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第一中学校史馆介绍

合集下载

校史馆

校史馆

最爱的校园走进学校的大门,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书香的气息,耳边传来阵阵书声。

看着那些苍翠挺拔的树木;看着那些曲线优美的教学楼;看着那偌大的操场。

让人的心身仿佛置身于天堂般美好。

这就是我最爱的校园——荟萃中学。

芜湖一中(现荟萃中学)是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百年老校,安徽省资深重点中学。

它的前身系创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中江书院(1765年)。

1903年书院改制更名为皖江中学堂,从此这所历史名校进入办新学(中学堂)的历史过程。

荟萃中学的历史是人文荟萃的历史,是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留下光辉足迹的历史。

回首这所历史名校的办学渊源和跌宕起伏的历史过程。

我们搜索出这个过程中历史先贤垂范教坛的人文情怀,丰功伟绩,以及这个期间民主战士,民族英雄的革命牺牲精神和高贵品质,陈独秀这位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曾在此任教,从事反清革命运动,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严复1905年担任皖江中学堂的监督校长,为皖江中学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皖江中学堂跨越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在辛亥革命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五四”运动期间,省立五中的光辉业绩和省立五中在安徽省教育界的历史地位一直是我们当代荟萃人引以为傲的对象。

省立五中“三杰”,中共早期优秀党员——高语罕,矢志教育不求功名的老先生——刘希平,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先驱——蒋光慈,一直是我们当代荟萃人崇敬的榜样,在这些历史人物的光辉形象的照耀下,我们当代荟萃人应牢记“五四”先烈的革命精神,民本诉求,并学习具备“五四”先贤的爱国情怀和人性思维,这永远是华夏民族前行的不懈动力!这就是我最爱的校园,在这所校园内有着热血青年驱敌寇的王道宏,曹渊留下的光辉故事,更有着天子骄子,祖国人民的优秀数学家——钟家庆留下的光辉启迪。

身为这所历史名校的一名莘莘学子,我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在那些先贤的启发下,在他们光辉形象的照耀下,我将努力,奋发图强,为我最爱的校园添上一篇更加美丽,更加辉煌的新篇章!最爱的校园班级:初一(1)班姓名:齐可盈字数:850。

2019年芜湖重点高中排名,芜湖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

2019年芜湖重点高中排名,芜湖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

2019年芜湖重点高中排名,芜湖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
2019年芜湖重点高中排名,芜湖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
每年芜湖中考前,很多家长都关心芜湖所有的中考学校名单及排名,那么2019年芜湖中考已经就要来了,中考填报志愿选择一所好的高中学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本文爱扬整理了关于2019年芜湖重点高中排名,芜湖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的相关信息,希望芜湖的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可以参考。

一、2019年芜湖高中学校排名
排名学校名称人气所在市类型1芜湖市第一中学3466芜湖市省级示范高中2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512芜湖市省级示范高中二、芜湖市第一中学学校简介及排名
芜湖市第一中学是安徽省老牌重点中学、省首批示范高中。

学校前身系创建于清乾隆三十年的中江书院,清同治二年更名为鸠江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更名为皖江中学堂,1912年更名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后经历省立五中、省立七中、省立芜湖中学、省立芜湖高级中学、芜湖市立中学、皖南区芜湖市第一中学、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芜湖市东方红中学等阶段,1972年定名为芜湖市第一中学。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240余亩,校舍面积13.8万平方米,开办76个教学班;共有在职教职工310人,在校学生三千多名。

三、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校简介及排名
学校类型:省级示范高中地区:镜湖区2019年蚌埠重点高中排名,蚌埠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
每年蚌埠中考前,很多家长都关心蚌埠所有的中考学校名单及排名,那么2019年蚌埠中考已经就要来了,中考填报志愿选择一所好的高中学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本文爱扬整理了关于2019年蚌埠重点高中排名,蚌埠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的相关信息,希望蚌埠的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可以参考。

安徽芜湖一中简介

安徽芜湖一中简介

作者机构: 芜湖一中教科室
出版物刊名: 中学数学教学
页码: 48-48页
主题词: 教学区 安徽省芜湖市 图书馆 重点中学 教育方针 生活区 百年老校 学校规模 解放前 数学解题方法
摘要: 芜湖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张家山.临长江.倚赭山,傍镜湖,风光秀丽,环境幽雅.她的前身是清代的中江书院.创建于公元1765年.1903年改为皖江中学堂.解放前为省立芜湖中学.解放后改称芜湖市第一中学.系省属重点中学.学校规模宏大,设施一流.校园占地面积约10hm~2,分南北二区:南区为教学区.北区为生活区.教学区原建有东、西、中三座教学大楼,有科学倌、图书馆、植物园和拥有400m跑道的运动场及篮、排、足球场等教学设施.近几年又新建5000m~2的实验楼和1400m~2的体育馆.以及天文台、荟萃堂、游泳池等,新设了语音室、计算机房及各类专用教室.图书馆拥有藏书八万余册.设有二百余座位的学生阅览室和教师专用资料室.实验室设备齐全、先进.教学区建筑总面积达 20000 m~2.生活区有校办工厂、学生宿舍、网球场、教工宿舍楼等.其中新建教师住房100套.生活用房总建筑面积约 15000 m~2 .。

一中百年校史观后感

一中百年校史观后感

一中百年校史观后感走进一中那充满历史韵味的校史馆,就像打开了一本厚重的、写满故事的大书,每一页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我这个在一中校园里蹦跶的学生,对这所学校有了全新的认识。

刚踏入校史馆,那扑面而来的老照片、旧物件,就像一群老朋友在跟我打招呼。

我看到了一中建校时的模样,那时候的校园虽然没有现在这么气派,但是却透着一股质朴和坚韧劲儿。

就好比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少年,虽然朴素,却怀揣着大大的梦想。

照片里那些早期的师生们,一个个眼神坚定,他们站在简陋的教室前,仿佛在告诉我:“看,这里就是梦想起航的地方。

”随着脚步的移动,我看到了一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就像看一部精彩的连续剧,有高潮也有低谷。

战争年代,一中也经历了风风雨雨,可它就像一棵顽强的大树,怎么都吹不倒。

老师们在艰难的环境下坚持授课,学生们在炮火声中依然刻苦学习。

我想,那时候的他们肯定都有一个信念:知识能改变命运,一中能孕育希望。

这种信念就像一把火炬,一代一代地在一中人手中传递着。

再看看那些曾经在一中任教和学习过的名人校友,那可真是星光熠熠啊!我一边看一边在心里默默感叹:“哇塞,原来我们一中出了这么多厉害的人物!”他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不同的领域闪闪发光,给一中的天空增添了无尽的光彩。

这时候我就想,我这个小虾米在这么厉害的学校里,是不是也有机会变成一颗小星星呢?嘿心里还偷偷有点小激动呢。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小细节。

比如说那些古老的校服样式,有的看起来就像电视剧里的民国学生装,超级复古。

还有以前的课本,纸张都已经泛黄了,但是上面的字迹却依然清晰,仿佛还能看到当年的学长学姐们认真做笔记的样子。

这些小细节就像一颗颗小小的珍珠,把一中的百年历史串联成了一条美丽的项链。

走出校史馆的时候,我心里满满的都是感慨。

一中这一百年,就像一场盛大的马拉松比赛,一代又一代的师生们接力奔跑着。

而我,作为这个接力棒的新接手者,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突然重了起来,但是又充满了力量。

芜湖博物馆分层介绍词

芜湖博物馆分层介绍词

芜湖博物馆分层介绍词
欢迎来到芜湖博物馆!本馆共分为三层,分别是:
一楼:展厅、礼品商店
走进一楼,您首先会看到的是展厅。

本馆一楼展厅主要展示芜湖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其中包括古代历史、民俗文化、革命历史等方面的展品。

您可以观看到许多独具特色的文物和展品,包括陶器、青铜器、织锦、书画等,欣赏到芜湖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

一楼的礼品商店里面有很多有特色的文创产品,您可以在这里购买一些精美的纪念品,或者作为礼物赠送给亲友。

二楼:专题展厅
二楼是专题展厅,定期举办各种主题展览。

展览内容包括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让观众从多个角度了解和认识芜湖和中国的文化历史。

在这里,您可以参观到一些独特的展品,更好地了解芜湖的历史文化,感受到中国的文化魅力。

三楼:闲逸雅集、办公区
三楼是芜湖博物馆的办公区和闲逸雅集区。

这里有一个舒适的休息区,提供舒适的环境和美味的茶点,供观众休息、聊天和阅读。

同时,这里也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办公的场所,如果您对博物馆的研究有所需求,可以在这里进行咨询。

关于安徽芜湖的红色经典故事

关于安徽芜湖的红色经典故事

关于安徽芜湖的红色经典故事【最新版3篇】篇1 目录一、介绍1.安徽芜湖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2.介绍红色经典故事的重要性二、安徽芜湖的红色经典故事1.抗日战争时期,芜湖地区的抗日斗争2.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3.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组织与领导4.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5.抗日战争胜利后,芜湖地区的和平建设三、总结1.安徽芜湖的红色经典故事的意义和价值2.总结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篇1正文安徽芜湖位于长江下游,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芜湖市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的重要地区之一。

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程中,安徽芜湖人民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安徽芜湖的红色经典故事。

一、抗日战争时期,芜湖地区的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芜湖地区成为了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芜湖地区的抗日斗争,成为了中国抗战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领导下的芜湖地区的民众组织了游击队、自卫队等武装力量,与日军进行了殊死的斗争。

同时,共产党还在芜湖地区组织了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敌后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在芜湖地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共产党领导下的芜湖地区的民众组织,如“新四军”、“八路军”等,成为了中国抗战的主力军之一。

同时,共产党还在芜湖地区组织了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敌后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共产党还在抗日战争中积极宣传抗日救亡的思想,组织民众参加抗战,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组织与领导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在芜湖地区的组织与领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共产党领导下的芜湖地区的民众组织,如“新四军”、“八路军”等,成为了中国抗战的主力军之一。

同时,共产党还在芜湖地区组织了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敌后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芜湖市一中历史名人纪念馆观后感

芜湖市一中历史名人纪念馆观后感

芜湖市一中历史名人纪念馆观后感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许多的名人。

在我的要求下,妈妈带我参观了纪念馆。

馆舍内有仪门厅、御碑亭、树德堂、南北花厅、曲尺楼、竹柏楼等主要建筑物具有园林风格,现有业绩展览和展览,是全国教育基地之一。

听着讲解员的详细介绍,我了解到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保疆卫国,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运动,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尊严,第一位放眼看世界的人,是他开创了学习和研究思想的先驱。

他的思想值得我们去挖掘和继承并发扬光大。

人群沸腾了!
参观完纪念馆,我被那种精神感动。

我崇敬他的智慧和勇气,崇敬他敢于和恶势力斗争的精神。

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向上,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一中校史馆观后感500字

一中校史馆观后感500字

一中校史馆观后感500字
一中校史馆观后感
在参观了一中校史馆之后,我深感这是一个极具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地方。

踏进这座校史馆,仿佛就走进了一中的历史长河,让人不禁为学校的悠久历史和丰厚底蕴感到震撼。

首先,校史馆内陈列的大量历史照片和文物,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一中的发展历程。

从创校初期的艰辛,到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再到如今成为国内一流名校的辉煌,这些都被一一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每一张照片、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一中人的奋斗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品质。

其次,通过参观校史馆,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一中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历任校长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他们不仅教授学生知识,更是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成为有用之才。

这种教育理念和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传承。

最后,参观校史馆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首过去,我们能够为身为一中人而感到自豪。

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这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努力维护。

总之,参观一中校史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它不仅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一中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
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一中人会继续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中校史馆观后感

一中校史馆观后感

一中校史馆观后感引言作为一名毕业多年的校友,我有幸参观了母校一中的校史馆。

在这次参观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中丰富的历史底蕴和辉煌成就,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深刻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

本文将分享我的观后感和对一中校史馆的认识和体会。

一中校史馆的布置与展览进入一中校史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大厅。

大厅中央摆放着一座巨大的校徽雕塑,栩栩如生的校徽象征着学校的辉煌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墙上悬挂着一幅巨型高清照片,展示了学校建校初期的模样,令人倍感亲切。

校史馆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展示着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主题。

比如,有一个展览区专门展示了学校的创立历史和前辈校友的事迹,通过图片、文物和文字介绍了学校最初的规模、办学宗旨和师生的努力。

在另一个展览区,我看到了一系列学校在科学、艺术、体育等领域的辉煌成就。

展板上介绍了学校获得的各种荣誉和奖项,展示了学生们在各类比赛中的出色表现。

这些展览不仅让我感受到学校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努力,也让我为学校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

此外,校史馆还设置了一个交互式展示区,让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浏览学校的历史照片和影像资料。

这种互动的方式既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也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

来自一中校史馆的教育启迪在参观一中校史馆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一中的独特教育理念。

校史馆所展示的历史事实和校友们的成功经验,让我对教育的目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一中一直强调全面素质教育。

在校史馆的展览区中,我看到了学校不仅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还有在体育、艺术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突出表现。

这充分体现了一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也给予了我对教育的启发——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试,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发展。

其次,一中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校史馆的展览中,我看到了许多校友在科技创新、艺术设计等领域的突破。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创新平台,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创造。

这让我明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一中百年校史观后感

一中百年校史观后感

一中百年校史观后感
走进一中的校史展览室,就像走进了一条时光隧道,百年的岁月在那一方小小的天地里缓缓流淌。

一中的百年校史,那可真是沉甸甸的啊!从最初建校时的简陋模样,到如今现代化的校园,这中间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啊。

看着那些古老的照片,发黄的纸张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那时候的学生们,穿着朴素的衣服,眼神里却透着一股对知识的渴望劲儿,我就想啊,那个年代求学一定很不容易吧。

这里面有很多校友的故事,他们在不同的年代从一中走出去,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

我看到一位老校友的事迹,他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科研,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当时就特别感动,觉得一中真是一个孕育梦想和希望的地方。

其实啊,每一个从这里走出去的人,身上都带着一中的烙印,那种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真的是深入骨髓了。

不过呢,在看校史的时候,我也有点小困惑。

有些历史事件只是一笔带过,我就想知道更多的细节呀!是不是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被尘封了呢?这就像一本精彩的书,只给我看了个大概,我还想深挖下去呢。

我还注意到学校在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变化,从古老的瓦房到现在高大的教学楼,这不仅仅是建筑的更替,更是教育理念不断发展的体现吧。

我想,每一块砖瓦都见证了一中的成长,每一间教室都承载了无数的梦想。

看完一中的百年校史,我真是感触良多啊!这就像一部无声的电影,却比电影更能打动人心。

一中的百年历程就像是一棵大树的成长,从一颗小树苗慢慢长成参天大树,为无数的学子遮风挡雨。

我在想,下一个百年,一中又会是什么样的呢?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吧!你要是有机会去看看一中的校史,肯定也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这真的是一次非常难忘的体验!。

利用校史整合内容进行专题复习的教学设计——以和县一中110周年发展看中国现代化历程

利用校史整合内容进行专题复习的教学设计——以和县一中110周年发展看中国现代化历程

利用校史整合内容进行专题复习的教学设计 ——以和县一中110周年发展看中国现代化历程发布时间:2021-09-23T08:34:25.17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第14期作者:汪斌[导读] 一所学校办学育人的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其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

开发校史并将其用于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学校,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亲切感,还可以借助校史这一素材进行研习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汪斌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一所学校办学育人的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其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

开发校史并将其用于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学校,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亲切感,还可以借助校史这一素材进行研习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我整合并设计这一专题,从微观视角即和县一中110年发展来展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建构知识。

和县一中虽不能像北大一样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头浪尖,但它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映照出大历史的发展脉络;而且利用校史,有利于学生从身边历史资源出发,感悟中国近现代的巨大变迁,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导入设计】教师:(展示图一)今天和县一中,高楼林立,风景如画,充满了现代气息。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和县一中的历史吗?(展示图二)我们学校脱胎于1902年和州官立中学,至今已经走过110年历史。

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可以说是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见证者。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中,通过其激昂而又坎坷的发展道路来审视中国现代化的历程。

(展示课题: 以和县一中110周年发展看中国现代化历程)【设计意图】学生在一中读书两年了,但未必了解一中的发展历程。

即使有人知道,也只是只言片语,难知其事。

直接点出本课主线,实现“身边的历史”和“教材中的历史”的结合。

【讲授新课】一清末——探寻现代化材料一康熙年间,和州城复建书院于北门街,名“和阳书院”。

雍正以后,书院改为官立。

芜湖县第一中学

芜湖县第一中学

芜湖县第一中学
芜湖县第一中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芜湖县城区,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知名学府。

学校创建于上个世纪,至今已有百余年的悠久办学历史。

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学质量,使之成为当地教育界的璀璨明珠。

学校历史
芜湖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XX年,最初只是一所小规模的乡土学校,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逐渐发展成为一所在芜湖县乃至整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名校。

学校的办学宗旨一直是“求实创新,严谨治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品质。

师资力量
芜湖县第一中学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教师们中有许多国内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他们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教学特色
学校注重学科知识与学生实践能力的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科学实践课程。

学校拥有一批优秀的学生科研团队,不断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竞赛,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学校还与多家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升学机会。

学校荣誉
多年来,芜湖县第一中学在各级教育评比中屡获殊荣。

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学校”、“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等荣誉称号,是芜湖县教育系统的标志性学府。

校园风貌
学校校园宽敞整洁,绿树成荫,花香弥漫,教学楼风格独特,体育场馆设施齐全。

学校建有图书馆、实验室、活动中心等多功能场所,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结
芜湖县第一中学是一所独具特色的学府,传承百年办学精神,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学校将继续秉承“团结合作、自强不息”的校训,为打造更加优秀的教育品牌而努力奋斗。

校史馆解说词

校史馆解说词

校史馆解说词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参观校史馆!很荣幸为您介绍!校史馆是2006年9月28号暨我校50周年校庆时期开馆的,占地近1200平方米,由形象厅、历史通道、成就厅、师大文库、时空通道五个板块构成,全方位的展示了我校成长、发展的历程,办学的成就。

这边是签到台,请诸位不吝赐教,过来留个墨宝吧!大家现在已经进入第一展区:形象厅。

左面墙上的图片是从卫星上看到的我校全貌,全校占地近3300亩,这是校园,这是教职工生活区,这是大家现在所在位置——图文信息中心。

后面有沙盘大家到时可以更直观的了解我校全貌。

正面立柱上盘旋的50根钢管是为我校点燃的50支生日蜡烛,同时寓意着“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师大人的奉献精神。

右面展板展示的是我校的校标、校训、校歌,它们集中体现了我校的深厚文化底蕴、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今天的校标的确立经历了五次的更新,逐步完善、成熟。

这是初创时期的校标,这是一只飞翔的燕子,这是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这是一座挺拔秀丽的山峰,象征师大人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也似一个大大的“人”字,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还似“一本打开的书”,寓意“教书育人”的办学宗旨。

今天校训的确立也历经两次的提炼,从“唯实”到“勤奋 求实 文明 创新”到今天的“砺学砺行 唯实唯新”。

校歌“我们为精神家园守望”是由梅新林书记作词,孟卫东作曲的。

正面展板上的学校形象墙与烛光曲遥相呼应,展示我校整体形象。

从这里,我们步入历史通道。

您看到的这些图片展示了历年来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校的关怀。

这边的是我校的五十年简史,五十年来我校从创立到1985年更名浙江师范大学期间经历了“迁、分、停、合”的曲折历程,这在浙江乃至全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堪称少见。

这是我校的院系科沿革表,简洁地反映了学校办学规模的变化,从初创时的5个科发展到今天的19个学院62个专业。

从这里开始的“历史沿革图”分“初创、南迁、重建、更名、突破、拓展、转型”七个阶段详细的介绍了我校的50年风雨办学历程。

参观一中校史馆的观后感

参观一中校史馆的观后感

参观一中校史馆的观后感前几天去参观了咱一中的校史馆,那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魔法盒子,里面全是学校的“秘密”和光辉岁月呢!刚走进校史馆,就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那墙上挂着的一幅幅老照片,就像一个个时间胶囊,把一中过去的样子一股脑儿地呈现在眼前。

我看到了以前的校园,那时候的建筑看起来很古朴,操场也没有现在这么大、这么现代化,但是却透着一股浓浓的历史韵味,仿佛能看到以前的学长学姐们在那不大的校园里努力学习、尽情欢笑的场景。

校史馆里还陈列着好多老物件儿,那些旧课本、老奖状,还有带着岁月痕迹的教学用具,都像是在无声地讲述着一中的故事。

我盯着一本破破烂烂的课本看了半天,想象着当年那个坐在简陋教室里,小心翼翼翻着这本书的学生,他是不是也像我们现在一样,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呢?那时候的条件虽然艰苦,但从这些展品里能感受到大家的认真和执着,这让我心里有点小惭愧,我们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可不能偷懒呀!再往前走,就看到了一中这些年的发展历程,各种奖杯、荣誉证书简直要闪瞎我的眼。

原来咱们学校在学术、体育、艺术各个方面都取得过这么多了不起的成绩啊!从默默无闻的小校发展成现在的名校,这里面得有多少老师和学生的心血啊。

我看到那些优秀校友的事迹介绍,他们有的成了大科学家,在研究领域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有的成了艺术家,把一中的名字带到了世界各地的舞台上。

我就想,我要是能像他们一样,给一中增光添彩就好了,现在我得先把眼前的功课做好才行。

在参观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很有趣的互动环节。

比如有个电子屏幕,可以查看不同年份的学校活动照片,我就像个小侦探一样,在里面找有没有我认识的老师年轻时候的样子,哈哈,这还挺有挑战性的呢。

这次参观校史馆,让我对一中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以前我只知道这是我上学的地方,每天上课、下课、做习题。

现在我明白了,一中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我们是树上的小芽儿,大树的根基扎得很深很深,那些过去的故事、成就都是滋养我们成长的养分。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4-2025 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份教学质量诊断测试政治试卷+答案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4-2025 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份教学质量诊断测试政治试卷+答案

芜湖市第一中学2024-2025 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诊断测试政治试题(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16小题48分)1.列宁曾如此评价《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理论基石,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阐明了无产阶级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方向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④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阐明未来社会的理想目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纵观46年改革开放历程,我国成功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走出一条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迈向富强的崭新道路。

材料表明()①百折不挠的人民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②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面貌③改革开放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

这表明()①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④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由落后的工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判断,反映了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认识和判断。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4-2025 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份教学质量诊断测试历史试卷+答案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4-2025 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份教学质量诊断测试历史试卷+答案

芜湖市第一中学2024-2025 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份教学质量诊断测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的,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二里头遗址作为大型都邑遗址,遗存丰富,为了解夏朝的都城面貌以及经济文化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对此,记者刘周岩在《寻找夏朝》中说:“二里头遗址现在还不能确证是夏都,因为缺少如甲骨文那样的内证性的文字证据出土。

二里头有可能是夏,乃至极有可能是夏,但这仍是假说。

”由此可见()A.考古发掘对历史研究价值比较有限B.文字出土有助于历史研究发展C.考古必须与文献史料结合才有意义D.出土文字比其它文物意义更大2.《周礼》载有“师氏”之官“告王以善道”,有“保氏”之官“掌谏王恶”,春秋时人说:“天生民而立之君……有君而为之贰(卿佐),使师保之,勿使过度。

”可知先秦时期()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礼乐制度开始瓦解C.有了限制君权的制度设计D.分封制度走向崩溃3.《左传》记载,卫国小宗州吁弑杀卫桓公并自立为君。

鲁隐公询问臣子:州吁能否成功?臣子回答:安抚百姓才能获得政治上的成功,倚仗武力必会招致众叛亲离的结局。

不久,州吁果然被杀。

这一记载可用来说明当时()A.礼崩乐坏造成小宗势强B.天子政治权威遭到挑战C.敬德保民思想得到认可D.血缘政治影响不断减弱4.在故宫“何以中国”的特展中,有6枚竹简来自睡庑地秦简《法律答问》部分。

对其第121~123简文进行整理后列表如下:这可用于说明秦代()简号疠者情形处置方式121疠者犯罪定杀123城旦、鬼薪患疠迁往疠所122犯完城旦罪尚未判决者患疠迁往疠所安置一说迁往疠所定杀A.法律条文细致而完备B.建立了最早的疫病救治机构C.统治者崇尚严刑峻法D.疫病管理中使用了隔离手段5.乐悬制度是先秦时期有差别地悬挂钟、磬以演奏宗庙之乐的一种政治制度,西汉初期曾一度恢复,但之后走向衰微。

泱泱云水逝,绵绵大道光——缅怀蔡澄清先生的教育人生

泱泱云水逝,绵绵大道光——缅怀蔡澄清先生的教育人生

泱泱云水逝,绵绵大道光——缅怀蔡澄清先生的教育人生李先虎
【期刊名称】《学语文》
【年(卷),期】2022()5
【摘要】自1954年8月被分配到芜湖市第一中学到2022年1月11日仙逝,蔡澄清先生在教学一线上奋斗了一生。

从1955年参加汉语、文学分科实验并在《安徽教育》等刊物陆续发表《中学语文基础知识问答》到2020年与徐赟老师合作出版《蔡澄清口述·点拨教学法的前生今世》,蔡先生科研生命几近70年,在核心刊物发表文章110余篇,出版专著、合著30余种。

从教时间之长,人生选择之难,研究跨度之久,研究视野之广,研究品位之高,研究成果之丰,共同构成了蔡澄清先生丰富多彩的教育人生。

【总页数】3页(P88-90)
【作者】李先虎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云水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怀念金世琳先生
2.建构独具特色的中国当代教育思想——从《蔡澄清口述》看蔡先生在“立德树人”上的五大贡献
3.当代语文教育家蔡澄清老师的精神风采--徐赟《蔡澄清口述:点拨教学法的前世今
生》述评4.从坎坷经历看蔡澄清先生丰富多彩的教育人生--《蔡澄清□述•点拨教学法的前世今生》评述5.在语文天地间点拨后来人——深切缅怀蔡澄清先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芜湖一中的前身中江书院,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两江总督李世杰在区境蔡庙巷内创建中江书院,直至咸丰三年(1853)毁于战火;清穆宗同治二年(1863)于书院旧址建鸠江书院,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复名为中江书院,中江书院的创始人,芜湖一中两百多年校史的开创者,40岁时,才出资捐了一个知县头衔。

以此才得以擢升泰州知州、镇江知府、安徽宁池太广道,四川盐驿道、旋升按察使、驻打箭炉(康定)军需总办、湖北布政使、广西巡抚、湖南巡抚、河南巡抚、四川总督、两江总督兼管河道、复任四川总督、兵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权倾数省,名噪一时,在清代贵州充当封疆大吏的人中,他是绝无仅有的。

最难得的是,他奉公守法,办事认真,能惩治豪霸奸商,扶持贫民,治理河道,赈济灾荒,积极筹办军需,筹粮援楚、援藏、援浙,建立了功绩。

而后,1903年,书院改制更名为皖江中学堂,迁校于赭山。

图片上就是当年学堂的旧址,如今的有一栋楼被改建为安师大的音乐学院,另一栋被保留了下来。

改制的重点就是引入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课程,是安徽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新学的先驱。

比如引进了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

书院的改制者就是图片上的这位,
1952年迁校于张家山,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有50年以上的历史。

刘树屏(1857-1917),字葆良,江苏常州人。

清光绪二十八年冬南洋公学发生“墨水瓶事件”后,刘出任公学总理。

他根据盛宣怀的指示和自己办学的经验,公布了《整顿学堂条陈十则》,同时又改监院为斋务长,下设监学官、检查官,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

清光绪二十九年下半年经盛宣怀保荐到津浦铁路南段任总办。

民国元年后刘隐居不出,直到民国6年去世
刘希平,原名畹蘅,字兰香,安徽六安人,1873年出生于六安施家桥。

青年时期,同情并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运动。

1906年留学日本时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回国后,创办安徽江淮大学,担任教育长兼教授。

1918年,刘希平应赭山省立五中校长潘光祖之邀,来校担任修身课教师。

1920年,省立五中师生一致推举刘为校长。

刘希平担任校长后,主张教育“以诚化人”,办学社会化,提出“经济公开”、“校务公议”两大口号,使学校民主空气十分活跃。

他还为学生订阅《新青年》、《新生活》、《新潮》、《湘江评论》等书刊,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

1920年秋,刘希平在芜湖首先倡议“学校社会化”,提出“学生要到社会上去”、“学生要和平民交朋友”等主张,得到五中广大师生响应。

他领导五中师生先后在长街原徽州会馆办起商业夜校,在赭山脚下观音松处办起芜湖工读学校,在芜湖四明公所(今市教育局)办起商人夜校,在今交通银行附近办起工人夜校,并在芜湖郊区办起农民夜校。

在省立五中学生中,先后涌现出蒋光慈、祖茂林、吴葆萼、张怀璋等一批优秀人才。

李光炯不是芜湖一中人,但被陈列在这里是因为他所办的安徽公学宣传革命思想,遭当地政府的迫害,资金不足,就开始和芜湖一中,也就是当时的皖江中学堂联合办学,在芜湖本地传播了先进的启蒙思想,李光炯本人与中共早期领导人张伯纯也有密切的联系。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
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曾翻译赫胥黎名著《天演论》,其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53岁的严复任复旦大学第二任校长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53岁任安徽高等师范学堂(暨芜湖一中)校长。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59岁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其实很多一中的教员离开一中后都到了北大教书,本校校友顾秉林先生也是现任清华大学校长。

芜湖一中与北大清华的历史渊源很深厚。

陈独秀大家一定很熟悉了,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一大至五大党的最高领袖。

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

张伯纯是陈独秀在江南地区的总指挥,共产党初期杰出领导人。

蒋光慈(1901~1931)原名蒋如恒,又名蒋光赤,字号侠僧。

安徽金寨人。

7岁发蒙, 14岁入河南固始志成小学,17岁即1917年入芜湖省立第五中学。

五四运动后,主编校刊《自由花》,积极领导芜湖地区学生运动,为芜湖学生联合会副会长。

1920年,经陈独秀介绍,至上海参加社会青年团。

1921年5月至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时开始文学创作。

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4年秋归国后至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任教,与沈泽民等组织春雷文学社。

1925年1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新梦》。

2月,参加创造社。

4月,至北京参加中共北方区执委会工作。

11月仍反上海大学任教。

1926年,中篇小说《少年飘泊者》问世,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
响。

1927年11月,反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中篇小说《短裤党》出版,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最初成果之一。

1928年,与孟超、钱杏邨等人成立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主编《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海风周报》等文学刊物。

在《太阳月刊》创刊号上发表的论文《现代中国文学与社会生活》、《关于革命文学》,曾引起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之间的一场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1929年4月,出版长篇小说《丽莎的哀怨》,因书中流露出同情白俄贵族妇女,渲染不健康的情绪,曾受到左翼文艺界的尖锐批评。

1929年11月因病赴日疗养期间,主持成立太阳社东京支部,在坚持文学创作的同时,写了不少文学论文。

回国后与鲁迅、柔石、冯雪峰等人组成中国左翼联盟筹备小组。

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选为候补常务委员。

11月,长篇小说《咆哮了的土地》完稿,作品反映了1927年大革命前后农村中尖锐的阶级斗争,是作者最成熟的一部作品。

不久,因对当时党内立三路线的“左”倾冒险主义不满,自动要求退党。

1931年4月,肺病加剧。

8月31日病逝于上海同仁医院。

沈泽民(1902-1933) 浙江桐乡人。

沈雁冰(茅盾)之弟。

省立第三中学毕业,考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1920年赴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半工半读。

1921年初回上海。

5月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后去安徽芜湖中学任化学教师。

同年底任上海平民女校教员。

1922年1月出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团中央委员,参与团中央领导工作。

1923年在南京建邺大学任教,被选为青年团上海地委委员。

同年底任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并编《国民日报》副刊《觉悟》。

1924年被选为中共上海地委委员。

参加国共合作,兼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宣传部干事。

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任党中央机关报《热血日报》编辑。

1926年春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
大学学习。

1927年任该校政治经济学教师。

1928年4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担任大会翻译工作。

1930年10月回到上海。

1931年初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任中央宣传部部长。

4月调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被中共中央指定为鄂豫皖分局书记。

5月,中共鄂豫皖分局正式成立,张国焘自任书记,他任常务委员。

1932年1月主持召开中共鄂豫皖边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共鄂豫皖省委,被选为书记。

同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后,负责全面领导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

同年11月20日,因病在黄安县天台山芦花冲逝世。

夫人张琴秋。

吴组缃是红楼研究会的著名专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