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 教学教案
1、高考目标要求
一、高考考纲内容:
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和地形图的相互关系。
2)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与实践运用。
二、高考命题规律:
1)从考核内容上,主要是以等高线图为切入口,考查识图能力与相关计算能力。
2)从考核形式上,有直入主题,有设置试题情景,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从考核能力上,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以后将在多类等值
线图中都可以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
三、高考命题趋势:
综合考核图表语言是未来高考的命题趋势
1)常规的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可能会设置新情景,增加试题的灵活度。
2)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试题的难度要求可能降低;
2、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
3、知识结构:
(1).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2).等高线的特点(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
形单元类型和判读方法(见表格)
4.等高线图的实践运用
5、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从图表及图表语言当中获得相关信
息的能力。
6、课堂教学:
[导入模块]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 学生问:怎么阅读和使用这两种地形图呢? 师答:这两种是最基础
也是最常用的地形图。
导出 一、高度的计算方法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等高距、地形 地形特征 等高线形态 等高线图 判读方法 山峰 山丘 四周低中间闭合
曲线外低内高 ③ 盆地 洼地 四周高闭合中间低外高
曲线内低外高 ④ 山脊 (分水岭) 从山顶向外伸出的凸起部分
① ①等高线凸向低处 ②脊线高于两侧 山谷 (干谷、河谷)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② ①等高线凸向高处 ②谷线低于两侧 鞍部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
一对山脊线 两山峰之间
鞍形
陡崖近于垂直的
山坡
多条等高线重
合叠在一起
①等高线重合
②根据陡崖符号
对于没学过的内容,尽量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推测出结果来。主要目的是复习旧课,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图,让学生对照观察,
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特点,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
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程必相等—等高。
2.各条等高线必然闭合,如不在本幅图闭合,必定在相邻的其他图幅闭合—闭合。
3.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相交—不相交。
4.同一幅图内等高距为定值,所以,地面缓和处等高线平距大、陡峭处平距小—稀缓密陡。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老师小结设计意图]
老师统计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判别与对新知识推测的结果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小结与讲授:(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图是平面的,而地球表面
是高低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不平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的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教师出示一幅有等高线的地图,自答“那其中的方法就是用绘制等高线的方法来表示)
[巩固模块] [练习]
1.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形状,可以判断地形,A地为;C为线;D为线;E地为
读上面四幅等高线图,回答2~3题。
2.图中的数字表示地形的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列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峰②山谷③山脊④盆地B.①山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谷
C.①盆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峰D.①盆地②山脊③山谷④山峰
3.上图四幅地图中的虚线部位,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所示的湖泊或湖群,最可能为咸水湖的是()
[老师评讲点设计意图]
让学生分组讨论五道巩固性的练习题,由小组长归纳哪些内容比较难,需要教师进行专门的评讲。以此,进行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再巩固。
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有选择地评讲,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再深入、再巩固。
强调:A地形图的解读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解读1:四图的等高距都是50米,注意观察各图比例尺,坡度最大的是()
B、地形的识别:分水线与集水线
●雨水垂直于等高线、向下坡方向流淌。因此,山脊线成为分水线、山谷线成为集水线。
●一系列山脊线可作为汇水范围的边界线。
C、两点间的相对高度和陡崖的高差
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h:
(n-1)d ≤h﹤(n+1)d,其中n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学生探究点设计意图]
(1)老师利用下图先讲解崖顶高度、崖底高度的取值原理。
(2)让学生课后进行探究学习:想方设法运用数学不等式的运算原理列出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
附)陡崖高度的计算
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相对高度与等高距之间的关系:
(n-1) ×等高距≤h<(n+1)×等高距
[拓展模块]
让全体学生边阅读边快速记忆等高线图的运用原理
例: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1)、求P点海拔——
O点海拔——
2)、O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为()m
[学生记忆点]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关系: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的数值关系是:
1,可以相差一个等高距,也可以同值,
2,数值由递增转变为递减处,必须出现两条相邻的同值等高线
C、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判读
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高度值相
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 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值线中的较高高度值相等,
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读图回答8—10题
8.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
A.P为山坡上的洼地B.Q为山坡上的洼地
C.P为山坡上的小丘D.Q为山坡上的小丘
9.若b的海拔高度为200米,
a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处的海拔高度为()
A.200<P<300 B.300<P<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