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第9-16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认识特征 ❖ 1、认识范围广,理解能力强 ❖ 2、知行不一 ❖ 3、错误观念牢固 ❖ (三)情绪情感特征 ❖ 情绪较为稳定,但是也有个别差异。情感深沉,强烈 ❖ (四)意志 特征 ❖ 犯罪意志坚定、顽固性 ❖ 三、成年男性犯罪的行为特征 ❖ (一)预谋性:明确的犯罪动机;犯罪过程的周密性 ❖ (二)独立性 ❖ (三)功利性
❖ (二)认识特征 ❖ 1、感知觉和记忆能力衰退 ❖ 2、认识错误 ❖ (三)情绪情感特征 ❖ 1、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 ❖ 2、情绪体验强烈 ❖ 3、情感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 ❖ (四)意志特征:意志薄弱
❖ 三、老年犯罪的行为特征 ❖ (一)非暴力性 ❖ (二)重复性 ❖ (三)独立性
第四节 女性犯罪心理
第三节 老年犯罪心理
❖ 一、老年年龄特征与犯罪
❖ (一)社会适应障碍 ❖ 1、对离休、退休的适应 ❖ 2、对生活方式的适应 ❖ (二)家庭关系障碍:父子关系;婆媳关系;夫妻关系 ❖ (三)性心理障碍
❖ 二、老年犯罪心理结构特征
❖ (一)个性特征 ❖ 1、性格敏感多疑 ❖ 2、自我中心:严重的自我中心倾向 ❖ 3、动机特征:比较简单
第二节 暴力犯罪心理
❖ 一、暴力犯罪的概念与种类 ❖ (一)概念 ❖ 暴力犯罪,是指以强暴的力量实施刑法规定的应予
制裁的行为。强暴的力量包括对人体实施侵害性行 为,也包括以强暴力量相威胁。 ❖ (二)分类 ❖ 1、根据侵害的对象 ❖ 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人身权利、侵 害国家、集体和个人财物、妨碍社会管理秩序、妨 害婚姻家庭
❖ 一、女性性别特征与犯罪
❖ (一)女子青春期生理发育的不可塑性与心理发展的可塑性的矛盾 ❖ (二)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与未独立的经济地位的矛盾 ❖ (三)女性的依附心理同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矛盾 ❖ (四)女性经期与绝经期和犯罪的关系
❖ 二、女性犯罪的心理结构特征 ❖ (一)个性特征 ❖ 1、个性倾向特征 ❖ (1)需要:局限于生理需求和低级精神需要 ❖ (2)动机:受需要支配,与诱因直接相关 ❖ (3)法制观:淡薄
❖ 三、女性犯罪的行为特征 ❖ (一)冲动性 ❖ (二)从属性 ❖ (三)欺骗性 ❖ (四)性色彩浓厚
❖犯罪心理学
之第十一章
❖过失犯罪心理
案例
❖ 过失犯罪流失百万国资 河南俩职工犯 失职罪
❖ 河南某化工企业职工吕润生、刘正春未调查市场行 情,导致投标公司高价中标,给国家造成直接经济 损失101万余元。
❖ 06年10月31日,江岸区法院一审以过失致人死亡 罪对李永珍判刑6年。 07年2月,二审开庭,合议 庭合议后,认为李永珍属过失杀人,有自首情节, 还积极赔偿,且取得被害人家属谅解,可从轻处罚, 遂判决她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
❖ 案例4:疏忽大意启动车辆 砸死同伴属过失 犯罪
❖ 2004年12月19日,房山区姜某驾驶农用车, 在某砖厂内拉运废旧砖坯时,因车辆的后斗 出现问题,姜某与装卸工陈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同下车检修。 后姜某返回驾驶室,在未确定安全的情况下 启动车辆,导致车后斗落下,将在车后斗处 检查的陈某砸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认识特征
1、在时间和空间因素方面,认知显得不成熟 2、缺乏批判力、内省力、预见性和适应性,处理复杂事物
有困难
3、认知不能控制情感、情绪的影响 (三)情绪情感特征 1、缺少社会性情感 2、情绪体验的低级、庸俗 3、不良倾向的消极情感情绪 4、自尊与自卑并存 5、情绪不稳定 (四)意志特征 1、意志的两极性明显 2、侥幸心理突出
❖ 2、动机冲突不明显:对被害后果不能直接感知, 难以引起犯罪人的反思与后悔
❖ (二)认识特征 ❖ 1、智力水平高 ❖ 2、思维偏执 ❖ 3、法律意识淡薄
(三)情绪情感特征 1、情绪复杂:冷静、自信、高激惹 2、缺乏道德感
(四)意志特征:两极性。难以抵制经济诱惑 或恶作剧快感的诱惑;攻克技术难题表现出 强烈的进取心
之第十章
不同年龄与性别的犯罪心理
第一节 少年犯罪心理
❖ 一、少年年龄特征与犯罪
❖ 青少年期:11—25岁 ❖ 少年期:11、12-17、18 ❖ 《刑法》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四个阶段: ❖ 小于14岁: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 14-16: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 16-18:减轻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 18以上:完全负刑事责任阶段 ❖ 18岁以下,不适用死刑。
❖ 房山区检察院赵海莉认为,此案应以过失致 人死亡罪认定。法院依照《刑法》第233条规 定,判决姜某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 徒刑二年 。
我国《刑法》对过失犯罪的界定
❖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 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五)性格特征:多为内向、孤僻
❖ 四、智能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 (一)行为的隐蔽性 ❖ 1、犯罪侵害的直接目标多是无形的 ❖ 2、犯罪行为的实施地与犯罪后果的出现地分离 ❖ (二)行为的连续性 ❖ 1、行为本身具有连续性 ❖ 2、犯罪心理的顽固性 ❖ (三)后果的严重性 ❖ (四)手段的多样性 ❖ (五)手段的技能性 ❖ (六)手段的欺骗性 ❖ (七)行为主体的年轻化
❖ 2、个性心理特征 ❖ (1)性格:温柔,多愁善感,细心,胆小 ❖ (2)能力:智力与男子无差异,主要是体力差异 ❖ (二)认知特征:认识范围狭窄,社会化认识系统薄弱 ❖ (三)情感特征:情感丰富、细腻,情绪波动大 ❖ (四)意志特征 ❖ 1、意志受情绪影响大,带明显的情感色彩 ❖ 2、行为易受环境或他人的暗示
❖ (二)几种关于攻击行为的重要理论 ❖ 1、本能论(弗洛伊德) ❖ 2、“追求优越”论(阿德勒) ❖ 3、“挫折-攻击”假说(多拉德、米勒、杜布等) ❖ 4、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 三、暴力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 (一)心理特征
❖ 1、认知特点:思维方式简单;歪曲的道德 观、价值观
❖ 2、情绪情感特点:消极的情绪反应性和情 感水平低
犯罪心理学
之第九章
不同行为方式的犯罪心理
第一节 智能犯罪心理
❖ 一、智能犯罪的定义 ❖ 所谓智能犯罪,是指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行为人
借助高科技工具和先进技术,实施的危害社会的犯 罪行为。 ❖ 二、智能犯罪的类型 ❖ (一)通讯领域中的犯罪 ❖ 1、盗码并机 ❖ 2、窃取无线电波源 ❖ 3、电信欺骗犯罪
害人陈海强死亡。
案 例3:女子过失杀夫公婆求情改判缓刑
❖ 2006年6月8日晚,汉口二七新四村一住户家传出争 吵声。主妇李永珍问丈夫张杰为何两天没回家?张 杰解释,头天是帮同事家办丧事去了。次日是公司 老总请客,喝多了便没回来。
❖ 李永珍不信,两人激烈争吵,李永珍气极之下 跑进厨房,拿了把水果刀质问张杰:“你到底干什 么去了?”张杰在夺刀过程中,突然被刺中左腹部。 李永珍忙拨打120急救电话,随后喊来邻居将其送 至医院抢救。张杰终因急性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 (三)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 ❖ 1、辨别是非能力差与不良外界影响的矛盾 ❖ 2、个人需求与客观现实可能性之间的矛盾
❖ 二、少年犯罪心理结构特征
(一)个性特征 1、个性倾向性特征 (1)动机特征:外界诱因引起;动机不稳定;情感性和情绪性 (2)人生观特征:腐朽、颓废 2、个性心理特征 (1)智力特征:偏低 (2)性格特征:不成熟、严重缺陷
对过失犯罪的刑罚
❖ 第一百一十九条 破坏交通工具、交通 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 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
案情:2004年5月,陈海强去住4楼的女儿陈小梅家串
门,误上至五楼,陈海强用钥匙想打开其认为是女 儿家的房门,但未打开。住在该楼的赵三根发现后, 便用方言叫陈海强不要去开别人家的房门,但陈海 强好象未听懂,仍继续开门锁。赵三根见状,便用 电话告知在外的房主即被告人黄永贵,黄永贵听后 拿一根铁苗赶了过来,看到陈海强后,便问为何开 其家的房门。陈海强则称没有开黄永贵家的房门, 为此二人发生争执并相互拉扯,二人从楼梯口滚至 四楼与三楼的楼梯平台上,并摔倒在一起。摔倒后, 黄永贵即爬了起来,将仍躺在地上不动的陈海强扶 起坐在楼梯的门边,逐后离开了现场。陈小梅赶至 现场后即刻将陈海强送往医院,经医院抢救无效被
❖ (二)计算机犯罪 ❖ 1、以计算机为工具的犯罪 ❖ 2、以计算机为对象的犯罪 ❖ (三)医学与生物学领域的犯罪
❖ 如:非法堕胎;非法人工繁殖;非法克隆人 实验;人体器官盗窃;违反道德的医学实验; 制造生化武器
❖ 三、智能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 (一)动机的特征
❖ 1、动机多样化:物欲型、游戏型、报复型、信仰 型
(一)生理发育与心里发展的矛盾 1、精力过剩与缺乏支配能力的矛盾 2、好动好奇与认识水平低的矛盾 3、兴奋性高与自控能力差的矛盾 4、性机能发育成熟与性道德观念形成较晚的矛盾 (二)个性心理结构内部的矛盾 1、认识与情感的矛盾 2、认识与行为的矛盾(言行不一) 3、情感与意志行为的矛盾 4、独立性意向和认识能力的矛盾 5、自我意识的矛盾
❖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 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 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对过失犯罪的刑罚
❖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 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 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
❖ 2、根据暴力犯罪的危害程度 ❖ 分为严重暴力犯罪和一般暴力犯罪 ❖ 3、根据暴力犯罪的组织性 ❖ 分为个体暴力犯罪和群体暴力犯罪 ❖ 4、根据心理准备性 ❖ 有预谋的暴力犯罪,情境型暴力犯罪
❖ 二、暴力犯罪心理机制的主要理论 ❖ (一)暴力与攻击
❖ 暴力是攻击行为最通常的表现形式,是攻击最重要 的手段,这是二者的表层关系;深层关系为:攻击 是暴力行为具有的本质属性,攻击是暴力的目的。
❖ 四、恐怖主义犯罪心理 ❖ (一)定义
❖ 恐怖主义犯罪是指信奉以暴力或其它方法制造恐怖 气氛以达到其政治目的的组织对不特定平民实施的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 (二)恐怖主义犯罪的行为特征
❖ 1、恐怖性:采取的手段具有强烈的精神、心理刺 激作用;犯罪直接目的是制造恐怖气氛
❖ 2、政治性:根本和最终目的 ❖ 3、组织性 ❖ 4、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 3、意志特点:控制力较差,易受暗示
❖ 4、性格特点:较为典型的负向性格
❖ 5、动机特征:具有强烈的犯罪动机。矛盾 激化、情感挫折、物质需要、不良人际交往 需要、安全需要、精神障碍等因素易产生暴 力犯罪动机
❖ (二)行为特征 ❖ 1、主体多为青少年 ❖ 2、预谋性与情境性并重 ❖ 3、残忍性、疯狂性 ❖ 4、游戏性
❖ 法院审理认为,二被告人没有严格履行职责,导致 规矩公司串通投标,高价中标,致使国企损失达 101万余元。依据有关法律,判决吕润生、刘正春 犯国有公司、企业人员失职罪,免予刑事处罚。
案例2
❖ 误伤串错门的“盗贼”致死案审结
❖ 因串错门,被房主误认为是盗贼,在双方争 执过程中,房主不幸将“盗贼”摔伤致死。 2004年9月,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人民法院 审结了该起案件,被告人黄永贵被判处有期 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 (三)恐怖主义犯罪的社会心理原因 ❖ 1、社会政治与经济地位不平等引发的心理
失衡 ❖ 2、权力欲望 ❖ 3、歪曲的价值观 ❖ 4、淡薄的法制意识 ❖ 5、投机心理
❖ (四)恐怖组织的社会心理现象 ❖ 1、权威人物的绝对支配性 ❖ 2、较高的凝聚力 ❖ 3、暗示效应 ❖ 4、整体效应
❖犯罪心理学
三、少年犯罪的行为特征
1、模仿性和易受暗示性 2、情境性 3、戏谑性 4、冲动性 5、反复性
第二节 成年男性犯罪心理
❖ 一、成年男子的年龄特征与犯罪 ❖ (一)婚姻状况 ❖ (二)社会适应 ❖ (三)工作成就 ❖ (四)社会参与程度 ❖ 二、成年男子犯罪心里结构特征 ❖ (一)个性特征 ❖ 1、动机特征:动机多样化;动机冲突 ❖ 2、能力特征:具有一技之长或多种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