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考点二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真题领悟]

命题角度1人口迁移状况及影响

1.(2013·课标全国Ⅱ,1~2)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审题专练】

1.题干信息

由题干“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可知我国省级人口迁移的人口年龄结构特点。

2.图像信息

解析第(1)题,由统计图坐标读出各省的迁入、迁出人口比重的高低,苏、津、粤、浙、京、沪等省市迁入人口比重高,迁出人口比重低,皖、赣、黔、川等省迁入人口比重低,迁出人口比重高。从而比较得出机械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而两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差不大,C项正确。迁出、迁入人口数量还与各省人口总量有关,A、B项错。本题没有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信息,但考虑到安徽和天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推断出安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要远高于天津,D项错。解题关键在于正确读图,看清坐标是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第(2)题,我国2005~2010年

人口迁移以乡村向城市迁移为主,故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迁出地区由于乡村人口迁出,人口总量减少,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文字材料信息显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延缓迁入地区的老龄化进程,加剧迁出地区的老龄化水平。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答案(1)C(2)B

命题角度2某城市人口迁移状况分析

2.(2013·新课标全国Ⅰ,7~8)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总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增大,A、C项错误;总人口增长速度大于0,所以总人口增加,B项错误;人口净迁入量为国际净迁移率和国内净迁移率相加再乘以总人口,图中显示国际净迁移率为正略有下降,而国内净迁移率为负且下降较大,所以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该城市80年代和90年代国际迁入量都比较大,而国内迁移率为负,且90年代比80年代大幅下降,说明90年代该市国内迁出量较大;90年代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发展迅速,东北部城市环境质量较差,导致年轻人口由于经济就业因素和老年人口由于环境因素,由东北部迁往西部和南部地区,故A项正确;而德国、日本和俄罗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不符合题意,故B、C、D项错误。

答案(1)D(2)A

[命题探源]

1.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

(1)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

的成因分析:

差异主要影响因素

时间差异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

地域差异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年龄差异青壮年人群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群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群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性别差异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

文化差异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入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2)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

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了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迁入地迁出地

有利①提供大量廉价劳

动力;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

经济发展;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

①加强与外界经济、科

技、文化联系,有利于

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缓解人地矛盾;

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

资源

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

负担和城市管理的

难度,增大了生态

环境的压力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3.我国“农民工现象”的特点及成因

项目内容

迁移规模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方向总特点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

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主要迁

出地

四川、广西、安徽等省区

主要迁

入地

广东、上海、北京等

主要方式以自发流动为主主要目的务工和经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