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改的再出发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核心素养教案范文

核心素养教案范文

核心素养教案范文教案标题: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方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在当今社会中,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的焦点,它不仅是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也是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教学实施方案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评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1.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2.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3.核心素养在不同学科中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1.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案例研究: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核心素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分析案例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与核心素养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们对核心素养的思考和兴趣。

2.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3.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核心素养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问题。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思考,并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回答问题。

4.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份关于核心素养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学生阅读并分析案例。

然后,学生个人或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评估(15分钟):教师通过问答和讨论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6.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堂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并提出下一课堂学习的目标。

五、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1.教学资源:核心素养概念和内涵的PPT,核心素养案例分析资料。

2.评估方式:问答和讨论等形式的课堂活动,以及对学生小组合作的观察和评价。

六、教学延伸活动: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讲义教案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讲义教案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讲义教案1. 引言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批判思维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本文将以核心素养导向为基础,探讨如何设计一份符合要求的课堂教学讲义教案。

2.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因此在教学目标部分,应该明确表达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

例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培养批判思维,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教学内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要将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内容部分,应该明确列出学科知识的内容,并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

以语文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包括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解决等。

4. 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

5. 评价与反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评价与反馈。

通过定期的测验、作业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估学生对核心素养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6. 教学资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需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素材,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书籍、文献、资料,或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学科知识。

7. 教学评价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应该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教学者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8. 结束语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讲义教案的设计应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批判思维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与更新。

新课程标准作为此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等。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课堂教学设计尤为关键,既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与方法。

如何设计一堂符合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 观点一:注重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方法运用能力、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2. 观点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生动、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案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愿意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堂教学1. 观点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解决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 观点二: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案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为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1. 针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包括核心素养培养和学科基础的学习内容。

2. 设计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游戏练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高中生新课改下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案

高中生新课改下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案

高中生新课改下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案【高中生新课改下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核心素养:1. 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学生能够准确、迅速地获取和理解课文中的信息,提升信息处理的能力。

2. 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辨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文化认知: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2. 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引入一个有趣的话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2. 学习任务一:信息获取(15分钟)通过阅读一篇文章或者听取一段录音,在限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准确获取和理解文章中的信息。

学生可以分组合作,也可以个人完成。

教师可以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和分析。

3. 学习任务二:批判性思维(20分钟)学生在完成信息获取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或者个体思考,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供答案,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4. 学习任务三:文化认知(15分钟)教师在此环节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或者世界多元文化知识,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对文化的认知。

5. 学习任务四:输出展示(10分钟)在此环节,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个人或小组展示。

可以是口头汇报、演讲、展示海报等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展示自信。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表现,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同时,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或者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手段和资源1. 教学手段:采用讲授、讨论、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手段。

2. 教学资源:课本、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章等。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课堂讨论和展示、书面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落实新课标,发展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案例

落实新课标,发展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案例

落实新课标,发展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案例一、引言新课标的实施,旨在推动学科教学从知识传授走向核心素养的培养。

而要真正落实新课标,就需要各学科教师深入思考如何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设计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案例。

本文将就如何落实新课标,发展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案例展开探讨。

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它不仅包括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涵盖了学科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学科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1. 突出核心素养在设计学科教学案例时,首先要考虑如何突出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以语文教学为例,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思辨性和创新性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升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跨学科整合新课标提倡跨学科整合,学科教学案例也应该贯彻这一理念。

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能掌握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 注重实践应用学科教学案例设计要注重实践应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教学可以引入一些简单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学习化学知识,提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学科教学案例的具体设计1. 语文教学案例主题:名著阅读与创作活动安排:(1)学生分组选择经典名著进行阅读,结合主题进行讨论。

(2)学生根据名著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展现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

(3)学生根据名著内容进行创作,可以写小说、剧本或者文章,展现自己对名著的再创作。

2. 数学教学案例主题: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活动安排:(1)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学生分组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总结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调查结果。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ppt课件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ppt课件
——《中国教育学刊》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修订的依据,对未来我国基础 3
教育的走向其着重要的“风向标”作用。
完整版ppt课件
一、核心素养的意义(课程改革再出发)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正确理解和认识核心素养) 三、对基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认识 (对课堂教学的重新认识) 四、基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实施 (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 用超负荷的知识去填塞孩子天赋的探究通道,就是堵了聪明孔窍,就不开
窍了。探究的天性没有发育,就像裹脚那样裹脑,就无异于思维的残
9
疾。
——王宏甲
完整版ppt课件
10
应试教育的价值内核,与中国几千年主流的价值观是
一脉相承的,应试教育提倡的是厚积薄发,是一份耕
耘一份收获,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案例:案例:90-25=?
完整版ppt课件
39
三、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课堂教学的认识
核心素养
基本内涵
主要是学生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 责任担当 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劳动实践、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
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完整版ppt课件
31
完整版ppt课件
32
完整版ppt课件
33
完整版ppt课件
34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完整版ppt课件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1
完整版ppt课件
国际背景:
自1997年以来,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EU)等国际组织先后 开展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受其影响,美国、英国、 法国、德国、芬兰、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等 也积极开发,并提出 自己的核心素养框架。

核心素养现代课堂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现代课堂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现代课堂教学设计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面临了巨大的变革与挑战。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核心素养教育则成为了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一定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并能够终身学习和发展。

因此,如何进行核心素养现代课堂教学设计成为了教师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与特点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在学习和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核心素养包括了文化素养、信息素养、思维品质、创新能力、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这些素养是现代社会所需的能力和素质,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功。

与传统的知识传授相比,核心素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指在核心素养教育中,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使其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文化素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具备国际视野。

2. 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有效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发展信息处理和创新能力。

3. 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维能力。

4. 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潜力。

5. 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具备担当社会的能力和素质。

三、核心素养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核心素养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整合知识与能力:教师应将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与探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

2024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

2024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
《2024 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
嘿,咱今天就来说说这个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的事儿。

就拿我上次看到的一件小事儿来说吧。

我去朋友家玩,他家小孩正在做手工呢,那认真劲儿,别提多可爱了。

他拿着各种材料,一会儿剪,一会儿贴,忙得不亦乐乎。

这时候朋友在旁边也没闲着,不是帮着递个东西,就是给点小建议。

看着看着我就发现了,这可不就是核心素养在生活中的体现嘛!小孩在动手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他得思考怎么把这些材料组合起来,做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是在培养他的创新思维呀。

朋友的参与和引导呢,又让孩子学会了与人合作,也懂得了倾听他人的意见。

这不就是我们新课标所强调的核心素养嘛!要让孩子们在各种实际的活动中去成长和发展。

我们的教案就得围绕着这些来设计,不能光是死板地讲知识。

要多给孩子们创造这样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去体验、去感受。

就像那个做手工的小孩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自己的各种能力。

以后啊,我们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可得多想想这些。

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养。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进步,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爱上学习,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总之,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就是要让教育变得更有趣、更有意义,就像那个做手工的场景一样,充满了欢乐和成长。

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把这事儿做好,让孩子们受益终身呐!嘿嘿!。

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主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理解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要求,并了解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教学内容:1.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定义和要求;2.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3.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核心素养的兴趣,并进行简要介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需要提高的方面。

2.展示(15分钟):–介绍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定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理解并对比以前的教育要求;–分组讨论,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3.讲解(20分钟):–分别就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进行讲解,举例说明每个素养的特点和培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提问,激发他们对核心素养的思考和兴趣。

4.实践(25分钟):–设计一系列与核心素养相关的教学活动,比如小组合作探究、情景模拟演练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培养核心素养。

5.总结(10分钟):–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个人总结,并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教师进行点评,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通过导入活动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个人参与度;•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思考和讨论,评价他们对核心素养的掌握程度;•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点评,评价教学效果,并查漏补缺。

拓展与巩固:•在下一堂课中,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写作、辩论、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运用核心素养进行实际操作和展示;•通过课后作业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核心素养,并分享心得体会。

参考资源:•新课标教材相关章节;•新课标核心素养相关教育研究及教学实践案例。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精品教学设计课件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精品教学设计课件

优选文档培育学生中心涵养的授课方案教师如何在学科授课中培育学生的中心涵养推行“ 敬爱的教育” :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虑教育授课在校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时,我们将“ 双基” 调整为“ 四基” ,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因为基本活动经验特别重要,它包括思想的经验和活动的经验,其本质是会想问题、会做事情,而这些主要本源于积累。

之因此提出基本思想,因为我们希望学生在获得一些基本看法、学会一些基本技术之外,能够培育思想方法。

各个学科都有其基本思想,如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抽象、推理、模型。

学生中心涵养的培育,最后要落在学科中心涵养的培育上。

所谓学科中心涵养,就是指学科的思想质量和要点能力。

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包括知识的掌握、思想方法和经验积累。

其中思想方法主要包括形象思想、逻辑思想和辩证思想。

如数学学科主要培育的是逻辑思维,而逻辑思想主要包括演绎和归纳。

从思想训练的角度考虑,我们从前的教育,更多的是培育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而缺少归纳推理能力的培育,即缺少了经过条件展望结果、经过结果研究成因的能力培养,这对培育创新性人才是不利的。

基于中心涵养的授课要掌握知识本质、创立授课情境涵养的形成,不是依赖单纯的课堂授课,而是依赖学生参加其中的数学活动;不是依赖记忆与理解,而是依赖感悟与思想;它应该是日积月累的、自己思虑的经验的积累。

因此,基于中心涵养的授课,要请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立合适的授课情境,启示学生思虑,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术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想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中心涵养。

何谓知识的本质?比方:数学的思想不是靠讲解让学生理解的,而是靠创立情境让学生来感悟的。

近似“ 除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这样的授课内容,教师不能够可是可是经过一道例题来告诉学生这个运算法规,而是要经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真切理解其中的含义,尔后自己得出结论。

因此,对于很多问题,教师自己要先吃透,尔后引导学生一起思虑。

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培养教案

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培养教案

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培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各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2)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难点(1)如何将抽象的核心素养概念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内容。

(2)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持续关注和评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核心素养的概念、重要性和具体内容,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核心素养,加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4、实践活动法设计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核心素养。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挑战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在面对这些挑战时,我们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品质呢?”引出核心素养的话题。

2、讲解核心素养的概念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学习中,如何体现学会学习的素养?(2)在与同学相处时,怎样展现责任担当的素养?(3)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主人公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核心素养,并思考自己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例如:案例一:小明在学习数学时,遇到了一道难题,他没有放弃,而是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最终解决了问题。

中学发展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教学设计

中学发展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教学设计

中学发展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教学设计中学发展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教学设计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中学发展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意义,了解核心素养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核心素养的理念和方法,分析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重点介绍核心素养的概念、特征和意义,核心素养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核心素养的理念和方法分析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等。

2.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加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达成度。

2. 反馈机制: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信心。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1. 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案例、视频等,方便学生学习和参考。

2. 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五、总结与展望1. 总结:本课程通过系统的介绍和讲解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意义以及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作用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核心素养,掌握运用核心素养的理念和方法分析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等能力。

2. 展望:展望未来,核心素养将继续成为中学教育的重要方向和趋势。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改的再出发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改的再出发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改的再出发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为什么说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改的再出发“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取代知识传授体系,这将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意义深远。

虽然素质教育早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但是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这样基础性的问题,仍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素质教育就是适度的教育,而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则是一种过度教育,具体表现在:一是功能过度。

基础教育的主要功能是让一个生物人转化和成长为社会人,过早地与成功、发达等宏伟愿景、远大理想对应起来,对于一个普通的未成年人而言,在现阶段是大而无当、虚幻空洞的。

二是内容过度。

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学些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合适目前普遍来说,学生的书包过重,所学内容过多、过深。

三是责任过度。

全社会关心学校,学校却“办”了全社会。

校园内,购物、吃饭、安保、医疗等所有的一切都归学校管。

校长充当了炊事员、采购员、保安员等角色,把所有事情都管了,唯独没精力管教学。

地方官员大多把重视教育,简单地或者功利地理解成了办学校、建房子,很少关心教育本身。

政府责任过度,往往就是政绩的过度、基建的过度、浪费的过度。

知而不行:几十年来,素质教育这一理念,无论是在各级党委、政府还是基层学校,无论是在教育内部还是社会各界,无论是在专家学者还是平民草根中,都得到了广泛认同,但现实状况是,素质教育在文件制度里有地位,具体工作中排后位;在专着论文里有高度,基层实践少热度;在办学理念上有目标,办学行为上无指标;社会舆论讲得好,个人家庭做得少。

知行不一:知行不一实质就是说一套,做一套,认识与实践自相矛盾、互相否定。

具体表现为: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追求,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重分轻能的现象;课堂教学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但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言堂仍较普遍;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恶评不断,但仍以考试作为唯一手段、以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对学生苦、学生累、学生书包重、学生作业多的批评声不绝于耳,但“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意识根深蒂固,结果是让学生累倒在起跑线上。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下面是为你整理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1)“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素养”。

“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素养,是最关键、最基本和最必需的共同素养。

“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实践创新、合作探究等关键能力,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家国情怀、社会关爱等必备品格。

一、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变革的背景传统教学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中心,突出教师的教,关注教学效果。

新课改以来,课堂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指导,注重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关注知识的生成以及探究、合作、创新等思想的渗透,课堂教学的生态大为改善。

当前,“核心素养”的培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教学设计的变革是要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2、教学设计意图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课堂,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成长需求,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关注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注重情感的渗透,注重板块教学和活动-生成,合理使用现代技术,注重课堂教学的原生态。

3、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流程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细胞的衰老与凋亡”一节公开课为例,教学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二、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实践1、情境感知、引入新课情境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的实际问题场景。

恰当的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情境可以是故事、新闻、视频等。

好的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氛围。

情境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有针对性和真实感。

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公开课教学中,笔者首先展示我国老年人口系数(65岁以上)的发展趋势数据表,并介绍何为老龄化系数。

接着展示本地区各县市老龄化系数表,重点突出公开课所在地的数据(重度老年人口类型),并提出问题:上述数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发表看法以激发共鸣,然后由学生自由讨论、相互补充。

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 整改科学教学设计

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 整改科学教学设计

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整改科学教学设计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高中物理新课程更加关注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想的培养。

如何落实好这一课程目标呢?我在备课时围绕“什么是科学探究”“怎样开展科学探究”“科学探究过程”等几个问题来设计课堂教学。

我从以下五个环节着手,分别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方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而完成本次教学设计。

目标:通过此次科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最终达到让学生“会探究”“爱探究”“能探究”的目标。

课时安排:本课题为一课时,设计时把“活动设计”贯穿于其中,最后归纳成课题,简洁明了。

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1.视频展示,引发兴趣。

2.观看《爱因斯坦的故事》,导入课题。

引入科学家爱因斯坦,他所研究的东西属于哪类学科,这类学科对未来又有什么影响呢?这节课就带大家一起走进“核心素养”,认识科学探究。

活动设计:这是一节“对比实验”的优化设计,主要采用实验操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量不是很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做中学”。

教学片段:教学过程:(投影出示)方案介绍: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2.自主学习,体验科学: 3.协作学习,应用科学: 4.拓展深化,体悟科学: 5.总结归纳,升华科学: 6.板书设计,归纳小结: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视频展示,引发兴趣。

①看短片:“牛顿三大定律” ②“牛顿第二定律” ③视频演示,震撼人心,引发思考。

你知道这些伟大的科学家都是怎样面对挫折的吗? 2.观看《爱因斯坦的故事》,导入课题。

爱因斯坦相对论,诺贝尔奖,他是人们所公认的,当代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他并不是一帆风顺,从他的经历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爱因斯坦在生活上遇到了重重困难,他也曾受到打击,但他却毫不气馁,决心努力克服。

爱因斯坦凭着惊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被公认为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你能感受到什么?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初中部门主题班会教案二教育课程改革,为学生培养未来生活中的核心素养

初中部门主题班会教案二教育课程改革,为学生培养未来生活中的核心素养

教案名称:初中部门主题班会教案二:教育课程改革,为学生培养未来生活中的核心素养一、教案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不断更新和升级。

中国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既要重视知识课程,更要有意识地加强基础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

而稳定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实现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有机统一,是教育工作者们的共同使命和责任。

为更好地开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本次教案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教育课程改革,了解其中关键的内容和目标,并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和探索自己如何适应这一革新的教育改革潮流,培养未来生活中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和目标,并理解其与未来生活中的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2.掌握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基本要素,比如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等;3.认识自身的核心素养及其发展空间和潜力;4.发挥自己的优势,改进弱点,全面提高核心素养;5.在初中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和体现核心素养的理念和实践行动。

三、教学内容本次主题班会将分为三个部分讨论:一、核心素养是什么?二、当前的教育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是什么关系?三、如何培养和提高核心素养?1.核心素养是什么?核心素养涵盖了知识技能、能力素养和素质修养三个方面。

它是未来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不仅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文件,核心素养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科素养:意味着学生能够掌握自己所学课程和相关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以及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创新素养:意味着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实现创新或改进,具有发现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和毅力。

③批判素养:意味着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价,并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

④沟通素养:意味着学生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见解、文化和背景的其他人。

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专题讲座课件

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专题讲座课件
变革。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2016)
自主发展
学会学习 健康生活
全面发 展的人
社会参与
责任担当 实践创新
文化基础
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改革的几 个问题
• 1.学科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 2.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

课堂(一节课)——学科——课程——素养
知识、技能、能力、素养之关系
课标分解与 叙写技术
学科课程标准 1单元目标 2单元目标
1课时目标 2课时目标 3课时目标
内容重组或教学化处理
• 知识结构化:体现本质,便于记忆与迁移 • 知识条件化:从何而来?补充背景知识 • 知识情境化:到哪里去?创设真实情境 • 教材处理的技术
– 新增 – 删除 – 更换 – 整合 – 重组
教学实践
交规/知识 移库/技能
情 境
路考/能力
反 思
素养 礼貌行车 安全驾驶
课程设计
指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的教学
• 促进深层学习的发生 • 教学设计:从课时到单元 • 从课程标准到课堂目标:一致 • 内容重组或教学化处理 • 强调学习方式与目标的匹配 • 教-学-评一致
教学设计:从课时到单元
课程建设像房屋建造吗?
• 你我要努力! • 你我要加强学习!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价值
•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 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 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 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
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 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

高中课改数学核心素养教案

高中课改数学核心素养教案

高中课改数学核心素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意识到其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升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及意义。

2. 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数学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明确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

3. 实践: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讨论分享,加深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符合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 学生在讨论中是否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意见。

五、教学反思:1. 教学中是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是否能够合理设计实践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3. 是否能够及时对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指导和纠正。

六、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实践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拓展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资源:数学教材、实例题、生活案例等。

以上是一份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案例范本,希望可以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祝教学愉快!。

《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设计

《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设计

《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是现在教育界的热词,即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这一素养就是对于人的培养,简言之是“育人”,也是为了让人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生活,从容的面对各种未知与挑战。

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是借助学校这个教育平台来习得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

核心素养也是学生适应社会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素养。

核心素养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直指教育的本真——育人。

因此,我们要立足核心素养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也为应对社会当前的改变与未来变化的需要。

一、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推进新型化课堂小学阶段,是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启蒙期”。

核心素养不可能一蹴而就,素质教育道路漫长、任重道远。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发展,学校层面应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一)改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素质教师的责任是使每位学生的个性都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即“因材施教”,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得到提高。

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素质教育。

教师要树立起一种“职业幸福感”,在幸福感中影响学生,传播快乐的学习氛围。

教师也要志存高远,有长远的目光,才能引领学生有更高的追求目标。

所谓的“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

教师教学已逐渐转型,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更注重“开放性、多元化、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只是教学的参与者,学生是学习中的主动者,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发现学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依据学生个人差异性,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方向予以侧重培养。

(三)增强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发展能力学校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说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改的再出发“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取代知识传授体系,这将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意义深远。

虽然素质教育早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但是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这样基础性的问题,仍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素质教育就是适度的教育,而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则是一种过度教育,具体表现在:一是功能过度。

基础教育的主要功能是让一个生物人转化和成长为社会人,过早地与成功、发达等宏伟愿景、远大理想对应起来,对于一个普通的未成年人而言,在现阶段是大而无当、虚幻空洞的。

二是内容过度。

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学些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合适?目前普遍来说,学生的书包过重,所学内容过多、过深。

三是责任过度。

全社会关心学校,学校却“办”了全社会。

校园内,购物、吃饭、安保、医疗等所有的一切都归学校管。

校长充当了炊事员、采购员、保安员等角色,把所有事情都管了,唯独没精力管教学。

地方官员大多把重视教育,简单地或者功利地理解成了办学校、建房子,很少关心教育本身。

政府责任过度,往往就是政绩的过度、基建的过度、浪费的过度。

知而不行:几十年来,素质教育这一理念,无论是在各级党委、政府还是基层学校,无论是在教育内部还是社会各界,无论是在专家学者还是平民草根中,都得到了广泛认同,但现实状况是,素质教育在文件制度里有地位,具体工作中排后位;在专着论文里有高度,基层实践少热度;在办学理念上有目标,办学行为上无指标;社会舆论讲得好,个人家庭做得少。

知行不一:知行不一实质就是说一套,做一套,认识与实践自相矛盾、互相否定。

具体表现为: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追求,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重分轻能的现象;课堂教学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但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言堂仍较普遍;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恶评不断,但仍以考试作为唯一手段、以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对学生苦、学生累、学生书包重、学生作业多的批评声不绝于耳,但“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意识根深蒂固,结果是让学生累倒在起跑线上。

行而罔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对素质教育的战略地位、核心目标、基本规律、重点要求、工作路径未能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解,以育才教育取代育人教育。

专家们认为,目前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既有政策设计、体制机制的缺失,又有基层实践的缺位;既有价值取向的偏离,又有教育政绩的短视;既有用人导向的误区,又有育人方向的错位。

这些问题折射出素质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基层实践的无奈与迷茫。

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在素质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面对“核心素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不要迷茫。

核心素养,将成为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取代知识传授体系,这将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意义深远。

为什么说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再出发因为核心素养,将成为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取代知识传授体系,这将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意义深远。

”素质教育从来都不只是校园围墙内的事,正所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从来没有可以离开社会环境的成长,也从来没有可以离开家庭环境的教育。

我们要树立“泛教育”的理念,家居是教育工具,社区是教育载体,景观是教育因素,城市、乡村是教育场所;家长是教育者,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互为环境互为教育者。

实施素质教育,每一个学校、每一个课堂、每一个家庭都可以从自身改起,从现在做起。

二、《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中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包含哪些具体内容?文化基础: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自主发展: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真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参与: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

三、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1、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土壤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向上成长的空间,更要关注学生向下扎根的土地。

学校要结合教师实际情况,分层培训(实现年青年教师“做中学”,转岗教师“做中思”骨干教师“做中创”),从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转变教育观念,达成“三转变”,即从“应试教育”向提升“核心素养”转变;从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从管、灌、压向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转变。

让教师真真正正转变成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辅导学生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真真正正做到让核心素养立足课堂。

2、推进启发式教学聚焦核心素养培育我们要努力创设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

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

但是这些课堂上的教学多数仍以教师讲授、提问和学生被动回答为主要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虽有利于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给学生独立探究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质疑、自主探究,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深入推进启发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以往的课堂上教师提问的问题,多数是“对不对”“是不是”的判断性问题和“是什么”的陈述性问题;对于“为什么”的解释性问题和“你是怎么看的”评价性问题比较少。

这些判断性问题不能激发学生深度思考,不利于培养高水平的思维能力。

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接纳和利用。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深入实施启发式教学,设计有思维梯度和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当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后,教师要学会有效地接纳和利用。

3、以“五个一”为载体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一方面,我们要关注学科教学对核心素养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关注学科外活动的教育价值。

本学期我校将聚焦6大核心素养,以“五个一”为载体(即一副好口才、一手好书法、一个好身体、一身好习惯、一项好才艺),培养学生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一、社会责任。

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

重点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等。

2.合作担当。

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等。

3.法治信仰。

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崇尚自由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

4.生态意识。

重点是热爱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等。

二、国家认同。

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

5.国家意识。

重点是了解国情历史,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热爱祖国,认同国民身份,对祖国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觉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等。

6.政治认同。

重点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等。

7.文化自信。

重点是了解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进程;承认和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欣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三、国际理解。

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际动态、多元文化、人类共同命运等方面的认知和关切。

8.全球视野。

重点是具有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9.尊重差异。

重点是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理解、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多元文化交流等。

四、人文底蕴。

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10.人文积淀。

重点是积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11.人文情怀。

重点是以人为本,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五、科学精神。

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12.崇尚真知。

重点是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等。

13.理性思维。

重点是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务实,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

14.勇于探究。

重点是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能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通过科学方法检验求证、得出结论等。

六、审美情趣。

主要是个体在艺术领域学习、体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15.感悟鉴赏。

重点是学习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等。

16.创意表达。

重点是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具有生成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提升生活品质等。

七、学会学习。

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式、方法、进程等方面的选择、评估与调控。

17.乐学善学。

重点是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注重合作;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等。

18.勤于反思。

重点是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清楚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19.数字学习。

重点是具有信息意识;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等。

八、身心健康。

主要是个体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20.珍爱生命。

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1.健全人格。

重点是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22.适性发展。

重点是能正确判断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有计划、高效地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九、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

23.热爱劳动。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广泛参加各种形式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等。

24.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敢于质疑;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并进行理性分析,做出独立判断等。

25.问题解决。

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解决方案;具有创客意识,能将创新理念生活化、实践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