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生态文明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问题。人与自然之间虽有对立的一面,但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两者之间愈加明显地趋于统一,人生活在自然的整体之中,同时人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改造自然,使自然人化。真正的人的生产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正确理解这一关系,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自然观生态文明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科学理解和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此,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于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从实践的观点出发理解人和自然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和思想。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更主要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人又是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而劳动是人类借以从自然界分化独立出来的根本力量。恩格斯指出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劳动实践中人类实现了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从而满足了自身的需要同时又实现了人与人之间活动的交换,并结成一定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的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这就是说人不仅在劳动实践中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成为自己的对象,而且人的一切社会关系也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劳动实践创造出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使人成为一种社会存在物。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通过劳动人类具有了实践的存在方式。而实践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把内在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也就是说,动物只能被动的适应自然,而人在实践活动中并非仅仅接受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制约,而且要依据自己的目的利用客观规律去改变自然界,使它达到满足人的需要的新的状态。这一过程就是自然“人化”的过程,其结果是从天然自然中分化出
人化自然,使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断获得属人的性质,不断地被改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自然的“人化”过程同时就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正是人类的实践活动使世界二重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然而,在人类社会产生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要以自然界为基础。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正如马克思所说,“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不断与之交往。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前所述,人依赖自然界但是自然界不能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劳动实践中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这样,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实践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单纯的自然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而是纳入了社会过程的物质交换关系,是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抽去社会性这一环节就不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
或者说,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变成了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基础和社会性,具体说明了“人—自然—社会”是一个统一整体。因此,只有通过人的劳动实践才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不断增强,使得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影响在深度和广度上越来越大。这种影响具有二重性,一方面,科学技术在生产活动中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极大地改善人的生活条件,从而更好地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界的无节制的盲目开发,导致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全球危机问题。“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与自然的矛盾,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马克思主义一直强调人类必须和自然和谐协调共同发展,如果盲目地改造和征服自然,人类将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最后,毁灭人类自身。恩格斯早就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的问题。“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
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马克思更深刻指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此,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实践理念,改变不合理的实践方式,还要变革和完善社会制度。
在当前社会普遍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全球化、竞争全球化又大大加剧了环境恶化的程度、加速了环境破坏的速度。为了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忽略了环境的承载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工业文明的空前繁荣,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发达国家由于对环境破坏的危害已深有体会而采取了严格的环保措施,目前他们国内的环境状况已大有好转。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状况近些年来却迅速恶化。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就非常令人担忧:许多城市的空气污染已经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排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