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https://img.taocdn.com/s3/m/61b3ad9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3.png)
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吉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强调,要着力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决定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紧密结合吉林实际,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吉林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对自身依托的文化及其特点的理性认同;文化自信是指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自我肯定与自豪感。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心理成熟的标志,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孔子做春秋,别华夏夷狄,民族精神开始并逐步演进为民族凝聚力。
两汉之际发展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但是,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表现为天朝大国的盲目自信和妄自尊大,表明没有达到真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现代民族精神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开端,在批判传统文化缺陷与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代表的现代民族文化精神开始觉醒。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庄严宣称:“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代,从1978年到2010年30多年间,中国从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十位,一跃提升为世界第二位。
一方面,中国经济崛起的成就与奇迹,激发了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另一方面,快速的经济成长带来了社会的急剧转型,凸显了复杂的多重矛盾。
所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https://img.taocdn.com/s3/m/03ec242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6.png)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两个和文化息息相关的概念,它们既有相关性又有区别性。
文化自觉是指对自己文化传统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文化自信则是指文化自觉基础上的自信。
下面我们将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两个方面进行剖析,探讨其对于个人和国家的意义以及提升方法。
文化自觉的意义文化自觉是个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接纳程度,也是文化认知的基础。
有文化自觉的人会主动学习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他们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文化并从中发现优秀之处。
他们能够接受其他文化,并从中获取经验和启发,避免了文化冲突,增强了文化的融合和共存。
文化自觉还能够提高人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素养,提升自我修养。
个人对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历史和传统有深入的理解和认同感,能够更加自觉地维护和推动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
文化自信的意义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传承自己文化的充分认知和信心。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对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是坚定而自如的对文化的表达和传递。
文化自信有着深远的意义:它可以让人们获得自信、勇气、自觉和自尊,从而推动了人的成长和进步。
同样,文化自信还是国家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动力的重要表现。
只有拥有了自信,国家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方法(1)广泛学习历史和文化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和文化素养,增加对文化传统的了解和认同。
(2)多样化学习方式,如看文学、电影、绘画、音乐等多媒体形式,增加文化信息的接受量。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文化,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打破文化间的壁垒。
(4)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扩大文化视野,深入了解其他文化,增进友好交流、促进文化交流。
结语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个人和国家高度文化化的两个方面。
在新时代中,我们应该努力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素质,才能有信心、有底气的面对挑战,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同时,我们也应强调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的融合和共存,推动文化进步和发展。
懂得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意义,才会更深刻的理解和维护文化的价值与发展。
关于文化自信的论文1000字
![关于文化自信的论文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f98f200453610661ed9f4ec.png)
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战略考量摘要:我们所倡导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目的就是要确保在整个文化体系的活动中持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态度,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基础。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一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奠定更扎实的信仰基础;二是要坚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与吸纳西方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三是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上的优良传统,使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进入新境界。
一、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属认识论的范畴,都是对文化的属性、价值、影响、作用等方面的根本认识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就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生命力的信念。
鲁迅曾经写过文章,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说法,认为当时虽有“自欺力”的笼罩,但我们还是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曾说中国自有科学的共产主义以来,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中国的革命也改变了面目。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又自豪地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联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联](https://img.taocdn.com/s3/m/89dfad2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f.png)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联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定义和内涵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两个常被提及的概念,它们都与个体和国家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认知有关。
文化自觉是指个体或集体对自身文化特征的强烈意识和主动审视,具有批判性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而文化自信则强调个体或国家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态,表现为对自己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和自豪感,并能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对话的能力。
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文化自觉,就难以形成真正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使个体或国家更加客观地审视自身文化,意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相对性,同时谦虚地面对其他文化的优秀之处。
文化自觉有助于消除对外来文化的排他和偏见,培养开放的心态和多元对话的能力。
文化自觉也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动力。
只有对自身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反思,个体或国家才能更好地发现和发扬自身的价值,并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更有底气和自信。
文化自觉使个体或国家能够从容地面对其他文化的冲击和挑战,不会因为其他文化的兴起而丧失自信。
相反,文化自觉还能够促进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通过与其他文化的融合,提升自身文化的全球竞争力。
三、如何培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1. 提高文化素养:个体或国家应该注重培养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了解,学习文化的基本知识、历史和传统,掌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实质。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素养,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思考和实践。
2. 加强文化对话:个体或国家应该积极参与多元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倾听其他文化的声音,尊重其他文化的差异和独特性。
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促进自身文化的发展和创新,避免陷入文化自封闭的状态。
3. 弘扬优秀文化:个体或国家应该重视传承和弘扬自身文化的优秀传统和精华,保护和传承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化遗产。
也要学会欣赏和包容其他文化的优秀之处,实现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共生。
4. 培育全球视野:个体或国家应该加强对全球文化的关注和理解,了解其他文化的历史、崛起和发展,从全球视野看待自身文化的定位和发展。
关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
![关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df3a70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5.png)
关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庄思在党的十八大上就指出“高校应该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意识理念,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基础上实现大踏步前进。
”这一国家目标就鲜明体现了高校必须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为高度,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局面,强化国家软实力,进而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战略高度。
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都是时代发展的精神产物,是人类高瞻远瞩的智慧结晶。
其中文化自觉就表示人们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对文化所拥有的自知之明。
人们应该明确自己的来历、形成过程以及所具有的现有特色及发展趋势。
文化自觉希望人们能够不断适应新环境、新时代,基于文化选择来明确自主所处地位,并以发展的眼光来实现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它展现了文化发展的空间性前提、时间性需求和自主性目的。
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觉应该成为一种自然载体,用以影射广义的文化与文明形态有机转换过程。
换言之,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创新聚集地,它应该在文化自觉的背景下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将文化自觉真正落实到文化实践当中,为高校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本民族所拥有于的文化及文化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且对本民族文化发展与传承保持信心和希望。
当前,所倡导的文化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同时融合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
在高校倡导文化自信就是要切实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大学生身上,即通过思政教育使大学生对文化保持“真信”,真正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实民族文化内涵及民族发展信心,并坚信民族文化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大学生应该作为主体出现,而文化则应该作为客体,在这里,文化自信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主体形态,并基于教育过程为大学生树立多元文化意识,例如文化安全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
为什么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为什么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https://img.taocdn.com/s3/m/e4004b7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1c.png)
为什么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人是要寻求进步的,这个进步又不单单指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素质上的。
素质由哪些方面组成呢?我想最直接的应该是文化。
一个有文化的人和一个文化稍低的人,在社会上受到的待遇显而易见。
那我们在学习文化感受文化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自觉和自信的问题。
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大,不是要排斥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
这是我们在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时需要着力把握。
《决定》在党的十七大提出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繁荣兴盛,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要通过深刻认识文化发展规律来增强文化自觉,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科学把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规律。
要通过深刻认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来增强文化自觉,更好地阐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我们党的重大使命,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
要大力弘扬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不断赋予中华文化以鲜明的时代特色。
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大胆吸收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文化自觉就是从内心上要认同文化在造就人格、造就人的素质、道德修养、文化熏陶方面有不可替换的作用,把它看成像阳光、空气、水一样,你出生以后就在文化环境里成长,你受到文化的熏陶,你有一个认同和感觉,这就是文化自觉。
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https://img.taocdn.com/s3/m/6f7f46c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0.png)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一)引言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强烈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是指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传统进行深入思考和认识,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
文化自信是指中国人在与其他国家和文化交流中,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心,能够坚定地维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文化自强是指中国人通过努力学习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使之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独特性。
(二)提升文化自觉1.了解历史了解历史是提升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参观历史遗址等途径来增加对历史的认识,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自觉。
2.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文化自觉的重要内容。
我们可以选择学习一门传统文化,如书法、绘画、音乐等,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之处,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3.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是提升文化自觉的一种体现。
我们应该关注和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积极投入到文物修复等活动中,保护好传统的文化遗产,为后代储备文化资源。
通过这样的行动,彰显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之心,增强文化自觉。
4.重视经典阅读经典著作是文化的精髓,是提升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著作,如《诗经》、《论语》等进行阅读。
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化自觉。
(三)增强文化自信1.了解其他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通过学习和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在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时能够有自信心去展示和传播自己的文化。
2.积极参与文化交流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是增强文化自信的一种方式。
为什么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为什么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https://img.taocdn.com/s3/m/87e27aec81c758f5f61f6738.png)
为什么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在文化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
文化实践是历史的、阶段性的。
当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也会要求文化自觉与之相适应。
要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要求,必须更新文化主体意识,培养新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自觉是对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客观形势变化对文化实践提出的新要求的一种文化应对。
因此,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实践的新要求,深刻认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非常重要。
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文化自信则是人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在此基础建立起来的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
有建立在高度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才具有坚定的文化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能遵循和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坚定地推进文化发展及文化指导下的人类社会能动的发展。
因此,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强大的精神力量,需要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不断培养,不断发展的。
文化自觉,主要是指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面对首都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新期待,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实提高文化自觉。
一是在深刻认识文化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作用上要有高度自觉。
文化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人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定位。
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生生不息,就是源于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
没有先进文化的指引,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论述文2000字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论述文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d30bf5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5.png)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论述文2000字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在当今世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我国更应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自信地走出去,展示我国的文化魅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增强文化自觉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同时也会共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1. 文化自觉的内涵文化自觉是指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文化品格有着清醒而自觉的认识和认同。
要增强文化自觉,就要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内涵,不断汲取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得到创新和发展。
2. 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坚定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有骄傲,有自豪感。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展示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与世界各国进行对话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和传播。
3.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途径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
要走出去,与世界各国的人民进行文化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
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文化产业,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是每个我国人应该做的。
作为一个拥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宝贵的文化传统,我们应该有信心和骄傲。
只有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发展与传播做出积极的贡献。
总结回顾: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是每个我国人的责任和担当。
我们要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内涵,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才能走向世界,展示我国的文化魅力,为推动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发展贡献我国的智慧和力量。
通过以上对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探讨,相信你对这一主题已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够让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发光发热。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e75708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1.png)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的重要任务,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积极参与的事业。
文化自觉是指每个人都要从自身的文化认同、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出发,树立起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和对其他文化的尊重,不仅要有自信,还要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借鉴其他优秀的文化。
以下是我从自身经历和思考中得出的一些体会。
首先,增强文化自觉和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有创新意识。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但不代表我们应该停留在过去,而是要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新的文化成果。
我们要积极参与当代艺术、音乐、电影、文学等领域的创作,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闪耀光芒。
其次,增强文化自觉和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有历史的自觉。
只有了解自己的历史,才能够真正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是我国独特的财富,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固根基、鉴前行,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发展中。
同时,我们也要对历史事件有客观的认识和反思,不回避历史的痛苦和错误,以此来真正认清我们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存在状态。
再次,增强文化自觉和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有文明的意识。
我们应该以文明为准绳,做到自己文明、他人文明、社会文明、国家文明。
传统的美德和公共道德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热爱生活、尊重他人、守规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念,如仁爱、诚信、礼貌等。
只有在彼此尊重和友好交往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最后,增强文化自觉和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有全球化的视野。
当今世界已经趋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日益增多。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仅要自强不息,更要放眼世界,了解和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
我们要敞开心扉,主动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尊重并包容其他文化的优秀之处。
只有在与其他文化交流中,才能更好地发现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
总而言之,增强文化自觉和坚定文化自信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区别是什么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区别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9dd93f4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2.png)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区别是什么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然而,很多人对于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甚至将它们混为一谈。
实际上,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虽然紧密相关,但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文化自信,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
当我们拥有文化自信时,我们能够自豪地展示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坚信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比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中医武术等,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我们相信这些文化瑰宝不仅是过去的辉煌,更是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光彩,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文化自信让我们在面对外来文化时,不会盲目崇拜或排斥。
我们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去欣赏和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但同时也能坚守自己文化的根本。
一个具有文化自信的民族,会将自己的文化视为宝贵的财富,努力去保护、传承和发扬。
这种自信并非盲目自大,而是建立在对自身文化深入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
文化自觉则更多地强调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觉醒的能力。
它要求我们对自身文化的来源、形成过程、特点和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能够理解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具有文化自觉的人,会主动去探究文化的内涵,思考如何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比如,当我们意识到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在现代社会中可能存在局限性时,我们能够以文化自觉的态度去审视和改进。
文化自觉促使我们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它让我们明白,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文化自信更多地体现在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情感认同和自豪之情上。
我们会因为自己国家的文化成就而感到骄傲,会积极地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特色。
而文化自觉则更多地体现在人们对文化的理性思考和行动上。
我们会通过研究、教育等方式,深入挖掘文化的内涵,推动文化的进步。
在作用方面,文化自信为一个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凝聚力。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fb5fc4b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8.png)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文化自觉,指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其自身文化的深刻认识和主动把握,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自觉把握和文化发展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其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念,是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和文化发展前景的积极展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支柱和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在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深刻认识到自身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才能在全球文化交流中保持自信、坚守立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引领社会思潮的旗帜,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将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价值,探讨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二、文化自觉的内涵与实践文化自觉,作为一个复合性概念,涵盖了文化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等多个层面。
它要求人们在理解自身文化的能够自觉地对其进行审视和反思,进而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这种文化自觉不仅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对自身文化独特性和生命力的深刻认识。
在实践中,文化自觉的体现是多方面的。
它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既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元素,又要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主体性。
这种文化的开放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大家庭,提升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文化自觉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上。
我们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结合时代特点,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这种文化的创新性,不仅能够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还能够为现代社会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关系如何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关系如何](https://img.taocdn.com/s3/m/37861e0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8.png)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关系如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它们不仅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也影响着个体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追求。
那么,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文化自信,简单来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
这种自信不是盲目自大,而是建立在对自身文化的深刻认知和理解基础之上。
当我们拥有文化自信时,我们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时坚守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
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理念等,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依然在当今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
我们对这些文化瑰宝充满自信,相信它们能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独特的价值。
文化自觉,则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向。
具有文化自觉的人,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文化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能够主动地进行反思和改进。
例如,当我们意识到某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困境时,能够通过创新的方式使其适应时代的需求,重新焕发生机。
同时,文化自觉也意味着我们能够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跟风,不迷失自我。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我们才愿意去深入了解它,才能够自觉地去传承和发展它。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文化都缺乏信心,认为它是落后的、无用的,那么他又怎么会有动力去探究其内涵,去思考如何让它发扬光大呢?相反,当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豪和热爱时,就会主动去挖掘其价值,去思考如何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光彩。
这种自信会激发我们的文化自觉,促使我们更加积极地去认识、保护和发展我们的文化。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保障和支撑。
文化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对文化的深入研究、思考和实践逐渐形成的。
潍坊干部学习网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试题
![潍坊干部学习网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33ab4d580eb6294dd886c2a.png)
潍坊干部学习网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试题77.5考试标题《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20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倒计时27:41一、判断题(10 道)1. 建国以后,发展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
正确错误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正确错误3. 科学发展观空前地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正确错误4.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正确错误5. 文化的所有内容都应当有利于人们的健康生活和社会文明进步。
正确错误6. 重点发展观的发展思想是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和迫切需要而产生的。
正确错误7. 文化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正确错误8.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一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家建设。
正确错误9.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划分,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
正确错误10. 从一个政党来说,有没有强烈的文化担当,反映着这个政党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面貌。
正确错误二、单选题(20 道)1. 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A. 机制健全B. 团结奋进C. 和谐繁荣D.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A. 基础设施B. 公共设施C. 公益设施D. 福利设施3.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科学B. 发展C. 以人为本D. 统筹兼顾4. 农业“以粮为纲”和工业“以钢为纲”的思想是()的突出表现。
A. 科学发展观B. 重点发展观C. 浪漫发展观D. 荒唐发展观5.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产业划分为3个层次、9个大类、()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0cd2b9112cc58bd63086bd95.png)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本文论述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对策。
要培养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标签: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国家文化安全;对策闻一多先生在其诗作《祈祷》中写到: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地告诉我,不要喧哗。
这首诗的中心意义是:激赏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华文化的悠久与灿烂;表现了闻一多在呼唤民族文化复兴之际的沉痛的现实感受;表现了闻一多在迷惘悲观中执着追求、苦苦寻觅的探索精神。
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其中就涉及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
闻一多先生早已有思考,我们还当继续努力,认真审视,提出对策。
《决定》指出,“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决定》还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中国为摆脱物质贫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称之为“中国奇迹的制造”。
但我们要思考的是,管仲所言的命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有没有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而在中国广大国民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说明我们党已经认识到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首先,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地域文化打破隔膜、多元文化冲突和融合,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冲击。
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大工业是导致经济全球化的根本诱因,经济全球化的最根本内容和基础是以世界市场为纽带的世界性的物质生产和消费。
1848年,马恩在其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又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与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https://img.taocdn.com/s3/m/33aec0583c1ec5da50e270b6.png)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加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特别提醒】如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1)从国家角度看: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发展大众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2)从个人角度看:①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辨别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3)从生产者看:文化产品提供者或文化生产经营者要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经营,为人民群众提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干整合]1.走进文化生活【特别提醒】如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1)从国家角度看: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发展大众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途径
![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16bd5d2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16.png)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支持学生社团活动
支持学生社团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如书法、国画、戏曲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1 2 3
建设文化展示场所
建设校园文化展示场所,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成果,如校史馆、博物馆等,让学生了解学校的 历史和文化底蕴。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鼓励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和学习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入不同国家的文化元素 ,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对多元文化的认识 和理解。
03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 培育途径
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知和认同感
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课堂教育、社团活动、讲座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文 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文化认同感。
定期召开培育工作会议,及时总结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培育工作的顺利进 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水平
选拔具备较高文化素 养和丰富教学经验的 教师担任培育工作。
鼓励教师开展文化研 究,探索有效的培育 方法,提高培育质量 。
加强教师的文化自觉 与文化自信培训,提 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水 平。
02
大学生文化自觉的 培育途径
优化课程体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如国学 、历史、哲学等,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精髓。
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等课程中融入中华传统美 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https://img.taocdn.com/s3/m/9d0d4b7e58fafab069dc0226.png)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作者:金海燕来源:《学理论·上》2013年第09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换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阔步走向理想的文化自强。
一、提高文化自觉强化责任担当所谓文化自觉,是指民族、国家、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
文化自觉是一种强大精神力量,是实现文化强国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
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程度的高低。
纵观中国的历史,由于近代国人饱尝屈辱,国人对这段2000多年的“文明史”进行了反省和批判,对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革命”。
应该承认,这是国人在文化意识上的一次觉醒。
但是,由于当时的人们对文化社会价值的认识、对传统文化的评价、对先进文化的选择还处于朦胧探索阶段,缺乏本质的认识,也就没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
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文化自觉才真正得以显现。
从1921年7月1日起,中国共产党首次把一个政党的本质同先进文化融合起来进行深入思考,深刻认识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先进文化对中华民族崛起的价值所在。
这标志着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具有了一种文化自觉。
放眼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最大的特性品质就是靠文化自觉来引领前进方向,并且使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正是紧紧依靠这种文化自觉,党才能始终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也正是紧紧依靠这种文化自觉,党才能始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https://img.taocdn.com/s3/m/1788bdcb4028915f804dc2b9.png)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觉:觉醒、使命与担当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
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
回顾近90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党总是以思想文化上的觉醒和觉悟,来把握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改革时期,每逢重要历史关头,都紧密结合时代条件,从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出发,高举起发展先进文化的旗帜,阐明自己的文化纲领和奋斗目标,提出切实有效的文化政策,在实现文化的历史进步中,有力地推动了党的事业顺利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顺应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步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纵观党的发展历程,文化自觉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正是有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我们党才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着旺盛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走上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聚焦文化改革六大目标(上)一、名词点击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则是人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在此基础建立起来的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二、主要内容(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三、内容详解(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链接:2007年以来,中宣部等六部门评选表彰了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在三届评选活动中,全国累计有2.87亿人次参与评选投票,广大群众共推荐候选人11.28万名,其中90%以上是普通工人、农民、社区居民、学生和军人。
基本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例1:2011年山东高考试题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
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例2:2010年山东高考试题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例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
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请你用《文化生活》中“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谈谈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例4:为迎接建党90周年,各地开展了“我与祖国共奋进——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群众瞻仰革命遗址,参观红色旅游景点、革命博物馆和革命纪念馆,学习革命英烈的事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依据和意义。
(二)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链接:2010年,小说类新书数量就有4300多部,首次发表和出版的长篇小说2000余部,长篇小说总量达到前所未有的3000余部,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国家;电影526部,票房101.72亿元;电视连续剧405部,约15000集;动画片年产量22万分钟,动漫产业总产值470.84亿元;舞台剧4000台,仅舞剧每年就达30多部,小型舞蹈作品更如井喷,演出市场总收入达108亿元。
知识整合:如何发展先进文化贯彻——“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理论体系)基础——实践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精神文明(四有新人)选择——反映人们利益与呼声的大众文化,拒绝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抓住——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荣辱观)创新——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例1:2011年浙江高考试题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
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
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
例2: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可见,优秀的文化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例3: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例4:过去春晚曾因众多节目中植入大量广告而备受争议,并被称为“广告春晚”。
“春晚毕竟是民俗的东西,不是商业的东西,春晚里面不能有商业”。
2011年10月24日,龙年春晚总导演哈文首度与媒体“面对面”,哈文表示龙年春晚中将不插入任何广告。
联系材料并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广告春晚”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文化单位如何更好的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例1: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例2:一座展品丰富、内涵深厚的博物馆,往往浓缩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精髓。
近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免费开放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的人数大幅增加。
免费开放博物馆是为了A.展示人类文化遗产,吸收外来优秀文化B.扶持公益文化事业,转变文化消费方式C.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D.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文化市场例3:材料一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从经济各个领域扩展,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经济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及现代时尚元素包装的“快餐文化”占据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主流,年轻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远逊于对外来时尚流行的喜爱。
例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提出:“尊重文化多样性、宽容、对话及合作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佳保障之一。
”(2)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联合国倡导保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例5:宣南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一个缩影。
宣南文化包括大栅栏商业文化、琉璃厂的历史文化,天桥的民俗文化,还有会馆文化、戏曲文化,也就是我们说的梨园文化。
北京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在北京800多年建都史中沉淀下来的宣南文化如何发展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运用“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的相关知识,谈谈宣南文化的发展为什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参考答案:(一)例1 对汉阳铁厂的原址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环境。
在汉阳铁厂原址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在汉阳铁厂原址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例2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例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时,还必须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改革创新。
例4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中共党史教育活动,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开展中共党史教育活动,有利于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注:从文化塑造人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等合理角度回答亦可)(二)例1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
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
例2 C例3 D例4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的。
此外文化交流中的负面影响和业内监督和自律缺失。
措施:①各级文化单位积极行动起来,发挥引导作用,扶持、推广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抵制各种落后、腐朽的文化。
②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展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③发展文化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例1 D例2 C例3①通过发挥宣传、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国民认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尊重、认同、促进本民族文化。
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使其具有生机与活力,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例4①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政府间组织,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②联合国倡导保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
例5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宣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它的保护和发展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宣南文化如果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如果一成不变,就会妨碍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