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口诀心法十大要领一:虚灵顶劲
陈氏太极拳的口诀
![陈氏太极拳的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a10bf9f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6a.png)
陈氏太极拳的口诀太极拳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运动养生的方式。
现在我们出去锻炼也会经常看到有人在练习太极拳,那么你知道太极拳练习的要点在哪吗?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陈氏太极拳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预备势第一势来并步站,眼要平视松下肩,左胯右抽落右胯,左脚向左跨步来。
预备势来开步站,收心忘事归练拳,呼吸自然内畅长,眼要平视神内含。
2、起势两臂前搓松下肩,与肩同高变下按,右手抹眉两臂展,同时腰带右脚开。
屈膝下蹲两手起,头顶松肩手变按,右手抹眉右脚开,两手翻转抱球来。
3、揽雀尾左朋重心右移腰右转,两手抱球在胸前,提起左脚再左转,胯托左腿向前迈。
重心前移蹬后脚,上下分手左朋生,面向正前眼远视,呼吸自然顶头悬。
4、揽雀尾右朋重心后移左脚扣,重心左移两手随,腰向左转右手引,然后抱球到胸前。
腰向左转带右腿,复向右转迈右腿,重心前移弓步成,屈臂向上右朋生。
前拱后塌裆劲生,屈臂要圆易放松,意要放远内劲涌,身要平正不前倾。
捋:重心略后臂右转,随腰右转两手翻,复向左转坐后腿,手形不变随腰转。
挤:腰带右臂向右转,右臂外撑左手按,松圆远视要进身,外形不动内里转。
按:重心后移两手收,头顶肩松沉下肘,左脚蹬地两手推,上身不俯要收臀。
注意前弓和后坐,头顶收臀腰放松,后坐吸气上下随,前弓呼气上下合。
5、单鞭重心后移身法正,腰胯带动右脚扣,两手平抹向左行,与肩同高眼随行。
两手屈臂向右转,右手后伸要立掌,左手内翻到胸前,腰向左转合起手。
复向左转变勾手,右腿坐稳气下沉,后胯托起左腿迈,弓步按掌单鞭生。
6、提手上势重心后移扣左脚,重心左移松勾手,两臂平展松两肩,腰向左转提右脚。
复向右转送右腿,脚根着地合起手,右手在前与眼平,左手合到右肘下。
7、白鹤亮翅两手下履右靠生,双手翻转到胸前,右手收到小腹上,左手转圆到脸前。
腰向右转带左腿,复向左转向前点,左手下按右手托,上顶下松长身形。
8、左搂膝拗步重心不动腰右转,右手向下复后转,伸臂挑腕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
陈氏太极拳歌诀
![陈氏太极拳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6d30002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4.png)
陈氏太极拳歌诀头部:虚灵领劲,眼随手转,沉肩垂肘,两膊相系;上肢:腕部松活,定式塌腕,手指后弯,自然舒展;久练之后,已懂虚实,掌分虚实,指尖贯劲。
胸背:含胸塌腰,胸部宽舒,肋骨松沉,外向前合;右胸为实,右手为虚,右腰隙实,右腿为虚;拔背松沉,鼓起上提,腹内松静,气沉丹田。
腰胯:腰部松沉,腰隙抽换,定式塌腰,腰劲下去;敛臀收臀,肌肉松沉,向前上包,托起小腹;裆要圆虚,胯根撑开,膝微内扣,会阴上提;运转之时,松胯开胯,实足胯根,内抽下沉;定式之时,塌腰松胯,发劲之时,扣裆拧腰;下肢:以腿带膝,力聚膝节,膝带脚跟,定式里扣,欲迈左步,稳定重心,腰隙下抽,右胯内收;足尖足跟,左旋右转,落足方向,辨别清楚。
骨节:骨节松开,虚实对准,腰脊命门,为身重心。
用意:心静用意,风吹杨柳,内转器官,无处不松。
领劲:以手领肘,以肘领臂,以足领膝,以膝领腹。
轻缓:能松则轻,能轻则快,缓炼内功,自然沉重。
内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形动,内外合一。
以意运动,祛除僵劲,用功日久,劲自生。
连贯:起势揣摩,起势得势,以下拳势,容易得势;已到定式,意识贯注,似停非停,下势机动;两势之间,折迭衔接,微微贯劲,不僵不滞。
对称:意欲向上,必先寓下,意欲向左,必先右去;前进之中,必有后撑,对拉拔长,曲中求直。
虚实:练习初步,腿分虚实,虚实转换,越练越细;下肢虚实,分清之后,身手步法,虚实分清;再进一步,练习内外,以内引外,虚实分清。
缠绕:腰裆之劲,运行之时,弧形前上,定式下沉;螺旋内劲,发于丹田,顺逆缠绕,腰隙开始;顺缠实侧,腹部腰隙,逆缠实侧,背部腰隙;内练丹田,腰隙为根,实腿一侧,向上螺旋。
呼吸:配合吸气,内脏运动,呼气之时,小腹外凸。
发劲:发劲之时,腰裆之劲,迅速一转,抖发而出;推手之时,短促一吸,突然一蓄,将物掀起;一个短呼,沉着澎湃,内劲上翻,弧形直射。
刚柔:一步运行,劲惯九分,意贯十分,似停非停;外形似停,内劲不断,断而复连,意似贯注;练习日久,手臂松活,不僵不滞,澎湃汹涌;二步运行,轻沉结合,吸时轻灵,呼时沉着,练习日久,产生内劲,越发沉着,缠绵曲折;似松非松,将展未展,轻沉兼备,刚柔内气;三步运行,修炼虚静,空松园活,一片神行。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37d0581910a6f524ccbf853e.png)
陈式太极拳是在绝对的、永久的运动中进行,它要克服外加拳术以跳掷为本,用尽力气去拼搏,练过之后气喘吁吁的弊端,就是必须在绝对的永久的动作之中求得相对的、暂时的静,并于短暂的体形静态之中继续完成意念运动,调理身体的内部因外部变化而带来的短暂的不协调,使自己在顷刻之间达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以应御外来之动,克制对方于不协调的短暂瞬间,一举制敌。所以,陈式太极拳术的动作虽各式各样并且千变万化,进行在绝对动的形态之下,但是,它的其中又十分机密地贯穿着动中有静的自然规律,是一套无与伦比的,具备有无限生机的内家拳术。
分清虚实旨在要求陈式太极拳练习者自己心中明辨,但外形之上仍要实中有虚,实中有虚,心中一虚,四肢自然也虚,松随自然,但丹田要实,腰劲要实,足底要实(但涌泉穴要虚)。这三处只要一实,两臂与两腿这四体之虚也定然虚中藏实,说虚说实,说实也虚,虚实兼备,有机配合,这才真正是陈式太极拳自然之妙用,深悟其中道理,自妙精妙无穷,故必从严格守。
陈式太极拳,起势十分重要,一起得势,以下各招无不得势,徒手空运时,必须在意念上感觉到拳路运动承接得势,机敏灵活,并且要仔细揣摩拳势变化时,这个运动如何走下,另一个动作怎样运起,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到完美无缺为止。在神气十足,这个动作似乎可以停止之际,立即引动下一势动作,紧紧相承,让拳路变化于似停不停,不停而停之境。
正因为陈式太极拳招势是如此承接转变,要求也就更为严格,必须对拳路的一招一势仔细研究,领悟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关系。其中一个变化没有琢磨透理,那么这一势的机制情理便处于茫昧之中,势必影响到下一招的进行,若将拳路中招招独立,割断血脉神气,不能自始自终一气贯通,则胸中之太和元气永远难以发挥作用,拳术则疲。
含胸之时,必须同时塌腰,而不可弓腰。含胸弓腰成驼背,经脉、骨骼弯曲受压,气血通畅受阻,从而横气填胸,集聚胸腔,产生憋闷之感,直接损于身体,不宜练拳,功夫愈大受害愈深。所以必须进行塌腰,将脊椎骨向上轻提,背部内拨收起,使经脉舒展,气血畅通,由丹田而起,分四路而出,一气贯通。六分至心,分作两股,各三分上行到左、右肩,由肩骨缝中贯到左右指头;其余四分,化作两段,各二分下行至左、右腿,并经骨缝中贯至左右足趾,来保证虚灵顶劲。
陈氏·太极拳桩功诀要
![陈氏·太极拳桩功诀要](https://img.taocdn.com/s3/m/58c41a0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f.png)
陈⽒·太极拳桩功诀要武宗的愿景是“以武学打开世界”,使命是“智者不匹夫,武者⽆懦夫”,价值观是“爱国、强⾝、正义、修⼰、互助、和平”。
真正的中华武学是具有中华民族根本⽂化的核⼼内涵之道的,包括易学、中医、兵法、儒释道之学等⾼深⽽普世的民族⽂化。
武学诞⽣于这些优秀的⽂化中,历代⽆数武林先辈倾尽毕⽣⼼⾎,寒暑不易,⾎⽕交融,忍常⼈⽆法忍之痛楚,⽴常⼈⽆法坚持之志向,于⽆路处开⼭⽴派,开枝散叶,始有武术之百花争艳。
当今世界,也只有真正的中华武学可以科学⽽合理地阐释、修补、延长⼈的⽣命。
武有⼤⼩,⼤者卫国,⼩者卫民。
武学不仅是道学、哲学,训练⼈的智、仁、勇、能,提⾼⼈整个⽣命的⾝⼼健康和⽣活质量,更是术学,掌握真正的武术技击能⼒是武术之魂。
⼈之⼀⾝,⼼为主,⽽宰乎⾁。
⼼者,谓之道⼼,即理⼼也。
然理中能运动者,谓之⽓,其⽓即阴阳五⾏也。
然⽓⾮理⽆以宰,⽽理⾮⽓⽆以⾏。
故理与⽓不相离⽽相附,此太极根⽆极者然也。
天之⽣⼈,即以此理此⽓⽣于⼼。
待其稍有知识,⽽理⽓在⼈⼼者浑然⽆迹象。
然⼼之中或由内发,或由外感,⽽意思⽣也。
当其未⽣,浑浑混混,⼀⽆所有。
及其将⽣,其意微乎其微,⽽阴阳之理存乎其中。
顺其⾃然之机(即⼼构形),仍在⼈⼼之中(即《中庸》所谓未发也)。
及其将发,⽽⼼中所构之形呈之于外,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偏或正,全体⾝法⽆不具备。
(⼀)虚灵顶劲、⽴⾝中正⾝体要保持中正,不俯不仰,下颚微收,犹如头上顶着⼀满碗⽔或者有绳⼦提着,⼜称“顶头悬”或“百会朝天”此势对全⾝的中正安舒有提挈作⽤。
亦显⽰精神振作⽽稳健含蓄。
但要注意,顶劲要⾃然,若有若⽆,不可硬往上顶,“⽤⼒则项僵,⽓⾎不能流通”。
(⼆)沉肩坠肘肩部放松,向下沉塌,两肩忌耸起,亦不可后张或前扣,耸肩则⽓不易下沉,肘悬则肩不能沉,肘僵则⽓不能通,上肢不柔。
松肩垂肘才能使内⽓运⾏和⽓⾎流畅,形成的这种沉劲外柔内刚,如棉裹铁,练好之后,⼊⾥透内,威⼒⽆穷。
太极拳的基本口诀
![太极拳的基本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d05b11d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f.png)
太极拳的基本口诀
太极拳的基本口诀
太极拳崇尚以柔克刚,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修身养性,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太极拳的基本口诀,欢迎参考阅读!
直线为攻,曲线为守;近身短打,慢练体会。
以意领炁,以炁领形;虚灵顶劲,无中生有。
“太极拳”心法:
太极阴阳玄理明,
万变千化不离宗。
不偏不倚守中和,
悟透松紧功始成。
松紧本是一根绳,
松紧紧松刚柔用。
骨撑筋伸肉要松,
松撑圆沈臂如弓。
头领足蹬中间空,
坠肘松肩两手挣。
吸胯开裆膝自挺,
虚腋坐胯必起胸。
呼吸以喉入心腹,
直落丹田涌泉通。
捧劲不离贯始终,
周身似簧遇力应。
意不紧来又不松,
不即不离不离中。
道法自然自然法,
勿求勿追悟中行。
心松形松神亦松,
似松非松松松松。
臂撑膝撑意亦撑,
不撑自撑撑撑撑。
太极拳练习要领:
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人来打,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就屈伸。
太极拳的技术特点一:虚灵顶劲竖项
![太极拳的技术特点一:虚灵顶劲竖项](https://img.taocdn.com/s3/m/956b2b3d7fd5360cbb1adb12.png)
太极拳的技术特点一:虚灵顶劲竖项太极拳的技术特点一:虚灵顶劲竖项经络学说有以头为百脉之宗的说法。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好似头顶上有绳索悬着,从而感觉有虚灵顶劲之意,也称顶头悬。
虚灵顶劲可使头部自然垂直,有利于练拳时的控制平衡和中枢神经对器官机能的调节等。
要保持虚灵顶劲姿势不松塌和不强硬,颈项要端正竖起,颈项的自然放松竖起能使头部左右转动时自然灵活,达到头正、顶平。
做到虚灵顶劲,才能精神饱满、意会贯注,保持练习时的动作沉稳和扎实。
太极拳的技术特点二:沉肩坠肘坐腕肢的三大关节为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
练习太极拳时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沉肩坠肘有利于躯干的含胸拔背,同时会有身体重心下沉的内劲感觉。
沉肩坠肘动作要保持腋下的回旋余地,不要把臂紧贴胸部或体侧,还要有微向前合抱的感觉。
坐腕(塌腕)是腕关节向手背一侧自然屈起,无论在定势动作和运转动作中都须注意坐腕要求。
坐腕对各类手法的劲力都有积极作用,如腕部松懈则前臂无力。
掌握自然伸展的舒指与坐腕相配合,既有动作形象美感,又有臂部的劲力体现。
太极拳的技术特点三:含胸拔背实腹含胸是胸廓略向内微屈30度左右,使胸部有舒展,背部有充盈饱满的感觉。
太极拳的含胸拔背是一种身体基本姿势要求,不是随动作变化而变动的。
它既能使胸腔上下径拉长,横膈肌有更大向下舒展余地,有利于腹式呼吸的深长,又能有助于身体重心的下沉。
拔背是当胸向内微含时,背部肌肉往下松沉,两肩中间脊背鼓起上提,同时略向后上方拉起,使背部肌肉产生一定张力和弹性。
横膈肌运动所产生的腹式呼吸,使腹部肌肉逐步得到锻炼,腹部渐渐充实圆满,尤其是下腹部的充实,更有益于气沉丹田的要求。
腹部随练习会时松弛时紧张,但始终保持松静的状态和感觉。
含胸拔背实腹相互作用,练拳时保持着躯干的基本姿势。
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四:松腰敛臀圆裆腰是身体转动的关键部位,对动作变化、重心稳定等都起主要作用。
练习时,多腰部的要求是松而沉。
太极拳之虚灵顶劲
![太极拳之虚灵顶劲](https://img.taocdn.com/s3/m/75e30b09ec3a87c24128c47e.png)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太极拳之虚灵顶劲
太极拳之虚灵顶劲
很多人对太极拳的虚灵顶劲都充满了好奇,到底什么是虚灵顶劲呢?虚灵顶劲在太极拳中有何作用呢?一起探讨一下。
说到虚领顶劲,先讲一个小故事吧。
前几年的时候,到公园练拳,看到一个老头在练太极拳,可是一看总觉得别扭,仔细观察才发现,这个老头打拳时总是梗着脖子练拳,就像一个大蚂蚱的脖子一样,脖子往上梗梗的,后来通过了解才知道,这个老头年轻时在三门峡工地干活,跟一个大学生学的太极拳,而这个大学生是照着书本学的拳,这才明白,原来是把太极拳的虚领顶劲的要领给理解错了,造成的梗脖子。
那么什么是虚领顶劲呢
这里说一种现象,就好容易理解了。
大家平时在火车站、工地等地方,看到一些人或者手提重物,或背着重物的时候,这些人在重物的下压下,造成脖子上伸,而且物体越重,脖子上伸的越厉害,并且感觉好像脑袋往上顶一样,这就是虚领顶劲的一种表现。
学习太极拳身体要保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经常学习太极拳能纠正不良姿势以及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太极拳的十大要领
![太极拳的十大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0aa797f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d.png)
太极拳的十大要领太极拳功夫修养的十大要领,贯穿于整个太极拳实践的全过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十大要领。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十大要领第太极拳的一大要领虚灵顶劲气沉田虚灵者,灵明也;顶劲者,内劲轻轻上拔,使清阳之气上升;气沉田即在运动中把人体能量,沉藏于丹田。
其具体做法为:下颏回收找喉头,喉头向后向上找玉枕,玉枕向上找百会,百会虚悬,使周身上下内外连成一个整体。
《十三势行功心解》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顶头悬要从“悬”字着眼,从“顶”字着手,“悬”的意思是虚领,属于柔,“顶”的意思是使颈直肌轻度收缩,属于刚,要处处有刚柔相济之意。
虚灵顶劲决非硬顶,硬顶是僵劲,非真正的顶劲。
顶劲上领,不可太过,太过则正气猛涌上头,血压升高,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其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容易产生杂念。
因此,太极拳理论指出:“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非有,若有若无,无过不及,折其中而已。
”“虚灵顶劲气沉田”所指的丹田是下丹田。
中医理论认为,下丹田通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
故古代养生家认为,用心意集中于丹田内,先吸后呼,一吸百脉皆合,一呼百脉皆开,呼吸往来而百脉皆通,气血畅通百病皆除;又认为,将心意守住丹田,丹田即生气生血,气血充足,身体健壮而百病皆愈。
所以,气沉丹田,不仅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太极拳健身的基本功。
在太极拳揉手(推手)中,头要自然向上领起,上虚下实,气沉落于小腹(下丹田),此时下盘稳健,周身中正,动作忽隐忽现,如物漂于水。
如球滚于地,犹如不倒翁,即拳谱所云:“飘飘荡荡浪里钻,上轻下沉不倒颠。
太极拳的第二大要领:含胸拨背意内敛含胸者,胸微内含;拔背者,尾闾下垂,百会上领,拉直脊柱;意内敛即精神不张扬。
其具体做法:含胸时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向前合,两肋微敛,胸略内含,心气下降,自然形成横膈式深呼吸,促使腹腔内的器官受到时紧时松的腹压运动,不仅促进了血液循环和内脏机能之活动,而且对揉手(推手)之走化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把握陈式太极拳的要领
![把握陈式太极拳的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057d88e1f111f18582d05a9f.png)
把握陈式太极拳的要领如何陈式太极拳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练习陈式太极拳需静心修炼,否则达不到练功效果。
一虚灵顶劲就是头向上顶,意识上顶百会穴,神贯于顶,项部直立松竖。
具体练法头顶天,项松竖,眼睛平视,后脖颈贴衣领。
这是对静态的头颈部而言。
盘起拳架来,就要同其他要领相互联成一体动作。
如在“虚灵顶劲”的同时,“气沉丹田”;气沉丹田时,相应“含胸拔背”、“沉肩垂肘”。
这时,有顶有沉,上下之势,得以相称,脊椎松竖了,身躯正直了,此时,就会出现一种松空的感觉。
这里有一个地方非常难练,即习惯性的向上顶劲,身躯也会随着一起向上,而此处的头向上顶,应该是身躯下沉。
这在太极“力道”上讲,是力在上与下的对称,要达到这层意思,须相应地克服日常生活习惯上的拙力。
之所以说这是拙力,因为“一上俱上”拔了底劲,立身不稳,易于倒地。
“虚灵顶劲”,在陈式太极拳要领中排次居首,在整个要领中是个“纲”,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
二沉肩垂肘是指肩要松开下沉,肘要松开下垂,但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肩若不能沉,气也沉不下去;肘要翘起,肩也会随之耸起来,就同内家拳相悖了。
根据笔者实践体会,肩易沉,但着意于肩的下沉,则会在往下伸拉下,肩有不舒适的感觉。
练习陈式太极拳讲究的是松,初学陈式太极拳要求做到全身放松,当你练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你会发现,沉和松是同时存在的。
因此,转意于肘,后来逐渐地觉得只要肘能下曲松垂,肩自然就会沉下去,且很顺应。
肩与肘的关系,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但须注意,沉肩时,还要虚腋。
腋下 "如同夹着两个热馒头",空度大了,谨防要掉;空度小了,又怕烫着。
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有分寸感,非常贴切,说拢住实则无物,道无有意念存在,这种寓虚与实、合与开于无限想象的高度集中的空间里,使身体出现一种腾挪飘逸劲势。
可见,肩与腋的关系,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腋能虚“沉肩垂肘”才能正确,才能到位。
三者,是互为条件,互相联系的。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83式口诀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83式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6ea082497f1922791788e849.png)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83式口诀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83式口诀陈式太极有渊源,王庭先祖传在前,陈鑫品三留真传,发科前辈创新拳。
松活弹抖刚柔济,螺旋缠绕妙无比,动作舒展手法细,闪展腾挪无僵力。
预备起式双足开,虚领顶劲呈自然,两耳听后立身正。
双眼平视心气静。
金刚捣碓精神敛,阴阳无偏太极现,全身缠绕螺旋劲,右拳捣碓顶精领。
谁人不识揽扎衣,左屈右伸最神奇,千变万化由我运,两足平踏定根基。
六封似闭周身合,合中寓开开中合,左足跟步虚实分,风吹杨柳天机动。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左右分,右勾左掌非马步,上下四旁扣如弓。
金刚捣碓鬼神惊,心平气静把胯松,左手如鞭长空响,提膝震脚大地沉。
白鹤亮翅要分明,右翅舒展击长空,两手引来搂风式,右足开步左要跟。
斜行拗步气要沉,手要搂膝身法正,左足斜行开一步,左手成勾右为掌。
初收提膝双插掌,右脚抠地身不晃,浑身猬缩似纯阴,阴中藏阳任人侵。
前趟拗步抖威风,两足平开两手分,眼随右手中指转,转到定式神可接。
接到斜行拗步时,圆转随意运鸿蒙,动中有静静藏动,乾坤正气运周身。
再次初收精神聚,虚步点地手护胸,不收不见放中巧,灵猫扑鼠束其身。
又到前趟拗步来,心空腹实裆要开,只要中间身法正,何惧周围有敌来。
掩手肱拳劲要整,劲力要在腰间寻,前冲后顶劲对称,注意拳头莫握紧。
金刚捣碓又一着,上打咽喉下打阴,震脚莫把双重犯,沉肩坠肘要记清。
披身捶式最难传,松活弹抖全体现,顺逆缠丝步跟稳,蓄发相变要松沉。
背折靠式不好练,左拳岔住在腰间,右肩下打七寸靠,背折一靠更无偏。
青龙出水鬼神泣,转接灵敏无滞迹,右手撤回又一捶,此为太极变中拳。
双推掌式腰要拧,右足上前左足跟,进步莫迟两掌推,不顶不延妙手传。
三换掌式彼难防,圆转自如在腰间,双手如运太极球,上轻下沉不倒翁。
肘底看捶叶底花,右拳藏在左肘下,左足点地右踏实,好似仙桃悬肘下。
倒卷肱式为退行,退中寓进步法精,左顾右盼车轮转,首莫仰俯脚莫颠。
退步压肘击胸膛,敌欲能防非妙方,压肘同时要撤步,右肘后顶把敌伤。
太极拳基本技法
![太极拳基本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f33b305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e.png)
太极拳基本技法太极拳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运动,要练好太极拳必须掌握它的“技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基本技法。
欢迎阅读!太极拳基本技法太极拳基本技法(一)虚灵顶劲:虚灵顶劲即“顶头悬”。
练拳时讲究头部的头正、顶平、项直、颏收,要求头顶的百会穴处要向上轻轻顶起,同时又须保持头顶的平正。
要使头正、顶平,就必须使颈项竖直、下颏里收。
顶劲不可过分用力,要有自然虚灵之意。
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
扎实。
太极拳基本技法(二)气沉丹田:气沉丹田,是身法端正,宽胸实腹,“意注丹田”,意识引导呼吸,将气徐徐送到腹部脐下。
太极拳在运动时,一般都是采用腹式呼吸,同时“意注丹田”,这样能达到太极拳“身动、心静、气敛、神舒”的境地。
用腹式呼吸来加深气息的深长,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不能用强制的方法。
要求整套动作都要与一呼一吸结合得非常密切,应根据动作的开合、屈伸、,起落旦进退、虚实等变化,自然地去配合。
一般地说,呼吸一总是与胸廓的张缩、肩肿的活动自然结合着。
在一个动作里,往往就伴随着一呼一吸,而不是一个动作固定为一吸或是一呼。
这种与动作自然配合的方法运用得当,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圆活、轻灵、沉稳。
太极拳基本技法(三)含胸拔背:含胸是胸廓略向内涵虚,使胸部有舒宽的感觉。
这样有利于做好腹式呼吸,能在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含、两肋微敛的姿势下,通过动作使胸腔上下径放长,横隔有下降舒展的机会。
它既能使重心下降,又使肺脏、横膈活动加强。
拔背与含胸是相互联系的,要含胸就势必拔背。
拔背是在胸略向内涵虚时背部肌肉向下松沉,两肩中间颈下第三脊骨鼓起上提并略向后上方拉起,不能单纯地往后拉。
这样背部肌肉就会有一定的张、弹力,皮肤有绷紧的感觉。
含胸拔背,胸背肌肉须松沉,不能故意做作。
太极拳基本技法(四)松腰敛臀:太极拳要求合胸、沉气,因此在含胸时就必须松腰。
松腰不仅帮助沉气和下肢的稳固,更主要的是它对动作的进退旋转、用躯干带动四肢的活动及动作的完整性,起着主导作用。
陈氏太极拳口诀
![陈氏太极拳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b299567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b.png)
陈氏太极拳口诀『陈式太极拳学习者』精选编辑陈氏太极拳口诀陈式太极有渊源,王庭先祖传在前,陈鑫品三留真传,发科前辈创新拳。
松活弹抖刚柔济,螺旋缠绕妙无比,动作舒展手法细,闪展腾挪无僵力。
预备起式双足开,虚领顶劲呈自然,两耳听后立身正。
双眼平视心气静。
金刚捣碓精神敛,阴阳无偏太极现,全身缠绕螺旋劲,右拳捣碓顶精领。
谁人不识揽扎衣,左屈右伸最神奇,千变万化由我运,两足平踏定根基。
六封似闭周身合,合中寓开开中合,左足跟步虚实分,风吹杨柳天机动。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左右分,右勾左掌非马步,上下四旁扣如弓。
金刚捣碓鬼神惊,心平气静把胯松,左手如鞭长空响,提膝震脚大地沉。
白鹤亮翅要分明,右翅舒展击长空,两手引来搂风式,右足开步左要跟。
斜行拗步气要沉,手要搂膝身法正,左足斜行开一步,左手成勾右为掌。
初收提膝双插掌,右脚抠地身不晃,浑身猬缩似纯阴,阴中藏阳任人侵。
前趟拗步抖威风,两足平开两手分,眼随右手中指转,转到定式神可接。
接到斜行拗步时,圆转随意运鸿蒙,动中有静静藏动,乾坤正气运周身。
再次初收精神聚,虚步点地手护胸,不收不见放中巧,灵猫扑鼠束其身。
又到前趟拗步来,心空腹实裆要开,只要中间身法正,何惧周围有敌来。
掩手肱拳劲要整,劲力要在腰间寻,前冲后顶劲对称,注意拳头莫握紧。
金刚捣碓又一着,上打咽喉下打阴,震脚莫把双重犯,沉肩坠肘要记清。
披身捶式最难传,松活弹抖全体现,顺逆缠丝步跟稳,蓄发相变要松沉。
背折靠式不好练,左拳岔住在腰间,右肩下打七寸靠,背折一靠更无偏。
青龙出水鬼神泣,转接灵敏无滞迹,右手撤回又一捶,此为太极变中拳。
双推掌式腰要拧,右足上前左足跟,进步莫迟两掌推,不顶不延妙手传。
三换掌式彼难防,圆转自如在腰间,双手如运太极球,上轻下沉不倒翁。
肘底看捶叶底花,右拳藏在左肘下,左足点地右踏实,好似仙桃悬肘下。
倒卷肱式为退行,退中寓进步法精,左顾右盼车轮转,首莫仰俯脚莫颠。
退步压肘击胸膛,敌欲能防非妙方,压肘同时要撤步,右肘后顶把敌伤。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a1ad7f6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f.png)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是演练陈式太极拳最基本的知识,动作要领是学好陈式太极拳的入门和根本,必须弄通弄懂,在演练时严格遵守。
招势相连
招势相连是指打一整趟太极拳不仅一动全动,周身相随,而且招势之间不丢不顶,圆转自如,一气呵成,内劲不断,滔滔不绝,浑然而成。
太极拳招势相连的原因,在于它是以意行气、以气运形的拳术运动。
《拳论》说“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最忌只用后天拙劲。
拙劲貌似刚强,但因其有起有止,有断有续,旧力尽时,新力未生,最易被人乘隙而击,以意行气,用的是内气,拳路自始至终,招招势势均由意念所引,绵绵不断,循环无穷。
招势相连的具体方法是:在手法遇到往复时,要嵌进折叠。
如上一动将终,在下一动作之先,如下一动作要往下和往前行,那末就要先向上一折,再往后一叠,然后再接做下一拳式,这样就会呈曲线缓和运动。
《拳论》说:“意欲向上必先寓下,意欲向前必先寓后。
”步法上遇到进退时,要嵌以转换,迈步向前或退后走弧形,均不可直进直退,要有以步随身和身随眼动、留恋缱绻、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神态。
开合,收放,寓义收即是放,放即是收。
招招势势,以意贯之,形断意连,劲断意不断,神气运行,源源不断。
慢到方时快,快到圆时慢,极其匀称地配合着开合,如玉环的无端,看不清衔接在何处。
拳情拳景,如层峦叠嶂,江河奔流,自有无穷美感。
与人搭手,进退攻防,不呆不滞,立于不败之地。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七十六式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七十六式](https://img.taocdn.com/s3/m/fb1ba9df33d4b14e852468a5.png)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七十六式一、太极拳十大要领:1、虚灵顶劲2、含胸塌腰3、松腰养气4、分清虚实5、沉肩坠肘6、以意行气7、上下相随8、内外相合9、招势相连10、动中求静二、第一式预备势第十六式金刚捣碓第二式太极起势第十七式撇身捶第三式金刚捣碓第十八式青龙出水第四式懒扎衣第十九式双推手第五式六封四闭第二十式肘底看拳第六式单鞭第二十一式倒卷肱第七式金刚捣碓第二十二式白鹤亮翅第八式白鹤亮翅第二十三式斜行第九式斜行第二十四式闪通背第十式搂膝第二十五式掩手肱拳第十一式拗步第二十六式六封四闭第十二式斜行第二十七式单鞭第十三式搂膝第二十八式云手第十四式拗步第二十九式高探马第十五式掩手肱拳第三十式右擦脚第三十一式左擦脚第五十四式摆脚跌叉第三十二式左蹬一跟第五十五式左右金鸡独立第三十三式前趟拗步第五十六式倒卷肱第三十四式击地捶第五十七式白鹤亮翅第三十五式踢二起第五十八式斜行第三十六式护心拳第五十九式闪通背第三十七式旋风脚第六十式掩手肱拳第三十八式右蹬一跟第六十一式六封四闭第三十九式掩手肱拳第六十二式单鞭第四十式小擒打第六十三式云手第四十一式抱头推山第六十四式高探马第四十二式六封四闭第六十五式十字脚第四十三式单鞭第六十六式指裆捶第四十四式前招第六十七式猿猴探果第四十五式后招第六十八式六封四闭第四十六式野马分鬃第六十九式单鞭第四十七式六封四闭第七十式雀地龙第四十八式单鞭第七十一式上步七星第四十九式玉女穿梭第七十二式下步跨虎第五十式懒扎衣第七十三式双摆莲第五十一式六封四闭第七十四式当头炮第五十二式单鞭第七十五式金刚捣碓第五十三式云手第七十六式收势。
陈式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
![陈式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b7192e53968011ca200911d.png)
陈式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一、头颈部陈式太极拳要求“虚灵顶劲。
”“提顶”、“吊顶”、“头顶悬”等说法。
所以用领、提、虚、灵等字来描绘头颈部位,主要是怕中气过于上冲,从而引起颈部肌肉僵直、失掉头部的灵活性,导致全身的僵滞。
从力学来讲,头处在人体上下垂直线上;从生理学来讲,头部的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
如果练拳时头部东倒西歪,势必影响身体的平衡和协调,不但失去动作姿势的优美,也影响精神的集中。
练拳时头部要端正、虚领顶劲、但不硬挺。
头颈部要直,一招一势,头颈部要领掌握得好,才能使精神集中,举手投足,受着意识的指导,动作起来,才能使周身灵活。
否则就显得精神涣散,动作失去完整和协调。
要求头部要保持正直,颈部肌肉要保持松驰状态,使头部有悬起的感觉。
注意不要勉强和呆板,避免前俯后仰东倒西歪。
身体移动和旋转时,头颈部与身躯四肢要上下一致,两目要平视延远。
运行中,某手为主,眼神注于该手的中指端。
下颗要微向内收,牙齿和口唇要微合。
舌尖抵住上颚,以加强唾液分泌。
耳听身后,兼顾左右。
总之,处处要自然轻松,不可有丝毫急躁的情绪。
二、上肢部1.肩肘:“松肩沉肘”是太极拳的共同要求。
就是两肩关节要向下向外松开,两肘关节要向下沉坠。
松肩和沉肘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做到抓肘松肩,两臂才能圆满松活,运动自然。
解脱擒拿,内劲运动在胸腰。
通过肩肘,力达手腕,方能解脱。
肩肘关节通顺,内劲才能达到掌指。
如果肩肘受到障碍,便会影响内劲运用,从而也影响了周身协调。
在练习时,经常要注意两肩关节的松驰,有意识地向外引伸,使劲逐渐拉开下沉;两肘则要有下垂之意,以起到“护肋”的作用。
同时还要注意使腋下留有大约一个拳头的空隙,以利于手臂的旋转自如。
肩臂的上下左右旋转,虽然要求轻灵,但不可漂浮和软化,处处要力争圆满,做到轻而不浮和软化,处处要力争圆满,做到轻而不浮沉.而不僵。
但是这种功夫必须日久才能达到。
2.腕:陈式太极拳有竖腕、坐腕、折腕、旋转腕等多种变化,是随着动作的需要,身法的协调而变化的。
太极十大要领与缠丝功
![太极十大要领与缠丝功](https://img.taocdn.com/s3/m/8f1da6cca45177232f60a2d9.png)
太极十大要领与缠丝功十大要领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是演练陈式太极拳最基本的知识~动作要领是学好陈式太极拳的入门和根本~必须弄通弄懂~在演练时严格遵守。
虚灵顶劲虚灵顶劲是指演练太极拳时~始终保持头容端正~百会穴轻轻向上领起~有绳提之意。
此为演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要领之一。
要想做到虚灵顶劲~须先弄准百会穴的位臵。
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顶端中央的发旋处~也即后发际正中向上七寸处~又称三阳、三阳五会、五会、巅上、天满、维会、泥丸宫、岭上、岭上满天等~为人体之制高点。
《拳论》说:“百会穴领其全身”。
虚灵顶劲就是要清气上升~虚达于百会穴。
清气如何上长,《拳论》说:“非平心静气不可~浊气必下降至足。
一势既完~上体清气皆使归于丹田~盖心气一下~则全体之气无不俱下”。
顶劲领起来~气归丹田~起于会阴~上行循腹里天突、廉泉、上督脉~亦由会阴起~过长强~顺脊逆行而上至百会。
何谓“顶劲”,《拳论》说:“顶劲者~是中气上冲于头顶者也”。
如果中气不向上领~正气即塌~四肢瘫软~无所依附~犹如一堆烂泥~打拳何从谈起, 但顶劲决非硬顶~硬顶是僵劲~非为真正的顶劲。
“顶劲上领~意思如上顶破天~不可用气太过”。
太过则正气猛涌上头~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气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
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
所以《拳论》说:“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似无~不过不及~折其中而已。
”“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
”虚灵顶劲~既是打拳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要领~同时又是一种拳术境界。
练拳之初~很难真正领会其意~准确把握要领~只要由招熟渐悟到懂劲阶段~内气开始动荡~清气产生、丰盈~膀胱发热~丹田中正气浩瀚~才可真正体验灵机一动~清气上浮~周身空灵的奇妙境界。
但尽管如此~演练者从一开始~就须严格遵守虚灵顶劲的要领。
非如此~难于练好太极拳~不会产生清气~也不会有以后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随心所欲的通达和自如。
含胸塌腰含胸塌腰是在开胯屈膝的同时胸脯向内微微含住~心气下降~两胁微束~腰劲自然下塌~周身血脉流畅无阻,要塌腰~必定含胸。
陈式太极拳口决(歌决)
![陈式太极拳口决(歌决)](https://img.taocdn.com/s3/m/806d9e6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e.png)
陈式太极拳口决(歌决)陈式太极拳口传歌诀陈氏太极拳密传歌诀, 是陈家沟太极拳在传延程中便于记忆的一种教学方式, 用地方语言朗读或背诵更是韵味十足,一定些程度上他更象是顺溜,他象形的将拳式的举动或用法以顺口溜的形式一一释解,足见编写者的聪明才智,足见他为了照顾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学拳者的用心良苦.陈氏太极拳歌诀的出现,彻底的解决了一些读书不多和识字很少的学拳者对拳理不易理解之不足.金刚捣碓金刚捣碓双手起, 重心右移往后捋,重心右移左脚上, 双手转前向左挤,重心左移右足上,拳击面门膝击裆,烂插衣揽插衣,招式奇,双手互转重心移,忽灵右足右横上,右臂横扫敌难当。
六封之闭六封之闭须放松,肩肘腕手尽显柔,肩靠肘击都用上,占敌位前吾为雄。
单鞭单鞭一势最为雄,左象箭来右似弓,要彼使劲来打吾,引动四两拨千斤。
金刚捣碓接着又来二捣碓,以左带右巧换位,肘膝松合猛震足,力点平稳不伤根。
白鹤亮翅白鹤亮翅用劲巧,左右上下妙在腰,右撑左按少定势,遇顶则丢劲要少。
除了单鞭是斜形,先左后右往下拧,上擒下铲似进步,关键在于不丢顶。
搂膝搂膝只在弹抖中,忽然下沉敌落空,快速弓身抱他膝,前假后真要从容。
上三步紧跟三步进敌身,步活裆园劲要真,右来左挡我右击,要点打击敌首根。
斜形这次斜形不一样,遇敌出拳吾旋裆,左臂内弧横截击,迎手劈掌最为上。
搂膝忽然弹抖用搂膝,身体下沉抱腿走,要想攻下先守上,要点就在肩不僵。
上三步这个三步与前同,后要用力前要弓,切记领劲首要正,否则人在云雾中。
掩手肱拳这与上招紧相连,先掩敌手再出拳,蓄而后发劲贯足,敌命打击心胸间。
金刚捣碓右肘上击速转身,接着又用三捣碓,切记重心左胯拦,否则身体难站稳。
撇身捶撇身捶,劲落根,宛如青蛇摆动身,身躯顺提顺采式,再次左旋逆常拼。
青龙出水青龙出水招不难,关键在于身右旋,右手握拳沉胯处,猛然发力将敌掀。
这次紧连双推手,大小双圈劲贯肘,切记重心在右足,虚领顶劲裆要空。
倒卷肱说二守势倒卷肱,前足虚来后足弓,双手左右相照应,这边引来那边攻。
论陈式太极拳中的“虚领顶劲”陈恩
![论陈式太极拳中的“虚领顶劲”陈恩](https://img.taocdn.com/s3/m/b606753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4.png)
论陈式太极拳中的“虚领顶劲”陈恩•论陈式太极拳中的“虚领顶劲”陈恩太极拳是练神、练意用意、练轻灵的拳,也是行气练气的拳,是一种顺应人体的自然状态,顺应自然规律,而引发其自然之力的一项体育运动。
陈式太极拳注重的意,就是意识,意识要集中,要专心练拳,细心揣摸。
头为周身之首、之主,如果头部东倒西歪,不仅影响到动作姿势的优美和协调,而且会使精神难以集中,而要集中意识就要提神,提神就要求要神贯顶,要求头正,头轻轻上顶,这是“虚领顶劲”总的要求,也是体现在躯干部分的“虚领顶劲”。
虚领是前奏、是顶劲的基础,顶劲是步骤、是建立在虚领基础上的。
先有虚领后有顶劲,虚领与顶劲是相对的、是相比而言的,所谓虚领是比较轻松灵活的意思;所谓顶劲是比较沉着充实的意思,这是掌握虚领顶劲的原则,也是虚领顶劲规律。
将其引深入开合中,开为顶劲合为虚领;引深入缠丝中,顺缠为虚领逆缠为顶劲;引深入一圈中,半圈为虚领另半圈为顶劲;运用到虚实中,虚为领实为劲。
实践证明无论怎样引深虚领顶劲,其在躯干部分的要求是基础,有了基础才能将这一要求引深入一切陈式太极拳中。
对“虚领顶劲”的分析虚领并不是不领,并不是没有,只是一种意识、意念而已。
虚领显于躯干则是精神能够提起、目有所属、神易相聚;显于上肢则是肩能活转、肘能传动、手能灵变;显于下肢则是裆能撑圆、膝能定向、足下有根。
顶劲并不是要用顶牛之僵劲,而是用意念来控制的一种虚虚领起之劲,隐于内则是用意、用心为主导引领内气运行的一种用意方式[2];显于外则能使肢体放长产生弹性,久练之后掤劲自然就能掤的起从而贯串于整个“虚领”“虚”在陈式太极拳中应理解为并非万念皆无,丝意无有,而是扫除妄念,心平气和,也就是心志专一,凝神守窍,神与气合后达到空明的境地。
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处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不硬不软、似有似无的状态中便为虚,虚既是心静用意[1]。
在实际演练摸索中,头颈部应竖直,肌肉放松,头顶部(百会穴处)虚虚领起似顶着一碗水,不可强为上顶,避免颈部僵硬,略有上提悬起之意,不可低头仰面和左右歪斜摇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式太极拳口诀心法十大要领一:虚灵顶劲
陈式太极拳口诀心法十大要领一:虚灵顶劲虚灵顶劲是指演练太极拳时,始终保持头容端正,百会穴轻轻向上领起,有绳提之意。
此为演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要领之一。
要想做到虚灵顶劲,须先弄准百会穴的位置。
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顶端中央的发旋处,也即后发际正中向上七寸处,又称三阳、三阳五会、五会、巅上、天满、维会、泥丸宫、岭上、岭上满天等,为人体之制高点。
《拳论》说:“百会穴领其全身”。
虚灵顶劲就是要清气上升,虚达于百会穴。
清气如何上长?《拳论》说:“非平心静气不可,浊气必下降至足。
一势既完,上体清气皆使归于丹田,盖心气一下,则全体之气无不俱下”。
顶劲领起来,气归丹田,起于会阴,上行循腹里天突、廉泉、上督脉,亦由会阴起,过长强,顺脊逆行而上至百会。
何谓“顶劲”?《拳论》说:“顶劲者,是中气上冲于头顶者也”。
如果中气不向上领,正气即塌,四肢瘫软,无所依附,犹如一堆烂泥,打拳何从谈起?
但顶劲决非硬顶,硬顶是僵劲,非为真正的顶劲。
“顶劲上领,意思如上顶破天,不可用气太过”。
太过则正气猛涌上头,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气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
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
所以《拳论》说:“中
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似无,不过不及,折其中而已。
”“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
”
虚灵顶劲,既是打拳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要领,同时又是一种拳术境界。
练拳之初,很难真正领会其意,准确把握要领,只要由招熟渐悟到懂劲阶段,内气开始动荡,清气产生、丰盈,膀胱发热,丹田中正气浩瀚,才可真正体验灵机一动,清气上浮,周身空灵的奇妙境界。
但尽管如此,演练者从一开始,就须严格遵守虚灵顶劲的要领。
非如此,难于练好太极拳,不会产生清气,也不会有以后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随心所欲的通达和自如。
陈式太极拳口诀心法十大要领二:含胸塌腰含胸塌腰是在开胯屈膝的同时胸脯向内微微含住,心气下降,两胁微束,腰劲自然下塌,周身血脉流畅无阻;要塌腰,必定含胸。
两者不能分开进行,而要互为前提,互为照应。
含胸要含住劲,切忌胸部外挺,若胸部外挺,则会引起气拥胸表,致使自身上重下轻,脚腿上浮,重心不稳。
含劲要四面包涵住,却不是紧紧收闭,而要“胸虚如磐”。
《拳论》说:“中间胸腹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如磐折如鞠躬形,是谓含住胸,是为合住劲,要虚。
”“胸间松开,胸一松,全体舒畅,不可有心,亦不可无心。
自华盖至石门要虚、含住,不可令横气填于胸中。
”“胸膈横气卸到脚底,即不能,亦当卸至丹田”。
也就是说在气未能贯注周身时,即使不可能下沉直达涌泉穴,也要沉入丹田。
久而久之自能周身贯通。
塌腰不可弓腰,弓腰成驼背,经脉、骨骼弯曲受压,气血不通;塌腰又不可软,软则失去灵劲活动。
《拳论》说:“腰为上下体
枢纽转关处,不可软,亦不可硬,折其上方得(折其中的意思)”。
塌腰时,“腰劲贵下去贵坚实。
”“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似上下两夺之势,其实一气贯通,并行不悖”。
含胸塌腰同时进行,则击身骨节处处开张,丹田中的清气方可上长、畅通至百会穴,下沉之气也可顺利下沉至丹田达于涌泉。
周身气由丹田起,分四路出,一气贯通。
六分至心,分作两股,各三分上行左、右肩,由骨疑宫贯到左、右指;其余四分,化作两股,各二分下行至左、右腿,经骨缝贯至左、右足趾,以保证虚灵顶劲。
所以说,含胸塌腰非常重要,悉心掌握,全身气血才能走通走活,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基本要领。
陈式太极拳口诀心法十大要领三:松腰养气松腰养气是指腰部放松,以养炼体内浩然之正气,此亦为演练太极拳务必遵循的基本要领。
松腰养气与含胸塌腰相关联,但要领不同。
塌腰指的是腰劲下塌,中气自然沉入丹田;松腰则是指腰部松活,目的在于养护、养炼正气。
塌腰时,“腰劲贵下去,贵坚实”。
松腰时,“腰中要虚,一虚则上下皆灵”。
《拳论》说:“腰如车轴气如轮”。
腰不能紧,紧则束气,全身僵直;腰部要松,肾气才能出入畅通,身体各部位正气皆可上下相通,贯注丹田,遍布周身。
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上冲百会,下至涌泉,气随意动,处处开张,久而久之,内气自然充盈。
所以说,松腰即可养气。
松腰养气,能运周身之虚灵,可以促使虚实阴阳变化,足从
手运,以腰为轴,圆转自如。
与人交手,进退攻防,刚柔相济,松活弹抖,意到气到,足稳身固,无坚不摧。
松腰先要松胯。
胯为腰根,松胯才能松腰。
胯松、腰松、气脉才能贯通,涌泉、丹田、百会等穴位,才能一气相连。
演练太极拳要十分重视松腰技巧,养成浩瀚之气,气自阻随功夫长,方得太极神妙。
陈式太极拳口诀心法十大要领四:分清虚实周身上下,四肢百骸,无处不有虚实之分,所以说练习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必须分清虚实。
动作能分清虚实,即可灵活转化,才能耐久不疲,张弛轻重匀运转换,不致困顿。
练太极拳时不仅双手要不虚实,双足要不虚实,左手和左足、右手和右足也要上下相随,在运动中分清虚实,左手实则左足虚,右手虚则右足实。
一招一势,虚虚实实,遍藏玄机。
虚,不是全无力量;实,也并非全部落实,占实。
只是比重各有所偏罢了。
初学者,动作可以大开大合,大虚大实,根据身体条件和年龄的变化、功夫的进步程度即可选择练习中架或小架。
比如二八分,转为小虚小实,变为三七、四六分等。
小虚小实,由于动作幅度较小,虚实转换更为灵活。
分清虚实,但不要过偏。
所谓“偏”,是指人的重心的偏心距离超出两脚内距离的中间三分之一的范围。
过偏不利于转换,易遭袭击,不易灵活应敌。
分清虚实,不可过实,过实则迟滞;也不可过虚,过虚则浮飘,无着无落,根基不稳。
分清虚实要注意隅手的补救办法。
与人交手,偏虚偏重出隅的情况经常发生,要注意运用隅手纠正自己的偏虚偏实劣势,随
机应变克敌制胜。
分清虚实,演练者自己要尽量做到外形隐蔽,心中明了。
“心要虚,心虚则四体皆虚,丹田与腰劲足底要实,三处一实则四体之虚皆实,此谓虚而实。
”“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太极自然妙用,至结果之时,始悟其理之精妙”。
“开合虚实,即为拳经”。
分清虚实,深得虚实变化要领,悉心把玩,相信演练者从中会逐步理解太极真味。
陈式太极拳口诀心法十大要领五:沉肩坠肘沉肩坠肘是在松胯屈膝、含胸塌腰束肋的同时,将两肩井松开下沉,两肘随之下塌,周身骨节放松,心气沉入丹田,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至涌泉,全身贯通,劲达四梢。
沉肩坠肘与含胸塌腰要相互一致只有沉肩才能坠肘,只有含胸才可塌腰,只有含胸塌腰才能沉肩坠肘。
否则,无法使周身之劲合为一体,运动时上下不随,内外不合,血气不畅。
《拳论》说:“打拳运动全在手领,转关全在松肩,功久则肩之骨缝自开,不能勉强,左右肩松不下则转关不灵。
”“胳膊如在肩上挂着一般。
”“两肘当沉下,不沉则肩上扬,不适于用。
”讲的都是沉肩坠肘的基本要领。
两肩要松下,不松下上身僵直,气脉不通,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无法完成。
但松肩不是丢肩,丢肩则不是精神;更不可耸肩,耸肩气血不涌,中气不能通达四梢。
故《拳论》说:“肩塌下,不可架起来。
”又说:“两肩要常松下,见有泛起,即将松下;然不得已上泛,听其上泛,泛毕即松,不松则全肱转换不灵。
故宜泛则泛,宜松则松。
每势毕,胸向前合,两肩彼此相呼应。
”
成势时,沉肩坠肘,含胸塌腰,膝盖与肘尖上下相对,使外三合与内三合紧密配合,全身呼应合住劲,天长日久,功夫自成。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