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实证性因素分析研究综述
《金融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3300字》
金融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综述国外有大部分学者就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Panicos (1996)等探究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们对16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相当多的国家,经济增长系统性地导致金融发展,总的来说,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1]。
Simon (2004)等以中国为例进行研究金融开放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尽管信息的电子传输会大大减少由于距离而导致的金融信息获取受阻,但地理因素仍然为金融服务主要集中于北京等特定地区的关键性因素[2]。
Arjana (2007)等利用了宏观和行业数据,分析国际金融一体化与金融发展对欧洲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出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效应,认为金融一体化可能不会对增长本身产生积极的影响,其影响取决于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宏观经济的稳定和机构的质量[3]。
Matías (2007)等认为国内金融发展对贸易和资本流动开放的国家的增长影响要小于在两个方面都封闭的国家,在允许资本流动的情况下,非贸易部门的规模对于国内金融体系自由化的机会具有重要作用[4]。
在对金融发展的衡量标准方面,King与Levine(1993)认为金融发展质量的各种衡量标准与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实物资本积累速度以及经济体使用实物资本的效率提高密切相关[5]。
Pagano(1993)认为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是对“金融发展”概念的重点,要研究金融的发展对经济的增长影响是否存在,以及具体的影响是什么,必须要具体说明相关的特定金融市场[6]。
2. 国内文献综述目前有关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分成三方面,学者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的研究、学者对金融发展质量内涵的界定以及学者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诸多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李伟(2019)提出标准化建设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并就我国金融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见解[7]。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文献综述范本
FDI影响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分析与研究综述王雪珂[内容提要]本文在系统疏理国内外学者对FT)T与出口竞争力关系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FDI影响东道国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采用1999—2005年中国第二产业的行业面板数据,构建了ECI指数计量模型,对FDI影响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各因素研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FDI出口竞争力因素分析作用机理一、文献回顾FDI的理论研究,基本上围绕两大主题而展开,一是什么因素引起FDI,即FDT产生和发展的动因问题;二是FUT的效应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的加剧和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关FDI与贸易关系研究的重点正在发生转移,FDT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问题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并日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下面就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一)FDI与出口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进展早期的研究受传统贸易理论影响,普遍认为FDI与母国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替代或互补效应,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放松了H—O模型中的假设条件,将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干中学”、外部性以及国家之间的技术差别等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忽视的因素,51人这一研究领域,得出了FDI对母国出口具有正面效应的结论.马库森、斯文森、马库森和斯文森认为国际要素流动的增加会促进国际商品贸易增长,从而得出了FDI具有促进母国出口增长的结论。
赫尔普曼、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构建了基于水平差异化商品的一般均衡模型,证明了在要素禀赋不对称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条件下,由于跨国公司的专有资产很难通过外部市场达成交易,因而产生大量的公司内贸易和中间产品的需求,由此带动了母国的出口贸易.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把产品的成长内生化,证明在一个动态的模型中FDI和贸易可以是同时扩大的.该模型还表明,随着FDI的增加,人力资本丰富的国家将会逐步增加总部服务(如研究与开发等)和中间产品的出口。
报告中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回归与影响因素分析
报告中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回归与影响因素分析导言:实证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来验证、检验研究假设。
在报告中,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回归与影响因素分析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本文将从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多元回归分析、调节效应分析、中介效应分析、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结论部分,展开详细论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分析方法。
一、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回归分析是一种用于探究因变量与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在报告中,研究者经常使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来研究因变量和一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最小二乘法来估计回归系数,从而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二、多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是回归分析的拓展,用于探究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报告中,研究者常常需要考虑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能够帮助研究者确定多个自变量的独立和共同的影响。
三、调节效应分析调节效应分析在报告中对实证研究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引入一个调节变量来检验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变化情况。
调节效应分析能够帮助研究者发现在不同条件下,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差异性以及调节变量对这种关系的影响。
四、中介效应分析中介效应分析是通过探究一个中介变量在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传递作用的过程来解释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报告中,中介效应分析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机制和路径,从而更好地解读实证研究的结果。
五、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在报告中常用于分析某个因变量受到哪些自变量的影响以及不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通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者能够了解各个自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并提取出对因变量影响最大的自变量。
六、结论部分在报告的结论部分,应该对所进行的回归与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总结和解释。
同时,还应该对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讨论。
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国外近期实证研究综述
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国外近期实证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这些概念在塑造国民身份、凝聚国家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综述国外近期关于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实证研究,以期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面临着文化多元、价值冲突等挑战,如何培养国民的国家认同、激发爱国热情、引导民族主义健康发展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
本文将从国家认同的内涵与形成机制、爱国主义的情感表达与实践路径、民族主义的特征与影响等方面展开综述,重点关注国外学者在实证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与发现。
通过对国外近期实证研究的梳理,本文旨在揭示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影响机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这些概念的共性与差异。
本文还将分析国外研究在理论构建、方法选择、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以期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启示与借鉴。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国外近期关于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实证研究,为深化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内涵与发展趋势,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国家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国家认同的实证研究近年来,国家认同的实证研究在国外学术界逐渐受到重视。
这些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国家认同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因素。
在研究方法上,许多学者采用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案例研究等多种手段。
问卷调查能够覆盖大样本,揭示国家认同的普遍特征和个体差异;深度访谈则可以揭示被访者的内心体验和心理过程;案例研究则能够深入剖析特定情境下的国家认同现象。
在研究内容上,国家认同的实证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认同的构成维度。
学者们普遍认为,国家认同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等。
二是国家认同的形成机制。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引言学习投入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付出的精力和资源,它是个体对学习任务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的体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学习投入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以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方式,通过综合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对学习投入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学习投入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概述学习投入的概念和测量学习投入是个体参与学习活动时所付出的时间、精力、注意力、动机等。
早期的学习投入研究主要侧重于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两个方面,而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关注个体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流畅感和认知技能等。
为了准确测量学习投入,学者们开发了各种量表和问卷,包括学习动机量表、学习策略量表和认知技能测试等。
学习投入与个体特征的关系研究国外的研究表明,个体特征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首先,性别和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男性在学习投入方面表现更积极和主动,而女性更注重细节和深入思考。
其次,年龄和学习投入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
年龄较小的学生通常更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投入逐渐减弱。
此外,学习成绩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研究发现,高成绩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较高,而低成绩学生的学习投入则较低。
学习环境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学习环境对学习投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显示,教师的教学方式、学校的教育资源、家庭的学习氛围等都会对学习投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高质量的教学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背景和家长的参与程度也对学习投入起着重要作用。
文化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学习投入与学习成效的关系研究学习投入与学习成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学习投入的积极情绪和主动性可以促进知识的习得和转化。
学习投入的高低对学习成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700字》
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综述国外有关市盈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已经相对比较完善和全面,国外学者从各个方面对市盈率进行了相关的理论或者实证分析。
最早提出市盈率概念的是“现代证券分析奠基人”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早在1934年,他与大卫·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一书中首次对市盈率作了表述,在他们看来,股票的价值是其当期收益的一定倍数,而这个倍数由两个方面决定,一部分由当时的人气决定,也就是投资者预期;另一部分由企业的性质和记录决定,即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模式等特点决定,而这个一定倍数正是表示市盈率的大小【1】。
在市盈率的内在含义方面,Fairfield(1994)从经济含义的角度分析了市盈率和市净率,认为市盈率是未来盈利能力预期变化函数,市净率是未来盈利能力预期水平函数。
而且,通过利用美国1970-1984 年的数据建立模型发现,从账面价值角度看,市净率与预期回报呈正相关关系,对未来超额盈余的增长率有正面的影响,市净率与市盈率合在一起对未来股价有比较强的预测能力,此外,根据市盈率与市净率进行分组的不同的组合对未来的盈利能力也会不同【2】。
Kane, Marcus 和Noh(1996)认为市盈率是十分易变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波动增加百分之一能够引起市盈率1.8%的降低,因此,任何对于市场价值的评估,如果不考虑市盈率的变动将犯根本上的错误【3】。
Sujata Behera(2020)通过对大中小盘236 家公司的股票市值,进行了相关信息含量分析。
结果表明,在正常市场收益率变化的情况下,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估值模型优于需求收益率不变的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估值模型【5】。
Adil Pasha等(2019)通过对13 个行业的70 家非金融类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10 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经济增加值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6】。
国内外客户满意度研究综述
国内外客户满意度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客户满意度研究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客户满意度的概念与影响因素,比较国内外研究的差异并探讨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因素。
发现国内研究偏重于定量分析,国外研究更注重客户体验和情感因素。
结合两者优势,在未来研究中应注重客户关系管理、个性化服务和情感体验,同时加强跨文化研究,提高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深度。
目前研究仍存在样本局限性和方法单一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证研究和理论创新。
本文旨在为未来客户满意度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客户满意度、国内、国外、研究、综述、影响因素、比较分析、不足、未来研究、总结、客户关系管理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客户满意度是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密切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国内外客户满意度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国内外客户满意度研究涉及的内容广泛,涵盖了客户满意度的概念、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和特点等方面。
通过对比国内外客户满意度研究的不同,可以发现各国在对待客户满意度的方式和方法上存在差异,这也为业界提供了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客户满意度,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策略和决策支持。
1.2 研究目的客户满意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感受和评价,以及他们的满意程度。
通过研究客户满意度,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客户忠诚度,提升竞争力。
客户满意度研究还可以为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改进客户关系管理和提升品牌形象提供重要参考。
我们进行国内外客户满意度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分析客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特点,探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差异与共性,为企业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和发展方向。
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促进客户满意度理论的深入发展,为企业提供更科学的营销策略和服务方法。
国外最新功能对等理论研究综述与评析
国外最新功能对等理论研究综述与评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功能对等理论日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指的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在功能领域中的对等化发展趋势和现象。
本文旨在对国外最新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进行综述与评析,以期加深对此领域的理解。
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们对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总体而言,国外学者在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外学者对功能对等理论的定义和范畴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们认为功能对等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领域中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功能。
这些功能可能来源于不同的技术、产品或服务,但在本质上具有相同的核心功能。
例如,网络购物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中可能存在着技术平台的不同,但整体上提供的购物功能是相等的。
国外学者还对功能对等的范畴进行了拓展,将其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如金融、教育和医疗等。
其次,国外学者对功能对等理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他们认为,功能对等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经济、文化和政治等。
例如,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可能导致功能对等的不平衡现象;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差异也会影响功能对等的实现。
国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建构,对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三,国外学者还研究了功能对等理论的实施机制和策略。
他们通过对功能对等案例的分析和比较,总结出了一些实施功能对等的有效机制和策略。
比如,技术标准的统一、信息交流的畅通、市场准入的公平等都是实现功能对等的重要手段。
国外学者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促进功能对等的发展。
然而,国外学者对功能对等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争议和局限性。
首先,功能对等理论的定义和界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主观性,不同学者对其理解和解释不尽相同。
其次,功能对等的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如技术标准的协调、信息交流的保护等。
文献综述毕业论文中的实证研究案例分析
文献综述毕业论文中的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文献综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它旨在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和评价,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方向。
而在文献综述中,实证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实证研究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研究方法和结论。
本文将以实证研究案例为切入点,探讨文献综述毕业论文中的实证研究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分析》在某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作者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作者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员工工作满意度受到领导行为、工作环境、薪酬福利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证研究中,作者选择了某公司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程度。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文献综述中充分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找到了研究的空白点,并通过实证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论文的可信度,还可以为实际管理提供参考建议。
二、案例二:《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另一篇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涉及到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在文献综述中发现,消费者购买决策受到产品质量、价格、品牌声誉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作者选择了某超市的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文献综述中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这些因素的重要性。
这种研究方法不仅可以为市场营销提供决策支持,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产品改进和营销策略优化的建议。
三、案例三:《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实证研究》在另一篇毕业论文中,作者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文献综述中,作者发现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受到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学校评价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作者选择了某中学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察、学生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
一、研究背景学习投入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Xie et al.,2020),与学生的学习持续性、学业满意度、学习绩效以及学业完成情况高度相关(Kuh,2009)。
近十年来,学习投入的概念、测量等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和重视(Bond et al.,2020)。
首先,学习投入作为一个多元结构,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研究情境对学习投入提出了不同的定义。
Fredricks等(2004)从学习活动的视角出发,认为学习投入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承诺或投入;Bond 等(2020)从测量方式和影响因素出发,指出学习投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努力程度,可以通过学习者的行为、认知、情感等指标观察测量,受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习活动以及学习环境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Skinner等(2012)从学习投入的研究层次出发,指出学习投入不仅是多元概念,也是多情境概念,在社会机构、学校、教室和学习活动等不同情境下学习投入概念将呈现不同的价值取向。
从概念框架来看,Martin(2008)将学习投入界定为包括行为投入和认知投入的二维框架;Fredricks等(2004)则将其定义为包含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的三维框架,这也是被广泛接受认可的划分维度;随后Fredricks等(2016)在三维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交投入,也就是学生与同伴或教师的社会性互动。
可见,由于学习投入本身的复杂性,国际研究者对学习投入的概念和框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这也间接导致了该领域研究的多样性。
其次,学习投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当学生专注于自己的学习时,能够提升其学习动机和学习绩效(Carolis et al.,2019)。
近几年,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国外研究者在概念界定和指标体系的研究基础上,主要聚焦于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学习投入的测评等方面。
研究者们已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李新李艳燕——————————————————————————————————————————摘要:学习投入是衡量学生学习过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与学生的学习持续性、学业满意度、学习绩效以及学业完成情况高度相关。
人与岗位匹配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人与岗位匹配的国内外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在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领域中,人与岗位的匹配程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核心议题。
岗位匹配不仅关乎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工作满意度,更直接影响到组织的整体效能和长远发展。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关于人与岗位匹配的研究进行系统的综述,以期为理论与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首先界定了人与岗位匹配的基本概念,明确了匹配的内涵和维度,包括技能匹配、性格匹配、价值观匹配等。
随后,文章将回顾国内外学者在人与岗位匹配领域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分析各种研究方法的优劣,探讨影响人与岗位匹配的关键因素。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对比国内外研究的异同点,分析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与岗位匹配的特点和趋势。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揭示人与岗位匹配的内在机制和实践应用,为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文章还将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推动人与岗位匹配研究的深入发展。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共同推动人与岗位匹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二、国外研究综述在国外,人与岗位匹配的研究历史悠久,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
以下是对国外关于人与岗位匹配研究的主要综述。
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岗位匹配的重要领域。
在心理学中,个性与职业匹配理论提出,个体的性格特质与职业环境之间的匹配程度会影响个体的职业满意度和绩效。
例如,霍兰德的职业选择理论就强调了个人兴趣与职业环境之间的匹配。
心理学家还研究了认知能力、情感状态等因素与岗位的匹配关系,发现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个体的职业发展和工作表现。
社会学对人与岗位匹配的研究主要关注社会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
例如,社会资本理论提出,个体的社交网络和社会关系会对其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学还研究了性别、种族、文化等社会因素如何影响人与岗位的匹配程度。
偿债能力文献综述国外研究现状和国内研究现状
偿债能力作为企业财务分析中的重要指标,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兼具的角度,综述国外和国内关于偿债能力的研究现状,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主题。
一、国外研究现状1. 从会计理论的角度看,国外学者对偿债能力的定义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美国,以“债务与权益的比率”作为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基本指标,而在欧洲,倾向于采用“偿债比率”等指标。
2.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看,国外学者通过大量的样本数据和统计分析,研究了各种因素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包括行业特征、经济周期、公司规模等。
一些前沿的研究还聚焦于企业财务困境预测模型的构建,以提前预警企业的债务偿还风险。
3.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国外学者还根据跨国公司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偿债能力问题,包括外汇风险管理、跨境融资等内容。
这些研究不仅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也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二、国内研究现状1. 在国内,《会计研究》、《管理世界》等期刊发表了大量关于偿债能力的研究论文。
其中,不乏一些针对我国市场和企业特点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为国内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 在监管政策的影响下,国内学者也研究了与企业偿债能力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政策调整。
这些研究既有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理解和遵循相关法规,也有助于学术界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
3. 国内研究也逐渐关注与偿债能力相关的新兴话题,如企业绿色金融、社会责任等,试图探索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偿债能力之间的关系。
这些研究丰富了我国学术界对偿债能力的认识,也为企业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国外研究现状方面,我认为国外学者在偿债能力的研究中,更注重理论与实证相结合,以及与国际接轨,这为我国企业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照标准。
而国内研究虽有所欠缺,但在特定市场和政策环境下的研究对我国企业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对于未来的研究方向,我期待国内学者能与国际接轨,更多地开展前沿研究,并结合我国特色,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摘要:近年来,学习投入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概念,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和分析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的当前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通过整理已有研究,本文对学习投入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影响学习投入的因素以及学习投入对学习绩效的影响。
结果表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我效能、学习目标设置以及学习环境等因素对个体学习投入有显著影响;而学习投入则对学习绩效产生积极而持久的影响。
最后,本文探讨了国外学习投入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学习投入,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我效能,学习目标设置,学习环境引言:学习投入作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好坏。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对学习投入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然而,当前国内对于学习投入的关注度仍然不够,学习投入研究的实证性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的综述与分析,总结已有研究的主要发现,深入理解学习投入的内涵,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学习投入的概念与内涵学习投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精力、时间和注意力等方面的资源,以及对学习任务的积极参与程度。
学习投入涉及到个体的意愿、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表现,是个体对学习任务的主动参与与全身心投入。
学习投入包括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两个方面,其中认知投入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我效能以及学习目标设置等方面的内容,情感投入则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满意度以及学习时间等方面的内容。
二、影响学习投入的因素通过对国外实证研究的综述与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学习投入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我效能、学习目标设置以及学习环境等。
1.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得认可和满足成就感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驱使下进行学习行为的动力。
关于FDI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关于FDI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合肥位置居中,连接东西,沟通南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近年,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都有合肥市的身影;2017年6月国家工信部批复合肥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国家层面频繁赋予合肥全新定位,又一轮投资热潮即将到来。
为了抓住机遇,本文基于2002年-2015年合肥市相关数据,运用Eviews9.0实证检验影响FDI的经济因素。
分析得出GDP、进出口总额、就业人数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联系,并提出合理引用外资的建议。
标签:合肥市;引用外资;FDI实证分析一、引言上个世纪80年代,外国资本就已进入中国,激发起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
安徽省,虽然没有像东部沿海城市,首先获得外商投资青睐,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外商投资对省内经济发展产生了正面影响。
合肥市更是首当其冲,在本省16市中表现突出。
为了进一步发挥外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有益作用,本文将探究FDI背后的推动因素,针对性地给出建议。
二、文献综述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国内学者迟于国外学者。
早在一九五几年,国际投资活动蓬勃开展时,Stephen·Herbert·Hymer为支持美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发表了“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一项对外直接投资研究”;邓宁创新地构建OLI模式,将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的组合起来,为企业实现国际营销选择具有优势的方式;S.Jordan,F.Sun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并且经济增长又能进一步改善FDI投资环境。
国内,丁津平,许小雨通过测算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细分经济增长动因,得出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固定资产投资,使长三角经济增长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魏后凯认为FDI对区域经济增长有很大影响:对于东部地区助推资本形成,增加地区就业,加速经济发展,西部地区则缺乏影响;郑芳泉在资本,技术因素,进出口和GDP之间建立模型,得出FDI能完善山东出口产品整体结构,提高出口贸易质量;傅元海从湖南利用FDI现状出发,分别从经济发展,企业管理水平,就业率贡献度,产业结构升级等八个方面进行研究来提高湖南利用FDI的质量。
学术论文中的实证研究结果的影响与影响因素分析
学术论文中的实证研究结果的影响与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实证研究在学术界日益受到重视。
学术论文中的实证研究结果对学者们的学术发展以及学术界的整体进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实证研究结果的影响以及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提高实证研究结果的影响力。
一、实证研究结果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传承与发展:实证研究结果对学术界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优秀的实证研究可以为后续的学者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学术领域不断前进。
同时,实证研究结果的积累也为学术界建立起一个可靠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学术界的整体素质。
2. 决策支持:实证研究结果在政府决策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例如,在经济政策制定中,实证研究可以提供有关经济发展趋势、政策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宝贵信息,为政府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时,实证研究结果还可以指导企业的战略决策和市场预测,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社会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例如,医学领域的实证研究结果可以指导临床实践、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此外,教育、环境、社会政策等方面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实证研究结果影响因素分析实证研究结果的影响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设计与方法:实证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与可靠度与研究设计与方法密不可分。
科学的研究设计,合理的样本选择和严格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提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增强其影响力。
2. 结果表达与传播方式:实证研究结果的表达和传播方式也对其影响产生重要影响。
清晰、明确、简洁易懂的结果表达可以更好地被读者接受和理解。
同时,选择适当的传播方式,如学术会议、学术期刊、科研报告等,也能够提高研究结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学术声誉与机构支持:学者的学术声誉和所在机构的支持也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影响产生重要作用。
关于跨国并购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1)
量的新的管理者,由此来解释企业如何 (1996)、Barkema 和 Vermeulen(1998)
选 择 采 取 绿 地 投 资 或 跨 国 并 购 方 式 。 等人的研究。第三类,某一国家的跨国
C a ves an d M eh r a(1 9 8 6 )、H e n n a rt 公 司 对 某 一 特 定 市 场 投 资 时 的 选 择 行
购的影响因素。
认为将企业的经营理念置于绿地投资的 虑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信息如何影
1 、交易成本理论对跨国并购影响因素 子公司中并不会扩大文化差异,因为这 响 经 济 决 策 , R a v e n s c r a f t a n d
的分析
些企业将招募尚未有工作经验的人,他 Sch erer(1 98 7)、H en nart and P ark
释力。如 Meyer(2000)分析了跨国公 的分析
司投资中东欧市场时的所有权控制程度
组织学习理论分析了组织学习、组
及进入方式的选择,认为不稳定不完善 织冲突和文化差异对跨国并购选择的影
的制度会增加交易成本,从而影响跨国 响,从组织学习、知识传递的角度出发,
【关键词】 跨国并购;影响因素;综述
公 司 在 新 兴 市 场 中 进 入 方 式 的 选 择 。 为研究跨国并购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 M i l g r o m 和 R o b e r t (1 9 9 2 )、Z e j a n 的 视 角 。 B a r k e m a a n d V e r m e u l e n (1990)、Hennart and Park(1993)认为 (1998)认为如果跨国公司所经营的产业
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 去 的 成 本 越 高 。 C h o a n d 更倾向于在下一次采用同样的方式,因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国家对服务贸易开展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首先,第一个过程发生在1985年之前,主要是对相对优势理论、H-O 理论等理论对服务贸易的适应程度进行研究;其次,在这之后一直到1995年之前是第二个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对那些可以影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因素进行研究;最后,第三个过程发生在1995年之后,对服务贸易的研究开始变为对其竞争力的研究。
(1)从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角度来分析研究服务贸易基础决定理论。
在规范分析方面,在H-0 理论的其体型,迪尔道夫对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进行研究,主要从服务贸易的流动性要素、非流动性要素和与货物贸易互补这三个方面展开进行。
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迪尔道夫模型,该模型证明了比较优势理论可以适用于服务贸易[3]。
萨皮尔同样证明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也可以适用于服务贸易,并从服务贸易结构和格局的角度分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最终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当加强服务贸易合作[4]。
塔克和桑德博格更多地从服务贸易的需求特征和市场结构来论证国际贸易原理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
马库森讨论了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下,服务贸易是如何开展的[5]。
密尔文运用H—O 模型来分析服务贸易,并认为人力资本要素尤其是知识和技术能够对对服务贸易出口产生重大影响[6]。
伯格斯运用H—O—S 模型对技术这一因素能够对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产生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特别是通讯技术和信息革命的迅猛发展对确立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作用[7]。
Falvey and Geoel 指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服务贸易上各自具有相对优势,前者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上更具有竞争力,后者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服务上更具有竞争力,证明了要素禀赋是影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重要因素[8]。
(2)在实证分析方面,R.迪克和H.迪克采用了8个经合组织国家的RCA 数据进行了样本回归分析,验证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对服务贸易的影响[9]。
探索性因素分析最近10年的评述
探索性因素分析最近10年的评述一、本文概述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心理学、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统计技术。
它通过提取和识别数据中的潜在结构,帮助研究者理解和解释复杂的多变量数据。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统计方法的不断创新,探索性因素分析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评述最近十年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其方法论的创新、应用领域的拓展以及面临的挑战和争议。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探索性因素分析这一重要的统计工具。
二、EFA的理论基础与核心方法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是一种在社会科学、心理学、市场研究等领域广泛应用的统计方法,旨在从一组变量中识别和提取潜在的、未知的结构或因素。
EFA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因素分析理论之上,该理论假设观察到的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些相关性可能源于某些潜在的、未观察到的变量或因素。
数据准备与检验: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检测等。
接着,进行数据的适用性检验,如KMO检验和Bartlett 球形检验,以确定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因素提取:在数据通过适用性检验后,通过特定的算法(如主成分分析、主轴因子分析等)提取出潜在的因素。
这些因素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能够最大程度地解释原始变量之间的方差。
因素旋转:为了使得提取出的因素更具解释性,通常会对因素载荷矩阵进行旋转。
旋转后的矩阵使得每个因素在尽可能少的变量上有高载荷,而在其他变量上载荷较低。
这有助于识别每个因素所代表的具体含义。
因素解释与命名:根据旋转后的因素载荷矩阵,对每个因素进行解释和命名。
这通常依赖于研究者的专业知识和对研究领域的理解。
因素得分计算:可以计算每个观察值在各个因素上的得分,这些得分可以用于后续的统计分析或作为新的变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国外有关资本结构的文献综述
国外有关资本结构的文献综述引言资本结构是指公司长期负债和股东权益的相对比例,对于公司的融资决策和价值创造至关重要。
本文对国外关于资本结构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深入探讨该主题。
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定义影响因素资本结构的形成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下面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
1.公司规模:–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对借贷成本的影响。
2.盈利能力:–对股东权益的影响。
3.成长机会:–对融资决策的影响。
文献综述公司规模对资本结构的影响•A文献研究了公司规模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大型公司相对于小型公司更倾向于使用外部融资,即债务。
•B文献则认为公司规模对资本结构并没有显著影响,而是其他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盈利能力对资本结构的影响•X文献探讨了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发现盈利能力较高的公司倾向于使用内部资金进行融资,从而减少债务的使用。
•Y文献认为,盈利能力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并不明显,而是公司行业特性和经营风险更加重要。
成长机会对资本结构的影响•P文献研究了成长机会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成长机会较大的公司更倾向于使用外部融资,以获取更多的资金来支持扩张。
•Q文献则认为公司的成长机会并不会显著影响资本结构,而是管理层的偏好和市场条件更加重要。
资本结构的理论模型Modigliani-Miller理论•Modigliani-Miller理论认为,资本结构不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
•然而,该理论的前提条件是市场完全有效,税收和破产成本等因素被忽略。
静态贸易理论•静态贸易理论认为,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有关。
•系统地分析了债务和股权的利弊,提出了一个权衡的角度来解释资本结构的选择。
Pecking Order理论•Pecking Order理论认为公司倾向于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融资。
•优先选择内部融资,然后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发行新的股权。
国外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研究方法•获取国外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
•分析公司的资本结构、盈利能力、成长机会等变量之间的关系。
《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000字》
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综述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为现代消费理论的发展奠定了深远的基础,也是短期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假说,他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认为随着消费者的自身当期收入的提高,他的消费支出也会随之提高,不过收入的增幅会高于消费的增幅;杜森贝利(1949)在凯恩斯的假说上推陈出新,将消费与心理因素挂钩,指出消费习惯、周围环境、当期收入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由于许多消费行为无法用上述假设解释,学者们又将时间因素考虑在内,给予长期问题更多的关注。
莫迪利亚尼(1954)指出人会以他的当期收入和一生收入为依据来选择是否进行当期消费,这就是他著名的生命周期假说。
弗里德曼(1957)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他认为消费者的长期可预期收入对他的长期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
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陷入了低增长高通胀的“滞涨”局面,为了解决这些经济问题,消费理论将消费者的理性预期考虑到自己的理论假设中,使消费理论又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发展。
霍尔(1978)的随机游走假说认为消费者的支出与收入等因素无关,是随机游走的,由于他的假设太过严格苛刻,并不能做广泛运用,但他的一些思想仍有借鉴和研究意义。
利兰徳(1968)修正并创新了霍尔的理论模型,提出了预防性储蓄假说,他认为厌恶风险的谨慎消费者为了有能力对抗未来不确定的收入,会在当期减少消费行为,转而进行储蓄。
后来的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消费并不如霍尔所说的那样是个随机游走的过程,它不仅受到未来可预期收入的影响,而且不可预期收入对其也有影响作用,通过一系列的修正与分析,预防性储蓄假说等一系列消费理论随之诞生。
随着这些理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这些消费理论的解释力也愈来愈强。
2国内研究综述国内对消费领域的系统研究相较于西方起步比较晚,一开始是采取引用西方丰富的数据与理论模型的方法来解释国内的许多消费现象,提出政策措施,解决现实问题。
到了21世纪初国内的学者开始对国外模型进行修正和发展,以期更切合中国实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实证性因素分析研究综述
王 权
(浙江大学教育系,杭州,310028)
1969年瑞典统计学家J¨oreskog在美国的《心理计量学》杂志上发表了“实证性极大似然因素分析的一般方法”一文,首先系统地提出了“实证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 naly sis,CFA)的理论和方法,从而使因素分析的研究和应用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八十年代以来,一种综合回归分析、路径分析和因素分析的新的统计方法“结构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 odeling,SEM)迅速崛起,并相应地推出了LISREL等计算软件。
CFA的许多研究成果也同时出现在这些软件中。
下面就CF A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介绍如下。
1 实证性因素分析的基本原理
1.1 数学模型
CFA的数学模型的函数式相同于传统的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即各个观测变量x与k个公共因素ξ1,ξ2,…ξk有如下线性关系:
x i=λi1ξ1+λi2ξ2+…+λikξk+δi,i=1,2…,p
等式右边的前k项是x i的共同性部分,ξ的系数λ即是因素负荷;末项δi是x i的唯一性部分,有时也称误差项,包括x i的唯一性因素和误差因素两部分。
在探索性因素分析(EFA)中,式中的公共因素k在分析前并未确定,而是在分析过程中视中间结果而决定;各个公共因素ξj统一地规定为均影响每个观测变量x i,i=1,2,…,p。
但在CFA中,研究者首先要根据已有的经验或其它有关信息判定公共因素数k的值,同时还需针对问题的实际情况将模型中的某些参数设定为某一定值。
例如,若第i个观测变量x i不受第j个公共因素ξj影响,则要将因素负荷矩阵Λ中的因素负荷λij设定为0;若x i几乎可全由ξj来解释,则可设定为λij=1。
同理,若公共因素中的ξj与ξk不相关,则可在公共因素相关矩阵Υ中的相应元素设定为0,等等。
所以在CFA中,模型中的参数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可指定为某一常数的,称作固定参数;另一类是未知的需要在分析过程中进行估计的,称作自由参数。
模型一经界定就可根据观测数据的协方差阵估计出各个参数,并进行模型对观测数据的拟合性检验。
如模型不能被接受,则需要对设定的模型进行修正。
1.2 模型的修正
CFA的目的是利用变量的实测资料来验证假设模型的有效性。
若经检验,初始假设模型不能接受时,如欲进一步确认问题的真实结构,则可对初始模型作出修正,然后用实测资料再加以验证。
当公共因素数确认后,固定参数的调整就成为修正模型的主要任务。
由此产生了“内套模型”(N ested model)的概念。
在公共因素数不变的条件下,按模型中的固定参数由多到少地排列成一模型序列:
M o,…,M j,…,M k,…,M s
模型M o有最多的固定参数,限制条件最多,称作独立模型。
序列中的各个模型均是前一相邻模型中的某一固定参数“放宽”为自由参数而生成。
故M j比M o、M k比M j等有较少的固定参数,称M j内套M o、M k内套M j等。
序列的尾端M s固定参数最少,待估的自由参数最多,称作“饱和模型”。
2 实证性因素分析的步骤和基本方法
2.1 建模
实施CFA,首先要针对问题选定公共因素数k和设定模型中的固定参数和自由参数,决定一个确定性模型。
应该注意的是因素负荷矩阵Λ的每一列中,至少应设定k-1个因素负荷的值为0。
这是使模型可识别的必要条件。
具体来说,究竟哪些参数应设定为0、或1、或其他数值,这要由问题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2.2 估计自由参数
估计自由参数最常用的方法是“极大似然估计”(M L)。
根据统计学中的似然比检验原理,可以导出如下的假设模型M k对观测数据的拟合函数:
F k(θ)=Ln∑(θ)-Ln S+tr[S∑(θ)-1]-p
式中的S是样本协方差阵,θ是由Λ和Υ、Θ(唯一性部分δi,i=1,2,…,p的协方差阵,为对角阵)中的全部自由参数排列成的列向量,∑(θ)是由假设模型M k 计算所得的观测变量协方差阵,称作“衍生协方差阵”。
353
心 理 科 学 2000年 第23卷 第3期
F k(θ)的值愈小,表示建构的假设模型对观测数据拟合愈好;值愈大,模型拟合愈差,模型就不能接受。
自由参数向量θ的极大似然估计,就是使函数F k(θ)的值达到极小时的向量θ的取值。
类似原理(只是拟合函数不同),其它估计自由参数的方法有“未加权最小平方法”(U LS)、“一般最小平方法”(
G LS)和“一般加权最小平方法”(WLS)。
2.3 检验模型的拟合度
计算模型的拟合度指数是CFA的重要工作,模型对观测数据拟合良好,表明研究者对问题的结构的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得到验证,估计的参数才是有效的。
M ulaik和James等人把拟合指数分作两类,一类叫“拟合优指数”(G oodness of fit index),取值区间为[0, 1],接近0表示拟合度差,接近1表示拟合良好。
主要有“拟合优指数”G FI,表示观测变量的总方差中能由公共因素解释的方差比例数;“调整拟合优指数”AGF I,意义与GF I相同,但减弱了自由参数的多少对指数值大小的影响;“省俭拟合优指数”PGF I,意义也与G FI相同,但同时隐含着模型的简化程度。
这三个指数的关系是:GF I最大;AG FI比G FI略小;PG FI总是小于G FI和A GFI。
G FI与PG FI的差愈小,表示模型愈简化。
G FI的值达到0.90或以上时,一般就不拒绝假设模型。
另一种拟合优指数称作“增值拟合指数”(Incre-mental fit index),主要包括:①赋范拟合指数(No rmed fit index)N FI,表示当基准模型(通常取独立模型为准)放松限制条件至假设模型时,基准模型的拟合函数值下降的比例数。
由于基准模型的拟合函数值最大,拟合度最差,所以NF I也是表示基准模型的拟合度得到改善的度量数。
与NF I相关的尚有“非赋范拟合指数”NN FI和“省俭赋范拟合指数”P NF I,它们的作用分别与A GF I和PG FI的作用相同。
②“增值拟合指数”IF I,意义与NF I相同,但避免了N FI在样本过小时,出现低估拟合度的问题。
③“可比性拟合指数”(Comparative fit index)CFI,意义也与N FI相同,适用于假设模型的拟合统计量近似于非中心χ2分布时。
另一类拟合指数叫“失拟指数”(Lack o f fit index),取值区间为[0,∞),接近0表示拟合良好,趋于大数值表示拟合度差,主要有:①χ2指数,原是作为检验统计量来使用,由于它受样本容量影响太大,一般都会拒绝“M k为真”的零假设。
现在多将它看作拟合指数。
②均方根残差RM R,实际上是各观测变量间的协方差的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之平方根。
③“交互效度指数”CV I,它是表示拟合于一个样本的假设模型M k对来自同一总体的另一个样本的吻合程度的度量。
CV I的值会随样本而波动,它的数学期望就称作“期望交互效度指数”ECV I。
实际分析时,应该根据各个指数的量值综合考虑而作出判断。
2.4 修正模型
在L ISREL软件的输出中,还报告了改善模型拟合度的统计量“修正指数”M I和“期望改变量”CH。
模型中的每个固定参数或约束参数(指限定在某一区间内的参数)均相应地有一对M I和CH。
一个固定参数的M I是表示将该固定参数“放宽”其限制条件而使其成为待估的自由参数后,模型的拟合指数χ2值下降的期望量数(χ2值愈小,模型的拟合度愈好);CH则是表示该固定参数放宽成自由参数后预期的改变量(差数)。
所以在CF A中,首轮参数估计和模型拟合性检验后,如在输出中出现较大的M I,就可将最大M I对应的固定参数放宽成自由参数(即对模型作出修正),再次对修正模型进行数估计和拟合性检验,以期获得拟合性较优的模型。
每此修正,只能放宽一个固定参数,逐个进行。
3 计算软件
CFA的参数估计和拟合性检验须由计算机完成。
国外使用的计算软件主要有EQS、L ISREL、EzPA TH、LI NCS2.0、L ISCOM P1.0、SIM PL IS和CA LIS七种。
现在国内流行的是LISREL的7.0和8.0两个版本。
LIS REL软件是线性结构方程分析(也称结构方程模式、协方差阵分析等)的计算软件,其中包括了CFA方法的计算程序。
它的特点是:(1)输入简明,能自动产生初始估计值;(2)有多种参数估计方法;(3)提供大量的模型拟合度量数,有利于对假设模型作出科学的鉴定。
354心 理 科 学 第2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