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税史
中国财政史2012
井田制:
私田
奴隶主城堡
私
田
性质: 奴隶社会国家土地公有制
纽带:土地 想一想
西周——彻
说法不一,占主流的说法:彻是贡、助两法 并行。畿内用夏朝贡法,无公田;畿外用商 之助法。
周代专款专用的九赋九式(红色的是田赋)
邦中之赋 四郊之赋 邦甸之赋 家削之赋 邦县之赋 邦都之赋 关市之赋 山泽之赋 币余支付 城郭 去国100里 去国200里 去国300里 去国400里 去国500里 宾客之式(招待) 刍秣之式(饲料) 工事之式(工程) 匪颁之式(分赐 ) 币帛之式(货币) 祭祀之式(祭祀) 羞服之式(膳服) 荒服之式(丧纪) 好用之式(赐予)
二、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收入
夏商西周
夏 商 西周
夏
朝
夏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天下为公。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 礼运》 夏建立之后,是小康之世,天下为家。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 礼运》 大约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夏开始,到桀灭亡,共约470年。
西周
周王
异 同 姓 姓 功 王 臣 室 贵 贵 族 族 | 姜 周 召 成 尚 公 王 (齐) 公 子 弟 伯 禽 (鲁)(燕)(晋) 先 代 帝 王 后 代 和 边 远 氏 族 部 落 首 领
《周朝诸侯分类示意表》
尧 舜 商 后 后 后 代 代 代 (蓟) (陈)(宋)
量入为出与建立储备。 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 思考: 现代社会,只坚持量入为出原则吗? 现代社会,有无财政收入储备?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制度与税收政策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制度与税收政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诸侯国纷争不断、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经济制度和税收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制度和税收政策展开讨论。
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加剧,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起来。
由于大量的战争和土地易姓,土地逐渐集中在少数豪强和贵族手中,农民则成为他们的佃户。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商品经济的兴起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商品经济逐渐兴起。
冶铁业和制造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农民开始大规模种植粮食、棉花等农作物,商品交换日益频繁。
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经济活动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三、税收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各个诸侯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税收政策。
主要的税种包括田赋、商税、工匠税等。
1. 田赋田赋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一种税种,也是国家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诸侯国会根据所征收的土地面积和丰收情况,对农民进行相应的赋税。
田赋的征收主要用于国家的军事开支以及各项官员的工资和奖赏。
2. 商税商税是春秋战国时期商人纳税的一种形式。
各个诸侯国都会根据商人从事商业活动所获得的利润进行征收一定比例的税收。
商税的征收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也能够促进商业活动的发展。
3. 工匠税工匠税是对手工业生产者征收的一种税种,用于支持国家的军事和工程建设。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的兴盛,工匠税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四、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税收的大小和征收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农民和商人的积极性。
如果税负过重,会导致农民和商人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其次,税收政策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也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如果税制公平、征收方式合理,能够激发人民创造力和劳动积极性。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
• “取民有度”的征收原则。管仲主张“薄赋敛”,“轻 税制”,从培养税源出发,丰年多征,歉年少征,从 促进生产发展,扩大农业收益不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
春秋时期各国的财政改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收入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支出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管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
•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历史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也是社会形态由奴
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地方分裂割据向中央集权统一的过渡时期。
(三)鲁国的财政改革
• 春秋中期,井田制日趋瓦解,鲁国于宣公十五年(公 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这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而作出的一项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我国由奴隶 社会逐转变为封建社会。
• “初税亩” 实行按亩征税,课征对象由“人”改为 “地亩”,不问公田还是私田,一律”履亩征税“。 凡纳税之田,国家承认私有,并允许买卖,这就使土 地私有制合法化,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向土地耕种者征 收赋税,不再以土地所有者身份收取地租,“租”与 “税”逐渐分离。
• 其次,工商业发展,过去为政府垄断的“工商食官” 现象被打破了,农业与手工业发展,加强了生产活动 与市场的联系,这又推动了商业发展。商品流通范围 不断扩大,商品交换日趋频繁,经商人员显著增加, 市场欣欣向荣,商人往返贸易,加强了各地的经济交 流,金属货币的广泛流通,又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也带来了都市的扩大和繁荣 。
高校电子课件:中国财政史
• 二、财政支出 1. 军事支出 2. 祭祀支出 3. 王室支出 4. 俸禄支出 5. 其他支出 • 三、财政管理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财政
•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 • 秦汉时期的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 • 秦汉时期的赋役 • 秦汉时期的工商税收 • 秦汉时期的官营事业及卖官鬻爵 • 秦汉时期的财政支出 • 秦汉时期的财政管理
2. 严格重农抑商政策,重点打击富商巨贾 3. 大肆开疆扩土 4. 对外友好交往的格局初步形成 5. 重视农业技术,发展农田水利
• 四、昭帝宣帝中兴 • 五、王莽错位的改革 • 六、建武永平的经济恢复 • 七、永元以后经济的衰落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土地制度 与户口制度
• 一、秦汉时期的土地制度 • 二、秦汉时期的户口制度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
• 一、秦朝地主经济与政治的确立 • 二、汉初的休养生息 1. 调整阶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地主
阶级统治 2. “约法省禁”、“与民休息”,促进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 3. 发展农田水利事业,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 三、汉武帝的开疆扩土
1. 强化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削弱和打击地方 势力
• 一、唐朝的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 1. 唐朝的土地制度 2. 唐朝的户籍制度 • 二、唐初的租庸调制 ✓ 唐朝主要实行过两种赋役制度:租庸调制
度和两税法。
• 三、唐中后期的两税法 1. 租庸调制向两税法过渡时期的赋税 2. 两税法的实施 • 四、田赋的预征 • 五、唐朝的徭役制度 1. 唐朝的兵役 2. 唐朝的力役与资课
• 三、三国时期的财政支出制度 • 四、三国时期的财政管理制度 1. 财政管理机构 2. 工商税收及漕运的管理制度
中国财税史重点
中国财税史重点(请补充修正,具体细节请看书)(一)名词解释1.相地衰征;春秋时,齐国管仲实行的按土地好坏的等级差别,征收差额赋税的制度,标志着土地课征制度的开始。
2.初税亩:春秋时鲁国最早开始对井田及井田之外的私人所占有的土地,按亩征收田税的新税制。
3.子口税:外国商品进入内地或外商从内地收购土货出口,除在口岸海关缴纳5%的关税外,另缴纳2.5%的内地过境税,以代替沿途所经各地关卡应纳的税,即可通行全国不用再交纳任何税收。
4.复进口税:又称沿岸贸易税,指外商在中国通商口岸贩运土货转口时所纳的税。
5.厘金:晚清政府开征的货物流通税和交易税6.统税:以大宗机制商品为课税对象的消费税。
主要对卷烟,麦粉,棉纱,火柴等主要民族工业厂商所征收的货物出厂税。
7.货物税:是统税的继续和延伸,是对应课税货物的产制人、购运人课征的税,课征对象是各种货物。
(二)简答:第一章先秦时期的财税1.齐国改革。
(1)四民分业,编户齐民(2)官山海;(3)相地而衰征;(4)按劳绩定俸禄。
2.商鞅变法(1)“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自由买卖土地合法。
(2)均平田税,“訾粟而税”。
(3)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打击游惰。
(5)鼓励分家立户,以增加纳税服役和劳动力的人口。
(6)实行按人征收军赋的制度(人头税、口赋)。
(7)统一度量衡。
课后思考题1.中国财政产生的条件。
1、物质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2、社会条件:社会分工的发展、公共管理的需要。
3、政治条件: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成立。
2.试述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其启示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演变 1、由“有封有建”的王朝诸侯分级管理体制向“有封无建”的统一集权的方向发展;战国时,各诸侯国都建立了以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诸侯国之间各自为政,诸侯国的财政有集权的倾向。
2、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的分离;春秋时期王室财政与国家财政仍然混为一体,这种体制到战国晚期才逐渐分离开来。
中国财政史完整版
第一节 夏代经济(1)
一、夏代简史(约2000BC-1500BC)夏代共14世,17 帝,约400年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 父亲的职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了“天下 为家”的局面。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了。 夏朝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 设置了军队,制定了刑法,修造了监狱,建筑了城墙,建立了 奴隶制国家机器。夏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奴隶主依靠国家 政权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夏朝已经使用铜器,但因当时铜很珍贵,没有用于农业生产。 夏朝人用木制的鹭耒耜等种地翻土,用石刀、蚌镰收割庄稼。 那时,已经有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 公元前16世纪,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暴虐无道,奴隶们不断反 抗他的统治。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在首领汤的率领下乘 机起兵,向夏进攻,打败了桀,夏朝灭亡了。
第二节 西周财政思想
一、租赋概念:
1、“贮”具有地租、赋税的双重涵义。这是由于土地制度实 行“封建领主所有制”的结果。 2、“租”为劳役地租,体现地租剥削制度;“赋”从武从贝, 意为军事战争而征课的税收,一般为谷米税。“税”的含义 更深刻“以禾兑(换)(自由?)”。 量入为出;国家预算;重视谷物之储蓄。
第一节 夏代经济(2)
二、夏文化的社会生产:农业
生产工具:石、木器、骨器、蚌铲 水利浇灌、造酒;天文历法 手工业:青铜铸造、制陶、玉器制造 治水与土地公有制(欧洲奴隶制是土地私有制): 井田制:含义
思考讨论题:中西方 土地所有制差异的根 源是什么。
三、土地制度
财政发展史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国财政发展史这一重要课题。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今天,我将从历史的角度,为大家梳理我国财政发展史,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份丰富的知识盛宴。
一、古代财政发展1.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我国财政制度尚未形成,国家财政主要以征税为主。
当时,征税对象主要是农业,征税方式有实物税、力役税等。
这一时期,国家财政主要用于祭祀、战争和官吏俸禄等方面。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纷纷改革财政制度。
齐国管仲提出“轻重之术”,主张通过调节粮食价格来控制国家财政。
楚国吴起实行“法治”,强化征税力度,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这一时期,国家财政主要用于军事、战争和官吏俸禄等方面。
3.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我国财政制度逐渐完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这一时期,国家财政主要用于军事、工程建设、官吏俸禄等方面。
4.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财政制度相对混乱。
这一时期,国家财政主要用于军事、战争和地方官员俸禄等方面。
5.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我国财政制度进一步发展。
隋朝实行“均田制”,推行租庸调制,减轻农民负担。
唐朝实行“两税法”,进一步规范税收制度。
这一时期,国家财政主要用于军事、工程建设、官吏俸禄等方面。
二、近现代财政发展1.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后,我国财政陷入困境。
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试图振兴国家财政。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洋务运动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2.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成立。
这一时期,我国财政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北洋政府实行“新税制”,试图改善国家财政状况。
然而,由于战乱不断,国家财政仍然困难。
3.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财政制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50年,我国实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土地制度,为财政发展奠定基础。
1956年,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第三章 诸子百家的财政思想
中国财政思想史
第三章 诸子百家的财政思想
16
• •
二是反对聚敛 《大学》认为:“财聚则民散, 财散则民聚”,故有“与其有聚敛之 臣宁有盗臣”。 • 三是培养税源问题 • 在这一点上,《大学》发展了孔 子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的思想, 提出:“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 之者寡;为之者急,用之者舒,则财 恒足矣”。
• 一、孔子简介 • 孔子(公元前 551--前479年), 名丘,是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东南) 人,是中国古代最 伟大的教育家和思 想家。
中国财政思想史 第三章 诸子百家的财政思想 4
孔子的财政观点不多,看起来 也比较简单,但它们却对后世两千 多年的封建社会的财政思想却产生 了极大的影响。关于孔子的思想, 集中体现在《论语》中,以下引文 均见于《论语》中。 • 二、孔子的财政思想 • (一)义利观念
8
• (四)重农富民思想 • 他认为,对于百姓,第一件应该 做的事是“富之”,然后才是“教 之”。他又说:“所重民,食、丧、 祭”。 • (五)税源与税率 • 孔子很强调培养税源,不同意竭 泽而渔的征课方式。他说:“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在税收负担上,孔子主张什一税。
中国财政思想史 第三章 诸子百家的财政思想Hale Waihona Puke 9第三章 诸子百家的财政思想
12
• 一是重视理财 • 在儒家经典中,《周易》重视理
财的观点是非常特出的,在《系辞》 中宣称“崇高莫大乎富贵”。关于义 与利的关系,《易传》认为“利者, 义之所和也”,而“利物是以和义”。 这是以财利的各得其宜作为“义”的 基本内涵,因此,它也把“利”归入 君子的“四德”之一。主张“能以美 利利天下”。
中国财政思想史 第三章 诸子百家的财政思想 19
中国财税史 整理
第一章中国奴隶社会的国家财政本章要点:国家财政萌芽的出现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特征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收入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支出第一节国家财政萌芽的出现一、国家萌芽的出现1、部落联盟(国家雏形):(1)原始人群(170万年前):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2)母系氏族社会(五万年前):1)“只知其母,不知其父”2)一切生产资料都归氏族成员所有,贫富与共,没有剩余产品。
(3)父系氏族社会(5000年以前):黄帝、尧、舜、禹时期1)农、牧业分工2)剩余产品出现3)展开神事、军事、民事工作二、中国财政制度的形成1、黄帝、尧、舜时期:随机性的贡、献贡宝玉、贡弓箭;献白环玉块2、禹时期:开始形成贡赋等财政制度第二节奴隶社会的财政特征与财政收入一、奴隶社会经济与政治特征1、夏、商、西周三代,约1299年夏启,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2、实行奴隶制度3、以农立国:农业、畜牧业二、夏、商、西周时期财政特征1、土地王有(1)天子:土地所有权(2)诸侯、卿大夫、士等奴隶主:土地使用权,不能买卖和转让(3)奴隶主受封土地后,承担各种义务定期朝觐、缴纳贡赋、奉命出征“一不朝,贬其爵;再不朝,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2、制定贡赋(1)贡赋:“禹别九州岛,量远近,制五服,任土作贡,分田定税,十一而赋”(2)助、彻:对劳动者征收的田税和力役3、分田制禄以分田赐奴作为贵族和各级官吏的俸禄,不再另拨经费4、公私不分: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不分三、夏、商、西周的财政收入制度(一)夏朝:两种田赋一是按土地征收定额田赋以相邻几年的收获量取平均值,什一而税缴纳方式:五服制。
即按各地诸侯的土地距离王城的远近,划分为“甸、侯、绥、要、荒”五服,如:甸服:距王城五百里内,侯服:甸服以外五百里甸服二是贡:即以下献上。
中国税收的胚胎阶段。
任土作贡:以本地所出产的土特产品贡献给天子。
以技术之生产物纳税,而与广义之农产物相对照之别种税。
中国历代财政制度PPT课件
第五篇 隋唐财政制度
要讲唐朝财政就要从隋代国库制度谈起,因为“唐承隋 制”,尤其是唐初,基本全盘继承了隋的国家制度。从 这个角度说,隋朝可说是唐朝的前驱。隋朝建立初,不 仅“隋氏因周室平齐之资,府库充实”,而且国库组织 基本沿袭北齐制度。
财政特征 1、财政制度从中央集权转向地方分权
安史之乱后的唐政权军阀割据势力大增
21
曹魏时期
1. 尚书由少府系统中独立出来,成为国家财务的中枢。尚书台中 设五曹尚书,其中度支尚书“专掌军国支计”对财政进行统一管 理。少府与大司农负责库藏出纳的具体事务, 二者的职权范围已 不象秦汉时期那样按皇室库和国库两系统来划分,而是按布帛金 银与粮谷薪鱼两类不同业务来划分, 这就使仓和库的分工进一步 专业化。
齐国:管仲,齐恒公(前685年)
把农业生产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改革赋税征收制度,实行“相地而衰征”的办法 取民有度的征收原则 盐铁专卖,粮食专营 以公经济收入代替税收收入
晋国改革:前645年
作辕田,作州兵
鲁国改革:鲁宣公15年(前594年)
初税亩
11
二、 战国时期的财政改革
魏国:李悝,魏文侯41年(前405年)
途 财政管理机构
财政管理制度
上计制度(预算制度) 审计制度
漕运制度 货币制度
20
第四篇 魏晋南北朝财政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室库和国库再无明 确划分,而且国库管理也失去常规。这种变 化的突出表现是秦汉时两套财政管理班子被 合并为一个系统,财权集中于宫廷近待机构 ,由皇帝通过尚书直接掌握整个财政活动, 少府、大司农则变为尚书节制下的两个负责 库藏出纳的业务部门,实际上是皇室库囊括 了国库,国库变成了皇帝的私库。
2、工商税在国家赋税结构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中国财税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税改革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改革的历史意义(一)春秋时期1、向井田之外的生产所得课税,从法律上否定了当时社会格局赖以存在的政治经济基础——井田制,从而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国家向社会增加赋税负担,从而鞭策赋税负担人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了财政收入,满足了争霸对财政的强烈需要;(二)战国时期1、进一步推动了封建私有制的确立;2、进一步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3、形成并实践了财政税收政策为实现社会目标服务的可能性和可行性;4、以合理的财政分配实践揭示了财政分配本身是一门学问总而言之,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了封建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大大促进了封建制的建立和发展。
(三)春秋战国财政改革的启示:1、财政税收反作用于社会发展变化的能量有时候是十分强大的,统治者承认土地私有,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井田制的开始崩溃,意味着在奴隶制度上打开了一个缺口;2、新事物的产生必将受到旧势力的阻挠,前进的道路充满光明但却异常曲折。
进步的财政税收改革必然会侵犯社会某些阶层的既得利益,因而激烈的改革往往会遭到激烈的反抗,商鞅变法就是最好的例子。
3.无论是财政改革还是社会变革,国家内部的综合条件起着很大的作用。
从改革的作用和效果来看,因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内部阶级力量的差异,其效果是不同的。
齐国等国虽较早的过渡到封建社会,但由于旧贵族势力较大,变法受到很大阻力,所以变法不彻底。
有的国家出现了内乱,政权不稳定。
只有秦国借鉴了各国变法的经验,改革比较彻底,功效最大。
春秋时期的各国变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直接的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但是,从财政发展史上看,春秋时期的税收制度有了一个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对土地征税和对工商业征税已经分开;国家对重要物质资源的控制,以及保护新兴地主阶级合法权益的措施逐渐施行,这都说明,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正在形成,以及保护新兴地主阶级合法权益的措施逐渐施行。
第3章 秦汉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课件
• 2.人头税:人头税在秦朝称“口赋”。汉代的人头税在秦朝的基础上更 为完善,其内容包括口赋、算赋。
三、徭役与更赋
徭役是指国家对百姓征发的各项劳役,其中包括力役(或称劳役)和兵役 两部分。
• 秦朝的徭役集中于两大方面,一是“内兴功作”的力役,二是“外攘夷 狄”的兵役。
这项技术可以提高开垦土地的速度和耕种土地的 效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八、社会保障支出
1.赈灾 • 两汉时期的赈灾措施主要有:(1)免租、免役、免赋。(2)开仓赈粮。
(3)贷予种子、口粮或耕牛,甚至免收债息。(4)将皇室园林、公 田、荒田租借给百姓以赈灾。(5)皇帝和官府节约开支以赈灾。(6) 对受灾百姓,官府给以医药、衣物。(7)对因灾死亡者,官府发 给丧葬费,或直接收敛。(8)对因灾民,实行赈粥。
一、盐铁酒的征税与专卖
1.盐铁的征税与专卖
• 在各地设置主管盐铁专卖的官府和官吏 • 严厉制裁私自煮盐、冶铁者 • 全国各郡县实行统一的盐铁专卖制度
2.酒的征税与专卖
• 酒专卖始于汉武帝天汉三年(前98年)。 • 此法只实行了17年,因在盐铁会上遭到贤良文学的坚决反对,
不得不做出让步,于昭帝元始六年(前81年)七月,改专卖为 征税,每升税四钱。
四、祭祀等迷信支出
祭祀是封建社会的重要支出内容之一,但在全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 比重,已较奴隶社会大幅度降低。如封禅、祭山川、祠祀等。
汉代的祭祀承秦制,既有封禅、祭山川之事,又有寻长生不老药之 事,而且更甚于秦。特别是修建祖庙一事,尤甚于秦。
五、交通、农田水利支出
秦统一中国前,就大力兴修水利。如兴建都江堰工程,开“郑国 渠”。
中国财税史 简洁版直接打印
禹杀防风泥塑
2、商代:“助”法 孟子:“助者,籍也”。郑玄注曰:“籍者,借也。借 民力治公田,美恶取于此,不税民之所自治也。” 助法既包括了田制、也包括了税制。田制方面,“商人 始为井田之制,以六百三十亩之地,画为九区,区七十亩, 中为公亩,其外八家各授一区”。税制方面,“借其(八家) 力以助耕公田,而不复税其私田”。 商代的农业税制,是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劳力课征,将一 井630亩土地分为70亩的方田九块,交给平民耕种。周围八 块是平民私有耕地、收获物私有,中间一块为公田,由八个 平民共同耕种,收获物全部归国家所有,形成国家的赋税来 源。
彻法与助法相比: 一、授田面积由每夫70亩到100亩,意味着劳动生产水 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授田方式上彻法不再强调保留公田,这是税法的一 种进步,更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赋税收入的增 加。 总之,从助法到彻法是劳役地租向实物地租转变的具体 形式,为春秋时期赋税改革、即废除井田制和走向履亩而税 的完全实物田租制度打下了基础。
二、财政管理机构和制度 (一)管理机构 从战国史籍中,有田部吏、内史、大府等财 税机构,说明此时对财税征收和关市征管机构 的重视和加强。
(二) 管理制度
1、量入修赋的财政原则 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强凌弱,众暴寡,各国间战争不断, 战费支出浩大。为应对支出的需要,襄公二十五年,楚蒍 掩“量入修赋”,也就是根据支出变化来调整收入。这一 举措,一直延续到秦末。 2、财政管理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财政财务管理具有相对独立性, 且各具特点,但也有其共同性和发展的趋同性。 3、上计制度 对官员业绩考核,主要是通过上计来完成的,而财税 任务的完成与否主要在上计中反映,所以,上计制度实是 后世预、决算制度的开端。 上计制度,到春秋战国时期,加强了对财税内容的考核。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
•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军费开 支浩大,支出增长惊人,财政入不敷出,国库捉襟见肘。 为达到收支平衡,各国竞相修订税制,纷纷提高税率, 传统的什一税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鲁国的什二税, 魏国的什三税。齐国的什六税,秦国则二十倍于古,加 倍课征以积累财富,故横征暴敛已成了这一时期的普遍
二、春秋时期各国的财政改革
(一)齐国的财政改革
春秋时期的改革首先从齐国开始。公元685年齐恒公任 用大政治家、理财家管仲为相,其财政改革措施如下:
• 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首要地位。管仲理财思想的基本前 提是“强国富民,富民在于强国”,“凡治国之道,必 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 然后治之也”。
位的小生产经营方式已成为可能,封建的生产关系萌芽。而私田开
始大量的出现,原有的公田在分封世袭制下,逐渐地转化为私田。
井田制日趋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脱颖而出,封建的生产关系因此
形成。
(二)各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 各国的经济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生产上,从奴隶制生 产关系桎梏下解放出来的劳动者,手持自己的生产工 具,垦殖自己的土地,收获自己的产品,劳动兴趣与 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剩余产品增多,社会财富积累 加快。
(三)秦国的财政改革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任用商鞅于公元前359年 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其中财政方面的改革措 施主要有: • 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 • 取消分封制,创设郡县制,实行编户制。 • 废除世卿世禄制。 •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对商业实行重税政策。 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全面的政治 经济改革,给予奴隶制生产关系及其残余以毁灭性的 打击,促进了封建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财税史——精选推荐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税改革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改革的历史意义(一)春秋时期1、向井田之外的生产所得课税,从法律上否定了当时社会格局赖以存在的政治经济基础——井田制,从而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国家向社会增加赋税负担,从而鞭策赋税负担人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了财政收入,满足了争霸对财政的强烈需要;(二)战国时期1、进一步推动了封建私有制的确立;2、进一步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3、形成并实践了财政税收政策为实现社会目标服务的可能性和可行性;4、以合理的财政分配实践揭示了财政分配本身是一门学问总而言之,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了封建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大大促进了封建制的建立和发展。
(三)春秋战国财政改革的启示:1、财政税收反作用于社会发展变化的能量有时候是十分强大的,统治者承认土地私有,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井田制的开始崩溃,意味着在奴隶制度上打开了一个缺口;2、新事物的产生必将受到旧势力的阻挠,前进的道路充满光明但却异常曲折。
进步的财政税收改革必然会侵犯社会某些阶层的既得利益,因而激烈的改革往往会遭到激烈的反抗,商鞅变法就是最好的例子。
3.无论是财政改革还是社会变革,国家内部的综合条件起着很大的作用。
从改革的作用和效果来看,因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内部阶级力量的差异,其效果是不同的。
齐国等国虽较早的过渡到封建社会,但由于旧贵族势力较大,变法受到很大阻力,所以变法不彻底。
有的国家出现了内乱,政权不稳定。
只有秦国借鉴了各国变法的经验,改革比较彻底,功效最大。
春秋时期的各国变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直接的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但是,从财政发展史上看,春秋时期的税收制度有了一个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对土地征税和对工商业征税已经分开;国家对重要物质资源的控制,以及保护新兴地主阶级合法权益的措施逐渐施行,这都说明,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正在形成,以及保护新兴地主阶级合法权益的措施逐渐施行。
中国财税史
4、实行人头税。
5、划一度量衡。
6、均平田税,统一税率计算税额,所有田税一律纳粟,不得用其他实物或货币代替。
这一时期改革变法各国的变法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化运动。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保护封建地主阶级,废除奴隶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封建制的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变法使封建制度得到确立。由奴隶制引起的社会矛盾基本上得到解决。各国变法后,社会经济和文化日益繁荣,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四)魏国李悝等人变法:
1、废除奴隶主贵族官爵世袭制度。
2、推行“尽地力之教”: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田租收入。
3、实行“平籴法”: 在年成好的时候,政府以平价收购余粮作为储备,使粮食价不至于暴跌;荒年时再以平价出售,保证粮价不至于暴涨。用这种方法限止商人的投机活动,保护农民利益。
(五)楚国吴起变法:
(6)对不定居的商贾依照其收入征税三十分之一(后改为十分之一),使与定居的人负担均等。
意义:
a、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
b、征税原则: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转变为主要按土地和资产征税,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7、元代统治时间较短,对于国内贸易不征收商品通过税。
8、明、清两代通过税性质的内地关税分钞关税(清代称为户关税,税种分为两类:通过税或流通税、船料税)和工关税,清代时,前者税率为从价征实物5%,后者税率为实物征10%,收入不断增加。
【2】国境关税:
1、唐朝:征课形式主要包括“陌脚”(或舶脚,又称下碇税)、进奉(上贡朝廷的珍异之物)。
第2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课件
三、鲁国的财政改革
1.初税亩 • 土地制度的改革 • 征税制度的改革 2.作丘甲
3.用田赋
四、楚国的财政改革
楚国突出的财政变革就是实行量入修赋制度,蕴涵着两重意思: 其一,土地无疑已经私有化了。 其二,征收制度改革按收入的多少而征赋。
五、郑国的财政改革
郑国是周宣王弟友的封国。简公时,郑国任用子产为相执政,铸造 刑鼎,发展经济,救助百姓,因而郑国重新富强。具体的财政改革 有以下诸项:
三、科技文化的大飞跃
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字,不仅限于契刻与 陶铸,而且可以直接书写在竹简与丝帛之上,这 就方便了人们思想的书面交流,也有利于文化教 育的发展,所以春秋以后的各种思想、典章制度 便由口头流传转变为竹简传承。
•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 化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大飞 跃时期。
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财政改革
一、齐国的财政改革 二、晋国的财政改革 三、鲁国的财政改革
一、齐国的财政改革
1.土地制度的改革
2.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
3.赋役制度的改革 • 对私田征税制度的改革 • 征发徭役,无夺农时 • 实行轻税 • 实行盐铁等物资的官营 4.改革官俸制度
二、晋国的财政改革
1.土地制度与军事制度的改革 • 作州兵,废除按田征兵役之制 • 作爰田,实行土地私有 2.赋税制度的改革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制度
一、财政收入 二、财政支出 三、财政管理
一、财政收入
1.田租
2.军赋
3.其他收入 • 关市之征 • 盐铁专卖 • 贡纳收入
二、财政支出
军事支出 祭祀支出 王室支出 俸禄支出 其他支出
三、财政管理
财务会计制度 仓储出纳制度 上计制度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税史
八、贡纳支出
贡纳,是指附属国、小国、弱国迫于大国 武力威胁,向大国贡纳金银、财物粮款以 至男女奴隶的行为。到了春秋时代,这种 制度转变为小诸侯国国君不是首先向周室 贡纳,而是向霸主缴纳贡物。如要违背, 就会招致横祸讨伐。而作为共主的周天子, 则是贡不常至了。
对官员业绩考核,主要是通过上计来完成 的,而财税任务的完成与否主要在上计中 反映,所以,上计制度实是后世预、决算 制度的开端。
上计制度,到春秋战国时期,加强了对财 税内容的考核。
(四)财政体制
周代财政,大致可分为周天子和国两级。 “天子”之财政似为今天的国家财政; “国”一级财政,即诸侯国的财政,类似 今天的地方财政,地方财政还可细分。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1.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 2.徐喜辰:《井田制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
出版。 3.《尚书·禹贡》。《十三经注疏》上册,中华书局
1980年影印出版。 4.《春秋左传》,《十三经注疏》下册,中华书局
1980年影印出版。 5.《管子》。《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54年出版。
策措施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社会意义。 7.同三代比较,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支出有何特点? 8.我国最早的预、决算制度——上计。
需要,当然主要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战国时代
从公元前481年,齐国田常夺取政权到公元前356年秦国的 商鞅变法,在这150年左右的时间里,各国地主阶级通过 不同形式,先后把政权夺到自己手中,建立了地方性封建 政权。顺应这种变化的需要,各大国从政治、经济等各方 面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改革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下列几 方面:(1)要求在更大范围内,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允许土 地自由转让和买卖;(2)农业上要求突破原有的耕作方法和 管理方法;各国间商业交换的发展,也要求消除各国道路 关卡的限制,要求度量衡的统一,货币的统一;(3)各国为 了保存自己,必须壮大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为达到这一 目的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求改革和整顿财政制度,增加 财政收入。 1.魏国变法 2.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中国财税史》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10分)决定财政制度的因素不包括A.经济发展水平B.社会性质C.领导人素质D.政府职能2【单选题】(10分)财政史研究的内容包括A.财政制度B.其他都是C.财政政策D.经济结构与方式3【单选题】(10分)财政史的研究对象包括A.国家和社会思想文化B.财政制度与政策C.其他都是D.财政发展本身规律4【单选题】(10分)熊彼特将西方国家财政发展的历史分为贡赋财政、赋税财政、国家财政和公共财政四个阶段,其划分依据的是A.财政收入形态B.社会性质C.经济发展阶段D.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依据,或者称为财政融资方式5【单选题】(10分)以财政分配对象的表现形态为标准,不属于财政收入形式的有A.劳役财政B.实物财政C.货币财政D.国家财政6【判断题】(10分)财政史的内容不能拘泥于货币关系。
A.错B.对7【判断题】(10分)“财政”一词在中国随着夏王朝的建立而同时出现。
A.错B.对8【判断题】(10分)专业史学与专业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A.对B.错9【判断题】(10分)财政史的研究对象与财政学史的研究对象相同。
A.错B.对10【判断题】(10分)财政史是财政学的“流”。
A.错B.对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10分)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下,夏代田赋的征收采用了A.比例税制B.定额税制的贡法C.劳役租D.十一税率2【单选题】(10分)先秦时期的财政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是A.均田制B.井田制C.屯田制D.土地私有制3【单选题】(10分)井田制盛行于A.西周B.商朝C.夏朝D.春秋4【单选题】(10分)“分田赋兵”“分田制禄”反映的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更名天下田为王田C.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5【单选题】(10分)夏商西周时期,王与地方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是A.行政隶属关系B.完全独立C.相对松散的地方分权型D.中央集权型6【判断题】(10分)夏商周三代的土地制度,从宏观上讲是土地王有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时一百多国,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 初年,见于文献者约有十几国。当时的大 国有秦、魏、赵、韩、齐、楚、燕,即 “战国七雄”和越国。小国有周、宋、卫、 中山、鲁、滕、邹等。
3.城市
齐都临淄经春秋以来200多年经营,至战国时,工 商活跃,人口众多。
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有了市。市是农副产品和手工 业品的交易场所。在每个较大的城市里,都设有 市。市区四周有“市门”出入,设有“市吏”管 理,并征收市税,市中经商者都有“市籍”。市 的兴起和发展,使得城邑的性质,除政治功能之 外开始具有了经济意义。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
第一节 政治、经济概况 第二节 各国财政改革和田赋制度 第三节 工商税收和贡 第四节 财政支出 第五节 财政管理机构和制度
(一)周室衰微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申侯、鲁侯及许文公在 申(今河南南阳市北)地拥立原太子宜臼为王, 就是周平王。平王虽立,但无力驱逐犬戎,在晋、 郑等诸侯的支持下,他决定放弃易受犬戎侵扰的 首都镐京,于公元前770年把周的都城东迁到洛邑 (今河南洛阳西),史称“东周”。
2.交通
进入春秋后,各国间争战、会盟频繁,道路交通 发展更为迅速。
水路交通在古代比陆路更重要。除江、淮、河、 济四大水系外,在今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北 部又有汝水、颍水、菏水、泗水。为提高水运能 力,春秋时开始兴修运河,济水与泗水之间开凿 了深沟。春秋末吴国开凿了邗沟,通江淮,经鸿 沟,北会济、汝、泗水而达黄河,扩大了以鸿沟 为主的水上交通网。
需要,当然主要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战国时代
从公元前481年,齐国田常夺取政权到公元前356年秦国的 商鞅变法,在这150年左右的时间里,各国地主阶级通过 不同形式,先后把政权夺到自己手中,建立了地方性封建 政权。顺应这种变化的需要,各大国从政治、经济等各方 面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改革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下列几 方面:(1)要求在更大范围内,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允许土 地自由转让和买卖;(2)农业上要求突破原有的耕作方法和 管理方法;各国间商业交换的发展,也要求消除各国道路 关卡的限制,要求度量衡的统一,货币的统一;(3)各国为 了保存自己,必须壮大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为达到这一 目的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求改革和整顿财政制度,增加 财政收入。 1.魏国变法 2.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
第二节 各国财政改革和田赋制度
一、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 二、各国财政改革 三、田赋制度
一、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
(一)土地制度改变的主要原因 (二)土地私有制度的产生
(一)土地制度改变的主要原因
1.封建制度的没落 2.赋税负担增加 3.土地争夺战争 4.人口增加的影响
(二)土地私有制度的产生
(三)秦并六国
前316年秦向西南发展势力,攻灭蜀国和巴 国;前325年秦继魏、齐之后开始称王。之 后,秦国继续对外兼并,前221年,秦灭齐, 至此,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500余 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 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二、农业的进步和工、商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二)商业、交通和城市
第三节 工商税收和贡
一、职贡 二、工商税收 三、盐铁专卖
一、职贡
职贡是在奴隶社会里,诸侯对国王(周王 子)以及弱国对强国的物品输纳,它受爵 位高低的限定,也有输纳时间的限定,还 有数量多少的限定。职贡的目的是求得天 子或大国的谅解和保护。职贡始终是弱小 诸侯国的一个沉重负担。
二、工商税收
进入春秋以后,随着山林川泽的逐渐开发, 手工业和商业也日渐繁盛,从而形成了新 的税源。
(一)山泽之税 (二)关市之税 1、关税。 2、市税。
三、盐铁专卖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策有两大改变:第一是土地私有制 度的建立,第二是专卖政策的产生,这两种政策上的创制, 对于后世的财政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土地兼并 战争扩大,人们对土地私人占有欲望的日 益滋长,使土地分配制度向土地私有制度 的方向加速发展;经济发展,人民财富增 加,土地私有是财产制度建立必然的结果; 货币发达,人民可以以货币买卖土地,并 使土地为己有,这又是使人民对于土地发 生极大的诱惑。这就是该时期土地私有倾 向产生的三个因素。
管仲提出推行盐铁专卖的理由有四点: 第一,加重征税的弊害太多。 第二,实行盐专卖,国家可获巨利。 第三,必须由国家垄断盐的生产权和运销权,以保证盐专 卖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之不致于流失。 第四,非产盐国也可用低价输入产盐国的盐,再以高价销 售的办法来获取大利。
(一)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水利灌溉工程的兴建 3.冶金、盐业、漆器业 4.私人手工业
(二)商业、交通和城市
1.商业 许多城市都变成了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
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魏国的大梁等。 春秋战国之际,金属货币大量增加,这与
当时交换经济的发达是相一致的。
二、各国财政改革
(一)春秋时期 (二)战国时代
(一)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迫于 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各国相继任用一批有远 见的政治家思想家进行政治的、军事的和经济等 各方面的改革,其中大多是和财政有密切关系的。
1.管仲在齐国的改革 2. 晋国的改革 3.鲁宣公的改革 4.楚国的改革 经济改革是大国兼并的需要,是地主经济发展的
三、田赋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土地占有制度的渐变,导致 田赋制度也在发生变化。 1、相地衰征 2、初税亩 3、用田赋
此外,田赋的改革还有魏国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 力之教;吴起在楚变法,秦商鞅在秦国变法定为 田租、口赋制度。可见,从力役地租制到实物地 租,不仅是税制上的大变革,也是社会性质的变 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