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张德第三版考试笔记整理
关培兰《组织行为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组织理论与组织结构)【圣才出品】
关培兰《组织⾏为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组织理论与组织结构)【圣才出品】第⼗五章组织理论与组织结构15.1 复习笔记⼀、组织及组织理论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为达成某些⽬标⽽设计的集合体,是成员进⾏各种活动的基本框架。
它满⾜以下⼏个特点:(1)是社会实体;(2)有确定的⽬标;(3)有⼀定的结构和协调模式的动态系统;(4)与外部环境相联系。
2.组织的重要性(1)组织将资源组合在⼀起完成特定的⽬标。
组织能够通过运⽤现代的制造技术和新的信息技术,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和管理实践以增进效率,并为创新提供条件。
(2)组织适应并影响着迅速变化的环境。
通过所有这些活动,组织为所有者、消费者和雇员创造价值。
(3)组织也必须应付和适应当今劳动⼒多样化的挑战,更加注重伦理和社会责任,改变雇员的职业⽣涯模式,找出有效的办法激励雇员完成组织的⽬标。
3.组织理论(1)组织理论研究的回顾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现代组织理论主要有以下⼏个⽅⾯的特⾊:①采⽤系统理论。
把组织视为⼀个复杂的社会技术开放系统。
传统的组织理论是⼀个封闭系统,不考虑组织与外界的联系。
实际上,组织并不是孤⽴的,外在的复杂多变的因素对组织内在因素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组织是⼀个投⼊⼀产出系统,是⼀个与环境相互作⽤、相互影响的开放系统。
②对⼈际关系⼗分重视。
改进⼈际关系,特别是管理者和职⼯的关系是现代组织理论发展的⼜⼀⼤趋势。
具体表现为:a.组织平衡理论。
参加者按照个⼈效⽤来衡量组织,组织则根据组织⽬标的完成程度来衡量成员的贡献,诱因与贡献的平衡决定成员加⼊、保留,还是退出。
b.交叉⾓⾊理论。
组织是由许许多多交叉的⾓⾊所组成的集合体。
管理者必须充分注意交叉的⾓⾊组之间、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其等级、希望、冲突、绩效,利⽤⾓⾊组之间的相互交叉和影响使组织充满活⼒。
c.交叉群体组织理论。
组织是由互相关联的交叉的群体组成的,这些群体是由⼏个群体交叠处的个⼈来连接的。
组织行为学(张德)x
资料
一些研究者曾对100多对刚出生就分离开,并在不同 地域成长的同卵双胞胎进行了研究。如果遗传在决定人格 方面所起的作用很小,那么,在这些分开抚养的双胞胎身 上将很难发现相似性。但研究发现他们在很多方面是共同 的。比如,一对双胞胎分离了39年,在相距72.4千米的两 地成长,但研究者发现他们驾驶型号和颜色完全一样的汽 车,抽同一商标的香烟,给自己的狗起相同的名字,而且 常常去距离各自2413.9千米以外的海滨度假。
一、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1、研究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 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研究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 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研究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领导者改进方法, 掌握领导艺术,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4、研究组织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更好的适应 环境,进行组织变革,增强组织活力,提高组织 绩效。
低分者特征 平静、放松、不情 绪化、果敢,安全、自 我陶醉
好社交、活跃、 健谈、合群、乐观、 好玩乐、重感情
谨慎、冷静、无精 打采、冷淡、厌于做事、 退让、话少 习俗化、讲实际、 兴趣少、无艺术性、非 分析性 愤世嫉俗、粗鲁、 多疑、不合作、报复心 重、残忍、易怒、好操 纵别人
好奇、兴趣广泛、 开放性 有创造力、有创新性、 评鉴对经验本身的积极寻求和欣赏;喜 富于想象、非传统的 欢接受并探索不熟悉的经验 心肠软、脾气好、 宜人性 信任人、助人、宽宏 评鉴某人思想、感情和行为方面在同 大量、易轻信、直率 情至敌对这一连续体上的人际取向的性 质
还是来自环境?是在个体与周围 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 一个成人的人格是由遗 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组 成的,同时还受到情境 条件的影响。
一、人格的概念
大学_组织行为学第三版(张德著)课后答案下载_1
组织行为学第三版(张德著)课后答案下载组织行为学第三版(张德著)课后答案下载第1章组织行为学概论学习目标1.1 组织行为学定义1.2 人性假设与管理1.3 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学科1.4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1.5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__小结关键概念单项选择题思考题案例分析题推荐阅读资料网上资源第2章个体心理与行为学习目标2.1 心理过程与管理2.2 态度与管理2.3 个体决策与管理2.4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管理 2.5 归因理论与管理__小结关键概念单项选择题思考题案例分析题推荐阅读资料网上资源第3章个体差异与管理学习目标3.1 能力差异与管理3.2 人格差异与管理3.3 价值观差异与管理3.4 胜任力模型与管理__小结关键概念单项选择题思考题案例分析题推荐阅读资料网上资源第4章激励学习目标4.1 内容型激励理论4.2 目标设置理论4.3 过程型激励理论4.4 激励理论的综合运用 __小结关键概念单项选择题思考题案例分析题推荐阅读资料网上资源第5章群体5.1 群体概述5.2 群体活动规律5.3 群体的形成、发展与凝聚力 5.4 群体决策5.5 团队与团队建设__小结关键概念单项选择题思考题案例分析题推荐阅读资料网上资源第6章沟通学习目标6.1 沟通概述6.2 沟通过程6.3 沟通形式和种类6.4 沟通管理__小结关键概念选择题思考题案例分析题推荐阅读资料网上资源第7章领导学习目标7.1 领导概述7.2 领导的特质理论 7.3 领导的行为理论 7.4 领导的权变理论 7.5 领导理论的新进展 7.6 领导力提升的技术 __小结关键概念单项选择题思考题案例分析题推荐阅读资料网上资源第8章组织结构与设计学习目标8.1 组织结构概述8.2 组织结构分类8.3 组织理论8.4 组织结构设计__小结关键概念单项选择题思考题案例分析题推荐阅读资料网上资源第9章组织变革与发展学习目标9.1 组织变革概述9.2 组织变革的过程理论9.3 组织变革的策略与方法9.4 组织发展与方法__小结关键概念单项选择题思考题案例分析题推荐阅读资料网上资源第10章组织文化学习目标10.1 组织文化的历史与内涵10.2 组织文化的要素及建构10.3 组织文化建设的机制与主体 10.4 组织文化建设案例__小结关键概念单项选择题思考题案例分析题推荐阅读资料网上资源附录:章后客观题参考答案参考文献组织行为学第三版(张德著):内容简介第一,试图体现一些新的思想和观点。
《组织行为学》课堂笔记
《组织⾏为学》课堂笔记《组织⾏为学》课堂笔记第⼀章绪论⼀、组织、组织⾏为学的概念1.组织1)含义:组织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由⼈构成,为了达到共同的⽬标,通过权责分配与层级结构所构成的完整的有机体。
注:“组织”含义的五个层次⑴组织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组织不能脱离社会环境,且组织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⑵组织由⼈构成:⼈是组织的主体。
⑶组织的存在是为了达到共同的⽬标:没有⽬标,不称之为组织。
⑷组织通过权责分配与层级结构构成。
⑸组织是完整的有机体:由于组织由⼈组成,所以组织有⽣命特征。
2)作⽤:⑴⼈⼒汇集。
⑵⼈⼒放⼤:团队的绩效应当⼤于团队中每个⼈的绩效之和。
2.组织⾏为学:综合运⽤于⼈有关的各种组织,采⽤系统分析的⽅法,研究组织管理当中⼈的⼼理和⾏为的规律性,⽤科学的⽅法改进管理⼯作,充分调动⼈的积极性,以便于⼩实现组织⽬标的⼀门学科。
⼆、⼈性观的发展注:依据西⽅对于⼈性的假设,⽽⾮依据中国对于⼈性的假设。
1.1900~1927年:理性经济⼈假设(X理论):以泰勒(泰罗)代表的科学管理为代表。
基本假设:1)⼈的本性是不喜欢⼯作的,只要有可能就逃避⼯作。
2)由于不喜欢⼯作,所以绝⼤多数员⼯需加以控制、强迫和指挥。
3)⼈在本性上是不能⾃律的,容易受到他⼈的影响。
4)⼈们⼯作是为了⽣存,只有⾦钱与其它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作,才具有驱动⼒。
2.1920年始:社会⼈的假设:以梅奥为代表的⼈际关系管理(霍桑试验)为代表。
基本假设:1)⼈⼯作的主要动机,并⾮经济利益,⽽是社会需要,是需要从同事中获得的基本认同感。
2)⼯作的科学化、合理化使⼯作变得简单乏味,因此必须从⼯作关系中获得⼯作的意义。
3)⾮正式组织的社会影响⽐经济诱因对⼈的影响更⼤。
4)⼈们最期望融洽上下级关系,并期望领导能承认并满⾜其社会需要。
3.⾃我实现⼈性假设(Y理论):以麦格雷⼽的⾃我管理为代表。
基本假设:1)⼈⼯作是具有⾃主、挑战、个⼈成长、充分发挥⾃我潜能等更⾼要求的。
组织行为学复习笔记--张德版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要点----张德版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一是在组织内部的组织行为,即怎样的组织行为才能更好的、更有效的组织管理;二是对组织外部的组织行为,即怎样的组织行为才能使组织在社会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概括起来,及组织中的个体、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
组织:含义:是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使命,一些人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构成的有机整体。
组织具有什么功能?答:1、能够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许多需要。
2、能够形成比单独个人力量简单相加的强大得多的整体力量,完成单个人完成不好的任务。
3、组织能够更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良好组织所具有的特点:1、通个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把组织成员紧紧凝聚在一起。
2、通过科学的分工和有效的协调来合法完成任务,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管理和人的管理有何区别?答:组织管理包括对物(组织财产)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但人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对人的管理是组织管理的核心。
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通常而言,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三个方面。
技术技能是指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战士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如工程师。
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能力。
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尤其重要。
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工事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科学现代化:组织行为学对管理科学现代化的影响:1、从忽视人的作用变为重视人的作用。
2、管理由以事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
3、由注重“纪律”变为注重人的“行为”的研究。
4、由“监督”管理发展为“激励”管理。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已达到组织既定目标。
第二章: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一:需要与行为问题:男女之间为什么会有相互表达爱慕的行为?这些行为为什么又因人、因时代不同而有所不同?答:1、生物本能论:行为是个体的生物本能,2、环境决定论:强调行为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
组织行为学重点知识张德
#组织的含义: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条件;1 人组成的集合2 成员通过实现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凝聚3 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实现目标组织和环境:环境:人、财、物、气候、市场、技术、文化、政策、经济。
不同组织对其依赖程度不同;组织和环境二者相互作用。
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组织和管理关系1 任何组织度需要管理2 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3 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4 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组织管理中人的因素:1 管理职能中人的因素:因人成事2 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技术、概念、人际3 管理角色中人的因素: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4 成功管理要重视人的因素:管理应对人事。
#组织行为1 个体:价值观、知觉、归因、态度、个性、意志、情感2群体:特征、行为、凝聚力、团队3组织:结构、效率、文化、领导、变革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含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的演进与发展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人际关系、“社会人”理论、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现代管理理论: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权变理论、文化管理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多元化.全球化。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眏。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眏。
社会知觉的分类:对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一知觉者主观因素(兴趣爱好.需要动机.知识经验.个性特征)二知觉对象的特征(人们会对对象特征进行整合组织,包括接近率.相似率.闭锁率.连续率。
知觉对象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强度高低运动状态)三直觉的情景因素(适应.对比.敏感化.感受性降低)社会知觉的若干效应(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对比效应. 与我相似效应.严格宽大与平均效应.定型效应)归因理论;1 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素关系2 社会推论问题3 行为的期望与预测判断个体行为的原因: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人格的特征:1整体性和层次性2 独特性和一致性3 稳定性和可变性生物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特点对个性的影响就是生物制约性气质(自然属性)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关培兰《组织行为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知识员工的激励与管理)【圣才出品】
第七章知识员工的激励与管理7.1 复习笔记一、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知识员工管理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管理就是人力资源管理。
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知识员工管理。
他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指: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知识创新力是知识型员工最主要的特点,知识型员工兼具知识性、创造性、灵活性等方面的特征。
知识员工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1)知识员工。
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
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销售人员都属于知识员工的范畴。
知识员工是一种智力资本,包括他们的版权、研究成果、运作良好的数据库、品牌忠诚等。
(2)知识工作也称智慧资本,它的创造过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员工的专业判断、主动性和创意等。
因此,知识工作有复杂、不明朗、不肯定而且风险高等特征。
这样的工作性质根本无法按照传统企业的组织方式,把工作切块由相关部门按照工作惯例来完成。
所以,知识员工的管理给传统的结构化组织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企业的各层次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二、知识员工的特点(1)有较强的自主性。
他们从事的大多为创造性劳动,倾向于拥有宽松的、高度自主的工作环境。
注意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自我发挥和自我管理。
过度严格的管理会被他们看作是不尊重和侮辱。
(2)具有独特的价值观。
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他们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
(3)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
追求卓越,不满足现状,一旦选准目标就会持之以恒,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4)有高度的使命感。
一旦他们认同自己的企业,就会将企业的生死存亡看作自己的历史使命,会渴望为自己的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获得企业的认可和尊重。
组织行为学复习笔记--张德版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要点----张德版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一是在组织内部的组织行为,即怎样的组织行为才能更好的、更有效的组织管理;二是对组织外部的组织行为,即怎样的组织行为才能使组织在社会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概括起来,及组织中的个体、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
组织:含义:是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使命,一些人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构成的有机整体。
组织具有什么功能?答:1、能够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许多需要。
2、能够形成比单独个人力量简单相加的强大得多的整体力量,完成单个人完成不好的任务。
3、组织能够更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良好组织所具有的特点:1、通个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把组织成员紧紧凝聚在一起。
2、通过科学的分工和有效的协调来合法完成任务,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管理和人的管理有何区别?答:组织管理包括对物(组织财产)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但人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对人的管理是组织管理的核心。
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通常而言,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三个方面。
技术技能是指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战士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如工程师。
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能力。
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尤其重要。
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工事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科学现代化:组织行为学对管理科学现代化的影响:1、从忽视人的作用变为重视人的作用。
2、管理由以事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
3、由注重“纪律”变为注重人的“行为”的研究。
4、由“监督”管理发展为“激励”管理。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已达到组织既定目标。
第二章: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一:需要与行为问题:男女之间为什么会有相互表达爱慕的行为?这些行为为什么又因人、因时代不同而有所不同?答:1、生物本能论:行为是个体的生物本能,2、环境决定论:强调行为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
组织行为学第3版考试重点
第一章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性:个体、群体、组织。
2、组织结构类型: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
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1)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2)组织中的激励问题4、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前者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后者管理过程中各层次人员的心理(2)理论基础:前者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后者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生理学。
(3)学科性质:前者行为科学;后者心理科学。
(4)形成背景:前者1949年行为科学一词出现,1953年正式命名,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20世纪80年代组织行为学分为宏观组织行为学和微观组织行为学,后者莉莲.吉尔布里斯《管理心理学》(1914)首次使用管理心理学一词;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工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学说的发展;莱维特(1958)正式使用管理心理学。
5、一般模型( OB模型)(1)三个自变量:个体层面、群体层面、组织层面(2)五个因变量:效果、效率、缺勤、离职、工作满意度。
第二章1.知觉与感觉的区别与联系区别:①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整体属性,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是在感觉之上产生的。
②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的活动结果,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③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但对它的知觉会有差别,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知觉越完善、全面。
联系: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理解性,相对性,整体性,恒常性。
3.社会知觉存在偏见的六个效应: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投射,期望效应。
4凯利的归因理论: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人、归因于行为者的对手、归因于行为产生的情景。
4.凯利的归因参照点:一致性,一贯性,特殊性。
5.维纳对成功与失败归因于: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
(应用)P346.个人决策风格:均衡型决策,冲动型决策,怠惰型决策,风险型决策,谨慎型决策。
组织行为学重点学习笔记
组织行为学重点学习笔记+历年试题分析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一。
名词解释1。
组织:是指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结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狭义的行为是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二.选择题常考问题点1。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法。
P52。
组织行为学具有多层次交切的特点,它所研究的四个层次是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P103.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p124.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考虑组织行为学,它实际上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
5.在人类学的各分支中与研究组织行为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文化人类学。
6.人的行为的特点:具有适应性;具有多样性;具有动态性;具有可控性;行为交叉性;P47.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主要有:提高知人善用,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领导的有效性,改进领导行为;进行组织的改革,提高绩效;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8。
组织行为学的边缘性主要表现在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
9。
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边缘性、两重性、应用性.10.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
11.从微观和宏观、理论与应用这两个方面,可以把组织行为学划分为组织行为、组织理论、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
P1412.根据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人的行为是自身能力、自身气质、自身价值观、组织内部环境、组织外部环境的函数。
1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源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
14.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有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
三。
简单题1。
如何正确理解组织的涵义?答:具体地说,对组织的涵义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
组织行为学 重点知识 张德
#组织的含义: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条件;1人组成的集合2成员通过实现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凝聚3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实现目标组织和环境:环境:人、财、物、气候、市场、技术、文化、政策、经济。
不同组织对其依赖程度不同;组织和环境二者相互作用。
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组织和管理关系1任何组织度需要管理2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3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4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组织管理中人的因素:1管理职能中人的因素:因人成事2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技术、概念、人际3管理角色中人的因素: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4成功管理要重视人的因素:管理应对人事。
#组织行为1个体:价值观、知觉、归因、态度、个性、意志、情感2群体:特征、行为、凝聚力、团队3组织:结构、效率、文化、领导、变革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含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的演进与发展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人际关系、“社会人”理论、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现代管理理论: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权变理论、文化管理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多元化.全球化。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眏。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眏。
社会知觉的分类:对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一知觉者主观因素(兴趣爱好.需要动机.知识经验.个性特征)二知觉对象的特征(人们会对对象特征进行整合组织,包括接近率.相似率.闭锁率.连续率。
知觉对象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强度高低运动状态)三直觉的情景因素(适应.对比.敏感化.感受性降低)社会知觉的若干效应(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对比效应.与我相似效应.严格宽大与平均效应.定型效应)归因理论;1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素关系2社会推论问题3行为的期望与预测判断个体行为的原因: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人格的特征:1整体性和层次性2独特性和一致性3稳定性和可变性生物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特点对个性的影响就是生物制约性气质(自然属性)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组织行为学一:组织行为学得定义1定义:研究组织中人得心理与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与控制人得行为得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得科学.这一定义包括三层含义:1)组织行为学得研究对象就是人得心理与行为得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得研究范围就是一定组织中得人得心理与行为规律.3)组织行为学得研究得目得就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得心理与行为规律性得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得行为得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得目标。
2组织:对完成特定使命得人得系统性安排它得存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组织就是人组成得集合(2)组织就是适应于目标得需要(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与协调来实现目标3三大要素:观察,个体,群体二:霍桑试验《案例》1:这一试验表明:为了维护班组内部得团结,可以放弃物质利:益得引诱。
由此提出“非正式群体"得概念,认为在正式得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得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自己得特殊得行为规范,对人得行为起着调节与控制作用.同时,加强了内部得协作关系。
2:主要内容(1)职工就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满足工人得社会欲望,提高工人得士气,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得关键。
3:案例反思为什么会有富士康11跳?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得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得、生理得因素得影响梅奥得“社会人"假设得基本要点就是:(1)传统管理把人性假设为“经济人"这就是不完全得,人应该就是社会人。
除了物质条件外,社会心理得因素对调动人得生产积极性有很大得影响。
(2)传统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作方法与工作条件。
霍桑实验结果表明:生产效率得高低主要取决于职工得士气,而士气取决于职工在家庭、企业及社会生活中得人际关系就是否协调一致。
(3)传统管理只重视人得正式组织团体、注意团体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对人得行为得影响;而梅奥则注意非正式团体,无形组织得作用,其有着特殊得规范,影响团体成员得行为。
组织行为学要点知识点整合笔记
基于组织行为学理念的管理模式员工第一—人是最重要的资本(资本、设备、技术只有通过人才有实现价值的可能)授权(自上而下/Top down+自下而上/Bottom up)管理团队管理(员工专业、独特而个性、竞争与合作协调统一)激励多数人(而不是少数精英)权变式思维模式(非大一统模式)知识创造和组织变革机制(知识分享、传承和创新)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企业责任规范感、稳定感、安全感持续创新能力、组织变革和创新机制组织行为学的四个层面◇个体层面个体感知世界的方式、员工的工作需求(动机)、工作态度(满意度、忠诚度等)、个性(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团队建设、群体规范、人际沟通◇组织层面组织发展模式及路径、组织学习与组织变革◇领导层面卓越领导者、有效领导者的领导方式、手段及授权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组织设计(制度、流程、价值观、文化氛围等)对其成员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影响方式★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对组织创新和组织绩效的影响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组织外部情境和组织内部情境信息技术、全球化、多样性、复杂化和道德规范;组织情境(组织设计、组织文化)★组织行为的微观认知人格、态度、动机(外源性、内源性)与需求,公正,归因,POB(自我效能、情绪等)★组织中人的行为压力与倦怠、社会性倦怠、工作-家庭冲突问题;授权与信任;团队效力等★高绩效的领导工作设计、目标设置与高绩效,HPWPs,行为绩效管理,有效的领导过程等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分析研究企业组织中个人、群体的心理、态度、行为规律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规律,以提高工作绩效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科学。
它用客观的方法描述和测量这些行为,研究这些行为的规律从而进行合理的解释,并根据这些规律去预测和控制组织中的各种行为,以便提高组织的生产力(组织效率)和员工对工作及组织的满意度。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重点笔记(罗宾斯版)
第一部分:导论:一、管理的职能(一)计划:确定组织的目标;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以便对不同的活动进行整合和协调。
(二)组织:决定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谁来承担这些任务;如何把任务进行分类;谁向谁报告工作以及在什么地方做出决策。
(三)领导:激励下属;指导别人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及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
(四)控制:对组织的绩效进行监控以保证事情按预期方向发展,以及纠正重大偏离。
二、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角色:三、管理者的三大技能技术技能: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人际技能:无论是独自一个人还是在群体中,能够与人共事、理解他人和激励他人的能力;概念技能:分析和诊断复杂的情况的智力水平。
四、组织行为学(一)含义:组织行为学(OB)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1)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2)基本模型:A.因变量:一个受某自变量影响的反应 (也是组织行为研究者想了解的).生产率:对效果(实现目标)和效率(以低成本实现目标)两方面的测量。
缺勤率:指的是没来上班的现象流动率:指员工永久地离开一个组织,这可能是主动行为也可能是非主动行为工作场所中的越轨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和个人健康的主动性行为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由员工自由决定的行为,它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当中,但这种行为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运作和作用工作满意度:代表的是态度而不是行为;由于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感觉B.自变量:因变量变化的假设性原因;因变量的主要决定因素(3)研究方法:(4)历史发展(了解)第二部分:个体一、传记特征:对人的了解,最简单的、最容易得到的就是其基本状况信息,比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等。
这些信息被成为传记特点(bi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组织行为学(张德) 知识重点
技术技能:用专业领域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任务能力; 人际技能:处理人事关系(理解、激励共事)有关的能力; 概念技能:综观全局、洞察环境影响之复杂性-------关联性关键的能力。 3. 管理角色中人的因素 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论—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扮演了 10 种角色可以组合成三个方面: 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 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 传播者, 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 混乱驾御者, 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 4.管理者的成功中人的因素: 费雷德·卢森斯和他的合作者通过对 450 多位管理者的研究发现,成功的管理者(根据在组织内部晋升速度来 衡量)与有效的管理者(根据他们绩效的数量和质量及其下属的满意程度和承诺程度来界定)所关注的工作重点大 相径庭: 社交联络对成功管理者的贡献最大,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最小。对于有效的管理者而言,沟通的贡献最大而社 交的贡献最小。 以上研究结果说明了人的因素在管理中及其重要,管理者要做好工作,取得成就,就必须培养管理和应对人事 因素的能力。 在管理上,通常用来表述这一研究领域的术语就是“组织行为” ,这一领域的研究也称“为组织行为学” 。 二. 组织行为 (一)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 行为最原始的含义是指生命有机体的运动和活动。从组织的意义讨论行为的含义是把组织也看成是一个动态的、 富有生命力的有机体。 组织行为的定义可以描述为:在组织内部,个人和群体所产生的行为,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其中也包括组织自身的运行状态。 由于组织活动的复杂性,所以对组织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就必须分层次进行。一般我们的研究是分三个层次 进行: 组织行为三层次 个体 :个体差异:传记特点;人格,能力,学习 ;工作价值观、态度,状态、意志和情感;个体心理过 程:知觉,归因 群体 :团队管理;个人和群体决策行为;组织中的沟通行为;领导行为;冲突处理和谈判行为; 组织:组织变革、发展、学习,组织技术、工作和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压力;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上述对组织行为的研究, 使我们了解了组织行为的含义, 也是我们对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可以说组织行为学就是对上述内容进行研究的学科,所以,我们对上述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后,就有了组织行为学 的概念。 (二)组织行为学定义 组织行为学就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 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 第一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第二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第三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和 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努力实现组织既定目标。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相关学科 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人的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从个体的角度对人的行为作出微观的解释和说明。 社会学: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系统,个体在其中充当某种角色。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相互交叉融合的学科,它不但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规律,同时 也详细地对人的交往行为作出为什么和怎样发生的合理解释。 人类学:人类学通过研究社会来认识人及其活动。它通过对文化和环境的研究阐明了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人 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文化的形成对人的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使我们了解了不同国家和不同组织内人们的
组织行为学——张德主编
组织行为学——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一、名词解释1.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含义:(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行为的规律性,但不是研究人的一般行为规律,而是集中研究在各种工作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2)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等一切与人的行为有关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成果,来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
(3)组织行为学不是孤立地,而是系统地研究一个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
(4)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掌握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还要在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准确地预测人的行为发展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引导人的行为,控制人的行为。
2.能力能力指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它是对个体现在所能做的事情的一种评估。
一个人的总体能力可以分为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两大类。
3.学习学习指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
学习是无法直接观察的,可以看到的是行为的改变。
学习的特征:学习包含了变化——这种变化应该是相对持久的;变化一定是行为上,态度和观念的变化不算;学习必须包含某种类型的经验。
4.行为塑造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指导个体的学习,塑造个体的行为,这一过程被称为行为塑造。
行为塑造有四种方法: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忽视。
5.组织行为学校正典型的组织行为学校正方案是一个包括五个步骤的问题解决模型:识别关键行为、开发基线数据、确定行为结果、开发并实施干预策略、评估绩效改善状况。
6.价值观1.价值观代表了人们最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最终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更可取。
其内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1)价值观决定了事物或行为对于个人是否有意义及重要程度如何。
(2)价值观具有个体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会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者的工作和角色管理的功能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的角色观:1人际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传递角色: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者,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技能观: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目标而在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
具备三个条件: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
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组织和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组织活动必须适应环境的需要。
许多组织失败的原因在于不能适应环境。
当然,组织也会影响环境。
成功的组织会对社会产生示范效应,组织失败的教训也会增进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但是,在一般的意义上,组织对环境都不可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都必须以对环境的适应为前提。
动态地看,组织结构形成后,必然展开活动以完成组织目标,同时要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调整,提高组织的效能,这种运作、变革发展的过程即为组织的演变过程。
行为是指生命体由内在心理支配和外在目标驱使而形成的行动和作为。
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行为。
组织行为的研究以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的研究为核心。
组织三层次:个人、群体、组织组织行为学定义为: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有三层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二)新组织的特点1、网络化2、扁平化3、灵活性4、全球化5、多元化(三)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分类:有效性、可信性、普遍性1、以应用广度为原则的分类(其中包括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服务性研究、行动性研究)2、以研究目标为原则的分类(其中包括描述性研究、预测性研究、因果性研究)3以研究变量的可控性程度分类(1)文献研究(2)案例研究(3)实际调查研究(4)实验研究研究步骤:1明确问题2探索和研究有关理论和模式3形成假设4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5观察-测试-实验-论证6总结和反馈一、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共同点:都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产生的主观映象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
区别:感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成分和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人们通过知觉,有助于对事物整体与全面的认识。
二、影响知觉的准确性因素:知觉者主观因素、知觉对象特征、知觉环境的特点1)主观因素:兴趣和爱好、需要与动机、知识和经验、个性特征2)知觉对象的特征: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组织、整合。
接近律、相似律、闭锁律、连续律(简明性规则);知觉对象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强度和高低、运动状态、新奇性和重复次数等因素,都会影响知觉的后果;3)情境因素:情境因素通过影响人的感受性而改变知觉的效果。
感受性是人的感觉灵敏度,在环境作用下发生变化,表现为:适应、对比、敏感化、感受性降低。
三、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就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主要包括对人的知觉(外部特征)、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等。
社会知觉的若干效应(差错):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个印象;近因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对以后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晕轮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点盖面);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类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的影响;5、对比效应人们的知觉往往受到参照物的影响,使知觉产生失真现象;6、与我相似效应(投射效应)人们倾向于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它使我们对其他人的知觉产生失真。
归因理论是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
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有:第一,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素关系。
包括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
第二,社会推论问题。
根据人们的行为及其结果,来对行为者稳定的心理特征和素质、个性差异作出合理的推论。
第三,行为的期望与预测。
根据过去的典型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在某种条件下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可能行为。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内容和强度)价值观体系是人们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在管理中的应用)首先:组织目标、愿景和制度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员工和群体的价值观,重视价值观的引导。
其次,在组织管理中,要致力组织文化建设,根据组织的使命、任务,树立明确的组织价值观,努力使组织的所有成员接受并赞赏,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海尔最后,管理者还必须重视价值观的变化及其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IBM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构成:认知,情感和意向。
员工作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
员工态度测量:态度调查,工作满意度调查,组织承诺测量(员工忠诚度)态度在管理中的应用(一)充分认识员工态度在管理中的作用和这种作用的复杂性。
二)运用多种方法定期进行员工态度调查,三)持续改进与态度有关的分析方法,提升研究广度和深(四)改善对员工的态度,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人格(个性)(personality):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人格由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有机结合而成,人格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情景。
人格的特点:整体性和层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一般性和独特性。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意义:1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合理用人;2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增强团队战斗力;3做好思想工作。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状态。
影响组织行为的主要人格特质:控制点,马基雅维里主义,自尊,自我监控,冒险倾向,A型人格、能力(ability):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反映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
能力与知识区别:它们属于不同的范畴。
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能力的发展比知识的获得要慢的多,而且不是永远随知识的增长而成正比发展的。
联系: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能力包括1一般能力:思维能力,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在一般能力中起核心作用;观察能力,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的审视能力,主要指知觉能力;语言能力,指个体描述客观事物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往往可以升华为一般能力;记忆能力,个体积累经验,知识,技能,形成个体心理的重要心理条件;操作能力,通过人的各种器官,主要手脚脑等并用,进行人机协调完成操作活动的能力。
2特殊能力指个体从事某种专业活动应具备的能力。
人的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从量、质、发展三方面加以分析: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量)2、能力的类型差异(质)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发展)工作中的能力因素:心理因素,体制能力,实践能力,情绪能力(情绪知觉,有效控制,自我激励,换位思考,情绪促进)。
能力和组织行为应处理以下问题:1制定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合理招聘人才;2制定准确的人才评估和选拔标准,实现能力与工作相匹配3团队和领导班子的能力互补4有效加强员工能力培训是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5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估和人才选拔制度兴趣是人积极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倾向。
兴趣的种类: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暂时兴趣和持久稳定的兴趣,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
兴趣在人的学习、工作和活动中有重要意义:兴趣可以调动人们认识和活动的积极性;可以提高学习或活动效率;兴趣影响人的工作方向选择;兴趣可以培养。
意志就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克服各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研究意志的目的是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般把意志品质归纳为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
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人对一定事物的态度体验。
情感的特征:社会性、内心体验和外部反映、实践性。
根据情感发生的速度、强度、持续性和对人的影响程度,可分为四种基本形态:心境、热情、激情和应激。
情感对组织行为的影响首先,情感给予我们一种唤醒,激发更为强烈的行为动机。
其次,情感在社交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功能。
最后,情感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过程。
情绪劳动:付出努力进而控制情绪的表达。
贝克尔认为,组织承诺是员工随着对组织的“投入”的增加而产生的一种甘愿全身心地参加组织各项工作的心理。
默德等认为,组织承诺是“个体对组织的投入与认同程度”,它由三部分组成: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和接受;渴望为组织发挥作用;维持组织成员资格的欲望。
梅耶和艾伦:情感承诺(个体对组织的认同程度),连续承诺(个体为组织连续工作的要求),规范承诺(社会规范对个体遵从组织程度的影响)我国文化背景下,员工组织承诺有五种表现形式;感情承诺、规范承诺、理想承诺、经济承诺和机会承诺。
组织承诺的形成:影响情感承诺的因素主要有:工作特征、领导/成员关系、角色特征、组织结构特征、个体特征。
影响连续承诺的因素有:受教育的程度、所掌握技术的应用范围、改行的可能性、投入的多少、福利因素等。
影响规范承诺的因素有:对承诺的规范要求、所接受的教育类型、个性特征等。
组织承诺的形成机制:1员工-组织匹配2期望满足3因果归因4组织公平和组织支持5回顾性文饰作用(组织承诺正当化)三)影响中国员工组织承诺的文化因素1、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到中国员工的感情承诺。
2、中国文化强调个人在家庭人伦和社会关系中的义务,影响规范承诺。
3、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影响理想承诺。
4、中国文化中的家族主义使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往往表现为对某个人的承诺。
四、组织承诺对行为的影响(一)组织承诺对离职的影响组织承诺与员工离职具有密切的关系。
梅耶等发现:情感承诺和离职行为的相关性最强,规范承诺次之,而连续承诺和离职行为的相关性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