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T和PET心肌显像采集重建
核医学显像技术在心脑血管系统诊断中应用

核医学显像技术在心脑血管系统诊断中应用核医学显像技术是一种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代谢、血流及功能的影像学技术。
在心脑血管系统的诊断中,核医学显像技术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核医学显像技术在心脑血管系统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一、心脑血管系统的核医学显像技术1. 血液灌注显像血液灌注显像主要通过放射性示踪剂注射到患者体内,通过核素的发射能量记录心脑血管系统的血流动态分布和速度。
其中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是最常用的方法。
2. 心肌代谢显像心肌代谢显像通过测量心肌细胞对葡萄糖、脂肪酸等物质的代谢情况,评估心肌功能。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放射性示踪剂锝-99m标记的脂肪酸来评估心肌代谢情况。
3. 心脏功能显像心脏功能显像可通过观察心脏收缩、舒张及其运动情况,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
其中,放射性示踪剂锝-99m的临床应用最为广泛,通过SPECT和PET技术对心脏功能进行准确评估。
4. 脑功能显像脑功能显像主要通过记录脑区域在特定任务或静息状态下的代谢和血流情况,评估脑功能状态。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是常见的应用技术,它们可以提供有关脑功能活动的直接信息。
二、核医学显像技术在心脑血管系统诊断中的应用1. 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核医学显像技术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程度和范围,通过血液灌注显像和心肌代谢显像,可以观察冠脉的血流量和心肌代谢情况。
这对于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决定适当的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2.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是心脏疾病的常见病理改变,鉴别诊断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核医学显像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心肌代谢和血液灌注的变化,准确地诊断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尤其是PET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3. 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的定位和评估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人工智能在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的研究进展

20233112人工智能在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的研究进展赵福锴,李剑明*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核医学科,天津300457;*通信作者李剑明【基金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JCYBJC00580)【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人工智能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逐渐广泛,推动了核心脏病学中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智能化和精准化发展。
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处理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大量复杂数据、减少图像采集时间和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优化诊断准确性、自动化处理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本文将从人工智能在心肌灌注显像的数据采集处理、衰减校正、图像后处理、诊断报告及患者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总结,为科研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促进核心脏病学的工作朝着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核心脏病学;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人工智能;综述【中图分类号】R445.5;R541 【DOI】10.3969/j.issn.1005-5185.2023.12.015Research Advanc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Radionuclide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ZHAO Fukai, LI Jianming*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rdiovascular Clinical Institute; TEDA International Cardiovascular Hospital, Tianjin【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al imaging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notably revolutionizing the field of nuclear cardiology through the intelligent and precise development of radionuclide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articularly machine learning and deep learning, has shown immense potential in handling the voluminous and complex data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It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reducing image acquisition time and radiation dosage, enhancing image quality, optimizing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automating processing and prognostic assessm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various aspects of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including data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attenuation correction, image post-processing, diagnostic reporting and patient prognostic evaluation. The aim is to provide new insights and methodologies for research work, thereby promoting the intelligent and precise advancement of nuclear cardiology.【Key words】Nuclear cardiology; Radionuclide;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23, 31 (12): 1316-1322, 1341核心脏病学中最常采用SPECT和PET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诊断和评估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一份完整的MPI检查包括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和临床变量,对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1]。
心肌显像MyocardialImaging浙江大学

2、 显像分析 心肌灌注和代谢影像评价
正常心肌 坏死心肌 冬眠心肌 顿抑心肌
血流
代谢
影像特征
灌注正常 正常摄取
不 可 逆 性 缺 不摄取(无)匹配 损(缺如)
缺 损 ( 减 低 )正常
不匹配
正 常 或 接 近 正常或减低 不定 正常
二、 SPECT显像
1、201Tl运动-再分布-24小时延迟。 2、201Tl运动-再分布-再注射。 3、静息-硝酸酯类介入99mTc-MIBI。 含服硝酸甘油、静滴硝酸异山梨酯等。
(显像有放射性充填为细胞存活)
4、 99mTc-MIBI心肌室壁段相对摄取率。 梗死周边带与非梗死区放射性摄取比值, >70%为正常;<30%为心肌坏死。 5 、门控心肌显像(同时测定心室功能)。
半衰期 20 min. 12 min. 120 sec. 110 min.
4 days
75 sec.
代谢物质显像剂
葡萄糖:18F -FDG 氨基酸:11C-MET(甲基蛋氨酸) 脂肪酸:11C-乙酸、11C-棕榈酸 核酸: 11C-胸腺嘧啶
结合型显像剂
多巴胺转运蛋白 多巴胺受体 5-羟色胺受体 阿片受体 肾上腺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
2、 方法
(1) 201TL 2-3mci一次注射,可作运动(stress)及延迟 (delay)二次显像。
(2) 99mTc-MIBI 20mci 运动、静息(rest)分二次注射显 像。 (3) 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转轴校正。 (4) 介入试验:((Interventional test)
核医学心肌血流定量显像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核医学心肌血流定量显像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王碧雲,卫 华,严 颖,韩 珂,吴娇娇,常君顺摘要 综述核医学心肌血流定量显像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 )中的应用研究㊂CMVD 是冠心病病人心绞痛症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且CMVD 发病率高,对病人的预后有重要影响,临床中对CMVD 病人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㊂核医学心肌血流定量显像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通过定量心肌血流量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进行临床诊断㊂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心肌血流量;冠状动脉血流储备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3.15.014 研究发现,心绞痛病人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未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直径ȡ50%)的比例高达70%[1],冠状动脉血管中90%以上是微血管,可调节冠状动脉血流分布影响心肌灌注[2]㊂此外,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 ,CMVD )对冠心病的发病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3],因此,CMVD 的诊断对病人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㊂目前,CMVD 的临床检查方法包括侵入性和无创性检查,侵入性检查操作复杂㊁禁忌证较多,限制了临床应用;无创性检查在诊断CMVD 中有着良好的表现,而核医学心肌血流定量显像是诊断CMVD 较为广泛㊁成熟的检查方法㊂本研究就核医学心肌血流定量显像在CMVD 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㊂1 CMVDCMVD 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影响下,冠状前小动脉及小动脉发生功能和(或)结构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4]㊂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异常主要发生在小动脉㊂内皮功能受损可导致小动脉舒张功能降低,对血管收缩刺激物敏感性增高㊂冠状动脉微血管结构异常表现为小动脉对扩张剂敏感性下降㊁微血管阻力增加㊂临床中将CMVD 分为3类:不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CMVD ㊁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CMVD 及其他类型的CMVD ,可通过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d flow ,MBF )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 ,基金项目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由探索类)项目(No.20210302123240)作者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太原030001)通讯作者 卫华,E -mail :*********************引用信息 王碧雲,卫华,严颖,等.核医学心肌血流定量显像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15):2790-2794.CFR )来评估CMVD ㊂冠状动脉在最大充血状态下的MBF 与静息时MBF 的比值(CFR ),可以衡量冠状动脉最大充血能力㊂目前,诊断CMVD 的影像学检查包括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㊁心肌声学造影㊁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rgraphy ,SPECT )㊁心脏磁共振和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5-6]㊂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仅在评估左前降支的CFR 时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且要求操作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7]㊂心肌声学造影虽能测量冠状动脉的CFR ,但是量化分析软件的缺乏影响了临床应用[8]㊂心脏磁共振㊁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能够准确评估冠状动脉微血管情况,但是临床应用较少,缺乏诊断与预后信息[9-10]㊂PET 不仅可提供整体及部分微血管的功能信息,还可提供CMVD 病人的预后情况,是无创性评价CFR 的 金标准[4]㊂SPECT 心肌血流定量显像尚处于临床初步研究阶段,研究人群仅限于阻塞性冠心病病人㊂本研究就核医学心肌血流定量显像,包括PET 和SPECT ,在CMVD 临床应用进行讨论㊂2 PET 在CMVD 中的临床研究目前,尚不能直接观察人体内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情况,只能通过获取冠状动脉微血管的功能信息(静息与负荷MBF 以及CFR )评估其受损状态㊂PET 心肌血流定量显像是将示踪剂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作为动脉输入函数,获得动脉中的示踪剂数量,然后分别计算负荷和静息状态时心肌内显像剂数量,再计算心肌摄取示踪剂的量与动脉血中示踪剂量的比得到负荷与静息MBF ,最后计算负荷与静息MBF 的比得到CFR [11]㊂2.1 PET 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MVD 中的应用此类型的CMVD主要见于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病人和女性病人,并且PET测定CFR有助于评估此类疾病病人[11]㊂在一项对6631例疑似冠心病但无冠状动脉狭窄病人的分析发现,CFR降低病人的病死率比CFR正常病人增加了3.96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了5.16倍[12]㊂因此,PET对CMVD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㊂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心外膜血管阻塞(ȡ50%)或弥漫性非阻塞性狭窄(<50%)后,CFR减低提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MVD[2]㊂PET对伴有糖尿病㊁高血压㊁吸烟㊁肥胖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CMVD病人有着良好的诊断表现[13-14]㊂高血糖会引起微血管扩张能力减低㊁影响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功能,进而使CFR减低[15]㊂盖婉丽等[13]研究发现,糖尿病病人的负荷MBF低于非糖尿病病人㊂彭琨等[16]研究发现,PET通过定量CFR能够无创地准确诊断CMVD,并且发现女性病人较多见㊂此外,Aziz等[17]的研究也表明,此类型女性病人的CMVD发病率不仅高于男性(75%与25%),而且绝经期妇女CMVD发病率也高于年轻女性㊂PET不仅可以诊断CMVD,还可以为病人的预后提供重要信息㊂Gupta等[18]研究发现,CFR是稳定性冠心病病人不良预后的强预测因子,CFR和负荷MBF 均减低的病人每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3%, CFR减低和负荷MBF正常的病人每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7%,CFR和负荷MBF均正常的病人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仅为0.4%㊂此外,Wu等[19]研究指出,超正常左室射血分数(ȡ65%)病人比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病人更易出现CFR受损,且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率更高㊂这表明在没有发现冠状动脉阻塞的情况下出现CFR值减低和左室射血分数异常提示预后不佳㊂另外,有研究发现,只有CFR异常的肥胖病人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才会增高,但肥胖并不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独立相关[14]㊂Wang等[20]研究发现,腹部肥胖(男性腰围>95cm,女性腰围>90cm)的病人有着更低的CFR和负荷MBF,而肥胖(体质指数ȡ25 kg/m2)但是腰围正常的病人CMVD发病的危险性较腹部肥胖的病人低㊂因此,应该更加关注体重正常但是腹部肥胖的病人,这类病人罹患CMVD的风险会更高㊂对于临床有心肌缺血症状但心外膜血管没有阻塞的病人,应及时行PET心肌血流定量分析,还可以结合半定量分析指标,对病人进行及早诊断和相应治疗,防止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㊂2.2PET在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MVD中的应用PET不仅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CMVD病人中具有提供诊断㊁预后价值和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意义,在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CMVD中也具有类似的作用㊂在心外膜有阻塞的病人中,发现未阻塞冠状动脉但CFR减低的情况下,可以诊断CMVD㊂武萍等[21]研究发现,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病人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有CFR减低的表现,并且比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病人CMVD发生率高㊂如果需要评估阻塞性冠状动脉支配的微循环功能,需要结合有创性检查结果才能进行诊断[22]㊂此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CMVD也是此类疾病的重要分型㊂有研究显示,部分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仍发现有心绞痛等冠心病症状,这可能与冠状动脉微血管受损有关[23]㊂Bendix等[24]研究发现,PET测量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的CFR与侵入性检查测量的微血管CFR一致性好㊂另外,PET在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CMVD病人中也可以提供有益的预后信息㊂Harjulahti等[25]研究发现,负荷MBF<2.2 mL/(g㊃min)比负荷MBF正常的病人增加了7倍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而只有局部负荷MBF异常的病人增加了3倍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㊂并且,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病人复查而言,PET相较于冠状动脉造影的优势不仅是对相关阻塞冠状动脉进行无创评估,还可以对其他冠状动脉进行评估㊂因此,PET可以作为心肌梗死病人术后随访和预后评估的无创检查方法㊂2.3PET在其他类型CMVD中的应用其他类型的CMVD可发生于扩张型心肌病㊁肥厚型心肌病㊁心肌炎㊁主动脉狭窄等疾病中,此类CMVD的病理过程主要包括血管重塑和纤维化㊁平滑肌细胞损伤㊁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功能异常㊁血管阻塞㊂在扩张型心肌病㊁肥厚型心肌病病人中,出现CFR减低时可以诊断为CMVD[26-27]㊂且有研究发现,CFR减低可加快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细胞纤维化,最终引起心室舒张功能不全从而引发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28]㊂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的心肌细胞发生肥大㊁变性㊁纤维化,使心肌室壁厚度增加,心室收缩㊁舒张功能异常,加重了心室重构的过程,最终导致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发生[29]㊂因此,对于合并扩张型心肌病的CMVD病人应引起临床重视㊂有研究指出,CFRɤ1.65的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是CFR> 1.65病人的2倍,并且负荷MBF<1.36mL/(g㊃min)是扩张型心肌病病人死亡和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30]㊂Castagnoli等[31]发现CFR㊁负荷MBF可以作为肥厚型心肌病病人预后的有效预测因子,并且CFR㊁侧壁负荷MBF的严重程度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相关㊂2.4局限性评估CMVD的CFR阈值尚未统一㊂目前,建议CFR值低于2.0或2.5提示微血管功能障碍[32]㊂影响CFR阈值的因素包括采集模式㊁放射性示踪剂㊁房室模型㊁后期处理软件㊁受检者年龄及性别等㊂其中采集模式㊁示踪剂和房室模型影响较为明显[33-36]㊂首先, PET采集模式分为3D与2D㊂3D与2D PET相比,环和环之间没有隔板,灵敏度高,注射剂量少;3D PET能够提供良好的图像质量和准确测量MBF[33]㊂其次,各种示踪剂的心肌摄取量不同也会影响MBF及CFR 值,示踪剂包括13N-NH3㊁82Rb㊁15O-H2O以及进行临床Ⅲ期实验的18F-Flurpirdaz[34](见表1)㊂最后,采用不同的房室模型也会对定量结果产生影响㊂Chang 等[35]对健康志愿者行13N-NH3显像,发现单室模型比二室模型的静息MBF值低和CFR值高㊂另外,不同的图像处理软件对MBF值也有影响㊂Nesterov等[36]用3种处理软件比较肥心病病人的MBF值,发现整体MBF相关性良好而局部MBF存在差异㊂所以,每个医学中心应该根据各自情况选择合适的阈值㊂表1PET放射性示踪剂性能类型生产半衰期提取率(%)正电子射程(mm)剂量间隔(min)邻近器官外溢CFR 82Rb82Sr/82Rb发生器78.0s约608.6010胃壁 2.0 13N-NH3回旋加速器9.8min约80 2.5330肝和肺 2.015O-H2O回旋加速器 2.4min约100 4.147肝 2.5 18F-Flurpirdaz回旋加速器109.0min约94 1.03未知肝未知3SPECT在CFR中的应用虽然PET在各种类型的CMVD病人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是昂贵的检查费用㊁需使用正电子加速器等限制了其广泛使用㊂相较于PET而言,SPECT应用广泛㊁检查费用相对便宜,也开始用于CFR测量的相关研究㊂SPECT包括碲锌镉(cadmium zinctelluride,CZT)SPECT和传统NaI晶体SPECT㊂CZT-SPECT比传统SPECT提高了空间和能量分辨率,并且两种SPECT动态采集模式均可定量MBF和CFR[37-38]㊂CMVD羊模型实验结果显示,传统SPECT 定量结果与PET高度相关[38]㊂因此,说明传统SPECT在评估CMVD上有着良好的检测能力,并且以后有望投入临床使用㊂目前,CZT-SPECT主要有D-SPECT和DNM(GE医疗Health Discovery NM)系列2种㊂用于CZT-SPECT的示踪剂主要包括201Tl㊁99m Tc-MIBI和99m Tc-Tetrofosmin㊂201Tl比82Rb首次提取率和保留率高并且201Tl和99m Tc标记的示踪剂可较准确测量MBF[39]㊂但是99m T c-T etrofosmin和99m Tc-MIBI首次提取分数分别只有15%和20%,影响了CFR值的准确性㊂研究显示,99m Tc-Tetrofosmin CZT-SPECT 和13N-NH3PET测量的静息MBF一致性好,而CZT-SPECT 的负荷MBF低于PET,这可能会低估了CFR[40]㊂有研究比较了99m Tc-MIBI CZT-SPECT与15O-H2O和82Rb PET测量的CFR,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证明了CZT-SPECT测量CFR的准确性[41-42]㊂目前,SPECT心肌血流定量显像技术需要在示踪剂提取率校正㊁房室模型的构建等方面进行完善[43]㊂并且CZT-SPECT测量CFR的研究人群现仅限于低风险冠心病病人,未来更多的研究应该更加关注CZT-SPECT测量正常人群的MBF和CFR阈值以及对CMVD病人的预后信息㊂另外,传统SPECT量化分析专用软件的缺乏也阻碍了临床应用㊂CZT-SPECT㊁传统SPECT和PET主要的区别在于PET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以及放射性药物类型的不同,这导致测量结果之间存在了差异㊂4小结综上所述,核医学心肌血流定量检查冠状动脉微血管MBF及CFR不仅可提高CMVD的临床诊断率,还可以提供预后信息和指导临床治疗㊂未来的研究需要评估PET心肌血量定量分析是否可用于监测疾病进展以及对治疗的临床影响还应在PET不同示踪剂和房室模型对定量CFR的影响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㊂CZT-SPECT和传统SPECT应进行多中心㊁大样本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发挥SPECT心肌血流定量显像的临床意义㊂并且,随着多模态融合影像设备的出现,可以借助各种影像设备技术的优点,获得更多冠状动脉微血管信息㊂因此,疑似CMVD病人行核医学心肌血流定量显像对临床作用将会变得更加广泛,为临床循证医学发展提供重要依据㊂参考文献:[1]REEH J,THERMING C B,HEITMANN M,et al.Prediction of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with suspected stable angina[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9,40(18):1426-1435.[2]何作祥.PET和SPECT心肌灌注显像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9,39(12):2095-2848. [3]KASKI J C,CREA F,GERSH B J,et al.Reappraisal of ischemicheart disease[J].Circulation,2018,138(14):1463-1480.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等.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5):421-430.[5]SCHINDLER T H,DILSIZIAN V.Coronary microvasculardysfunction:clinical considerations and noninvasive diagnosis[J].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2020,13(1Pt1):140-155. [6]KUNADIAN V,CHIEFFO A,CAMICI P G,et al.An EAPCI expertconsensus document on ischaemia with non-obstructivecoronary arteries in collaboration with European Society ofCardiology Working Group on coronary pathophysiologyµcirculation endorsed by coronary vasomotor disorders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20,41(37):3504-3520.[7]MICHELSEN M M,MYGIND N D,PENA A,et al.Transthoracic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compared with 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 for assessment of coronary microvasculardysfunction:the iPOWER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Cardiology,2017,228(1):435-443.[8]YANG N,SU Y F,LI W W,et al.Microcirculation function assessedby adenosine triphosphate stress myocardial contrastechocardiography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nonobstructivecoronary artery disease[J].Medicine,2019,98(27):e15990. [9]MYGIND N D,PENA A,MIDE MICHELSEN M,et al.Myocardialfirst pass perfusion assessed by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and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in women with anginaand no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ScandinavianJournal of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2019,79(4):238-246.[10]ALESSIO A M,BINDSCHADLER M,BUSEY J M,et al.Accuracy ofmyocardial blood flow estimation from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cardiac CT compared with PET[J].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 Imaging,2019,12(6):e008323.[11]彭琨,李剑明.PET/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测定在冠状动脉微血管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8,42(5):436-440.[12]GDOWSKI M A,MURTHY V L,DOERING M,et al.Association ofisolated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with mortality and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of aggregate data[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20,9(9):e014954.[13]盖婉丽,武萍,梁云亮,等.PET心肌血流绝对定量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诊断及危险因素评估[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9,39(8):478-483.[14]BAJAJ N S,OSBORNE M T,GUPTA A,et al.Coronary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obesepatien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8,72(7):707-717.[15]QI Y M,LI L H,FENG G Q,et al.Research progress of imaging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microvascular angina pectoris indiabetic patients[J].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2021,8:713971.[16]彭琨,陈卫强,王永德,等.13N-NH3㊃H2O PET/CT显像血流储备测定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9,39(12):708-713.[17]AZIZ A,HANSEN H S,SECHTEM U,et al.Sex-related differencesin vaso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ngina and unobstructedcoronary arterie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Cardiology,2017,70(19):2349-2358.[18]GUPTA A,TAQUETI V R,VAN DE HOEF T P,et al.Integratednoninvasive physiological assessment of coronary circulatoryfunction and impact on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irculation,2017,136(24):2325-2336.[19]WU P,ZHANG X L,WU Z F,et al.Impaired coronary flow reservein patients with supra-normal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trest[J].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Imaging,2022,49(7):2189-2198.[20]WANG R N,LI X,HUANGFU S H,et bining body massindex with waist circumference to assess coronary microvascular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Journal of Nuclear Cardiology,2022,29(5):2434-2445. [21]武萍,郭小闪,张茜,等.PET心肌血流绝对定量评估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3):205-210.[22]VANCHERI F,LONGO G,VANCHERI S,et al.Coronary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J].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2020,9(9):2880.[23]CREA F,BAIREY MERZ C N,BELTRAME J F,et al.Mechanismsand diagnostic evaluation of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anginafollow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J].EuropeanHeart Journal,2019,40(29):2455-2462.[24]BENDIX K,THOMASSEN A,JUNKER A,et al.15O-water 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 of myocardial ischemia in patients referred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CardiovascularRevascularization Medicine:Including Molecular Interventions,2020,21(10):1237-1243.[25]HARJULAHTI E,MAANIITTY T,NAMMAS W,et al.Global andsegmental absolute stress myocardial blood flow in prediction ofcardiac events:[105]water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tudy[J].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Imaging,2021,48(5):1434-1444.[26]TUFFIER S,LEGALLOIS D,BELIN A,et al.Assessment of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myocardial flow reserve using15O-waterPET without attenuation correction[J].European Journal of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2016,43(2):288-295.[27]BRAVO P E.Is there a role for cardiac 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 i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Journal ofNuclear Cardiology,2019,26(4):1125-1134.[28]VAN LINTHOUT S,RIMOLDI O,TSCHÖPE C,et al.Coronary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in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fraction-adding new pieces to the jigsaw puzzle[J].EuropeanJournal of Heart Failure,2020,22(3):442-444.[29]WEINTRAUB R G,SEMSARIAN C,MACDONALD P.Dilatedcardiomyopathy[J].Lancet,2017,390(10092):400-414. [30]BRAVO P E,DI CARLI M F,DORBALA S.Role of PET to evaluate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in non-ischemic cardiomyopathies[J].Heart Failure Reviews,2017,22(4):455-464.[31]CASTAGNOLI H,FERRANTINI C,COPPINI R,et al.Role ofquantitative myocardial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for riskstrat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2016reappraisal[J].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Molecular Imaging,2016,43(13):2413-2422.[32]ONG P,CAMICI P G,BELTRAME J F,et al.Internationalstandardizatio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icrovascular ang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8,250:16-20. [33]RENAUD J M,YIP K,GUIMOND J,et al.Characterization of3-dimensional PET systems for accurate quantification ofmyocardial blood flow[J].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2017,58(1):103-109.[34]MADDAHI J,LAZEWATSKY J,UDELSON J E,et al.Phase-IIIclinical trial of fluorine-18flurpiridaz 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 for evalu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Journal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20,76(4):391-401. [35]CHANG C Y,HUNG G U,HSU B,et al.Simplified quantification of13N-ammonia PET myocardial blood flow:a comparative studywith the standard compartment model to facilitate clinical use[J].Journal of Nuclear Cardiology,2020,27(3):819-828. [36]NESTEROV S V,ROBERTO SCIAGRÀ,OROZCO L E,et al.One-tissue compartment model for myocardial perfusionquantification with N-13ammonia PET provides matching results:A cross-comparison between Carimas,FlowQuant,and PMOD[J].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21.DOI:10.1007/S12350-021-02741-4.[37]IMBERT L,POUSSIER S,FRANKEN P R,et paredperformance of high-sensitivity cameras dedicated to myocardialperfusion SPECT: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phantom andhuman images[J].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2012,53(12):1897-1903.[38]王文睿,郝博闻,张国建,等.SPECT心肌血流定量分析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中应用的动物实验[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21,41(9):544-549.[39]GLENN W R,RACHEL T,RAN K,et al.Dynamic SPECTmeasurement of absolute myocardial blood flow in a porcinemodel[J].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2014,55(10):1685-1691.[40]GIUBBINI R,BERTOLI M,DURMO R,et parison betweenN13NH3-PET and99mTc-Tetrofosmin-CZT SPECT in theevaluation of absolute myocardial blood flow and flow reserve[J].Journal of Nuclear Cardiology,2021,28(5):1906-1918. [41]AGOSTINI D,ROULE V,NGANOA C,et al.First validation ofmyocardial flow reserve assessed by dynamic99m Tc-sestamibiCZT-SPECT camera:head to head comparison with15O-waterPET an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coronary artery disease.The WATERDAY study[J].European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2018,45(7):1079-1090.[42]ACAMPA W,ZAMPELLA E,ASSANTE R,et al.Quantification ofmyocardial perfusion reserve by CZT-SPECT:a head to headcomparison with82Rubidium PET imaging[J].Journal ofNuclear Cardiology,2021,28(6):2827-2839.[43]PETRETTA M,STORTO G,PELLEGRINO T,et al.Quantitative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blood flow with SPECT[J].Progress inCardiovascular Diseases,2015,57(6):607-614.(收稿日期:2022-02-25)(本文编辑邹丽)。
心肌纤维化的检查方法

心肌纤维化的检查方法作者:周鹍来源:《家庭医学》2022年第10期心肌纤维化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后期的关键病理改变。
正常心肌组织被纤维化组织取代,心脏功能(包括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逐渐丧失,最终会导致心力衰竭。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心脏纤维化程度与许多非常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显著相关。
因此,心肌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在心血管疾病治疗和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临床上对于心肌纤维化的检查诊断主要包括血清纤维化指标、纤维化相关生物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
主要包括一般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脂、血糖等心肌纤维化危险因素的检查。
这些检查大家都比较熟悉,这里就不再赘述血清纤维化指标是指直接或间接反映组织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但其特异性不是很高。
若患者出现肝、肺等纤维化时,这些指标也可能升高。
因此,血清纤维化指标可作为评估心肌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但不能作为心肌纤维化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心脏纤维化的活动程度,其水平高低提示了心肌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同时可作为评估心功能受损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
透明质酸(HA)和层黏蛋白(LV)广泛分布于细胞外的基质中,主要作用为促进创伤愈合、支撑细胞间结构等。
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凋亡,促使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并大量增殖,心肌出现纤维化,HA和LV水平也会同时升高。
因此,HA和LV可一定程度上反应心肌纤维化的程度。
生物标志物是指可以标记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结构或功能的改变或可能发生改变的生化指标,可用于疾病诊断、判断疾病分期或者用来评价新药或新疗法在目标人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根据纤维化的机制,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大致分四类。
1.膠原合成相关标志物。
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l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是胶原合成的间接标志,当胶原比例失调、异常积聚时,就会引起心肌纤维化,血清中PICP和PⅢNP的比例也会失调。
心肌灌注显像应用的原理

心肌灌注显像应用的原理1. 引言心肌灌注显像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用于评估心脏血液供应情况。
本文将介绍心肌灌注显像的原理及其应用。
2. 心肌灌注显像原理心肌灌注显像是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观察心肌灌注情况的一种影像技术。
其原理如下:2.1 放射性示踪剂的选择常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包括锝99(99mTc)标记的同位素和氟18(18F)标记的同位素。
99mTc和18F具有相对较短的半衰期,因此可以用于动态观察心肌灌注情况。
2.2 示踪剂的注射示踪剂通常通过静脉注射进入患者体内。
示踪剂在血液中被输送到心脏,然后通过冠状动脉进入心肌。
2.3 影像采集在示踪剂注射后,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技术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技术进行影像采集。
SPECT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γ射线进行成像,而PET技术则利用正电子湮灭辐射进行成像。
2.4 图像重建与分析采集到的数据经过图像重建与分析处理,生成心肌灌注显像。
根据图像上的灌注程度,可以评估心肌血液供应是否正常。
3. 心肌灌注显像的应用3.1 心肌缺血的评估心肌灌注显像可以评估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
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主要表现之一,通过心肌灌注显像可以及早发现缺血区域,指导临床治疗。
3.2 心肌梗死的诊断心肌灌注显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肌梗死的范围和位置。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后果,及时发现和确诊心肌梗死对于进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3.3 冠状动脉疾病的评估心肌灌注显像还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程度和范围。
冠状动脉疾病是心脏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心肌灌注显像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4 评估治疗效果心肌灌注显像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例如,在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可以通过心肌灌注显像观察血流恢复情况,评估手术效果。
3.5 研究心肌疾病机制心肌灌注显像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心肌疾病的研究。
简述核医学显像判断心肌存活的方法

核医学显像是一种通过核素标记的方式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功能和代谢情况的高新技术。
在心脏病领域,核医学显像被广泛应用于判断心肌存活的方法。
本文将从简述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开始,逐步深入介绍其在判断心肌存活方面的应用及意义,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1.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概念2. 核医学显像的应用范围3. 核医学显像的核素选择和注射方式4. 核医学显像的成像原理二、核医学显像在判断心肌存活的方法1. 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简述2. 放射性核素在心肌存活评估中的作用3. PET扫描在心肌存活评估中的优势和局限4. SPECT扫描在心肌存活评估中的优势和局限5. 核医学显像对心肌存活评估的临床意义三、个人观点和理解1. 核医学显像在心肌存活评估中的发展前景2. 个人对核医学显像在心肌存活评估中的看法3. 对核医学显像未来发展的展望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核医学显像在判断心肌存活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在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相信核医学显像会在心脏病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
在讨论完技术细节之后,我个人对核医学显像在心肌存活评估中的看法是,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可以为心脏病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且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进一步完善核医学显像技术,为临床实践带来更多的益处。
以上就是对核医学显像判断心肌存活方法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您对这一主题的学习和理解提供帮助。
核医学显像技术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判断心肌存活方面。
在核医学显像中,放射性核素被注射到患者体内后,通过检测核素的分布和代谢情况,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心脏组织的功能和代谢情况。
这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为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和舒适的医疗体验。
一、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核医学显像的基本概念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方法,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和代谢情况。
医学成像中的PET和SPECT技术原理

医学成像中的PET和SPECT技术原理医学成像是现代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PET和SPECT技术是两种常见的分子影像技术,本文将详细介绍它们的原理及应用。
PET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技术是一种分子影像技术,其原理基于放射性同位素的物理性质。
在PET过程中,放射性示踪剂被注入到患者体内,示踪剂会与特定的生物分子结合。
然后,PET扫描器会检测到这些示踪剂放出的正电子,从而生成3D图像。
PET扫描器由环形探测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
环形探测器检测到正电子发出的伽马射线,并记录下它们的位置信息。
计算机根据这些信息生成3D图像,用来显示患者体内放射性同位素的分布情况。
PET技术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神经学、心血管学和药理学等领域。
在肿瘤学中,PET技术被用来检测和定位肿瘤,评估治疗的效果。
在神经学中,PET技术被用来研究大脑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在心血管学中,PET技术被用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代谢情况。
在药理学中,PET技术被用来研究新药分子的药代动力学。
SPECT技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SPECT技术是另一种分子影像技术,其原理与PET类似。
在SPECT过程中,放射性示踪剂被注入到患者体内,示踪剂会与特定的生物分子结合。
然后,患者会被置于旋转的探测器上,探测器会记录下放射性示踪剂发出的光子,从而生成3D图像。
与PET技术不同的是,SPECT技术使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的伽马射线而不是正电子。
这意味着SPECT技术所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的选择范围更广,应用更为灵活。
SPECT技术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神经和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中。
在心血管学中,SPECT技术被用来评估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在神经学中,SPECT技术被用来诊断帕金森病和癫痫等疾病。
在骨骼系统中,SPECT技术被用来评估骨折、骨转移和骨肿瘤等疾病。
总结PET和SPECT技术是两种常见的分子影像技术,它们在医疗领域中应用广泛。
核医学名词解释题库

核医学名词解释题库100题1.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它涉及放射性药物的应用、核素成像技术(如SPECT、PET)以及放射性核素治疗等多个领域,例如通过PET - CT检查肿瘤。
2.放射性核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其中不稳定的核素能够自发地放出射线(α、β、γ射线等),并转变为另一种核素,像碘- 131就属于放射性核素。
3.放射性药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特殊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被特定的器官或组织摄取,通过检测其放射性来获取相关信息,例如锝[99mTc]标记的药物用于脏器显像。
4.核素显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在体内的分布情况,通过显像仪器(如γ相机、SPECT、PET)获取体内脏器或组织功能、代谢和结构信息的一种检查方法,比如用SPECT观察心肌血流灌注情况。
5.γ相机:是一种核医学成像设备,它可以对体内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射线进行探测,将射线的能量和位置信息转换为电信号,进而形成二维图像,用于甲状腺、骨骼等部位的显像。
6.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是在γ相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断层成像技术,它可以围绕人体旋转采集信息,通过计算机重建得到三维的断层图像,能够更准确地定位病变位置和范围,对脏器功能的评估很有帮助。
7.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利用正电子发射核素标记的显像剂,在体内发生湮灭辐射产生一对方向相反的γ光子,探测器探测这些光子后经计算机处理重建出断层图像,主要用于肿瘤、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
8.PET-CT:将PET和CT两种成像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设备,它既能显示组织的功能代谢信息(PET部分),又能显示解剖结构信息(CT部分),使图像融合,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如在肿瘤分期中的应用。
9.放射性核素治疗: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射线(如β射线),对病变组织进行照射,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像碘- 131治疗甲亢就是典型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心肌灌注显像的原理及应用

心肌灌注显像的原理及应用1. 简介心肌灌注显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诊断技术,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观察心脏血流情况,以评估心肌供血状况及识别心血管疾病。
本文将介绍心肌灌注显像的原理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2. 原理2.1 放射性示踪剂选择心肌灌注显像使用放射性示踪剂进行心脏血流观察。
常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包括铊-201、锝-99m和氧-15等。
2.2 注射与显像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后,通过核医学显像设备观察心脏血流情况。
常用的核医学显像设备有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
2.3 图像分析通过对心肌灌注显像图像的分析,可以评估心肌血流的分布以及心肌灌注程度。
常见的图像分析方法包括可视化分析和定量分析等。
3. 应用3.1 诊断冠心病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通过心肌灌注显像可以评估心肌供血状况,辅助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3.2 判断心肌梗死范围心肌梗死是心脏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肌缺血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心肌灌注显像可以帮助判断心肌梗死的范围及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3.3 评估心肌重构心肌重构是心脏病变导致的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
心肌灌注显像可以提供关于心肌重构的定量信息,对疾病的评估和治疗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3.4 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心肌灌注显像可以评估心肌灌注的异常情况,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通过对心肌灌注情况的分析,可以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4. 优势与局限4.1 优势•非侵入性:心肌灌注显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技术,不需要进行心脏切开手术,减少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定量分析:通过心肌灌注显像图像的定量分析,可以提供精确的诊断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提前预警:心肌灌注显像可以评估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提前预警,进行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2 局限•昂贵:心肌灌注显像设备和放射性示踪剂的成本较高,限制了该技术在某些地区的推广和应用。
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文献综述

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文献综述【摘要】近年来,在我国心血管发病率持续上升的背景下,伴随着核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心血管核医学在临床上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目前SPECT心肌灌注显像已成为可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诊断和处理的常用技术,且已经被众多临床指南充分肯定。
为促进心肌灌注显像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与进一步推广,本文通过文献整理的研究方法对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核医学;心肌灌注显像;临床应用1.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概述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PI)的基本原理是心肌细胞对心肌灌注显像剂的摄取和分布,显像剂在心肌中的分布取决于局部心肌血流量以及心肌活性。
当心肌缺血或坏死时,由于其对显像剂的摄取减低或不摄取,因而影像学表现为显像剂分布稀疏或缺损,与正常心肌存在显著差别。
MPI的显像剂分为应用于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显像剂和应用于PET心肌灌注显像的显像剂,前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201Tl,另一类是99m Tc标记的化合物(如99m Tc-MIBI),后者主要包括82Rb、13N-NH3和15O-H20。
在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中,201Tl在心肌内的初始分布取决于心肌血流灌注量,随后摄取与清除处于动态平衡,呈现“再分布”,而99m Tc标记的MIBI、tetrofosmin均无明显的再分布,且201Tl需由加速器生产,成本较贵,图像质量亦不如99m Tc-MIBI,故目前应用最广的显像剂为99m Tc-MIBI [1]。
由于PET 心肌灌注显像的设备与检查费用高,因而目前并未在临床普及,多用于科学研究。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临床应用广泛,因而本文主要围绕SPECT心肌灌注显像进行介绍。
2.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2.1 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CAD)SCAD包括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后稳定的病程阶段。
核医学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核医学基础知识1. 核医学是什么?解析: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衰变特性,通过影像学、功能代谢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 放射性核素有哪些特性?解析:放射性核素具有以下特性:(1)放射性:能自发地放出射线;(2)衰变:放射性核素会自发地衰变,放出射线;(3)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速度可以用半衰期来描述;(4)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
3. 核医学有哪些应用?解析:核医学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核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1)诊断:如甲状腺功能测定、肿瘤诊断等;(2)治疗:如甲状腺癌治疗、骨转移癌治疗等;(3)分子生物学研究:如基因治疗、药物靶向治疗等。
二、核医学影像学4. 核医学影像学有哪些分类?解析:核医学影像学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2)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3)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4)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
5. SPECT和PET的区别是什么?解析:SPECT和PET都是核医学影像学技术,但它们有以下区别:(1)成像原理:SPECT基于γ射线的单光子发射,PET基于正电子的发射;(2)分辨率:PET分辨率较高,SPECT分辨率较低;(3)灵敏度:PET灵敏度较高,SPECT灵敏度较低;(4)成像时间:PET成像时间较短,SPECT成像时间较长。
6. PET-CT成像的优势是什么?解析:PET-CT成像具有以下优势:(1)高分辨率:PET和CT结合,提高了成像分辨率;(2)多模态成像:PET提供代谢信息,CT提供解剖信息;(3)提高诊断准确率:结合两种成像技术,提高了诊断准确率;(4)减少患者辐射剂量:PET-CT成像时,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较单纯PET或CT成像低。
三、核医学治疗7. 核医学治疗有哪些方法?解析:核医学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放射性核素治疗: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直接杀死肿瘤细胞;(2)靶向治疗: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靶向药物,将放射性核素特异性地运输到肿瘤组织,从而杀死肿瘤细胞;(3)放射免疫治疗: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体,将放射性核素特异性地运输到肿瘤组织,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SPECT定量技术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SPECT定量技术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王涛;王相成;张国建;王城;王雪梅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8(040)003
【摘要】SPECT问世以来,只能进行半定量分析,但随着SPECT/CT、图像重建算法、全物理补偿技术用于光子衰减和散射等技术的出现,目前SPECT已开展类似与PET 的定量方法(即kBq·cm~(-3))。
心肌灌注显像是评价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
常用检查,SPECT定量技术的出现,使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都得到提高,并对心肌血流储备进行定量分析。
【总页数】5页(P309-312)
【作者】王涛;王相成;张国建;王城;王雪梅
【作者单位】[1]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2]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内蒙古医科大
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门控SPECT心肌灌注显像定量分析在冠心病及相关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J], 赵培宏
2.SPECT定量技术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J], 王涛;王相成;张国建;王城;王雪梅
3.声学密度定量技术与SPECT评价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J], 袁文利;李华;万征;黄灿亮;周贵明;徐仰红
4.精准定量SPECT/CT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J], 许阿磊;徐慧琴;汪会;余文静;张丹
5.精准定量SPECT/CT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J], 许阿磊;徐慧琴;汪会;余文静;张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e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及应用

pe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是一种功能性影像学技术,可以用于观察生物体内的正电子放射性标记物质的分布和代谢情况。
其中,pe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是一种常见的应用,广泛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 原理pe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是基于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过程。
具体步骤如下:1.标记放射性核素:首先,将一种放射性核素(如氧15、碳11或氟18)与一种生物活性分子(如葡萄糖或氧气)结合。
这种放射性核素会发射正电子,称为正电子放射性标记物。
2.注射标记物:将标记好的放射性标记物通过静脉注射进入患者体内。
3.正电子发射:放射性核素在体内发生衰变,释放出正电子。
正电子与电子相遇后发生湮灭作用,产生光子。
4.光子探测:通过光子探测器(如闪烁晶体)记录湮灭过程释放的光子的位置和能量。
5.影像重建:根据探测到的光子位置和能量的数据,重建出心脏的血流灌注显像图像。
3. 应用pe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心肌缺血诊断pe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通过观察心肌的血流情况,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缺血情况。
缺血是心脏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非常重要。
3.2 心肌梗死定位pe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可以准确地定位心肌梗死的部位。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过程中的最严重后果之一,了解梗死部位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3.3 心脏功能评估pe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还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
通过同时观察心肌的血流情况和心肌的收缩情况,可以全面了解心脏的功能状态,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3.4 治疗效果评估pe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评估作用。
可以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心脏血流情况,判断治疗效果,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简述核医学显像判断心肌存活的方法

简述核医学显像判断心肌存活的方法核医学显像是一种医学影像学的分支,通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评估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功能状态。
在心血管领域,核医学显像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心肌的存活性,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介入治疗。
在核医学显像中,主要有三种方法用于判断心肌的存活性:心肌灌注显像、心肌代谢显像和心肌重建显像。
这三种方法可以相互结合使用,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评估结果。
心肌灌注显像是通过给患者注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如锝-99m标记的甲氧基异戊腈)来评估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情况。
健康的心肌组织能够充分接收和代谢注入的同位素,从而在显像结果中呈现出均匀的信号分布。
而受到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影响的心肌组织则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导致同位素的摄取减少或不均匀分布。
通过比较患者的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医生可以判断心肌是否存在缺血区域。
第二,心肌代谢显像是通过观察心肌组织的代谢活性来评估其存活性。
这一方法通常使用氟-18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来研究。
正常的心肌细胞会优先利用氧气来提供能量,因此其代谢途径主要是有氧糖解。
然而,在心肌缺血或梗死的情况下,心肌细胞无法充分获得氧气,从而转而通过无氧糖解产生能量。
这种情况下,心肌细胞会高度摄取注射的FDG并进行代谢,导致显像结果中出现高强度的信号。
通过观察心肌代谢显像结果,医生可以判断心肌是否存在存活但无血液供应的情况。
心肌重建显像是通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计算机重建技术来评估心肌的三维结构和功能。
这一方法通常使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技术。
通过在连续的时间段内获取多个心脏层面的显像数据,可以获得心脏的三维重建图像,进而评估心肌的收缩功能以及心室壁运动异常等指标。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确定心肌存活的程度和分布区域。
核医学显像提供了一系列方法来评估心肌的存活性,包括心肌灌注显像、心肌代谢显像和心肌重建显像。
SPECT的临床应用

引言概述: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SPECT的临床应用涉及多个疾病领域,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指导。
本文将详细介绍SPECT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并分析其优势和限制。
正文内容:一、SPECT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1. 测量心脏功能:SPECT技术可以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来评估心脏的血流情况和心肌供血状况,同时还可以评估心脏收缩功能和心血管结构的异常。
2. 诊断心肌梗死:SPECT能够准确诊断心肌梗死,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并结合心肌灌注显像,可以清晰显示心肌血流异常的区域。
3. 评估冠脉粥样硬化:SPECT还可以评估冠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范围,通过检测心肌血流灌注的改变来判断冠脉供血情况。
二、SPECT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 诊断脑血管疾病:SPECT可以用于评估脑血流量和脑血流动力学,帮助诊断和评估脑血管病变,如脑梗死、脑血管狭窄等。
2. 鉴别癫痫病灶:SPECT可以帮助确定癫痫病灶的位置和范围,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来评估病灶的代谢活动水平,提供临床治疗的依据。
3. 评估帕金森病:SPECT可以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脑部多巴胺水平的变化,以支持临床诊断和疾病进展的监测。
三、SPECT在癌症领域中的应用1. 评估肿瘤组织学:SPECT可以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来评估肿瘤组织的代谢活动,帮助确定肿瘤的分布和范围。
2. 评估淋巴结转移:SPECT可以用于评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通过检测纳米粒子示踪剂在淋巴结中的分布情况来进行评估。
3. 监测放疗效果:SPECT可以用于监测肿瘤放疗的效果,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来评估肿瘤的代谢活动水平,判断治疗的疗效。
四、SPECT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1. 诊断精神疾病:SPECT可以用于评估脑区的代谢活动水平,帮助诊断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2. 评估治疗效果:SPECT可用于监测抗精神疾病药物的治疗效果,通过评估脑区的代谢活动水平来判断治疗的疗效。
医学影像学的SPECT

医学影像学的SPECT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利用各种技术方法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而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诊断工具之一。
本文将介绍SPECT的原理、应用以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SPECT的原理SPECT是一种核医学成像技术,用于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的三维图像。
其工作原理基于放射性核素的放射衰变和探测器的接收,主要步骤包括注射放射性核素、数据采集和图像重建。
放射性核素是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等方式给予患者的,这些核素放射出γ射线。
探测器会记录γ射线的能量、位置和数量等信息。
根据接收到的γ射线数据,计算机会通过重建算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
二、SPECT的应用SPECT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在心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诊断方面表现出色。
1. 心脏疾病诊断:SPECT可以用于心肌灌注显像,帮助医生确定心肌缺血及心绞痛的程度和范围。
通过观察心肌的血液灌注情况,可以提供治疗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的重要依据。
2. 神经系统疾病:SPECT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评估中有关键作用。
例如,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SPECT可以通过检测脑部血流和代谢的改变来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
3. 肿瘤诊断:SPECT可用于检测和定位肿瘤的活动状态。
通过标记放射性同位素于肿瘤细胞,SPECT可以提供有关肿瘤的代谢和血液供应情况的信息。
这对于肿瘤的诊断、分期以及决定适当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三、SPECT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SPEC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可提供功能性信息:相较于传统的结构性影像学技术如CT和MRI,SPECT可以提供患者器官或组织的功能性信息。
这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估至关重要。
2. 高敏感性和特异性:SPECT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观察生物过程,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定量评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 提供定量数据:SPECT获得的图像可以通过计算机分析得到定量数据,这可以帮助医生更精确地评估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外医院核医学科 王道宇
概述
核医学显像技术的进步主要依赖于核医学 显像设备、处理软件和显像剂三个要素的 协同发展。心肌显像作为核医学显像的最 重要的部分,必然是更离不开这三个因素, 所以我主要围绕核医学设备硬件、软件及 显像剂展开,简单介绍一下阜外医院核医 学科心肌显像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进展。
3D OSEM Reconstruction Engine
Final Estimated Image
ith iteration
Measured Projection Data
Estimation step
wij
n 1 n
j
w w
lj l itering
SPECT分析左室疤痕分布及最晚激动区域
1 2
SPECT分析左室疤痕分布(左)和最晚激动区域(右)。SPECT采用12分区方式分析左室 基底和中部各区域的疤痕分布和激动延迟。心尖部不分析,因为研究表明CRT左室导线不 宜安放在心尖部位。疤痕分布图中,每一分区分别显示其疤痕组织所占该分区的面积比例。 激动延迟图中,每一分区显示其平均激动相位,最晚激动区域为平均激动相位最大者。 该病患左室部分区域有疤痕。在存活心肌节段中,前壁底段具有最晚机械激动,为CRT左 室导线安放最佳位置。其相邻的前侧壁底段为次佳位置。
18F]乙基] -1H-1,2,3-三唑-1-基]甲基]-2-吡啶基]甲氧基]-3(2H)-哒嗪
*注:4-氯-2-叔丁基-5-[[6-[[4-[2-氟[
酮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重度心衰患者多存在心室收缩的不同步,CRT在传统的双 腔起搏让心房心室按照步骤顺序的起博的基础上增加了左 室起搏,左室起搏电极经右房的冠状静脉窦开口,进入冠 状静脉左室后壁侧壁支起搏左室,同时起搏右心室,通过 多部位起搏恢复心室同步收缩,减少二尖瓣返流。对于心 衰伴心室失同步的患者,这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 能,提高运动耐量以及生活质量,同时显示出逆转左室重 构的作用。
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分析方法:专用软件
相位分析,寻找左室最晚激动点位置,同时避免疤痕部位。
心肌缺血、心脏功能的判断分析
定性诊断(核医学设备常规配备软件)
三个轴向图像的屏幕显示、对比(STRESS—REST) 门控影像提供动态电影显示
能够分析计算患者的各个心功能参数,旧版本软件不能提供相位 分析数据,但新版软件已经实现该功能,因此门控心肌显像已经 基本上可以取代门控心血池显像。
定量分析(一般为选配软件)
心肌灌注显像采集重建方法 (PET-CT)
显像剂
正电子显像剂 15O-H2O,13N-NH3,[18F]FPTP2*
采集方式
CT电压:120kv ,电流:35mA, 平扫用于定位及衰减校正 断层法 表模式门控断层法
重建方法
迭代重建:迭代次数:4,子集:8 滤波函数:高斯滤波
System Response Function Modeling
Scatter Modeling
Attenuation Correction
Partial Volume (to be done)
Advanced Motion Correction (to be done)
心肌灌注显像的主要临床应用
Stress MIBI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Bq/ml
Rest MIBI
250000
Bq/ml
200000 150000 Arterial Input 100000 50000 0 0 100 200 300 Time (sec) 400 500 600 Myocardial Uptake
Epicardial artery
Microvascular artery bed
42
Non-invasive Imaging Methodology for Myocardial Blood Flow Quantitation with PET
Myocardial Uptake TAC
Arterial Input TAC
PET
半导体CZT探测器SPECT介绍
Fully stationary (no motion in the system) SPECT acquisition with CdZnTe (CZT) based detectors focused on the heart , resulting intypically three to five minute SPECT & gated SPECT scans and less than 6.2% energy resolution for Tc99m.
随着核医学设备技术的进步,基于SPECT/CT技 术的SUV定量测定技术也已经逐渐成熟,开始解 决肿瘤诊断在基层医院的应用问题,而在心肌灌 注显像方面,利用SPECT/CT进行心肌血流 (MBF )、冠脉血流储备(CFR)的绝对定量分析 技术也开始发展起来
基于PET-CT的心肌血流定量计算 基于动态SPECT或SPECT动态采集方法的心肌血流定 量计算
60000 40000 20000 0 Arterial Input Myocardial Uptake
0
100
200
300 Time (sec)
400
500
600
Frame Definition: 10x10sec+5x20sec+4x60s+280sec= 12 min
44
Correction of Physical Interference in Dynamic SPECT Image Reconstruction
迭代重建:
重建参数:butterworth滤波 陡度5~10,截止频率0.4~0.6 OSEM法:高斯滤波,迭代次数:4,迭代子集:8
滤波函数
基于核医学影像低分辨率的特点,传统的SPECT核 医学影像诊断主要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 SPECT滤波函数主要是低通滤波,其主要作用心肌 灌注显像中是图像的平滑作用,给临床医师提供一 个视觉上较为完美但又能够满足细节要求的影像。 滤波函数的选择和参数的设定从理论上必须依据 SPECT断层采集数据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必须考 虑采集的投影数据的计数率、靶器官计数率、图像 本底等综合因素。
Attenuation (including SPECT/CT realignment) Scatter Isotope Decay Collimator Blur Image Noise
45
Stress MIBI injection Dipyridamole Clinical ECGDynamic SPECT CT CT infusion Myocardial Routine Flow/Perfusion SPECT Protocol gated SPECT
显像设备
PET、PET-CT等
断层法 表模式门控断层法
显像方法
显像方法
心肌灌注显像采集重建方法 (SPECT传统方法)
显像剂:99mTC-MIBI ,20mci/人 常规采集参数:
常规重建方法:
断层采集方式: 3或6度/帧,180度旋转角度,20S/帧或30 秒/帧(或计数采集) 门控断层采集方式:门控帧数 8帧/每个心动周期 采集矩阵:64X64、128X128 图像放大倍数:1.3~1.5倍 滤波反投影(FBP)
心肌显像概述
心肌灌注显像
心肌代谢显像
显像剂
显像剂
显像设备
单光子显像剂 99mTCMIBI等 正电子显像剂 15O-H2O, 13N-NH 18 3,[ F]FPTP2 SPECT、SPECT-CT、 PET、PET-CT 断层法 门控断层法 表模式门控断层法
正电子显像剂 18F-FDG
8种不同滤波函数效果比较
心肌灌注显像采集重建方法 (SPECT新方法)
显像剂:99mTC-MIBI ,20mci/人或10mci/人 采集方式:
半剂量采集:采集时间与通用性设备相同,显像剂注射剂量 减半 半时间采集:采集时间减半,显像剂注射剂量与通用性相同 半数投影角度采集:采集时间减半,显像剂注射剂量与通用 性相同 迭代重建:新的迭代处理方法(3D OSEM)飞利浦的 Astonish、西门子的 Flash 3D等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oronary Artery with Invasive Procedures
Fraction Flow Reserve (FFR): Specific for epicardial CAD Coronary Flow Reserve (CFR): Both epicardial and microcirculatory CAD (net effect of two regions) 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 (IMR): Specific for microcirculatory CAD
半导体CZT探测器SPECT性能
探测器材料:半导体(CZT)探测器 能量范围:40-200 KeV 能量分辨率(@ 140 KeV, FWHM)≤6.2% 系统空间分辨率≤2.46 mm 不需要线性校正 不需要旋转中心校正 全3D采集 采用针孔准直器 多准直器阵列组合 灵敏度提高了10倍 分辨率提高了2倍 扫描速度提高了10倍 表模式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