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及评价
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分析【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高审美教育水平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内容和方法,强调了审美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指出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过分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审美情感的培养等。
最后强调了加强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展望了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探讨,有助于引起教育者和学生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重要性、研究目的、价值、内容、方法、存在问题、提高水平、加强必要性、发展前景、分析。
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分析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审美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有效途径。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美的存在,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和语言表达的欣赏能力。
在当今社会,审美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方面。
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审美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更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1.2 研究目的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审美教育的价值及其对学生的影响,探讨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分析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是学生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正确的文字表达技巧,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初中语文教学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文学的魅力,提升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认同感。
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教育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1.2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而审美教育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加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2. 正文2.1 审美教育的内涵和目的审美教育的内涵和目的是指通过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的培养,促使学生对美的感知、鉴赏和表现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感悟,使他们在审美活动中获得愉悦和满足,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创新思维。
审美教育的内涵包括审美情感、审美知识、审美能力和审美行为等方面,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在不断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品味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审美素养,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度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现代公民。
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分析引言语文教育在初中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愿意去感知美好、欣赏美好、创造美好,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探讨其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1.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优秀品格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感态度,通过美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具备一种美的情感和美的品位,使他们在感受美的同时也能有所感悟和感动,从而内化为自己优秀的品格。
在课文《荷塘月色》中,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意的溪流、清泉、颐养,通过感知美好的自然景色,引导学生产生美好的情感和情感态度,使他们培养情操,增强道德情感。
2.审美教育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解读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对文学作品美感的体验和体会。
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够更深入地感悟作品的意境和艺术魅力,加深对语言、文字、文学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
3.审美教育是促进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够产生独特的理解和感悟,触发自己的创作欲望,从而创作出符合自己审美情趣的作品。
在学习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让他们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诗歌作品。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1.引导学生感知美的存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知美的存在,培养他们感受美的能力,增强他们感受美的意识。
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诗歌、音乐、绘画等形式来展现美的存在,让学生在感受中产生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在学习古诗文时,可以通过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美,包括意境的美、语言的美、结构的美等,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美的感知和感受。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一、引言审美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资源,为教师开展审美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本文将从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阐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
二、理论探讨1.审美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艺术、文学、自然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审美创造力,使其具有正确的审美标准,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情感性,通过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二是具有形象性,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三是具有创造性,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审美创造力。
2.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最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其未来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践应用1.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资源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资源。
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等。
例如,在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语言运用、意境营造等方面入手,感受文章的美学价值。
2.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感受其中的情感美。
例如,在讲授《红楼梦》节选“黛玉葬花”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亲身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
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分析1. 引言1.1 绪论初中语文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教学内容涉及到语言文字的理解、表达和运用等方面。
而审美教育则是语文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
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学会欣赏、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开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绪论部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对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内涵进行界定,探讨其具体内容和特点。
分析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明确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的重要性。
探讨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具体方法与策略,以及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对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评价与展望进行探讨,总结其在学生学习和发展中的价值,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系统分析,旨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1.2 研究背景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目前关于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有必要对初中语文审美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初中语文教学往往注重学生对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与理解,忽视了审美情感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改变。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的确需要对初中语文审美教育进行深入探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生接触的信息日益丰富多样。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育中的一大难题。
对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字数:230】1.3 研究意义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教学策略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教学策略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融入审美教育,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利用优秀文学作品进行教学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深厚的审美价值,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启迪其思维,培养其审美情趣。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和教学内容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童年》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深入研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美感,培养其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文学作品的背景、内涵、艺术特点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感受作品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读后感、作文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对作品的感悟和情感,从而更好地融入审美教育。
二、注重情感体验与情感交流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情感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增强对文学作品的喜爱和欣赏。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注重情感体验的引导和交流。
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朗读、音乐等方式,营造出一种温馨、静谧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在文学作品中,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情感交流的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倾听他人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亲近作品,感悟作品的美感。
三、开展审美情感培养活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专门的审美情感培养活动,如文学欣赏会、画展参观、音乐会观赏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文学艺术作品,感受不同的艺术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指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引导学生主动、深入地参与活动。
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体现智育、德育和美育的统一,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目的和任务之一。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既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也不同于专门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更不同于崇奉虚幻的宗教教育。
它是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情感的教育。
一、审美教育的特点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审美教育,既不同于语文思想教育,也不同于语文知识教育,其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形象性。
即以形感人。
美离不开形象,教师应“努力使儿童的思维过程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上来进行。
”学生接受知识,往往从具体形象开始。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和描绘了大量的自然景物。
阅读人物描写的文字,就好象人在画中行,身在景中游,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美不胜收的感受。
这就是以形象感人的审美特征。
如果离开了这些具体形象,就没有了审美的对象,因此,学者认为,审美教育就是一种形象教育。
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通过审美活动,以形象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如果说智育启人,德育以理服人,那么,美育就是以形感人。
2、情感性。
即以情动人。
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陆机《文赋》中写道:“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以思纷;悲落叶以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我国传统诗论、词论推崇的“沉郁”风格,就是主张诗词要循着情感的流动,写得往复深沉、错落有致,以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可见,情感性是语文美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大凡优秀作品,往往都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3、愉悦性。
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以形感人,以情动人的同时,也以形悦人,以情悦人,这就是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愉悦性。
美学家康德曾经在解释“鉴赏判断”这个概念时说:“从每一个表象我可以说:它(作为认识)是和快乐结合着的,这至少是可能的。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刍探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刍探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教师需要重视和关注的一项任务。
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中语言文字的使用,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更要使他们拥有高尚的情感、美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态。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该如何引导,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首先,言语的美学教育。
语文是学生感知世界,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语文的功能价值,引导学生发现语言中的美学元素,如象征、比喻、修辞等,激发他们对语言的美的感悟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
例如,在教学古诗文时,教师可以从构思、表达、形式等方面挖掘美的内涵,帮助学生领悟诗歌、文章中的意境和韵味,从而激发他们深入认识诗歌的美感和魅力。
其次,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高度创造性和想象力的体现。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突出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的感悟和情感升华。
例如,在教学《红楼梦》、《西游记》等文学作品时,教师应从作品的人物形象、意象、想象、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对文本中的美感元素进行挖掘和诠释,让学生在欣赏中感知文学的美感和内涵,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阅读水平。
最后,表演艺术的审美教育。
表演艺术是一种通过人体动作、语言、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进行感知、表达、交流的艺术形态。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强化表演艺术的审美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感受,让学生在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中领悟美的内涵和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热爱艺术、欣赏艺术、运用艺术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舞蹈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动作感知,引导他们从舞蹈形式、节奏感、动作美感等角度去感悟舞蹈艺术的魅力和内涵。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人修养的塑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注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演示案例等方面的设计,帮助学生全面感知美的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品质,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生活之美、享受精神之美。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试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高中语文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
因此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语文教师应以有效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的各种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的目的。
这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阅读范文中充分感受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所以课文内容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知的材料,而阅读范文则成了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
1、激发美的情趣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即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反复品味,为其接受机制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诱发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实践证明:朗读课文是激发情趣的关键。
通过朗读,课文中的美学意蕴得到了初步的揭示,美学价值得到了相应的开掘。
2、树立美的意识学生美的意识是在美的情趣激发以后,潜移默化逐步确立起来的,教师要分外珍惜,精心呵护,要在阅读范文上下功夫。
阅读范文既有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更有学生富有表情的朗读。
如前者是导径的灯,后者则是寻路的杖。
学生在寻路之时则能把教材中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体味出作品的美感,从而进入作品中特定的意境,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发现美,感受美。
3、增强美的感受范读不仅要再现课文的情境,更要能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只有真正体会到课文的情感,才能获得最真切的感受。
中学生正值青春萌动期,内心世界一刻也不会平静,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宣泄,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因势利导,使其从作品中吸取营养,产生爱心,升发美感。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以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来感染学生,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激发创造美的热情,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以优秀的文本,激发学生感知美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不只是凭借简单直白的道德说教文字承载的,而是借助于一篇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
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很多文质兼美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这些语言艺术的瑰宝,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宝贵财富。
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范围很广,从时间看: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当代的;从空间看:有现实生活中的,也有异国他乡的,从群山到海洋,从陆地到宇宙,无不涉及;从内容看:天文、地理、人生、社会、自然、科学等无所不有;从体裁看:童话、寓言、诗歌、散文、小说样样俱全。
可以说中学语文教材囊括了深厚宽广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育因素得天独厚,篇篇都渗透着美——写景中的绘画美,叙事中的含蓄美,童话中的想象美,诗歌中的形象美,小说中的人情美。
而且,凝练优美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强烈真挚的情感,都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并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这些美育资源,采用朗读引发、品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进入角色,不断体验感受教材中“美”的内容和形式,汲取”美”的营养,激发学生感知美。
二、以优美的语言,启发学生欣赏美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体现审美创造力,既讲究科学美,又讲究艺术美,以敏锐的审美语感,体现语文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鲜明性和语言表达的形象性、生动性、音乐性。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这 些 都 是 美 育 的好 材 料 . 而作 品 的 形 式 ( 言 、结 语 构等 )灵 活 多样 ,极 具 可 读 性 ,能 让 读 者 在 非 功 利 性 的 阅读 中 .不 自觉 地 接 受 美 的教 育 。 诗 歌 以鲜 明 的节 奏 、和 谐 的韵 律 ,朗 诵 起 来 琅 琅 上 口 .悦 耳 动 听 ,感 情 得 以 充 分 发 挥 。 小 说 常 常 有 波 澜 起 伏 的 情 节 和 传 神 的 描 写 , 引 人 人 胜 ,接 受 教 育 。散 文 则 以 结 构 灵 活 多 变 ,语 言形 象 见 长 .读 来 轻 松 自如 , 在 不 经 意 中获 得 心灵 感 悟 ,欣喜 异 常 。 形 象性 、丰 富 性 ,多 样性 ,这 是 语 文 教 学 中渗 透 审 美 教 育 的 优 势 和 特 色 。 当 然 , 我 们 的 美 育 也 不 仅 仅 局 限 于让 学 生 领 略美 ,感 受 美 ,还 应 激 发 学 生 有 创 造 美 的欲 望 和 培 养 表 现美 的 能 力 。 随 着 学 生 对 美 的 感 知 、 领 略 、欣 赏 、 品 味 ,他 们 对 美 的 追 求 和 欲 望 更 明显 。 教 师 在 平 时 的 分 析 时 可 联 系 生 活 ,说 明 我 们 身 边 也 有 类 似 这 样 美 的 东 西 , 引 导 学 生 去 发 现 美 ,激 起 他 们 表 现 美 的 兴趣 。同 时 , 还要 给 学 生 审美 创 造 的信 心 和 方 法 。 除 了 懂 得 作 品写 什 么 .还 要 知 道 作 者 的 创 作 思 路 和技 巧 .将 作 品 中各 种 美 的 因 素 展 示 在 学 生 面 前 ,培 养 运 用 视 、听 等 感 官 与 理 智 去 感 知 美 的 能力 ,从 而 逐 步 提 高 创 作 美 的 实 践 能 力 。 这 样 从 感 知 到 想 象 ,再 到 创 造 ,始 终 伴 随 着 强 烈 的情 感 活 动 ,让 学 生 体 验 到 创造 的愉 悦 ,并 产 生 乐 观 向 上 的 心 理 反 映 ,这 也 是 语 的 缠 绵 , 学 生 读 后 感 到 一 种 大 丈 夫 的 慷 慨 之
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审美素质是构成社会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科学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文化素养体系。
语文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倡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以此为先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人格、陶冶情感、发展智力、从而实现语文素质教育在素质培养方面的整体目标。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感知力是审美活动的基础,是美感产生的基础,是审美的核心。
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主要是听和看,让学生身临其境领悟生活中的美。
1.要重视朗读。
组织朗诵教学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朗读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朗读是一种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朗读过程便是了解和欣赏的过程,启发培养学生美读,品味其情调,或情绪激昂,或豪放悲壮,或凄切哀婉,或伤感低沉,朗读能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美感。
优美的朗读对学生的感觉和知觉有较强的冲击力,朗朗书声之中优美的意境、传神的描绘、美学蕴味往往能充分而酣畅地体现。
美读还能创设情感氛围,领读或教读始终伴随着感悟和理解。
2.在作文教学中,可通过种种活动,让学生走进电视、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体验生活,感知自然之美、人情之美,从而提高其审美感知力。
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文学作品在描写社会生活的同时,展示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评价、爱憎态度。
读者阅读作品产生共鸣,就受到了美感的熏陶。
中学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抓住撼人心灵的故事情节,感人至深的形象,通过鉴赏,使学生感受到心灵之美、自然之美、理趣之美、人格之美。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首先,在传授知识中培养鉴赏力。
应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解一些文学常识,诸知文学形象、文学典型、意象、意境,诸如作者的风格流派甚至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作品鉴赏思路都会有所不同。
写景类文章表现的是自然美,蕴含的是意境美。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没有 什 么 奇 观 异 景 ,烽 火 台燃 起 的
那 一 股狼 烟 就 显 得 格 外 醒 目 ;沙漠
佩 的 。在 当今 竞 争 激 烈 的社 会 ,我 们 更 应 学 会 宽 容 ,努 力 做 一 个 善 良
是 一 种 内在 美 ,是 人 类精 神世 界 的
美。 ”这 种 美 ,能 引 起 学 生 思 想 情
智 直 亡
角
三 、联 系上 下 文 .感悟 内容 美 语 文 的 审美 教 育 ,不 能 只停 留 在 作 品 中 的景 物 美 、形 象美 等 客观 美 的表 面 品 味 、欣 赏 方 面 ,还 要 引
平 ,最 后 三 拳 将 镇 关 西 打 死 的 故 事 。从 中可 见鲁 达性 格 豪 爽 ,仗 义 疏 财 ,嫉 恶 如仇 ,同情 弱 者 ,行 侠 仗 义 的 精 神 。教 师在 分 析 鲁 达 形 象
动 作 ,挖 掘 出 人 物 豪 爽 、 仗 义 疏
财 、嫉 恶 如 仇 的 高 尚品 格 。 如 听完 金 氏父 女 哭 后 ,毫 不 犹 豫地 摸 出身 上 的 全 部 银 两 倾 囊 相 助 ,觉 得 少 , 又 向 朋 友 借 钱 , 见 李 忠 只 “摸 ”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 : “ 人 的心 灵 美
例如 王维 的 《 使 至塞 上 》 中
“ 大 漠 孤 烟 直 ,长 河 落 日圆 ” 这 一 句 ,教 师 点 拨 “ 大 ” 让学 生体 会 到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 “ 孤 烟 ”使 学
生 体 会 到 景 物 的 单 调 ,边 塞 荒 凉 ,
况 下 的 逃 票 固然 不 对 ,但 也 是 可 以 理 解 的 。 为 了儿 子 ,她 放 弃 用 票 根 报 销 的计 划 ;她 面对 红 衣 青 年 的 苛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分析一、审美分析在初中语文中所呈现出的基本特点审美作为一种心理活动,主要是指人们对客体的感觉与欣赏。
审美教育也被人们称为美学教育,审美教育不仅包括了艺术美、教育美还包括了自然美,审美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对美学内容进行认识与欣赏。
初中语文教学中所谓的审美分析就是在语文学科中所贯穿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在以语文教学为出发点中,借助语言媒介以及符合媒介对语文课本上蕴藏的美学内容进行挖掘,从而帮助学生对真善美以及假恶丑的认识与理解。
除此之外,审美分析还在培养学生树立审美能力以及审美创造力的同时,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的思想更加纯真,理想更加崇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教学目的不明确美学教育是一项比较系统的教育,要想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提高审美能力,那么就要在原有教学模式中进行改变与创新,积极融入美学观念,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美学方法。
[1]教师在备课中,要结合美学教育制定学习计划,并在以美学教育为主要目的中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
但是,现如今,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及搜学中往往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会使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无法发挥,使其处于盲目状态,从而抑制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对审美教育缺乏重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教育制度过于死板,很多教师对素质教育并不重视,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成绩,从而导致学生逐渐陷入“高分低能”的局面之中。
[2]初中作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促进学生形成审美能力的重要时期,但是,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并不予以重视,往往会认为审美教育是课堂之外的事情,从而无法在课堂中对审美教育进行贯穿于讲解。
如果教师在课堂中无法体现审美教育,那么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也无法将审美教育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忽略。
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分析引言:语文教学是中学教育中的重点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审美教育旨在通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效果。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探讨其作用、方法和策略。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评价和鉴赏,使自己能够辨别作品的美丑、优劣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辨别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美与丑,逐渐形成独立的审美能力。
3.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审美教育也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拓展自己的审美视野,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文学作品,还应该引导学生参观美术馆、音乐厅、戏剧院等,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表达,增加学生的审美经验,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法1.课文中的审美教育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文学作品、诗歌或者散文等进行课文教学,通过解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意义等,引导学生用美学的眼光去感知文学作品的美,进行鉴赏和评价。
2.文学作品的朗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朗诵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文学作品,感受语言之美、音乐之美以及形象之美,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美感。
3.丰富的阅读活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引导学生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通过精心选取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存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审美教育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鉴赏美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避免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审美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通过情感教育和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审美活动中感受到美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4.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在审美教育中,要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引导学生接触多种文学艺术形式,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培养学生更加宽广的审美胸怀。
浅谈语文课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课中的审美教育第一篇:浅谈语文课中的审美教育浅谈语文课中的审美教育摘要:通过多种途径向中小学生渗透审美教育内容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语文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语文教材本身是美,语文课堂是情感课堂,学生都有获取美的愿望和需求。
美的效用主要表现在它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纯洁灵魂,培养人们高尚的品格。
充分调动学生联想、想象力,是美育实施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审美学生情感一、问题的提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一个人如果不爱美,那他就不可能真正地去爱生活,爱他周围的人,爱他的国家。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审美教育即是爱的教育。
人有爱美之心,表明人有求真向善之心。
人有求真向善之心,才会对大自然、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关切、热爱之情,激情永驻,志存高远;也才会孜孜以求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探索真理,追求事业,献身社会;也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他的生命才有价值。
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下一代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质,使其树立远大理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实施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质,而且也是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审美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激发学生爱美之心,让学生自觉地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并且懂得怎样审美。
但近些年来,一些中小学校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方面出现了某些偏颇:学校全部工作倾向于应试教育,追求升学率,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审美和劳动生活技能两方面的教育,审美教育不能说没有抓,但起码是抓得不够目标明确,不够得力,成效不显著,喊在口头上、流于形式的居多。
基于此,笔者认为,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渗透审美教育内容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
语文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通过语文课实施审美教育的基本条件(一)语文教材本身是美马克思主义经典美学理论指出,美的本质就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及评价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及评价研究内容摘要: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时期,本文试从审美能力培养现状、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应对审美能力的策略这几个方面来浅谈审美能力的培养及研究。
应用于语文审美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教育,为语文教学注入一股清泉。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感知力、情感力、创造力引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
结合时代精神"以人为本",即是以"文"涵养"人","文"中最重要的一点即是审美教育。
学生德智体全方位共同发展的是一直是教师界共同探讨的难题,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表达能力同时,需要迫切注重培养审美能力,达到双驱并行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现状语文是文化的一部分,审美态度是一种无直接使用和个人功利的直觉性态度,审美教学也应是如此。
但在现当代语文教育中,审美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师教学中的短板。
其一,教师、学生审美意识浅薄,教师的审美素养不高,学生审美观念不强,审美互动在师生之间很难形成。
其二,审美教育的培养是长期性的,只能在潜移默化中升华思想情感培养审美创造思维,教师的短期目光导致审美教育的缺失。
其三、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下,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还是存在语文教学方式中,审美教学在语文课上只是顺带教学,教师反而劳心的是考试题型、格式、技巧。
在此影响下,学生赏析文本,不是读到心灵深处的感动,而是把考试技巧对号入座,许多学生认为语文是考试的工具,素养层面难以达标。
山区孩子的审美意识薄弱,审美个性很容易被扼杀在襁褓中。
语文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中学生自我意识和个性化增强,初二是成长的重要阶段,思维逻辑能力超过形象塑造能力,情感比较多愁善感,看事物不能用辩证思维,他们渴望受到别人的重视,但自我意识还没有具体内容来充实,这是认知能力所不能给予的,那么便要求我们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加强人文科学教育,用形象来感知审美方面的缺失,增强审美能力,用正确的审美价值意识来在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在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基础上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中学生作文指导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因杨巧玲摘要:中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如同一颗闪亮的珍珠,从众多角度展现了美的不同风姿,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在现实语文教学中,教师面对着中考的要求,教学中注重对个别句子的赏析、分几步进行答题等要点的落实,课文中美好的形象和意境都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低下。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提升语文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审美教育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呼唤与崇高人性的对话,现代美育理论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引导势在必行。
一、利用语文文本包蕴的思想情感,在入境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学生进入中学后,美感伴随学习和心理条件的改变而受到激活和开发,兴趣爱好在扩大,情感在丰富,感受美的能力在发展。
我国的汉语言文字是审美型的文字,不仅“形美以感目”,而且“意美以感心”。
那“东方式的线条是精神的轨迹,生命的经纬,情感的缆索”,它凝结着华夏民族的审美情趣,蕴含着炎黄子孙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索,而且汉字具有音调美、节奏美、语声美。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看图画、听音乐、欣赏视频画面创设起来的场景来再现语文教材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对作品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感情、阐述的哲理有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培养美的情趣。
从教学工作本身来讲,教师作为学生与教材的,通过情境创设,让他们生情,动心,去体味、感悟“美”的深蕴。
二、通过精心设计的朗读,培养学生的对美的感受(一)示范美读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用充满艺术魅力的教师范读来撞开学生心灵的窗扉,可使学生———老师———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叶圣陶特别指出,教师在范读的时候,要“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及评价摘要本文通过如何进行语文教育审美观的训练、怎样进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中学审美教育评价三个方面予以论述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目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信心,从而塑造健康、向上、和谐的审美观。
语文素材中蕴含了许多美的因素,教师的责任在于发掘这些因素,并通过美的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并将这将其传递给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渴望和探索热情;语文教学是培养其审美能力最普遍的手段。
具体地说,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包括三个方面,即:审美感知力、鉴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其职能经历了一个从工具性、思想性到审美性的一个过程。
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阶段,审美性是首当其冲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前言审美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其关键在于“育好人”,这集中地体现在“教”与“学”两个层面。
教师的一切教学过程,尤其是语文课教学,都与审美有着密切的联系。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学中没有用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得一些文质兼美、思想内容深邃、有很高美学价值的资源在“教”的过程中,显得生硬呆板,不利于形成生动活泼、和谐新颖的学习环境。
中学生正处于审美观的形成时期,语文教学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信心,从而塑造健康、向上、和谐的审美观。
一、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观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在《是“育人”,非“制器”》的学术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教育如果失去了人,忘记了人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精神世界,就失去了一切。
”①语文审美教育在培养学生有高尚道德情操、健全人格、坚强意志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语文素材中蕴含了许多美的因素,教师的责任在于发掘这些因素,并通过美的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并将这些传递给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渴望和探索热情。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包含多层面的内涵。
如《记念刘和珍君》中“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还有,如《荷塘月色》的淡雅,《天山景物记》的壮丽,《海燕》的激昂,《茶花女》的低回;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陈涉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
(一)美读首先弄清什么是美读。
美读就是有感情的诵读,是体会语文美的有效手段,并对美读展开必要的作用分析。
“诵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是无声的书面语变成有声语言的过程,这是一个“倾听”的过程,,一个品味优美、流畅、凝练语言的过程”。
②因此,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传统意义上,所谓朗读的“声情并茂”,就是审美的一个层面。
美读,就是通过口、耳、眼等感官,让自己的思想和心情全部渗透到文本当中,并在这个过程中享受愉悦、激发审美创造并陶冶情操。
通过美读,可以将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元素,通过声音的韵律美把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表现出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欣赏能力。
美读主要是通过声音,将教材信息转化为真切的感知,进入课文的情境,当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和想象,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读课文时便会收到美的效果和难以忘怀的记忆。
如在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教学时,让学生朗读课文,尤其是那番对“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暗淡是梦里的光辉”诗歌朗诵,使学生好似进入画境之中。
通过指导学生运用低沉的语调朗诵课文,体验诗人所要表达的那种诗意。
(二)想象力和课文情景再现学习文学作品,主要在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也是一个感悟的过程,感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智活动,需要审美的想象。
具体来讲,就是要将作品的语言文字,还原为读者脑海中的艺术形象,将作品中原有的图画、意象通过衍生,更迭出新的内容。
通过想象,作品中原有的感性材料便有可能经过新的排列组合创造出形象的思维。
如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文。
可以通过演示文稿的形式,配上一些旋律比较柔美的音乐,以诗歌中“康桥”的景色作为背景图,诗人在写景时选择了一系列具有柔美、宁静、平和等美感特征的自然风光意象:“夕阳中灿烂若新娘的金柳;碧波中依依摇摆的青荇;倒映着晚霞彩虹般的清潭;暮色中苍翠的水草;夜幕下满载星辉的小船。
”选取这些风景作为背景,让这些优美的意象组成了一幅带有梦幻色彩的仙境般的图画,有力地烘托出诗人重游康河时满怀喜悦,美不胜收的内心感受,这些意象是意和象的契和,它灌注了作者的情思,已是意中之象,使之成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
(三)注重审美教学媒介的选取审美教学媒介对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对教学媒介的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语文审美教育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审美教育中,我们要注意对两种媒介的运用。
其一是语文自身所具有的美这种媒介,这是语文的本质属性;二是在网络时代,充分利用电脑网络技术设备媒介开展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不重视“语文美”。
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死扣字、词、句来理解其中蕴含的枯燥而单调的意义。
缺乏发挥和想象,教法呆板,学生没有兴趣,语文无美可言。
然而,汉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劳动创造和生活积淀的结果,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精神。
语文美不是人为的,而是汉语语言文字和文学自身的特有属性。
比如汉语独特的音、声、形、韵、义等使之文学作品读起来抑扬顿挫,给人在一种音乐之美,而也正是这种美使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者在情感抒发、声音模拟和情感描绘等方面探索美感传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再者,汉字结构的象形字也给人增添了审美想象,让我们在认识汉字的同时,来想象它所展示出的鲜活的生命形象,以及祖先造字时的那种伟大智慧,体会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③,让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因此,通过汉字美这种介质,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对文字美的鉴赏兴趣。
另外,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课文大多情文并茂,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语文教学作为一个审美过程,自始至终都带有情感活动。
教师的教学情感,教材的创作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
”④所以在语文审美教育中,教师应深入发掘教学活动中的这些情感因素,以达到审“形象熏陶、启迪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⑤的审美教育目的。
教育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语文审美教育的过程也就是传播语文审美信息的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力有很大的作用。
当然,由于教育资源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也只能量力而行,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创造教学媒介的能力,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中学生正处于审美观的形成和固化时期,因此必须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是培养其审美能力最普遍的手段。
具体地说,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包括三个方面,即:审美感知力、鉴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
(一)审美感知力培养审美感知,是指审美器官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
人对内在情感的体验、认识和积累主要是通过感官对外部自然形式的把握完成的。
因此,审美感知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让学生亲身领会文学作品中的美。
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有多种手段。
其一、组织朗诵教学。
对文学作品的朗诵可以借助语言的直观,形象地传达作品的内容。
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提高其对作品的文学欣赏和审美感知力。
事实上,这种朗诵就是“美读”,其精华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美读指导时,不仅要指导读的节奏和重音,而且要注重根据课文不同的内容和风格,指导学生读出作品的感情和韵味;并在美读的过程中展开充分的想象,走进作品的情感艺术世界。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由语感获得美感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始终伴随着感悟和理解。
其二、综合运用对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将课文中抽象的视觉文学变为具体动感的审美形象。
图像、声音、色彩和音乐的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力。
其三、教师要在“教”的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审美感知。
在指导学生训练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增强生活积累;引导学生评名作、议时政、谈得失、析美丑,这就是审美实践。
(二)鉴美力培养文学作品在描写社会生活的同时,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理想以及是非评价等。
对于作品的学习,其本质就是要把握这种思想,并激发读者新的领悟。
审美教育的作用最终是由鉴赏实现的。
审美能力的培育主要是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传授知识中培养鉴美能力。
中学生由于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缺陷,对作品的文体特点理解还不够深入,文学理论及鉴赏知识掌握也比较浅显,因此有必要教授这方面的知识,交给学生开启文学欣赏大门的钥匙;第二、鉴美力的培养需要明确的目标。
培养能力的开始阶段,教师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要努力做到一课一得,不能面面俱到,直到学生基本掌握了鉴赏的环节、角度,能运用文学理论中的一些术语点评为止;第三、要在强化体验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强化体验,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作品语言的表层,再现生动活跃的图景,帮助学生进入情景。
(三)创造美能力的培养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和创造。
审美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学习、领会、欣赏、升华的过程。
在学习了语文作品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语言、语法、逻辑等方面的领会,直到学生写出有一定艺术表现力的美文。
这当然也要经历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
因此,作为学生,更应主动调整自身这种角色上的转变,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审美主体,创造美的主体。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就是说,每个人对待事物的反映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作为审美教学中的审美主体,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这就需要学生保持自己所理解的那个“哈姆雷特”,而不应再像传统教育那样,唯老师的观点正确,老师与教科书上的话更是金科玉律,这些传统的弊端,对审美主体来说,都是应该摒弃的,只有努力冲出世俗的网,保留自己的那份独到见解,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角色上的转变。
要想成为真正的审美主体,成为自己学习上的主人,仅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和保持自己的主体意识还不够,更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的自我探索和独立钻研,即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哪把椅子,因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使学生在探索和研究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在审美过程中与教师密切配合,更好的接住教师发出的任何一记“美招”,在美的氛围当中来体验主人翁的优越性。
三、中学语文审美教育评价中学语文教学,其职能经历了一个从工具性、思想性到审美性的一个过程。
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阶段,审美性是首当其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