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__第1学时 线性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_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经典部分)课程教案

自动控制原理(经典部分)课程教案

xx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经典部分)课程教案授课时间:适用专业、班级:编写人:编写时间:)())()m n s z s p --221)(1)21)(1)i j s s T s T s ζττζ++++++ 极点形成系统的模态,授课学时:2学时章节名称第二章第三节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1)备注教学目的和要求1、会绘制结构图。

2、会由结构图等效变换求传递函数。

重点难点重点:结构图的绘制;由结构图等效变换求传递函数。

难点:复杂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为主;用精讲多练的方法突出重点,用分析举例的方法突破难点。

2、教学手段:以传统的口述、粉笔加黑板的手段为主。

教学进程设计(含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配等)一、引入(约3min)从“用数学图形描述系统的优点”引入新课。

二、教学进程设计(一)结构图的组成(约7min)1、信号线:表示信号的传递方向。

2、方框:表示输入和输出的运算关系,即C(S)=R(S)*G(S)。

3、比较点:表示两个以上信号进行代数运算。

4、引出点:一个信号引出两个或以上分支。

(二)结构图的绘制(约40min)绘制:列写微分方程组,并列写拉氏变换后的子方程;绘制各子方程的结构图,然后根据变量关系将各子结构图依次连接起来,得到系统的结构图。

例题讲解。

(二)结构图的简化(约46min)任何复杂的系统结构图,各方框之间的基本连接方式只有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三种。

方框结构图的简化是通过移动引出点、比较点、交换比较点,进行方框运算后,将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的方框合并,求出系统传递函数。

1、串联的简化:12()()()G s G s G s=2、并联的简化:12()()()G s G s G s=±3、反馈连接方框的简化:11()()1()()G ssG s H sΦ=4、比较点的移动:移动前后保持信号的等效性。

比较点前移比较点后移5、引出点的移动:移动前后保持信号的等效性。

自动控制原理(3-1)

自动控制原理(3-1)

动态性能指标定义1
hh((tt))
AA
超超调调量量σσ%% ==
AA BB
110000%%
峰峰值值时时间间ttpp BB
上上 升升 时时间间ttrr
调调节节时时间间ttss
tt
动态性能指标定义2 h(t)
调节时间 ts
上升时间tr
t
动态性能指标定义3
h(t)
A
σ%=
A B
100%
B tr tp
一阶系统对典型输入的输出响应
输入信号
输出响应
1(t) 1-e-t/T t≥0
δ(t)
1 et T t 0
T
t
t-T(1-e-t/T) t≥0
1 t2
1 t 2 Tt T 2 (1 et T ) t 0
2
2
由表可见,单位脉冲 响应与单位阶跃响应 的一阶导数、单位斜 坡响应的二阶导数、 单位加速度响应的三 阶导数相等。
自动控制原理
朱亚萍 zhuyp@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3.1 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 3.2 一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3.3 二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3.4 高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3.5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6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3.7 利用MATLAB对控制系统进行时域分析
超调量σ%:指响应的最大偏离量h(tp)与终值 h(∞)的差与终值h(∞)比的百分数,即
% h(tp ) h() 100%
h()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动态性能指标多为上升 时间tr、调整时间ts和超调量σ%。 用上升时间tr或峰值时间tp评价系统的响应速度; 用超调量σ%评价系统的阻尼程度;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习题答案(附带例题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习题答案(附带例题课件)

二、本课程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采用 MATLAB 软件上机进行实验,就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以数字仿真技术为核 心,实现对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验证以及控制系统设计。 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在 MATLAB 软件的基本使用、编程调试、仿真实验数订人:杨志超 大纲审定人:李先允 制订日期:2005 年 6 月
5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实验通过上机使用 MATLAB 软件, 使学生初步掌握 MATLAB 软件在控制理论中的 基本应用,学会利用 MATLAB 软件分析控制系统,从而加深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认识,帮助理解经典自动控 制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上机实验, 要求学生对 MATLAB 软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掌握 MATLAB 软件中基本数组和矩阵的表示方法,掌握 MATLAB 软件的基本绘图功能,学会 MATLAB 软件中自动控制理论 常用函数的使用,学会在 MATLAB 软件工作窗口进行交互式仿真和使用 M_File 格式的基本编程方法,初步 掌握利用 MATLAB 软件进行控制系统设计,让学生得到撰写报告的基本训练。
4.频率法反馈校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讲)
(七)非线性控制系统 了解非线性系统与线性系统的区别,了解非线性特性和非线性系统的主要特征,学会非线性系统的描 述函数分析方法,了解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选讲) 。
3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1. 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 2. 典型非线性特性、非线性系统的主要特征 3. 描述函数定义、应用条件和求取方法 4. 应用描述函数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5. 非线性系统自激振荡分析和计算 6. 介绍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法(选讲)

《自动控制原理》第3章 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

《自动控制原理》第3章 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

延迟时间
00..11 h()
0 tr tp ts
允许误差
0.02或 0.05
t
h(t)
Mp超 调 量
1 h() 00.9.9 h()
td
0.05.5 h()
00..11 h() 0
tr tp
上升时间 ts
Ch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允许误差 0.02或 0.05
t
h(t)
Mp超 调 量
1 h() 00.9.9 h()
❑数学模型
Ch3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r(t)
1
c(t )
Ts + 1
C(s) = 1 R(s) Ts + 1
极点 s=-1/T
二、单位阶跃响应
Ch3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1. 输入 r(t)=1(t)
C(s)=G(s)R(s) = 1 1 Ts +1 s
=1− T s Ts +1
h(t ) = L−1[C ( s)]
% = h(tp ) − h() 100%
h()
Ch3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1)tr、tp评价系统的响应速度; (2) ts同时反映响应速度和阻尼程度。 (3)σ%评价系统的阻尼程度。
2、稳态性能
Ch3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稳态误差---描述系统稳态性能的一种 性能指标。
是系统控制精度或抗扰能力的一种度量。
Ch3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4.加速度函数
f (t ) = 1 t 2 , 2
L 1 t 2 2
=
1 s3
t 0
考察系统对于输入加速度信号的运动规律或 对加速度信号的跟踪能力。
5.正弦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时间响应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时间响应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时间响应知识点总结一、定义自动控制原理中的时间响应,指的是系统在输入发生变化时,输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它反映了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二、常见的时间响应指标1. 峰值时间(Tp):系统响应达到峰值的时间。

2. 上升时间(Tr):系统响应从初始值到上升到峰值的时间。

3. 调整时间(Ts):系统从初始值到稳定值的时间。

4. 延迟时间(Td):输入信号变化后,系统响应出现延迟的时间。

5. 响应超调量(Mp):系统响应超过稳定值的最大幅度。

6. 响应时间(Tt):系统响应达到稳定值的时间。

7. 衰减时间(Td):系统响应过程中,衰减到稳定值的时间。

三、常见的时间响应类型1. 零阶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没有时间延迟,即响应时间为0。

峰值时间、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均为0。

常见的零阶系统包括恒温控制系统和恒压控制系统。

2. 一阶系统:系统的输出信号具有惯性,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

常见的一阶系统包括RC电路和RL电路。

3. 二阶系统:系统的输出信号具有振荡过程,常见的二阶系统包括机械振动系统和RLC电路。

四、时间响应的稳定性分析1. 稳定性判据:稳定性是评价系统时间响应的重要指标,常用的稳定性判据包括极点位置、系统阻尼比和频率响应。

2. 极点位置:极点的位置与系统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当系统的极点都位于左半平面时,系统是稳定的;当系统的极点有一部分位于右半平面时,系统是不稳定的。

3. 系统阻尼比:阻尼比是描述系统阻尼程度的量化指标,可用于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当阻尼比小于1时,系统为欠阻尼系统,可能出现振荡;当阻尼比等于1时,系统为临界阻尼系统,系统快速收敛到稳态值;当阻尼比大于1时,系统为过阻尼系统,不会出现振荡。

4. 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描述了系统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响应情况。

通过分析频率响应曲线,可以判断系统是否具有稳定性。

常见的频率响应包括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等。

五、影响时间响应的因素1. 控制器类型:不同类型的控制器对系统的时间响应产生不同的影响。

自动控制原理之 一 时域性能指标时域分析PPT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之 一 时域性能指标时域分析PPT课件
若要求ts=0.1s,求反馈系数Kh .
解题关键:化闭环传递函数为标准形式
第20页/共107页
3.3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21页/共107页
21
第22页/共107页
22
3.3.2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闭环特征根决定了系统的响应形式。
第23页/共107页
23
第24页/共107页
24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响应由稳态和瞬态两部分

1



R( s ) 1 K1
Ts K1 1 T ' s 1
Ts 1
第12页/共107页
12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1 1 1
1
C (s) G (s) R(s)

Ts 1 s s s 1
T
c(t ) 1 e t / T , t 0
方法:复数域求解,
组成
• 动态过程: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输出量从初始状态到最终状态的响
应过程。
• 稳态过程:时间趋于无穷大时的响应
性能指标分为动态性能指标和稳态性能指标。
第2页/共107页
2
系统稳定性问题
稳定是控制系统运行的首要条件,只有动态
过程收敛研究系统性能才有意义。
任何系统在扰动作用下都会偏离原平衡状态,
产生初始偏差, 在扰动消失后,
求反变换
如图所示为典型一阶系统
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第13页/共107页
13
一阶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C(t)=1-e-t/T,t≥0
第14页/共107页
14
15
一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td=0.69T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标准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标准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自动控制原理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与前修课程《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传感器》课程相衔接,共同树立学生自动控制的理念;与后续课程《现代控制》、《交直流调速》、《电机调速综合实训》相衔接,共同培养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应用分析能力。

通过理论学习的方式,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一些工程实例、熟悉典型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和频域分析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再学习能力。

三、设计思路根据对应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必备的能力和素质需求进行调查,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意培养学生面向工程的思维习惯,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使学生掌握控制原理的精髓,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培养目标通过对《自动控制原理》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现代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发展现状。

完成控制系统组成原理、系统调试方法,具体应从下述3个方面展开表述:1.专业能力目标:(1)掌握对常用简单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并能够提出性能改良方案。

(2)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常用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4)熟悉自动控制系统性能及根轨迹分析方法,掌握稳定性分析、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分析方法。

2.方法能力目标:(1)学生具有资料学习和吸收能力;(2)具有独立进行分析、设计、实施、评估的能力;具有获取、分析、归纳、交流、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3)具有将知识与技术综合运用与转换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2)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有发展潜力。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

A=1,称单位斜坡函数,记为 t· 1(t)
f(t)
1 L[t 1( t )] 2 s
0 t
考查系统对匀速信号的跟踪能力
3. 抛物线函数(等加速度函数)
1 2 At t0 r (t ) 2 t0 0
f(t)
A=1,称单位抛物线函数,记为
1 2 t 1( t ) 2
线性定常系统的重要性质
1.当系统输入信号为原来输入信号的导数时,这时系 统的输出则为原来输出的导数。 C ( s) GB ( s) R( s) dr( t ) C1 ( s ) GB ( s ) L[ ] G B ( s ) sR( s ) sC ( s ) dt dc( t ) c1 (t ) dt 2. 在零初始条件下,当系统输入信号为原来输入信号 时间的积分时,系统的输出则为原来输出对时间的积分, 积分常数由零初始条件决定。 R( s ) 1 C 2 ( s ) GB ( s ) L[ r ( t )dt] GB ( s ) C ( s) s s y2 ( t ) y( t )dt
单位脉冲响应 [R(s)=1] h(t) 1 1/T C ( s) Ts 1 它恰是系统的闭环传函,这 0.368/T 时输出称为脉冲(冲激)响应 0.135/T 0.05/T 函数,以h(t)标志。 t 1 T 0 T 2T 3T h( t ) C脉冲 ( t ) e T 3.2.3
二阶系统有两个结构参数ξ (阻尼比)和n(无阻尼振荡频 率) 。二阶系统的性能分析和描述,都是用这两个参数表示的。
例如: RLC电路 R
L
r ( t)
C
c(t)
微分方程式为: d 2 c( t ) dc( t ) LC RC c( t ) r ( t ) 2 dt dt 2 n C ( s) 1 Φ( s ) 2 零初条件 2 2 2 R( s ) T s 2Ts 1 s 2n s n

自动控制原理第3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3章

自动控制原理
17
调量越小, 响应的振荡 越弱,系统 的平稳性越 好,灵敏性?
越大,超
自动控制原理
18
3-3-2 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一定时 ,瞬态分 量衰减速 度取 n e 决于 n 故 衰减系数

自动控制原理
19
3-3-2 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2)等幅振荡型
h(t ) 0 1 e nt 1
c (s)
自动控制原理
12
3-3-1 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开环传递函数
K G(s) s(Tm s 1)
c ( s) K ( s) r ( s ) Tm s 2 s K
R(S) C(S)
闭环传递函数
二阶系统微分方程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的标准形式:
2 n ( s) 2 2 s 2 n s n
自动控制原理
4
3-1 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动态性能指标
在阶跃函数作用下测定或计算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因为阶跃输入可以表征系统受到的最严峻的工作状态 (1)延迟时间
td
h ()
(2)上升时间
(3)峰值时间 (4)调节时间
tr
tp
0.9h() 0.5h() 0.1h()
td
ts
tr
ts
tp
5
误差带:±5%, ±2%
3-3-3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3)峰值时间 t p 的计算
dh(t ) n t e n p sin( d t p ) 0 dt t t p 1 2
则 sin( d t p ) 0
d t p 0, ,2 , d t p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2. 性质 ① 满足叠加原理 ② 齐次定理
1)叠加性:如果用c1(t)表示由r1(t)产生的 输出,用c2(t)表示由r2(t)产生的输出,则 当r1(t)和r2(t)同时作用时,输出量为c1(t) + c2(t) 。
2)齐次性:如果用c(t)表示由r(t)产生的 输出量,则在Kr(t)作用下的输出量为 Kc(t)。
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3. 判断方法
对方程
a0
d n yt
dtn
a1
d n1 yt
dt n1
...
an
yt
b0
d m xt
dtm
b1
d m1xt
dt m1
...
bm xt
其中x(t)为输入量,Y(t)为输出量.
若方程中,输入、输出量及各阶导数均为一次幂,且各 系数均与输入量(自变量)X(t)无关.就可定义为①, 用拉氏变换可求出输入输出关系函数(传递函数,动态 数模)。
处或几处的信号是离散信号,则称为离散系统。 对控制系统性能的主要要求是稳定性、暂态性能和稳态性能等几个方
面。这些性能常常是互相矛盾的。
《自动控制原理》国家精品课程 浙江工业大学自动化研究所 14
第二章
§2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0 序言 §2-1 动态微分方程式的编写 §2-2 非线性数学模型线性化 §2-3 传递函数 §2-4 系统动态结构图 §2-5 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2-6 信号流图
导读
为什么要介绍本章?
分析、设计控制系统的第一步是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本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首先介绍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然后阐述分析、设计控 制系统常用的几种数学模型,包括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结构 图以及信号流图。使读者了解机理建模的基本方法,着重了解 这些数学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动控制原理A总复习要点

自动控制原理A总复习要点

的微分方程则不同。
2.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了解):
1)定义:工程上,常常将非线性微分方程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线性微分方程的方法称为非线性微分方
程的线性化。
2)优点: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能够反映系统的特性,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便于分析和
处理。
小偏差线性化法/切线法
3.控制系统的运动方程式(微分方程)的优缺点:
根据输出与输入拉氏变换之比求出传递函数。
2)复域消去法步骤:
列写系统的各个部分的微分方程;
在零初始条件下,对各个方程两边作拉氏变换;
复域消去中间变量,写出标准的传递函数形式。
3)典型环节传递函数法
(1)6种典型环节表达式;
(2)对于复杂的系统,先求出各个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根据信号传递关系计算出总传递函数:
线 函判



串 串串根 联 联联轨 超 滞滞迹 前 后后法 校 校超校 正 正前正
校 正
复合 校正
按按 扰输 动入 补补 偿偿
反馈 校正
1
离散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采样与 信号保 持
数学 建模
性能 分析
校正
采信 样号 定保 理持
差 脉 稳稳动 最无
分 冲 定态态 小波
方 传 判误性 拍纹
程 递 据差能 设最
执行元件(装置) :直接推动被控对象使其被控量发生变化; 校正元件(装置) :以串联或反馈方式连接在系统中,改善系统性能。又称补偿元件。 五.控制系统分类 1.按控制方式(结构)分类: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反馈控制);复合控制。 2.按被控量期望的变化规律分类:恒值控制系统(自动镇定系统);随动控制系统(自动跟踪系统); 程序控制系统。 3.根据数学模型分类: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时变系统;连续系统,离散系统;单变量系 统,多变量系统。 五.对控制系统的要求 稳 —— 稳定性;快 —— 动态性能 ;准 —— 稳态性。

自控原理(3)

自控原理(3)
前 页 后 页
2003-09/10
<自动控制原理>(3-17)
3.4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1、定义:能用三阶或三阶以上的微分方程描述的控 制系统。 2、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 2)主导极点法; 3)计算机分析 3 主导极点与偶极子问题 ① 主导极点: 在所有的闭环极点中,那些离虚轴最近、 且附近又没有其它零、极点,对系统动态性能影响起主 导的决定性作用的闭环极点,称之为主导极点。 主导极点法: 利用主导极点代替系统全部闭环极点来 估算系统性能的方法,称为主导极点法。 一般要求:
t
td tr tp ts b 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 反馈系统的过渡过程曲线
误差带△一般取0.02或0.05 ⑵ 动态性能指标: 延迟时间 td :指响应从0到第一次达到终值(稳态值)的一半 时所需要的时间;
上升时间 tr :指响应从0到第一次达到终值(稳态值)时所需要 的时间;
前 页 后 页
2003-09/10
j
S1 S2
j
0
0
t
② ξ = 1时,(临界阻尼) S1 ,S2 为一对相等的负实数根。
③ 0<ξ<1时,(欠阻尼) S1 ,S2 为一对具有负实部的共轭复根。
前 页 后 页
2003-09/10
<自动控制原理>(3-08)
④ 当ξ=0时,(无阻尼,零阻尼) S1 ,S2 为一对幅值相等的虚根。
⑤ 当ξ<0时,(负阻尼) S1 ,S2 为一对不等的负实数根。
结论分析: a) tr 、tp 、ts 、td 与ωn 的关系(反比关系);
b)
tp 、td与ξ的关系(正比关系);
ts与ξ的关系(反比关 系);
前 页 后 页

《自动控制原理》考纲、试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考纲、试题、答案

《⾃动控制原理》考纲、试题、答案《⾃动控制原理》考纲、试题、答案⼀、考试说明《⾃动控制原理与系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其它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充分理解⾃动控制系统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掌握⾃动控制系统各种数学模型的建⽴及转换⽅法,掌握分析⾃动控制系统的各种经典⽅法及常⽤综合⽅法。

了解直流电⼒拖动⾃动控制系统的特点,调速⽅法,调速系统的静态动态性能指标。

掌握直流转速单闭⾃动控制系统和转速、电流双闭环⾃动控制系统的静、动态设计⽅法,深刻领会和掌握控制系统的⼯程设计⽅法,能够熟练应⽤典型Ⅰ型、典型Ⅱ系统的设计和校正⽅法,了解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和位置随动系统的特点和设计⽅法。

了解交流电⼒拖动⾃动控制系统的特点,调速⽅法,特别是重点了解和掌握笼型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原理、特点和设计⽅法,了解⽮量控制技术在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应⽤,了解同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特点和设计⽅法。

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试题题型及答题技巧如下:⼀、单项选择题 (每空2分,共40分)⼆、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答题技巧:相关知识点要回答全⾯,因为都可能是采分点,涉及的基本概念要表述清楚,要点清晰,简明扼要,进⾏必要解释,切忌长篇⼤论。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答题技巧:第⼀,审题。

审题时需明确题⽬要求和给出的已知条件,注意各已知条件的单位,注意各因素⽐较的基准等,并注意所给条件中哪些是有⽤的,哪些是⽤来迷惑考试⼈员的,以防⽤错。

第⼆,确定解题⽅法和解题思路。

通过审题,明确了题⽬要求和已知条件,便可确定以哪种估价⽅法为主线,并根据该⽅法中⽤到的未知条件确定需借助的其他⽅法。

明确的解题思路,并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三,公式和计算步骤。

计算过程中,涉及的计算公式⼀定要列出,哪怕没有时间计算,列出需要的⼏个公式也能得到相应的分数。

计算⼀定要分步计算,⽽且尽量细分。

自动控制原理(第3章new)讲解

自动控制原理(第3章new)讲解
g(t) 25 e3t sin 4t 4
h(t) 11.25e3t sin(4t 53.1o )
% 9.48%
t p 0.785(s) ts 1.167(s)
四.二阶系统性能的改善
1. 比例—微分控制(PD)
R(s) E(s)
1
+
-
+
Td s

2 n
C(s)
s(s 2n )
h(t) 1
ent
1 2
sin(n
1 2t ),
其中: arctg(
1 2
)


1 0, t 0
h(t) 1
e( 2 1)nt

e( 2 1)nt
, 1, t 0
2 2 1( 2 1) 2 2 1( 2 1)
te

nt
当t=0时,响应过程的变化率为零;当t>0时,响
应过程的变化率为正,响应过程单调上升;当 t
时,响应过程的变化率趋于零,响应过程趋于常值1。
单位阶跃响应是非周期地趋于稳态输出,此时,系统处于 临界阻尼情况。
5.当 1时,则特征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 , 对应于s平面上的两个不 相等的实极点。
Td ——微分器时间常数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2 n
(1

Td
s)

K (1 Td s)
s(s 2n ) s( s 1)
2n
其中: K n 2
——开环增益
令 z 1
Td
G(s) K(s z) zs( s 1)

天津大学812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概要

天津大学812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概要
有 h(t ) ? 1 ? e ?? nt (1 ? ? nt )
系统响应为稳态值为 1的无超调单调上升曲线。
( 3)ξ>1 (过阻尼情况)
h(t) ? 1 ? e ? t / T1 ? e ?t /T2 T2 / T1 ? 1 T1 / T2 ? 1
系统响应为稳态值为 1的无超调单调上升曲线。
(4)ξ=0 (零阻尼情况) h(t)=1-cosω nt
?
响应特点 :为单调下降曲线,响应幅度为1/τ,
初始变化率为
1 ?2
, tS=3τ。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四点 三十五分。
三、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
C (s) ?
1
? 1 ? ? ? ?2
s 2 (?s ? 1) s 2 s ?s ? 1
有 h(t) ? t ? ? ? ?e ? t /?
e(t ) ? ? ? ?e ? t /?
1
?? 2 TM K
标准形式
系统的闭环极点:
s1,2 ? ??? n ? ? n ? 2 ? 1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四点 三十五分。
闭环极点分布规律:
-1<ξ<0
ξ <-1
ξ=0
ξ =1
0< ξ<1
ξ >1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四点 三十五分。
二、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系统闭环极点的性质与 ξ有关
一、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二阶系统可用如下框图表示,开环传函为惯性环节与积分环节的串联。
R -
K
C
s(TM s ? 1)
R -
?
2
n
C
s(s ? 2?? n )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二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精)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精)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能够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并掌握系统的设计与校正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掌握控制系统建摸方法、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理解稳定性的有关概念,掌握稳定性判据,掌握线性系统的设计与校正方法,理解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及校正方法,了解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

掌握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法。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2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与基本要求。

2、课程内容(1)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2)自动控制系统分类。

(3)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自动控制系统分类、基本要求。

(2)领会:自动控制系统基本原理。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8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掌握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2、课程内容(1)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微分方程。

(2)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3)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2)领会:传递函数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3)综合应用:根据控制系统的物理结构绘制结构图和信号流图并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10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了解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稳定性及误差有关概念,掌握一阶、二阶,高阶系统的分析方法。

2、课程内容(1)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

(2)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4)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5)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6)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系统时域性能指标、稳定性概念,误差定义。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开课单位: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建设组课程编号:N02010102总学时:64学分:4适用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机械原理、电工技术等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自动控制原理》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具备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实验的初步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和参加控制工程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能应用控制理论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能对系统进行校正和提出改善系统性能的途径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1、掌握常规控制器和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及分析系统性能的方法。

3、掌握用传递函数,方框图,信号流图及状态空间描述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

4、掌握常规控制器的基本控制规律、动态特性和对控制系统的作用。

5、掌握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根轨迹法及状态空间分析法。

6、初步掌握控制系统的校正和设计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3学时)教学要求:(1)明确什么是自动控制;正确理解被控对象、被控量、控制装置和自控系统等概念;(2)正确理解三种控制方式,特别是闭环控制;(3)初步掌握由系统工作原理画方框图的方法,并能正确判别系统的控制方式;(4)明确系统常用的分类方式,掌握各类别的含义和信息特征,特别是按数学模型分类的方式;(5)明确对自控系统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三大性能指标的含义。

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线性与非线性系统的分类,特别是对线性系统的定义、性质、判别方法要准确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稳态精度的信息。
l 动态性能与稳态性能
通常认为,控制系统跟踪和复现阶跃信号的 情况是比较恶劣和严峻的工作状况,因此,常以 阶跃响应来衡量控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稳定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可分为衰减振荡过程和单调 变化过程两种类型。
衰减振荡过程
t
单调变化过程
h(t)
l 系统的性能指标
ü时峰间指值。响时应间曲tp 线超过稳态值到达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 ü态态上值值升对的所时于1需间振0%的t荡r 上时的升间系到;统稳对,态于指值非响的振应9荡0从%的零所系开需统始要,第的指一时响次间应到。从达稳稳 ü超调量σ或Mp 稳态σ或值M之p比指,最常大用超百调分量数,表是示系,统即响应的最大超调量与
R(s) L (t) 1
(t)
1
0
t
式中,A为常数。当A=1时,称为单位脉冲信号,记为δ(t)。
(2)阶跃信号(Step Signal) 数学表达式为:
r(t)
A, t 0, t
0 0
R(s) A s
1(t )
1
0
t
其中,A为常数,当A=1时,称为单位阶跃信号,常记作1(t)。
(3)斜坡信号(Slope Signal)(又称速度信号 )
c(tP ) c() 100%
c()
l 系统的性能指标
ü调节时间 ts 指响应到达稳态值附近的规定误差带后,不再
超出误差带的最小时间,也常称为过渡时间。通 常规定误差带Δ有 5% 和 2% 两种。 ü稳态误差ess
指响应曲线的希望值与稳态值之差。
ess r() c()
在上述指标中,超调量反映了系统响应的平稳性 (稳定程度);调节时间反映了系统响应的快速性; 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响应的稳态性能,即控制精度。
r (t )
1 At 2
2
0
t
式中, A为常数,当A=1时,称为单位加速度信号,记作 r(t) 1 t 2 1(t) 2
(5)正弦信号(Sine-shaped Signal)
数学表达式为:
r(t) Asin t
R(s)
A s2 2
式中,A为正弦信号的振幅,ω为角频率。
在频率特性的分析中,就是用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 作用于系统,讨论其特性,并分析系统的性能。
•若是传递函数模型,根据系统的传递函数得到系统输出的 拉氏变换,并进行拉氏反变换得到系统的时间响应,从而 可以根据系统输出量的时间表达式,来分析控制系统稳定 性、快速性和准确性方面的性能指标。
3.1 线性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
Ø 作用到系统的外部信号包括: 输入信号(给定信号)r(t); 扰动信号(干扰信号)d(t)。
u 例题分析
一阶系统如图示,计算系统阶跃响应的调节时间,若要求 ts 1,确定放大器增益K值的大小。
G(s)
K/s 1 K /s
1 1 s 1
R(s)
T=1/K
K
1 C(s) K
s
ts 3T 3 / K 5% ts 4T 4 / K 2%
ts 4 / K 1 ,要求 K 4
知识点2: 控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l动态过程(Dynamic Process) 指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的响应从开始到接近
最终平衡状态,该阶段又称为过渡过程(Transition Process),它可以提供关于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 及阻尼情况等信息;
l稳态过程(Steady State Process) 时间t→∞时的系统输出状态,它可以提供系统
Φ(s)=
k Ts+1
(画图时取k=1,T=0.5)
h(t)=1-e-t/T

位 阶
h’(0)=1/T

h(T)=0.632h(∞)

h(2T)=0.865h(∞)

h(3T)=0.95h(∞)
h(4T)=0.982h(∞)
一阶系统
Φ(s)=
k Ts+1
(画图时取k=1,T=0.5)
c(t)=t-T+Te-t/T
动态性能指标定义:
h(t)
A
σ%=
A B
100%
B tr tp
t ts
动态性能指标定义:
h(t)
调节时间 ts 上升时间tr
t
3.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一阶系统 Φ(s)=
k Ts+1
(画图时取k=1,T=0.5)
k(t)=
1 T
e-
t T
单位k(0)= Nhomakorabea1 T

K’(0)=
1 T2



一阶系统
u作业
1、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 2、系统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3、一阶系统的响应分析;
第三讲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第1学时 知识点提要: ü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ü 一阶系统分析
•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常用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和根轨 迹分析法来分析线性定常系统的性能。时域分析法直观、 准确,是分析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的最基本方法。
•若是已获得微分方程模型,通过求解微分方程,可以直接 得到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的时间响应。
Ø 为便于比较、分析各种控制系统的性能,通常 将输入信号规定成一些典型形式,而且典型信 号可由实验装置产生,便于用来分析对系统的 作用,研究系统的性能。
知识点1: 典型输入信号
(1)脉冲信号 (Pulse Signal) 数学表达式为 :
r(t) A (t)
(t
)
0
t0 t 0,
(t)dt 1
数学表达式 :
r
(t)
Kt 0 ,
, t
t0 0
r (t )
K
R(s)
K s2
0
1t
式中,K为常数,若K=1,称为单位斜坡信号,记作 r(t) t 1(t)
(4)抛物线信号(Parabolic Signal),(又称加速度信号)
数学表达式:
r(t)
1 2
At
2

t
0
0, t 0
R(s)
A s3




T


?
u讨 论 ?
1 、3个图各如何求T? 2 、调节时间ts=? 3 、r(t)=vt时,ess=? 4、求导关系
知识点3:一阶系统的性能指标:
(1)最大超调量 σ=0;
(2)调节时间 ts 3T (对应误差带 5% ) ts 4T (对应误差带 2%)
(3)稳态误差 ess 1 c() 1 1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