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体质学说共46页
合集下载
体质中医基础理论详解演示文稿
![体质中医基础理论详解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53bc79a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d.png)
目前十六页\总数五十一页\编于十七点
二、后天因素
• 饮食营养:合理的膳食结构,科学的饮食习惯,对维护和增强 体质十分有益。长期营养不良或营养不当,以及偏食偏嗜某些 食物,均会影响个体体质的变化
• 劳动安逸:劳逸结合,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体 质。过度的劳累,易损伤筋骨,消耗气血,致脏腑精气不足 ,机能减退,形成虚性体质
•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临床舌脉诊察常见舌苔腻 ,脉滑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力差
目前三十八页\总数五十一页\编于十七点
六、湿热质(F型)
• 特征表现:面部或鼻部常有油腻感或者油光发亮,脸上容易生痤 疮或皮肤容易生疮疖,常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小便时常觉 尿道有发热感,尿色偏深,大便常黏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 ,女性常见带下色黄,男性常出现阴囊潮湿
目前十页\总数五十一页\编于十七点
三、体质的基本特点
• 体质的遗传性:遗传是亲代将其特征传给子代的一种现象 • 体质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个体体质一旦形成,在一定时间内
不易发生太大改变,所以体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体质的可变性:体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
就意味着体质具有动态可变性
•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临床舌脉诊察常见舌
体质中医基础理论详解演示文稿
目前一页\总数五十一页\编于十七点
(优选)体质中医基础理论
目前二页\总数五十一页\编于十七点
第五章 体质
徐财神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目前三页\总数五十一页\编于十七点
目录
概述
第一节 体质的概述 第二节 体质的形成
第三节 体质的生理变化
第四节 体质的分类
二、后天因素
• 饮食营养:合理的膳食结构,科学的饮食习惯,对维护和增强 体质十分有益。长期营养不良或营养不当,以及偏食偏嗜某些 食物,均会影响个体体质的变化
• 劳动安逸:劳逸结合,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体 质。过度的劳累,易损伤筋骨,消耗气血,致脏腑精气不足 ,机能减退,形成虚性体质
•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临床舌脉诊察常见舌苔腻 ,脉滑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力差
目前三十八页\总数五十一页\编于十七点
六、湿热质(F型)
• 特征表现:面部或鼻部常有油腻感或者油光发亮,脸上容易生痤 疮或皮肤容易生疮疖,常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小便时常觉 尿道有发热感,尿色偏深,大便常黏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 ,女性常见带下色黄,男性常出现阴囊潮湿
目前十页\总数五十一页\编于十七点
三、体质的基本特点
• 体质的遗传性:遗传是亲代将其特征传给子代的一种现象 • 体质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个体体质一旦形成,在一定时间内
不易发生太大改变,所以体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体质的可变性:体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
就意味着体质具有动态可变性
•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临床舌脉诊察常见舌
体质中医基础理论详解演示文稿
目前一页\总数五十一页\编于十七点
(优选)体质中医基础理论
目前二页\总数五十一页\编于十七点
第五章 体质
徐财神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目前三页\总数五十一页\编于十七点
目录
概述
第一节 体质的概述 第二节 体质的形成
第三节 体质的生理变化
第四节 体质的分类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https://img.taocdn.com/s3/m/7649b7f308a1284ac85043d7.png)
男子以肾为先天,病多在精气;女子以 肝为先天,病多在血。--刚柔 4. 饮食因素: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对体质 有明显影响。饮食性味影响脏腑之精气 阴阳。
• 5.劳逸所伤 • 6.情志因素 • 7.地理因素 • 8.疾病针药及其它原因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内经》:阴阳含量划分法 五行归属划分法 形态与机能特征分类法 心理特征分类法
一、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1 体质因素决定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 “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 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 气必损”。
2 体质因素决定发病的倾向性 小儿:脏腑娇嫩,体质未壮,易患咳喘、腹泄、食积等 老人:精气虚弱,体质转弱,易患痰饮、咳喘、眩晕、消渴等 肥人或痰湿内盛者:易患眩晕,中风等; 瘦人或阴虚者:易患痨嗽等
脏气偏聚盈虚—对情志的反应不一。 此外: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的发生,以及过敏性体质的形
成,与体质有关。
二、阐释发病原理
1.体质决定能否感邪而发病 • 体质强壮者:正气旺盛,邪气难以侵入体内; • 体质羸弱者:正气虚弱,邪气易于乘虚侵入; • 发病的即时而发、伏而后发、时而复发、发病
后的证型与体质有关 2.体质状态或缺陷是情志病变发生的关键因素 此外,凡影响体质的因素均可影响发病。
性等。 心理发育水平:智力,情感,行为,个性,意志,性格等。 适应能力: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抗损害能力,
调控能力,修复能力等。
2、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
1. 身体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体重适当; 2. 面色红润,双目有神,须发润泽,肌肉皮肤富有弹性; 3. 声音洪亮,牙齿坚固,双耳聪敏,脉象和缓均匀,睡
心理特征的差异性:表现为人格、气质、性格 等。
• 5.劳逸所伤 • 6.情志因素 • 7.地理因素 • 8.疾病针药及其它原因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内经》:阴阳含量划分法 五行归属划分法 形态与机能特征分类法 心理特征分类法
一、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1 体质因素决定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 “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 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 气必损”。
2 体质因素决定发病的倾向性 小儿:脏腑娇嫩,体质未壮,易患咳喘、腹泄、食积等 老人:精气虚弱,体质转弱,易患痰饮、咳喘、眩晕、消渴等 肥人或痰湿内盛者:易患眩晕,中风等; 瘦人或阴虚者:易患痨嗽等
脏气偏聚盈虚—对情志的反应不一。 此外: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的发生,以及过敏性体质的形
成,与体质有关。
二、阐释发病原理
1.体质决定能否感邪而发病 • 体质强壮者:正气旺盛,邪气难以侵入体内; • 体质羸弱者:正气虚弱,邪气易于乘虚侵入; • 发病的即时而发、伏而后发、时而复发、发病
后的证型与体质有关 2.体质状态或缺陷是情志病变发生的关键因素 此外,凡影响体质的因素均可影响发病。
性等。 心理发育水平:智力,情感,行为,个性,意志,性格等。 适应能力: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抗损害能力,
调控能力,修复能力等。
2、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
1. 身体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体重适当; 2. 面色红润,双目有神,须发润泽,肌肉皮肤富有弹性; 3. 声音洪亮,牙齿坚固,双耳聪敏,脉象和缓均匀,睡
心理特征的差异性:表现为人格、气质、性格 等。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fa7a6cfe4733687f21aa0c.png)
22
质化:病势从体质而化。
11
作用: ※体质在后天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不断变化。
※后天因素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始终起着重 要作用。
※改善后天体质形成的条件,可弥补先天的 不足,达到以后天养先天,使弱者变强者的目的。
12
第三节 体质的表现特点 全面性——全面体现在形和神的一切方面 普遍性——每个个体都有体质,无一例外 复杂性——个体表现千状万态,复杂多样 稳定性——个体生理特征相对稳定(动态稳 定) 可变性——随时间推移、年龄变化而自然演 变 连续性——表现在时间上的不间断、连续演 变规律
6
四、体质所含内容 包括内部与外形两部分:
气质:是隶属于体质的一个较小概念,是个体心理特征的 总称(神态、意识、言行、风度中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 素质: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体现于感觉运动器官和 神 内部 经系统(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协调 性、平衡性等) 性格:是人习惯化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表现出的个性心 理
8
第二节 一、先天因素
体质的形成
又称先天禀赋:小儿出生前在母体内所禀受的一切 特征。 产生生命 父精母血相合 形成体质的基础 体质形式——遗传性 作用:※ 先天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 是人体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 ※ 维持个体体质特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注: 某些疾病具有遗传性倾向。
9
二、后天因素
3
第一节 体质学说的基本概念 一、“体质”名称的由来 ●古有“禀赋”、“素质”、“禀质”、 “素禀”、“气禀”、“气体”等名称。 ●近年来,“体质”逐渐形成一种学说,被 日益重视。 ●“体质学说”的兴起,拓展了中医基础理 论的研究范畴,形成一些新的理论热点。
4
二、体质的含义 是人体在遗传性(先天禀赋)和获得性(后 天调养)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结构上相 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中医体质基础理论 教学PPT课件
![中医体质基础理论 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f89acba5e9856a571260b1.png)
不同。” 8、疾病针药和其他:慢病、长期服偏于某性的药物;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是脏腑经络及精气血 津液的盛衰偏颇,实际上是脏腑精气阴阳及 其机能的差异和经络气血之偏颇,所以,着 眼于整体生理功能的高低强弱运用阴阳的分 类方法对体质进行分类是体质分类的基本方 法。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三、体质的标志和体质的特点:#
(一)体质的评价指标包括:
4、心理发育水平:包括智力、情感、行为、感知觉、 个性、性格、意志等方面;
5、使应能力:包括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各种精 神心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病因、疾病损害的抵 抗、调控能力、修复能力。 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从身体发育、面色、声音、
动作、精力、处事态度、应变能力等七个方面来看。
4、饮食因素: 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 5、劳逸所伤 :
过劳——伤气、伤形 过逸——长期养尊处优,四肢不勤,可使气
血流行不畅,筋肉松弛,脾胃功能减退; 6、情志因素:精神情志,贵在和调; 情志——泛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心理活动,是人体对
外界客观事物刺激的正常反应,反映了机体 对自然、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调节能力。 7、地理因素:“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故其气体随地而
生理状态下———生理反映 病理状态下的——发病倾向
预测性:偏于某中体质类型者,在初现端倪之
后多具有循着这类体质固有的发展演 变规律缓慢演化的趋势——为治未病 提供依据(及早采取措施 ,防止恶化 于未然)。
体质学说理论源于“内经”,后经历代医家 从 不同对体质问题进行了详尽、细致、正确的研究 ,并有效的将体质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第一节 体质学说的概述
一、体质的概念: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 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体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 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是脏腑经络及精气血 津液的盛衰偏颇,实际上是脏腑精气阴阳及 其机能的差异和经络气血之偏颇,所以,着 眼于整体生理功能的高低强弱运用阴阳的分 类方法对体质进行分类是体质分类的基本方 法。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三、体质的标志和体质的特点:#
(一)体质的评价指标包括:
4、心理发育水平:包括智力、情感、行为、感知觉、 个性、性格、意志等方面;
5、使应能力:包括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各种精 神心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病因、疾病损害的抵 抗、调控能力、修复能力。 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从身体发育、面色、声音、
动作、精力、处事态度、应变能力等七个方面来看。
4、饮食因素: 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 5、劳逸所伤 :
过劳——伤气、伤形 过逸——长期养尊处优,四肢不勤,可使气
血流行不畅,筋肉松弛,脾胃功能减退; 6、情志因素:精神情志,贵在和调; 情志——泛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心理活动,是人体对
外界客观事物刺激的正常反应,反映了机体 对自然、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调节能力。 7、地理因素:“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故其气体随地而
生理状态下———生理反映 病理状态下的——发病倾向
预测性:偏于某中体质类型者,在初现端倪之
后多具有循着这类体质固有的发展演 变规律缓慢演化的趋势——为治未病 提供依据(及早采取措施 ,防止恶化 于未然)。
体质学说理论源于“内经”,后经历代医家 从 不同对体质问题进行了详尽、细致、正确的研究 ,并有效的将体质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第一节 体质学说的概述
一、体质的概念: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 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体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 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https://img.taocdn.com/s3/m/d899c3e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2.png)
气虚质保健穴
❖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1横 指处;
❖ 气海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 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 神阙穴:位于脐窝中央。
常见体质的判定标准
3.阳虚质 (C型) ❖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
要特征。 ❖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
❖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 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 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的潮湿或气温偏高 环境较难适应。
湿热质饮食
方凹陷处。
常见体质的判定标准
7.血瘀质 (G型) ❖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
表现为主要特征。 ❖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
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 ❖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 发病倾向:易患癥瘕及痛证,血证等。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舌红少津,脉细数。 ❖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阴虚质饮食
❖ 多食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甘凉滋润 之品,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花子等性 温燥烈之品。
❖ 食疗方:莲子百合煲瘦肉一一莲子(去芯) 15克,百合20克,猪瘦肉100克,盐适量。 制作:用莲子(去芯)、百合、猪瘦肉,加 水适量同煲,肉熟烂后用盐调味食用。本汤 具有清心润肺、益气荞麦(含致敏物质 荞麦荧光素)、蚕豆等。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上课讲义64页PPT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上课讲义64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8193900476eeaeaad0f33040.png)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上课 讲义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上课 讲义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中医体质学说ppt课件
![中医体质学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528452a26925c52dc5bf19.png)
• 体质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 不同个体之间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 • 体质学说的任务就是揭示其规律,并就 体质做出合理的分类。
ppt课件
8
3. 体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 成年后个体生理特性相对稳定,一般 不会骤然剧变。 •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可塑性和可变性。年 龄递增、慢性疾病的病理损害,以及自身 持之以恒的摄身行为等,都可以影响体质。
ppt课件
15
2.分类
平和 体质
体气 质郁
体质 分类
ppt课件
16
平和体质
•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 • 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 • 沛,耐受寒热, • 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 。 •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 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中医学家认为?男子以肾为先天清?费伯雄孟河先生医案?男子以精为本清?程文囿医述?女子以肝为先天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女子以血为主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中医体质
ppt课件
1
•
体质学说,是研究人群中不同个体的 身心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对生命延续和 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等重要内容的理 论知识。
ppt课件
2
(一)、概念
23
• • • •
治则:补肾益精、滋阴降火。 针灸:关元、气海、中极、中脘、大横。 太溪、照海——滋阴要穴。 保健穴:太冲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气虚体质
•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经常感冒, 虚胖无力,面色无华,自汗,内脏 下垂,舌淡 ,脉虚弱。 • 病机:1、饮食寒凉之品,损伤脾气。 2、元气不足、卫气虚损。
ppt课件
8
3. 体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 成年后个体生理特性相对稳定,一般 不会骤然剧变。 •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可塑性和可变性。年 龄递增、慢性疾病的病理损害,以及自身 持之以恒的摄身行为等,都可以影响体质。
ppt课件
15
2.分类
平和 体质
体气 质郁
体质 分类
ppt课件
16
平和体质
•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 • 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 • 沛,耐受寒热, • 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 。 •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 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中医学家认为?男子以肾为先天清?费伯雄孟河先生医案?男子以精为本清?程文囿医述?女子以肝为先天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女子以血为主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中医体质
ppt课件
1
•
体质学说,是研究人群中不同个体的 身心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对生命延续和 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等重要内容的理 论知识。
ppt课件
2
(一)、概念
23
• • • •
治则:补肾益精、滋阴降火。 针灸:关元、气海、中极、中脘、大横。 太溪、照海——滋阴要穴。 保健穴:太冲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气虚体质
•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经常感冒, 虚胖无力,面色无华,自汗,内脏 下垂,舌淡 ,脉虚弱。 • 病机:1、饮食寒凉之品,损伤脾气。 2、元气不足、卫气虚损。
中医药理论基础体质
![中医药理论基础体质](https://img.taocdn.com/s3/m/735302ed915f804d2a16c152.png)
注意针灸宜忌
体质强壮,宜多针强刺激。 体质虚弱,宜少针弱刺激。 肥胖体质,进针宜深,刺激量大,多用 温针艾灸。 瘦长体质,进针宜浅,刺激量小,少用 温灸。
兼顾体质特征重视善后调理
偏阳质疾病初愈,慎食温热,辛辣之品。 偏阴质疾病初愈,慎用滋腻,酸涩收敛之品。
六、指导养生
养生
饮食 方面
精神 方面
偏阳质,宜凉忌热。 偏阴质,宜温忌寒。 形体肥胖者,宜清淡忌肥甘。 胃酸偏多者,忌酸咸食物。 气郁质宜疏导为主。 阳虚质宜鼓励为主。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2.202020年12月 20日星 期日3时42分23秒20.12.20
谢谢大家!
踏实,奋斗,坚持,专业,努力成就 未来。20.12.2020.12.20Sunday, December 20, 2020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03:42:2303:42:2303:4212/20/2020 3:42:23 AM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2.2020.12.20Sunday, December 20,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3:42:2303:42:2303:4212/20/2020 3:42:23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2.2003:42:2303:42Dec-2020-Dec-20
五、指导治疗
区别体质特征而施治 根据体质特征注意针药宜忌 兼顾体质特征重视善后调理
区别体质特征而施治
阳虚体质者,易感寒湿阴邪,易从阴化寒化 湿,当用辛热之品以温阳祛寒或通阳利湿。 阴虚体质者,内火易生,易从阳化热伤阴, 治宜清润之品。 偏阳质者,多发实热症,慎用温热伤阴药。 偏阴质者,多发实寒症,慎用寒凉伤阳药。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78cc0d2af90242a895e592.png)
1. 先天因素: 关键作用。父母生殖之精的盈亏盛衰,决定着子 代禀赋的薄厚强弱,影响其体质。它是构成不同体质 的基础。 2. 年龄因素: 不同体质都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成熟、定型和演变 的发展变化过程,也是中医学的“恒动观念”的重要 表现。年龄因素对于男性与女性的体质影响,大致经 历了五个阶段。
影响体质的因素
4. 体质的连续性和可预测性:在不同个体身上,体 质的存在和演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偏于某种体质类 型者,在初显端倪之后,多具有循着这类体质固有的 发展演变规律缓慢地演化趋势,从而为及早采取措施, 防体质恶化于未然提供了可能。
体质的构成和分类
1. 体质的构成要素 2.分类
体质的构成要素
(1)体型 指个体外观形状上的特征。它以躯体的形态和功 能特点,并与内部脏器结构有一定的关系。体型差异 为直观,一望便知,故备受重视。《内经》论及体质 的篇章中,大多数是抓住体型特点的。 (2)脏腑 各项生理活动离不开脏腑,因此,脏腑的形态和 功能特点,是构成个体体质的要素。《内经》中充分 强调了这一点。
阴虚体质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 化。 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环境起居调摄:夏应避暑,秋冬养阴。居室应安, 熬夜,不剧烈运动,不在高温下工作。 •体育锻炼:宜选动静结合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 等控制出汗量,及时补水。 •精神调适:循《内经》“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之法,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
影响体质的因素
4. 地理气候因素: 包括水土性质、气候特点、生活习俗等。 5、其他因素: 包括:饮食和营养状况的影响。疾病因素 的影响,临床上常见大病久病之后,体质 趋弱。
体质的特点
1.体质是个体基本生理特性的概括:是内在脏腑气血等 强弱盛衰的概括。 2.体质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体质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不 同个体之间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体质学说的任务就 是揭示其规律,并就体质做出合理的分类。 3.体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成年后个体生理特性相对 稳定,一般不会骤然剧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可塑性 和可变性。年龄递增、慢性疾病的病理损害,以及自 身持之以恒的摄身行为等,都可以影响体质。
影响体质的因素
4. 体质的连续性和可预测性:在不同个体身上,体 质的存在和演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偏于某种体质类 型者,在初显端倪之后,多具有循着这类体质固有的 发展演变规律缓慢地演化趋势,从而为及早采取措施, 防体质恶化于未然提供了可能。
体质的构成和分类
1. 体质的构成要素 2.分类
体质的构成要素
(1)体型 指个体外观形状上的特征。它以躯体的形态和功 能特点,并与内部脏器结构有一定的关系。体型差异 为直观,一望便知,故备受重视。《内经》论及体质 的篇章中,大多数是抓住体型特点的。 (2)脏腑 各项生理活动离不开脏腑,因此,脏腑的形态和 功能特点,是构成个体体质的要素。《内经》中充分 强调了这一点。
阴虚体质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 化。 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环境起居调摄:夏应避暑,秋冬养阴。居室应安, 熬夜,不剧烈运动,不在高温下工作。 •体育锻炼:宜选动静结合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 等控制出汗量,及时补水。 •精神调适:循《内经》“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之法,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
影响体质的因素
4. 地理气候因素: 包括水土性质、气候特点、生活习俗等。 5、其他因素: 包括:饮食和营养状况的影响。疾病因素 的影响,临床上常见大病久病之后,体质 趋弱。
体质的特点
1.体质是个体基本生理特性的概括:是内在脏腑气血等 强弱盛衰的概括。 2.体质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体质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不 同个体之间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体质学说的任务就 是揭示其规律,并就体质做出合理的分类。 3.体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成年后个体生理特性相对 稳定,一般不会骤然剧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可塑性 和可变性。年龄递增、慢性疾病的病理损害,以及自 身持之以恒的摄身行为等,都可以影响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