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使用数字的一般规范及常见错误拾例
数字用法常见差错二十例
数字用法常见差错二十例一、光绪26年例:光绪26年(1900年)8月初,八国联军集结兵力进攻北京,慈禧慌忙出逃。
按《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国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要用汉字,而且不应与公历日月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为此,上例‚光绪26年(1900年)8月初‛应改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初‛。
二、农历11月24例:1978年农历11月24日,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饥饿的逼迫下秘密签署了大包干的生死协议书。
按《规定》,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要求用汉字。
上例‚1978年农历11月24日‛把公历和夏历日月混用,表达不清。
根据公历和夏历月日的对应,可改为‚1978年12月23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
类似的错误用法如‚8月15中秋节‛‚9月9日重阳节‛,都应改为‚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日重阳节‛。
三、三十卷和60卷例:《昭明文选》原序作三十卷,今本60卷,或为李善所析。
《规定》指出,引文标注中的版本、卷次、页码,一般均使用阿拉伯数字,但‚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
‛因此,古籍的引文卷次、页码用汉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应根据版本确定。
《昭明文选》‚今本60卷‛的‚今‛指的是唐代,李善是唐代学者,他编著的《昭明文选》不可能用阿拉伯数字。
‚60卷‛应改为‚六十卷‛。
如是当代人重新整理排版和编码的古籍,引文标注就可以用阿拉伯数字。
如‚《说文解字》,影印陈昌治本,126页‛。
四、两千年和2000年例1:阿拉伯人和意大利人宣称,他们在2000年前已经有了‘面条’这种食品。
例2:两千年来,感谢还有葛兰的歌声陪伴我们。
例1本意为‚两千年‛,有可能误读为‚公元2000年‛,例2的‚两千年‛ 本意为‚公元2000年‛(因为葛兰是现代歌手),很可能误解为‚两千年‛。
人们口头上常把‚2000年‛读成‚两千年‛,但在书面语中要慎重选用。
如例1改为‚两千年‛,例2改为‚2000年以来‛,就不会误解了。
公文写作规范——数字、标点符号和单位用法
公文写作规范——数字、标点符号和单位用法一、关于数字的用法(一)多位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每三位一组,即从小数点为中心,从右到左以半角“,”分节,小数部分不分节。
四位以内的整数可以不分节。
如:62,400.1256。
(二)数值范围。
在表示数值范围时,采用“~”连接。
示例:-20~-8℃12,400~20,000元1~6岁注意:前后两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相同时,在不造成歧义的情况下,前一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可省略,如果省略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会造成歧义,则不应省略。
如:9亿~16亿,不写为9~16亿。
(三)含月日的专名。
含有月日的专名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应采用间隔号“·”将月、日分开。
示例:“3·12”中国植树日“5·1”国际劳动节(四)年月日的数字用法。
年月日的表达顺序应按照口语中年月日的自然顺序书写。
示例:2008年8月8日。
年月可用“-”替代,但年月日不完整时不能替代。
8月8日不能写为8-8,2008年8月不能写为2008-8。
四位数字表示的年份不应简写为两位数字。
如:1990年不能写为90年。
月和日是一位数时,可在数字前补“0”,如:2008-08-08。
二、括号的运用括号的主要形式有:圆括号“()”、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等。
标示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应用六角括号。
如:xx办发〔2021〕3号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均用圆括号。
示例:1.XXX医院拥有中高级医师(含已退休)67人2.联合下发了《x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三、使用计量单位的要求新《条例》明确要求,计量单位的用法要“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执行”,即按照《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0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3101-93)和GB312—93(全部)等标准的规定来使用。
例如:质量单位应使用千克,而不用市斤;长度单位应使用米,而不用尺等。
常见数字错误写法十二例
常见数字错误写法十二例常见数字错误写法十二例常见数字错误写法十二例1.能否写“25000里长征”?《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个定型的词组,不是临时组合,不能写成“25000里长征”。
同理,“第三世界国家”不能写成“第3世界国家”,“八国联军”不能写成“8国联军”,“十月革命”不能写成“10月革命”,“路易十六”不能写成“路易16”,“七上八下”不能写成“7上8下”,“五十步笑百步”不能写成“50步笑100步”。
2.能否写“白发3000丈”?根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文学作品如果没有特殊需要不必使用阿拉伯数字,重排古籍也不必把汉字数字改写为阿拉伯数字。
所以,“白发三千丈”不能写为“白发3000丈”。
3.“099天”的写法对吗?1997年香港回归,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前有“香港回归倒记时“秘书工作”天”的字幕,曾出现“099天”“098天”等写法。
其实,“0”在这里是不必要的。
用“0”占位的数字,一般事先已经有确定的位数。
如机关发一定密级的文件,确定数量为150号,便从001号起至150号止,这就需要在个位和十位用“0”占位。
这样的编号都要读出“0”来,如“lnglngy”(001)“lngsnsn”(033)等。
车辆牌照、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都是如此。
4.能否写“80年出生”?这种写法不规范。
根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年份一般不能省写,因为在某些情况下,省写会产生歧义。
例如“90年”,可以理解为1990年,也可以理解为九十年。
另外,从一个更广的时间范围内看,“90年”是“1990年”还是“2090年”,也有可能引起混乱。
5.能否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根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的世纪、年代、年、月、日,要用阿拉伯数字,所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写法是不规范的,应该写为“20世纪80年代”。
起草公文常见数字误用例析
起草公文常见数字误用例析起草公文常见数字误用例析起草公文常见数字误用例析写作中,我们经常要与数字打交道,数字如果用得恰当,其简明直观的特点会有效增强公文的说服力,而如果错误地使用数字,那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下面,请看几种常见的数字误用现象。
一、公文文末成文时间书写不标准根据目前的有关规定,行政机关公文文末的成文时间要用汉字数字来书写。
例如“2022年12月28日〞应当写成“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应当注意,其中的汉字数字“〇〞不要写成阿拉伯数字“0〞。
有的公文把“二〇〇八年〞写成“二零零八年〞,也不妥。
“二〇〇八〞是一串没有数位的数字,要用“〇〞,不宜用“零〞。
“二零一一年〞宜写成“二〇一一年〞。
公文成文时间中的“〇〞也不要写成拉丁字母“O〞。
例如把“二〇〇九年〞写成“二OO九年〞,是不妥当的。
二、“20世纪80年代〞写成“二十世纪80年代〞有人把“20世纪80年代〞写成“二十世纪80年代〞,这是不妥的。
“世纪〞前应当用阿拉伯数字,不宜用汉字数字,“二十世纪80年代〞的写法也造成了同一场合汉字数字跟阿拉伯数字的混用,因此,宜写成“20世纪80年代〞。
历史朝代纪年和农历要用汉字。
例如:秦文公十四年、唐贞观十年、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
“八月十五〞是传统节日中秋节,是农历,不宜写成“8月15日〞。
三、误用“翻两番〞有人用“翻两番〞的时候,往往发生计算结果不对的情况。
其实,这是由于没有弄清楚“翻……番〞的含义。
“翻一番〞,指增加到原来数目的两倍。
“翻两番〞是指在“翻一番〞的根底上再乘以2,以此类推。
例如200吨翻一番是400吨,200吨翻两番是800吨,200吨翻三番是1600吨。
四、“九八年〞写成“98年〞把“九八年我去过北京〞写成“98年我去过北京〞是不妥当的。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份的时候,不应采用简写形式,否那么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把“1998年〞写成“98年〞,容易让人误解为“九十八年〞。
五、“3400〞写成“3千 4百〞根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如果需要在汉字数位前出现阿拉伯数字,只可以在“亿〞和“万〞这两个汉字数位前使用。
语言文字规范:常见不规范使用序号、标点符号、汉语拼音例析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要从事文字工作,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公文、论文、计划、总结、试卷、证书、奖牌等文字材料中,存在不少使用不规范的序号、标点符号和汉语拼音,以及年月日应用不规范的现象。
那么,如何规范使用序号、标点符号、汉语拼音?一、文字材料中序号、标点的正确使用1.“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用顿号不规范,应该用逗号,即“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
2.“一,”、“二,”、“三,”等用逗号不规范,而应该用顿号,即“一、”、“二、”、“三、”。
3.“1、”、“2、”、“3、”和“A、”、“B、”、“C、”等用顿号不规范,而应该使用齐线墨点(实心小圆点),即“1.”、“2.”、“3.”或“A.”、“B.”、“C.”。
4.序号如加括号,如(1)(2)(3)等不再加标点符号。
5.文章的层次顺序应依次是:一、二、三、(一)(二)(三)1. 2. 3. (1)(2)(3)①②③。
一般而言,论文正文文中标题层次如下: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三级以下标题: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
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
二、年份中“零”的正确使用1.年份如用中文形式表示,如“二〇〇五年十月”,则中间的“〇”不能写成阿拉伯数字的长“0”或英语全角字符“O”,而应该用圆“〇”(一般在电脑“插入”栏里“符号”的几何图形符中选择);年份如用阿拉伯数字形式表示,则中间应该用长“0”表示,如:“2005年10月”。
2.按“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的日期应该用汉语表示。
3.各类通知、告示、奖牌、证书等上的日期的书写,要做到汉字和阿拉伯数字不混用。
如:二00六(错误)、二OO六(错误)、二〇〇六年(正确)。
写文章时如何规范使用数字
写文章时如何规范使用数字如:“秦文公16年”应为“秦文公十六年”并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如:秦文公十六年(公元前750年)。
3、“星期计日”误用阿拉伯数字如:“星期2”应为“星期二”注:在英语中,“星期二”是一个单词“tuesday”,不是“星期”和“二”的组合。
也就是说,“二”是一个语素。
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二、数量值(一)具体数量值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1、统计表中的数值(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温度)等如:481:500 12.6 34.5% 1/4 20℃2、物理量的量值如:500克 12.8平方米,3、非物理量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21.35元 48岁 11个月注: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如前后都用的阿拉伯数字,整数一至十也要用阿拉伯数字。
如:一个人三本书四种产品六条意见读了十遍五个百分点“三本书共168元”应统一为“3本书共168元”4、比较精确的数目如:我们学校有1256个学生,79位教职员工。
(二)概数(约数)使用视情况而定1、概数乱用阿拉伯数字。
如:“6、7岁”应写为“六七岁”注: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的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能用顿号顿开。
2、约数使用视情况而定约数有两种情况:凡是带“几”字的,必须用汉字;其他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则必须视上下文而定,以局部体例的统一为原则,可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10几斤”应为“十几斤”“几10万分之一”应为“几十万分之一”“17人死亡三十余人受伤”应为“17人死亡30余人受伤”(三)数字单位不能乱用如:“7万3千9百元”应为“73900元”或“7.39万元”。
注:在非科技出版物中,可以“亿”、“万”作单位;数值特别大,还可“亿、万”同时使用。
然而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为单位如:我国1990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1亿3368万2501人。
公文中的数字使用例析
公文中的数字使用例析目前,公文中数字使用上的错讹屡见不鲜,应用不规范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本文试联系实际指讹纠错,以期对广大秘书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公文中应注意避免较普遍或易出现的错讹(一)避免“二”和“两”错用一般量词前和不定的数目用“两”不用“二”,如“两个人”“两份文件”“过两天”“过两年”等。
“三月份召开两次全委会议”,如将“两”错成“二”易让人误成召开第二次全委会议。
有时用“二”用“两”并无大错,但公文中应遵循习惯用法。
多位数中的百、十、个位习惯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一般不用“两百二十二”。
另,新度量衡单位前和“千”“万”“亿”前多用“两”,如“两吨”“两公里”“两千”“两万”“两亿”;传统度量衡单位前和“千”在“万”“亿”后时习惯用“二”,如“二斤二两”“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
(二)避免概数模糊两头如“近500人左右”,应确切表述为“近500人”或“500人左右”;“接近80%以上”,应确切表述为“接近80%”或“80%以上”;“近10万多元”,应确切表述为“近10万元”或“10万多元”。
(三)避免增减表达错误增加(提高)不能将“增加(提高)到”和“增加(提高)了”混淆,如“产量提高到20%”,“提高到”宜改为“提高了”。
不能将“增加×倍”用“是×倍”表示,如“是去年的一倍”,宜改为“是去年的两倍”或“比去年增加一倍”。
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如“时间比原计划缩短了一倍”,“一倍”宜改为“一半”;“他打磨的工件缝隙比发丝还细15倍”,应改为“……缝隙是发丝直径的l/15”。
(四)避免和“以上”“以下”等方位词连用时存在歧义按约定俗成的用法,用“以上”或“以下”单独表示数字界限时可包括前面的本数在内(在“以上”或“以下”后面用括号内的文字明确说明是否含本数则更好)。
当“以上”和“以下”连用时,则须作出明确交代,以免丢掉或重复本数。
如“这次考核干部共×××人,群众满意率90%以上的有×××人,90%以下的××人”,应确切表述为“……群众满意率90%及其以上的有×××人,90%以下的×××人”。
公文写作对数字运用方面有规范要求
公文写作对数字运用方面有规范要求
在公文写作中,对数字的运用有一些规范要求,以确保信息准确、清晰、统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规范要求:
1.使用阿拉伯数字:除非特殊需要,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来
表示数字,而不是汉字。
例如,使用“2024年”而不是“二零一九年”。
2.规范数字的书写格式:通常情况下,数字要使用半角字符,不要使
用全角字符。
例如,“123”而不是“123”。
同时,要避免数字与其
他字符连在一起,应适当添加间隔,例如,“1,000”而不是“1000”。
3. 统一单位表示:对于表示数量或比率的数字,应按常规单位表示。
例如,“10km”而不是“10千米”或“10公里”。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
在特定领域中有专门的单位符号,应遵循该领域的规定。
4.表达大数或小数时使用规范的表达方式:在表示较大或较小的数字时,应使用科学计数法或标准表达方式。
例如,“1,000,000”可以写作“1e6”或“1×10^6”,“0.001”可以写作“1e-3”。
5.显示数字的范围:如果需要表示数字的范围,应使用短划线表示。
例如,“1-10”表示从1到10的范围。
6.一致化数字的使用:在同一篇公文中,应保持数字的一致性。
例如,如果在开头使用了数字来表示项数据,后面的提及应该继续使用该数字,
而不是用汉字重复表示。
总而言之,公文中对数字运用有一些规范要求,旨在确保公文的信息
准确、清晰、统一、写作时应注意遵守这些规范,以提高公文的质量和可
读性。
数字写法错误例析
数字写法错误例析一、夏历月日误用阿拉伯数字“ 8 月15 ,圆月当空。
天上月圆,地上人圆。
让我们为新人举杯……”“ 8 月15 ” 应为“八月十五”。
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
为了准确地反映历史面貌,《国家标准》规定:凡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均应使用汉字。
“八月十五”即中秋节,这是按夏历计算的,故不能用阿拉伯数字。
“大年三十” 当然也不能写成“大年30 ” .同样,按照这条规定,“丁丑年三月十二日”,这是中国干支纪年,也不写成“丁丑年3 月12 日”。
二、清代以前历史纪年误用阿拉伯数字“嘉靖8 年,一条鞭法正在推广,税制大为简化。
”“嘉靖8 年”应为“嘉靖八年”。
“嘉靖”是明代皇帝的年号。
《国家标准》规定,凡中国清代和以前的历史纪年、中国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均不应与公历混用,也就是说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可以按传统体例即用汉字表述,并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如嘉靖八年。
三、年份随意缩略“早在92 年前,此事便已提上议事日程,但议而不决,至今还是八字未见一撇。
”“ 92 年前”应为“ 1992 年前”,否则,容易产生歧义,因为“ 92 年前”也可理解为“九十二年前”。
《试行规定》曾明确指出:“年份不能简写。
如1980 年不能写作80 年,1950 年~1980 年不能写作1950 年~80 年。
”《国家标准》稍稍表现出一点弹性,加了“一般”两字:“年份一般不用简写。
”如:“ 1990 年不能简作‘九○年’或’90 年’.”但两者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上引“ 92 年前”显然不合这一规定。
四、定型的词或词组中的数字误用阿拉伯数字“影片上侵略者长驱直入,一路只见残垣断壁,荒草野径,你怎能不感到8 国联军铁蹄的疯狂?怎能不感到这一页历史的沉重?”“ 8 国联军”应为“八国联军”。
《国家标准》规定,凡是已经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都必须用汉字。
“八国联军”是一个定型词组,不是临时组合,因此不能写作“ 8 国联军”。
常见数字用法错误例说
常见数字用法错误例说我们的一些学生在习作和日常书写中,对数字的用法不大在意,因此出现了一些比较常见的错误用法,归纳一下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星期几误用阿拉伯数字“直到星期2,车还没到,全厂的人都伸长了脖子。
” 上文中的“星期2”应该写作“星期二”,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概念。
在英语中,“星期二”便写成一个单词“Tuesday”,不是“星期”和“二”的组合。
也就是说,“二”在这里是一个语素,所以,作为语素的“二”这个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二、农历月日误用阿拉伯数字“农历8月15,圆月当空。
天上月圆,地上人圆。
让我们为新人举杯……”“8月15”应该写作“八月十五”。
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按照国家语言改革委员会的规定,凡中国干支纪年和农历月日,都应该使用汉字。
那么文中“八月十五”即中秋节,这是按农历计算的。
所以不能用阿拉伯数字。
另外,如“大年三十”当然也不能写作“大年30”。
同样,“甲子年二月十一日”,这是中国的干支纪年,也不能写作“甲子年2月11日”。
三、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误用阿拉伯数字“嘉靖8年,一条鞭法正在推广,税制大为简化。
” “嘉靖8年”应该写作“嘉靖八年”。
“嘉靖”是明代皇帝的年号,按照规定,凡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中国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均不应该与公历混用,也就是说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可以按传统体例用汉字表述,并用阿拉伯数字作括注公历,如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
四、年份随意缩略“早在92年前,此事便已提上议事日程,但议而不决,至今还是八字未见一撇。
”“92年前”应该写作“1992年前”。
否则,容易产生歧义,因为“92年前”也可理解为“九十二年前”。
因此,按照国家规定,“年份不能简写,如1980年不能写作80年,1950—1980年不能写作1950-80年。
”不过国家规定还稍稍表现了一点弹性,加了“一般”两字:“年份一般不用简写。
”“如1990年不能简作‘九0年’或‘90年’。
文章中使用数字的一般规范及常见错误拾例
文章中使用数字的一般规范及常见错误拾例文章中使用数字的一般规范及常见错误拾例参考国家《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以下简称《试行规定》)、《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及国家汉语使用数字有关要求,结合工作实践,笔者用归纳法撰写本文,目的是使大家能规范使用数字,在今后撰写文章时,不犯或少犯数字使用错误。
一、正确用法在一般的文章中,经常要使用数字,但数字使用是有具体规定的,不能自行其是。
具体有下列几种规定:(一)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唯一而确定的情形。
1、统计表的数值,如正负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75、-1.3、21.2%、1/7、1:1000等,如用汉字数字就累赘难看。
2、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数字。
如一把刀、二倍体、三叠纪、四面八方、五四运动、六五规划、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三学社、十月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百团大战等等。
如用拉伯数字代替,就显得滑稽可笑。
(二)使用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目前体例尚不统一且不确定情形。
凡遇此种情形,总的原则是,凡可以使用阿拉柏数而且又很得体之处,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当不好确定到底用阿拉伯数字还是汉字数字时,可以灵活运用,但全文体例应相对统一。
1、时间量①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一是公历世纪、年代、月、日。
如公元前3世纪、20世纪90年代、2007年5月20日;年份一般不应简写,如2001年不应简作:“零一年”或“01年”。
二是时、分、秒。
如2时、17时30分。
②应当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况一是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
如丁卯年八月十五日、正月初一、九月九日重阳节等;二是中国清代及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
如康熙十二年、贞观八年、藏历阳木龙年一月;三是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
如“一•二八”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三八妇女节等。
公文中,几种易犯的数字书写错误
公文中,几种易犯的数字书写错误公文中,数字的正确书写方式(作者:万里有邻)(图片源自网络)在日常的公文写作中,特别是汇报材料中包含各类经济指标和相关数据时,会涉及到很多数字的书写。
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XX数字到底是用的大写还是小写?XX数字和XX数字之间需不需要用顿号隔开?XX数字后的计量单位能否省略掉?等等。
由于一篇文章中数字书写的规范性,会影响其本身的质量,所以我们平时需要需要认真学习,专心积累。
(初入门时,提供的公文写作干货能解大家燃眉之急,但以长远计,大家还是要选一本好的公文写作书籍,对自己的公文写作能力进行系统的提升哦!)1.公文中,是“三十几”还是“30几”?正确答案:“三十几”答案解释:在公文中,含“几”的概数,不能用阿拉伯数字,而是应该用大写的数字。
例子:六十几、八百几十等等。
2.公文中,是“100多件”还是“一百多件”?正确答案:都对答案解释:前提条件如果是,进行计量或者编号的数字本身不大时,或者说在用汉字或者阿拉伯数字表达时,在简洁、辨识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两者都可以使用。
例子:200多件(二百多件)、30余次(三十余次)、约600人(约六百人)、70左右(七十左右)、90上下(九十上下)、20多人(二十多人)等等。
3.公文中,“五六米”还是“五、六米”?正确答案:“五六米”答案解释:对于概数,如果两个数字是连续的,两个数字之间不需要用顿号隔开。
例子:八米、五六个小时、三五天等等。
4.公文中,“40亿~70亿”还是“40~70亿”?正确答案:“40亿~70亿”答案解释:公文中,在表示数值范围时,可通过连接号“~”或“—”进行连接。
对于后面的计量单位而言,主要看省略计量单位时,会不会造成歧义,如果省略不会造成歧义,则可以省略。
本例子中,如果前面的数值除掉计量单位“亿”,会造成误解认为是40到70亿,所以选择不省略。
例子:333—444页、111—222kg、21600~30 000元、40亿~70亿(不写40~70亿)、80%~90%(不写80~90%)等等。
公文中数字使用常犯的错误分析
公文中数字使用常犯的错误分析公文中数字使用常犯的错误分析数字是公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用非常频繁。
但由于写作人员大多对数据的敏感度不高,对数字不够认真,常出现一些小错误。
结合写作经验,将几种出现频率较高的数字使用毛病简单归纳如下:一是数据不准确。
准确性是公文数据使用的首要要求,是决策的依据,一旦出错,影响较大。
公文中数据不准确主要表现为:①数据来源不准确。
采用过期老数据,有些同志,对数据更新把握不好,又懒得去找,便用相近时间的数据,以致出错。
或是引用非正式文件数据,平时工作中常会用到一些非严格意义上的数据,一不小心,就会用到正式公文中,造成错误。
我们有位同事在写一项工程专报时,引用工程投资估算值作为投资规模,但实际上该工程投资规模尚未确定,上报领导后,被批评。
②对下级单位上报或其他外来的数据,未核实直接使用。
外来数据,包括下级单位提供的数据,不一定全部准确,有些是为应付,随便填写,有些则为表功而蓄意夸大,使用数据的人如不进一步核实,极易出差错。
我们建设的某项工程,施工单位上报完成90%并按此请款,经核实,实际工程才完成70%多一点,如轻易批付,必然超支付,造成资金流失。
③计算错误。
计算过程中不小心,造成失误。
④未认真校对。
在日期方面比较突出,常见4月写成3月,5日写成10日笔误。
再者,部分文件领导签发时间较长,待印发时,文件内时间已过期,但未跟进更改,造成错误等。
二是使用不规范。
根据国务院2000年颁布的公文写作规范规定:"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但实际公文写作中不规范书写还是不少,比较突出的有:①随意简写。
如"2009年"简写成"09年"或"0九年"、"2001年~2009年"写成"2001一09年"。
文章中使用数字的一般规范
文章中使用数字的一般规范及常见错误拾例参考国家《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以下简称《试行规定》)、《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及国家汉语使用数字有关要求,结合工作实践,笔者用归纳法撰写本文,目的是使大家能规范使用数字,在今后撰写文章时,不犯或少犯数字使用错误。
一、正确用法在一般的文章中,经常要使用数字,但数字使用是有具体规定的,不能自行其是。
具体有下列几种规定:(一)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唯一而确定的情形。
1、统计表的数值,如正负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75、-1.3、21.2%、1/7、1:1000等,如用汉字数字就累赘难看。
2、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数字。
如一把刀、二倍体、三叠纪、四面八方、五四运动、六五规划、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三学社、十月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百团大战等等。
如用拉伯数字代替,就显得滑稽可笑。
(二)使用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目前体例尚不统一且不确定情形。
凡遇此种情形,总的原则是,凡可以使用阿拉柏数而且又很得体之处,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当不好确定到底用阿拉伯数字还是汉字数字时,可以灵活运用,但全文体例应相对统一。
1、时间量①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一是公历世纪、年代、月、日。
如公元前3世纪、20世纪90年代、2007年5月20日;年份一般不应简写,如2001年不应简作:“零一年”或“01年”。
二是时、分、秒。
如2时、17时30分。
②应当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况一是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
如丁卯年八月十五日、正月初一、九月九日重阳节等;二是中国清代及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
如康熙十二年、贞观八年、藏历阳木龙年一月;三是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
如“一•二八”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三八妇女节等。
2、物理量物理量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文章中数字的用法
文章中数字的用法一、一般原则(一)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
1.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 48 302 -125.03 34.05% 63%~68% 1/4 2/5 1:5002.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示例:一律一方面十滴水二倍体三叶虫星期五四氧化三铁一O五九(农药内吸磷) 八国联军二O九师二万五千里长征四书五经五四运动九三学社十月十七日同盟路易十六十月革命“八五”计划五省一市五局三胜制二八年华二十挂零零点方案零岁教育白发三千丈七上八下不管三七二十一相差十万八千里第一书记第二轻工业局一机部三所第三季度第四方面军十三届四中全会(二)时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1.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⑴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示例:公元前8世纪 20世纪80年代公元前440年公元7年1994年10月1日年份一般不用简写。
如:1990年不应简作“九O年”或“90年”。
⑵时、分、秒示例:4时 15时40分(下午3点40分) 14时12分36秒2.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⑴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示例:丙寅年十月十五日腊月二十三日正月初五八月十五中秋节⑵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这类纪年不应与公历月日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示例: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公元1860年11月2日) 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 日本庆应三年(1867年)⑶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
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
示例1:“一·二八”事变(1月28日) “一二·九”运动(12月9日) “一·一七”批示(1月17日) “一一·一O”案件(11月10日)示例2: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七七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五二O”声明“九一三”事件(三)物理量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公文中数字的正确用法
公文中数字的正确用法数字主要包括汉语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两种。
公文写作中,对数字的错用、滥用、误用、混用等不规范情况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如“2008年”写作“08年”,“七八天”写作“七、八天”,“腊月十五”写作“腊月15”,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质量和发文机关的形象。
01汉语数字的规范使用(一)长期已来约定俗成的定型的词语、词组、成语、短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如:一概、九州、三翻四次、零点方案、二一添作五等。
(二)星期、季度的表述及规范化简称、统称用语需使用汉字型数字,如:星期六、第二季度、二万五千里长征、十六届四中全会等。
(三)中国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夏历月日、各民族非公历纪年的表述,应使用汉字型数字。
如:万历十五年、丙寅年九月二十三日、腊月初八,正月十五等。
同时,为了表达得更加明白清楚,可在它们的后边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括注。
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四)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的,须使用汉字数字,且之间不能用符号隔开,如:“三四天”不能写成“三、四天”,“八九万套”不能写成“八、九万套”。
(五)含有月、日简称以表示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词组,应使用汉字数字。
如果涉及到一月、十一月、十二月等因数字的重复性或连续性可能引发歧义的,要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用间隔号“·”隔开,并加引号。
如:“一•二八”事变(1月28日)、“一二•九”运动(12月9月)。
涉及其他月份的,不必使用间隔号,但是否使用引号,则视事件的知名度和社会的习惯性使用而定。
如“五四运动”、“五一国际劳动节”、“九一三”事件、“七七事变”等。
(六)用“多”“几”“余”“左右”“上下”“大约”等表示不精确数时,使用汉语数字。
如:一百多次、九万左右、十余年、三十上下、约五十人等。
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意义和比较意义的数字,用“多”、“约”等表示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公文中数字使用常犯的错误分析
公文中数字使用常犯的错误分析1. 数字的格式错误数字的格式错误是最常见的错误之一。
例如,用文字表示大型数字而不是使用数字本身,这会使阅读者很难理解。
另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忽略数字的单位或使用错误的单位。
例如,使用“39%”而不是“0.39”,或者使用“45.6千克”而不是“45,600克”。
要避免这些错误,我们应该始终使用数字来表示数量,并确保使用正确的单位。
另外,在一篇文章或文件的开始或指南中,使用明确的格式规范,以便确保所有作者都遵循相同的规则。
2. 数字的精度错误数字的精度错误是指在使用数字时忽略或错误地记录小数点后的数字。
例如,如果某个统计数据为“48.2%”,我们可能在文章中将其误写为“48%”。
这个错误可能会导致信息传达不准确,因为48%与48.2%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避免这个错误的方法是在写数字时,始终给予足够的注意力和细心。
另外,使用关键数据时,最好从可靠的来源获取数据,并在引用此类数据时记住其精度。
3. 数字的间距错误数字的间距错误是另一个常见的错误,特别是在较大的数字中。
例如,将数百万写为“1000000”而不是“1,000,000”。
这可能会导致混淆和误解,并使读者很难快速理解数字。
要避免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始终记住使用适当的千位分隔符。
此外,确保数字的解释清楚,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上下文,以使数字更易于理解。
4. 数字的计量单位错误数字的计量单位错误是指在使用数字时使用了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单位。
例如,用“升”表示重量而不是使用“公斤”,或者使用“公里每小时”表示温度而不是用“摄氏度”。
为了避免这个错误,我们应该对相关的计量单位有足够的了解,并在使用数字时确保使用正确的单位。
在不确定时,最好在相关的指南、参考文献或专家的建议下使用正确的单位。
总的来说,数字在公文中的使用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数字的格式、精度、间距和计量单位等方面的准确性。
遵循正确的规范和正确使用数字对于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文章中数字的一般用法
文章中数字的一般用法按国家标准,必须用汉字或阿拉伯数字的,一律用汉字或阿拉伯数字。
可用阿拉伯数字或汉字的,按局部协调一致的原则统一。
一、必须使用汉字的1.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和缩略语等。
如:一律、一齐、三心二意、一方面、星期五、八国联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七二十一等。
2.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以及其他非公历纪年月日。
如:丙寅年十月十五日、正月初五、八月十五。
这些非公历纪年月日,可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以示二者不混用。
如: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公元1860年11月2日)、日本庆应三年(公元1867年)。
3.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等的词组。
如:五四运动、七七事变。
如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为了不产生歧义,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用间隔号隔开。
如:“一二·九”运动、“一·二八”事变。
这种词组前后是否用引号,视知名度和习惯用法决定。
如:“五四运动”可以不用,“一·二八事变”就需要用。
4.表示概数和约数的词组。
如:二三米、三五天、一两个小时、五六万人。
凡与“几”“余”“多”等搭配使用表示约数、概数时,也用汉字。
如:几千年、十几天、几十人、几十万分之一、十余次、一百多件。
二、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的1.统计表中的数值。
如:500、—105、34.05%、l/4。
2.公历纪年月日。
如:公元前8世纪、20世纪70年代、1994年7月1日。
年份不能简写,1990年不能写作90年或九。
年。
在行文注释、表格等处,可按扩展格式表达。
如:1997年7月1日,可写作1997一07一01。
3.表示时间的时、分、秒。
如:4时15分、15时8分32秒。
也可写作04:15、15:08:32。
4.物理量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可使用中文符号(千米、克、平方米等)。
如:800米、910千米、500克、34摄氏度。
5.非物理量,一般情况下也用阿拉伯数字。
数字用法注意事项及常见差错
数字用法注意事项及常见差错数字写法注意事项1、记数和计量(含正负数、分数、百分比、约数等)应使用阿拉伯字,如302、-125、1/16、12%、4.5倍、34.5%、21.85元等。
2、凡不是在一组表示科学具有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位数(一、二……八、九)均用汉字,如一个人、三本书、六项建议等。
3、凡五位数以上数字,尾数零多者,均应写为以万以亿作单位的数,如345000000公里应改写34500万公里,不能写作3亿4千5百万公里或3亿4500万公里。
4、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一律用汉字,如十滴水、三叶草、第三产业、十年规划等。
5、邻近两个数字(一、二……八、九)并列连用表示概数,两个数字之间不能用顿号隔开,应用汉字,如三五天、四十五六岁、七八点钟等。
6、“二”和“两”用法不同,如果用作序数,应用“二”,如“第二名”;如果与量词连用就应用“两”,如“两个学生”、“两斤鸡蛋”等。
数字用法常见差错根据《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和《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数字错误用法有:1、文学作品误用阿拉伯数字:“18岁的姑娘第一次遇到了恼人的事情”。
“18岁”应改用汉字“十八岁”。
2、星期几误用阿拉伯数字:“直到星期2,他还没动身。
”“星期2”应为“星期二”。
3、夏历月日误用阿拉伯数字:“8月15,圆月当空。
”夏历计算的中秋节,应为“八月十五”。
4、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误用阿拉伯数字:“嘉靖8年,税制大为简化。
”应为“嘉靖八年”,也可在后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如: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
5、年份随意缩略:“早在92年前就提出来了。
” 年份不能简写,“92年前”应为“1992年前”。
以免错误地理解为“九十二年前”。
6、定型的词或词组中的数字误用阿拉伯数字:“8国联军疯狂的铁蹄。
”“8国联军”应为“八国联军”。
7、世纪和年代误用汉字:“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来到北京。
” “十九世纪”应为“19世纪”,“二十年代”应为“20年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中使用数字的一般规范及常见错误拾例
参考国家《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以下简称《试行规定》)、《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及国家汉语使用数字有关要求,结合工作实践,笔者用归纳法撰写本文,目的是使大家能规范使用数字,在今后撰写文章时,不犯或少犯数字使用错误。
一
在一般的文章中,经常要使用数字,但数字使用是有具体规定的,不能自行其是。
具体有下列几种规定:
(一)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唯一而确定的情形。
1、统计表的数值,如正负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75、-1.3、21.2%、1/7、1:1000等,如用汉字数字就累赘难看。
2、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数字。
如一把刀、二倍体、三叠纪、四面八方、五四运动、六五规划、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三学社、十月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百团大战等等。
如用拉伯数字代替,就显得滑稽可笑。
(二)使用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目前体例尚不统一且不确定情形。
凡遇此种情形,总的原则是,凡可以使用阿拉柏数而且又很得体之处,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当不好确定到底用阿拉伯数字还是汉字数字时,可以灵活运用,但全文体例应相对统一。
1、时间量
①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一是公历世纪、年代、月、日。
如公元前3世纪、20世纪90年代、2007年5月20日;
年份一般不应简写,如2001年不应简作:“零一年”或“01年”。
二是时、分、秒。
如2时、17时30分。
②应当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况
一是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
如丁卯年八月十五日、正月初一、九月九日重阳节等;
二是中国清代及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
如康熙十二年、贞观八年、藏历阳木龙年一月;
三是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
如“一·二八”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三八妇女节等。
2、物理量
物理量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15千米、30平方米、37度、3安培、4伏特等。
3、非物理量
非物理量一般分二种情况:一是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100元、10个月、60岁、150人、5万册、1000幅、30名等;二是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具有统计意义的表格数组,可用阿拉伯数字,也可用汉字数字,如某高中有教职员工450人,学生500人;提了十条意见,买了二本书等。
但不管使用那种,一定要照顾上下行文,全文布局合理,互相照应。
4、多位整数与小数
此时应使用阿拉伯数,凡例有以下几种:
①专业性科技出版物的分节法。
如7.356 42(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汉字的位置)。
②非专业性科技出版物可使分节法,也可不分节。
如
1.560.615.917;也可用亿、万汉字作单位进行简缩写法,如220000000也可写作22000万或
2.2亿,但一般不得写作2亿2千万。
③数值巨大的精确数字,为了便于定位读数或转下行,有关部门规定可作为特例使用。
如1990年中国人口普查人数为11亿3368万2501人。
④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不应断开移转下行。
⑤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描述范围时应使用浪纹式连接号,如18米~22米。
5、概数和约数
①相邻的两个数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此时必须使用汉字数字,且中间不能使任何符合隔开,如四五个小时、三五天等。
②带“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也必须使用汉字数字。
如几万人、十几天、几百分之一等。
还有就是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约数时一般情况也用汉字数字,但如果为了对应文章其余部分,此时也可用阿拉伯数字。
6、代号、代码和序号
部队的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8317部队、赣府办发[2007]10号文件、维生素B12、18/20次特快动车等。
7、行文标注
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一般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见“《中国统计》2007年第1期第21页”,“见许慎:《说文解字》,影印陈昌治本,127页,北京,中华书局,1963”。
二
我们平时经常会阅读报刊杂志,通过仔细辩别和归类,文章中数字使用有时会出现下列错误:
1、星期几错误用阿拉伯数字。
如“现在已是星期5下午可以放松了”。
根据《试行规定》和《国家标准》明文规定,星期几一律用汉字,星期5应写为“星期五”。
2、文学作品中误用阿拉伯数。
如“18岁的姑娘象朵花”、“飞流直下3000尺”,国家的标准和规定都要求使用汉字,“18岁”应改为“十八岁”,“3000尺”改为“三千尺”。
3、夏历月日误用阿拉伯数字。
如“8月15中秋节”,应改为“八月十五中秋节”、“大年30”应为“大年三十”、“丁丑年4月1日”应改为“丁丑年四月一日”。
4、清代以前历史纪年误用阿拉伯数字,如“光绪27年”,根据《国家标准》规定,中国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中国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均不能与公历混用,并且在后面用括号注明相当于公历年份,应改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5、年份误用缩减和省略。
如“90年中国进行了第四次人口普查”,应改为“1990年”;“1992年—96年”,应写为“1992年~1996年”。
6、已定型或固定的词或词组误用。
如“10月革命”应写作“十月革命”,“第3世界”应写为“第三世界”,“25000里长征”应写为“二万五千里长征”。
7、世纪和年代误用汉字数字。
如“十八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应写为“18世纪末”、“21世纪初”。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以及时、分、秒,属一个完整时间系列,均应用阿拍伯数字表示,不能年、月、日用阿拉伯数字,世纪和年代又用汉字数字表示。
8、概数误用阿拉伯数。
如“别看他才3、4岁,可机灵呢”,“3、4岁”应改为“三四岁”。
9、约数误用阿拉伯数,如“挖了几个月,才得到10几克黄金”,“10几克”应写为“十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