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doc
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体育服务功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以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体育系统各级各类体育场馆。
本办法所称体育场馆运营单位,是指具有体育场馆整体经营权,负责场馆和设施的运营、管理和维护,为公众开展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体育场馆应当在坚持公益属性和体育服务功能,保障运动队训练、体育赛事活动、全民健身等体育事业任务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和规范化运营原则,充分挖掘场馆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和服务,发展体育及相关产业,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第四条县级以上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本级体育场馆运营的监督和管理。
上级体育主管部门负责对下级体育主管部门体育场馆运营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指导和检查。
第二章运营内容与方式第五条体育场馆应当按照以体为本、多元经营的要求,突出体育功能,强化公共服务,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运营效能。
鼓励有条件的体育场馆发展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商贸、康体休闲、文化演艺等多元业态,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产业集群。
第六条体育场馆应当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发展需要、消费特点和趋势,统筹规划运营定位、服务项目和经营内容,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鼓励体育场馆根据运营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场馆闲置空间,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合理开展适用性改造,完善场地和服务设施。
第七条体育场馆应当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符合行业发展规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能够充分发挥场馆效能的运营模式。
积极推进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推动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场馆活力。
鼓励采取参股、合作、委托等方式,引入企业、社会组织等多种主体,以混合所有制等形式参与场馆运营。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维护场馆及其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和完好性,提高场馆服务质量,保障群众健康、安全和文化生活需求,根据《体育法》、《文化惠民工程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市范围内所有体育场馆(包括室内场馆和室外场馆),不适用于国家级体育场馆和综合型文化体育中心。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体育场馆,是指用于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展览会议、公益慈善等活动的固定场所,包括室内场馆和室外场馆。
第四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应坚持公益性原则,以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体育需求和提高城市演艺水平为宗旨,保障场馆运营管理的安全、卫生、便捷、规范等方面的要求。
第二章设施设备管理第五条体育场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安装、使用设施设备,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和完好性。
第六条体育场馆设备设施使用单位要加强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对于发现的设备设施故障必须及时修复,确保设备设施完好、正常运转。
第七条体育场馆设备设施使用单位应制定设备设施维护和保养计划,按计划进行维护和保养,并将维护和保养情况做好记录。
第八条体育场馆设备设施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相关责任单位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场馆的安全使用。
第九条体育场馆设备设施管理单位和责任单位要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设施设备故障、突发事件等情况的安全处置。
第三章场馆服务管理第十条体育场馆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场馆服务行为,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
第十一条体育场馆服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服务为中心,注重服务质量、服务创新和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标准和水平。
第十二条体育场馆服务管理要从顾客需求出发,做好场馆服务规划和设计,设定服务标准,加强服务监督和管理,保证服务质量。
第十三条体育场馆服务管理单位应制定客户投诉处理制度,对顾客投诉要及时、认真、周到地处理,及时回复顾客的意见和建议。
2024年体育馆管理方案模板
2024年体育馆管理方案模板一、引言体育馆作为承载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的场所,其管理的规范和有效性对于场馆的运营和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2024年体育馆管理方案应当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保证体育馆运营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场馆设施管理、场馆安全管理、活动运营管理和人员管理等方面,提出一套完善的体育馆管理方案。
二、场馆设施管理1. 设立高效的设施维护团队:组建一支专业的设施维护团队,负责场馆内设备和设施的维修、保养和更新工作,确保体育馆的各项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设施检查和维护计划,定期对场馆内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修复,确保设施安全可靠,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 引入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利用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的自动化、设备故障的实时监测和报警,实现设备管理的便捷化和高效化。
4. 建立完善的紧急故障处理机制:针对设备故障和突发情况,建立紧急故障处理机制,明确责任人、联系方式和处置流程,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各类紧急情况。
三、场馆安全管理1. 建立健全的场馆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一套完善的场馆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和流程,确保场馆运营符合相关安全规范和法律法规要求。
2. 安全设施和警示标识:对场馆内的安全设施进行排查和改进,确保灭火设备、紧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物理设施的完好和有效性。
在场馆内设置明确的警示标识,提示观众和工作人员注意安全事项和紧急疏散途径。
3. 建立健全的安全培训体系: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加强工作人员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确保安全管理的实效性。
4. 加强安全监控和巡查: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和安保巡查制度,对场馆内的安全状况进行监控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追究责任。
四、活动运营管理1. 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场馆预约、场地搭建、设备租赁、人员配备等,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体育馆运营规章制度
体育馆运营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了规范体育馆的运营管理,保障体育馆场馆设施的安全和运营秩序,制订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体育馆的所有工作人员和客户。
体育馆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切实履行职责,维护体育馆场馆设施的正常运营。
第三条体育馆依法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健身、娱乐等服务,设定合理收费标准,维护良好的运营秩序,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广大客户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第二章场馆管理第四条体育馆应当有专门的场馆管理人员负责场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设施的安全性能,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
第五条体育馆应当保持场馆设施的清洁卫生,保证场馆内空气新鲜,灯光明亮,设备完好。
第六条体育馆应当制定场馆使用计划,合理安排不同项目的使用时间,确保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第七条体育馆应当加强场馆安全管理,设置安全员岗位,定期组织安全演练,确保客户的人身安全。
第三章服务管理第八条体育馆应当为客户提供便利的服务,定期举办各项体育、健身活动,组织专业培训课程,提高客户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第九条体育馆应当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主动为客户解决问题,及时处理客户投诉,提高服务质量。
第十条体育馆应当建立健全客户满意度评价制度,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及时收集客户反馈意见,改进服务工作。
第四章收费管理第十一条体育馆应当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明示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做到公开透明。
第十二条体育馆应当建立健全收费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收费员进行收费培训,保证收费流程规范有序。
第十三条体育馆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档案,定期进行财务检查,确保资金安全。
第五章违规处罚第十四条体育馆工作人员如有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包括扣发工资、停职、解聘等处理。
第十五条体育馆客户如有违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包括暂停使用场馆、取消会员资格等处理。
第十六条体育馆应当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客户投诉,保护客户权益。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与服务标准规范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与服务标准规范第一章体育场馆概述 (3)1.1 体育场馆的定义与功能 (3)1.2 体育场馆的分类与特点 (3)1.2.1 分类 (3)1.2.2 特点 (3)第二章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原则 (4)2.1 安全管理原则 (4)2.2 服务质量原则 (4)2.3 资源整合原则 (4)第三章体育场馆组织架构 (4)3.1 管理层组织架构 (4)3.1.1 董事会 (5)3.1.2 总经理 (5)3.1.3 部门负责人 (5)3.1.4 职能组 (5)3.2 员工配置与培训 (5)3.2.1 员工配置 (5)3.2.2 培训 (5)第四章体育场馆设施设备管理 (6)4.1 设施设备维护保养 (6)4.1.1 概述 (6)4.1.2 维护保养内容 (6)4.1.3 维护保养流程 (6)4.2 设施设备安全检查 (6)4.2.1 概述 (6)4.2.2 安全检查内容 (6)4.2.3 安全检查流程 (7)4.3 设施设备更新改造 (7)4.3.1 概述 (7)4.3.2 更新改造内容 (7)4.3.3 更新改造流程 (7)第五章体育场馆赛事活动管理 (7)5.1 赛事活动策划与组织 (7)5.1.1 策划原则 (7)5.1.2 策划内容 (7)5.1.3 组织实施 (8)5.2 赛事活动安全与保障 (8)5.2.1 安全管理 (8)5.2.2 安全保障措施 (8)5.3 赛事活动服务与接待 (8)5.3.1 服务理念 (9)5.3.2 服务内容 (9)5.3.3 服务质量提升 (9)第六章体育场馆客户服务 (9)6.1 客户服务标准与流程 (9)6.1.1 服务理念 (9)6.1.2 服务内容 (9)6.1.3 服务流程 (9)6.2 客户投诉处理 (10)6.2.1 投诉渠道 (10)6.2.2 投诉处理流程 (10)6.3 客户满意度调查与改进 (10)6.3.1 满意度调查方法 (10)6.3.2 调查内容 (10)6.3.3 改进措施 (10)第七章体育场馆营销与推广 (10)7.1 营销策略制定 (10)7.2 品牌形象塑造 (11)7.3 媒体合作与宣传 (11)第八章体育场馆财务管理 (12)8.1 财务预算与控制 (12)8.1.1 预算编制 (12)8.1.2 预算执行 (12)8.1.3 预算控制 (12)8.2 财务报告与分析 (12)8.2.1 财务报告 (12)8.2.2 财务分析 (12)8.3 资金筹措与使用 (13)8.3.1 资金筹措 (13)8.3.2 资金使用 (13)第九章体育场馆安全管理 (13)9.1 安全管理制度与预案 (13)9.1.1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13)9.1.2 安全预案的编制 (13)9.1.3 安全预案的演练 (13)9.2 安全教育与培训 (14)9.2.1 安全教育 (14)9.2.2 安全培训 (14)9.2.3 培训考核 (14)9.3 安全处理 (14)9.3.1 报告 (14)9.3.2 调查 (15)9.3.3 处理 (15)9.3.4 整改 (15)第十章体育场馆持续发展 (15)10.1 绿色环保与节能减排 (15)10.2 社会责任与公益活动 (15)10.3 体育场馆发展规划与战略 (15)第一章体育场馆概述1.1 体育场馆的定义与功能体育场馆,顾名思义,是指为满足各类体育活动需求而专门设计和建造的场所。
体育中心管理制度》
体育中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体育中心的管理,提高运营效率,保障运动员及工作人员的权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体育中心内所有运动项目的管理和运营,包括设施管理、器材管理、人员管理等。
第三条体育中心管理制度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
第四条体育中心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施管理、器材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等。
第二章设施管理第五条体育中心的设施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建设,具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和紧急救援设施。
第六条体育中心的设施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第七条体育中心的设施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设施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
第八条体育中心的设施管理人员应当定期组织设施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设施的卫生和安全。
第九条体育中心的设施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处理设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保障用户的正常使用权益。
第十条体育中心应当制定设施使用规定,明确用户的使用权限和注意事项,防止设施被滥用和损坏。
第三章器材管理第十一条体育中心应当配备相应的运动器材和设备,确保运动项目的正常进行。
第十二条体育中心的器材管理人员应当定期检查和维护器材,确保器材的完好。
第十三条体育中心的器材管理人员应当对用户进行器材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指导,保障用户的安全。
第十四条体育中心的器材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控制器材的借用和归还,防止器材的损失和滥用。
第十五条体育中心应当定期更新器材,保证器材的性能和质量。
第四章人员管理第十六条体育中心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十七条体育中心应当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第十八条体育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利。
第十九条体育中心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互相尊重,团结协作。
第二十条体育中心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和考核,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县级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方案
县级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方案一、前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意识的增强,县级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县级体育场馆的服务质量,本文提出了一套县级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方案。
二、目标本运营管理方案的目标是提高县级体育场馆的设施利用率,增加体育活动参与人数,提升群众体育锻炼意识,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好的体育场所和服务。
三、管理机构组建1.管理机构设置:县级体育场馆应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包括管理部门、运维部门、安保部门等,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人员职责: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分工,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
四、设施维护与管理1.定期维护:对体育场馆设施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
2.设施更新:根据需要对设施进行更新升级,提高体育场馆的设施水平。
五、服务质量提升1.培训服务人员:对体育场馆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2.提供周到服务:为用户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
六、活动组织与推广1.多样化活动:举办各类体育活动,包括比赛、培训、健身等,吸引更多人参与体育活动。
2.推广宣传: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县级体育场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资金管理1.预算规划:合理规划资金预算,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透明性。
2.资金来源:寻找多元化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支持、赞助商支持等。
八、总结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相信县级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水平会得到提升,服务水平会得到提高,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好的体育场所和服务,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希望各县级体育场馆能够认真贯彻实施,共同努力,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以上为县级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方案,希望各位负责人认真研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体育馆运营制度
体育馆运营制度体育馆运营制度(通用5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
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体育馆运营制度(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体育馆运营制度1进入体育场馆内的人员要注意安全、文明礼貌,杜绝不文明行为,须遵守下列规定:一、保持体育场馆内卫生,严禁在场地内吸烟、吐痰、吃带有皮核的食物和口香糖,严禁乱扔废弃物;禁止在墙面、地面刻画、涂写。
二、禁止携带禽畜、易燃、易爆及油质物品进入场地。
三、禁止嬉戏、打架斗殴。
四、爱护体育场馆各种设备、设施和器材,使用器材时要按操作规程进行,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挪动,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五、在活动时须按各运动项目要求着装;室内体育馆严禁穿皮鞋、高跟鞋、钉鞋等进入场地。
六、未经许可,不得在体育场馆内外悬挂、张贴宣传品,摆放及发放商业产品。
七、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严禁擅自使用大功率电器设备。
八、使用单位、部门和个人在使用体育场馆的过程中,都要保证场馆安全、保持环境卫生和维护活动秩序。
九、使用单位或部门应对参与人员进行爱护场馆设备设施的公德教育与安全教育,积极配合场馆管理人员的工作,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体育馆运营制度21、体育教学、训练时段及非开放期间,非工作人员不经允许严禁入内。
2、上课、训练、健身时,要穿符合规定的运动鞋入馆。
3、馆内严禁吸烟、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不允许在教学区域吃食物和喝饮料,不听劝阻者,给予严肃处理。
4、遵守活动时间,按规定时间进、出体育馆。
借用体育馆一律凭单位证明,经体育部办公室同意方可使用。
5、爱护馆内公物和设备,注意保护镜子、把杆和地板等设施,不得随意移动馆内设备器材,不得在网架上挂衣物,损坏者照价赔偿。
6、携带物品,自行管理,如有损失,责任自负。
7、服从工作人员管理。
对不遵守馆内规定无理滋事者交由保卫处处理。
8、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要及时整理活动器械,打扫室内卫生。
体育场馆管理制度
体育场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体育场馆的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确保运营顺畅,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涵盖场馆内的设施、人员、活动等方方面面。
第三条体育场馆管理遵循科学、民主、法治、透明的原则,确保公正、公平、公开的管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设立体育场馆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调整体育场馆管理规章制度,协调解决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设立体育场馆经理,直接负责场馆的日常管理和运营。
第六条设立场馆运营团队,包括场馆安保、维修、清洁、客服等职能部门。
第三章设施设备管理第七条制定设备巡检计划,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第八条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购置、维护、修理等情况,实现全程可追溯管理。
第九条定期进行设备安全培训,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设备使用规程,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第四章人员管理第十条招聘合格的工作人员,包括安保人员、维修人员、清洁人员等,确保人员素质符合工作要求。
第十一条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对工作人员进行入职培训、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第十二条建立人员考核机制,对工作人员的表现进行定期评估,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奖惩分明。
第五章活动管理第十三条接受团体和个人的活动预约,建立预约管理系统,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第十四条制定活动场地使用费用标准,公示于官方网站,并建立费用收费明细表,确保费用合理透明。
第十五条活动临时变更或取消应提前通知,违约金等相关事宜应在合同中明确。
第六章安全管理第十六条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定期对场馆及周边环境进行巡查,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第十七条配备专业的安保力量,确保场馆内外安全,制定安全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第十八条举办大型活动前,应进行安全演练,确保工作人员熟悉应急处理程序,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处置效率。
第七章环境卫生管理第十九条建立日常清洁保洁制度,确保场馆内外环境干净整洁。
第二十条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站,推动环保理念,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体育馆使用管理制度
体育馆使用管理制度一、引言体育馆作为一种公共场所,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为体育活动提供了场地,更是促进身心健康、增进社交交流的重要场所。
然而,由于体育馆资源有限,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体育馆,建立一套完善的使用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体育馆使用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二、预订和分配体育馆使用管理制度的第一步是预订和分配。
用户可通过在线预订系统、电话或前台预订等方式提前预约使用体育馆。
为了公平分配资源,管理者应设定一套合理的预订规则,例如每人每周限定预订一次、不得连续预订多个时段等。
同时,可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合理划分时段和场地,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场地安全和维护体育馆作为一个体育活动的场地,安全和维护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管理者应定期进行场地设施的巡视和维护,确保场地的安全性和使用效果的良好。
同时,为了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还应制定相应的安全规范,例如不得穿戴危险物品进入场地、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安全等。
如有特殊比赛需求,应提前进行安全评估,并配备相应的救护人员。
四、人员素质培训体育馆使用管理制度的成功执行离不开有素质的工作人员。
管理者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礼仪规范、急救知识、场地设备操作等。
同时,还可邀请专业教练进行定期指导,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五、场地秩序管理体育馆使用过程中,场地秩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管理者应建立一套明确的秩序管理制度,例如制定场地使用规则、禁止吸烟、禁止过度嘈杂等。
对于违反规定的用户,可以采取警告、限制使用权利等措施进行惩罚,以维护良好的使用氛围。
六、设备维护与更新体育馆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是保证使用质量的重要环节。
管理者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同时,还应关注市场上新设备的推出,及时更新设备,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除此之外,管理者还应设立用户反馈渠道,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体育馆经营方案
体育馆经营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体育馆的巨大落地窗,洒在微微发亮的木地板上,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个体育馆,是我们要打造的梦想之地,一个集运动、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现在,让我用我10年的方案写作经验,为你描绘一幅体育馆经营的宏伟蓝图。
一、定位与目标1.定位:我们的体育馆将定位为高品质、专业化、服务周到的运动休闲中心,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人群。
2.目标:通过优质的服务和专业的管理,让体育馆成为市民的运动首选地,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同时实现盈利。
二、场馆布局1.体育馆分为四大区域:运动区、休闲区、餐饮区和办公区。
2.运动区:包括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室、健身区等,满足各种运动需求。
3.休闲区:设有咖啡厅、茶室、休息室等,供市民在运动后放松身心。
4.餐饮区:提供各类美食,满足市民的饮食需求。
5.办公区:设有前台接待、办公室、会议室等,为体育馆的正常运营提供支持。
三、运营策略1.会员制度:设立会员制度,提供不同等级的会员卡,享受相应的优惠和服务。
2.活动策划:定期举办各类赛事、讲座、培训等活动,提升体育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营销推广:通过网络、社交媒体、户外广告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
4.合作与联盟:与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客户群体。
5.专业团队:聘请专业的教练、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提升服务质量。
四、服务与创新1.个性化服务: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运动方案和课程。
2.智能化管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场馆的智能化管理。
3.会员互动:建立会员群、QQ群等,定期发布活动信息,增进会员之间的交流。
4.绿色环保:注重环保,使用环保材料,打造绿色体育馆。
五、盈利模式1.门票收入:各类场馆的门票收入。
2.会员费:会员卡费用。
3.广告收入:场馆内的广告位出租。
4.活动策划:举办各类活动,收取报名费、赞助费等。
5.餐饮收入:餐饮区的营业收入。
六、风险与应对1.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激烈,需不断提升自身优势。
体育场单位管理规章制度
体育场单位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体育场单位的管理与运营工作,维护体育场单位的正常秩序,保障参与者的安全与权益,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体育场单位管理者、工作人员及所有使用体育场单位设施者。
第三条体育场单位管理者应当认真执行本规章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确保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第四条体育场单位管理者有权根据需要对本规章制度进行适时调整和完善,并告知所有相关人员。
第五条体育场单位管理者应当依法履行职责,维护体育场单位的合法权益,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道德。
第六条体育场单位管理者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保证服务质量。
第七条体育场单位管理者有权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对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对不符合要求者进行处理。
第八条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和遵守本规章制度,保持良好的工作纪律和职业操守。
第九条工作人员应当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不得私自调整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
第十条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协助体育场单位管理者做好安全管理和危机应急处理工作。
第十一条工作人员应当保护体育场单位设施和器材,做到妥善使用和保养。
如有破坏行为,将被要求赔偿。
第十二条凡违反本规章制度的管理者、工作人员和使用者,将受到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者将被取消使用权限。
第十三条体育场单位管理者应当对违规行为进行记录和统计,定期公布违规情况,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体育场单位管理者应当定期对本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以确保规章制度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第十五条体育场单位管理者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提升体育场单位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第二章安全管理第十六条体育场单位管理者应当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场地设施的安全和运营秩序。
第十七条体育场单位管理者应当配备专职安全人员,负责安全检查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第十八条体育场单位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明确安全出口和逃生通道,确保人员安全疏散。
第十九条体育场单位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公益球场运营方案
公益球场运营方案一、项目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而在城市中的球场设施一直是一个紧缺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体育场馆多用于商业赛事、训练等,公众使用需求得不到满足。
因此,搭建公益球场可以解决群众体育设施短缺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球类运动的需求,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公众体质素质。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提供一个公共的、对所有群众完全免费的球场,以满足市民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激发人们的运动热情,增加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三、项目规划与设计1.选址:根据城市规划,选取一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空地利用率较高的区域作为球场选址。
考虑到公众利用需求和场地的多功能性,最好选取一片面积较大的空地。
2.场地布局:根据市民需求和实际情况,球场可分为篮球、足球、排球和网球等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配备相应的标准设施和器材,方便市民进行各项体育运动。
3.设施配置:球场设施包括球场表面、围墙、篮球架、足球门、排球网、网球网等。
设施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确保使用安全。
四、项目运营与管理1.运营主体:成立公益球场管理委员会,由相关政府部门、社会体育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代表等共同组成,负责公益球场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2.使用办法:球场的使用原则是免费、公平、有序。
市民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等途径进行预约使用,每次使用时间限定,能够让更多的市民共享公共资源。
3.维护和保养:公益球场的设施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的完好和安全性。
可以聘请相关的维修保养人员进行检查,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4.安全管理:场地周边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球场设立专门的安全检查员。
使用前应对设施进行检查,确保设施的完好和安全。
同时,对于滥用、破坏设施的行为实施严厉的处罚制度。
五、项目推广与宣传1.宣传方式:通过社交媒体、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和社区公告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向市民传递免费球场的信息,并提醒市民注意使用细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建设兵团体育局,各厅、司、局,各直属单位:《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已经体育总局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5年1月15日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体育服务功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以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体育系统各级各类体育场馆。
本办法所称体育场馆运营单位,是指具有体育场馆整体经营权,负责场馆和设施的运营、管理和维护,为公众开展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体育场馆应当在坚持公益属性和体育服务功能,保障运动队训练、体育赛事活动、全民健身等体育事业任务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和规范化运营原则,充分挖掘场馆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和服务,发展体育及相关产业,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第四条县级以上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本级体育场馆运营的监督和管理。
上级体育主管部门负责对下级体育主管部门体育场馆运营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指导和检查。
第二章运营内容与方式第五条体育场馆应当按照以体为本、多元经营的要求,突出体育功能,强化公共服务,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运营效能。
鼓励有条件的体育场馆发展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商贸、康体休闲、文化演艺等多元业态,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产业集群。
第六条体育场馆应当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发展需要、消费特点和趋势,统筹规划运营定位、服务项目和经营内容,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鼓励体育场馆根据运营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场馆闲置空间,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合理开展适用性改造,完善场地和服务设施。
第七条体育场馆应当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符合行业发展规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能够充分发挥场馆效能的运营模式。
体育运动场馆管理制度
体育运动场馆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体育运动场馆是人们进行各类体育活动和锻炼身体的重要场所,对于提升全民健身水平、推动体育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场馆的有序运营和用户的良好体验,体育运动场馆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二、制定场馆使用规则体育运动场馆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制定和执行场馆使用规则。
这些规则应包括场馆使用的时间、场地分配、场馆预定流程、场馆使用费用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保证运动场馆的公平、高效使用。
三、建立预订系统为了方便用户进行场馆的预订,管理者应建立一个便捷的预订系统。
用户可通过手机APP或网站进行预订,并且能够实时查看场馆的可用情况。
预订系统还应具备用户支付、取消预订等功能,以提供良好的预订体验。
四、安全管理体育运动场馆管理制度还应重点关注场馆的安全管理。
场馆管理者应确保场馆设施的安全性,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工作,及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此外,管理者还需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五、制定管理监督制度为了确保场馆管理人员的规范行为和高效运营,管理者应制定相关的管理监督制度。
对于工作人员的招聘、培训、工作绩效考核等方面,应进行制度规范,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六、推行健康执法管理者应对场馆使用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遵守场馆使用规则,切实维护场馆的秩序。
对于违反规则、干扰他人使用场地的行为,应依法进行处理,以保障场馆的正常运营。
七、开展体育赛事体育运动场馆应积极与学校、社区等单位合作,举办各类体育赛事。
通过举办赛事,能够吸引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提升场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为管理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八、建立用户反馈机制为了及时了解用户对场馆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管理者应建立用户反馈机制。
可以通过意见箱、热线电话等形式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回复和处理用户的问题。
用户反馈机制是场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高用户满意度。
九、加强宣传推广体育运动场馆的管理者应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场馆的知名度和形象。
体育健身场馆运营管理办法
体育健身场馆运营管理办法1. 背景介绍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健身场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体育健身场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进行各类运动和锻炼的场所,不仅能够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还能够带来社交和娱乐的乐趣。
因此,对于体育健身场馆的运营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2. 目标和原则体育健身场馆运营管理办法的目标是确保场馆的安全和良好的服务质量,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制定以下原则:•安全原则:确保场馆的安全设施、培训和应急措施完善,保障用户的人身安全。
•清洁原则:保持场馆环境的卫生和整洁,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的运动环境。
•公平原则:实行公平的价格政策,确保用户公平享受场馆的服务。
•便利原则:提供便捷的预约系统和灵活的开放时间,满足用户的需求。
•服务原则:提供优质的服务,增加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 运营管理流程•预约与入场1.用户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进行预约,提供必要的个人信息和预约时间段。
2.场馆自动或人工审核预约信息,确认预约成功,并分配场地或设备。
3.用户按照预约的时间和要求到场馆进行入场。
•场馆设施管理1.定期维护和检查场馆设施,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2.配备专业人员对设施进行保养和修理,及时解决设施故障。
3.提供充足的器材和装备,并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安全管理1.配备专业的安全人员,确保场馆的安全。
2.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以应对突发事件。
3.加强安全宣传和培训,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和紧急处置能力。
•服务质量管理1.培训员工提供专业的健身指导和服务,提高用户的运动效果。
2.设立用户意见箱,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反馈,改进服务质量。
3.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和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识和机会。
•价格管理1.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根据设施、服务和市场需求确定收费标准。
2.对于不同类别的用户如学生、老年人等,可以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
3.定期进行价格调研,保持价格的市场竞争力。
体育场管理运营办法
体育场管理运营办法一、引言体育场作为大型综合性场馆,承载着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展览会等多种活动的重任。
为了保证体育场运营管理的顺利进行,提高体育场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制定本《体育场管理运营办法》。
二、场馆管理2.1 场馆设施维护维护体育场设施的完好性十分重要。
场馆管理者应建立完善的设施维护和保养计划,及时检查设施的安全性和功能性。
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确保场馆的正常运营。
2.2 清洁卫生场馆的清洁卫生是场馆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
场馆管理者应定期组织保洁人员进行场馆内外的清洁工作,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同时,提供足够数量的垃圾箱和公共厕所,并定期清理,确保场馆的卫生状况。
2.3 安全管理场馆管理者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
场馆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出口、消防设备和应急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要加强对场馆内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
三、场馆预订和租赁3.1 预订流程场馆管理者应建立相应的场地预订系统。
用户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进行场地的预订,包括预订时间、场地规格和用途等信息。
场馆管理者应及时确认预订信息,并与用户进行有效沟通。
3.2 租赁合同在进行场馆租赁时,场馆管理者应与用户签订正式的租赁合同。
合同应明确约定租赁的时间、租金、使用规则和责任等内容,以保障双方的权益。
3.3 用户权益保障场馆管理者应确保用户在场馆使用过程中的权益得到保障。
对于已预订的场地,场馆管理者不得临时取消。
如果出现特殊情况需要临时调整,应提前告知用户并协商解决。
四、票务管理4.1 票务销售场馆管理者应建立票务销售系统,包括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渠道。
票务销售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票务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同时,应加强对票务销售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4.2 票务验票在体育赛事或其他大型活动中,场馆管理者应设立专门的验票通道,并配备足够数量合格的验票人员。
验票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对观众的票据进行核验,确保观众的合法入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体育服务功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以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体育系统各级各类体育场馆。
本办法所称体育场馆运营单位,是指具有体育场馆整体经营权,负责场馆和设施的运营、管理和维护,为公众开展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体育场馆应当在坚持公益属性和体育服务功能,保障运动队训练、体育赛事活动、全民健身等体育事业任务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和规范化运营原则,充分挖掘场馆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和服务,发展体育及相关产业,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第四条县级以上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本级体育场馆运营的监督和管理。
上级体育主管部门负责对下级体育主管部门体育场馆运营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指导和检查。
第二章运营内容与方式第五条体育场馆应当按照以体为本、多元经营的要求,突出体育功能,强化公共服务,
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运营效能。
鼓励有条件的体育场馆发展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商贸、康体休闲、文化演艺等多元业态,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产业集群。
第六条体育场馆应当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发展需要、消费特点和趋势,统筹规划运营定位、服务项目和经营内容,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鼓励体育场馆根据运营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场馆闲置空间,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合理开展适用性改造,完善场地和服务设施。
第七条体育场馆应当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符合行业发展规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能够充分发挥场馆效能的运营模式。
积极推进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推动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场馆活力。
鼓励采取参股、合作、委托等方式,引入企业、社会组织等多种主体,以混合所有制等形式参与场馆运营。
鼓励有条件的场馆通过连锁等模式扩大品牌输出、管理输出和资本输出,提升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水平。
第八条体育场馆应当以体育本体经营为主,做好专业技术服务,开展场地开放、健身服务、竞赛表演、体育培训、
运动指导、健康管理等体育经营服务。
第九条训练场馆和专业性较强的场馆在保障专业训练、比赛等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对社会开放。
除上述场馆之外的其它体育场馆每周开放时间一般不少于35小时,全年开放时间一般不少于330天。
国家法定节假日、全民健身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每天开放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
因场馆类型、气候条件、承担专业训练和竞赛任务等原因,不能按照本办法规定对外开放的,可由省级体育主管部门视具体情况自行制定开放时间要求,向公众公示。
第十条体育场馆应当突出体育赛事和群体活动的承载功能,全年举办的活动中非体育类活动次数不得超过总活动次数的40。
鼓励有条件的体育场馆举办具有自主品牌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承接职业联赛,引进国内外知名体育赛事。
第十一条体育场馆应当完善配套服务,优化消费环境,提供与健身、竞赛、培训等功能相适应的商业服务,不得经营含有奢侈和低俗内容的商品和服务。
场馆主体部分,包括场地和看台等,除进行广告等无形资产开发外,不得占用进行商业开发。
场馆主体部分附属设施,包括除主体部分以外的室内附属用房等,可在不影响设施原有功能的前提下,适度进行商
业开发。
场馆配套设施,包括按规划建设的、与体育场馆或场馆群相配套的室内外非体育设施和用房,可结合城市发展需要,根据规划和功能定位进行多元开发。
第十二条鼓励体育场馆充分挖掘利用资源,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无形资产开发,扩大无形资产价值和经营效益。
涉及冠名、广告等无形资产开发的,应当符合工商、市容、广告、安全等相关规定,禁止发布和变相发布国家工商和广告法律法规中明确禁止的广告内容。
第十三条体育场馆应当加强品牌建设,拓宽营销渠道,宣传普及健身知识,引入新型消费和服务模式,培育健身消费市场。
体育场馆应当健全信息服务系统,建立客户维护体系,有条件的场馆可建立网络服务平台,提供多样化、人性化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第十四条利用体育场馆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应当依法办理审批手续,严格按照项目开放标准和要求开展经营活动。
第三章经营管理第十五条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对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
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结合运营需要,配备专业运营团队,合理设置内设部门和岗位,完善运行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建立激励约束和绩效考核机制。
第十六条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完善员工培训体系,建立符合场馆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依法规范用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第十七条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制定服务规范,明确服务标准和流程,配备专职服务人员,提供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服务。
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开展顾客服务满意度评价,及时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
鼓励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参与服务质量认证。
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做好基础信息统计,加强健身人群、培训人数等数据统计和分析,动态调整经营策略和服务方式。
第十八条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保证场馆及设施符合消防、卫生、安全、环保等要求,配备安全保护设施和人员,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场馆设施安全正常使用。
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应急救护措施和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及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
安全检查、培训和演习。
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投保有关责任保险,提供意外伤害险购买服务并尽到提示购买义务。
第十九条体育场馆所属房产出租、出借的,经营内容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和场馆运营规划,不得出租、出借给存在社会负面影响、易损害体育场馆社会形象的经营业态,且须符合国家和当地的相关规定。
体育场馆主体部分因举办公益性活动或者大型文化活动等特殊情况临时出租的,时间单次一般不得超过10日;出租期间,不得进行改变功能的改造。
租用期满应立即恢复原状,不得影响该场馆的功能、用途。
第二十条体育场馆开展无形资产开发、房屋出租等经营,应引入第三方评估,并采用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确定合作对象和价格等内容。
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终止,相关协议涉及到本办法有明确规定事项的,需在合同中约定。
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合同履行监管,及时制止擅自变更经营业态、擅自转租等行为,必要时按法定程序中止或解除合同。
第二十一条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将运营经费纳入预
算管理,并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财务规范,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规范预算、收支和专项资金使用。
第二十二条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加强能源管理,采取节能措施,降低单位能耗,节约运营成本。
鼓励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引入环卫、安保、工程、绿化等专业服务机构,提升场馆区域范围内物业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鼓励有条件的场馆配备全面视频监控,实行动态管理,场地等重要场所监控录像保留时间不低于30日。
第二十三条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公示服务内容、开放时间、收费项目和价格、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措施等内容。
除不可抗力外,因维修、保养、安全、训练、赛事等原因,不能向社会开放或调整开放时间的,应当提前7日向公众公示。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二十四条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工作的监督,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体育场馆运营监督管理责任制,并将工作监督和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加大对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提供必要的培训等服务。
第二十五条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财政资金补贴体育场馆开放服务的长效机制和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具体办法,保障体育场馆正常运行。
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本级体育场馆运营目标和公共服务规范,开展运营目标考核和综合评价,并将运营目标完成情况和综合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安排、财政补贴或奖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经费安排、人员考核与晋升等挂钩。
第二十六条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和出借的,应当从经济效益、经营业态、形象信誉、安全风险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并按照国家和当地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根据资产总额的相应权限要求进行报批或备案。
第二十七条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将场馆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本级体育主管部门备案,并于下一年度1月31日前向本级体育主管部门报告以下事项(一)场馆设施总体使用情况;(二)主要经营内容和服务项目调整情况;(三)对外开放时间及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情况;(四)体育赛事活动及非体育类活动举办情况;(五)商业经营开发情况;(六)场馆无形资产开发情况。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八条鼓励建立体育场馆社会组织,发挥行业组织在制定行业标准、强化行业自律、维护行业权益方面的作用。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2015年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