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室隔综合征

合集下载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肾功能:BUN:34.30mmol/L;CRE:635umol/L 血PCT:50ng/ml;CRP:177.3mmol/L 血AMY:144U/L;LIP:>2000U/L


血LAC:7.0mmol/L

转入诊断: 脓毒症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测膀胱压:25.73mmhg
直接法
腹腔内放置导管或粗针头,利用压力传感器测 量
间接法
1、膀胱内压 2、测量胃内压
3、通过股静脉插管入下腔静脉测量下腔静脉 压 4、直肠测压
目前公认直接测量腹腔内压力是直接测压法 的“金标准” ,腹腔压力有创性检查,难以成为 临床的常规检查方法。 当膀胱内容量< 100 ml时,膀胱仅作为一个 被动储存库 ,可以传递腹腔内压力而不附加任何 一点来自其自身肌肉的压力。 间接测压法的“金标准”则是简单易行的 膀胱内测压法。
腹腔高压是ICU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与器官功能衰竭及ICU滞留时间息息相关。
腹内压:正常人的腹内压是3—5 mmHg
危重患者的正常腹内压(IAP)
大约是5—7 mmHg。
腹内高压(IAH):指持续或反复的IAP病 理性升
高(≥12mmHg)
腹腔灌注压(APP):平均动脉压-腹内压
APP≥60 mmHg及以上具有良好的预后判断价值。
Step2
最大限度的少肠胃内 病变 床头>20° 液体,胶体 监测指导复 营养 进行液体复 苏 苏
给予灌肠剂 经皮腹腔引 流
适当予以利 尿剂
Step 3
考虑结肠镜 考虑病灶清 考虑神经肌 考虑血液透 血管活性药 减压停止肠 除术 肉阻滞 析/超滤 物以保持腹 内营养 腔 灌 注 压 ≥60mmHg

腹腔室隔综合征

腹腔室隔综合征

腹腔室隔综合征一概述腹腔室隔综合征(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由不同原因导致腹腔内压力(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非生理性、进行性、急剧升高影响内脏血流及器官功能,并进一步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所形成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一般认为,超过20cm H2O 时称腹腔高压(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IAH) ,如果继续发展,则可出现呼吸困难、缺氧、少尿或无尿等ACS的表现,发展为腹腔室隔综合征。

根据IAP升高的原因和方式可将AC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ACS由腹膜炎、肠梗阻、腹部和盆腔外伤所致,其中以腹腔内出血最为常见。

继发性ACS是腹部手术后在腹壁张力明显情况下强行关腹所引起。

二诊断要点诊断标准包括: (1) 腹内压> 25 mmHg ; (2) 进行性器官功能不全[ 尿量<0.5 mL/ (kg ·h) ] ;氧分压与吸氧浓度比值( PaO2 / FiO2 ) < 150 或气道压力> 45 cmH2O ,心脏指数< 3 L/ min) ; (3) 采用腹腔减压术后器官功能明显改善。

影像学检查胸片可见横膈上升,肺容量下降。

腹部CT:胃肠腔扩张,肠壁水肿;下腔静脉狭窄;肾脏直接受压移位;腹腔“球腹征”(腹前后径/横径> 0.8)阳性.IAP的测量是ACS诊断和治疗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金标准是直接在腹膜内进行测量,该法在临床中应用较少。

最常用的间接测量方法是经膀胱或经胃测量。

由于操作简便和价格便宜,经膀胱IAP的测量是目前最常用的间接测量方法。

有很多工具可以用于经膀胱IAP测量,例如:FoleyManometer或AbViser valve。

目前经膀胱的持续性测量有人在使用,但并没有广泛的应用。

经胃的IAP测量方法有几点好处:它防止了对膀胱形成的压力并且更加容易进行持续性测量。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护理讲稿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护理讲稿

腹腔室隔综合征护理腹腔室隔综合征(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 是指由于严重腹部损伤、急性重症胰腺炎以及腹腔长时间复杂手术等因素引起的腹内压(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 非生理性、进行性、急剧升高所导致的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

一、临床表现1腹膨胀和腹肌紧张,这是腹腔内容量增加导致腹腔高压的最直接表现。

开腹减压可见肠管高度水肿,涌出切口之外,术后肠管不能还纳。

2因横膈上抬、胸腔压力升高吸气压峰值增加>8.34kPa(85cmH2O)3少尿由肾血流灌注不足,醛固酮和ADH增高引起。

此时对液体复苏,使用袢利尿剂呋塞米(速尿)也不会使尿量增加。

4.难治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因机械通气不能提供足够肺泡通气量,而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CO2潴留。

因ACS是一种罕见病,但是及其危重,其死亡率可高达62. 5%~75. 0% ,二、ACS治疗:唯一的有效的方法就是手术开腹减压,而且应该最大限度的打开腹腔,一般要做到剑突至耻骨联合正中切口减压,更为重要的是开腹减压后,敞开皮肤和筋膜不缝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腹内压,但可导致内脏膨出和肠瘘。

(早期用20~30个布巾钳或单股尼龙线连续缝合皮肤而筋膜不缝合方法可防止腹腔高压,但少数情况下此方法减压不够,现在用可吸收或不吸收人工合成材料网片连接腹壁缺损,既覆盖内脏、防止内脏脱出,又可减轻腹壁张力、降低腹内压,效果显然优于前者,是合理的选择。

目前国外应用最多的是无菌包装的3升静脉营养输液袋,根据切口大小整形后,用单股线连续缝在皮缘或筋膜缘上暂时性“关腹”。

)尽管如此,肠管腹腔感染率也很高,这也是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因此术后针对ACS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1.腹内压(IAP)的监测与护理:测量膀胱压间接反映IAP, 因膀胱压与腹内压有很好的相关性,并且测量方法简便、创伤小, 被认为是临床间接测量IAP 的“金标准”。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其并发症也是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

腹腔室隔综合征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就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并就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腹腔室隔综合征是由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腹腔室隔炎症所致。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通常与胰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关。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是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导致胰腺和腹膜腔内的炎症反应。

这些炎症反应会引起腹腔内的渗出液增加,导致腹腔室隔的炎症和水肿。

重症急性胰腺炎还会引起胰腺周围组织的炎症和坏死,导致腹腔室隔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增加了腹腔室隔综合征的发生。

腹腔室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痛、发热、腹部肿胀、腹膜刺激征和腹部压痛等。

腹痛是腹腔室隔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之一,常表现为持续而严重的上腹疼痛,常伴有腹部不适和酸痛感。

腹膜刺激征也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的常见表现,包括腹膜刺激征阳性、腹部压痛和明显肝包膜下移位等。

腹腔室隔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腹痛、发热和腹部压痛等症状,结合腹部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腹腔室隔综合征。

辅助检查方面,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保守治疗包括禁食、静脉输液、营养支持、止痛和抗炎等措施,旨在控制炎症反应和疼痛,缓解腹部不适。

对于腹腔室隔综合征较为严重或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腹腔室隔炎症清除术、腹腔室隔切开引流术和腹腔室隔修补术等,旨在清除腹腔室隔内的炎症渗出物和坏死组织,修复腹腔室隔的形态结构,恢复腹腔内压力的平衡。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 (二)间接测压法: • 是通过测膀胱压力、胃内压力、直肠内压力或静 脉内压力等,从侧面反映腹腔内压力。过去几年, 膀胱压测量已经成为间接法测量IAP的金标准,且 膀胱压的测量简单花费少。以下主要分析膀胱压 测量法。 • 膀胱压监测方法:第一步排空膀胱,患者取平卧 位;第二步缓慢注入生理盐水;第三步传感器至 于腋中线水平;第四步于呼气末读数。
分类
• 1.原发性又名急性 ACS,是因腹内病理直接引起 的。 • 2.继发性 ACS,多因腹外伤引起。 • 3.慢性 ACS, 常发生在疾病的晚期,比如肝硬化, 腹水等。
病因
• (1)原发性 ACS 的病因包括:穿通伤,腹膜内 大出血,胰腺炎,外部压力 ,盆骨骨折,腹动脉 瘤破裂,消化道溃疡穿孔。 • (2)继发性 ACS 病因包括: • 大剂量液体复苏:文献表明多于 3L 的输注将显 著增加风险;大面积全层皮肤烧伤:Hobson 学 者等表明,烧伤 24 小时内平均 12 小时输注 237ml/kg 的患者易患 ACS;没有明显伤口的穿 通伤和钝伤;术后;腹腔填塞物和原发性筋膜闭 锁;脓毒症;
• (3)慢性 ACS 的病因包括:腹膜透析,病态性 肥胖,肝硬化,梅格斯综合征 ( 卵巢纤维瘤伴有 胸水和腹水 ),腹腔肿瘤。
• IAH/ACS高危因素: • 1.腹壁顺应性降低:腹部手术,严重创伤、严重 烧伤,俯卧位。 • 2.脏器内容物增加:胃轻瘫,胃扩张或幽门梗阻, 肠梗阻,结肠假性梗阻,肠扭转。 • 3.腹腔内容物增加:急性胰腺炎,腹腔扩张,腹 腔积液/积血/气腹,腹腔感染/脓肿,腹内或腹膜 后肿瘤,腹腔镜注气压力过大,肝功能障碍/肝硬 化伴腹水,腹膜透析。
• 肝硬化腹水病人的腹腔高压可引起肝静脉压升高 肝静脉楔压和奇静脉血流(胃食管侧支血流指数) 进一步增加;腹内压下降则相反,但腹内压升高 是否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仍有争论。

最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完整版)

最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完整版)

最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完整版)导言当人体固定腔内压力增加,导致缺血、肌肉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时,就会发生间隔综合征。

这些“固定”空间受到肌肉和筋膜的限制,当它们肿胀时顺应性的改变十分有限。

腹内高压被定义为持续的腹内压力(IAP)超过12mmhg。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是一种常见于危重病人的严重疾病。

ACS是由于腹腔内稳态压力发展到反复病理升高以上(>20mmHg),并伴有相关器官功能障碍。

不识别和立即管理ACS可能导致不良的预后,因为ACS 被认为是死亡率一个独立预测因子。

在治疗危重病人时,特别是那些有明显液体移位的病人时,应临床高度怀疑并经行常规监测和管理。

临床诊断在不稳定的患者有相关的腹部紧张或扩张时应该考虑;然而,有时它也可以没有腹胀。

定义ACS的确切临床条件是有争议的。

这种功能障碍可能与呼吸问题有关如高气道峰压和通气氧合不匹配,或肾灌注下降引起的尿量减少,但这些问题在干预后通常是可逆的。

腹部间隔室综合征有内科和保守的治疗方法,治疗的目的是识别和治疗间隔综合征的原因。

然而,临床恶化的患者可能需要紧急手术减压。

病因腹部隔室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ACS。

原发性ACS的原因包括腹部钝性或穿透性创伤、出血、腹主动脉瘤(AAA)破裂、肠梗阻和腹膜后血肿。

继发原因包括怀孕,腹水,肠梗阻,烧伤,腹腔内脓毒血症和大量补液(>3L)。

腹内压升高的慢性原因包括妊娠、肝硬化、肥胖、腹内恶性肿瘤和腹膜透析。

这些都是导致腹腔内高压的原因,腹腔高压被定义为>12mmHg。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压迫症状而出现的器官功能障碍定义为腹部间隔综合征。

研究表明,由AAA破裂引起的ACS后死亡率接近47%。

一旦其他器官系统由于压迫而受累,这种疾病就会变得具有毁灭性,原发性ACS的结果往往越来越差。

流行病学所有ICU患者都可能出现ACS。

在一系列已确定的混杂疾病的ICU 人群中,35%的通气患者被发现有腹内高压(IAH)或ACS。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名词解释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名词解释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名词解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是一种医学术语,它描述了在腹腔内发生并发症的状况,是由于腹腔内压力增加引起的。

本文将从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以及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定义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是指由于腹腔内压力增加,导致血流灌注、肠道功能障碍等并发疾病的一种病理变化。

当腹腔内压力骤然增高时,可影响各脏器功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严重并发症。

二、病因腹腔间隔室综合征通常是其他基础病变的并发症。

常见的病因包括:1.感染性腹泻:长期腹泻患者,肠壁代偿性增厚,可导致肠道闭塞。

2.急性胰腺炎:炎症不断进展,腹腔内压力逐渐增高。

3.腹腔术后:手术时可能会使腹腔内压力升高。

4.腹壁大面积烧伤:通过烧伤面积促使毒素进入腹腔,引起感染,导致严重的腹腔内压力增加。

三、症状1.压迫感:由于压力骤然升高,会产生类似气胸的感觉。

2.呼吸困难:由于腹腔压力升高导致横膈升高,压迫肺部,导致呼吸困难。

3.胃排空障碍:腹腔压力升高导致胃肠道功能障碍,常常导致恶心和呕吐。

4.容量无法维持:由于内脏和壁肌的压迫,导致血管外容量丧失,难以维持合适的容量。

四、诊断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诊断需要衡量一系列指标,包括腹腔内压力、胃肠道功能、呼吸功能、尿量等多种指标。

通常需要在医院进行CT扫描等检查,明确病因,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

五、治疗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控制腹腔内压力的升高,通常通过消除腹部的压迫源来实现。

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早期手术治疗、减少液体和输血量、局部和全身麻醉等方法。

同时也需要对腹腔内的病变进行适当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通常取决于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

六、结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它是由于腹腔内压力增加导致的。

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医生应该进行全面的考虑,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预防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发生,需要尽早发现并积极治疗引起病症的原因。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腹部疾病,其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

腹腔室隔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较高,病情严重,治疗难度较大,容易导致患者死亡。

及时了解并重视该并发症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该并发症的病因、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临床医生对该并发症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以提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一、病因腹腔室隔综合征是指在急性胰腺炎早期,由于胰腺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腹腔内压力升高,MB不断进入腔隙和脏器间隙,从而引起腹腔内局部脏器功能障碍和脏器供血不足,最终导致腹腔内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患者出现急性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泄漏、血浆滞留在组织间隙,同时扩血管生成因子促进局部病损组织内血管增生及渗漏,从而形成的一个或几个严重组织胶质病变。

腹腔室隔综合征产生的原因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病程以及胰腺炎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但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腹腔室隔综合征是急性胰腺炎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是相当高的。

二、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表现腹腔室隔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表现主要是腹腔内压力的持续升高和胰腺周围炎症继续明显,使腹腔内局部组织出现坏死、水肿和出血等病变。

随着病变的加重和范围的扩大,患者会出现腹部胀痛、肠梗阻、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严重的腹腔室隔综合征表现为高度腹腔内压,导致腹壁松弛,腹部明显膨隆,腹中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此时,临床上也可以触及腹部肌肉紧张,可听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严重病例可出现腹腔室隔综合征酩醉(青锈形)情况。

还会出现休克、统一储备损害征(SIRS)以及腹膜播散等临床表现。

三、诊断对于可能出现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尽早进行腹部CT或腹部超声检查,以明确病情和确诊。

对于可能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患者,还应该进行动态监测腹腔内压力和查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免病情恶化。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名词解释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名词解释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名词解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的疾病,其特征是腹腔内多个间隔室的压力异常增高,导致腹腔内压力升高,从而引起多种症状和并发症。

本文将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定义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是指腹腔内多个间隔室的压力异常增高,导致腹腔内压力升高,从而引起多种症状和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腹腔内压力为0-5mmHg,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患者的腹腔内压力可达到20mmHg以上。

二、病因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严重创伤:如严重车祸、高空坠落等。

2、大面积烧伤:烧伤后病人的体液和蛋白质大量外渗,导致腹腔内压力升高。

3、大量输液:过量输液会导致体内液体过多,进而引起腹腔内压力升高。

4、严重感染:如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等。

5、手术操作:如腹腔镜手术、剖腹产等。

三、临床表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呼吸困难:由于腹腔内压力升高,使得患者的膈肌受压,导致呼吸困难。

2、心血管系统症状:包括心率增快、血压降低、心律失常等。

3、消化系统症状:包括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

4、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意识障碍、精神紊乱等。

5、泌尿系统症状:包括尿量减少、尿潴留等。

四、诊断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法:1、腹腔压力监测:通过放置腹腔压力监测管来测量腹腔内压力。

2、B超和CT检查:可以观察到腹腔内器官的形态和位置,判断是否存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3、动脉血气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酸碱平衡和氧合状态。

五、治疗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非手术治疗:包括降低腹腔内压力、纠正代谢紊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2、手术治疗:包括腹腔减压术、腹腔闭合术等。

3、综合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

总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的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临床表现复杂。

腹腔室间隔综合征名词解释

腹腔室间隔综合征名词解释

腹腔室间隔综合征名词解释腹腔室间隔综合征,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就像是从医书里蹦出来的怪物,实际上它可不是那么可怕。

咱们先来个大概念,腹腔室间隔综合征主要是指腹腔内压力升高,导致一系列的麻烦。

这个压力,就像气球吹得太满,最后可能会把气球撑破一样,影响到里面的器官,比如肝脏、肾脏,甚至是肠子。

想想看,如果你肚子里有个气球,别人还在使劲往里加气,那得多难受啊!你可能会问,这压力是从哪来的?其实啊,原因可多了,像是大手术后、外伤、或者是某些疾病。

这些因素就像一把无形的手,悄悄地把腹腔的空间挤得紧紧的。

你感觉不到的时候,没事,心里也不慌。

但是等到你突然觉得肚子疼,甚至疼得像刀割,嘿,那就得小心了!这可不是开玩笑。

你知道吗,腹腔里其实是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各种器官都在忙碌着,各司其职。

突然来个“客人”把它们都挤到一边,能不慌吗?症状嘛,简单说就是疼痛、恶心、呕吐,甚至可能还有便秘什么的。

就像个聚会,大家本来都在开心地聊天,突然来了个不速之客,把气氛搞得紧张兮兮的。

想象一下,肚子里的一切都在为自己的“空间”而奋斗,特别让人心疼。

诊断这个病并不简单,医生得用一些特别的检查,像CT扫描,才能看得清楚。

就好比你要找出谁在聚会中最吵闹,不看清楚可就乱了套。

如果真的被诊断出腹腔室间隔综合征,别急,办法总比困难多。

治疗一般有两种,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就像是给你肚子里的气球放点气,慢慢把压力减下来;手术嘛,那就是直接打开气球,解决问题。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这个过程中病人也得配合,听医生的话,保持心情放松。

毕竟,放松了心情,身体才会跟着好转。

预防嘛,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一些健康的饮食,适度锻炼。

想想看,咱们平时要注意吃得健康,别让肚子太撑。

吃得过饱,胀气,能不出事吗?要注意运动,保持腹腔内的活力,避免一些慢性疾病。

这就像是在为你的腹腔打好基础,保障它的健康。

再说了,生活中也别太紧张,偶尔放松一下心情,和朋友聚聚,聊聊天,这样生活才有滋有味。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急性胰腺炎是指由于胰腺的自我消化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剧烈的上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有时会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这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并发症。

腹腔室隔综合征是指在腹腔内产生高压,导致腹内器官之间正常间隔的失去,形成相互压迫的状况,从而影响到器官的功能。

胰腺炎时,由于胰腺组织的炎症反应,炎性渗出物和胰液排出受阻,导致腹腔内压力增高。

当腹腔内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腹腔内发生室隔压迫,影响到腹腔内的多个器官。

腹腔室隔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包括腹腔内压力升高、腹壁紧张、胸腹腔容量减低、器官功能改变等。

腹腔内压力升高会导致腹腔内静脉回流受阻,增加静脉压力,使静脉回流减慢,从而导致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加重肠道和肾脏的充血,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

腹腔内压力升高还会限制膈肌下移,导致肺功能减退,影响氧气交换。

由于腹壁紧张,导致胸腔和腹腔之间的容量减少,进一步影响了呼吸机械功能,使呼吸困难加重。

器官功能改变方面,腹腔室隔综合征可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吸收功能,引起肠道内细菌移位和腹泻等问题。

腹内高压还会影响血液循环,降低肾脏灌流量,导致肾功能不全。

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早期识别的主要表现为腹腔内压力升高,腹腔内容积减小,以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对于确诊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患者,需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包括减轻腹腔内压力、增加腹腔内容积、纠正电解负衡等。

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是一种高危情况,需要及时识别和干预。

通过提高对于腹腔室隔综合征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处理该病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病情恢复。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试题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试题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试题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简称ACS)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情况,通常发生在下肢严重创伤、腹部损伤、长时间平卧等情况下。

ACS的诊断和治疗都比较复杂,下面是一些可能出现在试题中的相关问题:1、什么是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答: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情况,通常发生在下肢严重创伤、腹部损伤、长时间平卧等情况下。

它是由于腹膜后间隙的压力升高导致的一组临床表现,包括肢体缺血、肾功能衰竭、呼吸困难等。

2、ACS的诊断标准是什么?答:ACS的诊断标准通常是在下肢肌肉力量减弱或消失、肢体缺血表现、腰背痛、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肌张力下降等临床表现的基础上,进行腹部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腹膜后间隙的压力升高。

3、ACS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答:ACS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种。

非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液体管理、血管加压素的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手段来降低腹膜后间隙的压力。

手术治疗则是通过腹膜后减压术来解除腹膜后间隙的压力。

4、ACS的预后如何?答:ACS的预后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等因素。

如果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ACS 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肢体坏疽、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

5、如何预防ACS的发生?答:预防ACS的发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长时间平卧或抬高下肢、避免过度活动或运动、及时治疗下肢创伤或腹部损伤等。

6、ACS的并发症有哪些?答:ACS的并发症包括肢体坏疽、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等。

其中,肢体坏疽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

7、ACS的流行病学特点是什么?答:ACS的流行病学特点是多见于下肢严重创伤或腹部损伤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和肥胖患者。

腹腔室隔综合征预防和措施课件

腹腔室隔综合征预防和措施课件
预防措施需在医疗实践中常态化。
总结与展望
未来方向
进一步研究腹腔压力监测技术及其效果,优化预 防策略。
探索新型治疗手段,提高患者预后。
总结与展望
呼吁
呼吁全社会关注腹腔室隔综合征,提高公众的认 知度。
加强宣传和教育,促进早期识别与干预。
谢谢观看
腹腔室隔综合征预防和措 施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腹腔室隔综合征? 2. 为什么要预防腹腔室隔综合征? 3. 如何预防腹腔室隔综合征? 4. 实施腹腔室隔综合征预防措施的关键 5.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腹腔室隔综合征?
什么是腹腔室隔综合征?
定义
腹腔室隔综合征(ACS)是指由于腹腔内压力升 高,导致腹腔器官和组织的血液循环受损,进而 影响身体功能的临床综合征。
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识别潜在风险因 素。
及时调整手术方案,降低ACS发生风险。
实施腹腔室隔综合征预防措施的关键
教育培训
对医务人员进行ACS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识 别和处理能力。
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确保团队的应对能力 。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重要性
腹腔室隔综合征的预防对于保护患者生命、提高 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预防腹腔室隔综合征?
如何预防腹腔室隔综合征?
监测腹内压力
定期监测高风险患者的腹内压力,及时发现异常 。
可以采用膀胱压力法等简单有效的方法进行监测 。
如何预防腹腔室隔综合征?
合理液体管理
控制液体输入,避免液体过载,减少腹腔内压力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液体管理方 案。
如何预防腹腔室隔综合征? 早期活动
经常与外伤、手术后、严重感染等相关。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一、概述腹腔是一个封闭的腔,与外界相对隔绝。

在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为零或接近于零。

当腹腔内压力异常升高>20mmHg时,称为腹腔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u,IAH)。

早在19世纪末就有人描述IAH。

Kron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腹内高压导致心血管、肺、肾、腹腔内脏、腹壁和颅脑等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综合征。

ACS以腹内高压、严重腹胀为特征,其临床表现酷似肠梗阻,也可视为肠梗阻的一种特殊类型。

二、病因与分类ACS是从IAH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引起IAH的病因很多,结合分类归纳如下:1、按病情进展:可分为急性ACS和慢性ACS,临床上所指的ACS均系急性。

(1)急性病因:常发生在严重创伤、急腹症或腹部大手术后,最常见的病因是严重腹部创伤、急性胰腺炎,完全性肠梗阻和腹主动脉瘤破裂。

(2)慢性病因:如腹腔肿瘤、腹水、妊娠、中心性肥胖症、慢性腹部透析等。

2、按解剖部位:可分为腹膜后、腹腔和腹壁三种病因。

(1)腹膜后:有胰腺炎、腹主动脉瘤破裂、主动脉手术后等。

(2)腹腔:急性胃扩张、肠梗阻、肠麻痹、腹腔脓肿、腹腔内出血、腹腔镜气腹等。

(3)腹壁:烧伤焦痂、腹裂修补或脐膨出、巨大腹壁疝修补术、高张力缝闭腹部切口等。

均可引起IAH。

三、发病机制ACS既可发生于手术病人,也可发生于非手术病人,既可发生于手术前,也可发生于手术后。

正常情况下腹腔容积和内容物维持在大气压水平(7.5mmHg),使其处于一个生理相对平衡状态,当任何原因导致腹腔内压升高,如急性胰腺炎、出血、肿瘤引起腹膜后体积增加,肠梗阻、肠系膜静脉阻塞,内脏破裂引起腹腔内容积增大,烧伤焦痂,张力缝合引起腹壁外挤压等,均可使这种平衡遭到破坏,终至发生ACS。

四、病理生理IAH发展会造成机体多器官、多系统功能障碍或衰竭。

1、心血管紊乱:IAH致下腔静脉及门静脉受压和胸内压力增加,使上、下腔静脉回流减少,心排出量(cardiac output, CO)降低,腹内压>20mmHg时此影响更为明显。

腹腔间室综合征医学

腹腔间室综合征医学

三---1 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是腹部的钝性或锐性的损伤, 通常伴有肝、脾和血管的损伤。腹部和骨盆 同时损伤时更易发生。另外也多见于腹主动 脉瘤破裂、卵巢肿瘤、肝移植及重症胰腺炎 等。大面积的烧伤也极易发展为ACS,当病 人给予足够的液体而仍出现肾功能衰竭时, 必须怀疑ACS。这种原发病不在腹部的继发 性ACS,临床上容易忽视。
• 1923年,Thorington等在观察腹腔内压升高对肾 功能影响时发现当实验动物IAP在20- 41 cmH2O 时出现少尿,大于41 cm H2O时则出现无尿。 1931年,Overholt等通过一个穿刺导管和一种新 的传感器直接测量了IAP。 • 1951年,Baggot报道了手术时肠管高度扩张腹壁 张力大而强行关腹的病人有较高的死亡率,预示 腹内高压可产生严重的后果。
• 腹间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 此词由Kron于1980年首次使用。ACS是指任何原因引起 的腹腔压力升高所导致的心血管、肺、肾等内脏及腹壁和 颅内损害,从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综合征。它包含许 多不同的疾病状态及临床情况,如:腹内压(intraabdoinal pressure,IAP)升高对内脏灌注的单独损害及独 立于心肺及肾脏功能不全的其他不利影响,与外科实践及 危重病患者的监护息息相关。
腹腔间室综合征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IAH) &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
三、腹腔间室综合症
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压力升高到 一定程度后,引起了包括心、肺、肾、脑、 胃肠等多器官、多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所 形成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IAH /ACS的发生常被忽视。病人得不到及 时正确的诊断治疗,错过时机最终导致多 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最终病人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3年 从癌性腹水病人行腹腔穿刺放腹水后尿量 增加这一事实中受到启示,促使他们研究增高对肾 功能的影响。他们证实,将实验狗的增高至15~30 之间时出现少尿,当>30时发生无尿。
1931年采用有小孔的导管和传感器测量,他证实 是由内脏的流力静水压所产生并与大气压密切相 关。
在上述那些早期观察之后,直到开始倡导采用积 极手术治疗大的脐膨出时,对的关注较少。
等对增高与肺功能关系进行前瞻性研究,这些作者 测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和术中病人的动态顺应性, 发现至16时动态顺应性明显降低。
增高对肺功能的损害纯属机械性的,升高使膈肌被 迫抬高进入胸腔压迫肺。时肺的病理生理在很多方 面类似于肺实质以外的限制性疾病。
3.肾
临床及动物实验均已证实,能引起肾功能衰 竭。
1982年等报告狗的实验结果:将从0升高到40,同时 监测肾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随着增高,、肾 血流灌注和尿量均减少。在40时狗被复苏,恢复 正常,但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均不恢复正常, 仅是在腹腔减压后才恢复正常。作者亦在2个实验 狗的输尿管内放置支架()以检验在少尿的发生 机制上是否因输尿管受压所致,结果发现支架支 撑并不起作用。他们的结论是:所致少尿系与肾 直接受压有关。
1983年等报告4例术后出血所致极度腹胀 引发的无尿型肾衰,4例在腹腔减压后均 出现了利尿并解除了肾衰,在同一篇论 文里,作者也报告了他们自己的实验研 究结果,他们用狗实验发现,当达到 15~20时,狗出现少尿,当>20时,狗发 生无尿。
4.对颅内压的影响
等证实可引起颅内压力( )明显升高,其 机理尚未阐明,他们认为可导致升高, 影响脑静脉回流,增加了脑血管床的面 积,从而升高。另一因素是下降和增高, 有效脑灌注压减少,进一步加重神经损 伤。因此,对伴有脑外伤时应慎用腹腔 镜。
为了强调在增高时前负荷的重要性,等 证实:①低血容量动物在增高时,严重 降低;②血容量正常动物轻度下降;③ 高血容量动物增加。在类似的实验中, 发现由于增高所致的降低很容易被静脉 输液所纠正,而其他心血管功能参数 如、、和P,尽管也存在容量依赖性,但 这些参数受增高的影响较小。
人在增高时的心血管反应与实验动物相 似。
1948年发现,脐膨出患儿的腹壁常可被强行关闭, 但术后不久患儿即死亡,其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 和心血管衰竭。当腹腔拥挤(“ ”)的后果显而 易见时,由小儿外科医师开发的避免这类并发症 的方法问世,例如由小儿外科医师发明的地窖形 或烟囱状结构。
C,
.
,, .
D.
.
E, , , . .
.
.
上世纪60~70年代开展了腹腔镜手术,麻醉 科和妇产科医师都注意到增高的对循环系统 所产生的明显的和潜在性的有害作用。
普外科医师是从上世纪80年代早期等和等发 表的论文开始涉足于,这些作者指出,增高 常由术后出血所致,可引发少尿或无尿型肾 衰,这种病理变化能被腹腔减压及时的逆转, 等也提出用导尿管作为测定的标准方法。从 那之后,又发表许多临床论文,证实由引起 的并发症的种类正在不断增多。
二、病理生理
急性腹内压增高可导致全身器官的继 发性功能不全,而心、肺、肾功能不全的 表现最直接和迅速。 1.心血管系统 动物实验研究最一致的发现之一是增高可导 致心排出量( )降低,其原因为:①静脉 活性标记的微球,观察狗胸 腔、腹腔各主要器官的血流,当从0~ 20~40,所有腹腔器官的血流都减少, 但奇怪的是,唯独肾上腺例外,为什么 肾上腺免遭其害,令人奇怪,但尚不得 而知。
有一组报导16例胆囊切除术,其中8例剖 腹,8例为,与剖腹组相比,组患者肝脏 微循环血流和胃粘膜值明显下降,腹腔 放气后转为正常。
2.肺
和首先用动物实验研究肺对增高的反应。他 们证实,当增至25时,吸气末压力明显升 高以获得固定的潮气量。
最近等用猪实验显示,增高时2降低而2升高。 他们也发现胸内压与呈平行性升高。这一 发现十分重要,因为胸内压升高能人为地 提升及的读数,使实际降低的充盈压却给 人一种正常或升高的印象。
1989年等注意到病人在腹腔减压后22发生戏剧性的 改善。此后,等和等证实腹腔减压后,超过802O 的气道峰压( )恢复到接近正常,等亦注意到病 人行腹腔减压后,静态顺应性和22两者均有明显好 转。
5.对腹内脏器及腹壁血流的影响
增高时,超声检查发现腹直肌鞘血流减弱,此 因素与有张力关腹后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高 发生率有关。
动物实验证实,导致内脏血流下降。观察对猪 胃肠血流的影响,发现>20时,肠系膜及粘 膜血流逐渐下降至原来的61%,40时减少至 原来的21%,腹壁血流也随腹升高而下降。
用猪对与肝血流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当增 高到10,肝动脉及微循环血流明显减少,在 20时,肝动脉、门静脉和微循环均明显减少。
正确诊断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可逆转的病
理学损害。国内对的研究尚处理于起步阶段, 故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
一、历史背景
对腹内压( , )及其测量产生兴趣始于19世纪后半 期。
1911年在一篇详细的文献综述中,记述了以往的研 究者难以测定,并对其产生的机制不了解。他亦发 现,如果将小动物的人为的增高到>27~462O会导 致小动物死亡,且是由于呼衰致死。
腹腔室隔综合征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 刘生光 刘瑞林
腹腔室隔综合征( , ),亦称腹腔高压( ) 综合征,系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急性腹内压增
高所致的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临床上,最
常累及的器官系统包括心血管、肺、肾等,
如未及时诊断和处理,可导致多器官系统衰 竭,有人统计国外文献报道的103例,其死 亡率高达62.5%~75%。因此,的诊断与治 疗已成为当今外科和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三、诊断
是增高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征候群, 其正确诊断至少需要以下三个条件:①对引起高危 因素的充分认识;②当临床出现提示的表现时,做 到早期怀疑;③对腹内压的精测量并进行连续动态 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