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与2015版凡例对比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与2024 年版对比)

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与2024 年版对比)
2015年(13条)
2024年(12条)
感控专职人员床位比(新增)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医疗机构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千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新增)
新生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新增)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
千日特定多重耐药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院感染例次发病率
住院患者联合使用重点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新增)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删除)
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删除)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删除)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删除)
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与2024 年版对比)
住院患者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
住院患者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发病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
血液透析相关感染发生率(新增)
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删除)
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删除)

2020版与2015版对比-气相色谱法

2020版与2015版对比-气相色谱法

的重复性能。采用外标法时,通常取各品种项 的重复性能。除另有规定外,通常取各品种项下
下的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 5 次,除另有规定 的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 5 次,其峰面积测量
外,其峰面积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 值(或内标比值或其校正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
2.0%。采用内标法时,通常配制相当于 80%、 应不大于 2.0%。视进样溶液的浓度和/或体积、
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配制供试品溶液,取一定 量进样,记录色谱图。测量各峰的面积和色谱图 上除溶剂峰以外的总色谱峰面积,计算各峰面 积占总峰面积的百分率。用于杂质检查时,由于 仪器响应的线性限制,峰面积归一化法一般不 宜用于微量杂质的检查。
5.4.3.2
用于杂质检查时,由于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误 差大,因此,通常只用于粗略考查供试品中的 杂质含量。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宜用于微量 杂质的检查。
如适用,也可使用其他方法如标准曲线法等,并 在品种正文下注释。
中,分离度和重复性尤为重要。
标。
用于评价色谱柱的分离效能。
用于评价色谱柱的效能。
除另有规定外,待测物质色谱峰与相邻色谱峰 除另有规定外,待测物质色谱峰与相邻色谱峰
之间的分离度应大于 1.5。
之间的分离度应不小于 1.5。
增加灵敏度的描述
重复性:用于评价色谱系统连续进样时响应值 重复性:用于评价色谱系统连续进样时响应值
由于微量注射器不易精确控制进样量,当采用 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成分或杂质含量时,以定 量环或自动进样器进样为好。
当采用外标法测定时,以手动进样器定量环或 自动进样器进样为宜。
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配制供试品溶液,取一 定量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各峰的面积 和色谱图上除溶剂峰以外的总色谱峰面积,计 算各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百分率。

2020年新版医保目录凡例(PDF版)

2020年新版医保目录凡例(PDF版)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一、凡例二、西药部分三、中成药部分四、协议期内谈判药品部分五、中药饮片部分凡例《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简称《药品目录》)是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药品费用的标准。

临床医师根据病情开具处方、参保人员购买与使用药品不受《药品目录》的限制。

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药品费用范围参照本目录执行。

凡例是对《药品目录》中药品的分类与编号、名称与剂型、备注等内容的解释和说明,是《药品目录》的组成部分,其内容与目录正文具有同等政策约束力。

一、目录构成(一)《药品目录》西药部分、中成药部分、协议期内谈判药品部分和中药饮片部分所列药品为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准予支付费用的药品。

其中西药部分1264个,中成药部分1315个(含民族药93个),协议期内谈判药品部分221个(含西药162个、中成药59个),共计2800个。

(二)西药、中成药和协议期内谈判药品分甲乙类管理,西药甲类药品395个,中成药甲类药品242个,其余为乙类药品。

协议期内谈判药品按照乙类支付。

(三)中药饮片部分除列出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准予支付的品种892个外,同时列出了不得纳入基金支付的饮片范围。

(四)《药品目录》包括限工伤保险基金准予支付费用的品种6个;限生育保险基金准予支付费用的品种4个。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支付药品费用时不区分甲、乙类。

二、编排与分类(五)药品分类上西药品种主要依据解剖-治疗-化学分类(ATC),中成药主要依据功能主治分类,中药饮片按中文笔画数排序。

临床具有多种治疗用途的药品,选择其主要治疗用途分类。

临床医师依据病情用药,不受《药品目录》分类的限制。

(六)西药部分、中成药部分、协议期内谈判药品分别按药品品种编号。

同一品种只编一个号,重复出现时标注“★”,并在括号内标注该品种编号。

药品排列顺序及编号的先后次序无特别含义。

三、名称与剂型(七)除在“备注”一栏标有“◇”的药品外,西药名称采用中文通用名,未包括命名中的盐基、酸根部分,剂型单列。

2020兽药典一、二部凡例

2020兽药典一、二部凡例

2020兽药典一、二部凡例
兽药典是一本规范兽药行业的参考书,其中包含了兽药的凡例部分,用于解释和说明兽药典中的术语、符号和标记等。

以下是关于2020年兽药典一、二部的凡例的详细解释:
一、凡例部分:
1. 术语解释,兽药典中使用的术语会在凡例部分进行解释,确保读者对术语的理解准确一致。

2. 缩写解释,对于兽药典中使用的缩写,凡例部分会提供相应的解释,以便读者理解和使用。

3. 符号和标记,兽药典中使用的符号和标记会在凡例部分进行解释,确保读者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符号和标记。

4. 用法说明,凡例部分还可能包含兽药使用的一般规定和用法说明,以帮助读者正确使用兽药并确保安全有效。

二、凡例部分:
1. 剂型和规格,兽药典中列举了各种兽药的剂型和规格,凡例部分会对这些剂型和规格进行解释,包括药物形态、含量、包装等方面的说明。

2. 质量标准,兽药典中规定了兽药的质量标准,凡例部分会解释这些标准的含义和要求,包括药物纯度、含量、微生物限度等方面的要求。

3. 检测方法,兽药典中列举了各种兽药的检测方法,凡例部分会对这些方法进行解释,包括仪器设备、试剂、操作步骤等方面的说明。

4. 标签和说明书,凡例部分可能还包含关于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的要求和解释,以确保兽药的标签和说明书符合规定并提供准确的信息。

以上是关于2020年兽药典一、二部凡例的全面解释。

凡例部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兽药典中的内容,并确保兽药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主要增修订内容介绍

《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主要增修订内容介绍

第一作者简介:岳志华,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药品质量控制及国家药品标准制定。

Tel:010 67079576;E mail:yuezhihua@chp org cn通讯作者简介:李慧义,研究员:研究方向:药品质量控制及国家药品标准制定。

Tel:010 67079550;E mail:lihuiyi@chp org cn《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主要增修订内容介绍岳志华,王志军,程奇蕾,王绯,周怡,张筱红,岳瑞齐,李慧义(国家药典委员会,北京100061)摘要:《中国药典》2020年版即将颁布实施。

本文从《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的制定过程、体例优化、品种遴选、通用名规范、凡例修订以及正文品种标准增修订情况等方面逐一进行介绍,并相应举例说明,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版药典。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增修订;药品标准提高中图分类号:R921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56(2020)-4-0285-5doi:10 19778/j chp 2020 04 001UpdatesandamendmentsoftheChinesePharmacopoeia2020(VolumeⅡ)YUEZhihua,WANGZhijun,CHENGQilei,WANGFei,ZHOUYi,ZHANGXiaohong,YUERuiqi,LIHuiyi(ChinesePharmacopoeiaCommission,Beijing100061,China)Abstract:ThePharmacopeia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2020(TheChinesePharmacopoeia2020,ChP2020)willbepromulgatedandimplementedsoon Thisarticleintroducestheestablishmentprocedureofdrugqual itystandards,standardformatoptimization,drugselection,druggenericnamesandmainrevisionofmonographsandgeneralnoticesoftheChP2020(VolumeⅡ),andprovidessomeanalysisandexplanationexamples,whichwillhelpthereaderstounderstandandimplementtheChP2020.Keywords:TheChinesePharmacopoeia2020(VolumeⅡ)(ChP2020,volumeⅡ);Updatesandamendmentsofthedrugqualitystandards;Drugqualitystandardimprovement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1]的编制工作历时又一个五年,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并于2020年12月30日开始实施。

《中国药典》2015年版制剂通则变化比较

《中国药典》2015年版制剂通则变化比较

《中国药典》2015年版制剂通则变化比较2015年版《中国药典》无论是在品种收载、标准增修订幅度、检验方法完善、检测限度设定,还是在标准体系的系统完善、质控水平的整体提升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通过学习、熟悉2015 年版《中国药典》制剂通则的变化,了解目前我国用药水平、制药水平和监管水平现状,解读未来我国药品行业的趋势。

学习重点:熟悉药典制剂通则,掌握其标准的提升。

第一部分制剂通则比较2015年版《中国药典》已于2015年6月5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颁布,于2015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新版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的组成部分,是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

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新版药典的制修订始终坚持“科学、先进、实用、规范”的原则,依据试验数据、研究结果、专家评估,体现药典编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以持续改进提高药品质量。

新版药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用药、制药以及监管水平的全面提升,将促进药品质量的整体提高,对于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意义重大。

《中国药典》2015年版进一步扩大药品品种的收载和修订,共收载品种5608种。

其中,一部收载品种2598种,二部收载品种2603种,三部收载品种137种。

本版药典是将三部药典的附录合一,加强共性的系统化、完善化及规范化,新版《中国药典》的附录调整为凡例、通则与方法、指导原则、药用辅料等单独成卷,为第四部。

第四部的名称为“《中国药典》2015 年版总则”,包括现有药典一部、二部、三部的附录(现改为“通则”)内容和药用辅料品种正文。

一、《中国药典》2015 年版总则(四部)项目组成:1、前言2、第十届药典委员会委员名单3、目录4、中国药典沿革5、品种及通则变化名单6、凡例(三部合一)7、品名目次(保留笔画索引,品种正文拟改为按拼音排序)8、通则(原药典附录内容):包括导引图、制剂通则、通用方法/检测方法及指导原则9、附表:包括原子量表、国际单位换算表及新旧附录/通则编码对照表10、药用辅料品种正文(原收载于药典二部正文品种第二部分)11、总索引(中英文索引)二、修订说明1、使分类更加清晰明确,药典标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将上一版药典中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三部分别收载的附录(凡例、制剂通则、分析方法、指导原则、药用辅料等)三合一,独立成卷作为第四部。

2020药典四部(凡例)

2020药典四部(凡例)

凡例
项目与要求
十八、含量测定项下规定的试验方法,用于测定药用辅料中 主要成分的含量,一般可采用化学或仪器方法。
十九 、类别系按药用辅料的主要作用与主要用途归属划 分,不排除作其他类别使用。
凡例
项目与要求
遮光:系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例如棕色容器或黑色包装材料 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 避光:系指避免日光直射 ; 密闭:系指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人; 密封:系指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
2. 明确药典和药 品标准为国家 药品标准
3. 确定药品的法 定性质
药典沿革
第五版 1990
1751种
1. 品种项下 记载作用 与用途、 用法与用 量
2. 红外图谱 另定成册
3. 编写临床 用药须知
第六版 1995
2375种
1. 中药只 收载通 用名
2. 化药取 消拉丁 文改用 英文
第七版 2000
4567
5608
5911
1310
1925
1498
1751
2375
2691
3217
531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第四版 第五版 第六版 第七版 第八版 第九版 第十版 第十一版
凡例
凡例
总则 通用技术要求 品种正文
名称与编排 项目与要求 检验方法和限度
标准品和对照品 计量 精确度
试药、试剂、指示剂 动物实验 说明书、包装、标签
(11)贮藏 ; (12)标示 ; (13)附图、附表、附、注等。
凡例
名称与编排
十一、药用辅料通用名应符合中国药用辅料通用名命名原则 的有关规定。
十 二 、有明确化学结构的药用辅料其化学结构式按照 世 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 “药品化学结构式书写指南”书写。

2020版与2015版对比-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

2020版与2015版对比-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

5.5.5 第五法 显微红外法 本法适用于多层膜、袋、硬片的红外光谱测定。 用切片器将样品切成厚度适直(小于 50μm) 的薄片,置于显微红外 仪上观察样品横截面,选择所需检测的区域,通过透射绘制光谱。
本法适用于塑料产品及粒料、橡胶产品。除另有规定 外,取表面清洁平整的样品适量,与衰减全反射棱镜 地面紧密接触,采用衰减全反射法采集光谱。 第三法 显微红外法 本法适用于多层膜、袋、硬片等产品。除另有规定 外,用切片器将供试品切成厚度小于 50μm 的薄片, 置于显微红外仪上观察样品横截面,选择每层材料, 通常以透射法采集光谱。 按上述方法采集的供试品红外吸收光谱,照品种项下 规定要求进行判定。
1. 4002 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
项目/内容 参考文件
内容
变更前(2015 版药典)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包材标准 YBB00262004-2015 5.1 红外光谱测定法是鉴别和分析物质化学结构的有效手段。化合物 受红外辐射后,使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运动由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 迁,从而导致对特定频率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形成特征性很强的 红外吸收光谱。以中红外区 (4000~400cm-1) 为常用区域。 包装材料的红外光谱测定技术: 包括检测方法和制样技术。
用聚苯乙烯薄膜校正时,仪器的分辨率在 3110~2850 cm- 1 范围 内应能清晰分辨出 7 个峰,峰 2851 cm- 1 与谷 2870 cm- 1 之间的分 辨深度不小于 18%透光率,峰 1583 cm- 1 与谷 1589 cm- 1 之间的分 辨率深度不小于 12%透光率。仪器的标称分辨率,除另有规定外, 应不低于 2 cm- 1
透射是指通过采集透过供试品前后的红外光强度 变化,得到红外吸收光谱。透射法光谱采集范围一般 为 4000~400cm-1 波数。

2020版药典凡例

2020版药典凡例

2020版药典凡例摘要:一、引言二、药典的作用和意义三、2020版药典的主要内容1.新增品种和修订品种2.药品质量控制要求的提高3.药品标准体系的完善四、2020版药典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影响1.提高药品质量和疗效2.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3.提升我国在国际药品市场上的竞争力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我国药品研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的基本依据,对于保障药品质量、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0年版药典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药品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将为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二、药典的作用和意义药典是一个国家药品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药品的品种、质量要求、检验方法等内容。

药典对于保障药品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促进医药科技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2020版药典的主要内容1.新增品种和修订品种2020版药典共收录药品品种9808种,比2015年版药典增加了1000余种。

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新药、生物技术药品、中药提取物等。

这些新增品种和修订品种反映了我国医药科技的最新成果,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

2.药品质量控制要求的提高2020版药典对药品的质量控制要求进行了全面提高。

例如,对于化学药品,增加了杂质控制项目,以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生物制品,强化了疫苗等制品的效力、纯度和安全性要求。

3.药品标准体系的完善2020版药典在药品标准体系方面进行了全面优化。

通过采用更为科学、严谨的试验方法,提高了药品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优化标准品、对照品的管理,提高了药品质量控制的精度和可靠性。

四、2020版药典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影响1.提高药品质量和疗效2020版药典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药品的整体质量水平,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2.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新版药典对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推动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实现产业创新升级。

2020版药典凡例

2020版药典凡例

2020版药典凡例
(最新版)
目录
1.2020 版药典凡例概述
2.药典凡例的作用和重要性
3.2020 版药典凡例的主要内容
4.2020 版药典凡例的特点和亮点
5.2020 版药典凡例对药品行业的影响
正文
2020 版药典凡例是我国药品行业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对药品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以及药品的流通和使用等环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药典凡例是药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药典的编纂原则、收载品种范围、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是药典的灵魂和核心。

它的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的重要工具。

2020 版药典凡例在保持与 2015 版药典凡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也有一些新的特点和亮点。

例如,它增加了一些新的品种,对一些已有品种的质量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增加了一些新的检验方法,提高了一些品种的质量标准。

2020 版药典凡例的实施,对我国药品行业将产生深远影响。

它将推动药品研发和生产的规范化,提高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同时,它也将对药品的流通和使用产生影响,有利于打击假冒伪劣药品,维护药品市场秩序。

第1页共1页。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增修订概述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增修订概述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增修订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的编制工作进一步强化了以科学为基础,以建立“最严谨的标准”为指导,结合生物制品特点,围绕《中国药典》2020年版编制大纲,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提高与淘汰相结合,扩大了品种收载范围,强化了质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完善了国家药品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了生物制品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相关要求,推动了现代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

本部药典收载的内容包括凡例、生物制品通用技术要求、总论、各论、通则(检测方法)。

各部分内容增修订情况见表1。

1 增修订情况1.1 生物制品通用性技术要求1.1.1 新增生物制品通用技术要求本部药典新增“生物制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生物制品分包装及贮运管理”和“生物制品病毒安全性控制”通用技术要求。

“生物制品病毒安全性控制”是在风险评估基础上结合生物制品各类产品特点,对病毒安全性的综合技术要求,同时兼顾了生产工艺和上市后监测的需求,从生物制品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保证生物制品全生命周期的病毒安全性。

此外,为规范生物制品通用名称的使用,保证临床使用和流通过程中对生物制品的准确识别,以及对上市药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药物警戒监管,根据我国生物制品实际情况,参照国际通用原则制定了“生物制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

表1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三部收载情况汇总Tab.1 Summary of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20(Volume Ⅲ)注:**2020年版的治疗类制品中有4个重组细胞因子品种系由2015年版9个不同表达载体的品种合并而成;另有从药典二部转来4个胰岛素类品种,未作为新增品种统计。

Note:**Four recombinant cytokine varieties of the ChP 2020 are merged from 9 different expression vector varieties of the ChP 2015 in addition,4 insulin varieties transferred from the ChP Vol Ⅱare not regarded as a new monograph.1.1.2 修订生物制品通用技术要求情况本部药典收载的“生物制品分包装及贮运管理”是对已收载多年的生物制品分批、分装和冻干、包装以及贮藏和运输规程进行整合、统一和增修订而形成,保持了与现行药品法规变化发展的一致性,同时增强通用性技术要求的系统性、规范性以及与各论的关联。

2020年药典中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和2015版的区别

2020年药典中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和2015版的区别

2020年药典中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和2015版的区别2020年药典中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和2015版的区别一、引言细菌内毒素(bacterial endotoxins),是由细菌细胞外膜的脂多糖部分组成,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和致病性。

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指标,细菌内毒素检测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确保制药企业生产出高质量和无致病性的药品。

药典中关于细菌内毒素检测的方法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2020年版药典中实施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与2015年版相比有了一些改变和进步。

本文将比较2020年版药典中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与2015年版的区别。

二、方法2.1 2020年版药典中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2020年版药典中,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大鼠致敏试验(LAL Test),另一种是光学密度试验(OET Test)。

在传统的大鼠致敏试验中,将药物样品与内毒素标准溶液混合,注射到大鼠体内,观察大鼠是否产生过敏反应。

这种方法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广泛应用,但存在一些缺点,如需要大量的动物实验、耗时耗力、无法鉴定具体细菌种类等。

而在光学密度试验中,利用内毒素与金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通过测量金纳米颗粒溶液的光学密度来检测内毒素的存在。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速度快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替代方法。

2.2 2015年版药典中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2015年版药典中,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主要是基于大鼠致敏试验。

相对于2020年版药典,2015年版药典中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在方法选择上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于大鼠体内的反应,缺乏相应的替代方法。

三、讨论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的改变主要体现在2020年药典中新增的光学密度试验。

相比于传统的大鼠致敏试验,光学密度试验具有更多的优势。

光学密度试验操作简单,无需使用大量的动物实验,符合当前推崇的3R原则:减少(reduce)、替代(replace)和改进(refine)动物实验。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增修订概述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增修订概述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增修订概述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的编制工作,以科学为基础,以建立“最严谨的标准”为指导,进一步强化了质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此次修订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扩大了品种收载范围,完善了国家药品标准体系,同时加强了生物制品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相关要求,推动了现代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

本部药典收录凡例、生物制品通用技术要求、总论、各论、通则(检测方法),具体增修订情况见表1.在生物制品通用技术要求方面,本部药典新增了“生物制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生物制品分包装及贮运管理”和“生物制品病毒安全性控制”通用技术要求。

其中,“生物制品病毒安全性控制”基于风险评估和生物制品各类产品特点,提出了综合技术要求,同时兼顾了生产工艺和上市后监测的需求,从生物制品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保证生物制品全生命周期的病毒安全性。

此外,为规范生物制品通用名称的使用,保证临床使用和流通过程中对生物制品的准确识别,以及对上市药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药物警戒监管,根据我国生物制品实际情况,参照国际通用原则制定了“生物制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

表1总结了《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的收载情况,其中治疗类制品中有4个重组细胞因子品种系由2015年版9个不同表达载体的品种合并而成,另有从药典二部转来4个胰岛素类品种,未作为新增品种统计。

在修订生物制品通用技术要求方面,具体情况详见表1.本部药典新增了多个生物制品品种各论,包括“乙肝疫苗”,“水痘疫苗”,“人用流感病毒疫苗”,“人用人瘤病毒疫苗”,“人用人免疫缺陷病毒疫苗”,“人用人瘤病毒疫苗”,“人用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等。

这些品种各论针对不同的生物制品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包括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贮存和运输等方面。

这些规定和要求有助于确保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标准化操作的指导。

1.3.2修订品种本部药典对多个生物制品品种进行了修订,包括“狂犬病疫苗”,“乙型脑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风疹、流腮疹三联疫苗”,“人用丙型肝炎疫苗”等。

2020中国药典三部凡例

2020中国药典三部凡例

2020中国药典三部凡例
(原创版)
目录
1.2020 中国药典三部凡例简介
2.药典凡例的内容
3.药典凡例的更新和影响
正文
2020 中国药典三部凡例是我国药品行业的重要规范文件,对药品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以及药品的流通和使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药典凡例是药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药品的定义、分类、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药典凡例的内容涵盖了药品的各个方面。

首先,它对药品的定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包括药品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等。

其次,药典凡例对药品的分类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

此外,药典凡例还对药品的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包装储存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2020 中国药典三部凡例的更新,不仅反映了我国药品行业的发展趋势,也体现了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质量控制的日益严格。

这次更新,进一步完善了药品的定义、分类和质量标准,优化了检验方法,提高了药品的监管水平。

同时,这次更新也对药品的研发、生产和使用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2020 中国药典三部凡例是我国药品行业的重要规范文件,对药品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以及药品的流通和使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1页共1页。

从2015版到2020版药典,药用辅料终占一席之地!

从2015版到2020版药典,药用辅料终占一席之地!

从2015版到2020版药典,药用辅料终占一席之地!药用辅料是在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使用的添加剂,具有赋形、充当载体、提高稳定性、增溶、助溶、缓控释等重要功能,在药品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比例,是药品必不可少的成份。

对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020版《中国药典》(2020年7月3日发布,2020年12月30日起实施)在2015版药典的基础上,对药用辅料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

一、描述的变化。

现有前药用辅料的质量标准、生产管理要求未有明确的规定,行内一般参考原料药或制剂的要求。

在2020版药典中,将原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凡例中部分关于“药品”的字眼改成了“药用辅料”,这说明药用辅料具有异于药品的管理要求及标准。

如:2015版2020版物理常数包括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比旋度、折光率、黏度、吸收系数、碘值、皂化值和酸值等;其测定结果不仅对药品具有鉴别意义,也可反映药品的纯度,是评价药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物理常数包括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比旋度、折光率、黏度、吸收系数、酸值、羟值、碘值、过氧化值和皂化值等;其测定结果不仅具有鉴别意义,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用辅料纯度,是评价质量的指标之一。

二、药用辅料功能性指标的细化在9601药用辅料功能性指标研究指导原则中,每种类型都细分了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功能机制和功能性相关指标,指标研究和建立的种类也由原2015版的12类变更为2020年的19类。

区别于2015版的简单介绍。

2015版2020版检查项下包括反映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试验方法和限度、均一性与纯度等制备工艺要求等内容;命于规定中的各种杂质检查项目,系指该药品在按既定工艺进行生产和正常贮藏过程中可能含有或产生并需要控制的杂质(如残留溶剂、有关物质等);改变生产工艺时需另考虑增修订有关项目。

检查项下包括反映药用辅料理化性质、安全性和功能性相关指标等的检查;对于规定中的各种杂质检查项目,系指药用辅料在按既定工艺进行生产和正常贮藏过程中可能含有或产生并需要控制的杂质(如残留溶剂、有关物质等);改变生产工艺时需另考虑增修订有关项目。

2020版药典凡例

2020版药典凡例

2020版《中国药典》凡例如下:
1.计量单位:药典凡例中规定的各种单位,除质量单位可用克、毫克、千克
外,一律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2.精确度:药典中所有项下规定的精确度,除特殊情况外,一律用“精密”二
字修饰。

3.试验方法:药典中收载的各项试验方法,均采用经过修订的国家标准或行
业标准。

4.重复性: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药典规定对某些测定的精密度已作明
确规定的分析方法,其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药典规定的要求;未作明确规定的分析方法,其试验结果应符合药典附录中收载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线性范围”等项下的有关规定。

2020年版《中国药典》凡例和通则学习(1)

2020年版《中国药典》凡例和通则学习(1)
2015版《中国药典》概况
2015版《中国药典》主要变化
主要变化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收载品种大幅增加 (二)药典标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三)健全了药品标准体系 (四)附录(通则)、辅料独立成卷 —— 四部 (五)药用辅料品种收载数量显著增加,标准水平 明显提高 (六)安全性控制项目大幅提升 (七)进一步加强有效性控制
项目与要求
4、贮藏:
药品标准中“贮藏”项下的规定:系为避免污染和降解而对药品贮存与保管的基本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贮藏项下未规定贮藏温度的一般系指常温。 药品应按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条件贮藏,以免因贮藏不当而影响质量。
项目与要求
4、贮藏:
遮光 系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例如棕色容器或黑纸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 避光 系指避免日光直射; 密闭 系指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 密封 系指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人; 熔封或严封 系指将容器熔封或用适宜的材料严封,以防止空气与水分的侵入并防止污染; 阴凉处 系指不超过20°C; 凉暗处 系指避光并不超过20°C; 冷处 系指2〜1(TC; 常温 系指 10〜30°C。
2015版《中国药典》概况
四部:1、制剂通则、检验方法、标准物质、试剂试液和指导原则。 制剂通则38个、检验方法240个、指导原则30个、标准物质和试液试药相关通则9个,共计317个。 2、药用辅料 新增137个、修订97个、不收载2种,共计270个。
总则
2、明确了凡例与通则的地位;
总则
3、明确中国药典的各项规定仅针对符合GMP的产品而言。
任何违反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2020版与2015版对比-拉伸性能测定法

2020版与2015版对比-拉伸性能测定法

边缘必须平滑无缺口损伤, 核试样尺寸要求准确打印或画出标线。 样可用冲刀冲制,长条型试样也可用在标准试片截取板上
此标线应对试样产品不产生任何影响。
用裁刀截取。试样边缘必须平滑无缺口损伤,按试样尺寸
试样按每个试验方向为一组,每组试样不少于 5 个. 试样应在
要求准确打印或画出标线。此标线应对试样产品不产生任
示值误差应在 1 % 内。
断裂,并防止被夹持试样在夹具中滑动。
试验环境 样品应在 23℃±2℃、50%±5%相对湿度的环
境中防止 4 小时以上,并在此条件下进行以下试验。
试样应沿纵、横方向大约等问隔裁取. 哑铃形及长条形试样可用冲
刀冲制,长条型试样也可用在标准试片截取板上用裁刀截取。试样 试样应沿纵、横方向大约等问隔裁取. 哑铃形及长条形试
形的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之前,变形是均
匀一致的,但超出后,对于没有(或很小)均匀塑性
变形的脆性材料,反应了材料的断裂抗力。
强度系指在拉伸试验中,试验直至断裂为止,单
截面上承受的最大拉仰负荷。
位初始横截面上承受的最大拉仰负荷(抗拉应力)。
23℃±2℃、50%土 5%相对湿度的环缆中放置 4 小时以上,并在 何影响。
此条件下进行试验。
试样按每个试验方向为一组,每组试样不少于 5 个。
无其他不同
备注
Sop 中位置 不同
仪器装置 可使用材料试验机进行测定,或能满足本试验
仪器应有适当的夹具,夹具应使试样长轴与通过夹具中心线的拉 要求的其他装置。仪器的示值误差应在±1 % 内。
伸方向重合,夹具应尽可能避免试样在夹具处断裂,并防止被夹 仪器应有适当的夹具,夹具应使试样长轴与通过夹具中
持试样在夹具中滑动。夹具的移动速度应满足试验要求。仪器的 心线的拉伸方向重合,夹具应尽可能避免试样在夹具处

与2015年相比2020年版卫生许可变化的特点

与2015年相比2020年版卫生许可变化的特点

与2015年相比2020年版卫生许可变化的特点
与2015年相比,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由医院、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但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与布局不合理、服务体系碎片化、部分公立医院单体规模不合理扩张等问题依然突出。

2020年出现的显著特征,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
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条件,必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

医改的不断深化也对公立医院数量规模和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了新的
要求。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实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
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医疗卫生
资源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例
2015 年版
2020 年版
对比说明
总则
总则
黄色内容为新增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
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 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
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 一经颁布实施,其所载同品种或相关内容的上版药典标准或
理常数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品的质量特性。
(1)外观性状是对色泽和外表感观的规定。
(1)外观性状是对药品的色泽和外表感观的规定。
(2)溶解度是一种物理性质。各品种项下选用的部分溶
(2)溶解度是药品的一种物理性质。各品种项下选用的 剂及其在该溶剂中的溶解性能,可供精制或制备溶液时参考;
部分溶剂及其在该溶剂中的溶解性能,可供精制或制备溶液时 对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性能需作质量控制时,在该品种检查
名称》收载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中国药典》收载的药 原则的有关规定。
品中文名称均为法定名称;本版药典收载的原料药英文名除另
十二、有明确化学结构的药用辅料其化学结构式按照世
有 规 定 外 , 均 采 用 国 际 非 专 利 药 名 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 WHO)推荐的“药品
溶解系指溶质 1g(ml)能在溶剂 10〜不到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l 中溶解;
易溶 系指溶质 1g(ml)能在溶剂 1〜不到 10ml 中溶解;
略溶系指溶质 1g(ml)能在溶剂 30〜不到 100ml 中溶
溶解 系指溶质 1g(ml)能在溶剂 10〜不到 30ml 中溶解; 解;
略溶 系指溶质 1g(ml)能在溶剂 30〜不到 100ml 中溶
成。本部药典收载的凡例与通则对未载入本部药典的其他药品
通用技术要求包括《中国药典》收载的通则、指导原则
标准具同等效力。
以及生物制品通则和相关总论等。
三、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
《中国药典》各品种项下收载的内容为品种正文。
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通则与药品质量检定有关 三、药品标准由品种正文及其引用的凡例、通用技术要求共
(InternationalNonproprietaryNames,INN)。
化学结构式书写指南”书写。
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系根据中国化学会编撰的《有机化学
十三、本部品种正文按中文名称笔画顺序排列,同笔画
命名原则》命名,母体的选定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数的字按起笔笔形一丨 J 的顺序排列;通用技术要求按分类
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标准等所制定的
指导原则系为规范药典执行,指导药品标准制定和修
指导性规定。
订,提高药品质量控制水平所规定的非强制性、推荐性技术
要求。
生物制品通则是对生物制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
求,总论是对某一类生物制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的相关技术要
求。
八、制剂生产使用的药用辅料,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部
要求。
求和质量要求。
(1)所有药品的生产工艺应经验证,并经国务院药品监
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过程均应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的要求。
(2)来源于动物组织提取的药品,其所用动物种属要明
确,所用脏器均应来自经检疫的健康动物,涉及牛源的应取自
无牛海绵状脑病地区的健康牛群;来源于人尿提取的药品,均
应取自健康人群。上述药品均应有明确的病毒灭活工艺要求以
十、药用辅料品种正文内容一般包括:(1)品名(包括
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中文名、汉语拼音名与英文名(2)有机物的结构式;(3)分
九、药用辅料标准正文内容一般包括:(1)品名(包括中 子式、分子量与 CAS 编号;(4)来源;(5)制法;(6)性状;
文名、汉语拼音与英文名);(2)有机物的结构式;(3)分子 (7)鉴别;(8)检查;(9)含量测定;(10)类别;(11)贮
法和限度、均一性与纯度等制备工艺要求等内容;对于规定中 功能性相关指标等的检查;对于规定中的各种杂质检查项
的各种杂质检查项目,系指该药品在按既定工艺进行生产和正 目,系指药用辅料在按既定工艺进行生产和正常贮藏过程中
常贮藏过程中可能含有或产生并需要控制的杂质(如残留溶 可能含有或产生并需要控制的杂质(如残留溶剂、有关物质
(3)物理常数包括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比旋 值和皂化值等;其测定结果不仅具有鉴别意义,也可在一定
度、折光率、黏度、吸收系数、碘值、皂化值和酸值等;其测 程度上反映药用辅料纯度,是评价质量的指标之一。
定结果不仅对药品具有鉴别意义,也可反映药品的纯度,是评
价药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十六、鉴别项下规定的试验方法,系根据反映该药品某些
式、分子量与 CAS 编号;(4)来源;(5)制法;(6)性状;(7) 藏;(12)标示;(13)附图、附表、附、注等。
鉴别;(8)理化检查;(9)含量测定;(10)类别;(11)贮藏;
(12)标示等。
名称与编排
名称与编排
十一、正文收载的药品中文名称通常按照《中国药品通用
十一、药用辅料通用名应符合中国药用辅料通用名命名
及质量管理要求。
(3)直接用于生产的菌种、毒种、来自人和动物的细胞、
DNA 重组工程菌及工程细胞,来源途径应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
理部门批准并应符合国家有关的管理规范。
十五、性状项下记载的外观、臭、溶解度以及物理常数
十五、性状项下记载药品的外观、臭、味、溶解度以及物 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用辅料质量特性。
现行版《中国药典》。
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
本部为《中国药典》四部。
本部为《中国药典》四部。
二、《中国药典》主要由凡例、通用技术要求和品种正文构成。
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对品种正文、通用技术
要求以及药品质量检验和检定中有关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二、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通则共同构 和基本要求。
写指南”书写。
十三、正文按药品中文名称笔画顺序排列,同笔画数的字
按起笔笔形一丨)的顺序排列;通则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
方法和指导原则,按分类编码;索引分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序的
中文索引以及英文名和中文名对照的索引。
项目与要求
项目与要求
3 / 15
十四、制法项下主要记载药品的重要工艺要求和质量管理
十四、来源与制法项下主要记载药用辅料的主要工艺要
反 GMP 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 何违反 GMP 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
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 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未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
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七、《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 PharmacopoeiaofthePeople’ 六、《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 PharmacopoeiaofthePeople’
剂、有关物质等);改变生产工艺时需另考虑增修订有关项目。 等);改变生产工艺时需另考虑增修订有关项目。
对于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有机溶剂,应在后续的生产环节予
对于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有机溶剂,应在后续的生产环节
以有效去除。除正文已明确列有“残留溶剂”检查的品种必须 予以有效去除。除正文已明确列有“残留溶剂”检查的品种
参考;对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性能需作质量控制时,在该品种 项下另作具体规定。相关名词术语如下:
检查项下另作具体规定。药品的近似溶解度以下列名词术语表
极易溶解系指溶质 1g(ml)能在溶剂不到 1ml 中溶解;
示:
易溶系指溶质 1g(ml)能在溶剂 1〜不到 10ml 中溶解;
极易溶解 系指溶质 1g(ml)能在溶剂不到 1ml 中溶解;
几乎不溶或不溶系指溶质 1g(ml)在溶剂 10000ml 中不
中溶解;
能完全溶解。
几乎不溶或不溶 系指溶质 1g(ml)在溶剂 10000ml 中不
试验法:除另有规定外,称取研成细粉的供试品或量取
能完全溶解。
液体供试品,于 25°C±2°C—定容量的溶剂中,每隔 5 分
试验法:除另有规定外,称取研成细粉的供试品或量取液 钟强力振摇 30 秒;观察 30 分钟内的溶解情况,如无目视可见
十六、鉴别项下规定的试验方法,系根据反映药用辅料
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特性所进行的药物鉴别试验,不完全代 某些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特性所进行的试验,不完全代表
表对该药品化学结构的确证。
对其化学结构的确证。
十七、检查项下包括反映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试验方
十七、检查项下包括反映药用辅料理化性质、安全性和
微溶系指溶质 1g(ml)能在溶剂 100〜不到 1000ml 中
解;
溶解;
4 / 15
微溶 系指溶质 1g(ml)能在溶剂 100〜不到 1000ml 中溶
极微溶解系指溶质 1(g ml)能在溶剂 1000〜不到 10000ml
解;
中溶解;
极微溶解 系指溶质 1(g ml)能在溶剂 1000〜不到 10000ml
sRepublic of China;英文简称为 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 sRepublicofChina;英文简称为 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
写为 ChP。
写为 ChP。
通则
通用技术要求
十、通则主要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 七、通则主要包括制剂通则、其他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制
止使用。
原国家药品标准即停止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