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的解剖及生理
椎管内麻醉教案
(2) 负压现象:
毛细管负压法(同上法),穿刺 针抵达黄韧带,用盛有生理盐水和 小汽泡的注射器试验阻力,然后取 下注射器与盛有液体的玻璃毛细管 连接,缓进,当针进入硬脊膜外腔 有落空感的同时,管内液体被吸入, 确定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留管3— 4cm。
33
5 、 硬膜外用药 (1)常用药物
利多卡因 丁卡因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34
• 穿刺成功后,先用起效快的 利多卡因3—5ml试验剂量,观察 5分钟,无全脊椎麻醉后,再试 注追加量,使之达到理想的麻醉 平面,即可开始手术。如误注入 蛛网膜下腔,5分钟后,过早出 现麻醉平面,有下肢麻木和运动 障碍,血压下降等。
35
36
6 、麻醉平面的调节取决于
(1) 局麻药的容积; (2)穿刺间隙(间隙选择不当,上下 平面 不符); (3)导管方向(向头或向尾置入);
一、概念
椎管内有两个可用于麻醉的腔隙(蛛网膜下腔和 硬膜外腔),将局麻药注入上述腔隙中能产生 下半身或部位麻醉。 椎管内麻醉包括: 1 、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
2 、硬膜外腔阻滞 3 、腰麻-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4 、骶管阻滞
1
椎管内麻醉时,病人神志清醒,镇 痛效果确切,肌肉松弛良好,但对生理 功能有一定扰乱,对内脏牵 拉反应消 除不完全.
5
6
4 、根硬膜、根部蛛网膜和根软膜 硬脊膜、 蛛网膜和软膜均沿脊
神经根向两侧延伸,包裹脊神经根, 故分别称为根硬膜、根蛛网膜和根 软膜。 根硬膜较薄,且愈近椎间 孔愈薄。
7
8
• 5 、脊神经 、 脊神经共31对 • (C)8 对 (T)12对 • (L)5 对 (S)5 对 • (CO )1对
2
二、椎管内麻醉的解剖基础
麻醉学13.1椎管内麻醉
直入穿刺法----颈椎、胸椎上段级腰椎 侧入穿刺法----胸椎中下段,老年人
4. 硬膜外腔的确定:
阻力突然消失:气泡压缩法 负压现象:悬滴法
第三节 硬膜外阻滞(epidural anesthesia)
(七)硬膜外阻滞置管方法
1. 置管操作步骤:
测量距离 插入导管 退针 调整导管深度(3~5cm) 接注射器,测试
3. 恶心、呕吐
血压骤降、兴奋呕吐中心;迷走亢奋,胃肠蠕动增加;手术牵拉
第二节 蛛网膜下腔阻滞(spinal anesthesia)
二 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并发症
● 头痛
表现---穿刺后6~12小时内 原因---脑脊液漏 颅内压降低 预防---操作注意事项/病人准备 治疗---轻度:卧床2~3天
中度:平卧,输液2500~4000ml,镇静、镇痛 严重:硬膜外充填血疗法
2. 插管注意事项:
导管越过针斜口而需回退时,将导管与针一起退出 穿刺过程中患者异感 导管内出血
第三节 硬膜外阻滞(epidural anesthesia)
(八)硬膜外阻滞平面及范围的调节 ● 主要因素:穿刺部位 ● 部位确定的情况下: 1. 导管的位置和方向 2. 药物容量和注药速度:快速注药时血管吸收增加 3. 患者情况:婴幼儿,老年人,妊娠后期及一些病理因素
第二章 椎管内麻醉 (Intrathecal Anesthesia)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麻醉科 张亚梅
椎管内麻醉(intrathecal anesthesia)包括蛛网膜 下腔阻滞即脊椎麻醉(spinal anesthesia)和硬膜外麻醉 (epidural anesthesia)。
蛛网膜下隙-硬膜外联合阻滞(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则可取两者的优点,在 临床麻醉中应用日趋广泛。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椎体的椎孔连接一起形成椎
T
管。
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即颈
(C)、胸(T)、腰(L)
L
和骶尾(S)弯曲。
骶
S
裂
孔
3
椎管的解剖
2.韧带 脊椎之间有韧
带相连,自外向 内依次是棘上、 棘间和黄韧带。
4
椎管的解剖
3.脊髓/脊膜和腔隙 • 椎管内有脊髓和包裹脊髓的三层被膜 • 脊髓下端成人终止于L1椎体下缘、L2椎体上缘 • 新生儿终止于L3椎体下缘,随年龄逐渐上移。
10
椎管的解剖
骶管
硬 膜
囊
47mm
骶裂孔
11
椎管的解剖
6.脊神经:31对 脊神经是混合神经:
前根由运动神经NF和交感 传出NF组成;后根由感觉 神经NF和交感传入NF组成
对麻醉药的敏感顺序
:交感NF-感觉NF-运动 NF
12
椎管内麻醉的生理
1.脑脊液:成人总容积约 120~150ml,蛛网膜 下腔内仅25~30ml。脑 脊液透明澄清,pH为 7.35,比重1.003 ~ 1.009。脑脊液在腰麻 时起稀释和扩散局麻药 的作用。
15
椎管内麻醉的生理
3. 阻滞作用 概念: ✓感觉神经阻滞后,阻断皮肤和肌肉的疼痛传导; ✓交感神经被阻断后,减轻内脏牵拉反应; ✓运动神经被阻滞后,产生肌肉松弛。 顺序:交感神经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16
解剖:植物神经
• 迷走神经是来源于脑 部的脑神经----决定 了椎管内阻滞的不完 整性和不平衡性
神经被阻滞的程度。胸脊神经被阻滞,肋间肌大部或 全部麻痹,使胸式呼吸减弱。只要膈神经(C3~5)未被 阻滞,仍可保持基本的通气量。 对策:高位硬膜外阻滞(T6 )时,应降低局麻药浓 度较,使运动神经不被阻滞或受阻滞轻微。
8c-椎管内麻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麻醉科 陈宏礼
椎管内麻醉概述
• 概念: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蛛网膜下腔,
或硬膜外腔内,使躯体产生半身,或节段 性感觉消失的现象。
• 分类: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腔麻醉
• 特点:神经清醒,镇痛确切,肌肉松驰,
内脏反应存在。
椎管的解剖
1.脊柱和椎管:
脊柱由脊椎重叠而成。所有 椎体的椎孔连接一起形成椎
A 范围:椎管内麻醉时,交感神经被阻滞,小动脉舒张使
周围血管阻力降低,静脉扩张使静脉系统内血容量增加, 回心血量减少,CO 和BP 。 B 阻滞平面的高度:T5 以上可阻断心交感,HR 和BP
椎管内麻醉的生理
7. 对内脏功能的影响 椎管内麻醉下,迷走神经功
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加,容
易诱发恶心呕吐。
骶裂孔。
椎管的解剖
3.脊髓/脊膜和腔隙 蛛 网 膜 下 腔 硬 膜 外 腔
软 膜 蛛网膜
硬脊膜
黄韧带
椎管的解剖
3. /
脊 髓 脊 膜 和 腔 隙
椎管的解剖
4.根硬膜、根部蛛网膜和根软膜
根软膜
根网膜 根硬膜 神经根
椎管的解剖
5.骶管
•位于骶骨内的椎管腔,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丰富的静 脉丛,容积25-30ml,是硬膜外腔的一部分。 •上与腰段硬膜外间隙相通,下止于骶裂孔 •骶裂孔呈V或U形,有韧带覆盖,两旁豆大的骨性突起称为
运动神经的阻滞不如腰麻完善,但肌肉松弛满意。 压力和本体感觉一般未阻滞。
硬膜外麻醉
5. 麻醉平面的调节
穿刺部位 导管方向
注意事项: 一般颈段注药比胸段扩
散广,胸段比腰段扩散
广。 年老体弱、恶病质、动 脉硬化、妊娠等病人, 注药后麻醉范围较一般
椎 管 内 麻 醉2
(3)置管过程中如果病人诉肢体有异感,或弹动, 提示导管已偏向椎间孔而刺激脊神经根。为避免 脊神经受损,应将导管与针一并拔出,重新穿刺 置管。
(4)置管前后如又全血流出,提示硬膜外腔血管已 被刺破,应退出导管重新穿刺置管。
4药物容量和注射速度 :容量愈大,注射速度阻滞
范围愈广,反之则阻滞范围窄,但临床实践证明, 快速注药对扩大阻滞范围的作用有限.
4硬膜外阻滞的缺点是不能有效的克服手术牵 拉内脏引起的牵引痛和牵拉反应,病人可出现 胸闷不适,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及心动过缓 等症状,需及时应用辅助药物加以控制,可使 用氟芬合剂,咪唑安定,阿托品等药物。如没 有改善,应施行迷走神经和腹腔神经从封闭, 必要时应更改麻醉方法。盲目多次重复使用辅 助药,不仅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而且将可引 起严重的呼吸抑制,甚至心跳骤停。
5.脊髓起于枕骨大孔,其下端于成人终止于第一 腰椎椎体下缘;幼儿则终止于腰椎3-4椎体。为避 免刺伤脊髓,腰麻穿刺点在成人不应超过腰2-3间 隙;小儿应在腰4-5间隙穿刺。
6. 脊神经有31对 ,包括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 腰神经, 5对骶神经和1对尾神经.每对脊神经由前, 后根合并而成.后根司感觉,前根司运动.神经纤维 分为无髓鞘和有髓鞘两种。前者包括自主神经和 多数感觉神经纤维,后者包括运动神经纤维。无 髓鞘纤维接触较低浓度的局麻药既被阻滞,有髓 鞘纤维接触较高浓度的局麻药才被阻滞。
(1)症状和体征:早期中毒症状与中枢神经系统 有关.首先感觉舌头麻木、头晕、耳鸣,有些病 人表现为精神错乱.后可能会有肌颤及抽搐.病 情进一步发展会出现缺氧、紫绀和酸中毒,甚至 深昏迷和呼吸停止.如果血药浓度过高,可能出 现心血管毒性反应,表现为低血压、心率减慢, 甚至心跳骤停.如布比卡因可能引起严重的心律 失常,甚至是室颤.
椎管内麻醉的解剖和生理
椎管内麻醉的解剖和生理一、椎管内麻醉的解剖基础(一)椎管的骨结构脊椎由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融合成一块的5节骶椎以及4节尾椎组成。
成人脊椎呈现4个弯曲,颈曲和腰曲向前,胸曲和骶曲向后。
典型椎骨包括椎体及椎弓两个主要部分,椎弓根上下有切迹,相邻的切迹围成椎间孔,供脊神经通过,位于上、下两棘突之间的间隙是椎管内麻醉的必经之路。
(二)椎管外软组织相邻两节椎骨的椎弓由三条韧带相互连接,从内向外的顺序是:黄韧带、棘间韧带及棘上韧带。
(三)脊髓及脊神经脊髓上端从枕骨大孔开始,在胚胎期充满整个椎管腔,至新生儿和婴幼儿终止于第3腰椎或第4腰椎,平均长度为42~45cm。
93%成人其末端终止于L2,终止于L1及L3各占3%。
出生时脊髓末端在L3,到2岁时,其末端接近成人达L2。
为避免损伤脊髓,穿刺间隙成人低于L2~3,小儿应在L4~5。
脊神经有31对,包括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和1对尾神经。
每条脊神经由前、后根合并而成。
后根司感觉,前根司运动。
(四)椎管内腔和间隙脊髓容纳在椎管内,为脊膜所包裹。
脊膜从内向外分三层,即软膜、蛛网膜和硬脊膜。
硬脊膜从枕大孔以下开始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与椎管内壁的骨膜和黄韧带融合在一起,内层形成包裹脊髓的硬脊膜囊,抵止于第2骶椎。
因此通常所说的硬脊膜实际是硬脊膜的内层。
软膜覆盖脊髓表面与蛛网膜之间形成蛛网膜下腔。
硬脊膜与蛛网膜几乎贴在一起两层之间的潜在腔隙即硬膜下间隙,而硬脊膜内、外两层之间的间隙为硬膜外间隙。
蛛网膜下腔位于软膜和蛛网膜之间,上至脑室,下至S2。
腔内含有脊髓、神经、脑脊液和血管。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其比重为1.003~1.009。
二、椎管内麻醉的生理学基础(一)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生理蛛网膜下腔阻滞是通过脊神经根阻滞,离开椎管的脊神经根未被神经外膜覆盖,暴露在含局麻药的脑脊液中,通过背根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入冲动及通过前根离开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出冲动均被阻滞。
椎管内麻醉 PPT课件
穿刺點:不超過L1,2 穿刺方法:直入法、側入法 穿刺成功的標識:腦脊液暢流
麻醉管理
麻醉平面的調節
及時調節 改變體位控制平面
迴圈呼吸的監測和處理
血壓下降的程度與平面相關 擴容縮血管 平面過高可抑制呼吸,面罩正壓通氣
術後併發妥鈉)、異丙酚 (丙泊酚) 、苯二氮卓(咪唑安定)、依託 咪酯、羥基丁酸鈉、氯胺酮
麻醉性鎮痛藥:嗎啡、呱替啶、芬太尼
氯胺酮靜脈麻醉
氯胺酮具有較強的鎮痛作用,給藥後出現明顯的分離 麻醉狀態。
適應症:
短小、體表手術 小兒手術 休克、全身情況差 局部麻醉鎮痛不全者
經口明示插管注意事項
顯露聲門 靜脈快誘導式,插管動作要迅速準確 在置入喉鏡暴露聲門時,切不可以牙齒
作為支點 導管插入聲門是動作輕柔 體胖、頸短或喉頭高等聲門暴露困難者,
請人按壓喉結 插管後立刻判斷導管是否在氣道內
拔管術
拔管指針:
病人完全清醒,呼之有明確反應 潮氣量正常,肌張力完全恢復 吞咽反射、咳嗽反射恢復 迴圈功能良好,血氧飽和度正常
腦室60-70ml 顱蛛網膜下腔35-40ml 脊蛛網膜下腔25-30ml
神經粗細不同,阻滯有先後:
交感-感覺-運動
高平面脊麻:超過T4 中平面脊麻:T6 低平面脊麻:低於T10 鞍區麻醉:僅阻滯骶尾神經
全脊麻:全部脊神經被麻醉(嚴重併發 症,危及生命)
硬膜外麻醉生理
與蛛網膜下腔麻醉作用機理不同,必須通過脊 神經鞘膜作用於脊神經根
成人脊柱要4個生理彎曲,生理曲度對腰麻中藥 液的分佈有重要影響
椎管內麻醉解剖
椎骨的前部為椎體,後部為椎弓,椎弓由兩側的 椎弓根和椎板所組成,在後融合成棘突。上下兩 個棘突間構成棘間隙,此即為椎管內麻醉穿刺的 部位
椎管解剖-腰麻、骶管麻醉基础(内容详细)
上端附于枕 骨大孔边缘 并与硬脑膜 连续
硬脊膜囊
硬脊18膜
硬脊膜囊
下端
平第2骶椎
向下包裹
终丝 医学精制
19
两侧髂后上棘连线 平第2骶椎 正是硬脊膜囊下端体表投影
少数人 在此线
下2cm
医学精制
20
硬脊膜囊两 侧伸出31对 袖状鞘筒 称根硬膜 包裹脊N根
医学精制
根硬膜较21 薄
脊髓蛛网膜 薄 透明
医学精制
45
(一)硬膜外阻滞麻醉
1.体位 2.穿刺入路
(1)后正中穿刺 进针方向
层次
(2)旁正中穿刺
中线旁1.5-2cm
层次
医学精制
46
(一)硬膜外阻滞麻醉
1.体位 2.穿刺入路 3.与结构有关的其它几个问题
绝对防止注入蛛网膜下隙
麻醉平面和麻醉范围 交感神经与硬膜外麻醉关系
医学精制
47
(二)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
疏松结缔
硬膜后隙
脂肪组织
硬膜前隙
淋巴管
有两的侧人部在经前椎、间后孔隙通中椎线旁处间结隙缔 脊组N织根较在致根密硬,膜形包医学成精制裹矢下状通位过纤两维侧2隔5 部
硬
硬膜后隙
膜
的宽度
外
下颈段
隙 内 的 椎 内 静
1.5~2mm 中胸段
3~5mm 第2腰椎 5~6mm
脉
丛
医学精制
26
枕 上骨 端大 附孔 着边 于缘
医学精制
12
颈膨大 C4-T1
腰骶膨大
L2-S3
医学精制
腰骶膨大 脊髓圆锥
终丝
13
脊髓下端
终丝 通过椎管下段
椎管内麻醉讲课文档
交感神经-冷觉-温觉(消失)-温度识别觉-钝痛觉-锐 痛觉-触觉消失-运动神经(肌松)-压力(减弱)-本体 感觉消失
第十五页,共143页。
体表解剖标志及脊神经支配
体表部位
甲状软骨
胸骨柄上缘 两乳头两线
剑突下
肋弓下缘
平脐
耻骨联合
脊N支配
C2
T2
T4
T6
T8
T10 T12
第十六页,共143页。
1•、术前访视
• 1)常规的访视——熟悉病史、体格检查、交待脊麻
的过程和病人需配合的情况。
• 2)确定有无脊麻禁忌症。
2、术前用药
• 1)镇静药:安定、咪唑安定、巴比妥类,常规剂量 。
• 2)镇痛药:度冷丁、吗啡,慎用,非必需。 • 3)抗胆碱药物:阿托品、东莨菪碱
第三十九页,共143页。
(三)常用局部麻醉药
(一)脊柱和椎管 • 脊椎由7节颈椎、12节
胸椎、5节腰椎、融合 成一块的5节骶椎以及4 节尾椎组成
• 椎管上起枕骨大孔,下 止于骶裂孔
第五页,共143页。
• 成人脊椎呈现4个弯曲,颈曲和腰曲向前,胸 曲和骶曲向后
• 仰卧时,C3和L3最高,T5和S4最低
第六页,共143页。
(二)韧带
• 韧带:棘上韧带、棘间 韧带及黄韧带
– 取两侧髂嵴的最高点作联线,与脊柱相交处
• 为第4腰椎 • L3~4棘突间隙
• 采用轻比重溶液时,手术侧向上 • 鞍区麻醉一般取坐位。
第四十三页,共143页。
体位
第四十四页,共143页。
座位
第四十五页,共143页。
• 侧卧位
第四十六页,共143页。
消毒
椎管内麻醉
第七章椎管内麻醉Intravertebral Anesthesia椎管内麻醉含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spinal anesthesia)和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后者还包括骶管麻醉(sacral canal anesthesia)。
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引起的阻滞称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简称脊麻,也叫腰麻;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间隙作用于脊神经,使感觉和交感神经完全被阻滞、部分运动神经纤维被阻滞,称为硬膜外腔阻滞。
在硬膜外腔放置导管,经导管间断或持续用药称为连续性硬膜外麻醉(continuous epidural anesthesia,CEA)。
另外近年来已成功用于临床的腰硬联合麻醉(spinal and epidural combination anesthesia)也属于椎管内麻醉的范畴,它是将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麻醉联合使用的一种麻醉方式。
第一节椎管内麻醉的相关解剖一、椎管的解剖椎管内麻醉必须依赖于盲探性椎管内穿刺术的成功,因此熟悉椎骨的骨性标志、棘间韧带、神经组织、硬膜与骨性结构的关系,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前提。
1.脊椎由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融合成一块的5节骶椎以及尾椎组成。
2.成人脊椎呈现4个生理弯曲,颈曲和腰曲向前,胸曲和骶曲向后。
3.为帮助记忆各椎体的大致结构,便于理解各部位穿刺的要领,提供以下短句供参考:颈椎:颈椎体小棘分叉,横突有孔通上下;胸椎:胸椎棘突长而斜,两处肋凹构关节;腰椎:腰椎体大形似肾,棘突板状水平伸;骶椎:骶椎融合倒三角,确定裂孔扪骶角。
颈椎的椎管最宽大,但椎体最小,椎孔呈三角形,横突短,椎弓根伸向后外,横突孔中穿行的是椎动脉,提示在穿刺时误伤椎动脉可引起椎动脉血肿,另外注意在实施颈丛阻滞时,穿刺针有可能误入椎管;典型的胸椎体横断面呈心形。
椎板宽,从上向下相互重迭。
棘突长,从颈椎到第4胸椎棘突与椎体的横断面呈水平方向,穿刺时可垂直进针。
老年椎管内麻醉的解剖与生理特点
老年椎管内麻醉的解剖与生理特点一、老年人脊柱解剖的改变(一)脊柱人类脊椎由椎骨和椎间盘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结构和各组成成分均可发生改变。
老年患者椎间盘逐渐萎缩,由于弹性蛋白减少,椎间盘纤维化,弹性降低,椎间盘随之变得僵硬,变形性差,年龄越大,椎间盘变得越扭曲,压缩得越厉害。
椎间盘厚度减小,椎体后间隙变窄使麻醉穿刺困难。
同时老年人由于骨密度下降,椎骨后板的微结构改变,逐渐弯向椎体,朝向椎体的前下方形成凹形结构。
黄韧带的钙化,导致穿刺困难。
由于椎间盘变扁,黄韧带会发生弯曲,使椎间孔变小。
脊椎关节的结构改变,运动能力下降、弯曲度降低,常导致体位摆放困难。
(二)硬膜外间隙年龄的增长引起硬膜外间隙结构的改变。
椎间孔周围的结缔组织随着年龄增长变得致密,部分减少了椎间孔的容积。
随着年龄的增长,硬膜外间隙的脂肪组织减少,硬膜外间隙的阻力降低。
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黄韧带的弯曲,椎间盘和关节面的改变,使椎管变窄,可能导致硬膜外穿刺困难以及阻碍局麻药扩散。
由于椎间孔逐渐狭窄,老年患者容易出现局麻药纵向扩散较广及神经阻滞程度加深。
(三)蛛网膜下间隙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常合并腰椎管狭窄,可引起腰骶部蛛网膜下间隙脑脊液容量相对减少。
老年人由于蛛网膜粒的变大使蛛网膜对药物的通透性增加,导致局麻药通过硬膜直接作用于硬膜下间隙使阻滞范围扩大。
蛛网膜绒毛增大、增多,使根膜受压变薄,通透面积增大;椎间孔因结缔组织增生而狭窄甚至闭塞,注入硬膜外间隙的局麻药液产生的液压高,也较易进入蛛网膜下间隙。
二、老年人椎管内麻醉的药理学特点老年人由于各个器官结构功能衰退,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因增龄而发生很大变化,直接影响其麻醉效果。
只有充分了解局麻药药理学特点,才能提高老年人麻醉的安全性。
(一)老年患者局麻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发现年龄并不影响硬膜外注射布比卡因的全身吸收与分布。
血浆峰浓度和达峰时间也不受年龄影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蛛网膜下间隙的重比重布比卡因慢吸收相吸收速率下降,晚期吸收速率增快,该结果导致平均吸收速率下降,提示比重影响老年患者布比卡因药代动力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脊液的压力:
平 卧——≤100mmH2O 侧卧位——70~170cmH2O 坐 位——200~300cmH2O(1.96~
2.94Kpa)
脑脊液的容量:
成人的脑脊液约为100~150ml 脑室——60~70ml 蛛网膜下隙 ——35~40ml 脊髓腔——25~35ml
脑脊液在脊髓腔中的量:
对呼吸的影响 对循环的影响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药物作用部位:
主要作用部位——脊神经根
经根蛛网膜绒毛 阻滞脊神经根
局麻药直接弥散过 硬膜进入蛛网膜下 腔,直接作用于及 神经根和脊髓表面
可能机制
椎旁阻滞:药物由 硬膜外间隙经椎间 孔渗出,在椎旁阻 滞脊神经
局麻药直接弥散 过硬膜进入脊髓
脊神经阻滞特点: 交感神经阻滞较感觉神经阻滞高2—4个神经节段 运动神经阻滞较感觉神经阻滞低1—4个节段。
各种神经纤维粗细不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最 细,而运动神经最粗,感觉神经居中。
脊神经在体表分布范围的解剖标志:
体表标志
脊神经
锁骨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2
乳头连线 剑突 肋缘连线 脐部 耻骨联合 大腿前面
T4 T6 T8 T10 T12 L1~3
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及对生理的影响:
药物作用部位 麻醉平面与阻滞作用 椎管内麻醉对生理的影响
物质
其容量与蛛网 膜下隙麻醉有 着密不可分的
关系
脊髓腔容积的 大小决定蛛网 膜下隙阻滞平
面的高低
脑脊液的性质:
性状—— 澄亮透明,似淋巴液,但淋巴细胞少,每mm仅 3~8个,无红细胞;
PH —— 7.4 比重——1.003~1.009 葡萄糖—— 2.5~4.5mmol/L左右 蛋白质—— 0.10~0.25g/L
使用重比重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的局麻药液,腰麻效果、 平面高低、感觉运动阻滞作用消退明显受脑脊液的影响 (80%左右)。
脑脊液随静脉搏动而振动,并非静止状态,脑脊液波形 运动是腰麻药液分布和清除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对防治 局麻药的神经毒性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体重与脑脊液的容量呈正相关。
椎管内麻醉解剖-脊神经:
数量:31对 ——颈神经(C)为8对 ——胸部脊神经(T)为12对 ——腰部(L)脊神经为5对 ——骶神经(S)为5对 ——尾神经 为1对
椎管内麻醉解剖-脊神经:
组成:前根、后根
前根(腹根)——由运动神经纤维和交感神经传出纤维 (骶段副交感神经传出纤维)组成;
后根(背根)——由感觉神经纤维和交感神经传入纤维 (骶段有副交感神经纤维)组成。
椎管(spinal canal) 由33块椎骨的椎板和椎弓上下相连而成的管状结构, 由枕骨大孔至骶骨裂孔。
四个生理弯曲: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
颈曲
胸曲
腰曲 骶曲
椎管内麻醉解剖-韧带:
三条韧带(Ligament) 1.棘上韧带: 质地较坚韧 2.棘间韧带: 质地较疏松 3.黄韧带: 组织致密厚实
脊神经阻滞顺序: 血管舒缩神经纤维→寒冷刺激→温感→对不同温度的辨 别→慢痛→快痛→触觉→运动麻痹→压力感→本体感
椎管内麻醉对生理的影响——心血管系统
交感神经阻滞
肌肉麻痹
肾上腺神经阻滞
血管扩张
Bp
肌纤维收缩对 微血管的挤压 作用
对刺激引起的 儿茶酚胺释放 能力显著减弱
回心血量
静脉血流
CO
机体代偿能力 被削弱
三层被膜 软膜(pia mater) 蛛网膜(arachnoid mater) 硬膜(dural mater)
椎管内麻醉解剖-脊髓:
脊髓的末端止点 成人--L1椎体下缘或L2椎体上缘 儿童--位置较低,2岁以后达成人水平 新生儿-- L3下缘
意义: 成人作蛛网膜下腔穿刺时,应在L2以下的椎间隙,儿童则
椎管内麻醉对生理的影响——呼吸系统
取决于 支配肋间肌和膈肌运动功能的脊神经被阻滞的范围和程度; 肋间肌大部或全部阻滞
——胸式呼吸会减弱或消失 膈神经(颈3~5脊神经)阻滞
——严重通气不足或呼吸停止
运动神经纤维较粗,使用浓度较低的局麻药难以 使其完全阻滞,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也较轻
椎管内麻醉对生理的影响——消化系统
椎管内麻醉的解剖及生理
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麻醉医学系 二○一○年八月
教学要求:
掌握 蛛网膜下隙麻醉和硬脊膜外麻醉对机体 生理机能的影响。
概念: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椎管内,阻滞脊神经的传导, 使其所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反射功能暂时性 障碍,称为椎管内麻醉。根据药物注入椎管内不 同的腔隙,又可将其分为硬脊膜外麻醉、骶管麻 醉、蛛网膜下隙麻醉(简称脊麻)。
位置: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
内容物:脑脊液,脊髓,神经;
止点:上----脑室相通, 下----第2骶椎平面,最宽处位于L3~4, 称为终池,为腰麻穿刺最佳穿刺点
腰部蛛网膜下隙的 直径约为15mm, 穿刺较为容易且无 伤害脊髓的危险。
椎管内麻醉解剖生理学-脑脊液的生理:
脑脊液
是局部麻醉药 作用于脊髓和 神经根的载体
自硬脊膜终止部起(相当于第2骶椎) ——第1骶椎部位约为2~3ml ——第1腰椎部约为4~6ml ——第9胸椎部位约为6~9ml ——第6胸椎部位约为12~19ml ——第6颈椎部位约为16~25ml ——枕骨大孔约为20~35ml
利用核磁共振(MRI)技术发现: 新进展
腰部脑脊液容积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28~81ml,肥胖者 可小于10ml,可能与椎管内受挤压有关。
应在L3以下的椎间隙。
椎管内麻醉解剖——硬膜外间隙:
位置:位于硬脊膜与椎管内壁(即黄韧带和骨膜之间); 内容物:脂肪、疏松的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 止点:头端----闭合于枕骨大孔处,与颅腔不通;
尾端----于骶裂孔。
30对脊神经在此经过,是硬脊膜外麻醉的主要注药部位
椎管内麻醉解剖——蛛网膜下隙:
分类:
蛛网膜下隙麻醉,简称“腰麻” 硬脊膜外麻醉 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麻醉 骶管麻醉
椎管内麻醉相关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脊柱 脊柱的生理弯曲 硬脊膜外间隙 蛛网膜下隙 脑脊液 脊神经根 脊神经的体表分布
椎管内麻醉解剖-脊柱和椎管:
脊柱的构成:椎体、椎弓及它们 的椎孔;
脊柱骨骼——双C型 分为颈,胸,腰,骶和尾五段; 骨性标志点:C7 T12 L3-4
交感神经阻滞
迷走神经 相对亢进
胃肠蠕动增强
手术牵拉腹腔内脏
恶 心 、 吐呕
阻滞平面 较广
血压下降 迅速 幅度大
中枢 缺血缺氧
兴奋呕吐 中抠
椎管内麻醉对生理的影响——泌尿系统
腰骶段的交感神经阻滞后,尿道括约肌收缩,而逼 尿肌松弛,可产生尿潴留。
思考题:
1.常用椎管内麻醉的局麻药物有哪几种? 2.椎管内麻醉最重要的并发症是什么?如何处理及
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