下降,企业用资本代替劳动的替代效应。
2、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将缩小产量规模,最终形成对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三、劳动力需求曲线推导(用数学推导方式) 1.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力要素的原则 原则:利润最大化,即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和劳动力的边际成本相等。
⑴使用劳动力要素的边际收益R (Q) = Q · P (1.1) ——>产品市场 R 为总收益,Q 为产量,P 为产品价格,完全竞争下,P 既定。
Q =Q (L) (1.2) R (L) = Q (L) · P (1.3) ——>劳动力市场 d R (L)/dL = dQ (L)/ dL · P (1.4) 由于dQ (L)/ dL= MP (劳动的边际产品)用VMP 表示劳动的边际收益,则VMP =d R (L)/dL于是 VMP = MP · P (1.6) 注意: VMP 与MR 的区别VMP 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是针对劳动力要素而言的;MR 为产品的边际收益,是针对产量而言的(MR= d R (Q)/dQ =d (Q · P )/dQ )。
劳动经济学历年试题计算题答案

1.假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函数为D=2500-10W,劳动的供给函数S=40W,其中S和D分别为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人数,W为工资率,求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就业人数。
第三章P105答:均衡时供给与需求相等:S = D即:2500-10W=40WW = 50劳动均衡就业人数Q=S=D=40*50=20002.已知某城市法定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为85%,法定劳动年龄人口为60万,试求这个城市的劳动力人口数量。
第二章P53答:总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总人口*100%法定年龄劳动力人口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100%劳动力人口数量=85%*60W=51W2006.41.某地区居民的食物最低支出需求为每月120元,恩格尔系数为,赡养系数为,平均工资为600,按恩格尔系数法测算最低工资。
第七章P242最低工资率恩格尔系数法答:M= Z/N*S±TT值按照平均工资(即600元)的40%∽60%来计算所以这里T 值为(360-240)/2=60元=120/ *±60=300±602.假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曲线为D=-10W+150,劳动力的供给曲线为S=20W,其中D、S分别代表劳动的供给和需求人数,W为工资,问在这一市场中劳动和工资均衡水平分别是多少第三章P105答:均衡时供给与需求相等:S = D即:-10W+150 = 20WW = 5劳动的均衡数量Q=S=D= 20*5=1002007.41.假设某特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为L=6000-100W,劳动的供给曲线L=100W。
(1)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工资率和均衡的雇佣工人数量(2)假设政府对工人提供的每单位劳动征收10美元的税,则新的均衡工资率为多少答:(1)、6000-100w=100w200w=6000 w=30(2)、6000-100(W+10)=100(W+10)W(新)=202.已知某经济社会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为400,与绝对不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为800,试求这个经济社会的基尼系数(保留两位小数)第七章P267答:基尼系数=A/A+B (A为绝对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B为绝对不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OAB=400 OCB=800400/400+800=基尼系数为社会稳定。
江苏自考03323劳动经济学大纲

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劳动力需求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企业要进行物质生产或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服务,必须有生产要素的投入,劳动要素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本章在把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抽象掉的前提下,探讨劳动力需求的个方面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员了解与劳动力需求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理解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其短期和长期劳动力需求决策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主要因素以及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等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了解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㈠劳动力的含义劳动力的概念:劳动力是一个人身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关键点: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劳动、人口、劳动适龄人口、劳动力资源。
㈡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与劳动力需求密切相关的三个问题是: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㈢劳动力需求的分类劳动力的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
长期劳动力需求与短期劳动力需求。
㈣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㈤劳动力需求表、需求曲线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呈负相关。
第二节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经济学在分析企业的行为时经常以企业把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做出各种决策为基础。
㈠利润最大化原理的应用利润公式:∏=R-C=QP-(Lw+Kr)㈡生产函数X = f (L ,K)在短期中,技术不变、资本固定,为了增加产量X,必须增大劳动投入量L。
㈢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
其他要素不变时,劳动投入增加引起产量变化的三阶段: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全新整理)10月劳动经济学全国自考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全国 2018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试题课程代码: 0332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劳动力供给的含义是指()A.在一定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劳动者个人或家庭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B.在一定市场工资率条件下,政府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总时间C.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D.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劳动人口的总和2.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工资率不变,制度劳动时间缩短将导致()A.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上升B. 劳动力供给减少C.劳动力供给增加D. 就业机会减少3.反映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是()A.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B.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C.劳动力供给的自身工资弹性D.劳动力供给的交叉弹性4.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最重要原因是()A. 工资率B. 技术进步C.资本规模D. 企业的性质5.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可以表述为()A.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B.增加一单位劳动资料投入所增加的产品价值C.平均每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品收益D.劳动的边际产量与产品价格的乘积6.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A.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该类劳动力需求的增加B.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下降C.两类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值为正值D.两类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值为负值7.作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职业技术培训的最突出特点是()A. 直接性B. 长期性C.间接性D. 短期性8.下列关于人力资本特点表述正确的是()A.人力资本是寄寓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B.人本身就是人力资本C.人力资本具有不可积累性D.与物质资本投资相比,人力资本投资不具有风险性9.下列培训中属于特殊培训的是()A. 上岗证书培训B. 职业道德培训C.高压电工资格培训D. 文化水平培训10.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发散型蛛网”模型成立的条件是()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工资弹性11.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A. 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B. 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D. 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12.下列关于福利的正确表述是()A.福利不构成劳动者收入来源B.福利是基本工资的一部分C.福利不构成产品成本D.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组成部分13.效用均等化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2A. 劳动质量的差别B. 劳动数量的差别C.恶劣的劳动条件及伤害危险D. 劳动效率的差别14.在产品市场卖方垄断条件下,垄断企业()A.在任何工资水平下都比竞争企业所需要的劳动力要少B.在任何工资水平下都比竞争企业所需要的劳动力要多C.将支付与竞争企业相同的工资D.将支付比竞争企业更低的工资15.采用计件工资制的企业,其员工基本工资的高低取决于()A. 一定时间内劳动产品的价值B.一定时间内合格劳动产品的数量C.一定时间内劳动产品的质量D.一定时间内劳动产品的生产成本l6. 弱化地区工资差别最有力的杠杆是()A. 地区间贸易B. 资本流动C.劳动力流动D. 技术流动17.下列属于劳动关系范畴的是()A.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B.在市场上出售自己产品的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C.作家与出版社因图书出版而产生的关系D.信息咨询公司的咨询员与各类客户之间的关系18.自然失业率是指()A.预期通货膨胀率高于实际通货膨胀率时的失业率B.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时的失业率C.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通货膨胀率时的失业率D.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于社会平均工资率时的失业率19.解决技术性失业最有效的方法是()A.实施职业技能开发B.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C.进行职业预测3D.缩短劳动者寻找工作时间20.下列劳动类型中属于就业范畴的是()A. 家务劳动B. 救济性劳动C.农业劳动D. 义务劳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23年人力资源师三级考试劳动经济学试题含答案解析最新版

劳动经济学(一)一、单项选择题1.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旳变换所形成旳失业称为( )。
A 摩擦性失业B 技术性失业C 构造性失业D 季节性失业答案:A[解析] 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时所产生旳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旳变换所形成旳失业。
它反应了劳动力市场常常旳动态性变化,表明劳动力常常处在流动过程之中。
因而,摩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旳失业。
2.( )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旳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旳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其立法宗意在于保证劳动者旳休息休假权旳实现。
A 最长劳动时间原则B 基本劳动时间原则C 最低社会保障D 最低工资原则答案:A3.收入差距旳衡量指标是( )。
A 国民收入B 基尼系数C 人均GDPD 需求弹性答案:B[解析] 在现代经济学中,对于收入差距旳衡量指标,有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库兹涅茨比率、人口(或家庭)众数组分布频率、帕累托定律等。
最常用旳是基尼系数,它具有措施简朴(用一种介于0~1之间旳数值即可表达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程度)和可比性强旳特点。
4.一般而言,正常旳收入差距范围旳基尼系数水平是( )。
A 0.1~0.3B 0.2~0.3C 0.2~0.4D 0.2~0.5答案:C[解析] 从世界各国状况来看,基尼系数不不小于0.2时,表达收入差距非常小;基尼系数在0.4以上,则表达收入差距比较大;一般旳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
5.在劳动经济学旳研究措施中,( )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旳知识旳措施。
A 观测研究措施B 实证研究措施C 对比研究措施D 规范研究措施答案:B[解析] 劳动经济学旳研究措施重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措施和规范研究措施。
实证研究措施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旳知识旳措施,其重点是研究现象自身“是什么”旳问题。
6.对于劳动力供应量变动旳比例不小于工资率变动旳比例,下列判断对旳旳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题公式汇总
1.当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劳动力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即D=S (P105)
2.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总人口 *100% (P61)
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100%
年龄(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人口/与分子同范围人*100% 3.恩格尔系数法(P242)
M=Z/N*S±T (M为是低工资率 Z 最低食物支出费用 N为恩格尔系数
S 为人均赡养系数 T为调整额)
T 值按最低工资相当于平均工资的40%--60%计算
公式:(平均工资*60%—平均工资*40%)/2
4.比重法(P242)
M=P*S±T (M为是低工资率,P为贫困户家庭人均生活费支出额
S 为人均赡养系数 T 为调整额)
T 值按最低工资相当于平均工资的40%--60%计算
公式:(平均工资*60%—平均工资*40%)/2
5.基尼系数=a/a+b (P267)
a.绝对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 b.绝对不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
6.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价格 (P20)
7.边际成本=工资+劳动者数量×工资上升部分(P20)
8.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P190)
9.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P38)
E=△L%/△W% (L :劳动力需求量 W :工资率)
=(变化后劳动力数量-变化前劳动力数量)/变化前劳动力数量 *100% (变化后工资率-变化前工资率)/变化前工资率*100%
10.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100% (P276)
11. 等成本线的斜率 w/r
12.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1)E A 、B =(ΔL B /L B )/(ΔW A /W A )
(2) E A 、B =(ΔL A /L A )/(ΔW B /W B )
当A 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从 元降低到 元 ,请用(1)公式,反之(2)公式
解题参考:若政府对工人提供的每单位劳动课以10美元的税收,计算方法
解:据题设,L L 6000100,100D W S W =-=
(1)均衡时L L D S =,由6000-100W =100W ,得600030200W ==(美元)。
(2)若政府对工人提供的每单位劳动课以10美元的税收,则劳动供给曲线变为
L
100(10)S W ''=- 由L L S D '=,即100(10)6000100W W ''-=-,得6000100035()200W +'==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