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合集下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笔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笔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笔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笔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旨在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国实现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转变。

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多个方面进行建设与拓展。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注重培养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瑰宝和根基。

我们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同时,要注重培养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人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作能力,使他们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

同时,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鼓励创新和创意,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经济的深度融合。

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加强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

文化体制机制是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

我们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破行政化、官僚化的体制束缚,推动文化市场化、多元化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文化产权保护,完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最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文化交流是扩大国家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加中国话语权。

同时,要吸引外国文化优秀成果的引进,促进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文化机构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文化竞争,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伟大复兴。

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伟大时代呼唤文化自信。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文化自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根基,是我们的民族文化软实力,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发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一、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一种全面的自信,是民族、国家、民族的核心竞争力,是一切进步的源泉。

增强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中国是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植根于中华大地。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空前丰富,文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如果我们不能够保持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自信,那么就会产生文化认同困境,失去民族自豪感,无法对外展现自信、尊严和风采。

所以,文化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道家思想为代表的道家文化、以佛家思想为代表的佛家文化、以儒、道、佛三教融合的华夏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礼仪、习俗、艺术、文学、建筑等方方面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价值深远。

中华传统文化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和自身修炼,注重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操守。

中华传统文化融合了儒家的“仁爱”“礼仪”,道家的“无为”“道法自然”,佛家的“舍己”“慈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化传统之一。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沉淀丰富、内涵深刻,具有超强的文化吸纳能力和包容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径。

当前,我们要不断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血脉”不断流传、薪火相传,唤起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举措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举措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作源泉充分涌现、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具体来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统领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

什么是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它能够保障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稳定和发展。

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关键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二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化的冲突将主宰今后的全球政治。
塞缪尔· 亨廷顿( Huntington,Samnel p.1927-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引来广泛的讨论与批
评,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亨廷顿所提出的文明冲
突论,至少展示了国际关系的一种发展趋势,即过
去那种单纯地追求军事、经济、政治斗争取胜的
‚硬实力‛时代已经过去,文化和文明作为一种重
美国政治学家汉斯· 摩根索也指出:‚当今国际政 治‚不仅以传统的政治压力和武力方法进行,而且 在很大程度上是争夺人心的斗争‛。美国自二战期 间走出孤立主义,投身于世界政治舞台,其外交政 治和国际政策方面,始终围绕争夺人心而展开其文 化软实力战争,所以基辛格才一直坚持认为,‚美 国不能只是为了维持力量均势而在世界上继续有目 的地存在下去,除此之外,还要推广美国的观念和 价值。‛尼克松的《1999,不战而胜》也能从一个 侧面说明美国政治家们的国家战略眼光,战略手段 和战略着力点。
潘文还认为:‚正如我们已经看到,苏联的溃败 与军事力量几乎无关。美国的霸权也不在其军事能 力。尽管美国军工联合体极力渲染其军事技术的高 超,但自二战后迄今六十多年里,美军从没打赢过 任何一场真正的战争。朝鲜、越南、阿富汗、伊拉 克,哪一场战争以美国的胜利告终?南斯拉夫没有 被美军打败,那里的人民急于加入欧盟,自我分裂, 并向西欧缴械投降。科索沃之战是在意识形态战场 上决出胜负的。‘自由民主’话语系统崛起称霸才 是美国获胜的主因。世界霸权是靠政治话语霸权来 确立和维持的。‛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顺应世界潮流,增强 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 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 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 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 紧迫。‛这是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与准确判断。 也就是说,我们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好,讲文化体 制改革也好,讲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也好,都不仅仅是为了 解决国内的文化建设问题,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在世界范 围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努 力把我国从一个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最终增强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内涵全会在决定中明确提出来,到2020年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那么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呢,怎么样才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呢,我们想我们从它的目标和内涵作一些展开和分析,来和大家分享。

我们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而且要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财富,我国将实现文化发展的国际化,而融入世界文明发展的轨道,从文化资源大国而转变为文化内容大国,成为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肩的文化强国。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中华民族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崭新面貌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那么具体的衡量标准我们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我们来进行思考,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第一个就是全社会的文化创新活力要被充分激活。

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能力明显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繁荣,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广泛传播的文化艺术作品和精品节目,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在国际文化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形成广泛的国际化的影响。

那么,这一条主要是讲你要有内容,文化就是内容。

这个内容体现在作品和节目,你没有作品和节目谈不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谈不上你是文化强国,比方说《哈利波特》这样的作品,它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有巨大的影响力、号召力、吸引力,这本书的出版以及由这本书所改编成的动漫电影,像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展览、主题公园等等等等,它所形成的全产业链的这个产值达到了2千亿美元之多,2千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所以,我们至少要有跟哈利波特这样的相媲美,那么你才能谈文化强国。

再比方说阿凡达,美国的阿凡达在中国放映以后市场上拿到了13亿人民币的票房收入,在全球市场上拿到了20多亿美元的票房,所以它影响力很大。

美国的电影产业称雄世界文化市场,美国一年出产的电影大致上有五六百部,只占世界电影总量的7%左右,但是它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大家想一想,7%的数量它的收入占到世界电影市场的70%,这是怎么样一种竞争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T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T
彭丽媛身着民族品牌出访,一 方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民族品 牌的风采,另一方面也给“中 国制造”以极大的鼓舞和自信。 同时,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给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时尚教 育课。
彭丽媛身着民族品牌出访
彭丽媛访德用国产中兴Nubia手机拍照 支持国货举动令商家振奋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陈雨、肖中仁、实习记者王义琨):近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跟随出访的着装打扮经常成为网民 热议的焦点。而这一次引发关注的是,彭丽媛将去年曾用于拍照的 手机iphone改为了百分百国产的中兴Nubia手机。
张艺谋导演电影风格从纯艺术文艺电 影走向多元化大众商业化电影,使中 国电影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三)在准确把握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中深化改革
首先,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 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
其次,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 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 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
文化是政治。 文化是形象。 文化是环境。 文化是生活。 文化是经济。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鲜明地把文化强
国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突出强调,
对当代中国发展来说,是在改革发展
关键时期进行的又一次宏大战略筹划,
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
只有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从建设服务型政府 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路,以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大部制 改革尝试中,考虑组建统筹管理我国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 的机构或部门,集中力量推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既可以考虑对现行的宣传文化部门设置体制进行有利于文 化产业发展的组合,形成一个整合现有各部门与文化产业 发展有关的职权和职能的新的综合性部门。如果组成一个 负责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大部”的条件还有待进一步 成熟的话,现阶段至少也要建立一种部际联系会议制度, 尽可能有效整合各部门的力量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国

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国

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不仅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也是向全世界、全人类的庄严宣示。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呢?这对于世界的和平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具有什么重大意义?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深远影响?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间对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发展、不断提高认识的过程。

我们曾经有过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文化建设的教训。

后来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并认识到“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以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认识到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十七大更是提出了“两大一新”的文化发展目标(即“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

这样,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水到渠成,又有了提升和飞跃。

诚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为之长期奋斗的战略目标,但有没有这样的战略目标是大不一样的,这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对当今世界潮流的深刻洞察与准确把握。

二战结束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没有暴发大规模军事冲突和战争,虽然局部战争不断,但从总体上说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各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其结果,一方面刺激了文化的消费和繁荣,促进了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引起了思想家和政治家对文化问题的关注,即对文化的价值、作用及其战略意义的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

联合国也积极进行倡导,1995年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世界文化发展报告》,提出“把文化置于发展的中心位置”的重要命题。

如何理解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

如何理解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

如何理解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
答:当今时代,文化越来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强盛,不仅需要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还需要繁荣兴盛的精神文化作为支撑。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为引领,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强调在“十四五”时期要推进社会主文化强国建设。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和现实、着眼全局和长远作出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持续推进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摘 报22 小康INSIGHT CHINA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章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章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文章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文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阅读原文请扫二维码。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进一步明确文化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是关系文化根本性质、基本路径和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

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明确行动方向,才能激发奋斗力量。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决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这一战略目标,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体现人民愿望、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必须将其作为主题,贯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立足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出的。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取得历史性的重大成就,体制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现了大跨越,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的。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正在向世界经济强国迈进,迫切需要增强我们的文化力量,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强国。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建设日益繁荣发展,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迫切需要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凝聚各方智慧,激发奋进力量,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

近日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

如何深刻认识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的内涵和意义?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表示,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造血”,造一个新鲜的血液,给我们这个民族增添新的力量。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强国的建设不是简单完成文化传承的问题,要把传承与创新结合起来。

中央三次六中全会议题之变折射发展新思路李君如表示,十七届六中全会最大的亮点有两个:一是高高举起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旗帜;二是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长远战略目标,同时也制定了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上,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

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前,党中央曾经开过两次全会来研究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第一次是十二届六中全会,当时解决的重点问题是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的同时,要不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不是仅仅抓教育、科技、文化建设,包不包括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当时召开中央全会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次是在十四届六中全会,这次会议的背景是我们经历了一个苏东剧变,同时又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所以,这次会议要解决的问题是两个:(1)我们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怎样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形成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又能够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思想道德。

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中央第三次研究精神文明问题,这次是讲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问题。

十七届六中全会讲的“文化建设”和十二届六中全会、十四届六中全会讲的“精神文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来说的,而文化建设是相对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而言的。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周文彰(人民网,2012年02月14日15:53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2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主题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里,我结合对《决定》的学习,谈谈对文化改革发展的一些研究思考、工作体会,共同探讨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有关主题。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振奋党心、民心。

我们要及时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认识。

1.科学发展需要建设文化强国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建国以后,我们有过这样几种发展观:一是浪漫发展观。

这种发展观把发展看作是任凭个人的主观愿望和意志而随意安排摆弄的东西,它集中地表现在“大跃进”年代,其典型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结果给我们的发展进程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消极影响,对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二是荒唐发展观。

这种发展观出现在“十年动乱”时期,它的典型口号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社会主义的低速度,不要资本主义的高速度”,“宁要社会主义的贫穷,不要资本主义的富有”。

由于这种发展观的影响,加上“十年动乱”的政治原因,我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三是重点发展观。

这种发展思想是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和迫切需要而产生的。

例如,吃饭问题突出,我们就提出农业“以粮为纲”;钢铁严重掣肘,我们就强调工业“以钢为纲”;我们一直高度重视经济、重视生产、重视城市,就是因为它们对全局来说,更为根本或更为重要。

我们重点抓以上各个方面的发展,解决了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这种发展思想意义重大,抓重点、重点抓的思想,当前和今后都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有重点就有一般,有重视就有忽视,我们没有注意经济与社会、生产与环境、城市与农村等等的协调发展。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新华社信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进一步明确文化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是关系文化根本性质、基本路径和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

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明确行动方向,才能激发奋斗力量。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决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这一战略目标,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体现人民愿望、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必须将其作为主题,贯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立足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出的。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取得历史性的重大成就,体制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现了大跨越,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的。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正在向世界经济强国迈进,迫切需要增强我们的文化力量,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强国。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从国内背景看,我们认为从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转变国家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加强文化建设。

一方面,我们要发挥我国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具有绿色经济特点的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从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年的实践,我国家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外延式、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导致了资源和环境不能支持。

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日益突出,那么转变发展方式需要从各方面去努力,其中,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发展方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那么我国家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这么一个历史极为悠久、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文明古国。

与我国矿产资源相比较,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丰富突出,这也是我们的基本国情。

我们过去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不断地在加深对我们基本国情的认识,比方说我们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这是一个基本国情。

再一个呢我们过去说我们地大物博,但是后来我们认识到我们地大、人多,但是我们的资源并不富裕,特别是与人口相比较,一人均我们的资源就显得不足,是吧。

经过改革开放这30年,我们加快发展,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制造业,走出了一条在经济方面快速发展的道路。

但是另一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间,我们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就是我们的资源不足。

比方说我们的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耕地只有四分之一,除了少数资源比方说像煤炭、像稀土,还有少数的稀有金属,我们还有一定的储量,有一定的优势以外。

那么绝大多数资源我国家都是不足的。

比方说现在石油天然气,我们现在50%以上靠进口,铁矿石50%以上靠进口,我们现在城市的水资源,北方大多数的城市都缺水,北京现在实行南水北调,很多城市都是什么“引”什么水的工程等等。

所以从长远看,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把以往靠拼资源、靠出口、靠外延式、靠粗放式这种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发挥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这方面来。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容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容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不仅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逐渐成为了一个拥有强大文化影响力的国家。

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旨在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与传播,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需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方面的瑰宝。

我们应该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中,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同时,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保护古建筑、古籍文献等传统文化遗产,使其得以延续和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加强对现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现代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应该鼓励青年人积极参与文化创作,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

在文艺创作方面,要鼓励创新思维,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名家和艺术家,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在科技创新方面,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科学家和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文化交流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

通过举办文化展览、艺术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要加强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们应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培育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文化市场的管理方面,要加强版权保护,打击盗版和侵权行为,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需要加强对公民的文化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素质。

我们应该加强对公民的文化教育,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

在学校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通过开设多样化的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为什么建设文化强国

为什么建设文化强国

一、文化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
人类文明是多元文明。不同的民族在各 自的环境中,创造了各自的文化。 自古以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崛 起的民族往往同时具有繁荣的文化。
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各民族、 各地域文化创造的历史。 当一个时代一旦成为历史,它留给后 人的就只有两个字:文化。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 现民族复兴,就必须依靠全体中华儿 女向着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懈努力,这 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深信:中国人民有能力为人类文 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你到底要什么》
美国打着文化交流的幌子,派遣文化间 谍深入民间,传播贴面舞、脱衣舞等娱 乐形式,腐蚀苏联青年,进行文化渗透 。苏联作家柯切托夫的小说《你到底要 什么》,生动地描写了这一背景之下苏 联青年的整体堕落。
美国的渗透最终获得成功,在苏联解体的 过程中,他们的洲际导弹、人造卫星、航 空母舰等,一件也没有用上,美国真正达 到了《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境界,不费一枪一弹,用西方文化彻底 瓦解了苏联。 苏联的解体,不是败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 ,而是败在美国的文化攻心之上。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已铸成铜牌竖立在纽约联合国大 厦,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
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以及对世界的影 响力,和中国文化本身的内涵和魅力相 比,相差甚远。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仅 仅局限于长城、中国功夫等。
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有限,互联网上使 用率只占5%。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指出:“今天 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先进文化,谁就能走 在世界的前列,谁就能成为世界性强国。 强大的文化就是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文化 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反映其国际竞争力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新网10月25日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

《决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提出了到二0二0年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

《决定》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决定》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决定》指出,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决定》强调,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中央提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抵制错误腐朽思想中新网10月25日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

《决定》提出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

《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决定》提出,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联系干部群众思想实际,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引导干部群众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

《决定》强调,要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组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中央要求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中新网10月25日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

《决定》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决定》提出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

对此,《决定》提出以下几方面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拓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

——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

——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

——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中央提出加强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搞好舆论监督中新网10月25日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

《决定》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要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

对此,《决定》提出以下几方面要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以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宣传资源,构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舆论引导格局。

——加强和改进正面宣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加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导,从群众关注点入手,科学解疑释惑,有效凝聚共识。

——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

——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推动解决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维护人民利益,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秉持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真实准确传播新闻信息,自觉抵制错误观点,坚决杜绝虚假新闻。

中央提出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上舆论引导中新网10月25日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

《决定》提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

《决定》指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对此,《决定》提出以下几方面要求:——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

——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加快发展,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性网站和特色网站,发挥主要商业网站建设性作用,培育一批网络内容生产和服务骨干企业。

发展网络新技术新业态,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

——广泛开展文明网站创建,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督促网络运营服务企业履行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不为有害信息提供传播渠道。

——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

——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

——依法惩处传播有害信息行为,深入推进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加大网上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建立网络安全评估机制,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信息安全。

中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电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25日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同香港、澳门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强同台湾的各种形式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决定”要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决定”强调,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决定”部署,要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

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

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

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党报党刊、广播影视节目、出版物等译制播出出版。

加强同香港、澳门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强同台湾的各种形式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央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中新网10月25日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

《决定》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提高新闻信息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

《决定》指出,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

《决定》指出,要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建设,进一步完善采编、发行、播发系统,加快数字化转型,扩大有效覆盖面。

《决定》还提出,要建立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