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4.1 几何图形》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第四章⼏何图形初步4.1 ⼏何图形4.1.1 ⽴体图形与平⾯图形第1课时认识⼏何图形【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活中的⼤量图⽚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何图形,认识⼀些简单⼏何体(长⽅体、正⽅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何体.【过程与⽅法】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何图形,由⼏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步丰富学⽣对⼏何图形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识别简单⼏何体.【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何图形.⼀、情境导⼊,初步认识播放北京奥运会的⽐赛场馆宣传⽚.导语: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都北京举⾏,尽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但它永远铭刻在每⼀个中国⼈的⼼中,让我们⼀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鸟巢)图.(出⽰章前图)你能从中找到⼀些熟悉的图形吗?学⽣看书⼩组讨论交流.引导学⽣从周围的事物(如建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找到⼀些美丽图形的图⽚或实物,互相交流,并思考在这些图⽚或实物中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吗?【教学说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祖国的综合国⼒,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鸟巢)图作为引例能调动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进⾏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信⼼和⾃豪感.通过多媒体向学⽣展⽰丰富的图形世界,给学⽣带来直观感受,让学⽣体会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从中找出⼀些熟悉或不熟悉的⼏何图形,并结合⽣活中具体例⼦(如建筑设计、艺术设计等),说明研究⼏何图形的应⽤价值,从⽽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找⼀找探索教材第115页思考题并出⽰实物(如地球仪、字典及魔⽅等)及多媒体演⽰(如⾕堆、铅笔、帐篷、卢浮宫、⾦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教学说明】长⽅体、正⽅体、圆柱、圆锥、球都是学⽣已经学习过的图形,棱柱、棱锥也是学⽣很熟悉的图形,通过找⼀找,结合具体实例引⼊.从熟悉的⽣活中识别⽴体图形,不仅帮助学⽣理解,⽽且让他们感受⽣活中处处有数学.议⼀议出⽰已准备好的教具棱柱、圆柱、棱锥、圆锥模型,让学⽣看⼀看,⽐较观察后说说它们的异同.(教师巡视指导,提倡学⽣尽量⽤⾃⼰的语⾔描述,互相补充.)看⼀看再动⼿摸⼀摸,观察、感觉⼏何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为了更好地识别⼏何体.想⼀想⽣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体图形呢?⼩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提醒学⽣体会⼏何图形与⽣活的密切联系.赛⼀赛⼩组长组织组员完成教材第116页思考题,并进⾏学习汇报.让学⽣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完成平⾯图形学习,交流各⾃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的⾃主学习能⼒.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如图,将下列两个图形沿AB剪开,再展开,实际动⼿做⼀做,再对照实物画出展开后的图形.【解析】圆锥的侧⾯展开图是⼀个扇形,底⾯是⼀个圆.圆柱的侧⾯展开图是⼀个矩形,两底⾯是两个等圆.由此我们可以了解组成圆锥和圆柱的基本图形.解:圆锥、圆柱的展开图如下:【教学说明】认识⼀个图形的组成,实际动⼿操作是最有效的途径.解完这道题,你应得到这样的启⽰:实践是认识⽣活、认识世界的必经之路.例2 请说出下列⼏何体的名称,再根据你的感受简要说说它们的⼀些特征.【分析】(1)—(6)的名称⽐较容易识别,要善于发现其中所体现的独特特征.解:(1)圆柱.特征:两个底⾯是圆的⼏何体;(2)圆锥.特征:像锥体,且底⾯是圆;(3)正⽅体(也叫⽴⽅体).特征:所有⾯都是正⽅形;(4)长⽅体.特征:其侧⾯均为长⽅形(特殊情况有两个⾯为正⽅形);(5)棱柱.特征:底⾯为多边形,侧⾯为长⽅形;(6)球.特征:圆圆的实体.【教学说明】⼏何体的识别以直观为主,其⼏何特征也以形象感觉说明即可.当然,你还可以尽可能地从其他⾓度去感受这些⼏何体的特征,因为观察⾓度的变化,发现的特征就可能不⼀样.试试看.例3 先观察下列图形,再动⼿填写下表.【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四边形被⼀条对⾓线分成两个三⾓形,从五边形的⼀个顶点可以引2条对⾓线,六边形被对⾓线分成4个三⾓形,从n边形的⼀个顶点可以引出的对⾓线条数恰为其边数与3之差即(n-3)条.所以构成的三⾓形为边数与2之差,即(n-2)个.解:2,4,n-3;2,4,n-2.四、运⽤新知,深化理解1~2.教材第116页练习.【教学说明】这两道题较为简单,教师可让学⽣⼝答,如学⽣回答不全教师可补充.【答案】略五、师⽣互动,课堂⼩结请学⽣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3.选做题:(1)收集⼀些常见的⼏何体的实物;(2)设计⼀张由简单的平⾯图形(如圆、三⾓形、直线等)组合成的优美图案,并写上⼀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本节教学应通过实际问题启发、做、想、试等⽅式让学⽣主动探索来认识知识,在学⽣⾃⼰动⼿实践、⼩组合作的基础上,发现并认识⽴体图形与平⾯图形,这样的教学,可使学⽣得到探索发现的成功感,⾃然获取知识并形成应⽤能⼒.第2课时从不同⽅向看⽴体图形和⽴体图形的展开图【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不同⽅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向观察同⼀物体可能看到不⼀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向看.2.通过实际操作,能认识和判断⽴体图形的平⾯展开图.【过程与⽅法】在⽴体图形与平⾯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空间观念,培养⼏何意识.【情感态度】激发学⽣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识别⼀些基本⼏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图形.【教学难点】画出从正⾯、左⾯、上⾯看正⽅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图.⼀、情境导⼊,初步认识多媒体演⽰庐⼭景观,请学⽣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跨越学科界限,以苏东坡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不识庐⼭真⾯⽬,只缘⾝在此⼭中.”营造⼀个崭新的数学学习氛围,并从中挖掘蕴含的数学道理.⽐⼀⽐讲台上依次放置粉笔盒、乒乓球、热⽔瓶.请四位学⽣上来后按照不同的⽅位站好,然后向同学们汇报各⾃看到的情形.从⾝边的事物⼊⼿,采⽤游戏的形式,有助于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的学习潜能,感受新知.⾃⼰从中发现从不同的⽅向看,确实看到的可能不⼀样.如何进⾏楼房的图纸设计?出⽰楼房模型.多媒体展⽰神⾈⼋号⽆⼈飞船.问:如何进⾏飞船的图纸设计?(出⽰三张设计平⾯图),并问每张图分别从什么⽅向看?看起来,楼房、航天飞船等均是⽴体图形,但是设计图都是平⾯图形,建筑单位、⼯⼚均按照平⾯设计图加⼯,其中⼀个⼩零件如课本第117页图4.1-6,先需要看的图是图(2),所以,我们要研究⽴体图形从不同⽅向看它得到的平⾯图.进⼀步培养学⽣的空间想象能⼒以及与他⼈合作交流的能⼒.⼆、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 1 分别从正⾯、左⾯、上⾯观察乒乓球、粉笔盒、茶叶盒,各能得到什么平⾯图形?(出⽰实物)让学⽣从不同⽅向观察⽴体图形,体验⽴体图形转化为平⾯图形的过程.长⽅体、圆锥分别从正⾯、左⾯、上⾯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画.(出⽰实物)这样,我们将⽴体图形转化成了平⾯图形,以四⼈⼩组为学习单位进⾏⼩组创作,培养学⽣的观察⼒和创新能⼒.教科书第117页图4.1-7,从正⾯、左⾯、上⾯观察得到的平⾯图形你能画出来吗?适当变动正⽅体的摆放位置,你还能解决吗?【教学说明】⼩组合作学习,你摆我答,动⼿画⼀画,展⽰此活动设计既能引发学⽣动脑思考、动⼿实践,在你摆我答的⼩组合作学习中,⼜给学⽣创造了交流的机会,引导学⽣学会合作,突破创新,达到共同提⾼的⽬的.探究2 (1)出⽰教材第118页图4.1-9的平⾯展开图,让学⽣说⼀说这是什么⽴体图形?【教学说明】教师让学⽣回答,若学⽣对此有困难,可让学⽣⾃⼰动⼿画⼀画,剪⼀剪,仔细体会.(2)让学⽣拿出⾃⼰的墨⽔盒或其他正⽅体⽅盒,动⼿剪⼀剪,看能得到⼏种正⽅体的展开图.【教学说明】正⽅体的展开图是教学重点,教师必须对此重视,让学⽣以⼩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和剪切,争取尽可能地多剪出⼏种展开图,教师根据学⽣回答情况予以板书和归纳.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你能画出如图所⽰的正⽅体和圆柱体的从不同⽅向看到的平⾯图形吗?试试看!【分析】正⽅体的从不同⽅向看到的平⾯图形都是正⽅形,圆柱体从正⾯、左⾯看到的平⾯图形都是长⽅形,从上往下看是圆.解:正⽅体看到的结果分别如图所⽰:圆柱体看到的结果如下所⽰:例2 (1)前⾯所讲的苏东坡的《题西林壁》中有⼀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请⽤简单的⼏何图形画出这句话所表达的意境.(2)同伴交流⼀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特别谈谈对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迪.【分析】从诗句的意思中应看出这句话是以群⼭为背景的.诗句中所蕴含的哲理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互相交流⼗分必要.解:(1)如图(2)以下启⽰供参考:“变换思考⾓度,获得的结论就不同”.“从不同⾓度看同⼀问题,可能获得不同的解决途径”等.例 3 如图,需要再补画⼀个⾯,折叠后才能围成⼀个正⽅体,下⾯是四位同学补画另⼀个⾯的情况(图中阴影部分),其中正确的是().【分析】A、C、D三项中的展开图都不能围成正⽅体,只有B项符合要求.【答案】B四、运⽤新知,深化理解1~3.教材第118~119页练习.【教学说明】这⼏道题是考查⽴体图形的视图和展开图的.题⽬较为简单,教师可让学⽣举⼿回答.【答案】1.(1)是从上⾯看到的;(2)是从正⾯看到的;(3)是从左⾯看到的.2.圆柱体—(4),圆锥体—(6),三棱柱—(3).3.C五、师⽣互动,课堂⼩结请学⽣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提醒学⽣注意:多看,多动⼿,多想象,是学好⼏何知识的基本途径之⼀.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教学应通过引导观察和实际动⼿操作,让学⽣主动探索来认识知识,在学⽣⾃⼰动⼿实践、⼩组合作的基础上,发现从不同⾓度看物体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在实践中体验认识⽣活与客观世界,并逐步养成勤于动⼿,善于观察,勇于思考的学习习惯.4.1.2 点、线、⾯、体【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实例,学⽣进⼀步认识点、线、⾯、体的⼏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法】培养学⽣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和概括等能⼒,同时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的思想.【情感态度】学⽣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主学习的⽅式.【教学重点】认识点、线、⾯、体的⼏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在实际背景中体会点的含义.⼀、情境导⼊,初步认识多媒体演⽰西湖风光,垂柳、波澜不起的湖⾯、⾳乐喷泉、⾬天、亭⼦……随着镜头的切换,学⽣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教师引导学⽣注意观察:垂柳像什么?平静的湖⾯像什么?湖中的⼩船像什么?随着⾳乐起伏的喷泉⼜像什么?在岸边的亭⼦中我们寻找到了哪些⼏何图形?从中感受⽣活中的点、线、⾯、体.【教学说明】从西湖风光引⼊新课,引导学⽣观察⽣活中的美妙画⾯,不仅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且让学⽣对点、线、⾯、体有了初步的形象认识,感知知识来源于⽣活.如“点”是没有⼤⼩的,学⽣难以真正理解,可以借助湖中的⼩船、地图上⽤点表⽰这些⽣活实例在城市的位置,让学⽣体会到“点”的含义.⼆、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课件演⽰:灿烂的星空,有流星划过天际;汽车⾬刷;长⽅形绕它的⼀边快速转动;问:这些图形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观察、讨论,让学⽣共同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动成体”.让学⽣举出更多的“点动成线、线动成⾯、⾯动成体”的例⼦.⼩组合作学习,学⽣利⽤学具完成教材第120页练习第2题.(动⼿转⼀转)【教学说明】教师利⽤多媒体动态演⽰,让学⽣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合作学习,感悟知识的⽣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学⽣⾃⼰动⼿实践操作,加深学⽣印象,化解难度.教师展⽰图⽚(建筑或⽣活的实物等),让学⽣找找⽣活中的平⾯、曲⾯、直线、点等.让学⽣找出⽣活中更多的包含平⾯、曲⾯、直线、曲线、点的例⼦.1.教材119页思考,并回答它的问题.【教学说明】引导学⽣观察后得出结论:⾯与⾯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2.教材120页练习第1题(提供实物,议⼀议,动⼿摸⼀摸),对于第1题,思考以下问题:这些⽴体图形是由⼏个⾯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圆锥的侧⾯与底⾯相交成⼏条线,是直线还是曲线?正⽅体有⼏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条边?【教学说明】让学⽣⾃⼰体会并⼩组讨论得出点、线、⾯、体之间的关系.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 1 直观地认识形形⾊⾊的平⾯图形,特别是对简单的多边形——三⾓形有更多的感觉,认识多边形可由三⾓形组合⽽成.如:有边长为1的等边三⾓形卡⽚若⼲张,使⽤这些三⾓形卡⽚拼出边长分别是2,3,4,……的等边三⾓形,这些等边三⾓形的边长为n,所⽤卡⽚总数为S:试求当n=12时,S=_______.【分析】据图可以看出,当n=2时,S=4;当n=3时,S=9;当n=4时S=16,由此可推出:卡⽚总数S与边长n之间的关系式S=n2,故所求答案为144.例 2 利⽤点、线、⾯、体的⼏何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进⾏图形分割与变化.如:苏学美同学为班级“学⽣专栏”设计了报头图案,并⽤⽂字说明图案的含义,如图(1).请你⽤最基本的⼏何图形(如直线、射线、线段、⾓、三⾓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圆弧等)中若⼲个,为“环保专栏”在图(2)⽅框中设计⼀个报头图案,并简要说明图案的含义.【教学说明】本题由学⽣⾃主完成,互相交流.四、运⽤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1)柱体的两个底⾯⼀样⼤;(2)圆柱的⾯与⾯的交线都是圆;(3)棱柱的底⾯是四边形;(4)棱柱的侧⾯⼀定是长⽅形;(5)长⽅体⼀定是柱体;(6)长⽅体的⾯不可能是正⽅形.A.(1)(2)(4)B.(1)(2)(5)C.(2)(3)(5)D.(2)(4)(5)2.⼀个⼏何体只有⼀个顶点、⼀个侧⾯、⼀个底⾯,则这个⼏何体是()A.棱柱B.棱锥C.圆锥D.圆柱3.飞机飞⾏表演在空中留下漂亮的“彩带”⽤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在朱⾃清的《春》中有描写春⾬“像⽜⽑,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的语句,这⾥把⾬看成了_______,这说明_______;把⼀张纸对折,形成⼀条折痕,⽤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铁丝围成⼀个长⽅形,绕它的⼀边旋转,形成⼀个_______,这说明_______.4.如图是在⼀个正⽅体的⼀个⾓挖去⼀个⼩正⽅体后得到的⼏何体,这个⼏何体的顶点个数是_______.5.请你从数学的⾓度描述下列现象.(1)国庆之夜,炸响的礼花在天空中(瞬间)留下美丽的弧线;(2)⽤⼀条拉直的细线切⼀块⾖腐;(3)将2012张⼗六开的⽩纸摞成长⽅体.【教学说明】教师先让学⽣⾃主完成上述⼏题,然后让学⽣回答并予以点评.【答案】1.B 2.C 3.点动成线线线动成⾯⾯与⾯相交成线圆柱体⾯动成体4.145.(1)点动成线(2)线动成⾯(3)⾯动成体五、师⽣互动,课堂⼩结请学⽣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要求学⽣留⼼观察⾝边的事物,从实际⽣活中感受理解⼏何知识.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3.“当你远远地去观察霓虹灯组成的图案时,图案中的每个霓虹灯就是⼀个点;在交通图上,点⽤来表⽰每个地⽅;电视屏幕上的画⾯也是由⼀个个⼩点组成;运⽤点可以组成数字和字母,这正是点阵式打印机的原理.”说说你对上述这段叙述的理解和体会.本节教学重在指导学⽣通过观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何图形的形成过程,把培养学⽣的观察、思考、提炼的素质放在⾸位.学⽣之间可以以⼩组为单位,在合作中交流,使知识的认识变为学⽣主动参与的过程.4.2 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直线、射线、线段【知识与技能】1.进⼀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逐步掌握它们的表⽰⽅法.2.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条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3.会画⼀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过程与⽅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在图形的基础上发展数学语⾔.【情感态度】初步体验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段,并能初步应⽤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何图形的意义.【教学重点】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学会正确表⽰直线、射线、线段,逐步使学⽣懂得⼏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能够把⼏何图形与语句表⽰、符号书写很好地联系起来.⼀、情境导⼊,初步认识1.观察教材第125页图4.2-1.2.学校总务处为解决下⾬天学⽣⾬伞的存放问题,决定在每个班级教室外钉⼀根2⽶长的装有挂钩的⽊条.本校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个班,问⾄少需要买⼏颗钉⼦?你能帮总务处的师傅算⼀算吗?【教学说明】创设实际问题情景,引导学⽣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学⽣按照学习⼩组,利⽤打好的⼩洞,10cm长,1cm宽的硬纸条和撒扣进⾏实践活动,⼩组之间交流实践成果,相互补充完善,并解决问题1和2得到直线性质:两点确定⼀条直线.画⼀画要求学⽣分别画⼀条直线、射线、线段,教师给出规范表⽰⽅法.【教学说明】学⽣通过动⼿实践,观察分析,猜想,合作交流,体验并感悟到直线的性质.让学⽣⾃⼰归纳性质,在⼩组交流中完善表述.(教学中学⽣⽤⾃⼰的语⾔描述性质,语⾔可能不够准确简练、完整细致,⾯对这种情况,不必操之过急,要允许学⽣有⼀个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结合⾃⼰所画图形寻找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交流.思考:怎样由⼀条线段得到⼀条射线或⼀条直线?举出⽣活中⼀些可以看成直线、射线、线段的例⼦.设计意图:在⾃⼰动⼿画好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基础上,要求学⽣说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的是使学⽣进⼀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完成教科书126页练习,使学⽣逐步懂得⼏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数学活动独⽴探究:画⼀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说说你的想法.⼩组交流补充.教师边说边⽰范尺规作图并要求学⽣写好结论.【教学说明】慢慢让学⽣读清楚题意并学会按照要求正确画出图形.并让学⽣⾃⼰说出想法,培养学⽣独⽴操作、⾃主探索的数学实验学习能⼒.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动⼿画⼀画,邀同伴讨论下列问题:(1)过⼀个已知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2)过两个已知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3)过三个已知点⼀定可以画出直线吗?(4)经过平⾯上三点A,B,C中的每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5)借鉴(4)的结论,猜想经过平⾯上四点A,B,C,D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不能画,请简要说明理由,如能画,画出图来.【分析】解答本题时,要仔细读题,注意体会不同问题间的细微区别,以便求得正确的答案.解:(1)过⼀点可以画⽆数条直线.(2)过两个点可以画唯⼀的⼀条直线.(3)过三个已知点不⼀定能画出直线,当三点不共线时,不能作出直线;当三点共线时,能画⼀条直线.(4)当A,B,C三点不共线时,过其中的每两点可以画⼀条直线,所以共有三条直线;当A,B,C三点共线时,上⾯画的三条直线重合了,只能画⼀条直线,如图(⼀):(5)经过平⾯内四点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有三种结果,如图(⼆):①当A,B,C,D四个点在同⼀条直线上时,只可以画出⼀条直线.②当A,B,C,D四个点有三个点在同⼀条直线上时,可画出4条直线.③当A,B,C,D四个点中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条直线上时,可画出6条直线.【教学说明】题(3)和题(4)中分别没有明确平⾯上三点,四点是否在同⼀条直线上,解答时要分各种可能情况解答,这种解答⽅法叫分类讨论.运⽤分类⽅法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形,不能丢掉任何⼀种,否则就不完整,不全⾯.例 2 如图(1)(2)(3)中给出的直线,射线,线段,根据它们各⾃性质,判断其能否相交?【分析】这是⽤⼏何图形语⾔给出的已知条件的例题,读懂图形语⾔是学习⼏何知识的基础.结合直线、射线、线段的⼏何性质作出判断.解:图(1)中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图(2)中射线CD与直线AB不相交,因为射线CD是以C为端点C向D所在⽅向延伸的;图(3)中射线CD与线段AB不相交,因为线段AB不能延伸,⽽射线CD延伸⽅向为C向D所在⽅向,故它们不相交;图(4)中线段AB与线段CD不相交,因为线段AB与线段CD都不能延伸.【教学说明】本题解答关键在理解三种基本图形的延伸性质.四、师⽣互动,课堂⼩结请学⽣互相交流我知道了哪些概念?我学会了什么解题⽅法?我发现了什么新知识?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主要介绍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表⽰⽅法,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是典型的概念教学课.教学中,教师应给学⽣充分探寻直线的基本知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表⽰⽅法的素材和动⼿动脑、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励学⽣在活动观察时感受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体验.提醒学⽣结合⽣活经验、留⼼周围事物,借助实物来认识图形.第2课时⽐较线段的长短【知识与技能】1.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较线段的⼤⼩.2.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过程与⽅法】利⽤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情感态度】初步应⽤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何图形的意义.【教学重点】线段⼤⼩⽐较,线段的性质.【教学难点】线段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法及运⽤.⼀、情境导⼊,初步认识问题1你怎么⽐较两个⼈的⾝⾼?问题2为什么有些⼈过马路到斜对⾯,没有⾛⼈⾏横道呢?【教学说明】上个课时介绍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本课时的学习通过向学⽣提出以上两个问题,让学⽣产⽣疑问进⽽激发对本课时内容的学习兴趣.⼆、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 你能⽤直尺(没有刻度)和圆规画⼀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吗?已知线段a,作线段AB,使AB=a.由于直尺没有刻度,因此直尺的作⽤是画线,不能进⾏度量,⽽圆规当半径不变时,可以把⼀条线段任意移动,因此圆规的作⽤是度量,于是有下列画法:(1)画射线AC;(2)以点A为圆⼼,a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C于点B,线段AB就是符合条件的线段.【教学说明】在学⽣总结画法时,注意语⾔的简洁与规范,及时纠正学⽣不规范的表述.探究2 如何⽐较线段的⼤⼩?【教学说明】教师先在⿊板上任意画两条线段AB、CD,怎样⽐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接着让学⽣独⽴思考,然后请学⽣把⾃⼰的⽅法进⾏演⽰,说明学⽣思考⽐较⽅法,可能有两种⽅法,⼀是分别⽤刻度尺量出线段的长度,⽐较长度即可(度量法),⼆是把其中的⼀条线段移到另⼀条线段上进⾏⽐较(叠合法).探究3 在⼀张透明的纸上画⼀条线段AB,折叠纸⽚,使端点A、B重合,折痕与线段的交点我们叫做线段的中点,你能给线段的中点下定义吗?由线段的中点,你能得到哪些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学说明】学⽣动⼿操作,观察猜想,寻找数量关系,发现线段的中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于是可以概括出线段中点定义.即把⼀条线段分成相等两部分的点叫线段的中点.再进⼀步考虑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如图:则有(1)AC=BC;(2)AC=BC=12AB;(3)AB=2AC=2BC.探究4 教材128页思考题.学⽣分组讨论: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如果要你选择,你⾛哪条路?为什么?在⼩组活动中,让他们猜⼀猜,动动⼿,再说⼀说学⽣交流⽐较的⽅法.除它们外能否再修⼀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为什么?⼩组交流后得到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教学说明】教师结合图形提⽰:此时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作线段AB,在AB的延长线取点C,使BC=2AB,M是BC的中点,若AB=30cm,求BM的长.解:如图,因为AB=30cm,所以BC=60cm,⽽M为BC的中点,所以BM=1。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图形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图形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4章图形的认识4.1 几何图形 (1)4.2 线段、射线、直线 (4)第1课时线段、射线、直线 (4)第2课时线段长度比较 (8)4.3 角 (13)4.3.1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 (13)4.3.2 角的度量与计算 (17)第1课时角的度量与计算 (17)第2课时余角与补角 (20)章末复习 (24)4.1 几何图形【知识与技能】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教学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观察下列图片,你能抽象出哪些图形?2.观察教师四周,看看有哪些你熟悉的图形?【教学说明】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步入丰富的几何世界.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前面同学们列举出了一些我们常见的图形,这些图形都是什么图形呢?【归纳结论】从物体外形中抽象出来的图形称为几何图形.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2.观察下面的图形.这些图形与下面的哪个立体图形对应?【教学说明】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对几何形状的感性认识.3.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这些图形是什么图形呢?【归纳结论】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是平面图形.4.观察下列交通标志,这些标志中含有哪些平面图形呢?虽然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如正方体的每个侧面都是正方形.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往往会看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如图,整体上看,我们看到的是长方体;看不同侧面,看到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从长方形或正方形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点、线段.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断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5.观察下列长方体.(1)从不同方向看,然后说出得到的各种平面图形.(2)你能从这个立体图形中得到哪些平面图形.【教学说明】教师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完成.6.操作:将一个正方体沿着它的棱剪开,但不剪断,你能得到一个什么形状的平面图形.请相互交流.【归纳结论】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展开后是一个平面图形.【教学说明】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各组图形都是平面图形的一组是(C)A.三角形、圆、球、圆锥B.线段、角、梯形、长方体C.角、三角形、四边形、圆D.直线、圆柱、长方形、圆2.如图的圆锥是下面(B)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到的.3.生活中有许多立体图形,想象下列物体分别与哪些图形相类似?(1)易拉罐;(2)铅笔盒;(3)一堆沙子;(4)足球;(5)螺母;(6)金字塔.答案:(1)圆柱(2)长方体(3)圆锥(4)球体(5)棱柱(6)棱锥4.如下图所示,把下面几何体的标号分别写在相对应的括号里面.长方体:{ };棱柱体:{ };圆柱体:{ };球体:{ };圆锥体:{ }.答案:长方体:{②⑤⑧};棱柱体:{②④⑤⑧};圆柱体:{①③⑥};球体:{⑦⑨};圆锥体:{⑩}.【教学说明】巩固提高.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习题4.1”中第1、2、4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感触很深,我认真的备课,制作课件,设计教学活动,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学生反应热烈,学习效果很好.不足之处是自己的语言不够简练.4.2 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线段、射线、直线【知识与技能】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平面图形的广泛应用.2.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概念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3.掌握并会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一定理.【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积累操作活动经验,初步感受说理的过程.【情感态度】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在活动中与人合作,并养成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意义及直线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性质.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观察下列图片,你们能在其中发现我们所熟知的几何图形吗?【教学说明】利用生活中熟知的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图形.让学生感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所要了解的图形的过程,同时在解答问题中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下图中,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射线、直线的分别有哪些?【归纳结论】笔直的路灯等实物都给我们以线段的形象,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2.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请相互交流,完成下表:【教学说明】让学生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规范的表示方法,并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的本质性的理解.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同时可以巩固对表示方法的掌握.教师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广泛参与、积极主动的学习.3.动手画一画,点与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归纳结论】点在直线上或点在直线外.也可以说成直线经过这个点或直线不经过这个点.4.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5.探究:(1)如图,用尽可能少的钉子把木条固定在木板上,问至少要几颗?(2)过一个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过两个点呢?【归纳结论】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教学说明】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中去真实的感受“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并在探索中发现结论、说出发现,鼓励学生相互协作、猜想验证、反思生活.实际教学中学生纷纷想办法解决问题,老师适当激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把课堂气氛推向一个高潮.这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B)A.一个B.两个C.三个D.无数个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线段AB和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B.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C.直线AB和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延长直线AB到C;B.延长射线OA到C;C.平角是一条直线;D.延长线段AB到C.4.下列四个图中的线段(或直线、射线)能相交的是(A)A.(1)B.(2)C.(3)D.(4)5.木匠师傅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木板上画出两个点,然后过这两个点探出一条墨线.这个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6.(1)如图(1)直线l上有2个点,则图中有2条可用图中字母表示的射线,有1条线段,请写出来.(2)如图(2)直线l上有3个点,则图中有_____条可用图中字母表示的射线,有_____条线段.答案:(1)射线A1A2,射线A2A1,线段A1A2.(2)4 3.7.用恰当的几何语言描述图形,图(1)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点A在直线l上;直线a与直线b相交于点O.8.如图,平面上有A、B、C、D4个点,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画线段AC、BD交于点F;(2)连接AD,并将其反向延长;(3)取一点P,使点P既在直线AB上又在直线CD上.解:所画图形如下:9.如图,在已有的线段中,能用大写字母表示不同线段共有多少条.解:线段AC上有线段3条;AB上有线段3条;BC上有线段3条;AD上有线段3条;BE上有线段3条;CF上有线段3条;∴共有3×6=18条线段.【教学说明】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和巩固练习,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了稍具难度和有创新思维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在数学发展方面的需要.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习题4.2”中第1、2、7题.反思整节课的设计亮点,第一,不拘泥于教材,广泛挖掘生活背景素材,由“生活原型——提炼抽象出几何图形——明确性质——辨析理解——操作探究活动——解释运用”这条主线贯穿始终,过渡自然,衔接自如流畅.第二,问题设计合理,学生易上手,易调动学生.比如让学生广泛挖掘生活中蕴含基本图形的例子,让学生动手操作“钉木条”,让学生交流运用性质的例子以及练习题和反馈题组的设计,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参与,自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第三,在设计中关注学生的人文价值和情感态度.强调知识的主动获得,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探究信心的扶植,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第2课时线段长度比较【知识与技能】1.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掌握并能应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定理.【过程与方法】通过班级学生之间合作及操作探究,引领学生在感受美妙多变的图形世界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比较、探究等能力.【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线段的大小比较,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教学难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方法.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在班上点两个个子差别不大的学生都坐着,他们谁高谁矮?怎么比较?2.看一看:下列图形,分别比较线段a、b的长短.【教学说明】利用生活中可以感知的情境,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让学生感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所要比较的线段大小的过程.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怎样比较下列线段AB,CD的长短呢?可以采用度量法、折叠法.2.折叠法:将线段CD移到AB上,使点C与点A重合,点B与D都在A的同侧.这时可能出现以下情况.3.如下图,点C落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设AB=a,AC=b,BC=c,则线段AC就是a与c 的和,叫做b=a+c;线段BC就是b与a的差,记作c=b-a.【教学说明】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体会方法的获得过程,同时可以巩固对表示方法的掌握.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广泛参与、积极主动的学习.4.杭州湾跨海大桥是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北起嘉兴市,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至于宁波市,全长36 km,大桥建成后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缩短了约120 km,你知道是根据什么道理吗?5.从A地到B地,有3条路,走哪条路最近呢?为什么?6.根据上面的两个实际问题,你能得到什么道理?【归纳结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7.你能用圆规画出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吗?【教学说明】小组合作交流画法。

几何图形 教学反思

几何图形 教学反思

几何图形教学反思
六都寨中学:陈锡明
本节内容主要依靠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教师从学生现实出发,让学生分组合作,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由此归纳出有关几何图形的特征。

让学生亲身经历对生活中的图形进行观察与分析,类比与归纳,抽象与概括等过程,体会其中的思想方法,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促进形象思维水平的提高和空间观念的形成,都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

而设计的活动对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有帮助。

本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1)目标明确,抓住重点,难点基本突破;
(2)注重启发探究式教学,图片导入体现了与生活的联系;活动设计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能力;
(3)语言准确,对“平面图形”加以定义,采用了类比学习,对比板书;对关键字词“不都在”和“都不在”进行了区分。

同时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需要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改正:
(1)缺少激情;
(2)在学生动手展开纸盒时,可让学生上台演示,并且为了便于复原,可只剪开不剪断,然后用彩笔在内面缝隙处画线段;
(3)在对比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时,可以将黑板忽略厚度,看作平面图形,再分别对比;同时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可以紧贴黑板演示;
(4)加强小组活动训练。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教学反思第一篇: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教学反思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第1课时二、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正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来设计的。

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实物或图片,体验、感受、认知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形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立体图形以及简单的平面图形),能识别这些几何图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

2、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使学生能根据平面展开图初步判断和制作立体图形,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识别简单的几何图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

五、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分类。

六、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等模型。

七、学生准备1.剪刀、胶水、直尺;2.收集各种形状的小物品。

马石立学校陈绪华第二篇: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典型练习题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典型练习题一、精心选一选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3cm B.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线段AB的长度C.线段AB的中点C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D.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线段AB 2.如果∠1与∠2互补,∠2与∠3互余,则∠1与∠3的关系是()A.∠1=∠3B.∠1=180°-∠3C.∠1=90°+∠3D.以上都不对3、.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且∠1比∠2小40°,则∠2的度数是()A.20°B.25°C.40°D.65°124.如图4,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CB上一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D=AC-BD B.CD=12BC C.CD=12AB-BD D.CD=AD-BC图4 5.如果线段AB=13cm,MA+MB=17 cm,那么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M点在线段AB上B.M点在直线AB上C.M点在直线AB外D.M点可能在直线AB上,也可能在直线AB外 6.下列图形中,能够相交的是().7.已知点A、B、C都是直线l上的点,且AB=5cm,BC=3cm,那么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是().A.8cm B.2cm C.8cm或2cmD.4cm8、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所得平面图形如下,则该物体可能是()9.如图所示,∠AOD=∠BOC=60°,∠AOB=100°,给出下列结论:①∠COD=20°;②∠AOC=∠BOD;③∠BOD=40°,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 B.只有②BDC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C.①② D.①②③10.如图所示,∠1=15°,∠AOC=90°,点B、O、D在同一直线上,则∠2的度数是()COAB2DO1AA.75()B.15° C.105°D.165°11.如图所示,已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N是线段AM上一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MB12.在海上,灯塔位于一艘船的北偏东60度方向,那么这艘船位于这个灯塔的()A.南偏西30°方向 C.北偏东30°方向二、填空13.如图,三棱锥有________个面,它们相交形成了________条棱, 这些棱相交形成了________个点.B.南偏西60°方向 D.北偏东60°方向14.如图1-4,A,B,C,D是一直线上的四点,则______ +______ =AD-AB,AB+CD= ______ - ______ .15.如图1-5,OA反向延长得射线 ______,线段CD向 ______ 延长得直线CD.三.解答题16、如图所示,已知A、O、B三点共线,∠COD=120°,OE是∠AOC的平分线,OF是∠BOD的平分线,求∠EOF.DCEAFOB17.如图所示,AB∶BC∶CD=3∶4∶5,M是A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M、N两点的距离为16cm.求线段AB、BC、CD的长.AMBCND18、右面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请把-10,7,10,-2,-7,2分别填入六个正方形,使得按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

数学《几何图形》教学反思

数学《几何图形》教学反思

数学《几何图形》教学反思数学《几何图形》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几何图形》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几何图形》教学反思 1【活动设计】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抽象、枯燥。

尤其在几何形体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于让幼儿牢记对形体的认识和区分,而忽视对兴趣、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在本活动中,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我采用游戏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随着“修路”和“到兔妈妈家做客”等游戏情境步步深入,同时通过音乐的有机渗透,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复习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重点)2、能用简单的话说出图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3、体验帮助他人的体验劳动成功的快乐。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活动前已经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了解这几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物质准备:1、户外场地:地上画有三角形等图形。

2、用硬纸板铺一条弯弯的大路(挖出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简单布置场景兔妈妈的家,另一老师戴头饰扮兔妈妈,准备不同形状的小粘贴。

3、幼儿每人胸前都戴上图形。

《小汽车》音乐。

【活动过程】一、游戏引发活动兴趣。

1、师:今天兔妈妈请我们去做客,可是她家太远了,我们得开车去,路上小司机们要小心哦,别撞车。

2、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开向兔妈妈家。

3、途经各图形处询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在大路的处停下,师:哎呀路坏了,怎么办啊?(鼓励幼儿想办法——铺路)二、帮兔妈妈修路。

1、引导幼儿观察路面:“这些坑都是什么形状的?来;自.大;考吧;幼.师网;请你找出和坑一样形状的图形来”。

2、提出铺路的要求: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图形来修路了,小朋友在铺路时要看清楚坑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再把它修补好。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4.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4.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4.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4.1几何图形。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点、线、面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学习了平面几何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等,对于这些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些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此外,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依赖于实物模型,对于抽象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点、线、面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2.培养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点、线、面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2.难点:对于几何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几何图形之间的基本关系。

2.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几何图形的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模型和几何图形的相关教具,如点、线、面的模型等。

2.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的介绍。

3.准备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和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几何图形知识。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和几何图形的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认识点、线、面等基本几何图形,以及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数学七年级4.1几何图形教学反思安伟

数学七年级4.1几何图形教学反思安伟

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图形认识
4.1 几何图形教学反思
任教学科:数学
任教年级:七年级
任课教师:安伟
任教单位:稳坪中学
2018年11月8日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1几何图形。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物,从实物中想象出数学中的图形,然后进行几何图形的分类。

从欣赏视频入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从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反映。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可以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小学几何知识是相对零散的,不系统的,因此通过本节课学习比小学数学相对系统了,加深了、拓展了,也更丰富了。

因此,不但要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学习当中,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初步体会几何的美,提升他们学习几何的兴趣。

不足之处:我只是根据自己的原有思路被动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缺乏一点灵活性。

部分学生在讨论立体图形的分类的时候,还不够明确,对立体图形展开后分别是什么平面图形还不熟悉,以后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有灵活性,不能一味的追求教学计划的完成而忽略学生的需求。

因此,以后多加强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培养。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 几何图形1教案与反思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 几何图形1教案与反思

4.1 几何图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1.可以从简单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2.会判断一个几何图形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能准确识别棱柱与棱锥.一、情境导入观察实物及欣赏图片: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的世界中,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本节我们就来研究图形问题.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立体图形【类型一】立体图形的认识观察下列实物模型,其形状是圆柱体的是( )解析:圆柱的上下底面都是圆,所以正确的是D.方法总结:结合实物,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类型二】立体图形的名称与分类如图所示为8个立体图形.其中,是柱体的序号为________,是锥体的序号为________,是球的序号为________.解析:分别根据柱体、锥体、球体的定义可得结论,柱体为①②⑤⑦⑧,锥体为④⑥,球为③,故填①②⑤⑦⑧;④⑥;③.方法总结:正确理解立体图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探究点二:平面图形有下列图形,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平行四边形,④立方体,⑤圆锥,⑥圆柱,⑦圆,⑧球体,其中平面图形的个数为( )A.5个B.4个C.3个D.2个解析:根据平面图形的定义: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可判断①②③⑦是平面图形.故选B.方法总结:区分平面图形要记住平面图形的特征,即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探究点三:几何图形的构成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图①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图②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3)图①中共有了多少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吗?图②呢?(4)图①和图②中各有几个顶点?解析:根据长方体、圆锥的构成特点解答.解:(1)图①是由6个面组成的,这些面都是平的面;(2)图②是由2个面组成的,1个平的面和1个曲的面;(3)图①中共有12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图②中有1条线,是曲线;(4)图①中有8顶点,图②中只有1个顶点.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联系实物的形状与面的形作对比,然后作出判断,平面与平面相交成直线,曲面与平面相交成曲线.三、板书设计1.立体图形特征: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2.平面图形特征: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3.几何图形的构成元素本节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认识.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征.【素材积累】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七年级数学上册《4.1 几何图形》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册《4.1 几何图形》教学反思

作品编号:782345167624791823987学校:哇代古丰市然眉山镇村庄小学*教师:周喻王*班级:王者伍班*《4.1 几何图形》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第一节,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与生活,而且数学与生活也密切相关。

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不仅是知识的构建与运用、技能的形成与巩固,也包含了生活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学习策略的完善,情感的丰富和价值观的形成。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课件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图形入手,引出了几何图形的概念,在复习学生前两个学段学习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引出了立体图形与立体图形的概念。

结合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图形与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用处很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采取合作交流的探究式进行学习,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不断出现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使生活经验、学习方法等得到提高。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到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给学生(多媒体课件展示)实物:茶杯(圆柱形)、苹果、乒乓球、漏斗、长方形和正方形包装盒让学生观察、思考、联想,逐一引导学生积极回答,点评后归纳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基本的立体图形。

2、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

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制作了长方体、六棱柱、圆柱体、圆锥、四棱锥等立体模型。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立体图形的种类:柱体、锥体和球体。

通过直观的观察、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总结出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口语表达或板书,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动口,以达到教学要求。

及时借助多媒体展示来指导学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教学问题。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说课稿:4.1.1 《几何图形》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说课稿:4.1.1 《几何图形》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说课稿:4.1.1 《几何图形》一. 教材分析《几何图形》是七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包括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人教版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建立几何图形的概念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几何图形,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教学难点:几何图形的判定方法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和黑板等,直观展示几何图形,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图形,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介绍各种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逐步理解和掌握。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5.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释疑解惑。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有条理,突出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 几何图形1教案与反思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 几何图形1教案与反思

4.1 几何图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3.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4.在对图形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积累处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一、情境导入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中,许多美丽的图形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识别立体图形【类型一】识别立体图形如图,在给出的实物图中,(1)哪些是你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2)请你从图中找出与圆锥、圆柱类似的几何体;(3)你还能发现哪些物体的形状与我们学过的几何体相同或相近?解:(1)物体a,d,类似于圆柱;物体l类似于圆锥;(3)物体e是棱锥;物体f,k是球体.方法总结:考查了对现实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结合所学几何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类型二】立体图形构成的元素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图①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2)图②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3)图①中共有了多少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吗?图②呢?(4)图①和图②中各有几个顶点?解析:(1)根据长方体的面的特点解答;(2)根据圆锥的面的特点解答;(3)根据长方体和圆锥的线的特点解答;(4)根据长方体和圆锥的顶点情况解答.解:(1)图①是由6个面组成的,这些面都是平的面;(2)图②是由2个面组成的,1个平的面和1个曲的面;(3)图①中共有12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图②中有1条线,是曲线;()图①中有8个顶点,图②中只有1个顶点.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联系实物的形状与面的形状作对比,然后作出判断,平面与平面相交成直线,曲面与平面相交成曲线.【类型三】几何体的分类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分类:解析:此题作为一道开放型题,分类的方法非常多,只要能说明分类的理由即可.但要注意:按某一标准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分类标准不同时,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尽相同.解:本题答案不一,如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2)(3)(5)和(6)都是柱体,(4)(7)是锥体,(1)是球体.方法总结:生活中常见几何体有两种分类:一种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一种按平面和曲面分类.探究点二:几何体的形成笔尖画线可以理解为点动成线.使用数学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1)流星划破夜空,留下美丽的弧线;(2)一条拉直的细线开了一块豆腐;(3)把一枚硬币立在桌面上用力一转,形成一个球.解析:解释现象关键是看其属于什么运动.解:(1点动成线;(2)线动成面;(3)面动成体.方法总结: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关键是要找到生活实例与数学知识的连接点,如第(1)题可将流星看作一个点,则“点动成线”.如图所示,将平面图形绕轴旋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解析:半圆绕其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球.故选A.方法总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以运动的观点观察静止的点、线、面,就能得到千姿百态的几何图形.解答此题可动手操作,也可以空间想象.探究点三: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类型一】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解析:选项A是“田”字形,选项B是“凹”字形,选项D是“L”型,它们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只有选项C是“一四一”型,符合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形式,故选C.方法总结:方法1:根据正方体的11种表面展开图逐个进行选项核对;方法2:由于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不包括“L”型、“田”字形和“凹”字形,故可采用排除法进行判断.【类型二】正方体的相对面小威制作了一个正方体广告牌,并在各个表面上书写了汉字或符号,其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原正方体中的“州”字所在面的对面所标的是________.解析:将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折叠后可知:“郴”与“您”相对,“州”与“迎”相对,“欢”与“!”相对.故填“迎”.方法总结:将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折叠找到相对的面,再判断相应面上的字.【类型三】由展开图判断几何体下面的展开图能拼成如图立体图形的是( )解析:立体图形是三棱柱,展开图应该是:三个长方形,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位于三个长方形两侧;A答案折叠后两个长方形重合,故排除;C、D折叠后三角形都在一侧,故排除.故选B.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理解和掌握几何体的展开图,要注意多从实物出发,然后再从给定的图形中辨认它们能否折叠成给定的立体图形.三、板书设计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几何体⎩⎪⎨⎪⎧柱体⎩⎨⎧圆柱棱柱锥体⎩⎨⎧圆锥棱锥球体图形的构成元素⎩⎨⎧点:点动成线线:线动成面面:面动成体 2.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棱柱的展开图圆柱的展开图圆锥的展开图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改变以往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数学学习活动中,应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活动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妙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点、线、面、体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习中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亲身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感悟知识的形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素材积累】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几何图形的教学反思

几何图形的教学反思

几何图形的教学反思篇一:几何图形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多姿多彩的图形》第一节,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与生活,而且数学与生活也密切相关。

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不仅是知识的构建与运用、技能的形成与巩固,也包含了生活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学习策略的完善,情感的丰富和价值观的形成。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课件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图形入手,引出了几何图形的概念,在复习学生前两个学段学习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引出了立体图形与立体图形的概念。

结合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图形与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用处很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采取合作交流的探究式进行学习,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不断出现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使生活经验、学习方法等得到提高。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到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给学生(多媒体课件展示)实物:茶杯(圆柱形)、苹果、乒乓球、漏斗、长方形和正方形包装盒让学生观察、思考、联想,逐一引导学生积极回答,点评后归纳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基本的立体图形。

2、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

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制作了长方体、六棱柱、圆柱体、圆锥、四棱锥等立体模型。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立体图形的种类:柱体、锥体和球体。

通过直观的观察、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总结出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口语表达或板书,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动口,以达到教学要求。

及时借助多媒体展示来指导学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教学问题。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生活中的问题。

7上4.1《几何图形(1)》教学反思

7上4.1《几何图形(1)》教学反思

4.1.1几何图形(1)教学反思第四章是初中教学第一次涉及几何内容,可以说是几何的入门阶段.所以,七年级教科书安排第一节:多彩的几何图形,使学生能够从直观感受生活中丰盛的几何图形中产生对几何图形学习的兴趣.同时,安排这一节也反映了数学学习中最严重的学习思想—化归思想,即任何繁复的图形都是由简单图形演化而来,而要能够解决关于繁复图形的有关问题必须首先学习简单图形的性质,从而把繁复图形的问题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的知识去解决.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收到优良的效果.因此,本课采用启发诱导、实例探究、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揭示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以“生动探索”为基础,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与障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力,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胜利之处:本节所选例题主要让学生知道数学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如何对日常所观察到的平面与立体图形进行分类,利用情景引课,尝试指导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比较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欠缺.人对事物最直接、印象最深刻的认识是感性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先从事物的图象、现象来感知事物,再进一步透过现象从理性上的认知事物的本质,因此本节课上有用的、自然地化解了本科的教学难点---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此外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有用的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是我感触很深的地方.不足之处:学生对于“体”和“面”易混淆,本节课还未能认识学生差异,承认差异,把学生“差异”视为一种“财富”来爱护,而且加以开发,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都得到完全解放的发展,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此外课上除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自主合作探究性外.设计的题量要却到好处,本节课由于给学生合作探索的时间偏多,造成课堂反馈练习时间比较吃紧,有些题目的处理操之过急,本应让学生完成的内容老师成了代言人.题量应少一些,留给学生充分思维的时间.学生还要深刻思考,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养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还有待提高.。

七年级数学上册41几何图形点线面体教学反思素材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41几何图形点线面体教学反思素材新人教版

《点、线、面、体》的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改变以往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采取学生自己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动手操作,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

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探究、从对体的进一步认识到对面、线、点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经历运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借助课件将抽象的概念融于大量生动形象的生活图片中,使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平面和曲面、直线与曲线的区别,再利用生动形象的动漫课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让学生体验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从而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在欣赏美丽图案时,又增加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感受,通过学生触摸书本和杯子,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培养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

在这节课中,虽然完成这节课的任务,但是在讲授中真正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探究、归纳总结的时间过少,以至于部分学生还是被我的教学方式牵着鼻子走,思维没有被打开。

并且本节课的内容由于图片信息量大,虽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但也导致部分学生只看到了图片中绚丽的物体,反而乱了学习心绪。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小组自主合作,但在这节课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表现的并不突出。

课后,我就一直在思索,如何让自己的课堂真正成为生动有趣的高效课堂。

我想一方面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

另一方面更要用心去备好每一个学生。

然后根据自身的素质,学生的不同特点,老师做好引导,逐步把课堂真正还原于学生,让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学生被动的学而转变成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由怕学而变成好学。

1。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几何图形》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几何图形》教学反思

《几何图形》教学反思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需要的是从现实出发,从身边找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

”利用班上的总务处的王老师给了我们全年级的学生一个任务——包装自己的书包,将调
查了解到的数据以不同形式呈现,引出课题。

这样引出的课题,让学生觉得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是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发现数学知识。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描一描、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进行主动探索,充分发现几何图形的特点和特征,并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几何图形的特征表示出来。

在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已学过的几何图形,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在练习的设计上,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

既练习了基础题,又适当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一些实物图形引出几何图形,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图形的变化过程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从而突破难点。

这样的教学设计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不足与疑惑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在让学生画一画环节中有的学生无从下手,不能很好的把立体图形画出来。

在今后教学中要更好的去引导和指导。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课后反思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课后反思

4.1.1《几何图形》教学反思阳泉三中王玮一、教材内容及地位初中数学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

而图形认识初步是我们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开始,它对整个初中几何起着奠基的作用,是今后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节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图形入手,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由于本节是初中几何学习的入门课,如何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学习兴趣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了一些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也有一定的知识背景,但学习相对零散,不系统。

在今后学习中要系统学习空间与图形,探索图形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丰富对图形与几何的认知和感受,发展空间概念,培养数学思维。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能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并能识别这些几何图形.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感受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空间和图形的兴趣,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识别一些基本的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归纳出几何体的分类。

五、教法与学法教学中多注意从实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利用“问题情境,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六、教学程序与设想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环节:(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播放多媒体课件,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回忆小学学习有关图形的知识,同时了解生活中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图形,从而引出课题。

(2)探索新知,解决问题从大量的实物当中抽象出各种图形,引出几何图形的概念,进而给出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举出日常生活当中图形的例子。

《4.1.2点线面体》教学反思

《4.1.2点线面体》教学反思

《4.1.2点、线、面、体》教学反思错综复杂的几何图形由点、线、面和体构成,通过探索这几点的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加强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在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中,我特别喜欢讲《点线面体》这一节。

一是因为前面的知识相对枯燥,学生已经厌烦;二是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可以用大量的生活实例辅助教学;三是可以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讲这节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并要求他们自己搜集一些生活中关于点、线、面和体的资料。

我自己也上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做了充分准备。

讲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视频,整齐的方队和坚定的步伐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

我将视频在空中的俯视画面暂停,然后问学生的感受,有的说“震撼”,有的说“感动”,有的说“酷”,还有的同学说“每个方队像一个整体”,紧接着又有学生说“每排像一条线”,这时我试探地问:“那每排是一条线,每个线上的人就是一个什么呢?”“点。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此时我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实地体会到了点、线、面和体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采取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动手操作、进行小组间合作与交流的方式。

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和探究,从对体的认识到对面、线、点的进一步认识,通过学习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经历运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由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所以列举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实例,如雨滴下落、流星划过夜空、飞机飞过拉出的尾线等都是点动成线;一名学生拿篮球做了一个抛球的动作,把篮球看成一个点,球运动的轨迹就是点动成线;还有的学生带了折叠扇,把折叠扇打开,线动成面;班长拿出在口袋里的硬币,发给每个小组的成员,让他们转一转,转出一个球体,面动成体。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5小游戏
一个人描述立体图形的样子,找一位同学回答立体图形的名称。教师关注学生语言描述是否准确到位及学生对立体图形理解是否正确。考察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名称。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识别立体图形。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能力,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理解过程。
活动6区分棱柱、棱锥、圆锥、圆柱
教师关注学生是从哪些角度区分棱柱、棱锥、圆锥,学生拿出实物直观辨别,黑板前面讲解,生生交流互动,扩展学生对几何体的认识。加深对棱柱、棱锥的认知,完善学生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细心留意几何图形,用心观察生活事物的习惯。
在设计本课时,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入手,提供大量的实物与图片,注重建立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有用,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以后还应该多关注孩子兴趣点,建立兴趣与知识联系。
2、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学会初步合作与交流,以后应更多提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机会
活动2直观感知,识别图形
教师在情境中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盒子,抽象出图形,引出几何图形概念。明确概念后,演示图片,学生从生活中的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在活动2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棱锥、棱柱等认识程度,针对困难及时引导。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图形,只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学生亲身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建构实物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
案例设计--反思表
学校
大连市第四十中学
案例名称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教师姓名
张立杰
案例类型
新授课
学段
初中一年级
教学/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编号:4862354798562348112533
学校:兽古上山市名扬镇装载小学*
教师:葛蝇给*
班级:朱雀捌班*
《4.1 几何图形》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第一节,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与生活,而且数学与生活也密切相关。

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不仅是知识的构建与运用、技能的形成与巩固,也包含了生活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学习策略的完善,情感的丰富和价值观的形成。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课件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图形入手,引出了几何图形的概念,在复习学生前两个学段学习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引出了立体图形与立体图形的概念。

结合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图形与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用处很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采取合作交流的探究式进行学习,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不断出现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使生活经验、学习方法等得到提高。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到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给学生(多媒体课件展示)实物:茶杯(圆柱形)、苹果、乒乓球、漏斗、长方形和正方形包装盒让学生观察、思考、联想,逐一引导学生积极回答,点评后归纳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基本的立体图形。

2、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

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制作了长方体、六棱柱、圆柱体、圆锥、四棱锥等立体模型。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立体图形的种类:柱体、锥体和球体。

通过直观的观察、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总结出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口语表达或板书,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动口,以达到教学要求。

及时借助多媒体展示来指导学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教学问题。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生活中的问题。

学会能在不同的角度去探求生活经验从而让学生掌
3、教学在进行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出棱柱、棱锥的面、顶点、棱之间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不仅是探究成果的
大小,而是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

在探究的时候,适当掌握时间,能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及时引导。

从而达到最优的探究效果。

细心学生在细微之处提出的疑惑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用所学知识去辨别,并取得最后合理解释。

分小组让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巡视过程中发现好的例子,推荐让全班学生共享。

4、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画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平面图形,体验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5、让学生举出身边的几何图形实例,并分析其立体图形构成。

利用实物的形象优越性,通过类比加深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同时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1、自主探究时间有点长,导致展示过程时间有点紧。

2、小组展示过程中,有些同学没有展示的机会,只关注到个别积极表现的外向的学生。

3、学生不能对别小组的展示进行合理的评价。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努力克服教学的随意性。

2、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机会。

3、尽可能给每位学生展示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