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植物学特性及生长所需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的植物学特性及生长所需条件

摘要从植株的生长发育、块茎的形成、块茎和种子休眠等方面阐述马铃薯的植物学特性,并从碳素营养、矿质营养、土壤等方面论述其生长所需条件,以期为马铃薯的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植物学特性;生长所需条件

马铃薯营养丰富,尤其维生素C含量较其他粮食作物高。特别是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作为马铃薯之乡,马铃薯已经作为西吉县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现将马铃薯的植物学特性及其生长所需条件总结如下。

1马铃薯的植物学特性

1.1植株的生长发育

马铃薯的植株在一定条件下,由根、茎、叶三部分密切配合、高度协调下生长发育而成。播种的薯块萌芽后,幼苗出土前的生长全靠块茎中的养分和幼根从土壤中吸取的水分和营养供给。幼苗出土后,其绿色茎、叶开始利用光合作用制造养分供应。随着植株中养分的分配和根、茎、叶的生长发育,才形成完整的植株生长体系。块茎产量的高低与植株的强弱密切相关,根深叶茂是高产的基础。

1.2块茎的形成

当地上茎开始出现分枝时,地下茎也相应长出匍匐茎。多数品种在现蕾期开始形成块茎并逐步膨大,个别品种初花期才开始形成块茎。到了开花盛期,叶面积最大,块茎增长速度最快。随着地上茎叶逐渐衰退,输入块茎养分相应减少,块茎不再增大,只积累淀粉,茎叶完全枯死,块茎停止生长。马铃薯块茎膨大与浆果形成,在养分分配上互为矛盾。因两者同期进行,对养分消耗很大。浆果愈多,对块茎产量影响愈大。

1.3块茎和种子休眠

刚收获的块茎和实生籽即使给予最好条件也不会萌芽,这叫休眠。休眠期的长短因品种而异,早熟品种的休眠期60d左右,中晚熟品种的休眠期90d左右。未通过休眠期的种薯进行下季作栽培,必须用九二○等打破休眠期催芽播种。实生种子也有休眠期,当年收获的实生籽发芽很困难。用种子生产种薯时,一般采

用1~2年前收获的种子为宜。

2生长所需条件

2.1碳素营养

2.1.1光照。马铃薯是喜光作物,长日照可促进茎叶生长和现蕾开花,但抑制薯块膨大;短日照有利于块茎形成,但不利于植株生长发育。一般每天日照时数11~12h,茎叶发达,光合作用强,块茎产量也高。日照不足6h(如阴天多),开花不正常,但对产量影响不大,当日照长达14~15h,会出现块茎停长、茎叶徒长现象。

2.1.2温度。马铃薯生长发育需要较冷凉的气候条件。播种薯块在地面下10cm 处温度达7~8℃时,幼芽即可生长,10~12℃时幼芽生长迅速并很快出土。一般气温低于0℃时幼苗受冷害,-2℃时受冻害,部分茎叶枯死、变黑。但气温回升后只要水分充足,就能从节部发出新的茎叶,继续生长,小春洋芋霜冻后要及时灌水,就是根据这一特性。植株生长最适温度21℃左右,40℃高温下停止生长。开花最适温度15~17℃,低于5℃或高于38℃不开花。块茎生长发育适温17~19℃,低于2℃或高于29℃块茎停止生长。在生产中有的因种薯贮藏温度偏高,播种时抹去长芽,播种后又遇低温,幼芽没有生长条件,块茎养分向幼芽转移在芽眼处生成小块茎,称“子块茎”或“闷生薯”。另一种现象是块茎膨大时遇长时间高温而停止生长,待浇水和降雨后土壤温度下降,块茎开始二次膨大,所形成块茎象哑铃或成串念珠状,或块茎发芽后长出地面变成绿枝条,严重影响产量和降低品质。

2.1.3水分。马铃薯需水量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密切而复杂,特别是与叶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植株所处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肥料、品种等都有很大关系。研究结果证明,马铃薯植株每制造1kg干物质最低需水666L,最高1 068L,施用的化肥必须在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条件下,才能被根部吸收。水分足够是高产的重要条件。通常土壤水分保持在60%~70%比较合适。超过80%,尤其后期水分过多,或积水超过24h,薯块易腐烂,积水42h将全部烂掉,因而在低洼地要注意排水和实行高墒垄作栽培。现蕾至开花以及整个花期,是需水多和养分高峰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刻,此期应避开伏天。昼夜温差大,雨水充沛,叶面指数最大,为高产打下基础。此期若处干旱高温,畸形薯就多,伏天温度高,土壤昼夜温差小,茎叶繁茂,块茎个数多而小,难于提高产量。

2.1.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也是光合强度的重要限制因素。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很低,在盛花期白天光合过程中,常感二氧化碳不足。农艺措施中增加二氧化碳的途径为增施有机肥及用碳酸氢氨作种肥和追肥。

2.2矿质营养

马铃薯吸收矿质养分最多的是氮、磷、钾,其次是少量钙、镁、硫和微量铁、硼、锌、锰、铜、钼、钠等。矿质营养在组成马铃薯干物质中只占5%左右,其余95%由光合作用所生成的碳水化合物构成,但矿质营养参与并促进光合产物的生理生化过程。

马铃薯茎叶和块茎中的氮、磷、钾元素,主要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在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从出苗到块茎增长是逐渐增加的。块茎形成期增长速度最快达高峰,以后又下降。三要素累进吸收百分率为幼苗期2.5%~2.6%,块茎形成期30%~50%,块茎膨大期达100%,淀粉积累期减至63%~95%。块茎中氮有70%~90%、磷有50%左右由茎叶中转移而来,钾有50%左右由叶片中转移而来,其余根系从土壤吸收。

2.3土壤

马铃薯对土壤适应范围较广,最适合生长的土壤是轻质壤土,这类土壤通透性好,生长的块茎薯形好,便于收获。黏重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只要采用高垄栽培排水通畅就不易烂薯,并严格掌握中耕培土合适墒情,不使其板结,可获得较高产量。沙性土壤保水保肥力差,栽培上应注意增施肥料,深种深盖土,不宜搞高垄栽培。马铃薯喜欢弱酸性土壤,最适pH值为4.8~7.0,强酸植株易早衰,强碱停止生长,石灰质含量高的土壤容易发生疮痂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