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应激-资料
应激(7)

•
劣性应激:应激原刺激过久过强,除了有一定防御
代偿意义外,还造成机体的损伤(病理性应激) 。
→损伤作用
4
应激
躯体应激
心理应激
良性应激
中奖、升职
劣性应激
竞争失败、受挫折
不准确
5
(二)应激原(Stressor)
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
◆外环境因素: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创伤、温度的剧变、 射线、噪音、强光等; ◆内环境因素:血液成分改变、酸碱平衡紊乱、器官功能障
43
★血液系统:急性应激,外周血白细胞数目↑,核
左移,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慢性应激出现类似缺 铁性贫血的改变。 ★泌尿生殖系统:ADH、ALD↑→肾小管对钠、水重吸 收↑,尿量↓。 GC抑制促性腺素释放激素、黄体 生成素分泌→ 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等。
44
五.应激与疾病
• 应激起主要致病作用的疾病——应激性疾病 如应激性溃疡。 • 应激只是作为条件或诱因,在应激状态下加重
◆蓝斑—交感—肾上腺 髓质系统
1.基本组成单元:
脑桥蓝斑的去甲肾上腺 素能神经元和交感—肾 上腺髓质系统。
9
2.中枢效应:兴奋、警觉、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 3.外周效应:血浆CA浓度迅速升高。
低温、缺氧→NA↑(10-20倍);
失血性休克→Ad↑(50倍);
随应激原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及个体差异,儿茶
子热休克元件(HSE)相互作用的结果。
33
热休克因子(heat shock factor,HSF) 热休克元件(heat shock element,HSE)
34
(二)内质网应激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第7章情绪管理

二、情绪的有关概念及理论
一、定义: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让人高兴、 激动或令人不愉快和痛苦的事,因而产生喜怒 哀乐之情。这种喜怒哀乐的体验,心理学上叫 做情绪,它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 要而出现的态度的反应,是一种主观的、生理 的、有目的的和社会的现象。
事物
需要
肯定态度 否定态度
第7章情绪管理
•你的情绪稳定吗?
•(每题选择“是”记1分;“否” 记0分)
•1、尽管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仍能毫不在乎地思考 别的事情。 •2、不计小隙,经常保持坦率诚恳的态度。 •3、习惯于把担心的事情写在纸上并进行整理。 •4、在做事情时,往往具体规定有可能实现的目标。 •5、失败时仔细思考,反省其原因,但不会愁眉不展, 整天闷闷不乐。
第7章情绪管理
2)激情
激情是一种激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等。 一般来说,激情的产生是强烈而突然的,往往伴随着强烈的体内活动和 明显的外部表现。如,喜极而泣,悲歌狂放、义愤填膺等。
3)应激
应激是指由于意外的刺激引起的紧张状态。应激主要是指应源所 引起的机体的超负荷状态,而紧张是指超负荷应激状态下引起的行为反 应,紧张是应激的外在表现。处在应激状态下的生理反应,是整个机体 的综合反应。如地震、火灾等。
性、耗损性)
• (四)情绪与疾病:影响身心健康——“保安
系统”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 恐伤肾。
第7章情绪管理
情绪的作用
积极情绪
使体内环境保持衡, 减少患病 使人积极向上, 思维敏捷,富于创造
消极情绪
身体健康的大敌 心灵健康的大敌
第7章情绪管理
•你是情绪的奴隶 还是情绪的主人?
•下面,让我们 一起来做一份有 趣的心理测试:
第7章第1节动物的行为 第1课时(课件)

动物的行为
导入新知
动物的行为千姿百态,有些是先天性的本能,有 些则必须通过学习和训练都能具备。
新知讲解
草履虫应激性的观察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现察草履虫对电流和化学刺激的反应,了 解草履虫的应激性。 材料准备 草履虫培养液;放大镜、载玻片、 3伏电池、两根带电极的导线、 脱脂小棉球;0.01%~0.02%乙 酸溶液,5%蔗糖溶液。
新知讲解
攻击行为 在动物界,种内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 巢区或领地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不同的动物生活的环境不尽相同,形态结构、生活习 性也千差万别,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攻击行为的方式
新知讲解
雄性锹甲虫为“爱情”而大打出手 斗鱼的生死斗争
新知讲解
大猩猩的挺胸、吼叫 雄海象争夺地盘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蜘蛛结网捕食
射水鱼射水捕食
新知讲解
鹰用利爪捕食
蜂鸟吸食花蜜
新知讲解
猎豹捕食
熊猫取食嫩竹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将白纸平铺在纸盒底部, 将蔗糖、糖精、食盐、黄沙分别放在纸盒四角, 将蚂蚁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蚂蚁的活动。
现象:开始时,蚂蚁的活动没有具 体的方向,一段时间后,蚂蚁多聚 集在有蔗糖、糖精的纸盒一角。 结论:蚂蚁喜欢取食有甜味的食物。
作业布置
1.观察动物的觅食行为。 2.观察动物的攻击行为。
板书设计
动物的行为 一、草履虫应激性的观察 草履虫会趋利避害 二、觅食行为 与动物获取食物和处理食物有关的行为 三、玫击行为
种内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 巢区或领地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动物的行为
当外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个体或群体都会作出适应 性反应和活动,动物的这些反应和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
《医学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七章至第十四章)

《医学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七章至第十四章)第七章(一)A型选择题1.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最符合哪类人格障碍?( A )A.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B.偏执性人格障碍C.分裂样人格障碍D.冲动型人格障碍 E.强迫型人格障碍2.属于性身份障碍的性心理障碍是( D )A.恋物癖 B.恋童癖C.异装癖 D.易性癖3.固执、猜疑是以下哪种人格障碍的特点? ( A )A.偏执型 B.强迫型 C.表演型D.反社会型4.症状具有做作、夸张或富有感情色彩的神经症类型是( C )A.强迫症 B.恐怖症 C.癔症 D.疑病症 E.神经衰弱(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症状中属于知觉障碍的是( ABC )A.错觉 B.幻觉 C.感知综合障碍D.幻想2.关于人格障碍正确的论述有( ABC )A.从童年或青少年始发B.往往持续终生C.人格显著偏离常态D.存在智力障碍第八章(一)A型选择题1.急性焦虑反应的特点是( A )A.血压下降 B.心动过速C.面色潮红 D.手足痉挛 E.精神错乱2.关于心理应激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相信事件是可控制可预测的可减轻心理应激B.适度的应激能促进人的健康C.长期的超强度应激会损害人的健康D.防御机制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紧张E.有效的放松训练可以降低心理应激水平3.关于引起神经症的应激事件,不正确的说法是( D )A.研究表明,神经症患者不比其他人遭受更多的生活事件B.应激事件的强度一般不太强但持续时间比较长C.在别人看来无足轻重的应激事件可能引起神经症患者的强烈反应D.患者对应激事件往往有一定的认识E.应激事件更多来源于患者内心4.不在心身疾病的范围之内的是(B )A.原发性高血压 B.继发性高血压 C.冠心病 D.溃疡病 E.习惯性便秘5.文化性应激源不包括( D )A.语言 B.生活方式 C.风俗习惯 D.结婚或离婚6.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的症状最可能和哪种疾病混淆?( A )A.甲亢 B.糖尿病 C.肺结核 D.胃溃疡7.调整对刺激事件的认识态度就是使事件变得( C )?A.不可控制 B.不可预测 C.可控制可预测 D.不可控制不可预测8.改善心理环境主要指( D )?A.自己安慰自己 B.得到别人的同情 C.增强身体健康 D.寻求社会支持9.森林中遇见老虎和在公园中见到老虎,心理反应不同,是因为( A )?A.心境不同 B.环境不同 C.动机不同 D.认识不同10.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受器官,引起感受性( B )A.升高的现象 B.降低的现象 C.不变的现象 D.改变的现象11.心身疾病通常不包括下列哪种疾病( C )A.高血压 B.冠心病 C.肺结核 D.糖尿病12.C型行为特征不包括( B )A.竞争性极强 B.随遇而安 C.总有时间紧迫感D.对工作过度热衷13.下列哪种方法属于情绪集中性应对( D )A.预期应对 B.获得信息 C.行动规划 D.自我调控 E.改变认知14、心身疾病是(1)1)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2)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精神疾病3)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神经症4)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生理反应5)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器官系统功能性反应15、下列哪一项与心身疾病的诊断无关(5)1)器质性病变的临床特点2)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参与发病3)排除神经症和精神病4)单纯生物医学措施疗效甚微5)由某种躯体疾病引发心理障碍16、可预防心身疾病的措施不包括(4)1)减少负性情绪对健康的不良影响2)正确认识各种生活事件3)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4)多参加社会活动5)劳逸结合不超负荷工作17、现代应激理论将应激过程分为四部分,其中不包括(4)1)结果 2)中介 3)反应4)评价 5)输入18、癌症的发生与下列何种行为有关(3)1) A型行为 2) B型行为3) C型行为 4) D型行为5) E型行为19.A型行为特征不包括( C )A.时间紧迪感强 B.对人有敌意 C.回避冲突 D.竞争性极强20.与A型行为特征关系密切的疾病是 ( D )A.癌症 B.糖尿病 C.原发性高血压D.冠心病21.与C型行为特征关系密切的疾病是 ( A )A..癌症 B.糖尿病 C.消化性溃疡 D.冠心病22.下列疾病不属于心身疾病的是( B )A.恶性肿瘤 B.呼吸道感染 C.消化性溃疡 D.心肌梗死23.A型行为特征包括( D ) .A.随遇而安 B.回避冲突 C.善于交往 D.喜好竞争24.关于应激的观点,正确的是( C )A.应激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损害B.应激是一种来自环境的刺激物C.应激是面对威胁的整体反应过程D.应激是一种察觉到的威胁25.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症状可能和哪种疾病混淆( A )A.甲亢 B.糖尿病 C.肺结核 D.胃溃疡26.与C型行为关系密切的疾病是( D )A.糖尿病 B.原发性高血压 C.冠心病 D.癌症27.下列疾病不属于心身疾病的是( C )A.糖尿病 B.恶性肿瘤 C.呼吸道感染 D.消化性溃疡28.针对心身疾病的心理干预目标中不包括( A )A.改变个体的遗传基因 B.消除客观刺激C.提高个体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 D.降低个体的生理唤醒水平(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心理应激源的是( ABD )A.受奖励 B.休假 C.吸烟 D.失眠2.下列哪些是急性焦虑反应的临床表现( ABCD )A.烦躁不安 B.呼吸困难 C.面色苍白 D.心动过速3.广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 CD )A.精神障碍 B.神经症 C.躯体功能性障碍 D.躯体器质性疾病4.C型行为的特征是( CD )A.无时间紧张感 B.长期焦虑抑郁 C.习惯压抑愤怒 D.过分小心谨慎5.应激是对刺激的( BC )A.特异反应 B.防御反应 C.适应反应 D.应对反应6.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晌包括(BCD )A.可减轻已有的躯体疾病B.造成躯体不适与精神痛苦C.是人成长发展的必要条件D.维持人的正常功能活动7.下列疾病不属于心身疾病的是(CD )A.焦虑症 B.冠心病 C.肺气肿 D.前列腺炎8.急性心理应激临床综合征包括( ACD )A.过度换气综合征 B.神经血管性虚弱 C.急性焦虑反应 D.血管迷走反应9.关于心身疾病( AB )A.存在社会心理紧张刺激因素B.心理刺激因素与病情密切联系C.单纯生物治疗方法疗效甚微D.患者常具有一定的人格缺陷10.A型行为特征包括( ABCD )A.时间紧迫感 B.过分竞争和敌意C.好胜心强 D.易焦虑和激动11.冠心病的发生与下列哪些行为相关(AD )A.A型行为 B.吸烟行为 C.C型行为D.情绪激动12.现代应激理论把应激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ABCD )A.中介 B.反应 C.输入D.结果13.下列疾病属于心身疾病的是( ABD )A.心肌梗死 B.恶性肿瘤 C.呼吸道感染 D.消化性溃疡14.关于心身疾病( ABCD )A.确定有肯定的心理社会刺激存在B.社会心理刺激与发病有密切关系C.病情的波动与心理社会刺激有关D.有一定的性格特征或心理缺陷15.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关系密切的心理因素有 ( ABC )A.遗传因素B.精神紧张 C.应激环境 D.抑郁情绪16.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包括( AB )A.生活方式 B.重大生活事件C.人格特征 D.A型行为第九章(一)A型选择题1.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不包括( C )A.调查法 B.观察法 C.个案法D.测验法 E.作品分析法2.关于心理测验的常模,错误的叙述是 ( A )A.目前同类心理测验工具只需建立一个常模B.标准化样本是建立常模的依据C.不同测验的常模具有不同的涵义D.由于心理现象很复杂,常模的建立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E.以上说法均错3.下列测验中采用投射法的是( D )?A.MMPI B.P0 C.16-PF D.TT4.投射法经常应用于( A )A.人格测验 B.智力测验 C.特殊能力测验 D.神经心理学测验5.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的关系是(D )A.信度和效度没有关系B.信度和效度成反比关系C.信度受效度的制约D.效度受信度的制约6.下列属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的是( C )A.MMPI B.P0 C.SL-90 D.H-R7.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作出的鉴定称为( C ) A.心理测验 B.心理测量 C.心理评估D.心理诊断 E.心理咨询8.对日记、书信等文化性创作进行分析的心理评估方法为(D )A.调查法 B.观察法C.会谈法 D.作品分析法 E.心理测验法9.信度是指( B )A.心理测验的有效性 B.心理测验的可靠性C.心理测验的鉴别性 D.心理测验的参考性E.心理测验的标准性10.测验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测验项目的真实程度称为( A )A.效度 B.效能 C.信度 D.可信E.常模11.投射测验是一种( B )A.智力测验 B.人格测验 C.神经心理学测验 D.精神症状测验E.适应行为测验12.用于脑器质性损害辅助诊断与行为关系研究的心理测验为( E )A.智力测验 B.人格测验C.成就测验 D.投射测验E.H—R则验13.采用档案、文献及与当前问题有关的资料进行心理评估的方法为( A )A.调查法 B.观察法 C.会谈法 D.作品分析法 E.心理测验法14.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量化的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定称为( A )A.心理测量 B.心理评估C.心理诊断 D.心理咨询 E.心理治疗15.效度是指( B )A.心理测验的测验结果分数是否符合测验要求B.测验结果与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C.选用心理测验时首先必须鉴定它的可靠性D.同一测验测量结果分数相同,解释也应相同E.相同测验,同一个人不同时间做,结果相同16.测验工具在几次测验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称为( C )A.效度 B.效麓 C.信度 D.可信 E.常模17.下列属于投射性测验的是( D )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B.比奈智力测验量表C.Kohs积木图案测验 D.主题统觉测验 E.90项症状自评量表18.属于神经心理学测验的是( E )A.洛夏墨迹测验B.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C.比奈一西蒙量表D.90项症状自评量表E.H—R成套测验1 9、关于心理评估的说法正确的是(2)1)又叫心理测验2)是对个体的心理品质水平作出全面的鉴定3)是一种测量工具,但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严重后果4)一般采用标准化数量化原则5)种类繁多应用广泛20、心理测验应遵循的原则是(4)1)真诚、中立、回避2)自强、自立、自省3)信度、效度、常模4)标准化、保密性、客观性5)自主性、学习性、时效性21、洛夏墨迹试验属于(2)1)智力测验2)人格测验 3)神经心理测验4)诊断测验 5)评定量表22、不属于评定量表的特点的是(1)1)都是以自评的形式进行 2)材料无严格限制3)简便易用 4)偏重于实用5)使用者不必经特殊培训23、比奈在1908年修订的智力量表中使用了()的概念(4)1)智力单位 2)智力商数3)离差智商 4)比率智商5)比率商数24、以下属于人格测验的是(3)1) SAS 2) WAIS3) MMPI 4) SCL-905) SDS25.相对于其他心理评估方法,心理测验港的优点是( D ) A.准确无误 B.容易便捷C.适用范围广 D.数量化26.应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不包括( C )A.客观性原则 B.标准化原则C.针对性原则 D.保密性原则27.关于常模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只有对某个群体的全体人员进行测查,才能建立有效的常模 B.常模是解释测验分数的基础C.常模可靠关键是取得代表性被试样本D.测验中所得原始分数须与该测验常模比较才有意义28.下列有关离差智商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最早在斯坦福一比奈量表中使用B.离差智商是以被试自身年龄作为参照的C.离差智商=(智力年龄/生理年龄)×100D.是目前最常用的智商表示方法29.EPQ问卷的理论基础是( A )A.艾森克人格理论 B.卡特尔人格理论C.阿尔伯特人格理论 D.罗杰斯人格理论30.16PF问卷的理论基础是( B )A.艾森克人格理论 B.卡特尔人格理论C.阿尔伯特人格理论 D.罗杰斯人格理论(二)多项选择题19.应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是( ACD )A.标准化原则 B.专业化原则C.保密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20.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应具备下列条件( CDA )A.效度、信度B.随机使用指导语C.常模、固定测试条件D.统一的记分标准21.属于人格测验的是( ABC )A.EPQ B.16-PFC.MMPI D.BPRS22.对于心理测验来说( ABCD )A.主要采用问卷的方法进行B.测验工具需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C.需采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D.用数量化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定23.心理评估收集信息时,常用的方法包括 ( ABD )A.心理测验法B.作品分析法C.咨询法D.观察法24.应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包括( BCD )A.针对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标准化原则D.保密原则25.关于常模( ABC )A.是测验取样的平均值B.常模是否可靠关键是有无一个代表性的被试样本C.测验中所得原始分数须与该测验常模比较才有意义 D.常模的建立需对少数特殊选择的样本进行反复筛查26.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的操作测验包括( BCD )A.数字广度B.图画补缺C.物体拼凑D.木块图形27.医学心理学中,常用的评定量表大体可分为( BD ) A.智力测验量表B.精神症状量表C.神经心理测验量表D.适应行为量表28.下列有关比率智商的说法,正确的是( BCD )A.最早由韦克斯勒提出B.比率智商是与被试自身进行比较的C.比率智商=智力年龄/生理年龄×100D.就是人们常说得IQ29.下列评定量表中,不属于自评的有( AC )A.简明精神病量表B.90项症状自评量表C.Hamilton抑郁量表D.焦虑自评量表30.心理评估收集信息时,常用的方法不包括 ( D )A.心理测验法 B.作品分析法C.观察法 D.咨询法31.应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不包括( D ) A.客观性原则 B.标准化原则C.保密原则 D.针对性原则32.关于常模的论述中,不正确韵是( A ) A.常模的建立需对少数特殊选择的样本进行反复筛查B.常模是否可靠关键是有无一个代表性的被试样本C.测验中所得原始分数须与该测验常模比较才有意义D.常模是解释测验分数的基础33.下列属于投射性测验的是( B )A.,比奈智力测验B:罗夏墨迹测验C.艾森克人格问卷D.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34.MMPI是一种( C ) .A.特殊能力测验 B.智力测验C.人格测验 D.神经心理学测验35.投射法经常应用于( C )A.智力测验 B.特殊能力测验C.人格测验 D.神经心理学测验36.下列有关比率智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A.是目前最常用的智商表示方法B.最早由Terman提出C.比率智商是以被试自身年龄作为参照的D.比率智商=(智力年龄,生理年龄)×10037.解释心理测验的结果时,要全面参考被评估者的其他信息,这属于心理测验的( B ) A.针对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标准化原则D.保密原则(三)B项选择题A.洛夏墨迹测验B.主题统党测验C.比奈--西蒙量表D.90项症状核查表E.H-R成套测验1.属于评定量表的为( D )2.以讲故事为测验方式的投射测验量表 ( B )3.属于智力测验的为( C )A.WI S B.MMPI C.SL-90D.SS E.SS4.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为(A )5.常用的人格测验量表为( B )6.常用的抑郁症状自评量表为( C )7.常用的焦虑症状自评量表为( C )第十章(一)A型选择题1.弗洛伊德关于梦的分析理论中,“梦的工作”不包括( C )A.变形 B.象征 C.移情 D.凝缩E.“二次加工”2.心理咨询的主要手段不包括( C )A.宣泄 B.领悟 C.倾听 D.强化自我控制E.增强自信心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不包括 ( C )A.工作的任务不同 B.对象和情境不同C.性质和过程不同 D.身份与工作方式不同E.解决问题的性质和内容不同4.系统脱敏法属于( B )A.精神分析治疗 B.行为疗法C.询者中心疗法 D.认知治疗E.森田疗法5.适宜进行讨论,回答群众质疑的心理咨询方式为(D )A.门诊咨询 B.电话咨询C.信函咨询 D.专题咨询6.强调无意识的心理治疗为( B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 D.认知治疗7.“自我实现的趋势”的理论归于( C )A.精神分析 B.行为治疗C.人本主义 D.认知治疗8.行为治疗常采用以下方法(B )A.自由联想 B.系统脱敏 C.患者中心D.梦的解析10.让患者一开始就进入他最恐怖的情景,直接消退不良反应的疗法是( C ) A.塑造法 B.系统脱敏法C.冲击疗法 D.厌恶疗法E.生物反馈法11.关于认知治疗,不正确的是( A )A.重视适应不良行为B.重视改变来访者的认知方式C.重视无意识事件对心身的影响D.重视非理性思维E.以上都是12.能使咨询深入,并取得较好效果的心理咨询方式为( A )A.门诊心理咨询 B.信函咨询C.电话心理咨询 D.专题心理咨询E.学校心理咨询13.心理治疗中,医生要设身处地的理解患者,把患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为好像是自己的,能分享患者的情感。
病理生理学应激课程设计

病理生理学应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病理生理学中应激反应的基本概念、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2. 使学生了解应激反应在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3. 引导学生认识应激反应与人体生理功能的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病例中应激反应的能力;2. 提高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自主学习病理生理学应激相关内容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应激反应,形成研究报告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病理生理学应激反应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学术探讨中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3. 增强学生的生物伦理意识,关注应激反应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结合案例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病理生理学应激反应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理学、病理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但对病理生理学应激反应的了解尚浅。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应激反应基本概念:应激源、应激反应、应激反应类型;2. 应激反应发生机制: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应激调控;3. 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对应激反应的影响;4. 应激反应在疾病中的作用:应激与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关系;5. 应激反应与人体生理功能的相互关系:应激对心血管、消化、免疫等系统的影响;6. 应激反应的调控与治疗策略: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方法。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应激反应基本概念、发生机制;第二周: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第三周:应激反应与人体生理功能的相互关系;第四周:应激反应的调控与治疗策略,案例分析。
第7章 做好压力管理 从容应对挫折

(二)压力反应
2. 压力反应的表现
压力反应一般表现在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两个方面。
(1)生理反应。压力会使得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循 环系统、消化系统以 及肌肉和皮肤的机能发生改变。压力会使 得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肌 肉和皮肤的机能发生改变。
(二)压力反应
2. 压力反应的表现
(三)大学生压力的来源
1. 学习方面 大学生学习方面的压力来源主要包括专业认同感弱、课业重、作业多、 考试挂科、成绩不如其他同学、学习困难等问题。
2. 人际交往方面
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交际困难,这些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 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
3. 恋爱情感方面
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 康。
二、挫折的基础知识
(二)挫折的构成因素
挫折由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三个因素构成。挫折情境是使人们的动机不能 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影响因素。挫折认知是指人们对挫折情境的认识与评价。挫折 认知既可以是对实际遭遇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 境的认知。挫折反应是指人们在对挫折的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上产生愤怒、紧张、焦虑 等情绪体验或攻击、退缩、逃避等行为反应。
第七章
做好压力管理
从容应对挫折
目录
第一节 压力愈挫折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压力管理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挫折与应对
压力与挫折概述
一、压力及压力反应
(一)压力的含义
生理学家谢尔耶(H. Selye)认为压力是产生 于个体无能力、无资源 应对“外在需求”的 一种非特定的生理反应。
(一)压力的含义
现在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压力有三种含义。 (1)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
7第七章 应激相关障碍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一、概 述 二、临床表现 三、理论解释 四、诊断评估 五、防治要点
2.生物学研究
Osuch 等人(2008)首次用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 (PET)研究了急性应激期内创伤个体的神经生理反应。
杏仁核、嗅旁皮质和右内侧 前额叶皮层/前部扣带回之间的功 能交互作用可能是出现ASD及其 适应或恢复的神经基础。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一、概 述 二、临床表现 三、理论解释 四、诊断评估 五、防治要点
2.诊断要点
①严重应激事件; ②起病急,数分钟或数小时起病; ③症状出现的时间与应激事件密切相关; ④临床主要表现为有强烈情感变化的精神运动性抑 制或精神运动性兴奋,可有轻度意识障碍; ⑤病程短,评判随着应激源消的除或环境改变迅速 缓解或逐渐减轻。 若病程超过一个月,应变更诊断或考虑别的诊断。
按照临床优势分类: 1.反应性朦胧状态(reactive twilight state) 2.反应性木僵状态(reactive stupor state) 3.反应性兴奋状态(reactive excitement state) 4.急性应激性精神病(acute stress psychosis)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应激(stress)加拿大生理学家Sely H于1936年提出,也可 称做紧张刺激、紧张反应、紧张状态或压力等。
强调心理因素在应激中的重要性,常用心理应激 (psychological stress)的概念。
第一节 概述
三、发病机制——心理应激学说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现代应激概念:
1.应激是一种刺激 2.应激是一种反应 3.应激是一个过程 (输入、中介、反应、应对) 4.应激是一种处理
第七章 应激

第七章应激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应激的说法中,错者为A.应激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B.应激增强对抗或逃避能力C.应激是特异性反应 D.应激是机体适应,保护机制重要部分E.应激是生命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2.下列说法中,错者为A.应激原须一定强度 B.应激原强度任人而异C.应激原强度随时间和条件而变 D.应激原强度还与机体的功能状态有关E.同一种应激原强度阈值是不变的3.参加应激反应的关键性器官是:A. 心脏B. 肺C. 前列腺D. 甲状腺E. 肾上腺4.对免疫起抑制作用的最主要激素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糖皮质激素D. 胰岛素E.生长激素5.应激反应中对炎症反应起抑制作用的激素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糖皮质激素D. 胰岛素E.生长激素6.下列哪项反映不会在应激中发生A.心率加快B.心肌收缩力增加C.心输出量增加D.皮肤血管收缩E.肾动脉扩张7.持续强烈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对机体明显有利的是A.腹腔器官小血管收缩B.皮肤小血管收缩C.冠脉扩张D.纤维蛋白原增加E.血液粘度增8.急性期反应蛋白的主要来源是A.巨噬细胞B.内皮细胞C.肝细胞D.白细胞E.心肌细胞9.能作为应激原的是A.物理性因素B.精神性因素C.化学性因素D.生物性因素E.以上都是10.应激过程中最突出的表现是A.白细胞减少B.肾小球滤过率升高C.肾上腺皮质增大D.淋巴细胞增多E.胸腺细胞肥大11.全身适应综合征警觉期时,体内主要作用的激素是A.肾上腺皮质激素B.肾上腺素C.胰高血糖素D.β-内啡肽E.抗利尿剂激素12.全身适应综合征抵抗期时,体内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A.糖皮质激素B.肾上腺素C.胰高血糖素D.β-内啡肽E.抗利尿激素13.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下列哪项既有防御意义又有不利意义A.心收缩力加强 B.血糖增加C.心脑血流增加D.支气管扩张E.儿茶酚胺增多14.一般在应激时体内分泌减少的激素是A.去甲肾上腺素B.胰岛素C.胰高血糖素D.醛固酮E.抗利尿激素15.应激时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功能是A.抑制蛋白酶B.清除氧自由基C.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D.增强机体抗出血能力E.以上都是16.能使细胞产生热休克蛋白的刺激是A.高温B.感染C.中毒D.氧化剂E.以上都是17.中枢神经系统在应激反应中A.是重要的调控中心B.只在心理应激反应中起作用C.只是应激反应的一个靶器官,并无主要作用D.常处于兴奋状态E. 应激反应是一个局部反应,不需要中枢神经系统参与18.应激时机体不会出现下列哪些代谢变化A.糖异生增加B.代谢率增加C.出现负氮平衡D.脂肪分解增加E.主要依靠血糖维持能量供应19.应激影响机体情绪反应的主要结构基础是A.下丘脑B.间脑C.中脑D.大脑边缘系统E.大脑皮质20.应激时泌尿系统的变化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尿量减少B.尿比重升高C.尿钠降低D.尿钾降低E.肾小球滤过率降低21.应激性溃疡形成的必要条件是A.胃粘膜缺血B.酸中毒C.胃腔内H+向粘膜内反向弥散D.胆汁逆流E.胃酸分泌增多22.被人形象地称为“分子伴娘”的物质是A.急性期蛋白 B.CRHC.热休克蛋白 D.糖皮质激素E.肾上腺素23.应激反应是,能稳定溶酶体膜的物质是A.肾上腺素 B.糖皮质激素.C.去甲肾上腺素 D.血管紧张素E.抗利尿激素24.关于热休克蛋白(HSP)的错误说法是A.HSP就是应激蛋白 B.HSP在热应激果蝇唾液中首次被发现C.HSP是非分泌型蛋白 D.HSP在进化过程中,是非常活跃的蛋白质E.HSP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其功能25.结构性热休克蛋白的主要功能是A.清除受损蛋白质 B.修复受损蛋白质C.降解受损蛋白质D.帮助新生蛋白质正确折叠E.细胞免疫26.关于急性期反应蛋白(AP)的下列说法中,错者是A.AP属抗体 B.AP主要由肝细胞合成C.应激时AP血浆浓度↑ D.是防御机制的非特异性反应蛋白E.少数急性期反应蛋白是急性反应时减少27.应激时不可能发生A.胃肠道血管扩张 B.胃酸分泌减少C.胃酸分泌增多 D.胃酸分泌正常E.肠痉挛28.慢性应激时,血液系统功能代谢的主要改变为A.血液白细胞增多 B.血小板增多C.贫血 D.出血E.凝血因子和抗凝物质增多29.应激时血浆中C反应蛋白浓度可升高A.50% B.5倍C.5-100倍 D.100-500倍E.>1000倍30.应激时免疫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和机制是A.CNS功能紊乱 B.消化功能障碍C.儿茶酚胺的作用 D.能量大量消耗E.HPA轴持续兴奋,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31.防治应激相关致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不包括A.病因学治疗 B.避免新的应激原C.心理治疗和护理 D.及时识别和治疗应激损伤E.补充糖皮质激素B型题A.儿茶酚胺B.糖皮质激素C.生长激素D.胰岛素E.β-内啡肽32.应激时分泌增加并促进蛋白质合成的是33.应激时镇痛的是34.应激时抗炎抗过敏的是A.C-反应蛋白B.铜蓝蛋白C.结合珠蛋白D.白蛋白E.β-内啡肽35.能清除自由基的是36.能激活补体系统的是37.应激时减少的是A.促进蛋白质合成B.糖皮质激素受体与糖皮质激素亲和力增加C.糖皮质激素受体数目减少D.免疫系统的抑制效应E.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38.应激时以上哪项不是糖皮质激素的作用39.应激时糖皮质激素通过哪种作用抑制炎症介质生成40.应激时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的情况下出现其功能不足的原因是二、判断题(对者用T表示;错者用F表示)1.因自稳态受威胁,扰乱后出现的生理和行为的适应性反应是全身适应综合征( )。
病理生理学第七章应激

B.纤维蛋白原
E.白蛋白
C.热休克蛋白
[答案 ]E
[题解 ] 少数蛋白在急性期反应时减少,被称为负急性期反应蛋白,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运铁蛋白等。
15.应激时急性期反应蛋白 不具有 下列哪一项功能 ?
A.抗出血
D.抑制蛋白酶作用
B.修复受损蛋白质
E.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C.抗感染
[答案 ]B
[题解 ] 急性期反应蛋白具有下列功能:抑制蛋白酶;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抗感染、抗损伤、抗出血;
并与热休克基因上游的启动序列相结合的功能,从而启动热休克蛋白的转录合成。
19.下列关于热休克蛋白的描述哪一项 不正确 ? A. 属非分泌型蛋白质 B. 最初从经受热应激的果蝇唾液腺中发现 C. 大多数是结构蛋白 D. 广泛存在从原核到真核细胞的多种生物体 E. 基本结构为 C 端的一个 ATP 酶结构域和 N 端的一个基质识别结构域 [答案 ]E [题解 ]热休克蛋白基本结构为 N 端的一个 ATP 酶结构域和 C 端的一个基质识别结构域。
8.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抵抗期体内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A.去甲肾上腺素
D. 醛固酮
B.胰岛素
E.糖皮质激素
C.肾上腺素
[答案 ]E
[题解 ]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抵抗期体内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糖皮质激素。
9.下列哪一项为全身适应综合征警觉期的特点?
A.炎症、免疫反应减弱
B.糖皮质激素起主要作用
C.持续时间长 D. 糖皮质激素受体数量和亲和力下降
儿茶酚胺。
[答案 ]35 E
[题解 ] 应激时,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血胰岛素含量偏低,这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血浆中儿茶酚胺升
高所致。一般除胰岛素外,其他内分泌激素在应激时分泌都增多。
第七章 应激

第七章应激复习提要一、概述(一)应激概念与基本特征非特异性防御性反应得模式化(二)应激原躯体性心理性二、应激时得神经内分泌反应(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得反应1.反应2.表现3.意义①防御意义提高心输出量,提高血压改善通气,增加供氧升高血糖,提供更多得能量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血液供应②不利影响外周小血管收缩,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降低,缺血、缺氧儿茶酚胺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碍血流,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代谢增加,消耗过多能量心肌耗氧过多(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得反应1.反应2.意义①应激时最重要得一个反应,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②判断机体就是否处在应激状态与应激程度得最常用指标③作为非特异性得指标可以判断病情得发展3.作用与机制①通过促进蛋白质得分解与糖原异生,保持血糖高水平;②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得允许作用;③稳定溶酶体膜;④抗炎抗免疫4.糖皮质激素抵抗(三)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1.反应2.意义3.胰岛素抵抗(四)调节水盐平衡得激素1.反应2.机制3.意义(五)组织激素及细胞因子得表达与释放增多1.组织激素2.细胞因子(六)其它cAMP等(七)心理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得特点三、应激时机能与代谢变化(器官与组织水平得应激)(一)应激时能源物质代谢得变化1.特点动员增加,贮存减少。
2.表现3.机制4.意义5.几个概念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糖尿,创伤性糖尿病,负氮平衡(二)应激时循环系统得改变表现机制意义严重后果5.几个名词应激性心律失常、应激性心脏病(三)应激性急性胃粘膜病变与应激性溃疡1、定义2、机制①胃血流量减少②迷走神经兴奋,胃运动亢进③胃酸分泌增多④PGE2得作用(四)凝血与纤溶得变化1.表现2.机制①交感神经兴奋,血小板聚集性增强②应激时血小板数量增多,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③抗凝血酶Ⅲ过度消耗④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加强(五)免疫系统功能变化四、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与应激时增多得急性期蛋白(一)定义—急性期反应、急性期蛋白(二)来源(三)功能1.抑制蛋白酶2.激活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3.清除异物与坏死组织4.清除自由基5.其她五、应激诱导得细胞反应(一)应激诱导得细胞非特异性防御反应—热休克蛋白定义分类表达调节功能维持细胞蛋白自稳状态提高细胞对热或其她刺激得耐受性与免疫得关系(二)应激诱导得细胞特异性防御反应不同得应激原,可诱导不同得基因表达,产生不同得反应蛋白。
第七章应激

第七章应激复习提要一、概述(一)应激概念和基本特征非特异性防御性反应的模式化(二)应激原躯体性心理性二、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反应1.反应2.表现3.意义①防御意义提高心输出量,提高血压改善通气,增加供氧升高血糖,提供更多的能量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血液供应②不利影响外周小血管收缩,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降低,缺血、缺氧儿茶酚胺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碍血流,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代谢增加,消耗过多能量心肌耗氧过多(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反应1.反应2.意义①应激时最重要的一个反应,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②判断机体是否处在应激状态和应激程度的最常用指标③作为非特异性的指标可以判断病情的发展3.作用和机制①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和糖原异生,保持血糖高水平;②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的允许作用;③稳定溶酶体膜;④抗炎抗免疫4.糖皮质激素抵抗(三)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1.反应2.意义3.胰岛素抵抗(四)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1.反应2.机制3.意义(五)组织激素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增多1.组织激素2.细胞因子(六)其它 cAMP等(七)心理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特点三、应激时机能和代谢变化(器官和组织水平的应激)(一)应激时能源物质代谢的变化1.特点动员增加,贮存减少。
2.表现3.机制4.意义5.几个概念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糖尿,创伤性糖尿病,负氮平衡(二)应激时循环系统的改变表现机制意义严重后果5.几个名词应激性心律失常、应激性心脏病(三)应激性急性胃粘膜病变和应激性溃疡1.定义2.机制①胃血流量减少②迷走神经兴奋,胃运动亢进③胃酸分泌增多④PGE2的作用(四)凝血和纤溶的变化1.表现2.机制①交感神经兴奋,血小板聚集性增强②应激时血小板数量增多,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③抗凝血酶Ⅲ过度消耗④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加强(五)免疫系统功能变化四、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和应激时增多的急性期蛋白(一)定义—急性期反应、急性期蛋白(二)来源(三)功能1.抑制蛋白酶2.激活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3.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4.清除自由基5.其他五、应激诱导的细胞反应(一)应激诱导的细胞非特异性防御反应—热休克蛋白定义分类表达调节功能维持细胞蛋白自稳状态提高细胞对热或其他刺激的耐受性与免疫的关系(二)应激诱导的细胞特异性防御反应不同的应激原,可诱导不同的基因表达,产生不同的反应蛋白。
心理学基础第七章情绪

情绪一般被定义为:是一个人对于客观 对象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的主观体验。 当我们想了解自己之所以产生某种特殊 的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自己的需要、 客观对象角度寻找情绪产生的原因。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包括自身状态与其主观状态是否一 致而引起的体验与反应。
在这定义中包含了这些要素: 1、客观事物及自身状态: (1)引起情绪的事件: (2)自身状态: 2、主观状态: 3、体验与反应:
二、情绪状态
(一)心境 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不 是对某一具体事物的体验,具有弥散 性,即以同样态度去看待周围一切事 物。
(二) 激情
激情是一种短暂、强烈而又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侯耀华给获奖教师下跪
赛场上发生争执的运动员
(三)
应激
应激是指对出乎意外的紧急情况所作的反应。
图7-13 911现场群众的情绪状态
2.语调表情 语调表情是人们在讲话的速度、节奏、 语气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
3. 姿态表情
图7-24皇马教练卡佩罗对球迷竖中指
图7-25 阿加西获胜向观众鞠躬致谢
姿 态 表 情
四、情绪的功能
1、动机功能: 2、适应功能: 3、调节功能: 4、信号功能 :
图7-7 伊丽莎白· 泰勒在剧中表现的 是一种怎样的情绪?说明了什么?
(二)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
强调认知在情绪中的作用。她认为,我们直接地、自动 地并且几乎不由自主地评价着我们所遇到的任何事情, 评价补充着知觉并使个体产生去做某种事情的倾向。虽 然所有的评价都有感情体验的成分,但是只有当这种倾 向很强烈的时候,我们才能称之为情绪。 阿诺德对情绪和情感进行了区分。她认为情绪的活动模 式产生于对知觉的或想象的客体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 而情感的活动模式产生于某些事物对我们发生作用的是 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评价。
《心理学》第7章情绪、情感与情操

7、呼吸调节法
运动专家实验证明,呼吸中枢引发的冲 动会沿着神经系统扩展到全身,从而起 到调节神经系统的作用,并可平复烦躁 情绪和改善自我感觉。
呼吸操
俄罗斯医学家曾为心绪不宁者创编了一套呼吸操,每 节重复做3-4次,最好安排在早,晚时间做,其程 式如下:
1)腹式呼吸:
缓缓吸气, 使腹部鼓起,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 动作从容舒适,像熟睡之态,具有安定神经的作 用。
“老夫喜做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由不同评价系统造成,而不同评价系 统与需要有关
2、情绪与需要和动机密切相关
凡是符合个体需要的事物,就引起积极的
肯定的情绪。如:
“久旱逢甘霖 几滴
他乡遇故知
债主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隔壁 同名
否则就引起消极的情绪
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 绪(emotion) 情 感(feeling)
2)胸式呼吸:
深吸气,使胸不断扩张,然后不间断地慢慢把气 呼出。
3)上胸式呼吸:
将两手掌按在锁骨上,然后上胸部扩张吸气,待 吸气后再向外呼气。呼吸要均匀,节奏可逐渐加 快。
4)深呼吸:
吸气时,依次鼓腹、扩张胸部、扩张上胸部,使 胸、腹腔处于“饱和”状态,然后再逆序呼出气 体。
5)节律呼吸(亦称步行呼吸):
(一)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
情绪是一种身心一体的反应,往往伴 随着生理的变化。 如内脏器官,内分泌腺,神经系统, 血压高低,呼吸速率变化等等 这些变化往往是人的意识难以控制的。
——“测谎仪”的心理依据
(二)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
1.面部表情:是指由面部肌肉和五官的变化所表 示的情绪状态。
2.姿态表情:是指借助全身姿态和四肢活动来表 达情绪和情感。(人际距离)
《病理生理学》期末复习题(第九至十二章)

《病理生理学》期末复习题(第九至十二章)第九章应激一、单选题1.应激是指()A.机体对刺激的特异性反应B.机体对刺激的功能性反应C.机体对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D.机体对刺激的生化、代谢反应E.机体对刺激的保护性反应2.在全身适应综合征的警觉期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A.CRHB.儿茶酚胺C.胰岛素D.糖皮质激素E.b-内啡肽3.在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抵抗期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胰岛素D.糖皮质激素E.b-内啡肽4.下述有关热休克蛋白的描述最准确的是()A.烧伤时分解的组织蛋白B.烧伤时产生的保护性蛋白C.发热时产生的一种可致休克的蛋白D.细胞内的一种“分子伴娘”E.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5.C-反应蛋白是一种()A.热休克蛋白B.急性期反应蛋白C.酶D.转录因子E.核蛋白6.中枢神经系统在应激反应中()A.是重要的调控中心B.只在心理应激反应中起作用C.只是应激反应的一个靶器官, 并无主要作用D.常处于兴奋状态E.应激反应是一种局部反应,不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7.免疫系统()A.通常被应激反应抑制B.通常被应激反应激活C.能感知某些应激原,启动应激反应,是应激反应的重要组份D.不参与应激反应E.是保护性应激反应的中心环节8.应激性溃疡是一种()A.消化性溃疡B.外伤后的一种皮肤表浅溃疡C.重病、重伤情况下出现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的表浅溃疡D.心理应激时出现的口腔溃疡E.癌性溃疡9.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A.幽门螺杆菌感染B.胃酸过多C.胃蛋白酶分泌过多, 消化自身胃粘膜D.胃粘膜缺血和H+反向扩散E.A+B+C10.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常表现为()A.心率减慢、心输出量下降B.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C.心率和心输出量皆无明显变化,但外周总阻力明显升高D.心率和心输出量皆无明显变化,但外周总阻力明显降低E.冠脉血流量下降、心肌缺血二.问答题1.为什么说应激是一种“非特异性全身反应”?2.简述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基本组成及主要效应。
程正方《心理学》第7章-情绪与情感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A
适应功能
B
动机功能
C
组织功能
D
信号功能 (社会功能)
(一)适应功能
情绪是个体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工具) 达尔文曾指出,情绪最初只有生存适应的功能,情绪的社 会性涵义是后天派生出来的。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如婴儿出生时不具备独 立的维持生存的能力,这时主要依赖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 人交流, 得到成人的抚养。 从成人角度而言,个体可借助各种情绪和情感来了解其自 身和他人的处境或状态,以求得良好的适应。
➢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把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这三 种非言语交往方式,统称为体语。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类别
一、情绪的基本形式
➢ 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能的。
快乐
愤怒
恐惧
悲哀
当愿望得以实 现、紧张状态 消除时所产生 的情绪体验。
当愿望不能实现 或达到目的的行 动受到挫折时引 起的一种紧张而 不愉快的情绪。
(三)组织功能
➢ 情绪的组织作用指情绪对其他心理过程的影响:
– 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研究表 明,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
➢ 表现: – 情绪能影响认知操作的效果 – 情绪能影响记忆 – 情绪常常支配人的行为
(四)信号功能
➢ 情绪在人际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 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 6 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 • 宣泄法
– 大哭一场 – 进行剧烈的活动 – 找人倾诉
• 语言调节法 对自己说话,自我鼓励 • 目标转换法 把不顺心的事情放下,去做喜欢的事,
如打球、游泳、听音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身适应综合征
全身适应综合征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 :
当机体遭受劣性应激原的持续作用后, 应激反应可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并 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
GAS的分期
警觉期(alarm stage):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为主,并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一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一 蓝斑(LC)—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 二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HPA)
一、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一)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反应
交
的感
—
基 本 组 成 :
肾 上 腺 髓 质
轴
上行纤维
脑内去甲肾上 腺素能神经元 (脑桥蓝斑)
下行纤维
皮层、边缘系统、下丘脑
交感神经节 后神经原
病理性应激--如手术、大出血和发热 等。除有一定的防御意义外,将会 引起机体的非特异性损伤,甚至应 激性疾病。
根据应激原的性质不同分为:
躯体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
根据临床意义分为:
良性应激:适度的应激有利于增强机体的潜 能—战斗或逃避。
劣性应激: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的应激对机体 有害。
第一节 应激原
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单核巨噬细胞、成纤 维细胞也可产生少量APP。
APP功能
1.抑制蛋白酶作用:a1抗糜蛋白酶 2.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C-反应蛋白 3.抗感染和抑制炎症: C-反应蛋白,补体成分 4. 抗损伤:铜蓝蛋白活化SOD。
热休克蛋白 HSP
指热应激(或其他应激)时细胞新合成或合 成增多的一组蛋白质,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功能。 又称应激蛋白。
成、释放CRH,促进腺垂体释放ACTH。
2、外周效应:
防御或代偿意义: 1、心血管功能增强 2、肺通气量增加 3、代谢加强 4、影响其它激素分泌:
ACTH、肾素、EPO、甲状腺素等
不利影响: 1、心血管系统 2、血液系统 3、其它:
高代谢、肾上腺素
应激原对机体的刺激越强,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反应 也越强,持续时间越长,对机体的不利影响越突出。
机体处于“应战状态”,有利于机体进行格斗和逃避。
抵抗期(resistance stage):此期以肾上腺皮质激素 分泌进一步增多为主, GC增多,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兴奋逐渐减弱。免疫功能降低。
衰竭期(exhaustion stage):各种代偿适应机制耗竭,抵 抗力降低。应激反应的负效应如相关疾病、休克、死亡陆续 出现。
HPA应激时的基本效应
不利影响: 1、CNS:失眠、易激动、诱 发精神病、降低癫痫阈 2、胃肠道:应激性溃疡 3、骨骼:抑制骨生成、骨质疏松 4、内分泌:生长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 5、 免疫抑制: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抑制
三、 其它激素
1.胰高血糖素升高和胰岛素降低:血糖升高 2.生长激素:急性分泌增多,慢性降低 3. —内啡肽:抑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应激时细胞和体液的变化
急性期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 APP) 热休克蛋白 ( heat shock proteins, HSP )
急性期蛋白(APP)
概念 应激时由于感染,炎症或者组织损伤等
原因可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这 种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这些蛋白质称为APP, 如C-反应蛋白。
应激原(stressor):
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体内外刺激因素 。
1.自然因素: 高温、噪音、地震、海啸等。 2.心理、社会因素 : 战争、中奖、丧失亲人、高考等。
3. 机体内环境因素 : 大出血、酸中毒、呼衰。
达到一定的强度
特
持续一定的时间
点
个体差异
第二节 应激时机体的变化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基础) 二、细胞和体液反应 三、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第7章应激-资料
应 激(stress)
概念
应激(stress):指机体在受到体内外 各种因素刺激后,出现以神经内分泌反应 为主的全身性非特异性反应。这种全身性 非特异性反应以称应激反应。
分类
根据对机体影响的性质不同分为:
生理性应激--体育竞赛、饥饿、考试 等。是机体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一 种重要防御反应。
特点: 种类繁多, 进化十分保守
(二)HSP的功能
分子伴娘: 在细胞内
帮助蛋白质的 折叠、移位、 复性和降解,稳 定细胞。
应激时机体代谢变化
1.高代谢率 儿茶酚胺、GS释放——为机 体对付紧急情况提供充足的能量。
2.糖代谢变化 表现为血糖升高。 3.脂肪代谢 脂肪分解代谢增强。 4.蛋白质代谢变化 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
出现负氮平衡。
应激时机体的功能变化
(一) 中枢神经系统(CNS)变化
NE、 CRH水平升
高机体出现紧张、 专注程度升高
维持良好的认知能力 维持良好的情绪
焦虑、害怕、愤 怒等情绪反应
CNS功能障碍 出现抑郁、厌食、甚至自杀
(二) 心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系统变化
适度 心功能增强 严重 长期 心血管疾病 猝死
(三) 消化系统变化
一、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 axis,HPA)
HPA 轴的基本组成:
下丘脑的室旁核 (PVN)分泌CRH
腺垂体 分泌ACTH
肾上腺皮质 分泌GC
应激原
心理因素
大脑皮层
边缘系统
下丘脑PVN
神经垂体
情绪反应 AVP
肾上腺 髓质嗜 铬细胞
脊髓
应激原
心理因素
大脑皮层 边缘系统 脑干LC
脊髓
躯体因素 外周感受器 PVN CRH HPA轴
情绪反应
肾上腺髓质
儿茶酚胺
器官功能代谢变化
1、中枢效应:
(1)情绪反应:脑内NE增多,经上行通路投射在大脑皮 层、边缘系统可引起兴奋、觉醒、紧张、焦虑等。
(2)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反应: 脑内NE增多,经下行通路刺激下丘脑视旁核(PVN)合
CRH
腺垂体
ACTH
肾上腺皮质
躯体因素
LC
交感-肾上腺髓 质系统反应
GC
器官功能代谢变化
HPA应激时的基本效应
(一)中枢效应: ➢促进ACTH分泌; ➢调控情绪和行为反应:
(二)外周效应:
防御或代 偿意义:
1、升高血糖:糖异生 2、提高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 3、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 4、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