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超声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多见于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其他如颅内血肿或脓肿未完全吸收时、肿瘤内部有出血坏死。
脑室改变
来自百度文库A:脑室扩大:可为单侧或双侧。
多见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积水,其次是先天性畸形(如Dandy-Walker囊肿、中脑导水管狭窄,染色体异常)和脑发育异常,(如胼胝体缺如、前脑无裂畸形)等。
B:脑室变窄:脑室呈裂隙状或消失。
白质损伤后3-4周
颅内出血分度
Ⅰ级:单纯室管膜下出血;Ⅱ级:血液进入脑室;Ⅲ级:出血并脑室扩大;Ⅳ级:脑室旁脑实质损害,白质损伤,出血性梗死
脑白质软化(PVL)分期
回声增强期(生后1周左右):脑室周围白质回声增强;
相对正常期(生后1-3周):相对正常,无异常发现;
囊腔形成期(生后2-6周):原增强区出现多发无回声小囊腔;
前囟闭合时间
前囟面积
1-1.5岁
1.0mm×1.0mm;1.5mm×1.5mm
基底神经节
大脑半球
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脑岛
脑室
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
第五脑室(透明隔腔):位于侧脑室前角之间的无回声区。
第六脑室(Verga腔):位于胼胝体压部的前下方,穹窿联合的背侧,第五、六脑室不与脑室系统相通。
检查方法
探头选择:相控阵探头(颅脑探头)
探查部位:前囟、侧囟(蝶囟)
探头频率:3.5兆赫兹
脑中线移位
脑中线距双侧颅骨内缘的距离不等、相差大于3mm时即为中线移位。
表现为脑中线向一侧移位或弯曲,常因一侧脑组织异常病变如出血、血肿、脓肿、肿瘤、积液等所致,脑中线移向健侧。
脑组织局部回声异常
A:回声增强:表现为团块状或片状强回声区,可为局部性或弥漫性。
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如缺血缺氧性脑病),另外也见于部分正常新生儿。
C:脑室形态异常:主要表现为局部侧脑室尤其是枕角部位增大或形态异常。
病理状态下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脑组织松软,因而在仰卧位时,各种原因的脑积水积于此处使之扩大变形,严重时整个侧脑室扩张。
脉络丛形态 改变
脉络丛增粗(最宽处>12mm)、延长、分叉、呈球状、充满整个脑室、脉络丛内有囊性低回声区等均属异常变化,常见于脉络丛出血。
颅内出血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最常见,占85%-90%,硬脑膜下出血、蛛网膜下出血、脑实质出血
PIVH最佳时间
3-7天复查一次
室管膜下出血(Ⅰ级)囊肿形成时间
2-3周左右
PIVH最佳诊断时间
出生后3天内,不迟于7天;
90%发生于3天内,95%发生于7天内。
诊断脑室旁白质软化(PVL)最佳时间
囊腔消失期(生后1-3月):消失---但脑室扩大;融合---大囊腔或与侧脑室贯通形成穿通性脑囊肿
PIVH发病率
样本:3769例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10.8%;
Ⅰ级24.3%、Ⅱ级54.8%、Ⅲ级15.7%、Ⅳ级5.2%
PIVH预后
Ⅰ-Ⅱ级出血90%以上预后好,10%可能发生脑室扩张和积水。
Ⅲ-Ⅳ出血病死率〉50%,存活者2/3发生脑水肿、脑瘫、智力低下、视听力损伤和神经系统后遗症。
常见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脑梗死、脑室周围白质损伤、脑实质肿瘤、脑脓肿脓液粘稠或脓肿未液化。
B:回声减低:呈团块状、片状低回声或无回声区。
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囊性病变,脑室周围白质损伤之囊肿形成、出血或血肿、梗死灶吸收液化、脓肿液化等。
C:局部混合性回声:变现为囊实性混合性改变,多为实质回声内见小片状、片状无回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